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嫡子攻略-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暗执营还没有来得及恢复,先祺王和先靖王两个反王就起兵造反了,随后先帝的二皇子逼宫,以极大的代价将剩下的暗执营影卫解决掉了。
  所以; 现在的暗执营完全是李祈裕登基之后,由裕王府的暗部转变而来的队伍,但连李景承身边的暗卫也不算暗执营的人。
  与其它私人豢养的死士和暗卫不同,暗执营虽也有个“暗”字,但因为直接效命于帝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支“名正言顺”的帝王之师,所以向来不“低调”。
  有时候暗执营办事还会直接亮出自己的身份,那些见到他们身份的人,根本就不敢做出反抗。
  从衣着标示和身手,李景承自然能够看出,这确实是帝王才有的暗执营。
  但他转念仔细一想,又确定这支看似暗执营的队伍,应当不是父皇手中的那支。
  ——能够拥有暗执营,但却没有做皇帝的梁皇族……怎么可能是他呢?
  李景承脑中有什么一闪而过,他脱口问道:“你到底是谁!”
  那支暗执营的队伍并不怎么恋战,他们迅速往中间收拢,拱卫站在石桌旁边的“林彦弘”。
  无论再怎么厉害,毕竟都是人,这么多暗卫想潜伏在都督府不被李景承的人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他们在云水,为了防止哲郡王的人发现端倪,李祈裕在长子李景承身边只留下了零星暗卫,后来还特意将化名为念北的廿七送到李景承身边,转暗为明。
  所以李景承判断这个暗执营的人并不是一直潜伏在“林彦弘”身边,或者说不是所有人都一直在他身边,而是刚刚增援。
  想到这里,李景承身上戒备更甚,他怀疑这个假冒的“林彦弘”身后还有人,甚至是真正的幕后黑后。
  听到李景承的问话,因为暗执营出现而明显气定神闲起来的“林彦弘”微微笑道:“孩子,你可要对我尊敬些,莫要这般咄咄逼人。”
  对方眼看着抛去了伪装,说话的语气语速不再刻意模仿林彦弘,于是除了那张脸还和林彦弘一模一样,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
  李景承见状,紧紧握住手中之剑,心中俱是忧虑和后悔。他应当好好保护林彦弘的。
  其实早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就已经察觉到这个“林彦弘”的不妥之处。
  若说这个世界上谁最了解李景承,恐怕不是陛下李祈裕,也不是皇后乌兰图雅,甚至不是抚养李景承多年的悟觉大师。
  在李景承幼时还未能控制先祖返魂的时候,皆是以银狼形态出现在他们身边,哪怕后来十岁左右开始可以恢复人形,他与悟觉大师的交流依旧极少。
  直到林彦弘出现在巫山,到华音寺代母还愿,他们相遇,李景承才开始真正以“人”的状态与他人相处交往。
  林彦弘教他识字写字,给他读书,告诉他人情世故,陪伴他的成长,他们兜兜转转、分分合合,让李景承尝尽了生离甚至几经死别的痛楚和重逢获得的喜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景承之所以会成为现在的李景承,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林彦弘。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皇长子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也就是他生命中变化最大的几年,皆是在林彦弘身边或者在思念林彦弘的思绪中度过。
  如果一个人心心念念只有另一人,自然将对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牢牢刻在心中。
  所以,反过来要说这世上谁是最了解林彦弘的人,恐怕不是林彦弘的父亲林丰,不是跟林彦弘一起长大的贴身侍女琥珀和他的奶兄玄青,甚至不是林彦弘自己,而是李景承。
  不要说分隔了半年,就算当初整整分开两年,李景承都从未忘记林彦弘看自己的神情和温柔的目光。
  之所以喜欢用狼形待在林彦弘身边,也是因为在这个形态下,他能暂时抛下身份和责任,就像小狼崽子一样,肆无忌惮地占有林彦弘全部的关注和爱意。
  那双带着无限情感的眼眸,才是李景承最熟悉、也最迷恋的,只属于他的林彦弘的眼睛。
  爱一个人的眼神是可以伪装的,但却不能保证时刻都不露出破绽。
  更何况这个“林彦弘”似乎胸有成竹,他甚至连伪装都有些不屑一顾,所以从第一面起,就露出了“破绽”。
  “林彦弘”看李景承的时候,目光虽然也是温和的、善意的,但这跟看他怀里那只叫“虎崽”的狸花猫,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
  只有在当李景承变成银狼、趴在“林彦弘”床边的那一刻,李景承才差点以为他的林彦弘又回来了。
  但那份从灵魂深处散发出来的在意和专注转瞬即逝,让李景承非常清楚地意识到,“林彦弘”珍视和怀念的人不是他,对方眼中看到的人也不是他。
  说实话,一开始李景承面对这样的“林彦弘”,是有些无措和伤心的。
