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耽]丞相大人-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叶偏头想了想,噗嗤一声笑了起来。“先生说的不会是那些鬼怪故事里的妖怪吧?”
    “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穆子怀抽了抽嘴角,难道这里没有外国人?
    “没听说过,先生问这个做什么?”
    “哦,昨晚看了一本见闻,从上面看的。”穆子怀扯了个理由想搪塞过去。
    “先生这病就是看书看来的,以后不能再看那么久,看先生脸色发白,莫不是看了一夜吧?”
    穆子怀连忙摇头。“没有,只看了一会儿就睡了。”
    “如此便好,我先回去了,晚上便将方子送过来,你让清义抓药煮了,每日喝一次便可。”
    苏叶又嘱托了一遍,见穆子怀点头,才背着木盒离开。
    眼泪婆娑的穆子怀不想出门了,吩咐清义去和龙磊说了一声,吃了饭就坐下了,拿着毛巾擦着眼泪。
    被王爷遣来的管家一进门,就看到向来如温玉一般的先生坐在椅子上以泪洗面,顿时就惊了。转而又想起王爷的吩咐,手里端着的宝玉感觉更重了些。
    “穆先生。”轻轻唤了一声,穆子怀抬头,通红的眼睛被泪水洗得亮晶晶的,很是可怜。
    “管家,你怎么来了?”穆子怀连忙站起来,手里的毛巾狠狠擦了擦眼泪。
    “哟哟哟,穆先生,您坐着就成,我是奉王爷的话给先生送东西来了。”陈管家连忙让他坐下,又将手上的圆盘放在桌上。
    “王爷惦记着先生,先生不要再伤心了。”一边说着,一边将圆盘上盖着的红布掀开。“这是王爷命我送来的。”
    盘子里放着一个小巧的红色绒布盒子,十分眼熟,穆子怀拿起来打开。里面放的正是那日看过的羊脂玉指环。
    王爷那日不是说买回去自己用?
    还有那尊玉菩萨……
    现在想一想,才发现那日王爷买礼物似乎心不在焉,挑选的东西也十分随意,是早就知道礼物不会送出去?还是说六皇子的死与王爷有关?是得到的消息,还是谋划者之一?
    穆子怀摩挲着温润的指环,一时间陷入沉思。
    “先生?”陈管家看穆子怀睹物思人,不由有些感慨,觉得肯定是自家王爷让穆先生受了委屈,连说话的声音都放轻柔了些。
    穆子怀回神,将指环带在食指上,又擦了擦眼泪。“替我谢谢王爷,东西我很喜欢。”
    陈管家笑得脸都皱起来。“小人从未见过王爷对谁这么上心过,先生莫要伤心了。”
    穆子怀感觉管家好像误会了什么,但也还是点了点头应是。
    管家又说了些让穆子怀注意身体的话,满意的出了毅香院向青竹园走去。
    绕过竹林,见王爷正坐在屋前的竹椅上晒着太阳。
    管家低头走到他身后,知道他还没睡,便小声的汇报着:“东西穆先生已经收了,说是很喜欢。”
    皇甫云华点点头,没有睁眼,阳光撒在他脸上,投下小小的阴影。
    管家想了又想,又说道:“就是穆先生不知怎的,一直泪流不止,哭得眼眶红通通的,看了让人心疼。”
    “哭了?”皇甫云华睁开眼睛,回头看了管家一眼。
    “可不是。”管家连忙答道,见王爷起身,又问:“王爷要过去?”
