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嫡子攻略-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林彦弘大部分时间在外巡视、小部分时间才回到城中的情况下,两人还算相处“融洽”。
  而这份心照不宣,主要源自于李景殊的“识时务”。
  在北境军来到西沧之前,李景殊倾尽全力最后也只是强弩之末,随时都可能耗尽精力而支撑不住。
  虽然北境军骁勇善战,但皇族的魂现之力才是镇住妖魔的关键。
  若说没有魂现的裕王世子突然率部前来,就立刻让西沧的情况稳定下来,还可能是李景承突然觉醒了魂现之力,只是外人犹未可知。
  但李景承现在明明已经离开了西沧,换句话说明面上西域里真正的皇族只剩下李景殊一人。
  外人皆以为是三公子能力卓绝,再加上有北境军相助,这才维持了平衡。
  连李景殊身边的侍从也是这般认为,所以觉得自家公子对西域有极大的作用,裕王的人该对公子更加客气才是。
  但只有李景殊自己明白,他有几斤几两重,到底能不能凭一己之力做到这件事——要是他对付妖魔完全没有问题,那之前北境军来的时候,他就不会那么庆幸和高兴了。
  也正因为李景殊对自己的了解,他实则已经发现林彦弘的特别之处。
  是什么原因,让林长史必须在裕王世子回平武之后继续独自留在西沧?
  要知道如今西沧已经完全被北境军控制,哪怕林长史这位文官不在此地,西沧依旧在平武控制之下。
  更何况就算是要留这样一位平阳郡的长官在西沧,那林长史也不至于要长时间待在距离边境最近的城池,他大可去郡府接管西沧事务,应当更加符合常理才是。
  但除非在西沧的北境军中有另外一个皇族,否则西境之外的妖魔,不可能这般“乖巧”。
  更何况李景殊自认眼“瞎”心不瞎,总有种真实的感觉,能够感觉到林彦弘身上一种与众不同的气魄,这份气魄俨然超乎林彦弘这个年龄和身份所能具备的,是一种源自骨子里的气魄。
  所以,李景殊心中得到了一个难以置信,却又不得不去往这方面想的猜测。
  ——这位平阳都督府的长史大人,恐怕不仅仅有世上最年轻的探花、最年轻的都督府长史,这么些简单的身份……他的实力,深不可测!
  说实话,在察觉到林彦弘应当也能镇住妖魔的时候,李景殊产生过不少千奇百怪的联想。
  他甚至猜想过,林彦弘就是那位隐藏在北境军中的皇族。
  所以林彦弘其实是某位皇族的私生子?
  那按照距离远近来判断,最有可能是林彦弘生父的人,莫不是云水郡那位哲郡王?
  又或者林长史年纪轻轻就被陛下派到平武去,其实是有什么深意?他与裕王世子其实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但裕王又是如何在镇守北境的百忙之中抽空到云水去,并且留下了林彦弘这个儿子呢?
  林彦弘的母亲是出生蜀陵齐家的大家闺秀,李景殊自然不怀疑其清白,所以他更偏向于林彦弘是皇族私生子,被送到云水林家,被林氏夫妇抚养成人,长到后又回到了生父身边……
  想来想去,李景殊觉得自己简直是疯了——他想的这些,明明感觉十分荒谬,却总比林长史一介平民却能镇住妖魔要来得可信些……听上去真是有几分可笑。
  李景殊不知道的是,虽然他猜测的原因与真相有着十万八千里的差距,但结果却是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知道了这样一个惊人的“秘密”,李景殊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他身边的侍从。
  李景殊并不是因为害怕不小心知道了“真相”会被灭口,他只是担心一旦这个“秘密”被公之于众,会让林彦弘不能继续留在西域镇守,进而影响到西域的安稳。
  至于裕王府和林长史到底有什么瓜葛,李景殊不想知道,也不敢知道。
  ……
  以三公子的聪慧,他明明应该察觉到了什么,却仿佛什么都不知道似的,一句都没有提过。
  林彦弘对彼此的“心照不宣”十分满意,连带着对李景殊也多几分礼遇。
  ——祺王虽然是反王,但李景殊对西域也算是尽了一份心……光是这份留下来保护边境的勇气和决心,就值得赞许。
