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曾经风华今眇然-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白如应道。
  “来来来,我敬二哥。”白君阳给两人满上,脸上笑开了花。
  现下,白大夫人要防着白赏历的新妾,还要看着儿子屋中的不能惹事,不能影响白君阳学习,已经是心力交瘁。她又不敢闹得太过,以免传出个善妒的名声。这心里委屈有气,就得跟白老夫人说说,毕竟白老夫人是她姨母,不跟白老夫人说还能跟谁说呢?
  白老夫人希望白赏历能再添个孩子,白君昶去后,她总觉得儿子膝下单薄,但这个外甥女早已过了适合生育的年纪,只能指望新人了。外甥女日日来诉委屈,她开始还愿意安慰几分,也藏着自己的心思不提,后来也烦了,觉得外甥女没用,拿不住白赏历的心,还不让纳妾,实在不可理喻。气闷了几日后,说自己身体还没缓过来,想去庄子上小住修养。也不等旁人再说什么,就让身边的人收拾东西出发了。
  白大夫人没了可诉的人,家里又没个能帮她说话的,让她越发愤懑,每天不是咒骂那些妾室,就是对儿子那里挑鼻子挑眼。而白赏历和白君阳过得到是前所未有的舒心。白君阳瞒着母亲,把两个姑娘都睡了,现在就等找个机会提抬妾的事,以后这日子也逍遥些。
  至于白君瑜这边,之前大伯送给他父亲的女人早就被打发走了,只是没对外宣扬而已,只等时机合适了再说。而白君瑜买来准备让白君阳挑的那几个姑娘和小厮,除了被挑走的,剩下的也都发卖了,一个没留。
  在这狂风扫落叶般还至其身后,边关的战事也终于爆发了,京中一时物议如沸,人心惶惶。与此同时,郤十舟那边也查到了那位“曹哥儿”,是城郊守卫营的一个小队长,名曹光明。


第24章 
  城郊守卫营正经名字叫“进字营”,是军中比较特殊的存在。
  进字营的兵不负责上前线打仗,也不管守卫京中秩序和安全,是夹在兵部与户部之间的存在,专门负责运送粮草的。
  打仗的军饷、粮草等都归户部管,但户部又无权管辖进字营,这些人中也没有一个文官能跟户部扯上关系的,而对兵部来说,这些人就是不能上战场的兵,连调度他们都觉得没必要,所以也不爱管。到了需要运粮草的时候,自有圣旨安排,而皇上也不会直接见他们,最多是送完回来,负责进字营的将军写折子上报情况就行了。如无特殊,皇上也不会召见。
  这在军中算不是肥差,却是最安全的,不上战场,性命无虞。赶上没战事的时候,他们也就按季将粮草送到各地驻军那边,并不多劳累。有战事打了胜仗,他们分不到军功却能分上些赏赐,打败仗了,跟他们也没有关系。于是这也成了京中官宦关照自己文不成武不就,但能吃点苦的远房亲戚的首选。
  这曹光明能进进字营,若不凭关系,仅靠自己的可能性太小。进字营人员更替很慢,可以说只要不犯错,就是个养老的地方了。
  祁襄吩咐了继续去查曹光明是怎么进的进字营,其他的要顺着这条线看看能牵出什么来。
  祁襄这边算是清闲,但白君瑜可就没那么闲了。
  边关开战,早朝日日议事。白君瑜还记着祁襄让他不要主动出头的话,所以这几天除了必要的话,别的并不多说。
  边关驻守的将领请求朝廷派兵支援的折子一封接着一封,克骊族这次完全是有备而来,看样子不只是为了食物,大有侵占城池之意。而议了几天,连是派兵过去,还是调兵前往都没有个准。
  不是因为粮草不足,也不是因为朝中无人,更不是因为兵数不足,而是谁都想占这份军功,但有些人想占却没这个能力,又不甘心拱手让人,所以相互牵制起来,没有最终的结论。
  而皇上也有皇上的顾虑,派奉北将军或其他老将去是最稳妥的,可这些人战功卓着,要再添,必得谨慎,以免功高震主。再者,万一败了,可比一般将士败北更致命,到时气势不在,恐怕面对的将是接连的败局。也好在奉北将军等人没有主动提出出战,这让皇上比较满意,没有君王喜欢臣子争功或别有目的,这样正合他心意。
  “皇上,克骊族来势汹汹,调兵支援比较快,可以尽快打压住克骊族的势头。”
  “皇上,臣以为不妥。调兵固然快,却也会削弱一方防御。若有不轨之徒趁机生事,岂不是拱手让城?”
