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苦海有涯-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苦海有涯
  作者:云镜

文案
孟时涯终于得知林长照的一片痴心,奈何林长照已是他人的男妻,且病入膏肓。林长照弥留之际,对他说:“若有来世,惟愿素不相识。”孟时涯明白,这一生,终究是太迟了。
孟时涯因连杀数人而被斩首于午门,却离奇重生到初遇林长照的那年。大周朝京城邺安的国子监里,杏花初开,如云如烟。可惜,他又迟了一步,给了林长照一碗白粥的不再是他孟时涯。
孟时涯舍弃了前世吊儿郎当的模样,步步钻营,争权夺利,小心翼翼守护林长照和他今生的心上人,只为等他那一句——“潮音,多谢。”

这是一个浪子回头,奋发向上,从文科生转到武科生,一步步夺取兵权,和心上人共同守护明主,立下卓越功勋的励志故事。

阅读重点————
1、痴情隐忍狠厉攻×温润清秀腹黑受
2、本文1v1,多CP,he;有小虐
3、如果喜欢,请点击收藏本文章,有存稿,不怕掉坑里。

内容标签: 情有独钟 重生 宫廷侯爵
搜索关键字:主角:孟时涯林长照 ┃ 配角:贺之照李云重徐绍李瑛 ┃ 其它:孟潮音林明见

  大梦初醒

  有些人,是生来就叫人艳羡嫉恨的。显赫的身世,不俗的容颜,傲人的天资,使他们成为了无数人仰望的天之骄子。偏偏,他们还养成了一副孤傲冷淡的脾气,理所应当地享受他人的敬惧。
  孟时涯便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不,他算是大周朝立国六百年来的第一人。孟时涯的祖父曾是太子太傅,外祖父世袭王爵,曾官拜骠骑大将军,父亲做了吏部尚书权倾朝野,如此显贵的家族偏只有他这么一个嫡子,自幼享尽圣宠。他母亲是大周朝数一数二的美人,父亲也生得俊朗温雅,孟时涯凭着一张俊美的脸,不知掠去了京城邺安多少姑娘的芳心。不过孟时涯最为人称道的,是他无可匹敌的聪慧。三岁习文,五岁作诗,十五岁中秀才,十七岁入了国子监太学馆,可就连祭酒大人都不得不承认,他已经没什么好学的,且等着十八岁大考,一举夺魁。
  孟时涯十八岁时没有赴春闱,只因那几日得了风寒卧病在床。但二十一岁那年,他到底中了状元,盛名一时天下无人能及。御笔钦点,他做了尚书右丞,官居四品,已是前途不可限量。世人都说,只怕这位孟家儿郎,要位极人臣,连他父亲孟承业都比不过的。可谁知,他竟似对权力毫无眷恋,为官三四年,孟承业已成了太傅,他这位大周朝的绝佳男儿,却还是个四品官,更甚者还调入了太常寺做了太常少卿,散漫堕落到整个京城的人都替他惋惜。
  那时候,京城的人都说,孟家公子啊,可惜,可惜,那么好的身世,那么俊美的容貌,那么惊人的天赋,都荒废了。谁也没想到,大周朝宣文五年,也就是孟时涯二十五岁的时候,这位惊艳天下的才子居然死了,而且犯的是谋杀大罪,于京城午门被砍头而死。
  那一天,午门围看昔日状元郎被斩头的人数不胜数,每个人都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这位孟状元会犯下如此滔天罪责?为何他临死之际竟笑得如此温柔?为何他一副问心无愧的神情却不为自己辩解?
