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夫郎在异世-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鑫尴尬道:“时间仓促,还来不及做成羽衣,不过小弟保证多给些时间必然能成。”
  周景倒没和范鑫计较这个,翻看了他拿出来的羽毛,大约经过特殊处理过,一根根羽毛色泽亮丽鲜艳如还在活鸟身上般,要是真能做成羽衣,毕竟价值连城。
  千鸟羽衣太过贵重,周景不敢让染布坊的绣娘插手,而是在镇上广招绣娘,并不言明具体做什么衣服,只一条一旦被雇佣,签订长期保密契约,给红利,抽铺子里三成红利给所有绣娘分成。给的非月例,而是半年例五十两。
  这个价格便是汉子也赚不到,而家里一个婆娘竟能赚上这些银子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几乎整个柳镇,甚至于临镇都被惊动了,会一点点刺绣的就拿着绣品找上来,心存侥幸,万一要是被看中了呢,那便是一步登天了。
  一时间周家门槛差点被踏平。
  周景不懂刺绣,范鑫和赵翠却懂,特别是赵翠,在刺绣上,她的手艺还算不错,以前没少给家里正室夫人和她的少爷小姐们做衣。
  挑选绣娘便交给了赵翠和范鑫,在周家后院开了个门房,所有前来应募绣娘全部带着作品去门房,供赵翠一一检查。
  应募开了五六日,然一个赵翠看上眼的都没有。
  范鑫都有些着急了,他没想到柳镇的绣娘竟如此稀缺,真正顶级的少见到这种程度,这般高价都寻不来。
  门外长长的队伍中,妇人姑娘们也不羞涩扭捏了,一个个抻长了脖子往里探。
  孟氏十分招摇,她手里捏着一方帕子,虽不是什么好料子,但绣帕上的那对鸳鸯活灵活现,仿若真的在翩翩起舞。
  她得意得将帕子传给前后的妇人姑娘看。
  有妇人看了的确是好,是她们给自家人做的那点绣活比不了的。
  就赞赏道:“大姐的绣工是漂亮,想来应募周家绣娘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了。”
  孟氏得意道:“自是。你们知道我这是什么绣法吗?这是苏绣!我小时候在苏州长大,跟着那里给一家大布庄做活的表姐学来的,还能比不过你们这些小门小户自己悟的。这次,我是一定会应募上的,没有谁都得有我。”
  孟氏说着话,转头看见队伍里竟然排着她的邻居,蒋氏,蒋伟的婆娘。
  蒋伟受伤前是一名能干强壮的汉子,有一把子好力气,人也英俊,家里谈不上富裕,却也绝对不贫穷,有几间自家瓦房,手里能有几十两的银子。
  附近许多姑娘看上蒋伟,有心嫁给他,孟氏便是蒋伟的仰慕者之一。说起来两人也算青梅竹马,小时候不懂事时常常玩在一处,蒋伟因她是女孩子,也多有照顾,不准人欺负。
  后来稍大些懂事了,便不在一处玩,但每每两人见了招呼还是打的,因是邻居两家人常常互相窜门借些东西。
  这般一来二去到了成亲的年纪,两家人就有心撮合二人,凑成一对。
  蒋父蒋母也是同意的,回去和蒋伟说了,蒋伟没直接答应,想要考虑考虑。即是考虑便是可成可不成,蒋父蒋母便没有急着给孟家信,两家人还如常说话。蒋伟对孟氏也如从前一般,正是蒋伟这样的态度,给孟氏一种错觉,便以为蒋伟是同意了的,只是还来得及和她父母提亲,心里已经把她自己当成蒋家半个媳妇。
  不成想那日好端端的,蒋伟就从人牙子手里买回一个女人,女人肮脏狼狈,破衣烂衫,神色畏惧,可蒋伟就为这么个人生生花了家里大半积蓄买下女人,要做自己的婆娘。
  这于孟氏简直惊天霹雳,蒋家父母原本也是不同意的,但耐不住蒋伟一意孤行,蒋家又只得这一个儿子便只能同意了。
  也是自那时起孟氏恨上蒋伟,怪他负他,也怪蒋氏,觉得没有他出现,蒋伟便会娶了她,是她挡了她的道。不知出于何种心理,孟氏竟不远嫁,偏偏要嫁给和蒋家隔了几户,另一个从前和她们玩在一处的汉子。