  他没有想到偷天换日一说,还当是林彦弘在京中发生了什么,导致了如今的疏离,甚至出现对方变了心智的征兆。
  但这种沮丧、痛苦和不知所措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就被李景承坚决地自我否定。
  他与林彦弘一路走来何其不易,就连旁人也能看出一二,更何况是他们自己。
  能够像这般长相厮守,是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受了过往种种困境和挫折才最终获得彼此的心意相投。
  所以无论如何他都不会相信,只在短短半年时间,他心中牵挂的那个人就已经不再将他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有了这样的坚信,再去寻觅异常的蛛丝马迹,就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一个人说话的语气、做事的风格还有笔迹等等,这些展露人前的东西都是可以模仿的。
  但他偶尔深思露出的小表情、小动作,还有一些极亲近、极熟悉的人才能察觉到的小习惯,却不能随时随地、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越是观察这个“林彦弘”,李景承越是心惊——这根本就不是他的林彦弘!
  所以当对方以一只小猫崽为借口与他保持距离、拒绝他的亲近时,李景承其实也不愿意靠近这个人,在外人看上去倒像是皇长子殿下被林长史拒于门外而心生不快。
  林彦弘身边原本就有已经成为皇长子心腹的原裕王府暗部成员,但从他们口中并不能得到实质性的讯息。
  可以说他们完全没有发现,皇长子心尖上的林长史已经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被掉了包。
  于是,李景承一边观察和监视着这个林彦弘,一边派人送信京中,直接面圣,以便查探京中发生的事情。
  待得知父皇也曾怀疑过什么,但一番暗查之后却没有发现任何异样,李景承意识到这里面必然隐藏着惊人的秘密。
  悟觉大师不醒,根本没有人知道林彦弘养病的那半年,含冰殿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们甚至不知道林彦弘何时被调换,更不用说知晓真的林彦弘在哪里。
  直到看到前朝的暗执营,李景承心中有了一个连他自己也不可置信的猜测,他才意识到,之前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有别的可能性。
  想到这里,李景承更加坚定要生擒此人、查出他们到底有何目的,救出林彦弘。
  如有必要,对这个“林彦弘”做出些损害的事情,也在所难免。
  发现李景承的攻势越来越猛,“林彦弘”笑意微敛。
  李景承显然是有备而来,来护卫于“林彦弘”的暗执营影卫虽然武艺高强,但人数不在优势,若继续这样下去,迟到会后继无力。
  就在李景承不管不顾拼力向前的时候,他忽然感觉到一股熟悉的气息。
  随着更多暗执营的人加入战局,一个李景承十分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
  他持剑看向对方,只听到对方双手合十道:
  “景承,许久不见。”
  作者有话要说: 看过这几章的萌萌尽量不要在评论中提到关键人物,不可以剧透哟~么么哒


第174章 执念
  虽然已经做好了准备; 但真的看到悟觉大师带着暗执营出现的时候; 李景承心中还是充满了震惊、不解、愤怒和难过。
  悟觉大师既是华音寺的高僧,也是李景承嫡亲的皇叔祖; 两人有真正的血脉之亲。
  他在裕王府危难之际冒着极大风险将李景承收养在身边,日复一日地为小狼崽读经,为它编蒲团让它磨小爪子; 还把林彦弘带到它的生命中……
  于巫山长大的一幕幕回忆在李景承的脑海中快速地闪过,带着幼年不识愁滋味的明快,让人难以忘怀。
  但当这些记忆与现实纠缠在一起,就立刻变得苦涩起来; 充满了怀疑和愤懑; 纠结而让人窒息。
  暗执营向来是帝王才能动用的; 但在显帝和宣帝两朝; 却有了特例。
  显帝终其一生只有一对双生的皇子,他的长子宣帝生而带冠,故作为皇储被留在宫中,而幼子悟觉大师则被送到镇国寺出家为僧; 以避免兄弟阋墙。
  原本就对幼子百般愧疚的显帝和孝仁皇后对悟觉大师自然是百般想办法弥补,再加上宣帝对这个为自己牺牲的胞弟也是爱护有加,所以显帝仙去、宣帝继位的时候,原本应该完全由新帝掌控的暗执营就没有像前朝那般处置。
  宣帝以心腹重新建立暗执营,而曾经效命于显帝的暗执营旧部则随悟觉大师前往华音寺。
  为了避嫌,悟觉大师所拥有的暗执营影卫再也没有进入过皇宫,甚至连悟觉大师本人也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 鲜少到京城,直到先帝因为魇症加剧而频频召其进京。
  先帝已经不在,除了梁帝李祈裕,这个世上只有悟觉大师手上有一支暗执营——一支有着严苛传承、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精英的暗部。
  所以当李景承看到暗执营的标志时,就已经猜到悟觉大师必与此事有关!
