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戏游龙-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明远觉得他终于在他血染的战甲里读明白了他眼中最后的意思。
    他盯着秦风那双红尘淡漠的桃花眼,仿佛要从中看出几分逼迫与威胁,哪怕几分乞求也行。
    可那是秦风,他永远遗世独立于熙熙攘攘之外,他永远立于高处唤雨呼风,那双眼中,除了笑意,还是什么都没有。
    李明远却在那一瞬间凭空生出了怨恨,他突然明白了太多的前因后果,也突然明白了秦风真的是个赌徒。

  ☆、第86章

包围里外,兵刃两端,他把自己置于刀剑之下,孤注一掷定自己的输赢,可谓豪赌。
    裴庆与张蔚恭已经退到白玉石路的尽头,背后是宫门与车马,宫外站着无数拥兵持刀的军侯。
    李明远突然出声:“等等!”
    裴庆充耳不闻。
    李明远更急更高声:“等等!外公!”
    张蔚恭被这一声叫得停了一停,回过头来,只是看着他,不发一言。
    “拿我换他!”李明远前行两步,“我跟您走。”
    裴庆断言拒绝:“不行!”
    张蔚恭却不发一言。
    李明远言辞恳切:“外公,我跟您走,我不会伤您。”
    英俊的青年眼神是恳切的,皱着的眉带出一种哀痛的纵容。
    带走李明远其实是好的,张蔚恭想,他终于垂垂老矣,若想东山再起,这唯一的外孙正当壮年,依然年轻。
    他身体里有他的血缘,是他最好的延续。
    看出他的松动,李明远急道:“外公!放了他!我比他更合适!”
    他一生坚决而稳妥,只求韬光养晦细水长流,却只有在面对李明远时,露出了最后一点不带血气的优柔,仿佛他还是那年张氏回门省亲时带回来的,两步就扑到他怀里的稚子——那是他在这个人间残留的最后一点温情。
    他对太多东西不肯忍让过,此刻面对李明远,却破天荒产生了那一点纵容妥协的念头。
    半晌,他看着李明远,点了点头。
    裴庆顿了一顿,皱眉就要出声,却终于看到了张蔚恭眼中的坚持。
    “好。”他说,“劳烦世子爷自己走过来!”
    李明远一双丹凤清冷,英俊的眉目淡漠,前行地毫不迟疑。
    那个人,引着他纵着他哄着他一步步走到如今这终无他解的残局,最终还是他赢了。
    李明远一身清寒,甲胄不知何时染上了纷乱的尘埃,轻轻别过面庞不再与任何人对视:“来吧,放开他。”
    裴庆的动作像是被缓慢拉长,将信将疑地一点点松开早已入肉的冷兵刀,一手推开秦风,示意李明远过来。
    两人一人向后,一人向前。
    擦肩而过的瞬间,血流过多看上去虚弱苍白的秦风骤然发难,一扣李明远的肩膀,猛力将他抓出了包围圈外。
    两人双双扑倒在地。
    同一时间,弓弦拉满弹射的声音霍然响起,早就听从吩咐埋伏在断墙之后残檐,之上的弓箭手闪电一样冒了出来,万箭齐发,箭矢划过半空发出锋芒毕露的疏忽之声,“嗵嗵”数声,射中了毫无防备的物体。
    李明远一惊,起身就要去看,却被秦风死死制住。
    那双冰凉的手猝然捂上了他徒然睁大的眼睛,他不能视物,却更加清晰地听到了两道重物倒下之声。
    一道沉重,一道轻微。
    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多余的人声。
    李明远终于卸掉了挣扎的力气,不发一言,秦风指尖流淌过的液体不知道是他的血液还是自己的眼泪。
    他沾染了尘土的面颊上,冰凉却柔软的触感稍纵即逝,李明远浑身僵硬,没有追寻也没有反抗,纵然他知道那是什么,纵然他知道一直以来他非常渴望。
    可是不过短短半日的时候,他已经觉得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一片黑暗中,乱七八糟却沉重的跑步声、兵器抽出的碰撞声、文武百官或惊呼或惊恐的散碎人声混乱纷杂成茫然又邈远的背景。
