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嫡子攻略-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隔太远了怕照顾不到,自然是贴身伺候要合适一些,李景承沉默了片刻,把被子往上拉了拉,等他再钻出来,就变成了小狼崽。
  挪到小白猫身边,小狼崽子伸出两只小爪子比划了一下,觉得这样正正好好。
  它一点一点地挪到了小白猫的背后,然后再自然不过地抱住了对方。
  ——嗷呜嗷呜~这样子就刚刚好抱住它的宝贝啦!
  若是此时有人可以看到屋内的场景,就可以看到一只小狼崽子伸出肥嘟嘟的小爪爪,搂住了前面的小猫。
  小猫崽在小狼崽的怀里,睡得比之前任何一个夜晚,都要安稳。
  作者有话要说: 觉得弘哥儿不作为的朋友,耐心看下章好不啦(¬_¬)
  话说接下来有个大惊喜,很大的那种,你们要不要猜猜看~
  谢谢萌萌竹攸、青含墨雪的地雷投喂~!(*╯3╰)


第121章 奏折
  看着林彦弘用了药; 乖乖躺回被子睡去了; 齐张氏才回了自己的院子。
  见齐大人没有在书房里,而是在卧房的暖阁端着一手书在看; 她心中叹了一口气; 走了上去。
  “如何?”齐大人头也不抬,状似不经意地一问; 好像并不怎么在意的样子。
  “今个儿看着比昨天精神更好些,看来孙大人说的不错,这病发出来,倒比闷在里面强。”
  “孙大人是院首的高徒,自是不会有错的,”齐光严把手书放到身边的案几上; 对坐到另一边的齐张氏道:“陛□□恤,照理说弘哥儿应当尽早回朝,但我看不如趁此机会; 好好休养一番; 免得落下病症。”
  这种话从端方自律的齐大人口中说出来,简直是十年难得一见。
  偏齐张氏深以为然,连连点头道:“老爷说的是,正当如此……这次没瞒住,以后再想瞒着老太爷; 怕难了。”
  两个人想想前段时间林彦弘的样子,又想想得到“告密”后差点没赶到天京来的齐老太爷,一时之间有些沉默。
  有些事; 齐张氏百思不得其解,遂问道:“老爷,您说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无论我问几次都不给说,连温博他们也不透露,有什么是不能说的呢……难不成真是因为跟他提了婚事,而弘哥儿又有什么难言之隐?”
  林彦弘病倒之前心绪不佳,齐张氏就开始忧心,可旁敲侧击了许久,让齐大人和齐温博、甚至连远在他郡的双生子都上了阵,还是没能得到准确的信息。
  仔细想想,这情况似乎也就是从她第一次跟林彦弘正式提到了相看的事情开始的,所以齐张氏自觉得弘哥儿的“郁结”必定与此事有关。
  “谁问也不说,那就是真不想说,你反复去问,会给他压力……”
  齐大人回答道:“弘哥儿心里有事,但不想骗人,也不想随便拿话搪塞我们,所以才选择这般含糊,什么都不说,自己在心里闷着。”
  齐大人看到林彦弘的模样,不禁想起了早逝的小妹,也就是林彦弘的生母。
  她就是这般性格,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以至于受了天大的委屈也自己藏在心里,在家人面前不愿意表露出来。
  当初她夫君林丰在林家长房处境尴尬,事事都不能如意,林齐氏为了不让丈夫为难、不让齐家人担心,无论是人前还是书信中,都只报喜不报忧。
  实在没有喜,就干脆什么都不说,再辛苦都不提自己的难处。
  “弘哥儿不想说,我们也别瞎猜,你越是表露出着急的模样,他越难过……更何况,弘哥儿也不一定就是为了私事烦恼。”
  不是为了私事,那就是为了公事……
  齐张氏闻言,稍稍思索就明白了他话中有话:“您的意思是,可能是朝中的……”
  她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齐大人拍了拍她的手,阻止了她。
  齐家经过两代人在京中经营,于文官中一向低调,稳但不张扬。
  张氏的父亲上柱国去世前在军中颇有声望,再加上她兄长如今亦是陛下心腹武将,很多事情知道得不比齐大人慢,只是平日里不耐烦管他们朝局上的事,所以极少与齐光严讨论。
  可涉及到了弘哥儿,她挂心起来,就不免想得多些。