  “臣复议。如今军中人数充盈,赶往边关是慢一些,但只要出征人数够多,气势上就可以给对方压力,边关将士也会受到鼓舞。是最妥当的办法。”
  “臣也复议。调兵总归不稳,如今开战,又不知道有多少外族想坐收渔翁之利。保险起见,还是京中派兵最为合适。”
  大臣们热烈地讨论着,白君瑜站在队列中也不说话。
  皇上昨夜为这事也没睡好,想了一晚上,心中已有定论,“既如此,那还是从京中派兵。众爱卿觉得谁带兵出征更为合适?”
  “启禀皇上,朝中老将众多,骠骑将军、护国将军、镇国将军都是上上之选。”
  “臣以为不妥,几位将军是有战功,经验也丰富。但都已上了年纪,如此周车劳顿怕是上选。”
  “皇上,老将军们近来的确多有不适,臣等也有所耳闻,即便愿意为国效力,也怕途中受罪。臣以为奉北将军、正南将军是合适的人选。”
  “北方边关有苍厉将军驻守,其与奉北将军、正南将军同品阶,届时以谁为主将呢?”
  与白君瑜一并沉默了多日的左丞相出列,“皇上,诸位大臣的顾虑都有道理。苍厉将军经验老道,为主将并无问题。但为增加士气,稳固军心,臣以为,可以派皇子一同出征,扬我国威。”
  此话一出,再没有争论声,似乎所有大臣都同意左丞相的观点。
  户部尚书道:“皇上,诸位皇子中,属三皇子骑术武功最好,由三皇子出征更为妥当。”
  他话音刚落,就跳出了反对之声,“臣以为不可。三皇子被留府中抄书思过,若为此事免了罚,那皇上的惩戒岂非儿戏?”
  户部尚书:“臣并无此意,只是觉得三皇子文韬武略,随军前往更显国威。”
  皇上没说话,只沉默地看着殿中众人。
  左丞相悄悄看了皇上一眼,再次开口:“皇上,三皇子在思过,实在不宜不罚而放。而且朝中并非只有三皇子可去,其他皇子的骑射武功也很不错。”
  皇上这才开口:“左丞相觉得还有哪位皇子合适?”
  左丞相躬身道:“臣以为,四皇子可前往。”
  从三皇子又被训斥后,皇上就有意没再让四皇子参与政事,怕也是担心他有僭越之心。现在左丞相提到四皇子,四皇子也无法当朝同意或拒绝,只能看皇上的意思。
  兵部侍郎出列,“皇上,四皇子在武功上虽有建树,却并没有征战的经验,怕是不周啊。”
  户部尚书立刻接话:“四皇子独自前往支援的确不妥。不如让白将军一共前往。白将军立过不少战功,必能襄助四皇子。”
  白君瑜稍稍偏头看了户部尚书一眼,眸中阴沉。
  左丞相:“臣以为如此甚妥。即不会让军中双主将,又可助各方一臂之力。”
  皇上看向白君瑜:“君瑜,你怎么说?”
  白君瑜跪身道:“皇上信任臣,臣自当为皇上效力,为大川效力。”
  皇上沉吟了片刻,道:“好!那就由四皇子和白君瑜带兵增援,五日后出发,不得有误!”
  “是!”白君瑜接旨。
  “皇上圣明!”群臣跪道。
  祁襄担心战事不顺,京中戒严会出入不便,所以趁着天气不错,去给母亲和梁福烧了纸钱和之前抄好的经文。
  回来的路上,祁襄掀开车窗帘子,看着外面的景色,时节正好,到处都染上了绿色,花也开了不少,生机勃勃的,让人心情也跟着好起来。
  就在这时,祁襄突然看到了何玉恩。她正从一辆马车上下来,往林中走去。林中还停着一辆马车,看马匹不是一般人家会有的。
  “走慢点,晃得晕了。”祁襄借口道。
  车夫应着,放慢了速度。
  何玉恩走到林中的马车边,帘子掀开,车内的男子伸手将何玉恩扶了进去。而那个男子不是别人,正是三皇子荣洌!
