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哥儿种田记-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哥儿拿出奶豆子; 用油纸抱着,他还聪明的当着俩小孩儿的面吃了一个。
  东西递过去,四个孩子又都干干净净; 胖乎乎; 眼睛干净清澈,那俩小孩不由得咽了口口水; 奶豆子一股好闻的奶香味儿,终于最小的那个忍不住捡起来吃了。
  吃到好吃的,俩孩子的戒心就小了很多。
  几个孩子说了会儿话,秦靖宇道:“我们不是坏人,你家大人呢?可以让我爹帮忙……”
  “不行,消息不能走漏,否则你们都危险了。”大的那个孩子一脸认真道。
  最后没法子,孩子们偷偷带着他们回到屋里,给柳爻卿看。
  柳爻卿就睡了一觉,一睁眼,看着屋里多出来两个孩子,看着脏兮兮也不知道流浪多少天了。他皱紧眉头道:“宇哥,去叫你爹回来。豆哥儿,去跟你大伯说,我们一家晚上要去泡温泉。仙哥儿去拿点羊奶来……”
  吩咐完,柳爻卿才问:“你们俩先歇息歇息,吃点东西再说别的。”
  不一会儿哲子哥进屋,看了眼俩孩子就知道了,低声道:“是京城来的。”
  “恩,甭管哪儿来的,都受苦了。”柳爻卿很淡定,等辉哥那边帮忙安排好了,便带着人去泡温泉。
  有大块木头片飘在水上,孩子们都喜欢抱着木头片学游水。俩孩子虽然还有戒心,但还是忍不住跟孩子们一起玩,等跟着大家一起回来,累的倒头就睡。
  这时候哲子哥才有空说:“明儿个找人送过去就行了,沈从武应当知道。”
  “成。”柳爻卿点头。
  俩孩子确实失踪好几天,还都不是普通人,也正是因为不是普通人,他们才不能贸然叫人知道,否则就会有灭顶之灾。
  说起来,他们应当算是哲子哥的弟弟,是皇后所出,这回跟着皇后娘家人来岛上玩,结果就走丢了。
  寻常孩子还爬不上专门做的围墙,结果俩孩子都不一般,愣是爬了进去,结果被困住,躲了这么多天。
  柳爻卿在岛上玩了许久,正准备回去的时候,又见到了俩孩子。
  哲子哥瞬间明白,犹豫了一下跟柳爻卿道,“卿哥儿,我看这意思,怕是要叫我教教俩孩子。”
  “咱们家孩子多,那就教教吧。”柳爻卿想了想点了头。
  做出这个决定的,恐怕不是皇后,而是皇帝。
  柳爻卿把一座座金山拱手相让,自己什么都不要,皇帝思来想去,便送来两个自己的孩子。其实皇帝也有私心,主要是听说柳爻卿家的三个孩子长得又壮实,又聪慧,说话做事都能看出来将来必然不是池中物。皇帝再看看自己的孩子,从小锦衣玉食,但总感觉缺少灵气。
  这一层意思柳爻卿也想到了,所以他才会同意。
  这样一来,自己不至于多想,皇帝也能安心。
  “瑞哥、楚哥是吧?”柳爻卿摸着下巴道,“你们往后就跟宇哥、豆哥儿还有仙哥儿他们一块儿吧,有什么事可以跟哲子哥说,也可以跟我说。”
  两个孩子很快接受了事实,因为他们发现跟着柳爻卿,感觉确实非常好。
  吃的每天都有新花样,就连喝的也稀奇古怪的,都是孩子喜欢的口味。虽然每天也都要学东西,但学的方式很特别,有时候听半天故事就等于学到东西了。
  平时穿衣、洗脸等等,都要自己动手,就连洗澡也是自己来。
  瑞哥和楚哥都从小享受下人伺候,一开始自己来的时候总是手忙脚乱,秦靖宇作为家里最大的小汉子便站了出来,说:“你们要自己学会呀,如果我们这个都不会,那往后还能干什么呢?”
