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嫡子攻略-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仅陛下久病不愈,而且在这一年的春天,梁顺帝的十位皇子于短短一月之间,一个接连一个死于非命,几个小皇子受到了惊吓。
  先是三皇子被二皇子诱杀,随后五皇子和六皇子也死于二皇子之手。
  因为不满于老九口出恶言,二皇子随即将其虐杀,手上终于沾染了第四个异母兄弟的鲜血。
  随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工部匠人,在工部尚书周大人的引见下,见到了满手血腥的循亲王,然后以自己本应该献的“宝”,将其杀死。
  至此,原本有实力一较高下的皇子们都丢了性命,剩下的小皇子不要说理政,就是识字读书也是刚刚启蒙而已。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京中再也支撑不下去、很可能要打开城门“迎接”靖王的时候,陛下竟然毫无征兆地突然醒来了。
  ……
  梁顺帝弥留之际清醒过来,先是得到这个让他悲痛欲绝的消息,几乎立时就撑不下去了。
  是夜,对于御医局的御医们来说,简直是有生以来最惊险的夜晚。
  好不容易等到陛下清醒了,提心吊胆忙碌了一个晚上,才总算让陛下不至于连一句话都没有说清楚,就再次闭上眼睛。
  在御医看来,陛下突然清醒,未必是件好事——总有种回光返照的意思,甚是不祥。
  李祈熹是在李景循被竹铳所杀的当天晚上醒来的,经历了最为凶险的一夜,他面如金纸地躺在自己的床榻之上,死气沉沉,有种行将就木的压抑和悲凉。
  他微微动了动眼皮,却发现眼前是一片混沌,哪怕整个寝殿灯火通明,他却连近在咫尺的悟觉大师都看不清楚。
  “大师,朕这是睡了多久了?”他的声音极轻,说话断断续续的,听上去就极其虚弱。
  悟觉大师看了看他的印堂,微微叹了一口气,回答道:“陛下睡了许久,也该是时候醒了。”
  李祈熹似乎想笑,却是连牵动口角的力气都没有了,他问道:“大师,您跟朕说说,朕睡着这段时间,都发生了什么?”
  悟觉大师沉默了一会儿,并没有立刻发出声音。
  内侍总管伍立新见状,满心焦虑地上前劝李祈熹道:“陛下才刚醒,何不赶快休息一下,等养好了精神,再听大师说话,可好?”
  李祈熹看也不看伍立新,他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这次醒来若是再睡去,他怕自己就再也“醒”不来了了。
  他一辈子多疑,什么事情都要知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然不想临去的时候变成被瞒在鼓里的糊涂的人。
  “说吧,朕受得住,大师。”
  悟觉大师又叹了一口气,他慢慢地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以一种极其平和、没有波澜的语调说了出来。
  李祈熹病重,悟觉大师自己从云水赶至天京,见证了这一系列发生的事情;
  一开始的导火索,是祺王世子因陛下病中游宴而被太后斥责、于王世子府暴毙而亡,祺王因此弃西沧于不顾,随即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起初因得一名曰“天雷”的神物而所向披靡;
  为防止西沧的妖魔犯境,裕王分兵两地。不久之后靖王却“出兵勤王”,离开东境,至此梁州大乱;
  随后就是祺王世子和靖王世子出逃天京,两个实力雄厚的反王不再受京中牵制,自然更加猖狂;
  再之后就是二皇子循亲王逼宫,杀弟,软禁太后,后又被一平民所杀,整个过程都匪夷所思。
  梁帝每听一句,呼吸就乱上一次,随即又沉了几分。
  眼看着陛下面若死灰地躺在被中,全无圣上过往的的威严霸气,伍立新一辈子跟在陛下身边,眼看年纪还没有自己大的陛下处在弥留之际,如寻常老者一般虚弱无力,顿时为他心疼不已。
  悟觉大师避过了皇子被兄长所杀的细节,但这并不能带给李祈熹丝毫安慰,当他听完悟觉大师的描述,才发现自己醒来的时候,真是该醒的时候。
  ——这个时候若再不醒来,梁州恐怕就要在他手上彻底乱了……他有何面目去见先帝,去见李家的列祖列宗?
  “李祈靖和李祈祺到了哪里?阿裕呢?”