  自此她天天膈应着蒋家,日日诅咒蒋氏,每日非要打扮的花枝招展和蒋氏比美。
  而蒋家的日子并不过好过,因为蒋氏是被人贩子拐来的,并不愿意跟着蒋伟过日子,一开始便不从,闹着跑了几次,次次被虽被蒋伟捉回来,但蒋伟从不为难她。蒋伟不会哄人,不知道怎么讨女人欢心,就知道捉了人回来就给做顿好吃的,买点女人都喜欢的小玩意,便以为如此蒋氏就会被感动。
  后来一日蒋氏又跑出去,被做工回来的蒋伟发现,追了上去,蒋氏慌不择路下冲撞了一位金姓老爷的马车,马受惊扬起蹄子就往蒋氏身上踩。
  匆匆赶来的蒋伟什么也顾不得想,连忙扑上去,这一扑倒是救了女人却也叫蒋伟的一条腿生生被马踩断,从此成了跛子。
  这下整个蒋家都垮了,为了给蒋伟治病花光了家里所剩下的那些银子。而另一方面,被蒋氏冲撞了金老爷家竟不干了,非说马车上的金夫人受了惊吓,要赔偿,蒋家哪里还有银子赔偿的起,又惹不得金家的势力,最后只能卖了房子抵了。一家人在街头租了一间房子,全家人挤着住。
  蒋家老两口又惊又吓,竟是病了,只剩下蒋氏一个身体好的了。这个时候蒋氏要走,谁也没法子,蒋伟以为她一定会跑,没想到蒋氏没跑,反而一力承担起整个蒋家,又接左邻右舍的洗衣,又接缝补的活计,一点点支撑着蒋家的日子。
  如今这么过着已经近一年了。
  蒋氏从一个美貌姑娘被折磨成沧桑的妇人,而孟氏依然艳丽如初。
  大约想看见蒋伟后悔,孟氏常常会拿着衣服送到蒋家让蒋氏清洗或者缝补,再当着蒋伟的面上说几句难听的话,刺激蒋伟,想要蒋伟后悔。然次次蒋伟都维护蒋氏,这只能让孟氏更生气。


第66章 考学问
  孟氏看见蒋氏就生气; 刚要冲上去找人不自在; 她后面一个婆子捅捅她。
  “到你了,你不进我可进了啊?”
  孟氏恨恨瞪了蒋氏一眼,“怎么不进啊; 这都等半天了。”
  孟氏进了门房; 屋内只有一张桌子,坐着两个人。一个是双儿另一个是个女子。那双儿头上没有任何金钗银饰; 虽朴华如实,但身上的衣服却是上好织锦; 而那女子穿得虽也不差,到底只是普普通通的棉布衣裳。
  孟氏暗叹命运不公,她们这女子竟不如一个双儿富贵; 也不知道这双儿怎生得这样的好命,就能吃香的喝辣的。
  不管心里如何想; 孟氏还是规规矩矩呈上自己的绣品,“夫郎; 您看这是我的绣品。”
  沈墨于刺绣一道并不精通; 仅限于缝缝补补。这次跟着赵翠过来选人; 完全就是因为人手不够被捉来的。
  周景要顾着铺子里的生意; 范鑫要忙着选址选铺; 家里便只剩下他一个清闲的,便过来帮着忙一忙。
  赵翠不会写字; 也识不得几个字,正好沈墨识得; 就给她做了记录。
  沈墨把绣品接过来,给赵翠看。
  赵翠瞅了眼,眉头微蹙,犹豫不决。
  “怎么了?”沈墨问。
  赵翠道:“周夫郎,这绣品虽有几分苏绣的影子,但却不得其精华。倒是比其他人送来的好上很多,可要用,不知道要费多少时日多少功夫才能磨出手艺。这柳镇上的绣娘怎地就这般紧俏!”
  沈墨道:“先留下住址吧,以后再说。”
  孟氏知道这是对她绣品不大满意,倒也没别的想法。毕竟如周家这般高门大院对她们而言还是敬畏的,眼光比普通人高,瞧不上她的绣品也是实属应该。
  孟氏留了住址便转身出门,走到门口一抬头就看见蒋氏,心里的就来了火气,愣是忘了身份地点就直直撞上去。
  明明是孟氏差点把蒋氏撞倒,她却抢先嚷道:“你当家的是个跛子,你便是个瞎子吗,走路怎的不长眼睛往人身上撞?”
  蒋氏面色难看,孟氏纵使如何为难她,她也从不曾在意过。可说到蒋伟,蒋氏便忍不得,要不是因为她,蒋伟的腿也不会伤。可以看出来蒋氏已经很生气了,不过顾于地点不对,只道:“孟家大姐,是你撞了我。”
  孟氏叉着腰嚷道:“我撞的你,你好大的脸,这么大的路我怎么谁都不撞,偏偏撞你?”