    皇甫云华点点头,一边往外走一边说着。“去看看穆先生哭得梨花带雨的样子。”这么说着,皇甫云华自己先笑了起来。“去把我房里的玉露膏拿过来。”
    管家高兴的将玉露膏取出交予王爷,知趣的没有跟上去。心想,王爷真是上了心了,这平时舍不得用的玉露膏都取了出来。

☆、第55章 修撰史官

穆子怀正躲在房间里,施针留下的后遗症一直持续着,他的眼睛已经肿得眯成一条线,连碰都不敢碰,更别说用毛巾擦了,只能任由泪水糊满了脸。
    皇甫云华进来的时候就看到这样的情景,脸上的笑意多了一些,见穆子怀还没察觉自己来了便开口道:“莫不是本王让你受了委屈,竟然哭成这样。”
    穆子怀回头,这才透过已经变成一条缝的视线看到了王爷,顾不得满脸泪水,连忙站起来。“王爷怎么来了?我这是苏姑娘给施了针,收不住。”
    “这样多久了?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皇甫云华走近,微微附下身,凑近穆子怀,捏着他的下巴仔细看了看穆那双肿成核桃的眼睛。
    “差不多也快有一个时辰了,苏姑娘说三个时辰后就会恢复了。”一边说着,穆子怀感觉有些不自在,扭了扭头从王爷手中挣脱。一动泪珠滚落,穆子怀觉得狼狈,一个大男人眼泪流成这个样子实在不像话。连忙用手里的毛巾擦了擦,粗糙的毛巾又磨得他眼眶发疼。
    皇甫云华见状连忙拉住他的手,早就猜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你若是这么对你的眼睛,十个苏叶也治不好你。”
    说罢又将一直拿在手里的玉露膏取出,旋开盒盖食指抹了药膏,小心的抬起穆子怀的脸,涂在他发红肿胀的眼眶。
    穆子怀没料到王爷会突然这么做,一时有些呆了,微微抬着头,感觉王爷指尖在眼帘轻柔拂过,留下一片清凉。
    “多谢,多谢王爷。”愣怔间,王爷已经抹完药,穆子怀感觉舒服了不少,虽然眼泪还是不受控制的往外流,但已经不像刚才那样肿胀了。随即便意识到自己让王爷给自己抹了药,连忙有些不自在的道谢。
    “这玉露膏性凉,治浮肿烫伤的效果再好不过,你且留着,过一会儿便涂上一次。”皇甫云华重新将盖子盖上交予穆子怀。
    “谢王爷关心。”
    穆子怀干脆的收下东西,皇甫云华又问道:“苏叶怎么说?你的眼疾能治吗?”
    “能治,就是麻烦些,需多花些时间。”
    “如此便好,慢慢治,把病根治好。”皇甫云华点头,又道:“过几日你便去司天监当差,母后帮你寻了一个闲职。”
    “皇后娘娘?”穆子怀惊讶,没想到连自己的差事都已经安排好了,只不过皇后娘娘竟然也管这等闲事。
    “翰林院的一名修撰史官告老回乡,你去了正好顶了他的位置,具体事情你到了那边自然就会有人来教导你。”不容穆子怀拒绝,皇甫云华说了一通,已经将事情安排妥当。
    多说无益,穆子怀只得低点头接受,转而又想到。“不知六皇子的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找不到证据,自然抓不到凶手。弘少卿是朝廷内少有几个刚正不阿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加罪于人。”
    这么说还在一直拖着?
    穆子怀知道王爷和任丹枫的想法,好不容易到手的军队,转眼便交出去确实不愿。就算要交也要再过上一段时间,等士兵示了衷心才能交。此时正是培养的时候,一旦到了皇上手中,军队就打散了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这么拖着不是个事儿,但也别无他法。能拖一会儿就拖一会儿吧,万一以后出现转机也不一定。
    如此想着,穆子怀忍不住说道:“王爷万事小心便好。”
    皇甫云华点点头,接下来真是一点错也不能犯,只担心被弘少卿抓了把柄。
    宫中也不再去了,整日只能安分的留在府内,二皇子皇甫仁浩也没再来过,不知是为了避风头也安分了,还是什么。只有妙彤公主托人送来消息,说是下次王爷进了宫便去找她叙旧,也不要忘了之前问过他的事。
    穆子怀这几天忙着整理各种书籍史料,每日清义将药煎好送过来时,都能看到他在桌案前忙碌着。
