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定风波_来风至-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文人治理国家,多半是温香软玉在怀,春华秋实在心。整个大晋王朝,重文轻武,皆道武将是莽夫,处处弥散着一股酸腐的气息。
于是武将稀少,文官又大多软弱无能,立场摇摆。是故边境的柔然国屡次骚扰西北,战争爆发时没有一个武将能担当重任,陆裕除了忍让,别无他法。西北百姓日夜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日子中。
却也正是这时,慕容燕召集了大批想反的民兵,揭竿而起,一举覆灭了短命的晋王朝。坐上皇位后,他又亲自带兵将柔然国赶出境内,并与之定下五十年内不可进犯中原的规矩。
自此大渝开朝的十几年内,中原维持着表面上的富足与安乐。
只是在五年前,慕容燕不知怎么就遇上了一个自称来自阮陵城的道士,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个道士分明只会一些招摇撞骗的假把式,但偏偏这个老皇帝信以为真。信归信,好歹没多糊涂,只是将这个道士奉为上宾,好吃好喝的供着。
然而搜刮民脂苛征重税用来求仙问道、修炼丹药是少不了的。且慕容燕武夫出身,对不满的声音皆是镇压为主,安抚为辅,百姓也都敢怒不敢言。
这些诸如此类的,关于老皇帝近几年细碎的小事情,都写在殷如是那日呈给谢璋的纸册当中,如今又被他记在心里。
行完朝礼后,谢璋微微抬起头,看向高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
无论如何,立朝十几年的岁月里,慕容燕多少还是被时间带走了年岁。他不再亲自征战,也开始频繁摆酒设宴召集群臣,上次因断袖之事进宫时,他也故作慈爱,拉着谢璋说了许多的往事。
往事。
他想把这往事与梦里的火葬在一起,但总是有人掐着他的脖子,将他送予这些沉疴血肉交融,再难分割。直到流下的每一滴血,都混杂着湿咸的泪。
于是有尖着嗓子的公公一句“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将谢璋沉沦的思绪拉了回来。
一个年迈的老臣出了列。谢璋站在朝臣中,认出这是自开朝以来,就一直矜矜业业的户部尚书沈愈。
据说沈愈近几年身体每况愈下,恰好去年又逢科举之年,于是户部就向皇帝讨了文试状元做徒弟,好接沈愈的官职。
这个状元,好像叫什么……宋徽?
谢璋心想,难不成刚才在正午门外为自己打抱不平的那个小侍郎就是沈老先生的徒弟?
只听那边沈愈苍老的声音悠悠响起:“回禀皇上。臣近日核对全国户籍时,查到彭城有大批人口未列入户籍。臣派人去彭城当地探查时,发现这些人也不知所踪。”
“彭城?”慕容燕高坐俯视,不怒而威。淡淡地将视线转到了一个人的身上,“彭城不是你纪余严管辖的地方吗?朕记得户籍一事当时是你操办的。”
只见方才在正午门外的那个纪大人,脚步酿跄地向前行了几步,额间虽已冒了汗,但仍是故作镇定地答道:“回皇上,彭城户籍一事恰逢臣大病,是故此事您是交给景大人监察操办的,臣只做了收尾的工作。”
景行被点了名,出列解释道:“的确是臣监察的,但臣在操办过程中,确定没有遗落的流民。若出现,只能是在登记在册之后。”
谢璋离景行有些远,只能听得他低沉缓慢的声音,回荡在太和殿内。
皇帝听了几句,就自顾自地把玩起了那道士给的一柄巴掌大的小鼎炉。
纪余严暗中观察了老皇帝的神情,便心宽下来。于是他短促地笑了两声,听不出是什么意味:“既是在登记在册之后,景大人又为何没有核对完全?”