  蒋氏隐忍不发,她是来应募的,此时和孟氏争论不休,无论此事究竟是谁无理,闹到最后只会给主家留下双方坏印象。
  如此想着就打算息事宁人,“是妹妹没看到姐姐,这厢给姐姐赔不是了。”
  “什么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不要脸!”孟氏竟得寸进尺,丝毫不顾屋内坐着的两个主家。
  排队的妇人姑娘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街上过路的也停下向屋内张望。
  赵翠面色冷了,高声喝道:“你以为这是什么地方给你这么吵!”
  孟氏被呼和顿时如鹌鹑般低着头老实地出了屋子。
  等排到蒋氏时她怕沈墨赵翠会因为刚才的事情对她有什么想法,便先道歉。
  此举先得了赵翠三分好感,再拿起她手里的绣品,眼神瞬间亮了。
  “你会苏绣?”赵翠问道。
  蒋氏规规矩矩道:“我曾是苏州绣娘,因嫁人来到柳镇。”
  赵翠笑了,这是她应募这段时日来最满意的一副绣品,这幅绣品比她的甚至还要好上许多,这才是苏州绣娘的水准。
  赵翠非常满意,几乎想要当场拍板,但她还是先询问了沈墨的意见。
  沈墨不懂这些,只叫她做主。
  “你来周夫郎这里留下住址,过几日应募结束会有人去你家请你。”赵翠道:“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咱家的规矩,咱家要求是要签订长期契约和保密契约的,半年给年例五十两,但有一点,因为咱家绣衣款式独特新颖,独一无二,做工期间是要求吃住主家,待做工完成才能放回家。不过你可以放心,并不是说就将你们关起来不许与家人联系。而是每三日准家人过来看望两个时辰,但要在酉时,会有人在旁边伺候不能单独说话。这不是□□你们,是为了保密,防止家里绣娘和家人串通,将要做的东西泄露出去。”
  蒋氏从前就是位绣娘,做过许多名贵衣裙,其中有些特别贵重的都是连夜赶工,同样会被主家看管起来,不许与外人联络。所以对于这一要求她无异议,便点头表示知道了。
  刚进家门,跛脚的蒋伟便迎了上来,并不先问活计成与不成,而是道:“柳镇在咱们临镇,你走了这么远累了吧,喝碗水,我给你做饭去。”
  蒋父蒋母从屋里出来看到这幕,只能无奈叹口气,他们这个儿子已经被蒋氏迷晕了头,说什么也没用了。
  蒋氏跟着进了厨房,帮着忙活,蒋伟撵她几次,她不言不语却也不离开,蒋伟便只能随她了。
  两人沉闷地干了一会,蒋氏忽然道:“主家说,这次做工为了保密可能吃住都要在主家,做完工才能给放回来。”
  蒋伟一听就紧张了,“这,会不会骗子啊,怎么做个工还要住在主家。”
  蒋氏道:“衣裙贵在款式新颖,要是有绣娘将图纸偷出去传给外面,样子被提前泄露就不值钱了。”
  蒋伟呐呐道:“是这样啊。”
  蒋氏看他一眼,“不过主家仁慈,答应每三日可以与家人相聚两个时辰,免得家人担忧。”
  蒋伟立刻道:“那我到时候去看你。”说完像是反应过来什么,又小心翼翼添上一句,“可以吗?”
  蒋氏轻轻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吃过午饭,蒋家大门被敲响,竟是孟氏来了,拿着她当家的衣服过来要蒋氏洗。
  因蒋氏过几天就要去柳镇做工,蒋伟不愿意她累到,便替她推诿了。
  孟氏又生气又嫉妒,恨道:“她就是个丧门星,你看看自从她进了你家门,你家被害成什么样了。事到如今你还护着她,她是给你下蛊了吗,你怎么就执迷不悟!”
  蒋伟倏然阴沉了脸色,“我家的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以后你也别来了,她要出去做工,我一个汉子不好招待你一个妇人。”
  孟氏被蒋伟轰出去,回头就看见蒋氏站在门口,听了全部,蒋伟脸色霎时白了。
  “那个,你不要听孟氏胡说八道,我家的事和你半分关系没有。我知道你是个好女人,你不愿意嫁给我,是我没福气。他日若是你遇上可心人,我便给你休书,把你当妹妹嫁了,这里就是你娘家。想来你我二人并没有夫妻之实,你夫家也不会因此亏待你。”
  蒋氏低着头,依旧如往昔般没有言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周家寝房内,周誉趴在案几上看账本,周景在旁指点,偶尔和沈墨说几句话。
  “小墨,咱家的宅子我打算买下来,当初租不过是因为手里银子不够,周转不开,现在有了银子还是买下来放心。”
  沈墨自然同意,“李老爷肯卖吗?”