    苏姑娘之前交代过,要治好先生的眼疾,便要限制先生看书的时间。偏偏穆子怀不听,面对他马上要到来的第一份差事,他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面对。
    修撰史官隶属礼部,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在很久以前原是朝中大臣。但大光皇朝似乎对天文祭祀大为重视,特别设置了司天监掌管祭祀和历法推算,修撰史官便渐渐沦落为闲差,只需记载史事将其编写成史书便可。
    花了几日功夫将大光皇朝的历史都通读了一遍,又有了大致了解,穆子怀才换上王爷送来的官袍,清早便独自向翰林院走去。
    翰林院位于京城内长安街南边,原是一庙宇,名鸿胪寺。后在此建翰林院,设为朝内正三品衙门,那也是以前,现在也只剩下一个空壳,里面当差的没几个人,但从翰林院的外观上尚能一睹旧日的辉煌。
    一进翰林院,右边为读讲厅,东边为编检厅。左廊围门内的状元厅和右廊围门内的昌黎祠和土谷祠都是闲置着,堆放了一些杂物。穿堂后左边为待诏厅,右边为典簿厅。再后为后堂,后堂东西屋为藏书库,存放着历年来整理的史料和藏书副本。院内有两个红色小亭,亭下有凤凰池,池内彩色锦鲤游来游去,活泼可爱。
    穆子怀一路进了翰林院都没有看到人,只能自己往里走,走到院内就听到了嘈杂的声音,声音是从编检厅传出来的。
    “徐老走了,谁去司天监校对人事簿?”一个上了年纪的声音问道。
    “我可不去,我和司天监那个老头不对付,不去。”另一个声音马上接着道。
    “我也去不了,我待会儿还要去大理寺取审案记录。”还有一个人也紧接着推脱。
    “那谁去?要是我去了,这些资料谁来整理?”那人又问道。
    等了一会儿,编检厅安静下来,穆子怀抬手敲了敲开着的门扉。
    “在下穆子怀,是新来的修撰史官,日后请各位多多照顾了。”
    厅内三个人安静下来,齐齐回头看向门口的穆子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笑容满面的迎了过来:“你就是长孙大人推荐来的穆先生吧,快进来吧。”
    穆子怀点点头,抬脚跨进门槛,之间厅内对着大量的书籍,角落里桌案上,一人高的资料到处都是。
    “我是翰林院的翰林院士,姓沈名厉,这两位是修撰史官,这位是乔际,另外这位是子书见。”沈院士介绍了两人,热情的邀穆子怀坐下。
    穆子怀先对两人拱了拱手,“晚辈穆子怀,见过两位前辈。”
    两人不咸不淡的点了点头,便各忙各的。
    沈院士看出两人有些小别扭,尴尬的朝穆子怀笑了笑。“你先坐吧,熟悉熟悉环境。”
    说话间,那两人齐齐站了起来往外走。沈院士连忙叫住他们:“你们去哪儿?”
    “我去大理寺取审案记录。”
    “我去读讲厅整理书籍。”
    说完便一溜烟跑出编检厅。
    沈院士一急,急忙向前跑几步,冲已经走远的两人喊道:“你们都走了,那谁去司天监拿人事簿?”
    那两人头也没有,只是挥了挥手,便没了影。
    沈院士脾气也算好,没有生气,回头又冲穆子怀笑了笑。看着桌案上堆得山高的资料顿时苦了脸,这些都是这两天就要完成的,他实在走不开。
    看了看规规矩矩坐在椅子上的新人穆子怀,沈院士试探着开口:“穆大人,要不,你跑一趟司天监?”
    穆子怀直觉这并不是什么好事,要不然那两人也不会躲着不去。但作为院士提出的第一件差事,穆子怀也不好拒绝。
    “去司天监做什么?”
    沈院士一听穆子怀有同意的意思,登时笑了起来。“事情不难,只是那两小子和司天监的大人都有些疙瘩解不开,这才躲着不去,若是穆大人去的话应该不会为难你。穆大人只需去将这个月的人事簿拿过来便可,之前说过的,以往翰林院每个月都会去记录一遍的。”
    穆子怀想了想,觉得应该不是难事,便答应下来。“既然无人去,那我便去一趟吧。”
    沈院士喜笑颜开,从桌案上翻出一本记录册塞给他。“你去了司天监找傅石傅大人便可,他都知道流程,记得让他在这本册子上记录一下。”
    穆子怀点点头,将记录册收好。“我都记住了。”
    “嗯,早去早回。”沈院士亲自将他送出了编检厅,又叮嘱了一遍。
    “知道了,沈院士先回吧。”穆子怀弹了弹衣摆,整理了衣襟,辞别沈院士向司天监走去。