  翰林之所以有“储相”之称,是因为他们直接为陛下处理机要文件,对于朝局把握最为敏锐,像林彦弘这样十六岁入翰林,而且颇得陛下看重的人,自然格外受到瞩目。
  这种瞩目有友好的,必然也有不友好的……光是齐张氏就通过一些途径,听闻不少外界关于林彦弘的猜测。
  哪怕官家多次抬举自己选的这位小探花,那些暗潮依旧涌动,若说没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恐怕连齐张氏自认为是无知妇人,也不相信。
  有人的地方就有喧嚣,哪怕林彦弘现在只是个编修,一直老老实实跟着老大人编史,也有某些人心生嫉妒,某些人心生忌惮。
  尤其是去岁京郊围场救驾,更是让林彦弘一下成为天京世家的焦点。
  普通老百姓只知道二皇子封王了,裕王世子进了云麾将军衔,但却委实搞不清楚这“朝议郎”的意义何在。
  由于成年的皇子只去了李景循一个,最后他也因为护驾有功而复宠。
  在有心人看来,跟二皇子一起护驾的人都是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难免不跟他生出某种“患难与共”的“情谊”来。
  久而久之,竟然也有诸如“二皇子党”的说法在私下流传,让人不禁心惊。
  虽然这个“二皇子党”听起来十分荒谬,而且也不是特指林彦弘一人,可正所谓以讹传讹、众口铄金,陛下又向来多疑,保不齐将来某天心血来潮,就产生了不好的联想。
  弘哥儿频繁“生病”是在秋狩回来之后,但这是因为受惊引发旧疾,做不得准。
  他得到“朝议郎”的赐封是在去岁年尾,然后素来稳重的他出现明显的心绪波动是在年节时分,而郁结于心以致大病一场则在最近……
  齐大人把这时间略微一梳理,心中有了一些想法。
  齐张氏与他多年夫妻,又对朝局有所了解,略略一思索,自然也想明白了其中的波折,又是心疼林彦弘,又是怪他宁愿自己死扛也不跟长辈倾诉。
  “若真是如此,想来不久之后,弘哥儿就要跟我们提出去独住的事情了。”齐大人叹气道。
  齐张氏顿时瞪圆了眼睛,脱口而出:“这怎么可以!”
  她生怕齐大人也动了心思,连忙道:“弘哥儿还小,老太爷绝不会允许他一个人住在京城里的,老爷是他的舅父,难道也要避嫌不成?”
  她把家翁拿出来说事,增加自己说话的分量,想让齐光严重视。
  齐大人看了她一眼,没好气地道:“我有说要避嫌吗?我说的是弘哥儿自己的态度!”
  “他一个小孩子,哪有什么态度不态度的,”齐张氏斩钉截铁地道:“只要我们不允许,他还能自己搬出去?”
  可刚说完这句话,她脸色又忽而变得有些不好。
  齐大人知道她想到了什么,心中也是忧心忡忡。
  ——是啊,弘哥儿不过十八岁,但却已经背负了这么多……
  “叫你为弘哥儿相看的事情,先停一停吧,”齐大人忽然对齐张氏吩咐道:“父亲那边我去说,至少过了这一年,再看。”
  现在朝局如此,在京中挑亲事已经不是上上之选,谁也不知道那些相看背后有没有陷阱。
  至于在蜀陵或者云水寻亲事,变数更大。
  梁境官员的考评每三年一次,以弘哥儿的年岁,多半会以原职被留在翰林院继续编史——虽然继续留在中枢,但这明显不是件好事。
  但官家这次封了朝议郎,也不能排除他要重用弘哥儿的意思,说不定有别的安排。
  到那个时候能看清官家的态度,他们才好做进一步的考虑,看看怎么样才能让弘哥儿不至于承受太大的压力。
  ……
  相比于齐大人和齐夫人,林彦弘这边但是难得悠哉清闲。
  齐夫人前脚刚走,某只小崽子立刻从被子里拱出来,隔着被子趴在林彦弘的腿上。
  两个月没见林彦弘,某人只差没有挂在他身上,一刻也不想跟他分开。
  连林彦弘喝了药、出了汗要去净室擦身它也想跟进入。
  最后被无情地拦在门外,只能用小爪爪在门上扣扣唧唧。
  林彦弘醒来两天,除了奉诏进宫,它就一直呆在齐府。
  若是有人来了,就立刻钻进被子里,在林彦弘的掩护下,倒也隐藏得不错。
  “等过了这个生辰,我会跟舅父舅母提一提……出去独住的事情。”
  小狼崽闻言,眼睛亮亮的,立刻连蹦带跳扑到他怀里,昂起小脑袋看林彦弘,似乎想他确认自己的“承诺”。
  林彦弘摸了摸它的小爪子,点点头,给小家伙一个肯定的答复。
