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夜尽天明-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玙抱着那本《尚书》,看了看九皇子挑起的眉和他圆乎乎的脸,然后转过身来,低下头默默的开始背书,小巧白嫩的手指按在书页上,有些可怜巴巴的样子。
九皇子收回自己的视线,也翻开了一本书开始闷头背诵。
时间在九皇子和书玙两人的闷头背书中飞快的过去,等到林侍读独自一人走了进来,书玙抬起头,小心的四下张望着,发现其它几个座位上也出现了几个身影,不过每个有人的位置之间都距离很远,看样子是诸位皇子们有意的彼此间拉开了距离。
德妃之子杨靖泽在皇子中虽排行第九,但是排行上面的几位皇子中,有两个是周岁大小就去了的,也就是说,现在皇宫里的每日进学的皇子其实一共是七位,至于更小一点的两个皇子,还是个奶娃娃,不提也罢。书玙暗自数了数,座位上零零散散坐下的人群,竟然正好是七处。看样子,这皇宫里年纪稍大一点的皇子是一个不差的都到齐了。
林侍读一上来,就点了人背书,那人虽磕磕巴巴的,但是好歹是把文章背下来了,书玙抱着《尚书》,侧着头往那个上来就中枪的人方向望过去,看他身边那位皇子,大概有十多岁了,但是具体是大皇子还是哪位,书玙就分不清了。
等到那个伴读磕磕绊绊的背完,林侍读不苟言笑的挑了几个错处出来,便让那人坐下了,倒是没有抄书体罚之类的,书玙见状有些放下心来。这个林侍读虽然表情肃穆看上去也一板一眼的,但是到底不算太过严厉,在他手底下的日子应该还能过下去……
说起来也巧,在座的诸位皇子里,九皇子杨靖泽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之前,他的伴读礼部尚书长子徐永康,当初挑选时就特意留了个比杨靖泽大一岁的,偏偏徐永康病休了,这会儿德妃挑的书玙,愣是比九皇子杨靖泽还小两岁,如此一来,书玙不但是学舍在座的所有皇子伴读中年纪最小的一个,而且,与那些排行靠前的皇子伴读们年龄差距也相当之大——空荡荡的大殿中,举止刻板但教书认真的林侍读仅有的几个投向人群中的眼神都落在了能比别人矮半个身子的小豆丁书玙身上……
初时还不显,后来就始终被各种人围观问话逗趣的书玙有些闷闷不乐,好在讲完书后,林侍读见书玙年纪实在是小,那双白嫩的小手估计连粗一点的毛笔都抓不住,索性留给他的作业都比别人少去了一半……
估计林侍读也觉得,书玙年纪小不说,又是中途插班进来的,听不懂他讲课也是能够理解的。反正伴读么,其主要任务就是陪着皇子们读书,偶尔还能当当代替皇子被罚的角色。至于当伴读的能不能学好功课,倒是其次了。
书玙成为九皇子伴读在学舍的第一天就这么风平浪静的过去了,至于平静下面的暗潮汹涌,连卓府后院里的宅斗都理解无能的书玙,对于皇宫这里的波诡云谲、暗潮涌动,更是一无所觉。
毕竟书玙还只是小小年纪,又是衣食无忧的卓府嫡子,从未经历过捧高踩低世态炎凉,小孩子就算看事情只看表面倒也正常。若是有人当面挑事嘲讽,书玙肯定知道,但是,那些关切热络、交浅言深背后的目的或是双冠意,不善此道的书玙自然也就直接无视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还没来得及把作息时间调整过来的书玙被每日天还没亮就得早起折磨的疲惫不堪。小孩子本来就每天睡觉时间多,尤其天刚蒙蒙亮那会儿,正是睡得最舒服的时候,每天一大早卯时不到都被九皇子从被窝里拖出来的书玙很快就有了重重的黑眼圈,琥珀色的大眼睛里睡意朦胧,早饭时嘴里叼着点心有时候都能困得上下眼皮黏在一起就那么坐着睡着了……
九皇子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每天都坚持把犯困的书玙弄醒然后拖去学舍背书,倒是德妃,看着人家原先虽然个头小小的,但是白白嫩嫩的孩子才进宫给自己儿子做伴读没几天,就整得那张漂亮的小脸一脸憔悴,黑眼圈重的都快成熊猫了,干脆勒令九皇子杨靖泽,每天早上要晚一点去学舍,赶上林侍读讲书之前就行了,尽量让带着黑眼圈的书玙多休息一会儿,那么小的孩子,别整天硬挺着累出病来……