    司天监就是长安街的北边,与翰林院南北相对,距离不算远,穆子怀走了一刻钟便到了。
    这是一幢建成不到百年的高大院式官邸,红砖黄瓦,气派十分,占地也比翰林院大得多,足以见得朝廷对祭祀和历法的重视。
    穆子怀重新整理了衣冠,上前对门口的小厮说道:“我是翰林院新来的修撰史官,来找傅大人校对人事簿。”
    青衣小厮抬头看了穆子怀一眼,目光中透出不屑。“翰林院的?你等等。”
    穆子怀好脾气的点点头,安静的站在门口左侧。小厮这才慢悠悠的向门里走去。

☆、第56章 披发左衽

穆子怀在门口大约等了一刻钟,青衣小厮这才走了回来,不咸不淡的说了句。
    “进去吧。”
    穆子怀拱拱手,道了声多谢便抬步走了进去。入门便是一个砖雕照壁,上刻老松飞鹤,照壁后不像翰林院一般有个庭院,而是一个空荡荡的圆台,高约三尺,一丈画圆,边缘都雕刻着各种浮雕,有飞鸟走禽,也有众人跪拜。圆台四周不见草木,只对面一条窄路。
    穿过窄路,眼前便豁然开朗,开得正艳的绯色海棠,含苞待放的秋菊,湖面的荷叶翠绿,偶有一两朵盛开的粉色荷花探出头来,湖上建有小亭亭亭玉立。
    穆子怀才往前走了几步,对面正巧走来一人,身穿蔚蓝色宽袖大袍的士庶巾服,一边走,一边低头看着手里拿着的一摞书。穆子怀早就看见他,心想他应该也是这司天监的官员,便想向他询问傅大人在何处。
    谁知那人满心都在书上,竟然没看到穆子怀,还一头撞了上去,穆子怀连忙护住他手里的书,这才免于遭落水之灾。
    “小心些,要沾了水就可惜了。”穆子怀将书接过一些整理好,又笑着说道。
    那人点点头将书收好,这才抬头看向穆子怀,又有些疑惑:“多谢,哎,这位大人是谁?怎么如此面生?”
    “我是翰林院新上任的修撰史官,姓穆名子怀。”穆子怀连忙自报家门。
    “哦,原来是翰林院来的,也是,转眼快到月末了。”那人将穆子怀手中的书拿回,“你若是找傅大人,直走左边第二间便是。”
    穆子怀连忙拱手道谢。“还未请教大人如何称呼?”
    那人摆手,“什么大人,小小一名五官灵台郎,大人直接称我姓名便是,下官卓高义。”
    “卓大人。”穆子怀还是拱了拱手。
    “穆大人快些去吧,傅大人最不喜人迟到。”说完,卓高义拿好书继续赶路。
    “多谢。”
    如此,穆子怀见卓高义离去,这才向着他口中的地方走去。
    按卓高义所说来到左边第二间房前面,房间的门是关着的,穆子怀敲了三下,里面便传出来声音:“谁?”
    “下官是翰林院先来的修撰史官穆子怀,特来取这个月的人事簿。”
    等了一会儿,屋里才传来声响。“进来吧。”
    穆子怀推开门,屋内窗户旁的桌案前坐着一人低头正在写字,一身墨绿色官袍,带着黑色折上巾。
    “傅大人,下官是来取这个月的人事簿的。”穆子怀站定,又弯了弯腰。
    等了好一会儿,傅石并未抬起头来,笔尖在砚台上点了点,半晌才开口:“沈大人呢?
    ”
    穆子怀一愣,“沈大人在整理资料,抽不开身。”
    傅石低头写了几个字,放下毛笔,抬头看向穆子怀。“其他二人呢?朝廷养他们做什么?沈厉就是太惯着你们,什么事都揽到自己头上,才会养出一群废物。”
    傅石皱着眉,脸上尽是不满,方脸透着严肃,浓眉薄唇,尚还而立,便已经是司天监监正,官从正五品。
    见他责备,穆子怀只好低头受着,不敢回嘴,等他说完了,也没敢抬头。
    “拿去吧,三天之后记得送回来。”傅石拿出一本簿子递给穆子怀,对于他唯唯诺诺的表现有些不满,但想到这样的性格也不会向前两人那样不听命令,应该也是个勤恳踏实的人,又微微放软了声音。
    穆子怀接过人事簿,又拿了出门前沈大人给的册子给傅大人画了名字。“劳烦傅大人了,三日后下官一定会准时送回。”
    “下次让沈历自己送过来。”傅石一口指定沈历,将桌上墨迹晾干的书本合上,打开另一本。
    穆子怀不知所以,但还是点点头应是,告辞之后退出了房间。
    出门的时候又遇到了几个官员,大多行色匆匆,无人理会穆子怀。
    等回到翰林院,不见乔际和子书见,只有沈大人伏在桌案前,穆子怀花了一段时间才从一堆资料中找到他的身影。
    “沈大人。”
    沈厉抬起头,见是穆子怀便站了起来。“回来了,人事簿拿到了吗?”
    穆子怀点点头,将簿子递过去。沈厉看了一眼放在桌上,又问道:“让他画名字了吗?”