  去岁京郊围场回来开始,他其实就已经在心里想些关于以后怎么办的事情。
  只是那时候他还没有下定决心,舅母没有提及他的亲事,朝局也没有如此复杂。
  一旦正视了他和李景承的关系,就算明知道未来可能没有结果,甚至注定是个悲剧,他还是想做点什么,为了李景承,也为了他自己。
  李景承的身份和性别,说出来恐怕会吓坏齐氏夫妇,更何况他还无法解释,自己和裕王世子殿下是如何相识、相知的。
  林彦弘不可能不带任何合理的理由,就直接跟舅母齐张氏说,他不仅现在没考虑成亲,恐怕以后也不会娶一个无辜女子为妻。
  恰逢陛下于年节前论功行赏,他被置于风口浪尖。
  原本多了件更为棘手的事情,却反而让林彦弘找到了一箭双雕之法。
  虽然舅母一开始可能会被他们的对话所扰,以为他是“为情所困”,但以舅父的眼界,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能看出“端倪”。
  而那些并不知齐张氏心路历程的人,就更会直接把林彦弘的颓然疲惫和某些朝局之事联想。
  届时,所有人,包括陛下在内,都会以为他是被流言所累,备受煎熬,甚至因此郁结成疾,大病一场。
  而这时候,年纪小就有年纪小的好处了。
  面对这样足以致命的诛心之语,一个还未及冠的青年当有何种反应,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陛下看他这样“惶恐”,不仅不会觉得他无用,反而可能更加相信他的无辜。
  一旦舅父意识到这个“原因”,他的亲事就必然“有碍”——至少在看到一些陛下的心思之前,以齐家的慎重,都不可能让他在京中成亲。
  这样一来,既解了流言之祸,又暂时避了亲事,正是一箭双雕、一举多得之宜。
  只不过,对外的“心神恍惚”虽是刻意的,但那些内里的痛苦和挣扎却是真的。
  要不然也不会连齐张氏都没有察觉出异样。
  而且他也没想到,这场病来得这么“突然”,却又这么“及时”。
  然而,还没等林彦弘向齐大人说起另寻住处的事,一封平武递来的折子,打破了天京的“平静”,也打乱了林彦弘接下来的计划。
  这封折子带来一个震惊朝野的消息,
  裕王世子李景承即刻被召进宫面圣。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之前几天都是三更,更新时间有些混乱,从明天开始还是恢复早上九点到十点更新~
  谢谢萌萌竹攸的地雷投喂~!(*╯3╰)


第122章 喜事
  其实李景承得到消息; 比父亲裕王的折子抵达天京要稍早些。
  那天林彦弘跟他说会跟舅父齐大人提出府独居的事情; 世子殿下叫人查了周围坊巷的院落,然后带着舆图过来; 静待林彦弘挑。
  看着某人面无表情地把他特制的“选址图”摊开; 林彦弘不禁哭笑不得——之前才说起这件事,今天就开始选住处; 他这也太迫不及待了些……
  林彦弘要跟舅父、舅母辞行,当然并非仅仅是为要跟李景承“双宿□□”。
  在用了一箭双雕之计后,林彦弘还需要给外人一些明确的“表示”,来证明自己的处境“堪忧”——搬离齐府,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
  在有心人眼里,害怕外祖家受到牵连; 意味着林彦弘心里的弦蹦到了极致,哪怕他已经病了一场,这根弦依旧没有松开; 甚至有越绷越紧的趋势。
  但最后能不能搬出去; 恐怕还取决于舅父、舅母的考虑。
  他们可能会允许林彦弘搬出去,成全他这一计,亦可能因为担心他外出独住无法照顾自己而不予同意,坚决不答应。
  李景承找的位置都是亲仁坊内或者亲仁坊周围坊街的院子——这种选择对林彦弘来说最好,而且在外人看来也是件十分微妙的事。
  对林彦弘来说最好; 是因为这些地方离齐府很近,以后彼此无论有个什么情况,都可以尽快互通有无; 也不至于让齐大人和齐夫人他们太过担心。
  至于说这选址在外人看来很微妙,则是因为“出府独居”的意义。
  离开齐府,是林彦弘主动避嫌,向陛下表明自己不与朝中大人相亲的态度——看,因为流言他连舅舅这个三品大员都不敢亲近了,更何况是封了王的皇子!