  悟觉大师中年和晚年虽不常住在皇宫之中,但他少年时其实频繁被孝仁皇后接到天京居住,是以悟觉大师对皇宫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太后和一些年纪大、资历深的宫人。
  如果说如今谁有这个能力从官家影卫眼皮子底下将人“偷”换出来,恐怕也只有悟觉大师这个前朝皇嗣才有可能做到了。
  李景承目光沉沉地看向那个自己曾经无比熟悉、现在看上去却极为陌生的老僧,眼眸中带着一丝不可置信和痛苦:“他在哪里?”
  悟觉大师缓缓走上前来,却没有往李景承那边走去,而是走上亭子的台阶,站立在那个假的“林彦弘”身边。
  在悟觉大师出现的时候,李景承就已经下令自己的人暂时停止攻击。
  暗执营的影卫原本就只是为了保护“林彦弘”,在悟觉大师的命令下也停止了动作,只是还做防御状,并没有因此而松懈。
  于是双方就这样相持而立,目目相对。
  李景承见悟觉大师没有立刻回答,立刻往前走了两步,他面前的暗执营影卫也不由得往后退了两步,微微侧头,好用余光瞥向自己的主子,似乎在询问该如何对待皇长子殿下。
  李景承的人当然不能让皇长子殿下单枪匹马走过去,于是迅速往他身前靠拢,好在他们殿下走了两步就停了下来。
  “他在哪里!”李景承又厉声问了一遍,这一次他提着剑,仿佛再得不到回答就会径直冲上去。
  “阿弥陀佛……”悟觉大师原本微微垂着眼,此时也抬起头来回望李景承:“景承,你就当彦弘已经不在了吧。”
  “你撒谎!”听到悟觉大师的话,李景承胸中入被巨锤击中,顿觉剧痛无比,他下意识拒绝相信这件事。
  李祈裕虽然在最初一瞬察觉到“林彦弘”的异样,但那个时候的皇宫已经跟先帝病重时宫中无暗执营的情况大不相同,可以说戒备极其森严。
  经查证,悟觉大师的人确实没有进入过皇宫,林彦弘一个大活人,根本不可能凭空消失。
  就算林彦弘真的如悟觉大师所言已经死了,那总要留下一具尸身,更何况现在这个假的“林彦弘”长得跟林彦弘一模一样,又作何解释?
  李景承曾经跟他近距离地接触过,对方用再高明的易容也逃不过他的眼睛,更何况假林彦弘身上的气息做不得假。
  这也是李景承要通过眼神和小动作来判断对方“身份”的原因。
  虽然觉得惊世骇俗,但李景承离假的“林彦弘”和悟觉大师越近,就越不得不想,也许他用的是真彦弘的身体!
  “景承,彦弘的魂现原本就极不稳定,如今不过是彻底沉睡过去,其实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李景承闻言,没有一丝猜中事情的喜悦,他因为“彻底沉睡”几个字,心神欲裂,焦急如焚。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假的“林彦弘”,用剑指向他:“他是什么东西,难道是妖孽鬼怪不成?”所以为何能在他人身上存活?
  李景承不敬的语气没有惹怒本人,却让悟觉大师激动了起来,他用前所未有的严厉语气呵斥道:“景承休得无礼!”
