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嫡子攻略-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賀安堂出来,父子俩并肩走在一起,一开始都没有说话。
  这时候,林丰忽而语带感慨地道:〃那一年夏天,为父与你每日走在这条路上,看着你一天比一天精神,为父高兴着呐。〃
  林彦弘记得他说的是什么时候。
  四年前,他刚刚〃醒来〃,来给林穹德和林佟氏平安,父亲陪他走完这段路才去官署。
  〃原以为你还会在为父身边待几年……不过这样也好,男儿志在四方,在外面多看看,总比做井底之蛙要好。〃
  林彦弘听他说话,心中莫名酸涩。
  他不得不承认,以他现在的能力,只能带走彦思,却无法带走父亲。
  〃父亲,不若您与我们一同去天京?我们自己找个院子,带着彦思住在里面,我们……〃
  〃傻孩子,为父尚有官职,哪能恣意?〃
  林丰面带笑意:〃你叔叔既未成家,也未立业,难道让他一个人留下来尽孝不成?〃
  林彦弘骤听之下还以为父亲竟然还要对林穹德这般愚孝,结果就听到林丰继续道:
  〃为父没有别的可以为你做,只守好本分,代你孝顺你祖父,你就安安心心在陛下身边,好好做事。〃
  孝之一事,让他来负责,他的弘哥儿,不应当被这份虚伪的〃孝〃所困!
  尽管林穹德再生气,也与事无补。
  林隽现在还为进官,将来的事多半还得依靠齐家,如今林穹德也不敢太过执拗,免得前功尽弃,所以在彦思的事上终于还是做了退让。
  于是,彦思过继一事进行得十分顺利,于中元祭祖的时候就成了事。
  彦思由堂弟变成了弟弟,林彦弘带他去天京,也没有人再提异议。
  等林彦弘从云水返回天京,又投身进编史的忙碌工作之中,转眼就到了入冬时节。
  林穹德隔三差五送来书信催他归家,林彦弘都回以公务繁忙,婉言推之。
  但过了万寿之后,宫里传来的消息,却让他真有了理由,可以不用返乡参加林隽的婚礼。
  陛下因风寒而病倒,无论是成年建府的皇子还是没有成年的皇子,都留在宫中侍疾。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萌萌竹攸的地雷投喂~!(*╯3╰)


第101章 寒冬
  连着大半个月; 官家都未能上朝; 宫中人心惶惶,不安的气氛朝皇城外蔓延开来。
  因着陛下还在病中,天京骤然变得安静了许多; 所有人都过得小心翼翼; 生怕一不留神就动了忌讳。
  除了诸皇子,其他王孙贵族、世家弟子是没有资格去宫中侍疾的; 当然他们也再无处可去寻欢作乐,只能屈居在家中,闭门不出。
  几位旅居京中的王世子一扫之前的“潇洒”做派,连向来嚣张不羁的靖王世子也不再出来露面。
  王世子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的习惯,也暂时停止了。
  不过,这对裕王世子李景承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反正他本人很久没有跟王世子们一起出去“夜游”了,现在不用背负“不合群不友爱”的名声; 反而乐得轻松。
  事实上; 林彦弘从云水返回天京以后,某人就“磨人”得紧。
  每天林彦弘从翰林院回来,小狼崽已经在房间里翘首以盼; 害得林彦弘连晚膳都吃不安稳。
  发现异样的齐张氏婉言说了林彦弘几次,让他不要吃饭的时候还想着公务; 让脑海里只有小狼崽的林彦弘感到羞愧不已。
  等林彦弘再回到房间里,多半就变成裕王世子“衣衫不整”地斜躺在暖阁的榻上,一个人神色落寞地下着棋; 周身都散发着“一个人好可怜你都不来陪陪我吗”的气息。
  林彦弘把小彦思从云水接过来,原本是打算自己就近照顾,某人心中抑郁,缠人的功夫也渐长。
  就算齐张氏喜滋滋地把圆敦敦的小彦思抱回去院子,李景承也没有放弃任何一点能够亲近林彦弘的时间。
  这天,林彦弘从翰林院回到府中,像往常一样到舅父舅母的院子里用过了晚膳。
  小彦思现在是舅母的“新宠”,不仅挨着齐张氏坐,还由她亲自来布菜。
  齐光严看了齐张氏和那个小不点一眼,又看了林彦弘一眼,面色严肃的咳嗽了两声,终于引起了齐张氏的注意。
  “老爷,您怎么咳嗽了?莫不是身体有些不适?”齐张氏十分紧张地问道,然后对身边的侍女嘱咐道:“让厨房赶紧煮点姜汤过来,给老爷喝。”
  齐光严正满意着,准备说一句“没什么事,不用了”,结果就听到齐张氏继续道:“今年冬天是冷了些,听说好几位大人都病了,老爷千万注意身体……哦,赶快姜汤多煮一点,可不能把大人的病气过给孩子们。”
  齐光严:“……”
  林彦弘看着昂起小脑袋一脸懵懂的彦思,再看看黑了脸的舅父和理直气壮的舅母,只觉得此情此景分外温馨。
  但很快的,他又想到了远在云水的父亲,和现在应该独自躲在他房间的某人,心情就不再那么晴朗了。
  齐张氏立刻发现林彦弘垂了头,就猜到他又在想些与晚膳无关的事情。
  她原本想着自己说过几次,怕林彦弘觉得烦了,就打算克制一下,但忍了忍,没忍住,于是还是开口道:“弘哥儿,最近修史的事情不是暂时停了吗?”你怎么还这么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连饭也不好好吃?