  刽子手大刀落下,鲜血溅起数尺高,身首分离,年轻俊朗的孟公子就这么死了。时值深秋,冷得厉害,来为儿子收尸的昔日太傅孟大人双手一直打哆嗦,见者无不动容。
  人群里有个衣衫褴褛的和尚,见此情景,手持佛珠,念了一声佛号,叹息——“红尘一梦,皆是黄粱,戾气尽消,此梦可醒。”
  和尚转身走了。孟时涯怔怔地望着那和尚离去的方向,蓦地两行泪滚下了脸颊。一群群围观的人散去,穿过了孟时涯的身体,毫无察觉。孟时涯死了,可是他的脑袋好好地长在脖子上,与生前无异。他的魂魄就站在午门的行刑台上,看着老和尚消失不见,看着孟大人和昔日两位同僚将他收殓入棺。孟时涯浑浑噩噩地跟着孟大人摇动的招魂铃回了家。进了家门,他只觉得倦怠至极,飘飘浮浮失了方向,最后瞥见一处院子甚是眼熟,就跨过门槛,进了屋子,最后倒在了床上。
  鬼魂会困倦吗?孟时涯也不清楚。他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可是又觉得恍若梦境。
  这个梦太长,太长……
  十八岁那年,适逢元宵佳节,国子监的休假即将结束,几个朋友约他最后再放纵一场。在折柳台听过小曲儿喝了酒,余正和李恒吵闹着便打了起来,他心中烦得很,打算离开的时候被李恒误伤,一脚踹进了折柳台的池塘,回到家就冻病了,学业开始病还未痊愈。
  此后几日家中天天给他熬粥喝,不许他沾荤腥,让他恼火万分。某天午时,同窗学子都去了暖阁用饭,他在书堂里百无聊赖地坐着,面对一碗冒着热气的白粥,实在没有食欲。不知怎的,瞥见邻座那个午间发困直打盹的书呆子林长照,孟时涯心思一动,把白粥放到了他书案上。
  孟时涯记得林长照被惊醒,瞧见那碗白粥的表情,实在好笑,就好像从小到大不曾吃过白粥似的,还吞了吞口水。后来二人说了些什么,孟时涯倒忘记了,隐约是林长照吃了粥,把碗洗干净了还给他,而他嫌弃这碗被人用过,转身就让小厮给扔了。
  再后来,大约是国子监太学馆的馆丞、主簿、典学纷纷夸奖新入学的这个寒门子弟,惹恼了余正和李恒他们,一群高官子弟没少给林长照使绊子,可林长照也不知怎的,就爱黏着孟时涯。如此两三年,他们离开了国子监,考了科举,孟时涯成了状元,林长照做了探花郎。同窗变同僚,林长照依然为孟时涯奔波前后献殷勤,不遗余力。
  某日余正他们纷纷取笑,姓林的该不会想嫁给你做男妻吧?孟时涯觉得受到了羞辱,当众戏弄了林长照一番,此后便极力疏远他。林长照后来跟他也逐渐疏离,再然后,林长照不知为何突然就嫁给了新一任吏部尚书贺之照为男妻,又过了一年多,林长照辞了官,彻底闭门不出。而那时,孟时涯不知不觉迷恋上了林长照,日日上门叨扰,林长照始终不肯见他,直到那一天,贺之照把他带到林长照的床前,孟时涯才知道这些年他错得有多离谱。
  林长照病死在他的怀中,年仅二十三岁,而孟时涯二十四岁。
  林长照临终之际,默默流泪,只看了他一眼,对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潮音,若有来世,惟愿素不相识。”
  这句话,成了孟时涯的噩梦,折磨了他大半年,直到那天他无意中听到余正与李恒的交谈,明白了林长照为何突然嫁给贺之照,为何缠绵病榻,为何至死都不肯谅解他。孟时涯亲手掐死了刑部尚书独子余正,一剑刺死了平南王嫡子李恒,溺毙了京兆尹幼子周知安,毒死了金吾卫上将军次子陆行彦,然后被群臣攻诘,陛下无奈判了他死罪。
  最后他便死在了锋利的刀刃下。
  孟时涯忽的睁开眼,伸手摸了摸脖子,一切完好如初。他猛然坐起来,望着房间内熟悉的一切发怔。
  墙上挂着一幅仕女图,模样正是折柳台的柳絮姑娘。这幅画是李恒托他画来送给柳絮的,落款是宏泰二十三年元月十四。孟时涯记得,这幅画在元月十七日,也就是他于折柳台落水生病,醒来的第二天就因为心情烦闷而撕掉了。
  孟时涯忍不住又摸了摸脖子,没有伤口,没有鲜血,他感觉不到疼痛,只是浑身疲惫,有气无力。看了一圈,待一个侍女急匆匆掀开内室的帘子走进来,孟时涯顿时明白了。
  这侍女叫锦儿,因为疏于照顾病中的他,在宏泰二十三年元月十六被孟府的赵嬷嬷赶了出去,据说回老家嫁了人,没多久就生病死了。眼下她还在孟府,而送给柳絮的画也还完好无损,那么如今便是宏泰二十三年元月十六?