  祁襄眉头紧皱,三皇子尚在思过中,却私自出府了,可见并没把皇上的话当回事,而京中真敢得罪他的人也不多,只要不被看到,出个城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何玉恩,户部尚书的女儿,这会子上了三皇子的车,三皇子还亲自握着她的手拉她上去的,怎么看都对劲儿。
  祁襄也是多年没见三皇子了,但三皇子的样子并没什么变化,倒让他一眼就认了出来。
  放下车帘,祁襄一路琢磨着这事要不要跟白君瑜提。何玉恩见三皇子并没行礼再上车,甚至连常礼都没有,可见关系不一般。如果两个人真有往来,户部尚书能一点也不知晓?如果户部尚书知晓,且是乐见纵容的,那是不是表示户部尚书是倾向于三皇子的?
  如果真是这样,白君瑜就不仅是被欺骗利用,还有可能被扣了顶绿帽子。
  回到四合院,祁襄就让潘叔去给师父带话,让他派人去盯住户部尚书府上,看看他们与三皇子往来如何。
  潘叔刚走,贤珵就来了。
  “怎么这样急匆匆的?”祁襄将他请进门,看贤珵脸色,也不像是出了要命的事。
  贤珵坐下喘了几口气,才说:“四皇子和君瑜要出征了!五日后便走!”
  得,这下何玉恩的事还是别跟白君瑜说了,以免白君瑜分心,这一分心,可能就是要命的事。
  “是四皇子和君瑜自己请战的?”他心里觉得不会,他跟白君瑜说过,白君瑜不可能那么蠢。
  “不是,是左丞相提议的。”
  祁襄并不意外,给他倒茶,道:“君瑜也不是第一次出征,你这么急做什么?”
  “他是有经验。”贤珵把茶一口气喝完,“但四皇子第一次出征,哪能不担心?”
  “你担心就去四皇子府上嘱咐几句,跑我这儿来算怎么回事?”祁襄笑了。他倒不是太担心,万事有白君瑜。
  贤珵也无奈,“我这不是没主意吗?想问问你要提点些什么好。祖父也有些担忧,但不想让四皇子太有压力,所以并没说什么。”
  祁襄笑说:“四皇子也不是小孩子,自然知道应该注意什么。你若想叮嘱,就跟他说这次出征,赢是一方面,这要天时地利人和,不是他一个人能左右的,暂不多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次,在军中树立威信。要笼络人心,这个人心包括苍厉将军,要令将士们信服,还有,不能骚扰百姓。其他的多听白君瑜和苍厉将军的即可。”
  贤珵点头,祁襄说的这些都是实在话,“那好,我现在就去。你要不要跟我一起?”
  “四皇子出征,府上肯定忙乱得很,我就不去添乱的,等四皇子得胜归来,我再上门道贺。”
  “也好,我会同殿下说的。”
  送走了贤珵,祁襄回到屋中,心里琢磨着四皇子和白君瑜出征了也好,这样三皇子就更容易放松警惕,他也更容易查。当年的事究竟如何他分毫不知,但现在顺藤摸瓜,也不知查到的会不会是他想要的。可无论如何,该查的他一分也不会放弃。他的西陲五年,母亲和梁福的命,都在等着一个说法,也必须有个说法。


第25章 
  征战在即,各种安排密集,京中也略显混乱。城中加强了守卫,但尚未设宵禁,也是担心百姓人心浮动。
  四合院处在深巷之中,感受不到街上的热闹,对祁襄来说倒是清净。
  这天傍晚,郤十舟带了消息来。
  “师父吃饭了没?”祁襄问。
  “没呢。消息集中的急,让他们先吃了,我先过来跟你说。”郤十舟坐下道。
  他们手下的这些人曾经也都在京中待过不短的一段时间,怎么查消息也有私下隐秘的通道,跟踪蹲守更是不在话下,对京中小路巷口十分熟悉。
  祁襄说:“那边吃边说吧。”
  郤十舟摆手,“不差这一会儿,我先跟你说完,你想想下一步要怎么办。”
  祁襄这会儿也不饿,而且消息重要,便道:“也好。”
  郤十舟将查到的逐一道来,“那个‘曹哥儿’曹光明不难查,是户部尚书何隶的远房亲戚,也是何隶安排进进字营的。进字营平日没事,只需点个卯就可以回家,这曹光明不常去何隶那儿,但近几日倒去的频繁,走的是后门,显然不想让人看到。”
  祁襄点头,并不插话。
  郤十舟继续说:“何隶这几日每天都去三皇子府上,来往之间走的都是后门,穿的都是普通粗布衣裳,不是官员素日穿的绸缎,连发冠都没戴。至于他与三皇子商议了什么,尚不清楚。三皇子府内守卫严,我们的人很难靠近。”
  “另外,昨天稍晚些时候,何府从门出来两位姑娘,一位穿得华贵,两人上了马车去了三皇子府。今天天亮时马车才返回。手下的人不知道那姑娘是何人,但回来跟我一说,我猜可能是何家那位小姐。”
  祁襄皱眉,“何以见得?”