  李景承脸上露出一抹绝望的冷笑:“看来此人对大师极为重要……但即便如此,他也不能活!”
  他不知道该如何将他的弘换回来,原本不清楚事情原委而束手无策,如今就更加投鼠忌器。
  照这样看来,如果不拼个你死我活,他们根本没法近“林彦弘”和悟觉大师的身。
  可靠近之后难免一场激战,如果不小心伤到了林彦弘的“身体”,而让他的弘无法回来,那就得不偿失了。
  是暂时隐忍还是破釜沉舟,这两个选择在李景承心中震荡,难以轻易抉择。
  仿佛能听到李景承心中的犹豫,“林彦弘”面色平静地道:“若这个身体受损,林彦弘也回不来了……景承,你确定要这般剑拔弩张吗?”
  李景承垂着头,握紧了剑柄,迟迟没有给自己人下一步的指示。
  他们的对话其实并不被在场所有人理解,事实上大部分的影卫只知道自己肯定在听一场极其重要而又涉及皇族隐秘的对话。
  王府暗卫和暗执营的人各护其主,不敢多看、多听、多想。
  一时之间,都督府的后宅院子里死一般寂静,每一息都过得极其压抑而匆忙。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李景承看向悟觉大师,也不知道是不是自我安慰地喃喃自语道:
  “他一定还活着。”
  ……
  没有继续攻击,但也没有放任他们离去,皇长子殿下率部将整个都督府后宅团团围住,饶是有暗执营在,他们插翅也难飞。
  “林彦弘”带着悟觉大师回到了他的房间,一个坐着,一个站着,很是沉默了一阵,才有人打破寂静。
  “世海,没想到几百年了,我们竟然还有机会再见……只是我更没有想到,我们会以这样的面目再见……”“林彦弘”温和地看向已经垂垂老矣的悟觉大师,语带怀念地道:“若赤郎还在,怕会完全认不出你我。”
  悟觉大师听对方提及一个名字,立刻反驳道:“博尔帖赤那认不出我倒是寻常,但决计不会认不出兄长的。”
  “林彦弘”闻言愣怔了一下,忽而看向窗外云霞满天:“你说的对,就算变了样貌,赤郎也绝不会认不出我来……就像景承,又怎么会认不出彦弘来呢?所以,你想过的事情,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功的。”
  世海让他从须弥芥子中出来,“代替”林彦弘,占据对方的身体,也占据官家和皇后的宠信,拥有齐家人和林家人的关爱,得到那些平阳都督府官吏的信服……而最重要的是,皇长子殿下也会心甘情愿陪在他身边。
  ——哪怕银狼是不会被驯服的生物,李景承照样能“乖巧”地陪着林彦弘。
  不过这一切,随着李景承发现端倪并当面拆穿假的“林彦弘”,已经彻底化为乌有,再无法实现下去。
  事实上,悟觉大师也明白,姬砚岐确实不想跟李景承进一步相处,要不然也不会轻易露出这些“破绽”,还时刻将一只猫带在身边,好隔绝与李景承的独处。
  “我身边有一心腹,常年在梁、荆两国游走行商,只要等我们突围出去,就可以送兄长去荆国,到时候兄长可以恢复本名,亦可用当年在雍州的化名,周游各地……”
  “时至今日,姬姓竟然也能在外行走了?”姬砚岐收回自己的目光,转而继续看向悟觉大师:“看来戒碑院里那块碑文被你抹去了最重要的部分,难怪彦弘的先祖返魂没有引起李祈裕他们的怀疑。”
  妖猫作乱,姬氏祸国者,得而诛之,命不可赦……这原本是戒碑上的字句。
  李景承还是先祖返魂的时候常在戒碑院奔跑游玩,借此地对皇族的特殊性而隐匿身形,却从未怀疑过拥有猫形先祖返魂的林彦弘。
  “我每两百年就会转世在皇族的双生子中,想要抹去戒碑上的文字,并非困难的事情。”
  当然,不仅是戒碑上的文字,自己每一次的转世,都让李世海能够想办法抹去更多的“证据”。
  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记载,又是几百年之后,光凭地志异闻里一段神话般的描述,根本不足以引起梁州皇族的警醒和戒备。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评论里有萌萌觉得有点懵,这两章都会解释出来,不要着急哈。
  谢谢萌萌竹攸的地雷投喂~!(*╯3╰)


第175章 幻境
  如果没有林彦弘; 你打算如何?