算是被德妃救了一命的书玙身体本身的作息时间也渐渐的调整了过来,每天晚上吃完饭稍稍活动一会儿,躺倒床上几乎是脑袋挨上枕头就睡着,翌日一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起床,休息过来,又习惯了早起之后,书玙倒是恢复了精精神神的样子。看得德妃长舒了一口气,始终嘴硬说书玙太过娇气每天赖床不是好习惯的九皇子见状也跟着脸色缓和了不少。
认真读书的日子就这样流水一般的过去了。每逢休沐日,林侍读放假回家,皇子们也跟着能够休息半天,书玙则是在休沐日前一天晚上被卓尚书顺道带回家去住一晚,然后隔日晚上再被马车送回皇宫里来继续他的伴读生涯。
========================
作者有话要说:
10·第四章 风波渐起(上)
盛德十九年二月二十三日,是书玙的十岁生日。
书玙看着桌案上自己练习时写下的大字,一时间心头思绪四起,十年了,自己来到这个古老落后的世界,竟然已经生活了十年。
书玙闭了闭眼睛,静下心来,继续写手上的字。几乎每日不间断的练了整整六年,书玙的字也算是小有所成了。只是,这一世的六年时光,毕竟还是比不得上辈子的二十余年,即使书玙自己能够沉下心来,不为外物所动,可是,他的身上依然有着上辈子刻下的属于时代的印记。
即使他不说,即使他的行事都遵从着这个古旧的时代的规则,可是,那种几乎刻在骨子里的印记依然存在,甚至随着他的逐渐长大,反而愈发鲜明起来。
这个时代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可以在面对皇帝时,举止恭顺有礼,眼眸深处却只是顺应这个时代的不得不卑躬屈膝、而非相信真龙天子乃是人上之人。
前几日,卓尚书托人递过话来,问书玙的十周岁生日,要不要跟九皇子告个假回府一日,卓夫人也好摆上一桌宴席小小的庆贺一下。
书玙想了想,还是婉言拒绝了。自己成为九皇子杨靖泽的伴读已经五年时间,九皇子如今已经是十二岁了,再过三年时间,九皇子到了十五岁就可以开府出宫居住,而自己这个已经安安稳稳的做了九皇子五年伴读的人,不出意外的话,剩下的三年时间里,将继续将九皇子伴读的这个身份保持下去。
若是九皇子无心皇位,到了岁数就老老实实的出宫开府甘心做一个闲散王爷,那么书玙这个伴读倒是没什么,可是偏偏,九皇子杨靖泽和他的母亲德妃都不是甘于现状的人,对此,书玙心知肚明,到时候,自己这个卓尚书府嫡子势必会贴上九皇子的标签。
已经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书玙在皇宫中、跟随着九皇子的时间,要远比只有逢年过节再加上休沐日才能回到卓府的时间长,不过对于书玙而言,这两处都只是居住的地点而已,都谈不上有多少归属感。
对书玙而言,皇宫和卓府唯一的不同也不过是,在卓府里,他和现在已经十二岁的嫡姐淑瑜关系最为亲密,姐弟二人相处的时候,把那些个丫鬟婆子们轰走后,说话谈笑都极为悠闲自得。而在皇宫里,和待人接物极为爽利肆意的德妃相处起来,要远比面对眼神深沉永远维持着贤惠沉稳的处事路数的卓夫人来得轻松,至于九皇子,说句实话,反正就是陪着一个小孩子读书而已,书玙自己是个能静得下来的性子,认真读书的时候,完全可以无视九皇子的存在,换句话说,有他没他都一样……
生日这一天,书玙的言语行事和平日里没有丝毫不同,依然是兢兢业业的上午陪九皇子读书,下午则是陪着练习骑马射箭,从练武场回来后,要先陪着九皇子去给住在怡和宫的德妃请安,然后不出意外的德妃留饭,饭后随着九皇子回自己的寝宫。
只是在晚上回到自己的房间时,书玙有些意外的接到了卓尚书白日里托人送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写信给他的人,竟是淑瑜。
大约是小时候最初随意练字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和底子根深蒂固,即使完全不是一个教书先生给开蒙,后来书玙做了九皇子的伴读,姐弟两人就更加不在一起了,可是淑瑜的字和书玙的,仍旧极为相似。
