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哥儿种田记-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245章
以前村里人聊的都是家长里短,现在聊的都是刚刚过去的陌生汉子究竟有没有问题。
这事儿柳爻卿还不知道呢,听柳五叔说了他心中也高兴,上谷村安稳了,他在外面才能安稳。
从柳五叔家中出来,柳爻卿还拿了个西红柿,掰成两半给哲子哥一半大的,“咱们村也出了许多能人呢。”
“嗯呢。”哲子哥牵着柳爻卿的手,俩人迈着同样的步子,踩着同样的石板往前。
上谷村是最先富裕起来的村子,是最先接触到山上作坊的村子,也是最先识字、算账,甚至后来书生们建学堂,上谷村就是第一家。
他们最先跟别的村子变得不一样,虽然现在还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户,但某些想法、做法等等早就变化了,只是他们自己没有察觉到而已。
这回再有谁家不和睦,整天勾心斗角的,便是村里人不说什么,他们自己便也能想到:自家天天算计那点子芝麻蒜皮的事儿,结果别人家早就齐心协力齐头并进的出去种了野山莓,拿了银子了。
回到山上,柳爻卿见着厉氏从外面进来,抱着一匹布,看花样跟柳爻卿成亲那天穿的衣裳差不多。
“娘,你要缝衣裳?二伯娘那边可有这样的料子?”柳爻卿问。
“我给了她一匹。”厉氏道,“这还是卿哥儿的嫁妆呢,我这就拿出来用了,回头娘给你补个更好的。”
“快别,库房很多布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完,别等以后花样过时了。”柳爻卿赶忙道,“我库房那些东西娘你做主好了,反正我以后都不打算分家。”
山上库房多,柳爻卿有自己的库房,他很少去看,不过厉氏若是拿东西都会有记录。
虽然没有分家,但是库房里的东西都有明确的归属,是柳爻卿的就是柳爻卿的,是厉氏自己的就是厉氏自己的,甚至兴哥和辉哥他们自己的工钱也都是自己的,不是全家的,只是当有需要的时候,所有人属于自己的东西又可以拿出来,变成全家的。
算的明白,但是又是一个整体。
柳爻卿觉得这样才算是正常的一家人。
“对了,我前些日子买了一些料子,回头要给果哥儿家送去,叫他娘帮着做衣裳。”厉氏道。
“成,这几天我就得出门,到时候给捎过去。”柳爻卿道。
成亲那天穿的衣裳也有讲究,可能大户人家会请专门的针线婆子缝,但若是疼爱自家孩子的爹娘基本都会拿针线比划比划,当成是自己亲手缝的衣裳,给孩子穿着可以护着孩子。
厉氏自然要亲手给兴哥做衣裳,当初柳爻卿和哲子哥的就是厉氏亲手做的,果哥儿那边自然也是如此。
在山上放松几天,柳爻卿再次坐上马车。
这回三个孩子都想跟着出来,不过天冷了在外面不方便,家里烧了炕,还有热乎乎的澡堂,洗澡啥的都不冷,柳爻卿便没有带他们。
马车路上拐了个弯,去果哥儿村子里。
果哥儿家兄弟好几个,爹娘都是最普通的农户,便是跟兴哥定亲了也没多大变化,见着 柳爻卿和哲子哥来倒是很高兴。
“我娘叫我送些料子来,给果哥儿做衣裳的。”柳爻卿道,“还有一些其他吃食,都是我娘置办。果哥儿在外头你们可放心吧,兴哥护着他呢。”
“哎,果哥儿也叫人捎口信回来了。”果哥儿的娘乐呵呵道。
“那成,我外头还有事儿,得走了。”柳爻卿没留下吃饭,赶忙上了马车一路去丹县。
今年事情多,几乎大部分时候都在外面跑,再加上岛上的事儿,柳爻卿几乎没怎么顾得上丹县。还好有刘清在,大事小事一把抓,定期跟柳爻卿写信,旁的用不着操心。
远远地看到丹县的围墙,柳爻卿只觉得亲切无比。
这里跟临海不一样,临海那边用的石料颜色发白,围墙白花花的,丹县这边围墙颜色深,有点像深海的颜色,远远看着整个丹县就像是一头蛰伏的凶兽,刚猛、庞大。
“大壮,你看看是不是卿哥儿家的马?”
周大壮原本在打盹,听到动静赶忙出来,看了一眼就肯定道:“是卿哥儿家的马,这回来的恐怕就是卿哥儿,大家准备好开门!”