  悟觉大师先回答了他前一个问题,然后停顿了一下,才道:“我传信给祈裕,让他来见你,但因为事出突然,我怕他有失,会让北境也乱起,所以令他不准进入天京。”
  李祈熹闻言,手指微微曲起,想握起拳来,最后还是没有做到。
  殿中的宫灯发出柔和的暖光,但照在李祈熹苍白的脸上,却是没有一丝温暖的意思。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仿佛是在喉咙里吐出来的字句,伍立新和悟觉大师听到李祈熹的话。
  “皇叔,一直都最喜欢阿裕的。”
  悟觉大师闻言,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
  ……
  他和先帝是双生子,年幼的时候就被送到巫山的镇国寺庙华音寺落发修行,不问朝廷。
  悟觉大师和先帝的生母孝仁皇后与显帝乃少年夫妻,因嫡长子生而带发冠、三岁被立为太子,而一起出生的幼子却因为皇家惯例而被送走,这让她对幼子十分愧疚。
  是以悟觉大师虽在巫山出家,但一直受到了极好的照顾,在华音寺辈分极高,受人尊敬。
  早些年他也秘密往返于天京和华音寺,以解孝仁皇后相思之苦。
  梁皇族寿元不长,唯有悟觉大师长寿,是以先帝西去多年,陛下和诸位亲王都已老去,悟觉大师依旧在华音寺颐养,虽不能被众亲王称一句皇叔,但确是实打实的皇族。
  与太后对待诸王都很亲近不同,悟觉大师对陛下、对祺王靖王等亲王并不亲近。
  若不是这几年陛下受梦靥所扰,每年冬天都请悟觉大师进京,先帝驾崩之后,他几乎不再与京中联系。
  虽然悟觉大师对他们一视同仁,但年少时的李祈熹就觉得,以皇叔这等出家人看来,应当是最喜欢心地善良的人。
  李祈熹也不得不承认,在兄弟几人之中,诛杀妖魔最多的要数李祈裕,但要说谁的心最纯粹的,应当也是李祈裕。
  相比于遥远的天京,平武和云水同在北境,从地域上来看还是比较近的,所以李祈熹听父皇和皇祖母的嘱咐,让同胞兄弟裕王多多看顾孤身在华音寺的悟觉大师。
  没有得到悟觉大师的回应,李祈熹也暂时没有说话,他不是不想说话,而是单单说了这么几句,就已经感觉到困顿不堪,后气无力。
  ——他的身体已经衰败到如此程度了……还能为活下去的人做些什么呢?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李祈熹仔细想想,李景循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何尝不是他这个做父皇的,一手造成的。
  他给了他们所有人希望,却总也不让这些希望成为真实。
  他们一直在猜忌,一直在抢夺,一直都在视自己的血脉之亲为仇敌——就好像当年的他,祺王,靖王,和已经殁了的幽王、肃王……
  祺王手上的“天雷”似乎不多了,所以迟迟不敢贸然前进,但靖王却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更厉害的“天雷”。
  听他们的描述,李祈熹判断这位靖王进京,应当用不了多久。
  几个成年的皇子都已经死于非命,剩下的只有老迈的太后、皇叔,还有几个还未成年的小皇子,难道能指望他们抵抗靖王的崇明军,指望他们指挥京大营、镇远军和北境军,与势如破竹的反王抗衡吗?
  李祈熹绞尽脑汁,却找不到能够继承大统同时率领京兵的机会。。
  大概是有些绝望了,李祈熹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伍立新见状吓得立刻上前,发现陛下还有微弱的呼吸,却是一点也不敢松懈下来,赶紧目视悟觉大师,眼中带着无限的惶恐和害怕。
  “王相何在?”又不知道过了多久,李祈熹喃喃道。
  伍立新立刻回答他道:“二殿下……罪王死后,太后就派人把王相一家送回了丞相府,现在应当在府中养病。”
  “那就好……”李祈熹带着越来越虚弱的状态,对伍立新吩咐道:“宣王相,吴相,钱卿,张卿和中书令进宫。”
  梁州已经再经不起这般摧残,必须尽快择一明主!