  自己穿衣穿鞋都不会,不说别的,就算自己的衣裳传错了,出去丢丑恐怕都不知道。
  “你们从小就这样吗?”楚哥年纪最小,自己还不太会穿衣,得让哥哥帮忙,如此一来倒是跟哥哥的关系更好了。
  柳豆豆攥着一把奶豆子进来,绕着楚哥转了圈说:“忘了几岁开始的了,但好像我记事起就是这样吧。”
  “不过我爹都有爹照顾呢。”百酿仙从外面跑进来说,“爹说那是因为他长大了。”
  “我们今天要去钓鱼,你们来去不去?”秦靖宇说,“还有宁哥儿。”
  “去。”瑞哥说。
  几个孩子呼啦啦提着小木桶,拿着鱼竿,去山里的小河那边钓鱼。
  柳爻卿难得清闲,跟哲子哥一块儿待在院子里晒太阳。平日里哲子哥究竟教了两个哥儿什么,柳爻卿从不过问,他只要知道自家的人没有变就好了。
  他们现在正年轻,可以偶尔去外面看看,偶尔在家里享受一下安稳的日子。
  祠堂早就建成,从柳爻卿这一支开始记入族谱,苏七等兄弟也赫然在列。
  不管以后会发生什么,至少柳爻卿觉得他活一天,就一天问心无愧。
  “听说窑姐儿生了,是个小汉子,看着不是傻的。”哲子哥拿着跟黄瓜从外面进来,递给柳爻卿。这是柳爻卿想吃黄瓜,哲子哥专门去摘的新鲜的。
  “这些日子她也没打搅咱们什么,就叫她在村里过安稳日子吧。”柳爻卿道。
  这个窑姐儿十分能耐,知道柳全福没了以后,半点伤心都没有,本来就没啥感情,她只是想要安顿下来而已。
  生了孩子只有,窑姐儿没让孩子姓柳,给改了姓,也不当他是柳全福的种,就当做是自己的孩子。
  这才是拎的清的,要是一个劲的往山上贴,不说上谷村能不能容得下她,就是柳爻卿肯定也不能容忍。
  赖跛子也不经常上山,知道柳爻卿的态度,去了也讨不到好处,遍不怎么去了。
  翠姐儿叫关在屋里这么些年,终于找了个机会逃了,都说是她那小哥儿给偷偷开的门,还偷了家中一点碎银子给他。
  村里人说的有鼻子有眼的,都说翠姐儿临走前还骂了小哥儿一顿,觉得是孩子拖累了她。
  大家闲聊的时候让柳爻卿听到,他回来跟哲子哥说:“翠姐儿就算跑出去,怕是也活不成。”
  “她自己跑的。”哲子哥道,“倒是苦了小哥儿了。”
  赖跛子家中也就那么一个明白人,现在年纪还小,等以后明白事了,可就真的苦了。
  “这人生下来就是命,单看他能不能自己改了。”柳爻卿道。
  小哥儿若是拎的清,能自己立得住,不要学着赖跛子、翠姐儿那样,就知道钻营,自己不肯吃亏,只知道占便宜,别走到歪路上,往后未必没有好日子,若是学歪了,那一辈子也就那样了。
  “也不能说命不能改。”柳爻卿想了想又说,“像是阿爷,原本是有好日子的。”
  当年柳老头还年轻的时候,家中虽然穷,但是有志气,肯干活,人又老实憨厚,人缘很好。李氏祖上曾经是大户,只是后来逐渐落魄,到李氏这一代,跟寻常农户也没什么区别了。
  最初成亲的会后,柳老头和李氏很是奋斗了一些年,直到柳金梅出生。
  闺女不顶用,往后嫁出去就是夫家的人不说,还得带走嫁妆,柳老头当时就失望了,对大女儿不管不问。
  后来有了柳全福,柳老头这才高兴,就要好好培养培养,叫他出人头地,不说入朝为官,最起码也得有功名在身,往后不做农户,去镇上、县里当员外老爷。
  想想以后柳全福定要出息,柳老头心里高兴,就疼的眼珠子似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给吃好的穿好的,从不舍得打骂。
  柳全福从出生起吃的就好,等以后长大了,就算还有柳全运、柳全锦,他也依旧是柳老头的掌中宝,过的那是大少爷的日子。
  甭管柳全福多么窝囊,柳老头都不觉得柳全福有错,因为那是他看好的孩子,就相当于不认为自己有错。
  柳老头一辈子就活在自信中,认为自己不会看错人,这个家他说了算,让谁出息谁就有出息,哪怕是柳全福一次比一次窝囊,那也是香喷喷的窝囊。
  到最后一家子全都葬身火海,柳老头也不觉得自己有错,他觉得这都是因为柳爻卿的出现,才让整个柳家最后都没了。
  看看旁人家,也有这样偏心的,也没见着如何。
  孩子是爹娘生养,这就是天大的恩情,叫他吃饺子或是叫他喝饺子汤,那都是当爹娘的说了算,要是孩子敢反抗,那是不对的。
  许多人家都会这样,孩子多,总有会哭的想要吃食,总有不会哭的不会争抢的,但环境是不断进步的,若是还认为这样才是天经地义,那也难怪柳老头最后命都搭上。


第276章 正文完
  “西红柿酱简直太好吃了。”柳爻卿笑道; “煎炸烹炒都能用,平时还能蘸馒头吃,少有不喜欢的。”
  “山上熬了一些,跟铺子里的口味不一样,要不叫孩子们去铺子里买点?”哲子哥从外面进来,拿着一盘小西红柿,还有一盘草莓。
  柳爻卿捏着小西红柿吃; “不用; 咱们山上的就挺好。”
  山上的各个地方也都没闲着; 就是人少了些,但还是有种地的一帮汉子,苏七他们都把家按在山上,其他地方都让柳爻卿重新安排过,建成大宅子那样; 院落套着院落,里面还有单独的院子; 要是猛然上山,看着还挺复杂。
  孩子们都在外面; 屋里只有柳爻卿和哲子哥,他想了想凑过去道,“咱们要不要写点东西给后人留着?”