丹县巨大又沉重的木门顿时有几个汉子围上去,周大壮从小门跑出去,问清楚真的是柳爻卿之后,赶忙站在远处打手势。
大门缓缓打开,马车一路向前。
这会子丹县空着的地方不多了,从大门同往里面各个作坊的路非常平整,因为土地不适合长东西,路边还都放了一个个石头做的花盆,里头种着的都是最最普通的花草,但这么一排排的看着还挺漂亮。
很多管事都让抽掉走了,这会子丹县的管事们有一些是当初的副管事提拔上来,还有一些是后来表现好被提拔的,跟柳爻卿还没说过几句话呢。
“听说卿哥儿来了。”
“咱们可得准备好了,等着卿哥儿问咱们事儿。”
“我每天晚上都准备呢,大管事管不了的事儿我都留着问卿哥儿的。说起来我还没跟卿哥儿说过几句话,到时候可别紧张的说不出话来。”
“嘿,当初来面试的时候,我就是紧张的说不出话,在旁边等了一会儿才上前,没想到被选中了。”
柳爻卿回来了,一时间整个丹县的人都知道了。
“熟悉的屋子 ,熟悉的窗台 。”柳爻卿笑道,“没想到花盆都还好好的,肯定是银哥儿帮着照料的。”
小饭堂当初是钰哥儿管,他跟狼哥一块儿去了临海,又去岛上,丹县这边的人没有完全撤走,小饭堂是银哥儿管着的。
“正好饭点到了。”哲子哥看了眼天色道。
这会子各个作坊都下工了,汉子、哥儿们收工出来,都往大饭堂走去。
“走,去吃饭。”柳爻卿高兴道,“总得吃顿饭才能觉得咱们真正回来了。”
俩人也去了大饭堂,遇到不少熟人,一边吃饭一边说话,等吃完饭大家一起歇息,柳爻卿就觉得自己彻底适应这里了。
等着都歇息完了去作坊干活,刘清又来找柳爻卿,主要说丹县的事儿。
“今年产出比去年多五成左右,不算鸡和猪。”刘清道,“账本已经准备好,回头就送过来。卿哥儿要不要去库房那边看看?”
“先看账本。”柳爻卿道,“这一年辛苦了,这两天我都在丹县,你也歇息歇息。”
“不累。”刘清精神抖擞道。
他从小就喜欢这种事儿,有事情做便有使不完的力气。这辈子刘清觉得自己做的最正确的事便是死皮赖脸的见了柳爻卿,从此以后不说平步青云,至少自己无愧于心。
各类账本一大摞,柳爻卿跟哲子哥一块儿看,倒是没发现什么大问题,这让他很高兴。
丹县最主要的还是土豆制品、玉米制品,以及各种类型的面包,瓜子、花生等等炒货,每天的出货量都是让人咋舌的数目,进账更是极为可观。
库房除了最主要的金银,剩下的就是神仙酿、桃儿酿等等,这些东西的分配往年都有定例,柳爻卿在信中也专门说过这个。
“我估摸着他们肯定都惦记着年货呢。”柳爻卿笑道,“今年还是跟去年一样,等回头咱们去临海看看,说不定还能加点海产品。”
“恩。”哲子哥也跟着笑。
每年过年之前,做工的人都会得到礼盒,管事们拿到的更大,这些都不要任何银钱,完全是白给的。许多人都惦记着这个,基本靠着礼盒过年回去都不用添置多少东西,完全够用。
柳爻卿又去看了鸡棚和猪棚,这里跟以前也不一样了,扩大了一倍。
这边的账目是单独走,不跟那些作坊一起,但干的活却是相通的,杀鸡、杀猪等等还得那边的人来。
“今年杀猪卿哥儿不在呢,猪肉口味跟从外面买来的不一样。”裴钰正巧在猪棚,看到柳爻卿来,高兴的过来说话。
“饭堂今天用的猪肉就是这里的吧?很好吃。”柳爻卿笑道。
猪圈里的中猪都很胖,吃饱了睡睡饱了吃,保证食槽每回都有吃食。裴钰高兴道:“这是第三批猪了,挑选长得最快个头最大最能吃的。”
“能看出来比最初的一批更大。”柳爻卿道,“鸡棚那边如何了?”