  林彦弘闻言,赶紧回答道:“是暂时停了,现在宫中……几位大人都没办法主持修史的事。”既是没时间、没精力,也是没心思做这件事。
  “既然已经暂时停滞了,那就不要多想了,该努力的时候努力就行。”
  “是的,舅母。”林彦弘点头附和。
  他看了一眼彦思,小家伙立刻心领神会地用小胖手捏着箸子夹豆子吃,果然没夹住,豆子掉了。
  齐张氏一边跟林彦弘说话,其实注意力还在小彦思身上,见状马上让侍女拿个勺子过来,递给他温声道:“用这个吃。”
  见小家伙乖乖拿起勺子来挖碗里的豆子,嚼吧嚼吧吃完了,昂头对她甜甜笑,齐张氏觉得舒心极了。
  双生子从小就性格鲜明、行事独立,如今外放为官,不在她身边;
  大侄子深得家翁和两位齐大人的真传,端方守礼,一派君子之风,委实没有任何可以让人操心的地方;
  好不容易盼来个漂亮精致的小外甥吧,结果这孩子少年老成到比她那个大侄子还要省心几分!
  所以,齐张氏看到小彦思,就好像沙漠里看到绿洲——难为她那颗贤良淑德的慈母之心,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了。
  长得白白嫩嫩,乖乖巧巧,还特别听话的小娃娃……现在若不抓紧机会“喂养”,等再过几年他长成弘哥儿或者博哥儿那样了,她再来后悔,就没用了。
  齐夫人是开心了,但齐大人不禁皱了皱眉头。
  他决定找个时间跟齐张氏聊聊“孩子的养育”问题,尤其要强调一下,男孩子是不能太宠着、太惯着!
  晚膳之后,林彦弘牵着彦思在院子里走了走,消消食。
  帮小家伙理了下衣领,林彦弘轻声道:“舅母很喜欢你,在灼华居虽要听话,但不用刻意拘束。”
  ——面对别人的善意,太过拘束反而不妥。
  小彦思点点头,表示自己听话。
  人的感觉十分微妙,他和林彦弘如今明明是“客居”在齐府之中,但却完全没有感到不适或者尴尬。
  因着有两位长辈和那位不常回家的另一位兄长的照拂,再加上有弘哥哥陪着,林彦思觉得在齐府生活的感觉,甚至比在长房生活的感觉,还要好。
  若是这里还有伯伯……哦不,现在应该叫父亲,还有春婶和玄青,那就更好了!
  春婶要留在庄子上,玄青如今跟着何管事一起,留在云桐帮弘哥哥打理那边的产业,也暂时没有跟过来……好在琥珀姐姐还在。
  林彦思想到这里,觉得现在的生活太珍贵了。
  这些年他慢慢长大,又看到过五房的庶出兄长如今过得如何,就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他还依稀记得一点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的样子,但却已经非常模糊了。
  中元祭祖的时候,其实有人在他耳边偷偷说了些什么,但他却是一个字都不相信的。
  他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点一滴。
  林彦弘看着彦思的竖起的“小耳朵”和摇晃的“小尾巴”,怜爱地道:“今年的冬季恐怕有点冷,但我们彦思穿厚一点,就不怕了。”
  “嗯!”