  “何家女眷本来就少,能穿戴得那样好出来,再算算年纪,也差不多。这姑娘出入三皇子府,不知道白君瑜知道后会是什么反应。”郤十舟倒有些幸灾乐祸的样子,一点没见长辈的稳重。
  白君瑜对何玉恩有意的事郤十舟已经知晓,如今何玉恩在三皇子府过夜,若说什么都没发生,他必然是不信的。现在明显是何玉恩根本没看上白君瑜,而是想紧着高枝攀,三皇子又尚没有正妃,如此一想,何玉恩有些谋算也是正常的。
  “看来何隶是入三皇子一派了。何玉恩装扮高调去三皇子府,必然是会如意郎君的。若三皇子承诺娶何玉恩,的确能让何隶更好地为他效力。至于这效力的结果是两厢欢喜还是沦为弃子,对三皇子来说都不亏。”加上之前自己无意撞见的,祁襄已经可以肯定,何玉恩是不可能嫁给白君瑜的。
  这对白君瑜来说是打击,也是丢脸的事,但祁襄却觉得很好。他本来也不可能让何玉恩嫁给白君瑜,现在何玉恩自己选了,也省了他费工夫。只是白君瑜那边,他不可能去说,只能等白君瑜自己发现,也算给白君瑜留面子了。
  “所以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郤十舟手肘搭在桌上问。他这个徒弟向来主意正,几乎不需要他费脑筋。
  祁襄想了一阵,说:“现在皇子都长大了,京中局势早已开始紧张。如今三皇子遭训斥,四皇子展露头角,虽已在尽量装愚钝,但皇上吃这套,三皇子未必吃。现在四皇子又要出征,这看似是个揽功的好机会,但若赢,皇上忌惮,若输,性命难保。左丞相是三皇子的外公,没为三皇子请战,恐怕也是想到这一层。”
  “三皇子跟户部勾结上了,战事上户部也要出力安排粮草之事。这几日他们往来又频繁,焉知不是在这上面有图谋?”
  郤十舟点头。
  “师父,让人盯着负责粮草的人和曹光明,何隶那边也盯好,有事随时跟我说。”祁襄表情严肃,他既希望自己猜对了,又希望是自己多心。如果猜对了,白君瑜很可能有危险,如果只是多心,那他就做不了什么了。
  “好,我这就回去安排。”郤十舟起身要走。
  “师父,在这吃了饭再走吧。”祁襄觉得也不用那么急,这一时半刻也成不了事。
  郤十舟笑说:“这次出兵准备的急,不紧盯着怕漏掉什么。我那有留饭,饿不着你师父我。”
  祁襄也笑了,“那师父慢走。”
  郤十舟出了房门,又停下来,问:“那白君瑜出征,你要不要去送一送?”
  祁襄没有犹豫地说:“不去了。估计何玉恩那边做戏还是要做全的,肯定会去相送,到时候我与她再吵起来,对我的名声也不太好。”
  郤十舟笑得更开了,“行,你自己高兴就行。”
  祁襄是不准备去送白君瑜,但白君瑜却在出征前一晚来找他了。
  白君瑜这次来,带了上次说好送他的书籍、餐具等,和白如两个人提着过来的。
  “你现在出来没问题吗?”祁襄以为这个时候,白君瑜应该跟出征的将士们待在一起。
  白君瑜微笑道:“没事。本也是让我回家听父母教导的。我也不是第一次出征,父亲提点了我几句就罢了。”
  祁襄引白君瑜进屋,让潘管家上了茶,“听贤珵说你这次出征是要和四皇子一起,你要多加小心,四皇子出征看似好事,但其中的危险也是不可估量的。”
  “我明白。”对于祁襄的叮嘱,白君瑜觉得舒心,朋友之间就应该有这样的叮咛,“我这次出征,短则两个月,多无定数,四皇子也不在,你出门要格外当心。”
  他这次来,就是要嘱咐祁襄这事的。
  祁襄笑说:“你还不知道我吗?没什么事半个月都不会出门,放心吧。”
  “不是怕你惹事,是怕别人找你麻烦。我已经跟父母说好了,你若真遇到麻烦,直接去奉北将军府住下便是,不要见外。小打小闹的,像我祖母大伯那边若找你麻烦,倒不必担心。就怕其他人生事,你不好防。我这边也不方便安排人跟着你,太过显眼,万事还得你自己当心。”