  他没死。他竟回到了十八岁。他与林长照初遇的那一年。
  孟时涯忍不住放声大笑,他上辈子从未这般朗声大笑过,也不曾大笑之后捂着脸嚎啕大哭。
  “明见!明见!”孟时涯低声喃喃,揪着寝衣的衣襟,按着胸口处,抑制那一波一波的刺痛,还有那份忐忑不安之下的惊喜。
  他竟然能够重活一次!他还能见到林长照!林长照还活着!
  可是,林长照明明死在了他的怀里啊……
  “不,他活着……明见他这辈子,还活着……”孟时涯眼眸发亮,摇了摇头,似发了疯,“我要找他!我要陪在他身边,再不负他一片痴心!明见!明见!我们,我们可以重新认识——我不会再让你受一丝一毫的痛苦!”
  上辈子,他亏欠林长照太多,这辈子,他要好好活一次,他要让林长照也好好活一次!上天恩赐他如此良机,他定不会重蹈覆辙!
  此时明见在哪儿呢?元月十六,对,国子监即将开课,外地来的学子都住在国子监的学舍里!明见他就在学舍!
  孟时涯兴奋得双手颤抖,穿上靴子就要往外跑,把不知何时跪在地上发抖的锦儿都给撞倒了,连带着他自己也摔了一跟头,几乎头撞到门槛上。
  锦儿跑过来,带着哭腔大喊:“少爷!少爷您还病着——您这是要去哪儿啊!来人啊!赵嬷嬷!赵嬷嬷!快来人!”
  孟时涯推开她,起身还要跑,被锦儿抱住了小腿:“少爷!您就是要出门,也好歹穿件袍子!寒冬腊月地您就这样出去吗?您还病着呢!”
  孟时涯这才惊觉自己只穿了亵衣,有些慌神,手足无措地看向锦儿:“对,对,不能这么出去……太失礼了……明见不喜欢!我穿什么?蓝色云纹的那件?好!就那件!明见喜欢我穿蓝色的……”
  锦儿被吓得不轻,看他不乱跑了,这才放开手,从地上爬起来,慌忙给他找棉袍,外衫,狐裘。谁料想孟时涯一把将狐裘甩开,咕咕哝哝地说什么“明见不喜欢狐狸皮做的衣裳”。看着少爷跟个傻子似的跟一堆衣衫较劲,满脸痴笑,与往常判若两人,锦儿哭得更厉害了。
  好在没多久,赵嬷嬷带着两个家仆过来,好说歹说把孟时涯拉住,给他梳了头发,又让被急急唤来的大夫给把了脉,确认没什么异常才罢休。
  “少爷,您要找明见?这明见……是哪位啊?”赵嬷嬷心疼得要命。从小看到大的孩子,再顽劣也都是衣衫整齐,举止有度,哪像今日这般得了失心疯似的?