在平日里让朝臣大气不敢出的御史大人面前,纪余严仿佛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在朝堂上公然与之耍嘴皮子,除了背后有靠山借他胆子,谢璋也实在是想不出第二个可能。
况且皇帝两耳听着朝政,手里却还把玩着劳什子的道家炼丹用的鼎炉,显然是心不在焉。
这纪余严倒也有几分胆色与眼力。
户籍一事,大约在慕容燕自以为盛世的念头下,觉得不甚重要。无非是一些不必要的流民,既是失踪,又无登记在册的户籍,只当是少收了一批人的税。没指望这些人能翻出个天来,只要不是谋权篡位,丹药炼成的大事,通通都入不了他慕容燕的眼。
谢璋又向景行的方向望过去,这回却发现这人嘴角带着浅浅的弧度。只是按现在的境况来讲,这笑容怕是假意占多数。
等二人你来我往的吵够了,慕容燕才半闭着眼,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道:“那就派人去彭城当地查一查,若实在找不着踪影,便把这些人从名单上划掉吧。”
沈愈听了,就要急着上前劝解,但被身旁有眼见力的同僚偷偷拉住了衣袖,这一来一回,皇帝已经金口玉言,自顾自断言了此事。
年迈的户部尚书微不可闻的叹了口气。
纪余严也暗自松了口气,便开始与皇帝谄媚着自己搜寻到的道家宝贝。慕容燕顿时来了兴致,一君一臣,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谈起了无为自化,八卦符篆。
待朝臣们脚站麻了,手臂也酸得很,谢璋连连打了好几个哈欠之后,慕容燕像是才发现他们还在一样,抬手轻飘飘一句“退朝”便打发了。
谢璋随着潮水一般的人群慢慢向门口蹑着步子,然后身后传来皇帝的声音,硬生生将他卡在半路。
只听慕容燕没有丝毫情绪的声音说道:“璋儿,你留下。”
旁边有听见的,都抱着谢璋又要被训斥一顿的态度,好不自在地向谢璋投去了幸灾乐祸的眼神,谢璋也就勉为其难地适时露出了一个无奈又惧怕的神情。
唯有景行在与谢璋擦肩而过时,状作不经意向他投去一瞥。
谢璋注意到了这一眼,但他此刻心思百转,无暇分心顾及。
等朝臣们稀稀落落地走出了殿门,整个太和殿顿时静了下来,就算轻羽触地,也能辨声寻位。
老皇帝从皇椅上走下来,停在了谢璋的面前。下了朝,皇帝便褪去了那副冷漠的君王状,变得如同一个父君一般,威严而又慈爱地注视着谢璋。
“朕那日忘了问你,在西北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还行。”谢璋缩着脑袋,嘿嘿地笑了两声:“就是食物实在难以下咽,还是临安的玉盘珍馐来得美味。”
慕容燕摇着头,无奈地笑道:“你是朕看着长大的,朕难道不知道你那点小心思?西北环境恶劣,也亏得你在那里能待上五年。”老皇帝缓慢地说道,“朕实在想不通当时你是怎么想的,跑那么远去吃沙子。”
谢璋脸上的笑容在慕容燕看不见的地方微微一顿。他作势挠了挠耳后根,皱着眉地说道:“还不是我爹,成天在家唠叨我不学无术,我一个嘴瓢,就把自己给说到西北去了。”
慕容燕“哦”了一声,这一声拖着长长的气音,在谢璋心上某一隅轻轻地敲击了一下。
“你难道不是不学无术吗?你爹难不成还说错了?”
谢璋乖乖低着头,被训斥地不敢吱声。
只听慕容燕接着叹道:“你爹也不容易,大理寺事务繁忙,连今日的早朝都告假,你既已回京,就多替他分忧,不能再如以前一样胡闹了。”
谢璋连连称是。
皇帝一席话说完,便负手又回到了龙椅边,仿佛坐拥这把镶着金的椅子,就能够保他地位永固。
言语间也丝毫没有提及谢璋在西北的战功,如同当初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去的并非是什么金戈铁马的虎狼之地,而只是在那黄沙漫天的地方游玩了一遭。
公公在慕容燕耳边轻声说了句什么,他才恍然向谢璋说道:“之华听你从西北回来了,闹着要见你,你有空的话就去见他一见。”
谢璋弯腰行礼道:“那臣便告退了。”
他转过身,在心中将方才皇帝说的话一字一句地拆分开后咀嚼下去,那双十分好看的眸子里,又渐渐爬上了阴鸷。
出了太和殿外,谢璋的双眼险些被刺目的日光照得流了泪。这些春日凉薄的暖意侵入皇宫内的每一个角落,但仍有黑暗藏在深处,仿若暗夜里吞噬猎物的深谭。
他压下方才汹涌的心绪,缓缓将胸中的郁气吐出。抬首望去,就看见不远处一方雕着龙形的圆柱后边,正躲着一个人。
那人穿了一身鹅黄的罗裙,正朝着谢璋的方向十分夸张地挥着双臂,手腕上的铃铛一阵叮铃哐当的乱响,以致谢璋想不看见都难。
那个女子见谢璋看过来,便将手搭在嘴边,远远地作了一个口型。
谢璋不可抑制地笑出了声,笑完也只得悠悠叹了口气,朝他走去。
那女子面若桃花,一双眼弯成了明月,见谢璋走近,一把拍上了他的肩,脆生生地说道:“你回来怎么不告诉我一声!”