  林彦弘醒来的时候; 发现自己竟然在须弥芥子之中。
  事实上,继古玉失去了复制的能力; 林彦弘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再进入须弥芥子,只不过那时候战乱四起,他与李景承四处奔波; 根本无暇顾及此事。
  等事态平稳之后再去想,已经不知道到底从何时开始出了问题。
  不过,林彦弘心中虽有遗憾,但也并没有太多执念——毕竟他现在拥有的; 已经足够他感到幸福和快乐了。
  这古玉陪他也有许多年头; 从他重获新生的那一刻起就挂在他胸前; 哪怕现在它已经失去了所有的能力; 林彦弘依旧没有取下来的意思,而是继续戴在身边,当作一个念想。
  发现自己在须弥芥子中,起初他十分惊讶; 随后就渐渐平静了下来。
  林彦弘这时才渐渐记起,是他的先祖返魂出了问题,所以悟觉大师带他回京,在宫中休养,如今正在想办法帮他续命。
  一想到李景承和父亲他们正在为自己担忧,林彦弘十分焦急。
  但就像当初觉醒先祖返魂之前曾被困须弥芥子数次,他现在无法自行离开; 自然只能等待。
  这时候他的心态与之前不同,不想就这样坐以待毙,所以在木屋内外寻找出去的可能性。
  发现屋内书架上多出一本书册,则是十分偶然的事情。
  他想翻阅那些古籍看看能不能找到些线索,但书架下部他能够到的地方,大部分的古籍他都至少翻过一两页,而且在通篇都是雍州古文字的书籍中,突然出现一本用如今九州统一文字写出来的书,自然是醒目无比。
  更何况,那书中笔迹,竟然是他的笔迹!
  因为此书出现得古怪,林彦弘立刻仔细研读其内容,发现竟然是一段关于几百年梁皇族的记事。
  按照书中所写,那是前朝徽帝和奉帝时期发生的事情。
  和显帝一样,这位徽帝也有一对双生子,由于是皇后所生,所以其中之一极有可能继承大统,于是也和自己的后裔显皇帝一样,徽帝将幼子送到寺庙,只是那时候还没有华音寺罢了。
  后来雍州的一位据说拥有传奇身世的博尔帖赤那亲王镇守梁雍交界的地方,梁雍两州很是过了一段国泰民安的日子。
  但就在这个时候,已经顺利继承皇位的奉帝却突然有了癔症,他杀死了宫中不少人不说,还打算废后和屠杀亲子。
  其父不止一对双生皇子,而且也有实力强悍的兄弟,诸位亲王见年轻的皇帝疯魔,皆有异动,梁州因此大乱,很快也影响到了雍州,一时之间,梁州甚至有了倾覆的征兆。
  随后,就如传说中记载的一样,有一位高僧自西而来,不知道通过什么方法平息了这场浩劫,并在九州建立五座寺庙后不知所踪。
  随后奉帝驾崩,孝帝即位,下令诛杀在国难中有造反之嫌的望族姬氏。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梁州异志开始有“梁、雍有妖猫窃国,西方雷音高僧出世助梁,困而诛之,梁、雍复安”的记载。
  林彦弘看到这里,不禁满心疑惑。
  因为书中记录的历史,与他所知的有些出入。
  据他所知,前朝确实曾有位奉帝,在位时间极短,因此引发了梁州大乱,但他生了臆病,甚至严重到废后和杀子,林彦弘却是闻所未闻。
  更何况他曾经怎么也找不到的“妖猫祸国”的史料,竟然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他眼前。
  ——所以奉帝时候的动乱,与妖猫到底有何关系?那姬氏被刻意提及,是否也与妖猫有关?
  最重要的是,他自己的先祖返魂,与这些人与事,到底有没有关系?
  林彦弘不知道这本古籍为何会突然出现。
  他突然想起自己在须弥芥子中看到的那位男子……对方当时跟他说的话,现在想来,总觉得颇有深意。
  难道对方已经预知到天下大乱,而林彦弘会“一病不起”,所以才让他“珍重”?
  所以他最后想让自己小心的人,是谁?
  如今天下太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