  白君瑜在担心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他不在,户部尚书在。
  白君瑜的关心祁襄自然是领情的,也安抚道:“你不必担心,有事我会先去找太傅。若太傅也应付不来,再打扰奉北将军吧。不过京中加强守卫应该会到战事结束,巡城兵那么多,各方都有牵制,有人想从中生事也不容易。”
  何况,他可不是任人宰割的鱼肉,若真有人上门生事,他只能让人竖着进来,横着出去。
  “话虽如此,但多小心一层总没错。”
  “知道了。你求来的平安符我戴着,定能保我无虞。”
  白君瑜笑了,“希望如此。明天天不亮大军就出发,你不必来送我了。”
  祁襄本也没想去,但在白君瑜面前也不能这样说,“那等你回来,我给你摆庆功酒。”
  “好。”白君瑜看着祁襄,有些移不开眼睛,屋内烛光不甚明亮,将祁襄照得更为柔和,连疤痕都淡了许多,目若朗星,颜若美玉,是与平日不同的温和,也别有一番风逸。
  次日一早,大军出发。
  郤十舟也暂且搬来了四合院。他心中也有担忧,四皇子和白君瑜不在京中,他也怕有人趁机找祁襄麻烦。祁襄虽能应付一二,但有他在更为保险。
  午饭后,祁襄站在院中,看着阴沉沉的天,觉得这不是个出征好的日子,若下雨,白君瑜肯定能赶上。
  郤十舟将药罐子放到炉上,说:“这人年纪大了,觉少,起得就早。”
  祁襄被他分散了注意力,转头看向师父,不知道师父要说什么。
  郤十舟接着说:“所以我闲着没事,就去看了一眼大军出征。如你所料,那位何小姐果然去了,哭得梨花带雨,身上也不沾翡翠,素得很,看起来就像为白君瑜担心,无心收拾一般。我差点就信了。”
  祁襄失笑出声,“差点?”
  “是啊”郤十舟跟说戏文似的,“然后她回了府,等我在早饭摊上吃完饭,就看到她花枝招展地出门了,脸上没有半分憔悴担忧之色。若把这姑娘放到后宫,应该也是一把好手。”
  祁襄不知道说什么好,“也好吧,至少让君瑜安安心心把仗打完。”
  郤十舟笑说:“他自然能安心把仗打完,毕竟你都安排好了不是?”
  雨滴落下来,砸在祁襄的鼻梁上,“下雨了……”
  郤十舟催促他,“快进屋去,别淋了雨又生病。晚上准备些肉烤来吃吧,下雨天吃烤肉,再配一壶酒,岂不美哉?”
  大军浩浩荡荡赶往边关,往北走雨水少些,加上天气热了,休息时倒也不必非得搭帐篷,席地而眠是常事。
  篝火上烤着刚猎回来的獐子、野猪等,数量不多,是给将士们的加餐。他们赶到边关还需要些时日,携带的粮草在边关至少要吃上两个月,所以途中若能猎到些野味,也能省下不少粮食。
  吃得饱,将士们才有动力。此时都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聊着家乡的事、聊着战场上的传闻、聊着打了胜仗后得了赏赐要怎么花,等着野味烤熟。
  白君瑜没有选择跟士兵们同坐,他和荣沧独占了一堆火,上面烤着野鸡,火下还埋了只叫化鸡。
  荣沧一改在京中的雍容华贵,穿着精练的铠甲,与将士们同吃同睡,不抱怨,不嫌弃,就像在战场上打滚多次的老将。荣沧表现出的随遇而安也让士兵们心生好感,他们是去打仗的,自然不希望军中来个祖宗,在打仗之余还要伺候着,只会让他们看清贵贱之别。
  荣沧喝着一壶小酒,也不敢多饮,怕耽误明天的行程。
  白君瑜看着火堆,沉默不语。
  “想什么呢?这么出神。”荣沧用匕首割了一下木架上的野鸡,没熟透,还得再烤一会儿。
  白君瑜回神,淡笑道:“没什么。看殿下这样适应军中生活,我也就放心了。”
  荣沧又喝了一盅,笑说:“可能是在京中待久了,也待腻了。如今离开了那四面的城墙,倒是自在惬意得很。”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