  “卿哥儿想?”哲子哥见着柳爻卿点头; 自个儿也跟着点头。
  担心纸张会损坏; 干脆找了竹简书,用刀在上面刻字。柳爻卿希望以后的以后; 自己或者是谁能够发现这些竹简书,能够知道曾经发生了什么。
  刻好之后,放到密封的罐子里,还有金光闪闪的金子等珍贵的东西。
  做完这些,柳爻卿彻底放松下来,感觉自己终于真正的融入这个家里,融入上谷村,成为彻彻底底的这里的人。
  他跟读书人关系好,甭管是诗作还是文章,说的都是他的好。
  那些读书人入朝为官,跟柳爻卿依旧关系好,明里暗里的都站在他这边。
  百姓跟他关系好,嘴上说着的,甚至是偶尔看到的大戏也都是跟柳爻卿有关,都说他的好,半点不好都不会说。
  做人混到这份上,柳爻卿是满足了。
  就是哲子哥跟着他仿佛成了隐形人一样,百姓们只知道柳爻卿,并不太清楚哲子哥。柳爻卿便耍了个心眼儿,在竹简书中刻了许多哲子哥的事。
  他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只是甘愿守着柳爻卿而已。
  “这会子约莫得有普通百姓去仙岛了吧?”柳爻卿靠在哲子哥身上,捏着刚刚做出来的奶豆子吃,他只觉得小日子惬意无比,恨不得天天这样。
  “恩,已经有不少了。”哲子哥道,“仙岛建设的差不多了呢。”
  “那回头有空咱们去看看。”柳爻卿随口道。
  仙岛建成,不但大户人家的少爷、小姐的能去,寻常百姓也能去。
  攒个一年半载的银钱,等着临海那边传出消息,去仙岛的船费打折,来回的费用只用花以前一趟的钱,这么算起来很是划算,许多百姓都赶着去。
  先去临海住一天,再排队上船。
  这回可不是一艘船,而是足足三艘大船,巍峨的小山一样停在海上,看着就叫人心惊胆战。
  “得亏咱们都不晕船。”小哥儿挎着包袱,等着上船,跟身边的兄弟笑嘻嘻道。
  “真哥儿好像跟咱们说过,晕船有时候一家人都晕船,有的一家人都不晕船呢。”
  “那是卿哥儿说的,真哥儿是听到卿哥儿说的。”
  几个哥儿一块儿进了船中,拿着手上的木牌寻找自己的屋子。
  走廊边上有人穿着统一的衣裳等着,若是找不到自己的屋子,可以问他们。
  “在这里,你们快过来。”小哥儿忽然大喊。
  “来了来了。”
  他们都是真哥儿的兄弟,这回来回的银钱就是真哥儿给出的,穿上的屋子是四个人一间,有点挤,但花的钱少,也不是不能忍受。
  更何况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都过来了,现在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等着船靠岸,从船上下来,坐上马车去屋舍安顿。
  早有管事带着人接待,还有人专门介绍,“你们回头歇息歇息可以先去看看沙盘,想去什么地方决定好。有的地方不要钱,有的地方要花银钱,沙盘上都有标明。还有去各个地方的马车,每天都有好几趟,屋舍大门口有个大木牌,那上面都有写。”
  “知道啦。”小哥儿嘻嘻哈哈的点头。
  歇息一天,去大饭堂吃了饭,几个人商量着从大门出去,果真看到一个大木牌。
  上面的字都很简单,写了马车上都有号,哪辆马车什么时辰去什么地方,都是固定的,风吹雨打都不变。
  几个哥儿都识字,说起来现在学堂普及,不说百姓们学问如何,但都认识一些字,看木牌是没有问题。
  “先去山上赏花,那里有块空地,咱们可以在那里歇息。再去海边看看大海,晚上坐马车回来,去大饭堂吃饭。这是免费路线,明天再看看去别的地方。”
  “成,就这样。”
  只有屋舍大饭堂管饭,不用花银钱,都是大锅菜,想去外面的酒楼吃精致的饭菜,那就得花银钱。