  更何况,虽然李景殊到最后已经是勉力而为,但他至少为北境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让他们可以在西域崩溃之前及时抵达,接下这个虽然烂、但不至于烂到无从下手的摊子。
  现在李景殊作为一个潜在的“知情人”,能够自愿保持沉默,给林彦弘他们省了不少麻烦,让林彦弘放心不少。
  而且根据裕王送来的信,林彦弘就更不可能对李景殊做出什么“杀人灭口”的事情了。
  反王之一的靖王覆灭之后,裕王自然可以腾出手来,全力解决另一个反王,祺王。
  相比于靖王,原本就已经不怎么使用“天雷”的祺王就更加不敢轻举妄动。
  而且根据以往这段时间祺王的暂时蛰伏可以看出,他手上的“天雷”应当已经不剩多少,要不然就会跟靖王一样,一鼓作气直捣天京了。
  没有了“天雷”,西昌军就是一支非常普通的军队,祺王的人连京大营都未必能够抵挡的住,更何况还有北境军这支虎狼之师一起围剿西昌军。
  林彦弘估摸着,裕王殿下要解决祺王,怕不用十数天就能做到,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于裕王殿下来说,真正考虑起来比较困难的,恐怕是决定接下来怎么做。
  要做出怎么样的安排才算合理而有效,能尽快让千疮百孔的天京、四境,乃至整个梁州恢复往日平和繁华,百姓能回到家园,安居乐业。
  这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想四境的统帅,要如何调整。
  东面不用说,惠王是四王中唯一没有进京的,他老老实实待在东境,朝廷要他发兵他就发兵,要他分兵他就分兵,半点没有留人把柄。
  除了“胆子小”、不愿承担责任这点显得有些“懦弱”,但“懦弱”显然也有这种“懦弱”的好,起码自己的位置坐得牢牢的,能够好好把东境抱在自己怀里。
  今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东境的事情,不出意外应当都是惠王和惠王世子要管的事情。
  除此之外三面的安排,却着实让人头疼。
  首先,即将登基为帝的裕王殿下是不可能再回北境了,连带着裕王妃也会跟着裕王世子和小殿下一同进京。
  除非裕王殿下要把才刚满周岁的小儿子留在北境镇住妖魔,否则裕王一脉不可能再在平武继续生活下去。
  与之相对的,靖王和好不容易逃出京回到父王身边的靖王世子都已经亡故,靖王的几个儿子不像李景殊那样被留在了原地,所以这次也跟着靖王一起归了天。
  靖王一脉至此已经彻底断绝,就算朝廷想让靖王后裔再守南域,恐怕也没这个可能了。
  同样的道理,放在还活着的祺王和祺王世子身上,亦是如此。
  就算裕王再有自信,朝臣也不会眼睁睁看着犯上作乱的祺王再回西域成为一方霸主,否则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趁机卷土重来。
  靖王一脉死绝之后,恐怕祺王一脉是现在众朝臣最“关心”的一脉,巴不得他们也跟自己“难兄难弟”一样,自我解决了才是。
  而李景殊作为被留下来的那个,情况似乎尤其尴尬。
  但林彦弘却知道,他反而是祺王一脉中唯一有一线生机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天气转冷,萌萌们要注意身体!
  宝宝咳嗽了好久,感觉要去打针了~要是能跟小时候一样,一进医院闻到消毒水的味道立刻百病全消就好。
  谢谢萌萌竹攸的地雷投喂~!(*╯3╰)


第158章 登基
  “相信三公子已经知道了京中的情形; 靖王伏诛; 另一个反王祺王孤木难支,应当不足为惧; 裕王殿下不久之后就会登基为帝……不知三公子心中有何想法。”
  听到林彦弘这样问自己,李景殊稍作沉默了一会儿,才慢慢答道:“以我现在的身份; 还能有何想法?”
  只要有林长史在,西域其实已经不需要他,李景殊作为反王之后,能够活到祺王兵败; 恐怕已经是十分幸运的事情了。
  “我与世子在西域有一段时间了; 都觉得三公子对西域的感情颇深; 要不然也不会在那等时刻选择留下……”
  林彦弘看了看李景殊微微颤抖的手; 继续道:“若是有个机会,让你戴罪立功,三公子是否能够抓住这个机会?”