  孟时涯被按着灌了两口茶水,总算冷静了些。他看着容颜年轻了许多的乳母赵嬷嬷,不由得红了眼眶,像小时候那样搂着她肩膀,伏在她肩头,默默垂泪不止。
  上辈子,他听闻林长照嫁给贺之照为男妻的那晚,在院里独坐了许久,最后还是赵嬷嬷过来劝他想开点。那时他不懂为什么赵嬷嬷说这样的话。之后,他做了太常少卿,林长照做了鸿胪寺卿,偶尔有些朝政上的事情要沟通,他看着林长照日益消瘦,沉默寡言,看着林长照与异域邻国使者打交道时铮铮而谈的风采,看着林长照被贺之照的马车来接时的淡淡一笑,渐渐地失了心神,也失了理智,不顾礼俗人伦,执拗地坦白心意,徘徊在贺府门外。赵嬷嬷来寻他回家时,也曾说过,若他是真心,那就别气馁,世间的礼法不必在乎。后来赵嬷嬷病了,临终不忘告诉他,明见是个好孩子,对少爷是真心的,少爷此生定不能负了明见。是以孟时涯才坚持了那么久,终于得到林长照肯见他最后一面,只可惜……
  “嬷嬷,明见是我的心上人。”孟时涯抬起头,看向赵嬷嬷,想哭又想笑,“我想他了……我要去找他。”
  “是……哪家的儿郎?”赵嬷嬷惊讶,但并未发怒,只是颇为担忧,“你呀,你呀!怎么连人家的公子都招惹上了!”
  孟时涯抹去眼泪,弯起嘴角笑了笑,道:“上辈子,是他先招惹我的……这辈子,换我先招惹他。”

  重逢

  孟时涯醒来是午后时分。出了孟府,正值未时。元月里很少见日头,天空灰蒙蒙的,冷风卷起树梢上仅存的几片落叶,甚是凄冷。京城邺安的朱雀街上行人寥寥,个个缩起脖子笼着胳膊,脚步匆匆,与元宵那日摩肩接踵的盛景大不相同。
  眼角掠过去的店铺旗帜招牌一如往昔,擦肩而过的甚至还有那么几个眼熟的。孟时涯盯着前方,迈开步子,走得太急接连撞到不少人。若非认出他就是孟家的公子,抑或瞧他痴痴傻傻的,早把他拦住教训一通了。
  孟府就在朱雀街上,与国子监相隔不过一炷香的脚程。孟时涯没乘轿子,也未骑马,被赵嬷嬷好说歹说,披了件黛蓝色的棉袍便出了府门。行至半途,袍子系带松开,棉袍落地,他丝毫未察觉,自顾前行。尾随在后的书童荻秋一边抹眼泪,一边捡起袍子,追赶着给他披上。
  “少爷!您到底是怎么了?”荻秋哽咽,鼻尖在冷风里痛得通红。
  孟时涯好似没听到一般,嘴角挂着古怪的笑容,一双凤眼里却闪烁着泪光。
  荻秋叹气。
  少爷昨日落水,夜半烧了起来,折腾了好几个时辰,莫不是烧坏了脑袋?这可如何是好!老爷不见踪影,只怕此刻还未得知这事儿呢!
  国子监的大门就在眼前,孟时涯几乎是飞奔过去,把来往出入的学子吓得纷纷避开。孟时涯并未痊愈,一路疾走喘得厉害,看起来倒有几分狼狈。
  “少爷您慢点儿!”
  国子监门前有石阶,荻秋生怕他摔了。
  幸而,孟时涯渐渐停驻了脚步,荻秋这才追上来。
  只是,孟时涯的神情变得有些可怕。
  阴冷,愤恨,像是遇上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荻秋抬眼看去,方才踏出国子监大门,此刻就站在他们面前的,正是平南王长子李恒,刑部尚书之子余正,京兆尹之子周知安和金吾卫上将军之子陆行彦,都是孟时涯平日里交好的朋友。
  李恒乍见孟时涯,颇为惊喜,嬉笑着快步迈下台阶:“孟兄,你这病好了?恭喜恭喜呀!昨日是小王我——”
  接下来的话他未能说出口,因为孟时涯迎上去,一把掐住他喉咙,将他甩在地上,恶狠狠地用尽了全力。
  那李恒看上去高大健壮,实则身子虚得很,碰上身量不低的孟时涯竟毫无反抗之力,眨眼睛的功夫便难以呼吸,脸皮涨成了紫红色。
  一众学子俱是目瞪口呆。
  荻秋愣了片刻,赶紧扑上去,试图把孟时涯拉起来。跟在李恒身后的余正等人醒过神,七手八脚地来拉扯。
  “孟兄!这是怎么回事儿!”