  可最后他又住在距齐府不远的地方,就是在表示林彦弘与舅家并非因为几句流言就彻底“决裂”了,齐府依然是林彦弘的舅家,愿意为其撑腰,要不然也不会让他选附近的宅子。
  这样一来,林彦弘也不至于因为离开齐府而被一些人看轻,以为他没有了靠山就偷偷找机会欺辱于他。
  虽然林彦弘知道舅父一开始多半不会同意他出府独居,顶多是给外人做个样子,而不会真的让他搬走,所以这个愿望还有的时间磨。
  但看李景承“兴致勃勃”的样子,林彦弘不忍他失望,于是坐了下来,和他一起讨论。
  李景承心里其实也清楚,这个“出府独居”的期望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或者说,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但因着林彦弘的态度,让人有了个盼头,所以他根本不在乎什么时候能实现。
  两个人凑到一起,有商有量,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看李景承低着头极认真看舆图的侧脸,林彦弘忽而有种感觉——他们即将有个属于彼此的新家,不禁摇头在心中笑道:“真是奇怪的想法啊。”
  一连两三天他们都在讨论这个,因为顺便还就着一些比较中意的院子,对着图规划了一下以后的翻修布置,好像他们隔天就要搬进去住一样。
  而就在这个时候,影卫带了从平武递上来的消息……
  这个消息让李景承当场愣住,一动不动。
  林彦弘原本不打算去问影卫带来的消息——那毕竟是人家裕王府内的事情,他与李景承再亲密,也不好去触及别人也许不想公开的“秘密”。
  至于能够跟他说,李景承自然会主动跟他提及,所以没什么好特别好奇的。
  但他很快发现李景承的状态看上去很奇怪,和平日的他很不一样。
  只见裕王世子殿下一度毫无动静,紧接着明显有些坐立不安,在屋子里来回走动了一下,脸上带着明显的担忧。
  这下子,林彦弘的好奇心也被勾起来了,但他还是没有主动开口问,只是投以关注的眼神。
  这时候,李景承忽而看向林彦弘,语气中难掩心底的不平静:“父王说,母妃怀了身孕……”
  林彦弘:“!!!”
  瞪圆了眼睛看向李景承,林彦弘只觉得自己的脑中闪过很多想法,但因为太乱太快,一时之间很难疏理清楚。
  ——裕王告诉景承,裕王妃怀了身孕,那景承不是很快就会有弟弟妹妹……这孩子也要为人兄长了!算算年岁,裕王和裕王妃已成婚十几年,如今又得了孩子,可见感情确如传闻中一般令人羡慕……
  林彦弘不知想到了什么,微微有些脸红,他对李景承道:“恭喜殿下……”这个殿下是指裕王,裕王妃,还有李景承。
  但当他再看李景承的眼睛,发现他眼中有喜悦但也有掩藏不住的担忧,一愣之后立刻明白了对方在担忧什么。
  因着李景承,林彦弘多少知道了些裕王府的情况,而且遇到关于裕王府的消息也格外关注。
  裕王妃是雍国公主,多年前来梁境和亲,由梁帝指婚给了亲弟弟裕王李祈裕。她十六岁嫁入梁皇家,两年后生下了裕王的长子,所以算算年岁,裕王妃怀现在这位小殿下的时候,应当已经三十有四……
  ——女子以这个年纪生产,恐怕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据李景承所言,其父王裕王极爱王妃,裕王妃两年未有所出,而梁帝又因为某些原因为他册立了一位侧妃,但他从未亲近过这位侧妃,所以李景承至今依旧是独子。
  原本夫妻情深是一桩美事,但偏偏裕王妃出生雍国王庭,心中甚是挂念家乡,再加上李景承的先祖返魂太过特殊,一旦被发现就是灭顶的灾难,她心绪抑郁以致身体欠佳,跟过去的林彦弘一样,一直缠绵病榻。
  裕王镇守北疆,一年中有大半时间都在军营,裕王妃精神不济,也不能亲自抚养爱子,所以李景承很小就被送到巫山,留在悟觉大师身边,一方面是为了保障他的安全,一方面也是其父王希望他能尽快掌握先祖返魂的状态。
  孕育孩子原本就不易,更何况是裕王妃,李景承担心其母,很难全心全意的高兴。