“鸡棚那边鸡更多。”裴钰干脆跟柳爻卿一起去看鸡棚。
有专门喂养了吃肉的公鸡,也有专门留着下蛋的母鸡,还有一些快要抓出去杀的鸡,都有专门的大棚。此时外面刮着风,不穿厚衣裳不行了,但鸡棚里还是很暖和,穿单衣都行。
“鸡蛋……我记得每天大概的产出量是……”柳爻卿想了想,说了个数目。
裴钰点头,“每天都差不多是这样。”
“恩。”柳爻卿在鸡棚里转了一圈,这才拿着鸡棚、猪棚的账本走。
鸡蛋大部分都是用来做面包,或者煎了荷包蛋,放到面包夹肉里面,价钱比外面的鸡蛋贵了一点点而已,一般县里的人家都能吃得起。
回到屋里,柳爻卿爬上炕拍拍身边道:“哲子哥快来,我要趴你身上。咱们丹县太大了,走了一圈累的我腿都是软的。”
第246章
“土豆,去街上铺子看看今天的鸡胸肉到了没,如果没有就买昨天冰的鸡胸肉。”年轻妇人拿出十个大钱递给闻声跑来的儿子。
“娘,要是都没有咋办?”小哥儿原本不叫土豆,是后来改的。
年轻妇人道:“肯定有,要是没有你买点鸡皮回来吧。旁的肉贵,十个大钱买不了多少。今天你爹老家要来人,我得做点好的,快去,别耽搁了。”
“那要是剩下一文钱可就归我了啊,我想吃瓜子儿呢。”小哥儿跑到门口了,突然又想起来,笑嘻嘻的大声喊。
里头妇人没说话,小哥儿就知道是默认了。
他从胡同跑出来,一路飞奔去县里这几年才开的铺子。
铺子地方不大,刚开始开业的时候只有土豆粉、土豆条和土豆片几种吃食,但是生意一直很好。现在卖的东西种类多了,还有当天从丹县运来的鸡肉,价钱虽说不怎么便宜,但是比起一整只鸡来,单独买一块肉可是划算多了。
“有新鲜的鸡胸肉吗?”小哥儿趴在柜台上往里面看。
伙计赶忙抬头,笑道:“不巧,今天新鲜的鸡胸肉是没了,昨天冰冻的也没了,要不你等等,送货的应当快要来了。”
新鲜的鸡肉每天只有第一批有,若是来得晚了很可能买不到,但第二批还有冰冻的,大约能卖大半天。小哥儿想了想,道:“那我等等好了。”
第一批送货来的还有提前腌制的炸鸡块、面包,土豆片等吃食,这些都是最新鲜的。
当即有人拿了白花花的银子,等了不多一会儿便有伙计现场炸鸡,撒上酱料,还有一个大大的荷包蛋,两片面包,中间夹个菜叶子,用玉米皮包着。
小哥儿看的直流口水,他也想吃,但知道自家没有那么多银钱,虽然住在县里,但娘天天替人缝补衣裳,每天银钱有限,爹在外面跑商,已经好几个月没见面了。
“货来了!”
头一回来的是快马,第二批是马车,里头搬出好几个巨大的木箱,摸上去都能感觉凉凉的。
小哥儿趴在柜台上,看到里面的伙计打开木箱,撬开裹在上面的冰,用木夹子夹出大块大块的鸡胸肉,“你要几块?”
“两块,你称一下。”小哥儿赶忙说。
最后买了两块鸡胸肉,还剩下一个大钱,小哥儿买了一把瓜子揣兜里,撒丫子往家里跑。
两块肉在心灵手巧的妇人手中做出不少花样,弄了两个大菜,三个小菜,还有一个汤,在县里的人家中很体面了。
还有一些人家不舍得买鸡肉,就买鸡皮,回去用油煎了,或者油炸一样好吃。
就是大户人家也喜欢叫人来铺子买一些鸡胗或者鸡腿等等,回去宴客做菜更方便。
“今天有卤鸡爪。”到了饭点,柳爻卿和哲子哥一起去大饭堂,见着有一大盆卤鸡爪,顿时高兴。
“卿哥儿要吃吗?”哲子哥问。
从丹县出去的鸡爪也并不便宜,大饭堂这边的鸡爪自然跟平时打饭不一样,是要限量的,一个人只能打两个,还要占一份菜的分量。
“哲子哥帮我打。”柳爻卿嘿嘿笑,这样一来他也打鸡爪的话,自己就有四个了。
自从丹县每天都往外送出去不少鸡肉之后,大饭堂这边吃鸡的次数就减少了,鸡腿、鸡翅等等更是一个月才能吃一次,倒是鸡皮、鸡架等等还能经常迟到。
这回大饭堂有了鸡爪,柳爻卿就知道外面鸡爪的生意并不是那么好了。
吃了饭往回走,柳爻卿琢磨着道,“鸡爪若是直接卖,价钱低了不划算,价钱太高又没人买。也只有大户人家会买回去做菜,其他人家应当更愿意买肉。”
鸡爪只有皮,没多少肉,虽然好吃,但哪里比得上买一大块鸡胸肉或者鸡皮来的实在?