  “快,快松手!”
  “李兄要被你掐死了!混账玩意儿还不快来帮忙!”
  李恒等人带来的随从闻言,慌里慌张地也跟着来帮忙。只是李恒得了救,余正却遭了秧,被孟时涯一脚踹在腰腹,瘫倒在地上,痛得喊不出个声儿。孟时涯目呲欲裂,状若癫狂,力气大得可怕,七八个人拉不住。那余正又被他一脚踩住肋骨,登时昏死过去,周知安转身想逃,被孟时涯挥拳打在脑袋上,头晕目眩,跪趴在地干呕不止。陆行彦慌了神,不敢再靠近孟时涯,孟时涯转身盯上他,冷笑一声,飞身跃至半空,将他踹出数丈远,撞在对面街铺的廊柱上,噗的吐了一口血,亦是昏厥不醒。
  孟时涯落地,利落扫腿,将李恒等人的仆从甩开,踏步寻至李恒身边,抓起他就要扔出去,荻秋哇的一声哭出来,抱着他的腰死命往下拽。
  “少爷!少爷您疯了啊!您快把他们都打死了!少爷你醒醒……”
  国子监的学子们,一些个慌里慌张奔进去找人,喊着“出事了”,余下几人战战兢兢围上来,试图拦住孟时涯。
  只是,孟时涯似杀红了眼的沙场大将,又如遇上了死敌的凶兽,模样实在可怕,除了荻秋,再无人敢接近分毫。
  孟时涯喘着气,怒视爬起来踉踉跄跄站不稳,一脸惊惧的周知安,咬牙切齿,低声道:“他们都该死!该死……”
  “可是,可他们是少爷的朋友啊!”荻秋揪住他长袍一角,哭着哄劝,“少爷放下小王爷——”
  孟时涯摇了摇头,满眼苦涩悲痛,道:“不,他们不是我的朋友——他们都是我的仇人!他们害了明见……明见……”
  说话间,一个人奔出大门,跃下台阶,抓住了孟时涯胳膊,连拖带拽把李恒救下来。来者与李恒模样有几分相似,只是年轻了少许。荻秋看到他,顿时从地上挣扎着爬起,把自家少爷拦住,不让他靠近李恒。
  “李公子,您别气恼,我们少爷他,他病了!”
  这位李公子,正是李恒的弟弟李瑛,因是庶出,加上李恒向来不喜这个弟弟,邺安权贵子弟大多不称其为小王爷,只唤其一声公子。李瑛性子沉闷,鲜少与他人交谈,纵然天资仅在孟时涯之下,然名声远远不如,是以二人也无甚往来。
  李瑛搀扶着兄长,看了看半死不活的其他三人,叹了口气,抬头对依旧发狠的孟时涯道:“孟兄,李某不知孟兄与兄长何时结怨,但此处到底是京城学府,孟兄还是国子监的学子,圣人面前,难不成要手染血腥才肯罢休?”见孟时涯稍稍冷静,又道:“若真是兄长他们做了什么对不起孟兄的事,孟兄大可上门讨个公道。眼下,孟兄不若收起怒气,也省得传出去,平添麻烦。”
  孟时涯扫视一圈,眼见余正等人凄惨模样,冷笑几声,摇了摇头,喃喃道:“罢了……前世的罪,前世已然了结。只要今生他们再不——”
  他望向李瑛脸庞,这位平南王府的二公子神色从容,容颜尚存稚嫩却带了几分威严,不由得叹道:“馆丞……青玉兄,多谢。”
  李瑛诧异:“你怎知我的字欲取作青玉?”