  仁贤二十二年,梁顺帝久病之后终于于一夜中清醒。随后顺帝宣王、吴、钱、张等诸位顾命大臣进宫,拟旨传位于裕王李祈裕。
  当夜,在位二十三年的梁顺帝于太极殿驾崩,梁州大动。
  同月,靖王李祈靖率领崇明军又破数城,终于抵达天京之外,以裕王得矫诏为由,准备全力进宫。
  被陛下提前召至天京的裕王并没有依梁顺帝之遗诏立刻登基继位,而是立刻着手整顿各自为政的天京十六卫,同时调集京大营对进犯天京的靖王发出最后通牒。
  一方面向天下广而告之,确定祺王和靖王为反王。
  靖王因得“天雷”神物,自认为胜券在握,于是不理诏令,准备蓄力向天京发起最后的进攻。
  仁贤二十二年四月十五日清晨,就在两军于天京内外对峙的时候,靖王令人准备好“天雷”攻击,这时候,崇明军阵中突然发出一阵巨响,响彻天际。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萌萌竹攸的地雷投喂~!(*╯3╰)


第156章 反噬
  对京城的百姓来说; 带着“天雷”的崇明军无疑是可怕的。
  再加上这一个月的时间; 皇城中经历了一系列的血腥事件,连皇子皇孙和王公大臣都命丧刀口; 引得京城人心惶惶。
  已于数日前驾崩的先帝于弥留之际宣王、吴、钱、张等诸位顾命大臣,传旨令裕王继位。
  拥有战神之称的北域之王入主天京,多少带给人们些许安慰。
  只是一西一南两个反王对京中成夹击之势; 虽然祺王暂按兵不动,但靖王却一反之前的蛰伏,已经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用威力更为惊人的“天雷”; 一路收割城池; 势不可挡地冲到了天京城外。
  由于先帝旨意; 惠王已于数日前分兵; 原本是要前往无裕王镇守的北境。
  但北境和西域竟然出人意料的十分安稳,似乎并不需要镇远军支援。
  众人皆传裕王世子已觉醒魂现之力,而西沧那位被祺王作为弃子的三公子也实力超群,是以暂时稳住了局势。
  不知道北境和西域其实各有一个先祖返魂坐镇而根本不用担心; 只听到“传言”并接到天京来的旨意的惠王,令镇远军西进拱卫京城,与先一步南下的部分北境军以及京大营的军队一共对抗反王的叛军。
  至此,曾经镇守在四境的镇远军、崇明军、西昌军和北境军,悉数抵达天京附近。
  靖王仗着自己有神物在手,全然不将天京高耸入云的城墙看在眼里,眼看大战一触即发。
  而那场百年之后依然有人提及的大震动;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突如其来地发生的。
  清晨,正当各路兵马枕戈待旦、彻夜不眠之后准备攻防之时,崇明军阵中突然发出一阵巨响,响彻天际。
  京郊的动静大到天京里的百姓都能感觉到震颤,若不是因有震耳欲聋的声响,而且声响动静一直没有停止,起初一些人还以为是突发了地动。
  由于已经有不少负隅抵抗的守城将领命丧“天雷”的哄击,几位顾命大臣恨不得挂在裕王腿上阻止他往城墙上去,就连需要别人搀扶才能上朝的王相也不赞同还未继位的裕王前往南城门。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想要帝位和天京的靖王最多只会轰开城门和城墙,而不会用“天雷”在城中肆虐。
  ——毕竟他还想在这座天京里登基为帝,总不能让京城跟之前那些城池一般,遍地狼藉甚至只剩下断壁残垣吧!
  但蜷缩在宫中不是李祈裕的风格,他与靠一时冲动之心逼宫的二皇子李景循不同,多年征战沙场、面对过无数妖魔的裕王殿下拥有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魄。
  “地动”发生之时,他正率领跟随自己到京中的镇魔军在京城南面的城墙观察远方的崇明军。
  所以,他们不仅听到了一声接一声的爆炸声,感觉到了由崇明军方向扑面而来的剧烈气流,还看到了崇明军阵中瞬间倾翻、宛若人间炼狱般的场景。
  就连镇魔军兵将身下的那些骇人的庞然大物们也不禁被这震动所迫,在空中焦虑不安地来回移动。
  “殿下!”有将士经历了初时的震惊,很快反应过来,迅速往李祈裕前往聚拢,以身护卫。
  李祈裕眉头紧锁地看向崇明军的方向,那里惨烈的景象依旧在继续,被波及的范围持续增加,以至于半数崇明军都沦落其中。
  虽然距离太远,又有翻天覆地的尘土扬起和时不时迸发的窜天火光,他们无法看清崇明军的具体情况。
  但根据现在的状况来看,也不难猜出到底发生了什么。
  “殿下,这是叛军中的天雷在崇明军自己的地盘里爆炸了?”有裕王心腹驾驭着妖魔靠近李祈裕身边道,语气中带着不可置信和困惑。
  若真是如此,那靖王岂不是被自己请来的“神兵”反噬了?!