  ……
  哄完了彦思,林彦弘的“哄孩子”之路还任重道远。
  房间里那个,从外表看已经跟孩子没有一点关系,但内心似乎还没有长大。
  林彦弘看着故意装不知道他回来了、抱着锡奴在他被子里一拱一拱的小狼崽,摸摸它的小脑袋:“今天陪彦思散了会儿步。”算是交代了自己回来晚些的缘由。
  “嗷呜嗷呜~”小狼崽立刻松开刚刚还当宝贝的锡奴,转而抱出了林彦弘来不及撤回的手。
  “宫中不知是个什么情况,”林彦弘任由它抱着,自言自语道:“若是再没有个好消息传来,京中恐怕不稳。”
  先帝晚年也是多病,常常无法上朝,管理国事,导致诸王蠢蠢欲动,朝局不稳,这才引发了一系列的动乱。
  今上虽已年过五十,但感觉身体一直十分康健,这一次突然就病了,让人措手不及。
  林彦弘心中有些不安,跟齐大人无法讨论宫中的事情,但却可以跟小狼崽子“唠叨”几句。
  作为今上的亲侄子,李景承进京之后并没有刻意与宫中太过频繁地联系,免得引起官家的猜疑。
  反正也有其它途径可以知道些关键的事情,旁枝末节不用去关注。
  李景承知道,今上其实多半已经好了,只是为了再好好休养一番、恢复元气,也为了把诸位皇子放在身边就近再考察一番,所以才没有立刻上朝。
  “舅母说,今岁太冷,宫中又如此,她想赶在大雪封山之前去天崇寺上香祈福,我要陪她出门一趟。”
  天崇寺在京城以北的天圣山,李景承如今不能自由出入天京,林彦弘只能事先告诉他自己的行程。
  小狼崽原本正抱着林彦弘的手玩,听到这里就定住不动了,圆圆的眼睛盯着林彦弘看。
  这个是有真耳朵和真尾巴的,比起彦思的“小耳朵”和“小尾巴”,要更加“活泼”一些,而且还有摸上去的触感。
  林彦弘顺手就捏了捏它的脸:“腊日我有休沐,去天崇寺来回大概要三天时间,你就待在自己府里,莫要到处跑了。”
  腊日一到,齐光严和同样休沐在家的齐温博和林彦弘陪着齐张氏去了天圣山。
  九州五国各有一雷音高僧所建国寺,分别名华音、敏音、琼音、乘音和怀音。
  梁国的华音正是在云水郡的云溪,也是林彦弘遇到李景承的地方。
  因在青桐求学之后又来到天京,林彦弘除了去云阳城外的缙阳寺,已经很久没去过寺庙里敬香祈福了。
  天崇寺虽不是镇国之寺,但却是距离天京最近的寺庙,在梁境内的寺庙中,香火极其鼎盛。
  大概是跟齐张氏抱着一样的想法,很多人趁着腊日节庆赶来天圣山。
  齐张氏想给几个晚辈求签,还要听寺中高僧讲经,就让家中几个爷们自行去行动,莫要来“打扰”她。
  林彦弘正准备跟舅父和表兄一起到另一间厢房品山茶,这时候有个僧人走了过来,对林彦弘行礼道:“林施主,这边有位故人,想邀您前去一叙。”
  一边说着,一边递了根竹签给他。
  齐温博闻言,往他手里一看,见竟是个上上签:“弘哥儿,这是?”
  林彦弘见那上上签的号码,立刻微笑解释道:“舅父,兄长,弘休要先失陪一下,去见见这位故人。”
  齐光严见他表情愉悦,就知道僧人所说不假,但还是嘱咐道:“注意些安全,早些回来,免得你舅母看你不见,又要唠叨。”
  “是!”