    “画了。”穆子怀一一禀告,想了想又道:“傅大人让沈大人三天后去司天监一趟,有事相商。”
    沈厉笑了起来,“他这么和你说的?”
    穆子怀点点头,没有说话。
    “你今天就先回去吧,子书见去了大理寺,明天你便跟着他学着做事,尽快学会了,过几天就是用人的时候了。”说罢便不等穆子怀回答,坐下开始整理资料。
    穆子怀见他一心放在工作上,便没有打扰他,轻手轻脚出了编检厅。
    现在正是初秋,天气渐渐转凉,此时太阳已经偏西,穆子怀看时间还早便在庭院里转了一会儿,直到看到子书见从大理寺回来,乔际也回了家,这才出了翰林院往王爷府走去。
    回到王府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沉,院子里点上了灯,穆子怀一进门就向龙磊所住的院子走去。
    还没进院子就被管家叫住了。“穆先生,王爷让你一回府便去青竹园一趟。”
    穆子怀先进去看了看发现龙磊不在,便转而向青竹园走去。
    自上次撞破王爷和任丹枫谈话,这还是穆子怀第一次过来。在屋外听到两人说话声,穆子怀直接敲响了门。
    屋内的说话声瞬间没了,穆子怀连忙喊了一声。“王爷,是我。”
    “进来吧。”王爷的声音这才传了出来。
    穆子怀推开门走了进去,王爷坐在椅子上,任丹枫则坐在右边下座。
    任丹枫也是几天未见穆子怀,前几天尚且刀剑相向,现在见到了表情有些僵硬,只是点了点头示意。
    “一从翰林院回来便过来了,不知王爷有何事吩咐?”穆子怀朝王爷行了礼,开口便问道。
    “你先坐吧。”皇甫云华指了指左边的椅子,不急着说事。
    穆子怀依言坐下,王爷又对任丹枫道:“刚才说的事就此作罢,日后不要再提起。”
    任丹枫嘴巴动了动,最后还是点头。
    皇甫云华转而又对穆子怀道:“这日早朝时候,皇上给九皇子取了名乐安,也给了封号乐清。昭仪产下龙子,册封为德妃。”
    “六皇子之死查清楚了?凶手是谁?”
    穆子怀一听,原来说的是这事,看来王爷一心要把自己拉进来,逃也逃不开。不过穆子怀之前便做好了打算,若是唯有如此才能在这个世界活下去,他也只能顺从王爷的安排。只求到时候自己能得一个告老还乡的结果最好,若是不能。。。。。。
    皇甫云华不知穆子怀心中所想,只道他已经归顺自己,愿助自己一臂之力,心中不禁有些喜意,摇摇头道:“没有,进了死胡同。”
    “那一千精兵呢?”
    “皇上现在没精力管这些,秋天已经到了,北边的匈奴赶着在冬天到来前大肆抢掠,不要命似的攻上来,昨天急报入京,说是一座城已经被占了,我军节节败退,三公主率领的军队损失惨重。”说到这儿,王爷忍不住笑了起来,不得不说这次场仗打得刚刚好。
    三公主的军队不就是龙修所在的军队吗?穆子怀暗道,开始担心龙修的安危。
    “本王已经上请皇上,命顾力将那一千军队带去边疆,助三公主守卫城池。”
    “这么一来,之前的心血不就白费了?那些士兵归入其他队伍里,日后想凝聚起来就难了。”穆子怀忍不住说道,当初一直避免的事情,为何王爷还这么高兴?
    “此言差矣。”一直安静的任丹枫开口解释道:“别忘了还有一个顾力,顾力当初是被皇上急召去了蓟县赈灾,留在边疆的士兵少说也有上千。如今回去了也自然是由他管着,两支队伍汇在一起,让顾力管着,不会坏事。再说也该让他们上上战场,再好的刀只有见了血才算开封。”
    穆子怀听了放下心来,满心都惦记着龙修,想起来已经有两个月没有收到他的来信了,希望不要出什么事才好。
    又过了一月,战事陷入焦灼,皇上又派遣了一万精兵前往边关,物资也大量送过去。有了助力,一直打得憋屈的三公主率领众兵打了回去。连战半月,捷报频频,之前丢失的三座城池收回两座。
    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降下来的时候,匈奴终于退兵,在搜刮了大量粮食和东西,还带走了城内所有的女人。
    每年匈奴除了抢夺粮食,还热衷于将女人绑回去。三公主率兵追击,欲将被带走的女人救回来。这些女人到了戈壁大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