第四章 身份
大渝皇室子孙繁盛,光皇子就有一十三位,但他们其中大多都十分平庸,没什么好说道的。唯独八公主慕容之华,在众多兄弟姐妹中脱颖而出,自小就展现出惊人的才华。
八岁那年宴会,正值荷夏,慕容之华的一句“安得青莲同把酒,挥醉墨,问枯荣”便在市井之上传开,自此得了临安双姝之一的名号。且这位公主生得面若桃花,生性又灵动可爱,如今十四岁的年纪,身后的爱慕者能从城南站到城北。
当真是灼灼桃夭。
但坊间传说总与事实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谢璋对此深有体会。
早朝刚过,之华公主就躲在太和宫外的圆柱后边,抓了谢璋一个正着。
谢璋儿时因为顽劣,被谢澄扔进皇宫于皇子们做侍童,书没读到一星半点,却因为与之华公主相交甚好差点给自己招了一个娃娃亲。
但好在谢澄是个英明的父亲,见两人都没这方面的心思,便心有不甘地将此事搁浅了。
此时因事务缠身,身处大理寺的谢父大约没想过,自己的独子有可能是个断袖这一回事。
之华公主与谢璋边叙旧边往御花园走,眼波流转间见一路上没什么人,于是长臂一伸,不知道从哪儿抽出来一节短鞭,一个错步就向谢璋发难而去。
谢璋余光瞥见之华公主眼底一闪而过的精光之时就暗道不好,正打算离她远些,就猝不及防地迎头接了一鞭。
之华公主表面上久居深宫,也不知在哪里学了一套拳脚功夫,竟将谢璋逼得节节败退。一手短鞭被她舞得犹如利剑,裙角翻飞似蝶。
这招数狠厉,直向着谢璋要害之处袭去,后者只能一面护着身子,一面被鞭法抽得左摇右摆,狼狈不堪。
未及时,之华公主额间已出了一层薄薄的汗,她见谢璋一个劲地挨打,丝毫没有还手的意味,于是生了气,将短鞭“啪”地一声扔到了谢璋的怀里:“谢承湛!你就装吧!”
谢璋接了短鞭,低头看了眼,发现没什么潜在的威胁后,便手腕一转,将短鞭递到了之华公主的身前,笑道:“公主武技进步飞速,我望尘莫及。”
之华公主本就假意生气,见谢璋一副狗腿模样,眉眼一弯,忍不住笑出了声:“我这几下花拳绣腿的,什么时候能被谢小将军看上眼了?”
谢璋双手抱拳:“公主自谦了,就方才那副架势来看,吓走宫里的丫鬟还是绰绰有余的。”
故人面前,谢璋表面上似是又回到了那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模样,但其实心上早已软成了一面汪洋。
红墙金瓦下的真心何其可贵,即便只是儿时捻茶花抓蛐蛐的玩伴,也是能在老来时,占心上温情一隅的回忆。
之华公主左右看了眼,见御花园唯有鸟鸣,半个人影不见一个,她才小心翼翼地凑到谢璋面前,轻声道:“你都去了西北五年了,什么时候再教我武功?我还想打败你呢。”
谢璋便也学着这幅鬼鬼祟祟的模样,道:“武功是可以教的,但打败我的话……”他声音一顿,抬头看了看天色,“我寻思着现在已经是巳时了,公主怎么还没睡醒啊?”
“谢承湛!”
谢璋轻轻笑开,在之华公主彻底发怒之前道:“我开玩笑的,你若是勤加练习,成为一代女侠也说不定。”
之华公主冷哼一声。
谢璋虽然看起来神采奕奕,还能耍耍嘴皮子逗她。但看得出来,他眼底还是带着深深的疲惫与心事。之华公主对原因心知杜明,于是试探着问道:“我父皇骂你了吗?下次他再抓着你不放你就叫我,父皇宠我,肯定会听我的话的。”
谢璋眼里的笑意顷刻间淡了下去,大约是想到方才太和殿内与慕容燕暗潮汹涌的交锋,眉间乌云忽现,俨然筹备着一场狂风骤雨。
之华公主情不自禁地瑟缩了一下。
谢璋生的好看,但大约在西北军中多少受了些血色的浸染,脸色沉下去时也是十分压抑骇然的。
就在之华公主犹豫着要不要安抚一下的时候,谢璋变脸似得将笑容重新挂回了脸上:“你用这种方式来向我邀功索礼,未免太见外了吧?”