若非刻意,淑瑜的字从来是笔锋凌厉姿态舒展,简直是不带一丝女气。完全没有当下出身名门的千金小姐们那种柔柔弱弱、工工整整,字体极为娟秀柔美的样子。书玙也是一样,这辈子,虽然每天读书写字用的都是毛笔字,可是他在用毛笔书写时,还是免不了带上了几分用钢笔写硬笔书法时候的特点,字迹规整,笔画偏细,笔锋硬朗却流畅。
淑瑜在信中写道,自己给书玙准备了生辰礼物,可惜他不肯和九皇子告假,自己又不愿假他人之手将礼物转交给他,无奈,只得紧赶慢赶的熬夜修书一封,一大早又爬起来赶在父亲上朝之前,求了父亲许久才请动父亲在下朝之后,将这封信摆脱皇宫里的宫人转交给他。
看着熟悉的和自己相似的字迹,就像是看自己写给自己的信一样,书玙忍不住弯了弯嘴角,加上淑瑜信函里的言语也是极为率真开朗的,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关心和俏皮看在书玙眼里,更是使得他嘴角眉梢都染上了几丝笑意。
至于淑瑜提到的送给他的生辰礼物究竟是什么,淑瑜在信里没说,只是小小的埋怨了书玙几句平日里很少能够回家也就算了,偶尔书玙在休沐日回去,她也经常因为要跟着罗师傅学习,姐弟两人都不能见面。
对于淑瑜说是埋怨更像是撒娇的话语,书玙几乎立刻的就在脑海中想好了要怎么给淑瑜回信,下次见面之后怎么跟淑瑜告罪讨饶哄那个小萝莉开心。
淑瑜的信不算长,大概是由于时间紧迫,后面的字体显得略有凌乱,却不掩其中的亲近关心意味。书玙很快便将整封书信看完了,长长的舒了口气。书玙坐在桌案前,想要提笔写回信,写好开头的问候语之后,书玙看着那几个字顿时心生迟疑,思来想去的犹豫了好一会儿,书玙最终还是默默的放下了手中蘸了墨的毛笔,起身将自己才写了几个字的那页纸丢掉,然后认真的将淑瑜写给他的信重新装进信封收好。
彻底放弃了打算回信的想法之后,书玙看着冬日清冷的月色下投影斑驳的窗户,微微怔了一会儿,面色沉静如水……
书玙十岁生日那天,就这样平平静静的过去了,除了淑瑜的书信外让书玙独自默默的在心中感动了一下之后,再无一丝波澜。
三月初六是太后的生辰,今年又恰逢是整十的年岁,是以皇帝早就提前下令,要给太后贺寿,今年更是要大庆。
眼下不过还有十余日的时间,皇宫里掌管宫务的德妃三人忙得都停不下身来,就连其他不需要操持主事的那些妃嫔答应们,也都一个个的卯足了劲费尽心思给太后准备寿礼,只求能一鸣惊人独占鳌头,只求能够赢了太后的眼缘,或是让皇帝注意到自己。
九皇子的礼物是德妃一早就给准备好的,个头虽然不大但是很是贵重,又极为精致讨巧,一看就知道是用了心思的。不过德妃也说了,若是九皇子得了什么有趣的玩意或是新巧的点子,不妨也在礼物上再添上一点,孙儿孝敬祖母,再怎么奢侈尽心竭力都不为过。
九皇子对于德妃的话,自然是听得,先是花了大工夫,认认真真工工整整的抄了一卷为家中老人祈福的佛经,放下笔后,又左思右想,有没有其他不错的点子,最后还找来了书玙也跟着一起想,看能不能出出主意。
书玙看着九皇子身边已经整理好的厚厚一叠抄写的佛经,看向九皇子的时候,眼神里都带着几丝敬意。这孩子才十二岁吧,这耐心,这劲头,这书法,简直了……
“你在看什么呢,书玙?”九皇子坐在软榻上,挑了挑眉,慢条斯理的吩咐道,“今天若是想不出主意来,可就不放你出这间书房了。”
书玙闻言,只是轻轻的弯了弯嘴角,对于九皇子刚刚的话,也不回答。
十二岁的九皇子已经脱离了五年前那个小胖子的形状,每日的骑射功课上训练量对于十多岁的小孩子而言已经是很足够的锻炼了,加上这个年龄的少年,差不多正是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个子也像抽条的柳树一样开始迅速的拔高儿,每天的饭量并不见少,身上的肉倒是眼看得见的瘦了下来。
九皇子抄写完之后的佛经还放在桌案上,书玙将那本佛经拿起来,淡琥珀色的漂亮眼珠转了转,心里有了主意,笑着问道:“殿下,太后她老人家可是喜爱读佛经?”