    这一切的声响,喧嚣不止,却预示终局的尘埃落定。
    那双略带冰凉的手还覆在李明远的脸上,丝毫没有要移开的意思。
    “对不起。”一道动听却邈远的声音在李明远耳边响起,像是遥远天幕九重天上的遗音,紧接着,那个声音又说,“谢谢你。”
    ————————————————————————————————
    晋朝天顺十年,冬至。
    当朝宰相吴庸因皇后之祸策划于天坛祈年殿谋逆,为平阳公主独子秦风识破,牵涉出前朝余孽之案。
    此案背后事宜复杂,牵连甚广,秦风假借令人身份暗访多年,终将乱党一举击破,秦风还朝,证明身份,袭长安侯爵位,暂不领官职。
    肃亲王世子护驾救驾有功,着其暂领兵部,同宋国公世子萧禹一齐,协助宋国公萧岿清洗乱党残余。
    这一场轰轰烈烈局中有局的谋逆大案,终于在年关之前,彻底落下了帷幕。
    ——————————————————————————————————
    临近年关,京城刚刚经过一场囊括了前朝后宫之中一众关键人物的、轰轰烈烈的刷洗,终于从阴霾的素白里勉强露出了最后一点生气。
    江南上一季的税银在山河会被一举清除的驻点中陆续找到,分批分次的运回了户部。
    李煦得知此事,立刻签发了政令与调令,备足了粮草军饷,趁着除夕之前,火速发往边关,算作犒军与补给之用。
    今冬的第一场瑞雪,终于姗姗来迟。
    窗明雪重,雪里梅香醉人,天灰云淡,静谧的簌簌落雪声中,天色将暮。
    萧禹拎着户部的账本儿熟门熟路的绕进了肃亲王府,毫不避讳地将朝廷户部的账册往李明远眼前一摊,全然不在乎今上会不会治他个“泄露朝廷机密兼擅离职守之罪”,直接道:“看看,够不够,反正是给你爹的,也不是外人,你算肯定吃不了亏,我瞧着皇上的意思,你说一个‘少‘字,今年宫里的用度怕是还能再俭省几分。”
    李明远接过账册翻了两眼,密密麻麻的方格子看了有些眼晕,狗脾气登时就犯了,一甩手:“行了,多了少了就这些,有你在户部盯着,差多少我只管问你,敢不给你也试试看。”
    反正是拿皇上的银子给皇上卖命,萧禹对于多少并无意见,懒得跟李明远听李明远耍这一惊一乍的威风,干脆的把账册合上,一卷一揣:“还有件事儿,犒军这趟不远不近,谁去合适?”
    朝中正乱着,几个有牵连的武将抄家的抄家,收押的收押。吴庸那一派更复杂,姻亲、门生,撇关系的撇关系,趁机表忠心的表忠心。吴家关系复杂,因为出了个原本地位还算稳固的皇后,这些年在朝中根基扎的不是一般的深,原本巴结吴家的人能从皇宫排到前门楼子。
    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如今吴家这大厦将倾之时,倒是让京城中人目瞪口呆的目睹了一番活生生的世态炎凉。
    而张蔚恭的事处理起来就更有几分棘手,原本属于张阁老一党往下深挖,牵连出不少旧臣亲信。张蔚恭明暗两方人手,一方只知朝政不知暗事,而另一方知晓内里的,早就在天坛事败事跑了个干净——这才是麻烦的地方,能抓到的人一问三不知,而抓不到的人,更要加派人手去追以免引起更大的乱子。
    李明远夹在其中分外尴尬,虽然李煦早就话里话外的言明了肃亲王世子无辜,可是血缘这种东西,打断骨头连着筋,李明远自己也清楚,众人多少还是给他留面子也不愿意刺激他,当着他的面,总是话留三分余地。
    这还不如有一说一呢,毕竟他自己听着憋屈,说话的人自己也没舒服到哪去。
    然而眼前正好有现成的机会避嫌,简直让世子爷跪地山呼万岁,因此萧禹一提,干脆一口应了下来连迟疑都没有:“我去吧,逢年过节的,儿子慰问老爹,天经地义。”
    萧禹笑着点头:“他就说,还是你去合适。”
    李明远顿时有几分不自在:“他?”