之华公主:“……”
谢璋说:“我从西北给你捎了柄玄铁的匕首,等过段时间我托人给你带来。”
之华公主年纪虽小,但灵动聪慧,见谢璋不想继续方才的话题,便识相地说起了近几年在宫中的各类趣事。只是心中暗自思忖着,谢璋的身份始终是悬在父皇头顶的一把剑,这两人之间的问题,若要消弭,难如登天。况且父皇性情薄凉,只有皇位是他最在意的事,哦,近几年还多了一个求仙问道。
两人说说笑笑,已是半个多时辰之后,谢璋便想先行告退,之华公主虽依依不舍,但也知道轻重。只是两人在即将告别之时,在御花园的一个转角,碰到了另一行人。
之华公主眼角只略略瞥到了一方衣角,就要拉着谢璋赶紧避开。
然而那行人视线所及已至两人身上,之华公主避之不及,只好向前一步拦在谢璋面前,暗暗对谢璋说:“你赶紧走。”
然而谢璋却先一步将之华公主挡在背后,浑身气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换,眼中瞬息爬上独属谢璋式纨绔的懒意。
那一行人皆是平日里一有闲情就聚在一起看花逗鸟的真纨绔,只是投了个好胎,成了皇子,便整日里变本加厉地游戏人间。
六皇子慕容书看见谢璋,藏不住的满腔恶意,调笑道:“这是谁啊?”
谢璋闻言丝毫不惧,反而粲然一笑道:“六皇子这是刚从哪里回来?怎么浑身都是书酸味儿啊。”
谢澄将年少时的谢璋送入皇宫,本意是想让谢璋通古今,懂事理。但前有皇帝,后有皇子,他这个侍童当的,也只有挨欺负的份。
彼时年少的谢璋还不知原由,不敢正面应对,只敢暗中使坏报复这些皇子,好在有之华公主在,方不至于被欺负得太惨。然而今非昔比,谢璋早已不是当年的谢璋。
这些无所事事的皇子们,既没有参与政事的能力,也没有雄厚的背景势力,只能在弱势之人深陷泥潭的时候狠狠地踩上一脚,方能在其中寻得那么一丁点的存在感。
六皇子刚被母妃强制性地摁去了读书,沾染了一身四书五经的酸腐味道,此时正心烦意乱,又恰逢当年那个软弱好欺的小反贼对自己无礼,一时口无遮拦,张口就道:“我刚才还寻思这是谁呢,原来是谢小将军,不知道你那短命的爹知道你现在认了谢澄做父,会有什么感想呢?”
此言一出,在场之人皆不可置信地倒吸了口凉气。
之华公主一听这话就知要遭。且不说慕容书从哪里知道的,这个脑子被糊了浆糊的皇子,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没搭对,竟然堂而皇之地将这个在皇室之中三缄其口的秘密公之于众。
好在这个愚笨的皇子,话音刚落就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一副丧胆游魂的模样。
只见谢璋神情冰冷,在六皇子慕容书瑟缩的目光下,短促且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我父亲在大理寺待得好好的,六皇子若是看我不顺眼,便冲我来,我虽不知事,但还是懂得孝为何物的。”
言下之意,便当作慕容书口无遮拦的玩笑之话了,只要他谢璋不承认,不表态,该知道的一样被缄默其口,不知道的,自然仍是一无所知。
若皇帝慕容燕由他人口中知晓今日慕容书的所作所为,他可能都见不到明日的太阳。
慕容书自然胆战心惊,在同行皇子的提醒下慌慌张张地直奔太和宫,向皇帝自请谢罪。
谢璋也在之华公主担忧的眼神下告了退。
回宫不过几日,这个张牙舞爪的临安城里,等待他的狼豺虎豹数不胜数。连仅有的温情,都在这些寒意侵蚀下,成为了不可言说的一部分。
但谢璋既已决定回京,就知道自己面临的,必定还会更多。
那些鲜血淋漓的往事,早就被外力揉进了骨肉里,他也早就学会了啖肉饮血,以夜色披身,成为黑暗里埋于最深处的一柄暗剑。
十五年前的这片土地,还是姓陆,他也不叫谢璋,而叫陆闻。