  “既然你母妃在这个时候传来喜讯,一定与裕王殿下有所考量,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们不会冒险的,所以你不要太担心。”
  其实裕王和裕王妃孕育这个小殿下是为了谁,林彦弘这个知情的外人也能看清楚。
  李景承的先祖返魂并非执夷,至今瞒着陛下和其他人,几乎是个永远不能说的秘密。
  在陛下和外人看来,裕王世子是没有魂现的。这也就意味着,裕王百年之后的嫡长子根本无力继承其麾下强兵,继续镇守北域。
  如果这个时候裕王妃生了一位小殿下,哪怕是位郡主,只要拥有魂现,都可以在成年以后辅佐兄长,支撑裕王府上下。
  早些年之所以没有这样做,多半是因为裕王妃的身体实在负荷不了。
  直到最近几年,李景承平安长大,裕王妃放了心,听说身体也在渐渐好转,所以才有了这个孩子。
  世子和弟弟妹妹的年纪相差如此之大,即便他“没有”魂现,等小殿下长成人也已经站稳脚步。
  只要有裕王夫妻、陛下这样的长辈在世,他就不用怕兄弟因世子之位而相争。
  更何况李景承也不是真的没有魂现,兄弟俩只要齐心,定能守护边境。
  除了裕王妃要冒着风险之外,这无论对于裕王府、裕王夫妻还是对于李景承来说,都确实是件喜事。
  李景承心里明白林彦弘说的是什么道理。他也相信父王如此在意母妃,若是没有万全的准备,绝不可能让她怀上身孕,以命相搏。
  只不过,道理虽然明白,但风险已经在那里放着,让李景承很难不去担忧。
  “以子保子”虽然是父王和母妃不得已为之,为的也不仅仅是李景承一个人,而是整个裕王府,但李景承只要想到,将来这个孩子若是知道自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生的而感到伤心,就觉得他们一家期盼的孩子,不当承受这种痛苦。
  看李景承的神情,林彦弘自是心疼无比,可事已至此,再担忧也无计可施,只添烦恼而已。
  他伸手摸了摸李景承的头,安慰道:“小殿下长大以后,知道你的情况,一定会明白裕王殿下和王妃的苦衷……而且你并非没有魂现,完全可以镇守北疆,到时候小殿下可以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只要一家人真心相爱,总能明白对方的心……”
  他想到了什么,劝李景承道:“既然裕王殿下已经给你送信,那也一定会送折子到陛下案前,你快些回世子府,免得天使到了,你还没准备好。”
  ……
  从齐府离开不过一天,平武来的折子抵达天京,李景承果然立刻就被陛下叫入宫中。
  梁帝李祈熹看着高大挺拔的侄子行礼后站起身来,心中一时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看到折子的时候,李祈熹当然是高兴的——胞弟终于又要有子嗣,而他最为信任和倚重的裕王府后继有人,再不用因为世子无魂现而导致边疆不稳。
  但再继续看下去,李祈熹又不免有些想法。
  “你父王上了折子,道你母妃已有身孕,年底将给你添一个弟弟或妹妹,这真是件难得的大喜事,”李祈熹语带喜悦地道:“你快给平武去信,好让你父王母妃知道,你已经得了消息。”
  “是,陛下。”
  李祈熹见李景承依旧面无表情,但眼中明显带着喜意,一时之间沉默了下来。
  他盯着李景承看了许久,才又开口道:
  “你父王除了说到这件喜事,也提了个请求……他说你母妃极想念你,因此茶饭不思,恐会影响身体,希望朕能许你暂时回平武去,等裕王妃顺利生产,你再回天京,替他尽孝。”
  作者有话要说: 国庆假期还剩最后一天,但其实作者君只放了两天假而已,所以有萌萌要安慰一下作者君么,给抱抱举高高那种,或者以身相许那种(*/ω╲*)
  谢谢萌萌竹攸的地雷投喂~!(*╯3╰)


第123章 考评
  李祈熹说完; 就看向李景承; 好像只是在跟他转述裕王的话,既没有让李景承回答什么; 也没有让他表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