    萧禹揣着明白装糊涂:“还能有谁,一刀划破的破口子养了许久,推说自己身子骨不好,什么差事儿都不肯领,干睁着眼睛支唤人,这不,你们家老二被他一指头支到江陵去了,至今还没回来的日子。”
    李明远:“……”
    前半个月他在兵部忙的脚不沾地,这两天才回到家,却不见李明遥的踪影,叫来小厮一打听,才知道,二世子领了皇差去了江陵,走了都有四五天了。
    ……感情是这货在背后出馊主意。
    自从冬至那日,他每每想起秦风都觉得不自在,没有刻意想要去逃避什么,却也没有再像以前一样喜欢接近。
    好在秦风从那日开始就一直称病,独自搬回了早就空无一人的长安侯府静养,免除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尴尬。
    可是不闻不问……好像也不是太够意思。
    李明远面露欲言又止之色,到底没忍住:“他怎么样?”
    萧禹装傻充愣:“啊?你问谁?你们家老二?哦,已经到江陵了,那边儿新上任的巡抚是皇上新提拔上来的,不知道皇上从哪淘换出这么一号人才,吏部出身,一身正气刚正不阿,除了皇上的面子谁的面子都不给,不是我说……那脾气不是一般的不好惹,几个老东西在他手里都要喝一壶,估计你们家老二那身娇体弱的小公子哥儿身板儿受不住,再过几天就要来信上你眼前哭了……”
    李明远:“……”
    萧禹也是皇帝跟前的影卫,毕竟秦风一个冷不丁冒出来的公主独子听着就不那么服众,皇上派萧禹帮着他也是人之常情,然而两个领头的主子一个比一个没谱儿,李明远觉得这些影卫至今还能毫无怨言兢兢业业地为朝廷卖命,一定是经历过无数思想斗争的。
    至于萧禹,李明远以前见秦风将这听戏斗马的宋国公世子三句话收拾的叫动不往西,现在李明远觉得自己有必要开发一下这方面的能力。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这一辈儿里的公子哥儿,居然一个比一个欠抽,晋朝这么大一个朝廷,何愁不亡国。
    李明远英俊的眉眼扬了扬,说话却像是在磨牙:“哦,谢谢萧世子关心我这不成器的弟弟了……”
    萧禹:“……”
    两个人的眼神在冬日清冷的空气中你来我往,干燥的空气里仿佛有噼里啪啦的电闪雷鸣。
    最终还是萧禹败下阵来。
    萧世子即使败下阵来也不是什么顺毛驴,鼻子眼睛乃至浑身上下都洋溢着着一股子“我懒得搭理你们”的欠抽气息。
    “他病了。”萧禹裹紧了穿来的墨色大麾,忒不讲究地把账本儿一并揣进怀里,“他称病也不全是托词,他自小身子骨就没好到哪儿去,回京这两年养的好了几分,但架不住他那早就被拖烂了的底子,裴庆那一刀算是引子,陈年旧疾就着这个机会全都找来了,算他活该。”
    李明远一愣。
    萧禹说完,起身就往外走,李明远跟在身后想送,却被他拦住了:“下雪了,外面天寒路滑,我有马车,你留步吧。”
    话音一落,这次走的真是一点都不含糊,完全没有想要欲拒还迎的意思。
    李明远目送萧禹出了王府大门,目光被纷纷而落的雪色映得有几分恍惚,浅浅闭了眼,黑暗之中所见的却是春日晴光下桃花灼灼。

  ☆、第87章

第二日,京城雪晴,红软的天光之下,令人忽而忘寒。
    李明远今日醒的甚早,整装束带一身英武地走到回廊上吩咐管家备马之时,反倒吓了管家一跳,听闻他要出门,管家仿佛听见了什么奇闻异事,然而再狐疑地看了看他严肃的脸色,一句话都没敢多问。
    这四九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前后左右横纵几条街,两条腿平白去走,也要走些时候。
    达官显贵的门庭多是一前一后,朱门大院,相比为邻的,多数不是亲属就是同僚。
    车夫将马车停到了长安侯府,不敢掀帘,怕冷气冲了里面的肃亲王世子李明远,只敢在外面恭敬扬声:“世子,到了。”
    李明远下了车,站在长安侯府外,只觉得恍如隔世。
    平阳公主府与长安侯府原本是相邻并立的两方宅院,皇家规矩多,嫁出去又留居在京城的公主,仍要单独开府,李明远从前就觉得这规矩忒不人道,平白消磨了伉俪情深多少年华。