  那心腹话语刚落,崇明军中又传来更加可怕的轰鸣声,显然是又一个“天雷”被引燃,周围的空气立刻产生巨大的波动,连李祈裕他们在如此远的地方,也有些震动。
  “难道要等所有的天雷都……”那崇明军还能留下多少活口?反王李祈靖又是否会命丧其间?
  众人心中产生了无数疑问,但以现在的情况,又如何能上前查探?
  不要说他们不可能让裕王殿下以身犯险,就是他们自己,在身下的“坐骑”如此不安的状态下,又怎么能过去探清情况。
  就在李祈裕的心腹在想办法如何顺利过去,好为殿下查探敌营的时候,李祈裕终于开口道:“回去。”
  没有丝毫的犹豫,也没有人发出质疑,镇魔军中都是李祈裕的亲信,根本不会对裕王的命令有任何疑虑,立刻齐声道“是,殿下”,就跟着裕王返回了天京。
  ……
  由于镇魔军的存在本身就是极大的秘密,李祈裕没有直接入皇宫,而是在城墙处换成骑马进宫。
  王相年事已高还要殚精竭虑,又于狱中重病,无疑雪上加霜。
  如今他满脸苍白地看向自己曾经的学生、未来的君主,见他清晨执意出去巡查一次,回来时表情竟然这般严肃,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但王相毕竟是老臣,很快就联想到刚刚的动静,或者说一直持续的动静,所以问道:“殿下,莫不是城外崇明军,有什么异动?”
  ——这时候还能让裕王殿下如此神色的,恐怕只有靖王了。
  “崇明军中持续发生震动,恐怕是天雷降在了反王自己的地盘里。”
  裕王殿下的语气倒一如既往的平淡,但说出来的消息却让王相瞠目结舌,一时之间都忘记怎么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崇明军……天雷……那靖王他……”
  能够看到老师这般语无伦次的模样,李祈裕却是笑不出来的:“崇明军完了,靖王……靖王不知道有没有成功脱逃。”
  事实上,有没有成功脱逃,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
  如果靖王跟着自己的崇明军一起在爆炸中殒身,那自然没有什么好多说的。
  可如果他大难不死,用可飞行的妖魔得以脱身——以靖王的魂现之力,同样可以驾驭妖魔,但他的崇明军已经悉数跟着他到了京中,此时的南崇都是惠王的镇远军和被他抛下的无辜百姓,又有谁会助其东山再起?
  从这一刻开始,曾经为一方霸主、已经兵临城下就快要成就霸业的靖王,要么是尸骨无存的孤魂野鬼,要么是四处逃窜的丧家之犬,已经不足为惧。
  李祈靖以“神兵”一路战无不克、攻无不胜,如今遭到了反噬,自食恶果。
  但沿路无数无辜的城池和百姓被牵连其中,多少人因此无家可归,甚至死于非命,却是再也弥补不回来了。
  等到京郊的爆炸终于停止,因“天雷”爆炸而产生的火势也渐渐平息,京大营和裕王的北境军开始往南边战场小心前进,一方面捉拿在外围而留下羿冥、现在正四下逃窜的崇明军士兵,一方面也要探看现场的情况。
  饶是北境军的将士见惯了凶神恶煞、残暴无比的妖魔,看到眼前这一片残骸,也不禁心中剧震。
  只见方圆数十里的地方都都受到了波及,尤其是中心的地方,不仅有极深的凹陷,地面龟裂,而且遍地漆黑一片。
  中部只剩下一些金属铠甲的残骸,而且熔在一起辨不出形状,而越靠近外面,形容就越是可怕,还能看到没有燃烧殆尽的焦尸。
  那些尸骸有的已经残缺不全,有的却还能看到死者狰狞的动作,可见其临时之前的状态,让人不寒而栗。
  京大营最初那一批抗击过祺王叛军而经历过“天雷”的士兵即便身体无碍,如今都已经完全无法作战。
  原本只是听过“天雷”威力而多半还没见过的士兵看到眼前这种场景,无不心神剧动。
  李祈裕听闻自己的心腹回禀,沉默了很久。
  “这根本不是神兵,是地狱来的邪物!”同样听到将士回禀的王相痛心疾首地道:“到底是何人将此物带到我梁州来?真是罪无可恕!”