  真哥儿这几个兄弟倒是也带了银钱,不过节俭惯了,坐马车花一两个铜板还舍得,花大价钱吃饭就不舍得了。
  玩一天,第二天大家商量着去泡温泉。
  哥儿们单独有个院子泡温泉,是个大池子,花钱最少,也有冲澡、放衣裳的地方,里面还有低矮的花树,反季节开放,十分漂亮。
  “听说还有一对一服务,单独的大池子泡澡,旁边就有人等着侍候呢。”
  “那可得花不少钱吧。”
  “泡一次,百八十两银子不止,听说里面还有神仙酿、桃儿酿,想吃什么都能给买回来,这都是银钱。”
  “等咱们以后有钱了,也去享受享受。”
  “你可拉倒吧,昨儿个去海边,一碗冰才几个大钱你都不舍得。”
  哥儿们说说笑笑的脱了衣裳,只穿着亵裤,跟其他哥儿一起去大池子泡温泉。水不深,周围都有一层层防滑台阶,可以坐在上面歇息。
  温热的水能感觉到贴着身体流动,整个人都跟着放松。
  不远处的山头有一个个造型各异的漂亮凉亭,有的小娘子聚到一起说笑,还有读书人凑到一起吟诗作对,好不繁忙。
  穿着统一衣裳的管事行走其中,细心的安排手下的人,保准不会出事。
  若是闹起事来,管事们一般不会怎么管,岛上还有一个兵营,立马就能有彪壮的汉子跑来。
  岛上虽然没有衙门,但却有皇帝派来的亲信,比衙门更能耐。
  连续玩三天,白天玩,晚上也有篝火晚会可以玩,夜景更漂亮。回去的时候就到了,想要留下来就得花钱了,哥儿们都不舍得,花钱买了些木雕,坐船回去。
  真哥儿早在丹县等着,见着兄弟们都平安回来了,安排他们去屋舍歇息。
  “咋样?”真哥儿笑呵呵道,“我去过两回了,都觉得泡温泉最舒坦。”
  “海边也很热闹。”
  “好地方,等以后有机会还要去。”
  去过仙岛的人都念念不忘,当真是神仙待的地方。
  不知不觉的,家家户户都能填饱肚子,吃饱穿暖,这就要追求更高的享受,比如说去仙岛看看,尤其是逢年过节的。
  以前家里能吃顿饺子,甚至是吃点精面就不错了,现在不但吃饺子,还得琢磨去仙岛看看风景,要是不去,平时跟村里人聊天都没面子。
  也有人琢磨着怎么穿的更舒坦,反正是怎么享福怎么来。
  外面的变化一年一年看着似乎是极为缓慢,但若是回头看看最初的时候,发现自家破房烂围墙的,家里唯一的粮食还是糙米,剩下的都是野菜叶子,每年地里刨出那点粮食,交了粮税以后剩下的根本不多。
  那时候家里要是有了小孩,就得仔细养着,一不小心吃不好还可能养不活。
  再看看现在,哥儿怀了身子,一个个都吃的胖胖的,生出来的孩子头发、指甲都长得很长了,一个比一个胖,再喝着羊奶,就没有一个瘦的。
  衙门有专门的地方卖猪肉,各个地方的价钱都一样,猪肥,那五花肉都有五六层,去买上一块回来包饺子,别提多香了。
  有的老人原本眼瞅着要不行了,那是饿的,结果有了土豆、玉米,填饱了肚子,眼瞅着越活越年轻了,扛着锄头下地干活,不比小年轻差。
  村里的年轻人也有了盼头,都想着去丹县、临海或者仙岛做工,若是混好了成为管事,那是荣耀一个村子的事儿。
  “听说有个小国要抢咱们的粮种和猪呢。”
  “你也知道了?我也是才听说。”
  “他们想得美,平白无故的凭什么给他们。”
  “咱们大秦讲究礼尚往来,不给咱们相应的东西,凭啥给他们这些好东西啊。”
  大家都是从当年的苦日子过来的,这会子听说了,态度都很一致。
  朝廷那些当官的,因为读书人三天两头就得闹出点动静,百姓们有啥事都一清二楚,这会子也觉得大秦的东西好,不舍得给。
  皇帝的态度也一样,于是私底下找大臣商量商量,回来就说:“给东西可以,但你们也得拿出相应的东西来。”
  小国派来的使臣有点懵,他们很弱小,就是想来那点好东西回去发展发展的,结果怎么还要正当交易了呢?