  “肯的,就是价格高了,要五百多两。但咱家铺子在这里开了这么久,名气也出去了,贸然换地方只会损失更大,不如买下来。”
  “虽是贵了些,不过也值当。”沈墨道:“私塾的事情你打听清楚了,准备什么时候送小誉过去读书?这个可是大事,耽误不得。”
  “明日,我打听妥帖古老先生的喜好了,明日便去。”
  古老先生五十有六,是先帝十五年的秀才,文章做的尚可,不知什么原因却次次与进士无缘。因家里穷为了糊口,后来便放弃了科举,回到柳镇开了家私塾。
  古老先生十分重礼,因不喜商人身上铜臭之气,所以学堂里大多是贫寒学子。
  为此,拜访这日,周景自己虽然穿着如常却叫周誉特意换了件好久不穿的粗布衣裳。
  “不是说叫你装穷,而是你同窗都是穷人家小子,只你一个奢靡富贵不仅有显摆之嫌,还非常容易被其他学子排挤。所以但凡其他学生问你家境,不好骗,你便语意含糊,糊弄过去就可。”
  “是,爹,儿子知道了。”
  打听到古老先生喜好,周景也不带大量铜臭,而是遵循古礼,带了六礼。
  拜师六礼指的是莲子,桂圆,枣子,芹菜,红豆和猪肉条。六物均不是贵重之物,然意在心思与寓意。便说莲子寓意夫子良苦用心;芹菜是为了鞭策学子于学业上勤奋好学,战战兢兢;桂圆乃是希望莘莘学子学业圆圆满满;枣子红豆便是讨个吉利,鸿运当头,早日高中。至于猪肉条,孔夫子时期传下来的,只不过那时是用于代替束脩。如今的束脩虽然加了银子,但猪肉条作为六礼之一却被沿袭下来。
  两人坐牛车到‘仁德’私塾前门,敲了几下便出来一个门房,他上上下下打量了周景周誉几眼,看周景穿着富贵,便知道周景应该是个商人老爷。
  周家现如今已不是当初在集市上那个摆摊子的周家,做一身棉布衣裳还舍不得穿。现在有布庄支着,绫罗绸缎穿在身上早成了平常。这也是私塾门房一眼看出周景身份的原因。
  门房跟在古老先生身边,身份富贵者见之多了,再加之都是求古老先生收下儿子做学生的,来者态度大多谦卑,又因古老先生出了名不喜欢收商人之子学习,十有八九是要退回的。所以他不仅不怕反而学了古老先生也不大瞧得起商人,觉得他们满身铜臭味,没有读书人的清高。
  门房语气不大客气,指了指后门,“先生正在授课,你们去后门等。”
  后门可不是接待正客的地方。
  周景却不恼,反而对着门房揖礼,周誉也跟着同样作揖。
  从前商客听了让上后门等的,就算涵养好不恼怒却也只是碍于古老先生的情面,从没这般客气的。门房不禁多瞅了一眼。
  周景淡定地牵着周誉的小手往后门走,便走边问:“可觉得委屈?明明什么也没做,只因为不能改变的身份便要受这份莫名其妙的闲气。”
  周景的步子不大不小,正好够周誉小小的步伐跟上。
  周誉摇头道:“儿子为了学业受此刁难,不觉如何,只是连累爹爹受委屈,心里难受。”
  周景却笑了,“小誉,咱们是一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断然没有分得清的道理。所以你以后长大了做事前要先想想爹娘,想想做事的后果,切不可一时冲动,否则爹娘与你同根同体,都会受到牵连。同理,如今说是为了你的学业,你不觉得委屈,爹便也不觉得委屈。因为日后你若有幸考取功名,爹同样会沾你荣光,受人尊崇,此等闲气也不敢有人给爹受了。”
  “爹,儿子晓得你的意思了,三思而后行,未雨绸缪。儿子一定会刻苦读书,不负爹今日为儿子受的委屈。”
  “小誉,我估计古老先生不会就这么轻易放咱们进去,一会儿要是有什么为难之处记得见机行事,不要耍小孩子脾气。”
  “爹教过儿子小不忍则乱大谋,省得的。”
  父子二人来到后门前,便没有再敲门,而是一直站在门口默默等待,只偶尔说两句无关痛痒的闲话,没讲一句抱怨,要是想到旁的,周景还会考考周誉。
  就这么一直等到私塾下课,学子陆陆续续走尽,也没等到古老先生唤进去。
  站在外面时间长了,纵然秋风比不得东风刮骨,依旧冻透了。
  “冷不冷?”