所以鸡爪才能挤压这么多,大饭堂这边卤了一大盆当做一个菜。
“咱们干脆把所有的鸡爪都卤了,零着卖!”柳爻卿道,“肯定比这样单独卖鸡爪好卖。价钱方面略微贵一定,但是可以按个卖。”
话是这样说,但此时丹县每天杀鸡那么多,鸡爪更多,柳爻卿也不放心直接行动,索性先卤一部分,叫运货的捎带出去,跟铺子里的伙计说说,注意跟客人推荐。
这东西卤好了之后色泽油亮,滋味又香的有麻的,滋味各不一样,还能一个一个的卖。
“不那个鸡爪做添头,花不了几个大钱。”伙计给人拿东西的时候,都会这么问一问。
“给我拿两个尝尝。”
“好嘞。”伙计立即用玉米皮包了两个鸡爪递过去。
还别说,这样一来鸡爪顿时受欢迎了,还有的专门去买着吃的,就是家中不怎么宽裕的也能买一两个给自家孩子解解馋。
问题迎刃而解。
“礼盒要提前准备好,年底也要提前弄好账本,我这次回去可能就得年后才能来了。有什么事找刘清大管事,他一般都能处理得了。”柳爻卿临走前召集管事们开会,“大家加把劲干,若是干得好,指不定就能去临海,去岛上。”
“卿哥儿,那咱们丹县近期是不招人了吗?”说完这些,管事才问别的。
“丹县现在暂时不缺人。”柳爻卿道,“想做工又能出远门的可以去临海试试,到那里就有机会去岛上。”
管事们倒是有一些心动的,但是他们此时都很重要,并不能随意离开丹县,还要看柳爻卿安排,至于外面等着做工的人,听到消息后都是有一些动心的。
柳爻卿和哲子哥从丹县出来,带了不少卤鸡爪,路上闲着没事吃一个,吃饭的时候也吃一个,实在是怎么吃都吃不腻。
去海边换船,到临海。
高耸的围墙,巨大的码头,上面来来往往的人,离的很远很远就能看到临海。
巨大的临海两边不远处还有单独圈起来的地,建了十分高大的木塔,每到晚上都会有专门的人上去点燃篝火,一整晚都会有人看守。
有人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柳爻卿也没有解释,直到很久很久以后,开始夜里行船的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那个看似不起眼的两堆篝火,可以在黑暗中给无边无际的大海指明一条通往岸上的路。
“这种鱼用盐和糖腌制,烤好后竟然挺好吃的。”柳爻卿道,“哲子哥你也尝尝,一点儿腥味都没有,甜味多一点。”
这是前几个月柳爻卿提起来,饭堂那边的人自个儿又琢磨过做出来的。
因为大家都觉得味道很不错,从海里抓来的鱼放久了会很不好,便都烤成这样的,此时库房已经堆积了很多。
“今年的年货礼盒就加一样这个吧。”柳爻卿道,“我估摸着总会有喜欢吃的,而且吃这个对身体也有好处。”
“回头跟管事们说说。”哲子哥道,“我看他们好像真的从海里发现你说的菜,要不要去看看?”
“恩。”柳爻卿也看到了。
海里有一种能吃的菜,在海里的时候看上去就像一个个放大的叶子。捞出来之后会发现叶子很大很大,根部比较厚,稍很薄,口感极为特别。
叶子就摆在大饭堂那边,此时已经晒的有点干了。
柳爻卿捏起来闻了闻,道:“正是这个,跟带子似的,又是海里的,就叫海带吧。这个炒肉吃,凉拌吃,卤着吃都成。”
“离咱们这里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有一大片呢。”真哥儿从大饭堂出来,正好听到这个,“倒是也有些人饿极了会捡着吃,可也填不饱肚子。”
“这东西就是菜,当饭吃肯定不行。”柳爻卿道,“要不咱们晌午做点儿试试?”