  然而现在大秦实力比以前更胜,小国的使臣不敢擅自做主,只得写信给国主。
  国主也郁闷,他都归附了,咋大秦还不主动给好东西安抚呢?但大秦的百姓过的日子比小国的贵族都过的好,面对大秦的要求,国主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作者有话要说:
  种田主线已走完,后面是番外,跟种田关系不大感觉。


第277章 番外
  “有个道士炼丹; 丹炉炸了,他自个儿差点没了命呢。”哲子哥拿着玉米皮,教自家小孩编鞋子,一边跟柳爻卿闲聊。
  柳爻卿来了兴趣,问:“炼出啥丹了?”
  “是一种土,和水之后变得跟石头似的,根本不能吃。”哲子哥无奈道; “那个道士这会子还活着; 不过快要被人骂死了。”
  现在不缺吃不缺穿; 以前五十岁就是老的不能再老的老人了,现在吃得好,五十岁看着跟以前四十岁似的,力气一大把,下地干活不比年轻人差。
  家家户户都安居乐业; 根本不需要去道观求什么风调雨顺,就算前些年又是旱又是涝的; 可因为家里的粮食多,衙门还有价钱不高的猪肉买; 农户愣是没受啥影响。
  去寺庙道观等等地方求败的,基本都是走投无路,只能寄希望于这些缥缈虚无的存在。
  “咱们去看看; 我对那东西有兴趣。”柳爻卿爬起来; 扑到哲子哥身上,叫他背着自己去找厉氏吃饭。
  哲子哥就背着柳爻卿; 收拾好玉米皮,把屋里拾掇的干干净净,这才带着孩子们去找厉氏吃饭。
  现在山上活计不多,也就是种种地,弄弄神仙酿、桃儿酿啥的。不过田地多,长年累月的雇人干活,还有个外人不能进的大棚,里面都是外面没见过的好东西,也得操心。
  厉氏还是管山上的事儿,手底下管着一些人,大事小事一把抓,还学会算账了,基本用不着柳爻卿操心。
  “兴哥和辉哥都不回来,这也真是的。”厉氏走了一桌子饭菜,见着柳爻卿进屋,有点埋怨道。
  家里吃饭用的桌子很大,上面还有个巨大的木盘可以转,盘子放在上面跟着转动,想吃啥菜都行。这是柳爻卿琢磨出来的,家里人口多,偶尔兴哥、果哥儿,钰哥儿、狼哥,再加上忠哥、正哥、明哥等人,还有孩子们,这么大的桌子就得两桌才能坐得下。
  “他们在外面忙,赚了钱还不都是咱们家的。”柳爻卿嘿嘿笑道,“我看看都有啥好吃的。有猪肝、猪大肠啊,今天怎么这么丰盛?”
  厉氏拿了小碗给孩子们盛饭,揶揄道:“还不是故意做点好吃的,不然你要是拍拍屁股走了咋办?”
  “嘿,还是娘最好了。”柳爻卿高兴道。
  其实就算柳爻卿和哲子哥出门,山上也还是很热闹。
  兴哥、钰哥儿的孩子都在山上,柳爻卿家除了三个大的,还有一个小的,是个小汉子,虎头虎脑,最是古灵精怪。
  这么些孩子,每天闹腾,柳爻卿带着孩子玩上一个时辰就得头昏脑涨,脑子嗡嗡嗡的响,但厉氏却都能收拾的好好的,每回想起来,柳爻卿都特别佩服。
  “爹,吃了饭我想下山找宁哥儿玩。”柳豆豆把自己碗里的饭吃的干干净净,最后夹了一块肉放在嘴里,“宇哥和仙哥儿也是。”
  “成,去吧。”柳爻卿点头。
  等着孩子们都出去玩了,厉氏一边收拾桌子一边说,“辉哥和兴哥那点工钱,他们自己花就行了,咱们山上每年种地粮食就有不少。”
  神仙酿和桃儿酿赚钱更多,不过那都是柳爻卿的,赚的钱都进柳爻卿的私库,厉氏分得很清楚,从来不会当做是全家的财产。
  “叫他们在外面闯荡闯荡吧。”柳爻卿道,“窝在家里能有什么出息,现在家家户户都想着把孩子送出去闯荡呢。”
  “这话说的在理。”厉氏笑着点头,没再说这个。
  道观离上南县近,坐马车去也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