  ……
  林彦弘远在西沧,但有裕王府的传信,他很快知道京中发生的事情。
  而他知道这罪无可恕的“罪魁祸首”之中有他那个庶弟林彦兴,却是很久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但林彦弘此刻还不知道,崇明军中的“天雷”之所以会突然爆炸,皆是因为林彦兴。
  他为在靖王面前立下功劳,在没有深入试验和小心准备的情况下,运用自己“搜集和记录”的资料,不断赶工,而做出了一批威力巨大但危险性极高的“残次品”。
  这批“残次品”最终将林彦兴自己,和整个崇明军送入了万劫不复。
  得知不可一世的靖王和他的崇明军,在半天之间灰飞烟灭,林彦弘的心情十分复杂。
  一方面,随着靖王和崇明军的意外覆灭,京中长达数月的困境就这样解除了大半。
  但另一方面,崇明军人数众多,经历这场灾难却所剩无几,因“天雷”而生灵涂炭,并不是件能够令人开怀的事情。
  很快,消息传开来,祺王的三公子李景殊也知道了这件事。
  “这样一来,父王恐怕也撑不了多久了。”他轻声喃喃,自言自语。
  ——就算还能继续得到“天雷”,看到靖王落得如此下场,父王还有胆量继续用这种可怕的东西吗?他就不怕自己也遭到反噬,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萌萌竹攸的地雷投喂~!(*╯3╰)


第157章 不宣
  李景殊的侍从是从小就跟在他身边的; 因为李景殊的眼疾; 生活中多有不便,所以侍从与之朝夕相处; 感情甚笃。
  听到从天京方向传来的消息,那侍从不禁为自家公子感到无限担忧:“公子,殿下他……”
  祺王和靖王先后起兵造反; 如今靖王与他的崇明军已经覆灭,先帝弥留之际没有传位给尚存的皇子,而是令裕王继位。
  裕王为北方霸主,骁勇善战; 北境军享负盛名; 是一支精锐之师; 原本就是四方军中实力最强的一支; 今后很可能跟裕王留在天京,成为新的天京十六卫。
  虽然因为西境无人可守,裕王不得不分兵镇之,但如今他名正言顺; 北境军、京中十六卫和京大营皆听令于裕王——对于没有了“天雷”作为倚靠的祺王来说,兵败,是迟早的事情。
  他日,祺王一旦被俘或被杀,李景殊作为祺王的第三子,同样逃不开被缚进京接受审判的命运。
  祺王犯下的是株连大罪,赦无可赦; 那侍从心疼他家的公子不过二十多岁,就要为父王的一己之私埋葬生命,何其无辜。
  因在李景殊身边,侍从这样想,不免为他不平,是以也这般说出声来。
  李景殊沉默了一会儿,脸上却俱是平静:“不能只看我会失去什么,却不看我得到了什么。”
  他一个生有眼疾的“瞎子”,身体也不太好,能活到这个岁数,完全是因为生在祺王府,有御医看着和无数的药材堆着供着,还有侍从在旁伺候着,照顾着,所以才能与常人无异。
  “可公子,你的眼疾还不是因为……”还不是因为王妃她下了毒手?
  李景殊摆了摆手,那侍从立刻懂了他的意思,立刻停止了言语,上前扶着他站了起来。
  三公子把头微微侧向外面,看样子似乎在等什么人。
  过了没一会儿,林彦弘走进了屋子,待侍从松开李景殊,他自己跟林彦弘见礼道:“林长史。”
  林彦弘目露复杂地看着李景殊:“相信三公子已经知道了京中的情形,靖王伏诛,另一个反王祺王孤木难支,应当不足为惧,裕王殿下不久之后就会登基为帝……不知三公子心中有何想法。”
  林彦弘比李景殊早些得到消息,所以已经与平武和京中分别取得了联系,得到了裕王的信后,特意过来找李景殊探问情况。
  这段时间,李景承回平武去代替裕王镇守北境,他则留在西域与李景殊一道镇住西沧之外的妖魔,两个人谈不上默契,但总得来说有几分心照不宣的意味。
  这份心照不宣,让他们以一种很奇特的方式维系着彼此的关系,隔得不远也不近。
  在林彦弘大部分时间在外巡视、小部分时间才回到城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