  李景殊听了林彦弘的话,绑着黑带的面上露出了一丝惊讶和疑惑的表情。
  他听懂了林彦弘的意思; 但却有些不敢相信——难道裕王殿下,要放他一条生路?
  “实话跟三公子说,无论祺王的结局如何,祺王、祺王世子以及反王的其他公子都不可能再回西域,北境军如今还分兵两地,但他们迟早要被裕王殿下收拢回京,所以现在的情况持续不了多久……我现在人在西沧; 可平阳都督府不可能常年无长史,所以等裕王殿下登基之后,我多半还是要回平武去的,这样一来,西面的事务多半就难以顾全。”
  李景殊仔细想想,就明白了林彦弘的意思。
  皇城之中,几位成年皇子在之前的风波中相继殒命,如今先帝的儿子中还剩硕果仅存的一位老八成年,还有几个年纪尚小的小皇子,根本无力承担守边之重责。
  新皇是他们的叔叔,这几位皇子于情于理再待在京城就有些不合适了,所以新皇登基之后他们立刻就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除了东境尚安,其余三面的归属依旧是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成年的皇族确实缺少。
  “祺王起兵造反,其罪不赦,但三公子为西域百姓做的事情,相信不仅是裕王殿下,天下人皆所见,而且你对西域了解甚广,哪怕再来别的皇子,也未必能熟悉过三公子,”
  林彦弘见李景殊若有所思,干脆直接挑明道:“若三公子愿意继续留在西域,倒不是不可能,只是没有皇族身份罢了……至于以后,还有很多可能。”
  李景殊的侍从也是从小在府里长大的,对于贵人们的意思并不是完全听不懂的,他听到林彦弘的话,多少能猜到一些他们的意思。。
  裕王殿下的意思,俨然是要让李景殊留在西域,倾尽皇族的魂现之力镇住妖魔,但如此劳心劳力的他却再也没有那层皇族的身份。
  这等于是出力却没有任何“回报”的事情。
  至于林长史提到以后的“很多可能”,并非什么值得庆幸的事情。
  因为一旦先帝的某位皇子成年,足以前来边境震慑妖魔,作为祺王后裔的李景殊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别人取代,到时候他是被杀死还是被囚禁,那就不得而知了——而且按照常理来推断,这似乎是“很多可能”中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
  想到这里,那侍从好不容易按捺住想要为自家公子抱不平的冲动,但握住李景殊手的劲儿稍稍用力了些。
  他眼前不仅仅有三公子,还有那位林长史,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可能会给三公子带来无穷尽的麻烦,甚至可能让他落入危险的境地,所以他不敢开口说什么。
  李景殊微微低下头,他看不到林彦弘的表情,也看不到身边侍从的表情,但他却能感觉到殿中的气氛一下就紧张了几分。
  事实上,他的心却在听了林彦弘的话之后,变得格外的轻松。
  ——这种轻松已经许久不见……似乎从他记事开始,就没有这般轻松过了。
  裕王殿下现在确实要“利用”他的魂现之力,但在李景殊看来,“利用”就等于被需要,这对现在的自己来说并不是件坏事。
  首先,他能活下去,活下去就是一种希望,只要有希望,未来就尚可期。
  而且以自己的方式守护西域,原本就是他当初选择留下来的原因,能够继续做这件事,哪怕没有了皇族的身份和权利,他也甘之如饴。
  更何况,听到以后会没有了这层身份,他反而觉得轻松了不少。
  不管未来会发生什么,不管他是不是会被一位成年的皇子取代而失去价值,至少现在他可以摆脱这个身份带来的枷锁,就好像一切都能重新开始。
  李景殊抬起头,对林彦弘道:“不敢请耳,固所愿也……也请林长史替殊向裕王殿下表明心志,殊虽不才,愿为西域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
  ……
  林彦弘从李景殊的院中出来,就看到李景承的影卫在等他,于是问道:“何事?”