    少年夫妻老来伴,而这样平白朴实的一句话,在京城中见得却少。
    多数人,不共青春年少,也不共暮雪白头。
    只是庸庸碌碌坐看岁月从指间疏忽而过,水中月,灯下影,指间沙,镜中花,皆是人间留不住。
    他这位姑母的轶事其实很多,只不过,很多年后无人再提。
    犹记得传说里,太后做主为公主择婿,满京轰动,幸好皇宫戒备还算森严,不然那镶嵌满九九八十一颗纯铜门钉宫门,怕是也要被求亲的人磨平。
    与持有“娶妻娶公主,无事尚官府”这般悲观论调的前朝截然不同,如今的达官显贵公侯之府显然都比较务实。
    晋朝延续百年,互相嫁来聘去的都是这几家高贵门庭,既然每家都差不多,娶个皇家的公主回来,亲上加亲不说,对于门第仕途,更是锦上添花的好事。
    更何况这位公主原本就名满天下,才德兼备,色艺双全不让须眉。
    皇帝没有亲妹,平阳公主是货真价实的金枝玉叶,手中又持丹书铁券,娶这位回家,相当于娶定了辉煌前程。
    贵胄公子挨个数,然而平阳公主对于那些主动求娶的公子们愣是一个都没看上,自己做主,在京西搭了个花楼,文选才,武选优,亲自为自己选驸马。
    这一选,就选出了一段佳话。
    昔日公主出嫁,十里红妆动京华。
    如今,鲜艳的朱红喜带不复,原本分立的两座深宅大院合一为二,无声掩埋了岁月中轰轰烈烈风花雪月的传说。
    李明远下车,不发一言地走进了如今的长安侯府。
    ————————————————————————————————————
    晨光熹微,长久无人居住的府宅显得有几分空旷寂然,却不至于杂草丛生。
    肃亲王到底是将军,能大雅就能大俗,是以肃亲王府在他的放任之下走上了一条忒不讲究的不归路,如今李明远触目所见这荒废多年的长安侯府,竟比他那肃亲王府还要好上几分,微末之处彰显着主人的优雅品味,想来是有人刻意收拾过。
    李明远踏着未扫的厚雪,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前院,才终于有人迎了上来。
    长安侯府的旧人早就都不在了,萧禹怕秦风招来不知根底的闲杂人等,特意从宋国公府拨了几个得力的下人来给他使唤,迎面走来的人从前在国公府上待过多年,见到李明远,自然认得,忙迎他去见秦风。
    侯府回廊之后有花园,假山之后有凉亭,李明远踩着咯咯吱吱的雪,顺着石子路一路走到近前,才看见秦风竟然在凉亭里。
    雪后的京城冷的很,而他却一身春衫,身后只披了一件狐裘大氅,听说他来,浅浅一笑回眸,眉目堪描入画。
    李明远从来受不了他一笑,忧心忡忡不知该先怪他穿的少,还是该和他叙叙旧,早先那避而不见多时的别扭与尴尬反倒被这两样排在了其后。
    秦风笑着招他过来坐。
    他身在病中不能饮酒,自己不在意,伺候他的却不敢不小心,因奉上的是两杯热茶。
    秦风让了一杯给李明远,桃花眼里的神色慵懒而随性,勾起嘴角笑了一笑。
    他生病的事确实是真的,这么近距离的看,那苍白与恹恹的底色一点都遮掩不住,与之前调笑着戏耍人的模样有着分明的不同,注意到李明远的目光,他浅笑着抿了一口茶,先开了口:“世子爷来的早,是有事么?”
    李明远顺意抿了一杯口茶,僵硬的笑了笑:“听说你病了,来看看你。”
    秦风闻言笑了笑,伸手拢了拢滑下去的大氅,面色有一些阑珊之意,桃花眼中仍然有淡然的笑意:“劳您惦念,前半个月景异来瞧过,只是最近临近年关,蓝采想回去,他们才一道儿走了。我不碍什么,已经大好了。”
    他说话说的随意,丝毫没有不适之态,倒让李明远觉得自己扭捏了,只好低头又抿了一口茶。
    两人相对静默。
    秦风看着热茶在冬日的清寒中升腾着袅袅白眼,笑了一笑,无意识伸手抚摸上了自己的脖颈。
    那里有一道刀伤,已经愈合,疤痕却未消退,还留着嫩红的一道痕迹。
    他手下一重,愈合的伤口发出几分犹带钝意的疼痛,他面色不变,仍然笑如三月春风:“还没来得及感谢世子爷……大义灭亲的成全。”
    没想到他说的这么直接,倒是李明远一愣,无言半晌才缓过神来:“你从什么时候知道的?”