然后兵戈战戟,朝代更迭。
他的亲生父亲,前朝皇帝陆裕就死在他的面前。
那时他正值五岁的光景,尚不明生离死别的意义。
即便慕容燕为顾后世之言,以仁慈之名将他过继给谢澄,他也早觉得,自己已经死于多年前的那场大火之中。
谢璋站在宫门前向后望去,长长的没有尽头的城墙像极了幼年时与父皇母后登过的山。彼时天光放晴,焙好了四季。
只见城墙外,这个肩头瘦削的青年,露出了一个笑容来。
大火已灭,往事已矣。
但宫墙内的风从未停止,他站在风口浪尖之处,却偏要搅弄起池底的淤泥。他要在这风波乍起之时,向死而生。
第五章 试探
谢璋回到谢府的时候已是正午时分,阳光不太烈,他收拾了心情,推开了谢府的门。
然而突然之间,谢璋敏锐地察觉到斜后方射来一抹寒光,他疾步后退之下,只听得空气中长枪的呼啸之声。
来人将一柄长枪使得纵意潇洒,步伐稳健。那泛着凛冽的枪尖挑起天光,向着谢璋纵横而来。
谢璋被偷袭了个措手不及,手边又没趁手的刀剑,便只能翻身暂时躲过这雷霆一击。但那人却像是看穿了谢璋的路数一般,长枪一横,将谢璋直逼到了墙角,手腕翻转,枪尖再临。他每一招数分明清晰可辨,但谢璋就是躲不过。
眼见无路可走,谢璋脚尖轻点,自墙上飞身掠至那人背后的尽头,直奔谢府庭院里摆放在两边的刀枪剑戟。
那人却蓦然转身,手中的兵器发出一阵轻微的嗡鸣声,在谢璋的手即将触碰到剑时,一剑寒光,刺向了他的脖颈。
寒光与谢璋的要害,方寸之间。
那握枪之人却腿风一扫,将长枪归至原位,对谢璋道:“慢了。”
谢璋忿忿道:“我那是没吃饱。”
来人正是本该在大理寺忙得脚不沾地的谢父,谢澄。
谢澄却一眼看穿了他的心思,无奈道:“是没心思吧?”
谢澄虽已将近知天命的年纪,但大约是习武的缘故,一眼看去时依旧威严尽显,眉目皆可见年少时的风采。
他跟着当今皇帝慕容燕征战多年,临近老时却得了一个既费力又不讨好的职位。谢璋身份敏感,皇帝又生性薄凉,此事倒也在情理之中。只是这个尽职尽忠的大理寺卿,从来就没有过丝毫怨言。
谢澄看着五年未见的养子,心中既是思念又是怜惜。他上前抚慰似地摸了摸谢璋的发顶,道:“看你这个样子,圣上约摸又敲打你了。你也别在心里怨怼,改天我向圣上请示,就说你已经长大成人,懂事了许多。我们为人臣子的,理当以君为天。”
还未说出口的,大约就是谢璋听了十几年的“皇恩浩荡,留你一命,便好生做好这一辈子的臣子”一类的话。
面对自己这个养父,谢璋也是矛盾万分。
若他像话本里的故事那样,歹毒又暴戾,他也可以心无旁骛地将这些人事放进仇恨的那一方天平,但偏偏这个人赤诚肝胆,除了对皇帝誓死愚忠的毛病之外,对谢璋却是尽了十二分的心。
彼时谢澄刚从血水中抱起谢璋,五岁的娃娃什么都不懂,只知道睁着一双眼睛惶恐地望着他。皇帝虚伪又做作,留了谢璋一命却又想毁了他,便叮嘱谢澄不要教于他任何东西。
然而待谢澄亲自与这个养子相处下来,却还是疼惜他,不舍得谢璋受半点委屈。一面领了皇帝之命,一面又偷偷教他识字做人。
除了那件皇帝所忌惮的事情。
谢璋心中已百转千回,再说出口时已变了一个模样:“知道啦,爹你都说了多少回了。”
谢澄便故意冷着一张脸,道:“说了多少回你还记不住,赶紧吃饭去!”
谢璋于是冲着谢澄飞快地吐了吐舌头,溜之大吉。
进了正厅,黄坚强正趴在角落里眼巴巴地等着谢璋。谢璋前脚刚跨进来,黄坚强后脚就朝他扑了过去,一边哈着气一边伸出舌头就要去舔谢璋的脸。
方才在院中与谢澄谈话的低落心绪瞬间不翼而飞。
黄坚强肥硕的身体压得谢璋手臂犹如承重千钧,他连忙用手挡住它凑过来的长嘴,道:“吃得这么胖,以后找不着媳妇怎么办?”
黄坚强一扭头:“汪!”
谢璋:“……”
他眼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