  那影卫立刻上前小声禀道:“大人,从京中来了消息,反王李祈祺逃了,西昌军降。”
  林彦弘闻言挑了挑眉:“这么快?”他还以为祺王此前如此坚决,多少还要再撑上个数日直至被俘,没想到他这般不堪一击。
  看来,要么是祺王的“天雷”真的所剩无几,而且无法补充,西昌军再无屏障;要么就是祺王明白自己迟早要功败垂成,先想办法抱住性命才是。
  “祺王用了障眼法,起初佯攻京城,趁两军对垒间隙驾驭妖魔而逃,没有殿下和世子殿下亲临,我们的镇魔军无法单独行动。”
  要想追上妖魔,自然也得妖魔……可没有人会同意让裕王殿下亲自犯险,去追剿反王。
  而若让世子李景承去追击,显然又已经晚了许多,所以追寻反王归案一事只能从长计议。
  随着祺王的出逃,西昌军的将降,长达数月的反王之乱终于落下了帷幕。
  按照先帝遗旨,新皇的登基仪式自然也要尽快进行,京中正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
  林彦弘暂时回不了平武,却知道平武的裕王妃他们势必正忙着。
  裕王至封地二十余年,如今整个裕王府将重回京中,随着裕王登基为帝,很多事情都会发生改变。
  此时在平武的裕王府中,裕王妃乌兰图雅正与回到府中的长子李景承说话。
  “因反王出逃,这次我们由镇魔军护送,既然你父王让你暂时留在北境,那就好好照顾自己,弘休那边一切顺利,你莫要担心。”
  裕王妃才刚刚与林彦弘通信,虽然知道他们之间一定有联系,但还是忍不住多叮嘱几句。
  李景承点点头,接过了在裕王妃怀里左扭右扭、伸手要他抱的小胖墩。
  “呼呼~咯咯~~”小殿下来到李景承的怀里,拿小脑袋去顶他的下巴,他还好奇地用小胖手摸摸李景承铠甲上的护心镜。
  忽然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小家伙顿时被唬了一跳,身体一抖之后发现“镜”中人就是他自己,于是乐呵了起来,瞪圆了眼睛想看清楚自己的“飒爽英姿”。
  李景承摸了摸他的背,心中生出几分不舍。
  按照父王的安排,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留在北境,要等几个小皇子成年,最快也要两年时间,在此期间,他与父母和景熙怕是很难见面了。
  即便有妖魔可用,能与他们待在一起的时间也有限,想要见证景熙的成长,委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李景承不由想起父王和小时候的他——那时候的父王是否也是这般情怀,总觉得心里带着遗憾。
  “除了些重要的,府里大部分的东西都暂时不带走,府里的人除了贴身伺候的,基本也留在王府里,你的生活我倒是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乌兰图雅知道他们马上要分别,自然也是十分不舍的,连带着这数日被许侧妃的事扰动心神,也暂时不去想了。
  她往前靠近的两个儿子,一起抱住。
  待裕王妃携裕王府众人南下进京,偌大的裕王府原本就没有几个主子,如今更是冷清得可怜。
  李景承连夜赶到西沧,得林彦弘“当面”安慰一番,才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南岭。
  ……
  仁显二十二年,顺帝驾崩,同年夏季,裕王李祈裕在先帝遗旨的要求下正式登基为帝。
  与此同时,一系列的册封、赏赐也一一出现。
  虽然一国之母并非梁州人让一部分官员产生了或多或少的疑虑,但裕王与王妃向来情深,裕王妃乌兰图雅于新皇登基的同时被立为皇后。
  李祈裕登基之中,除了立后,最先安排了四境事宜。
  东面自然是没有大的变化,依旧是惠王继续在封地镇守。
  除此之外,先帝的第八子得以封王,南下取代靖王的位置——作为唯一一个成年的皇子,他责无旁贷。
  北境则暂由皇长子李景承镇守,待十二皇子成年后去了北境,李景承再卸任进京。
  西昌军虽没有了最高的统帅,但却比几乎覆灭的崇明军要好上许多,起码西昌军的实力还算基本得到保存。
  新帝将北境军中心腹安排在西昌军中,对其进行重排收编,很快就全面控制了这支军队。
  于是,十万西昌军回到故土,依旧守卫南域。
  随后,新皇令祺王三子李景殊戴罪立功,镇守边境,继续留在西域直到有皇子成年能够替代他。