  孟时涯没有应声,而是弯腰下去,拱手致礼,甚是恭敬。再抬头时,向李瑛淡然一笑,转身踏上台阶,匆匆迈进了国子监的大门。
  荻秋是家奴,按律不能随意进出国子监,只好留在门外。他明白孟时涯大约存了跟昔日这几位好友恩怨义绝的心思,也不便再上前相助。好在李瑛稳重,指点几个家仆去驾车,请大夫,给各府报信。
  孟时涯自醒来就下了决定,洗心革面,与余正、李恒这些纨绔子弟、世间败类一刀两断,只是按捺不住再次看到他们时的心中愤恨才出手伤人,醒过神来,明白当真再杀他们一次,结局无非是又被杀头,也就放下了杀人的狠劲。
  至于李瑛……孟时涯对他是满心感恩的。
  前世,他杀死李恒等人,被打入天牢,李瑛曾去探望,虽然也为自家兄长不明不白地被杀感到愤怒,却不曾对孟时涯破口大骂。彼时已为国子监广学馆馆丞的李瑛苦口婆心相劝,叫他说出杀人的缘由。
  李瑛道:“孟兄本性纯善,而我兄长,早已是恶名昭著。孟兄与我兄长做朋友,只怕是一时糊涂,至于杀死我兄长,想必也有难言之隐。若真是我兄长有错在先,李某自当分辨事实,该为孟兄求情之处,定会挺身而出。”
  孟时涯至死没有说明,李瑛也无甚机会为他求情。但孟时涯被砍头之后,李瑛现身在法场,帮着孟父一起为他收尸。
  国子监风景如旧,条条道路都是他曾千百次踏过的。学堂门外的空地,石缸里睡莲还是枯枝残叶,冬日的暖阁总是聚满了学子,池沼一角的凉亭里依然有人不顾风寒围聚在一块下棋,转过爬山廊,是学舍的月亮门洞,来往学子或许已听闻了大门口的骚乱,纷纷往两边避让。
  孟时涯放慢了脚步,右手按着胸口,直勾勾望着门洞前方的石制照壁,那用作遮蔽的偌大照壁,只刻了闻名于世的书法圣手柳云宴的真迹——“学海无涯”。
  有一次,林长照跟在他们几人后面穿过门洞,却停在照壁前,低声叹息:“学海无涯……此情如苦海,无边亦无涯。”那时候,孟时涯对他的感叹不屑一顾,直到同朝为官,满腔情意倾覆在林长照身上,才知道那句“此情如苦海”说得有多深情。
  只是,悔之已晚。
  孟时涯呆呆地站在照壁前,仿佛看到那个单薄瘦弱的身影回转身来,一袭天青色的长衫,笑意浅浅,带了几分羞怯,总是苍白的嘴唇微启,似乎在唤他“潮音”……
  “明见……”孟时涯不由自主地伸手,想要拉住那少年的胳膊。
  “孟兄!孟兄?”有人使劲推了他一把,声音大了些许,“孟时涯!”
  孟时涯从恍惚中醒来,看清眼前人,认出他是曾同年中进士,后来做了谏议大夫的陆元秦。
  陆元秦素来不苟言笑,但每每到辩论之术,总与孟时涯不相上下,也是国子监的出众人物。陆元秦出身不甚高,又不喜李恒一众的为人,是以对跟李恒来往甚密的孟时涯也没甚么好脸色。孟时涯记起皇榜初揭,李恒等人拉着他要去折柳台庆祝,陆元秦在一旁劝了句“与污同流,终成腐朽,心术不正,大器难成”。
  “你还笑得出来!国子监都在传,你差点儿打死了人!这可是真的?”陆元秦拍了拍他肩膀,看他犹在发怔,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懊恼,“孟时涯,你可曾想过此举的后果?平南王跋扈,京兆尹也不是好相与的,就算你有缘由,只怕也不好收拾!一肚子的学问,你用在天牢里作诗吗?”
  孟时涯不由得笑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