“没错,皇祖母平日里除了喜欢佛经,也没听闻有什么别的爱好,”九皇子点点头道。
书玙起身从九皇子的案上拿出了两张纸,然后在其中的一张上,写了一个偏大的寿字,轻轻的吹了吹,等到那个大字晾干后,又将第二张纸覆在那个寿字上面,在笔筒里寻了一支较为小巧的毛笔,然后照着下面寿字透出来的轮廓,写了几个小小的寿字,正好也组成了一个大个的寿字摸样。
“殿下,请看——”书玙将上面那张由许多个小字组成的寿字拿给了九皇子。
九皇子看着那个书玙刚刚写成的“寿”字,面露惊异,略微沉吟了一下后,伸手点了点上面小巧的“寿”字,有些不确定道,“若是我用佛经替换掉那些个小字,看上去,会不会显得有些杂乱无章?”
书玙想了想,看着手上的“寿”字轻轻的摇了摇,又补充了一句:“殿下若是将佛经抄写在上面,只要抄写佛经的字体够小,组成的那个寿字够大,就是用不一样的字堆叠而成,看起来也会是极为工整的。”
九皇子闻言微微颔首,十二岁的少年漆黑的眼珠专注的盯着那个寿字,半响,抿了抿嘴唇,下定了决心,“我知道了,就这么办吧!”
见他的视线转向了那叠已经抄好的佛经,似乎有将那份佛经弃之不用的意思,书玙赶忙道:“殿下,那个‘寿’字形状的佛经不过是看着新奇,又恰逢太后做寿,应景儿而已,若是真的读起来,还是这样工工整整抄写的看起来舒服。殿下既然有心,不妨将两份佛经一同送给太后祝寿。”毕竟,人家做策划的时候,都讲究吸引眼球和持续性同时具备。
九皇子微微挑眉,觉得书玙这么说倒是也有道理,便也照办了。
接下来的几日里,九皇子又开始了每日稍有空闲时间就专心抄佛经,书玙倒是清闲了下来。毕竟,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皇子伴读,又年仅十岁,单独献礼是完全轮不上的,而卓府给太后献上的那一份自然有卓尚书和卓夫人操持,怎么着也用不到他一个小孩子。
太后的寿辰,在三位执掌宫务的后妃依然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一天比一天的邻近。皇宫里也越来越流动着一股喜庆却又紧张的气氛,就连每日忙忙碌碌的宫女内侍的脸上,似乎也开始被旁人传染的带上了一丝面临大事时候本能的惶惶不安。
书玙看着众人虽不同却又相似的表情,摇头笑了笑,却也只能在心里暗叹一声,皇权至上的时代,似乎本就应当如此。
即使他早就适应了在这个古老的年代生活的方式,作为一个小小的皇子伴读,处处跟随在九皇子杨靖泽背后听令行事,习惯于对皇宫里每一个地位高于自己的“主子”屈膝跪地,然而在他的心里,却依然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会让自己的行为举止遵从于这个时代的规则,却永远无法让自己认同,对皇权膝盖着地,是件理所当然的事……
终于,日历翻页到了三月初六那天,太后的寿辰到了。
===========================
作者有话要说: 主角快要长大了~~(╯﹏╰)b
第四章 风波渐起(中)
九皇子一大早就起身去了长乐宫给太后祝寿,因为没官没爵年纪又小的书玙根本没资格参加太后的寿宴,九皇子自然也就没和平常一样去把赖床不起的书玙揪起来。
一整天都不用上课,自然也就不用早起的书玙抱着被子蒙头睡到了自然醒,悠然的起身之后,看到九皇子的瑶华宫里仿佛都比往日要来得安静,几乎皇宫里的所有人都在为太后过寿的事情忙碌,空旷的宫殿里似乎只剩下了当值的宫女内侍们。
书玙对这难得的清静倒是乐见其成,洗漱过后,书玙也没管侍候的宫女,自己一个人寻路摸索到瑶华宫的小厨房里,想要随便找些点心下肚。
小厨房里也是静悄悄的,书玙轻轻地推开门,发现厨房里几乎没有开火,只有一个灶台下似乎还有些快要燃烬的木柴,咕噜咕噜的烧着热水在温着上面一个小小的蒸笼。