  林彦弘跟着僧人,在天崇寺中行走,因一路走的大路,所以并没有太警惕。
  等到了寺中一处院子,遥遥看着那个熟悉的身影,林彦弘更是激动不已。
  对方听见了动静,回头一看,也笑道:“林施主,许久不见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萌萌竹攸、火舞~的地雷投喂~!(*╯3╰)


第102章 双生
  穿着普通的僧袍; 身材略微消瘦; 脸上带着熟悉的慈祥笑容……几年不见,老僧似乎还是那个老僧。
  但林彦弘却已经从稚气未脱的十二岁少年,成长为今日这般丰神俊逸的模样; 更添几分令人炫目的精致舒朗。
  悟觉大师笑着招呼林彦弘过去; 等那引路的僧人告辞离去,两人开始交谈起来。
  “大师是何时抵达天京的?”通过多年的书信往来; 林彦弘虽知道悟觉大师每年冬季都会来京城一趟,但却不知晓具体的时候。
  上一封送去巫山的书信还没得到回信,林彦弘想来,应该是错过了。
  “来了有大半月了,之前在宫中,这几日来天崇寺,见见老友……”悟觉大师回答道。
  林彦弘以为他所说“老友”是天崇寺的某位高僧,于是道:“我与大师甚有缘分; 天京如此之大; 也能在城外相遇。”
  说到这里,林彦弘想起,李景承曾暗示过; 官家可能已经好了,再联系悟觉大师刚刚的话; 似乎更是印证了这个说法。
  ——若是陛下还在病中,那悟觉大师肯定还留在宫中……现在大师之所以能够到处走动,恐怕是因为陛下身体已经无碍了; 不需要随时有高僧看顾在旁。
  早在初见面的时候,林彦弘就察觉到悟觉大师这位扫地僧深藏不露。
  后来林彦弘又知道了,悟觉大师“守”的是皇族禁地戒碑亭,而且能够应对李祈哲这样执掌一郡的郡王,几年前还被太后请到天京,林彦弘就更确定,自己“偶遇”的扫地僧,绝非普通僧人。
  华音寺是镇国古刹,林彦弘早在“上辈子”就听过方丈洪旭大师的法号,但却从未听过悟觉大师的法号和事迹。
  林彦弘猜想,若是自己没有寻求还魂时化猫的缘由而去巫山一趟,今生恐怕还是遇不到深藏在华音寺内的悟觉大师。
  他这些年与对方互通信件,并非因为悟觉大师的藏而不露的身份,而是因为林彦弘心中确把悟觉大师当做自己的恩人。
  悟觉大师曾为林彦弘解那只上上签,为他答疑解惑,教给林彦弘编蒲团,给他讲经令其静心,还把李景承带到他身边,让他初享为人兄长的乐趣……
  除此之外,悟觉大师更是多次为了他与裕王交涉,为他争取机会,说是有救命之恩也不为过。
  更不用说这些年书信往来,悟觉大师继续为他解心之困惑,才让他没得因为复仇而失了本心。
  几年间,林彦弘其实多次想像母亲当年一样,去巫山“还愿”,可惜因为种种事由,最后都未能成行,
  如今他留任京中,再想去一次巫山,恐怕又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林彦弘想到这里,又遗憾地提了这件事,悟觉大师道:“林施主心中有善念,每年都通过缙阳山寺的僧人施粮,这也是行善积德的行动……更何况,以后总会有机会的,总要等到施主真的心想事成了,再去还愿,也不迟。”
  虽然林佟氏已经死了,卫辉父子和石佐彻底不敢蹦跶,但林彦弘并未停止施粮的事情。
  缙阳寺的僧人在这方面处事十分妥当,林彦弘这些年依旧是请托他们来施粮,他曾在书信中跟悟觉大师提过一两句,所以对方知道此事。
  ——身体康健,考学进官,入翰林这等机要之处……难道这还不算心想事成?
  林彦弘疑惑地看向悟觉大师,对方却又提及别的事情:“原本以为,先祖返魂要再过几年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身体,没想到景承这么早就做到了。”
  听大师提及李景承,林彦弘立刻把自己刚刚的疑惑抛之脑后:“大师每年都能见到景承,当是比我了解,这之中恐怕有不少艰辛?”