    问题问的含糊,意思却足够两人心照不宣。
    明明知道,秦风分明是因为早就知晓张阁老的根底,才会从一开始就找上他,可李明远不知为何,偏偏就还想问这一问。
    这一问却不是那么容易,直拖到张阁老在朝中部署多年的势力被连根拔起,李明远都没开成这个口。
    若不是知道他病了,若不是即日就要远赴西北,他也不知道自己想拖到什么时候。
    一日复一日的蹉跎时光其实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尤其以个人的心里同时被一个疑问反复倾扰的时候,终日的消磨就变得那么难,难得像度日如年。
    其实答案他早就知晓,可是他偏偏想从答案里问出另外的意思。
    秦风的笑容有几分单薄,桃花眼中那慵懒的气息越发浓艳,一双眸子却始终明亮,乍看复看都不透,他的声音柔软到有几分缱绻:“我小时候在山河会中,长大后身在江湖,从来都离他们不远。”
    这就是在说,他从很早以前就知道,早在他们重逢之前。
    李明远终于沉默了,半晌,抬起头来,直直去看他那双桃花眼:“几日后我要走边关一趟。”
    秦风面无表情的停顿了一会儿才点点头,浅浅一笑,像是早就知道了:“边境不太平,世子爷多带点人手,替我向舅舅问好,祝他百战百胜……几日走?”
    李明远看着他,:“明日。”
    秦风背对着晨光,笑着伸出双手一拜:“保重。”
    话都说到了,礼都尽透了。
    李明远一口饮尽了降温的热茶,起身走出几步,忽而站住。
    秦风笑着看他,却看到他猛然回头,三两步抢了回来,一手将他从椅子中拉了起来。
    两人面目贴的极近,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小小的人形光影。
    李明远呼出的灼热气息紧贴着秦风的侧脸而过,他问:“你那时是什么意思?”
    耳畔浅浅而过的,是彼此的呼吸声。
    一只手攀上李明远的侧肩,秦风眉眼半弯,桃花眼中的笑意清浅。
    什么冰凉的触感擦着李明远本就在天寒中僵硬的耳垂而过,下一瞬间,秦风的声音想起:“你是问这个吗?”
    那僵硬的触感瞬间从那一丁点接触的地方扩散到全身。
    李明远不知是紧张还是激动地一回头,触目所及却是一双充满倦意却肃穆的眼睛,称着一片素白的雪景,无端几分冰冷。
    这冷却像是冷到了心里。
    李明远陡然惊觉,一把推开他,方才混乱了的呼吸全然屏住了。
    “你觉得是什么意思呢?”秦风却不肯放过他,“世子爷,你觉得我应该是什么意思?”
    秦风两句话已经把李明远问的想要落荒而逃。
    而事实上,他也确实这么做了。
    “我不用知道了。”他说,“你的问候我会转达,京中的处置你该做就做,不用知会我……好好养伤,其他的我们回京再叙。”
    秦风漠然点点头:“还记得,我说过我最好的一出戏是什么吗?”
    李明远一怔,仿佛没有听懂,刚要接口,秦风却已经背过身去。
    “来日再叙吧世子爷。”他似乎还是在笑着,语调悠悠带着回旋的婉转,语句却是实在的逐客,“好走,不送。”

  ☆、第88章

李明远走的心下怏怏不乐,表面上却是在装不出秦风那般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一直以来,他对秦风起于色心却没终于色心,知道自己问的唐突莽撞,可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想要什么答案。
    雪后的长安侯府,飞檐之上是还未来得及消融的冰雪,九重宫阙在不远之处,却如隔云端,京城巷陌,依旧是未酬春风的锦绣丛中,回首一望,却伫立无言。
    这一无言,就无言到了塞外。
    ————————————————————————————————————————
    与世子爷那一脑门子官司的愁云惨淡不同,肃亲王李熹在边关如鱼得水,年前还打了好几场胜仗,战报的折子还没来得及写的漂亮点儿传回京城,就听说儿子要来边境给他送银子,整个人都高兴得如脱缰的藏獒。
    按道理说,犒军这差事儿不是派个宠臣,就是该派个位高权重的,放在以前,吴相和张阁老都挺合适,顶不济死来的也该是宋国公这种行走的皇帝臂膀。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前两位是不成了,至于宋国公,一边儿要忙着收拾烂摊子,一边儿焦头烂额地拿着无数主意,已然累成了个转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