“我这就找人安排。”真哥儿道。
真哥儿是从丹县出来的,一来就管临海的大饭堂,是重要的管事之一,在临海的地位很高。这会子去大饭堂里面利落的安排一下,便有哥儿拿着木盆出来,摘了新鲜一些的海带回去。
切成细条炒肉吃、凉拌吃,或者卤着吃,变着花样吃。
口感要脆不脆,要软绵不软绵,味道跟地里长得青菜不一样,但基本没有不喜欢的。
柳爻卿自己倒是挺喜欢吃,他想了想干脆道,“安排一些人去那边采海带,问问附近的村子,这东西能不能种,以后咱们临海每个月都要吃至少两回。”
他心中知道海带是好东西,还能补充一些微量元素,但无法跟这里的人解释清楚。想了好几天,柳爻卿干脆再次搬出自己小神仙的名号,说吃这个能预防一种病。
这样说出去,没有一个人怀疑,甚至从不吃这个的也要吃一回。
柳爻卿还专门拿了一些晒干的海带,准备到时候带回上谷村,叫山上的人都尝尝。
天越来越冷了,刮着风,眼瞅着就要下雪,临海靠海,风更大。屋里还算暖和,但一出门若是不下心,指定得让风吹跑。
柳爻卿窝在炕上透过窗户看着外面 ,掰着手指头道,“哲子哥,信写好了吗?”
哲子哥就穿了一件袄子,还拿毛笔,写完信递过来给柳爻卿看。柳爻卿趁机摸了把哲子哥的手,热乎乎的,跟自个儿的大凉手一点儿都不一样。
哈了口热气,柳爻卿道:“跟我想的一样,送出去吧。”
第247章
信到了梁松子手中,他抱着暖炉想了一整天,第二天便广发请帖,请人来赏雪。
上回他们去上谷村听柳爻卿说了,那仙岛重建要很多人帮忙,可去的人大都有官职在身,不能出远门,只能便宜没入仕的读书人,听说世家子若是有门路也能掺一脚。
传言那叫一个沸沸扬扬,许多人也都摩拳擦掌的等着,结果就没了动静。
有人按捺不住去问梁松子,他是京中风头正盛的官,便摆出官威淡然道:“仙岛一行,事物繁多,须得准备数月……”
说了许久,半点确切消息没说出来,那人便认为梁松子是不想让其他人去仙岛,故意卡着,在外面嚷嚷,大部分人也都信了。
可梁松子觉得自己说的是真的,仙岛是随便能去的吗?听说头一年招工的人只能待在岛上,满一年才能回来,那里还有沈从武亲自带兵驻守,甭管仙岛具体是什么样,沈从武在那里就能看出皇帝的态度。
万一出点儿事,到时候他们这群读书人谁能但当责任?
好在柳爻卿来了信。
说是赏雪,其实京城就下了一点点,落到地上就化了,根本没什么可赏的。
“你等可是见过长不高的矮树?年年开花到六七月,年年低矮不如一人高?”梁松子问,“还有长不高的桃树、梨树等等。若是谁见过谁能拿出来,这便能去仙岛了。”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沸腾。
谁家没个奇花异草的,就是没有,只要有银子,派人去找总能找到。
虽然要求古怪了些,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总能找到的。
赏雪还没赏完呢,消息就传了出去,顿时许多人家都行动起来,更是有不少人连夜离开京城,去外面看看有没有符合要求的奇花异草。
“咱们家的机会来了。”许多人都如此想。
仙岛啊,可能真的是仙家所在吧。
“咱们的机会来了。”
柳爻卿回了上谷村,丹县、临海两个地方,都开始减少每天干活的量,为过年做准备。有些离家远的担心自己过年回去太晚,已经开始叫人捎一些银钱回家,好置办年货了。
甭管是镇上还是村里,到处都是忙碌的人们,买过年用的吃食等等,还有忙着说亲的。
终于能够闲下来准备过年,柳爻卿首先躺在暖呼呼的炕上睡到自然醒。
三个孩子都穿皮袄子,裹得圆滚滚的,手牵着手进屋,看到哲子哥正坐在炕沿上编草鞋,柳豆豆便走过去小声问:“爹还没睡醒吗?”
“恩,你们爹累了,叫他歇息歇息。”哲子哥道。
“那我们去拿点好吃的给爹。”秦靖宇赶忙说,“屋里有好多好多吃食,不知道爹喜欢啥样的。”
“我知道。”百酿仙举手,“爹喜欢吃不太甜的,带羊奶的香味的。我再想想啊,爹还喜欢吃土豆片,各种口味都喜欢呢。”
一边商量着一边往外面走,不一会儿秦靖宇独自一人送来吃食,用木盘放着,旁边还有一个竹叉,挑的都是柳爻卿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