  周誉道:“不冷。”
  可看他小小的身子一个劲打哆嗦,周景便将他抱了起来,解了外衣裹在怀里。
  厅堂内,古老先生喝了口热乎乎清茶问道:“外面那两个求学的走了没?”
  门房回道:“没,还没走。”
  古老先生怔楞了下,“竟还没走?可知这次是哪家的老爷?”
  “不知道。不过小人看那个老爷虽然穿着富贵,孩子却穿得很普通,如小人一般粗布麻衣。而且这次这两个人很不一样。从前小人让那些老爷去后门等,虽然都碍于先生情面不曾训斥过小人,但给些脸色看还是有的。这次这位老爷竟然领着他家少爷给小人作揖,弄得小人倒不好意思了。还有,他们二人虽然等了二个时辰了,可不曾闻得一句抱怨之语。且那位老爷还时常考考那个少爷的功课,至于考得是什么小人也听不懂,反正不是先生平日教的那些。”
  “哦?”如此一说反倒勾起古老先生的兴趣,读过书的商人?古老先生略微沉吟片刻,撂下茶杯,“请他们进来。”
  父子二人跟着门房来到厅堂,周景首先揖礼,“古老先生,在下周景,这是小儿周誉,今年八岁,求先生收在私塾里读书。”
  周景,这个名字就是古老先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也忽略不了这个如雷贯耳的大名。原因是他夫人是‘遇见’布庄的忠实客人,自然他的财力供不起夫人买周家铺子里的奢侈裙子,但却能买得起周家染出的那些鲜艳布匹。
  古老先生淡淡点头,并没表现出识得周景身份的样子。他却注意到周景手里的拜师六礼,而不是其他奢靡之物。
  “学生周誉见过先生。”周誉脆生生不慌不乱地给古老先生作揖。
  周景表现得人模狗样古老先生倒没什么反应,可一个八岁的孩子表现的有礼有度就不得不引起古老先生的注意。
  “你叫周誉?”
  “是。”周誉一点也不怕古老先生,更不怯场,礼貌回道:“学生名字是爹取的,取遇见之意,得幸爹和阿么相遇,感谢学生与爹阿么相遇。”
  古老夫子并没有反应过来周誉话里的意思,他瞥了眼周景,心里还暗暗怪他装读书人,给孩子说的什么狗屁不通的道理。要说父母相遇得已感谢,那么孩子和父母相遇个屁,那是肚子里爬出来的。
  不过碍于父亲威严古老先生并没有揭穿。
  反问周誉:“你之前可曾读过书?跟了那位夫子习的?习了哪几本书?”
  “回先生,之前跟着陈夫子学过一段,习得一些字,《三字经》讲了一半。后来陈夫子走了便跟着爹学过一些,爹给学生讲的乃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古老先生不可畏不吃惊,便是门房说过周景也许是识字读过书的,能教儿子些东西,古老先生也不敢想他竟教一个八岁孩子《孙子兵法》。且不说八岁孩子能不能听懂,就说这般深奥的兵书他尚且不敢说参习透了,周景一个一知半解的怎么敢讲,就不怕误导了孩子。
  古老先生不满意的瞪了周景一眼,觉得他有误人子弟之嫌,又不能什么不问就教训人,便走过程似得道:“既然你说你父亲教过你《孙子兵法》我便考考你如何?”
  “请先生讲。”
  “我问你《孙子兵法》第一篇,哪篇?”
  “始计篇”
  “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哪五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嗯。”古老先生点头,“你自己何解?用自己的想法说来听听?”
  这个问题周景已经问过他许多遍了,因此周誉甚至不用深想,张口便道:“百姓和民主的意愿要一致才能一心,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作战胜败非简单易事,天时地利人和都要考虑到。而将领更是关键,需要赏罚分明御下严谨本身以身作则,果敢智慧。只有制度贯彻执行,士兵训练有素,才会克敌。”
  古老先生没想到周誉会答得有模有样,竟没被教歪,不自觉看了眼周景,见周景面露微笑,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