书玙进了厨房之后,直接往放着点心盘子的台子那边走去,绕过那个还在散发着热气的小蒸笼的时候,书玙看到灶台的一侧正靠坐着一个小宫女,不禁微微一怔。
那个小宫女似乎是睡着了,微微低垂着头,下巴抵在膝盖上,长长的刘海差不多盖住了半张脸,黑色的头发简单的梳了两根辫子,上面簪着两朵小巧简单的粉色绢花,除此之外似乎就再无其他首饰了。
书玙见状,自然也就放轻了脚步,走到放着点心的台子那里之后,微微踮着脚尖小心的端了一盘玫瑰桃酥。书玙知道,瑶华宫小厨房里的点心都是当天做的,伸手摸了摸盘子里的点心,已经有些放凉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是三月初的节气,刚刚入春,天气还是很冷。
书玙背靠着小厨房的台子,左手端着点心盘子,右手拿起一个玫瑰桃酥径直放进了嘴里,刚刚咬下一口来,抬头就正好和一双乌黑发亮的眸子对上——那个靠坐在灶台旁边的小宫女已经醒了。
小宫女想要发出一声惊呼,却自己伸手捂住了嘴,黑漉漉的眼睛愣愣的看着书玙。觉得这个小宫女的反应着实有趣,书玙弯了弯嘴角,将右手里拿着的桃酥先放回盘子里,然后友好的稍微摆了摆手,轻声说了句:“真是不好意思吵醒你了,打扰了……”
“不打扰……”小宫女眨着眼睛,愣愣的回了一句,逗得书玙嘴角的弧度又向下延伸了一点。
等到那个小宫女手忙脚乱的从地上站起身来,书玙才发现,这个小宫女看起来大概也就十三四岁的样子,脸上还带着丝稚气,个头可能还不及刚刚十二岁的淑瑜。
看到书玙左手端着的那盘子桃酥,小宫女又愣了愣,仔细的盯着书玙看了又看,打量了好半天,发现他身上的衣物也很是华美之后,又见他也就十来岁的样子,那个小宫女总算是恍然大悟,压低声音惊讶的叫道:“你是殿下的伴读,卓公子?!”
书玙咬着玫瑰桃酥点了点头,对于小宫女惊讶的反应,一脸不以为意的样子。
反倒是那个小宫女自己觉得自己有些大惊小怪的,攸的脸就红了,她赶忙转过身去,慌慌张张的来了一句:“那边台子上放着的都是点心师傅一大早就做出来的,怕是早就放凉了,就这么吃小心肚子疼,我给你倒杯热水吧!”
一边急急忙忙的说着,那个小宫女一边用双手轻轻的拍了拍自己红透了的脸颊,然后手脚利索的将一直用热水温着的小蒸笼拿开,然后用长柄的大勺子舀了慢慢一勺子热水灌进了旁边的一个茶壶里。
书玙感兴趣的看着小宫女在灶台旁边的动作,只见她三两勺热水就把一个茶壶装满了,然后又从另一边的水缸里舀了两瓢冷水加进灶台上的大锅里,随后又将那个小蒸笼放回到了灶台上盖好,最后蹲下身来看了看灶台下面快要燃烬的木柴,用烧火棍熟练的扒拉了两下,又拿了几根劈好的木柴扔进去,继续温着灶台上面的那个小蒸笼。
把灶台那里打理好后,小宫女起身,端着茶壶走过来,又对上了书玙饶有兴趣的眼神,这下那个小宫女倒是没有羞赧的脸红,反而是一副大大方方的样子,从旁的柜子里翻出一个茶杯来倒上热水,放到了书玙旁边的台子上。
“这些都是开水,有些烫,一会儿稍稍放凉一点就可以了,最好还是趁热喝,别吃一肚子凉的东西,会不舒服的。”小宫女笑了笑细心的说道。
书玙嚼了嚼嘴里的玫瑰桃酥,把刚刚剩下的半口先咽了下去,然后扬眉笑道:“多谢了。”
再然后,书玙捧着茶杯里的热水,间或轻轻的吹一下,等着稍稍放凉一点可以入口的时候。挨着吃了三四块玫瑰桃酥,喉咙里甜得发腻,倒是真有些渴了。
那个小宫女也没再吱声,安安静静的找了个小板凳坐下,低着头似乎很是认真的看着面前的灶台和上面温着的蒸笼。
书玙捧着茶杯,稍稍凑到了嘴边,一小口一小口的抿了一点热水,杯中的白水还有些烫,但是慢一点也能喝下去了。
书玙的视线从自己鼻尖下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