  还没有分开前,林彦弘就见识过李景承的辛苦。
  分开几年再见面,发现李景承已经几乎能完全掌控自己的身体,林彦弘除了为他感到高兴,心底也有几分遗憾——遗憾没有见证他的成长,遗憾在他努力成长、忍受痛苦的时候自己没有陪在他的身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自当劳其筋骨,”悟觉大师慈祥地笑道:“对你,亦是如此……对所有人,都是如此。”
  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停顿了一下又道:“若是有不劳而获之人,初时看着光鲜,总有阑珊之时。”
  林彦弘听闻悟觉大师禅语,不禁想起了自己那位庶弟。
  今岁林彦弘回乡祭祖,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将彦思从五房过继到父亲膝下,因着要准备和筹谋的事情多,所以他没怎么关注林隽,也没怎么关注林彦兴。
  寥寥几面,林彦弘只知道林隽已经完全失了多年前的书生意气,只剩下满怀怨艾和满脸阴沉。
  对此,林彦弘并不怎么感到意外。
  有些人就是这样,若一路顺风顺水,多半能平步青云,可但凡遇到些大的挫折,因没什么反抗命运的能力,很快就会耗尽精气,变成被挫折和困境压倒的人。
  林隽或许有几分才气,也是个努力勤奋的人,可惜把林穹德和林佟氏那点心胸狭隘的毛病继承了起来,然后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彻底暴露了出来。
  造成这个结局的原因有很多。
  也许是因为林彦兴的一句抄文让林隽失了些名誉,也许是因为林佟氏的死让他又要蹉跎三年才能再次考官,甚至也可能是因为林彦弘这个侄子和张剑仪几位好友太过优秀,衬得他更加狼狈……
  总之看林隽对自己的态度,以及听廖思洋透露的情况,林彦弘都不用再等三年就能预感,林隽怕是再难站起身来。
  林佟氏泉下有知,可能要死不瞑目了。
  相比于林隽,林彦兴过得似乎更加凄凉一些。
  毕竟前者还有林穹德这个身为林氏族长的父亲为他筹谋,至少衣食无忧。
  但林丰在府里依旧得听林穹德话,林穹德对臻夫人母子恨得要死,若不是怕巫蛊的事情牵连到全族上下,他恨不得将林彦兴从族中除名。
  林穹德不能要其性命,就变本加厉地磋磨起他们,一方面以此来惩罚他们,一方面也是为自己出气。
  林彦弘去见过臻夫人,自然知道她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几年前那般年轻美貌的模样。
  再加上林彦弘离开云水前往天京之前还送去了让她彻底心碎的消息——她的那个宝贝儿子是自己不愿去看她而非受人逼迫,臻夫人大病了一场。
  林彦弘听石青来信禀报,说佟臻儿恐怕撑不过今岁冬季了。
  没有了生母臻夫人的照顾和支持,现在又被祖父记恨磋磨,林彦兴的生活能好到哪里去?
  原本林彦弘派了人跟着林彦兴,但却发现无法完全掌控他的动态,尤其是当林彦兴去府学读书的时候,连书童也不带在身边贴身伺候了。
  虽然知道自己但凡开口,李景承都会让他得偿所愿,但林彦弘不可能真让裕王府的影卫去帮自己跟着一个庶弟,所以这件事就没能继续。
  林彦弘清楚地看到林彦兴眼中的狠毒和恨意,但却并不害怕。
  他已经留了石青在府里陪着父亲,而且裕王府也留了影卫帮忙照看,相信林彦兴再如何厉害,也无法近父亲林丰的身。
  更何况现在整个林府,恐怕也就只有林丰对他还有几分父子之情,林彦兴若伤害了父亲,就再没人能为他考虑一二了,他除非是个傻子,才会这般行事。
  至于他有没有办法对付林穹德,林彦弘是静观其变的——由着他们狗咬狗,不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吗?
  ……
  大师慈悲为怀,林彦弘很少跟他提及家中不好的事情。
  所以即便他脑中走过的无数思绪,林彦弘面上依旧不显,倒是跟他聊起了一些值得高兴的事情。
  比如他现在住在二舅父的府中,彦思被舅母齐张氏接去院里照顾,让小家伙能在兄弟之情外感受到几分父爱与母爱。
  还有跟李景承的兄友弟恭,自忽略了些“旁枝末节”的事情……
  当然,林彦弘也不忘提及自己几位表兄,对他们的优点和事迹如数家珍。
  “齐大人的两位公子,如今已经外放为官?”
  林彦弘点点头道:“舅父说,温博哥哥性子稳重谨慎,更适合留京,但温华和温书哥哥尚需历练,去地方任官职,体察民情,最是得宜。”
  他发现悟觉大师似乎对双生子的事情格外感兴趣,问了几次都是关于齐温华和齐温书的事情,于是又说了些双生子的事情。
  “有一次我们被舅父考校,以松柏为题即兴做诗,温书哥哥和温华哥哥做的两首极类,有一句更是只动了字词,舅父道他们常常如此。”
  “又一次,那还是我们去蜀川城的巷中寻美食,中途不经意走散了去,我与温书哥哥一路,原本想去找另外两位兄长,温书哥哥却道不用,后来我们果然在远处的小桥相会,甚是神奇!”
  “还有一次……”
  悟觉大师听得津津有味,点头称道:“双生子于冥冥之中,却有不同于常人的联系。”
  林彦弘见悟觉大师说的笃定,顺口一问:“大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