  只是他被贬为庶人,也不再拥有对西昌军的控制权。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萌萌竹攸、yu、作者娇羞的往自己菊花(娇羞是什么东东)的地雷投喂~!(*╯3╰)


第159章 长子
  李景殊被贬为庶人之后; 自然就不能再继续住在原来的祺王府中;
  他和几个侍从带着简单的行李,匆匆搬离了王府; 随后在林彦弘的安排下暂时住进了边城官署的后宅内院。
  原本西昌都督府的长史是朝廷委派的官员,可惜在祺王起兵之后惨遭杀害,如今其灵柩已经被北境军护送回原籍安葬; 其他随之以身殉国的官员也得到追封。
  平阳都督府长史林彦弘得曾经的裕王、如今的陛下吩咐,跟裕王世子李景承一起到西沧来稳定局势,代原来的西昌长史重新整理庶务。
  因有北境军的精英和裕王府的亲随相护,哪怕裕王世子离开了西域; 林长史的威信也不可动摇。
  更何况裕王登基之后; 原平武、汉阳两郡的官员地位水涨船高; 尤其是平阳都督府; 若没有意外,以后绝对是有大造化的,像林彦弘这样明显就是受到重用的年轻官员,更是如此。
  再加上西域出了反王; 当地的世家皆心中惶恐,生怕西沧得新帝清算,于是更加老实听话,是以林彦弘在西昌执事并没有遇到太多阻碍。
  李景殊搬到官署后宅之后,生活其实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因为眼疾,他原本就极少出门,即便在府中行走; 也多半在自己院子的方寸之地活动。
  如今换了一处,虽然各种条件都不如在王府,但对李景殊本身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倒是他的几个侍从能够看到这明显的变化,心里多少为自家的公子感到不平和担忧。
  血脉尊贵的皇族,如今沦为庶民,寄人篱下不说,还不知道何时就会因为失去被利用的价值而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光是想想,就觉得心酸无比。
  不过,李景殊的平静和由衷的放松,渐渐地感染了他们,让人觉得能保住一条性命,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而且他们见官署后宅的人对李景殊还算客气,就暂时把心中的忧虑放到一边,腾出手脚来收拾院子、清理房间,起码让李景殊能够住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
  李景殊刚刚搬进“新家”的时候,林彦弘来看过他几次,偶尔逗留一下,也算是观察这位三公子在真的经历身份剧变之后,心志有没有发生改变。
  事实证明,已经登基为帝的裕王殿下选择李景殊,是个极其正确的选择。
  “若其坠入尘埃仍心志未变,则此子可用。”
  林彦弘看到李祈裕的信件,心底是希望李景殊能够经得住裕王的考验,这样将来他离开西沧,也能更加放心。
  “我虽不懂农务,但也听阿留他们说过,这时候赶种一批作物,还是有可能抢在秋末之时得到粮食,这样一来,多少能够弥补之前因战乱而荒废的农事。”
  李景殊还不知林彦弘正为他感到庆幸,听林彦弘谈到西沧世家已经接纳了部分流民,给他们提供暂时的居所和食物、安排他们抢种庄稼,于是提了些建议。
  待到谈完了事情,李景殊“听”出林彦弘声音中的疲惫,不禁开口劝道:“虽然事务繁忙,但林长史还需多多注意身体才是。”
  林彦弘点了点头,后又想起李景殊看不见——因为对方的“心明”,让林彦弘总会忽略他有眼疾的事情,于是说道:“我会的,三公子亦是要保重……之前你提到的周大人和陈大人,能力确实非同凡响,有他们配合处理事情,总能事半功倍,我很放心。”
  李景殊听到这里,似有所感:“长史何时回平武?”
  新帝登基之后,一切尘埃落定,西沧的局势也渐渐稳定下来,照理说林长史应当轻松许多,但在李景殊“看”来,林彦弘最近明显变得忙碌起来,甚至比之前还要忙碌几分。
  能够让林彦弘大力扶持本地的官员做事的原因,无非是因为在朝廷暂时无法委任新长史到西沧的情况下,林长史马上要回平阳都督府而无法再顾及西昌事务了。
  跟聪明的人说话,总是省心很多,哪怕林彦弘只字未提回平武的事情,对方也能从他的话语中判断出来。
  他坦诚地回答:“已经得了陛下口谕,最迟这个月底,我就要回平武去了。”
  新帝继位,除了按照惯例大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