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君臣-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十一低头闷笑,给谢九渊卖了个机密:“首辅大人,娘亲盼着你带嫂子回府吃饭呢。”
谢九渊也笑,语气却无奈:“那怎么也得我从东南回来了。”
想起大哥要出征的事,谢十一紧盯着谢九渊一头银发,又敛了笑容,低头眨了眨眼,担忧道:“大哥,你要多保重,平安回来。”
“放心”,谢九渊拍拍他的肩膀,简单安慰,“你也保重,平日不可过度操劳。去吧。”
谢十一点头,咬咬牙,扭头钻上了马车,侍卫对谢九渊拱手一礼,马鞭一响,带着马车疾驰而去。
谢九渊也上了轿,轿夫稳稳当当,从城外回城内,城门口恰有新告示贴出,有京卫向百姓们转述:“是大理寺出的判决书!文谨礼的案子!陛下盖了印,出了年就处斩!”
话音刚落,围拢的百姓们登时欢呼起来,不多时,京城各方都响起了爆|竹声,还有人敲锣打鼓庆祝,离除夕还有大半个月,一时间,整座城热闹得都有些提前过年的意思。
轿子穿过喜庆的人潮,进了谢府大门。
谢九渊的脚刚跨进前厅,就是一愣。
作者有话要说:
*谢老师这次从品级上看,算是平级调动,但从权看,是升官了~但是又要出征啦~
*又被旺财半夜跳着够卧室门把手吓一跳,竟然放进了存稿箱忘了发╮(╯▽╰)╭
第84章 伤别离踏征途
“呆在门口做什么”; 谢氏难得见儿子成了呆头鹅; 边把手中那串借来看的赤红舍利还给顾缜,边取笑儿子。
“一时高兴”; 谢九渊回过神来; 几步走到二人身边; 跟谢氏凑了句趣,就转头看向一身低调素衣的顾缜; 关切道; “怎么得空出来?”
谢氏当前,顾缜有些不好意思和谢九渊表现亲昵; 眼神避了避; 看地道:“我早想来; 往前往后都再难寻机会,就出来了。”
这话是实话,不然谢九渊前些时日也没法带顾缜去海边,只不过说得轻巧、实则心酸。以前有文党盯着; 当然不能轻易出门; 以后监督王权的体系完善起来,也不大可能随意出宫城; 可不就是只有眼下能一偿宿愿。
见顾缜害羞,谢九渊心中一软; 不期意和谢氏对上眼神; 发现娘亲眼中满满是对顾缜的喜爱,甚至有些跃跃欲试; 谢氏不是一般人物,调侃起人来也是不手软的,又端着慈爱老夫人的款,来蹭饭的秦大人每每被谢氏的“无心之语”闹得面红耳赤,哪里想得到谢氏根本是故意的。
谢九渊可是深知顾缜脸皮有多薄,也知道顾缜多在意谢氏的看法,赶紧轻咳一声,免得媳妇被娘亲“欺负”了去。
谢氏掩口一笑,推说去厨房关照,不打扰小两口相处,这一声“小两口”就又把顾缜说得红了耳朵。
眼见着娘亲出了前厅,谢九渊握上顾缜的手,立刻问了一堆问题:“三宝没跟着?宫里安排过了?锦衣卫跟着没有?落钥前回去?有没有被娘亲欺负?”
顾缜知道他是关心自己的安危,含着笑一一回答:“三宝非得要跟,刚才要与你娘亲说话,就让他跟旺财去了厨房。宫里安排过了,锦衣卫跟着。乱说话,你娘亲怎么会欺负我?”
“真乖,果然是‘妻贤家宁夫祸少’”,谢九渊挑了挑眉,看这耳朵尖红的样子,定然已经被娘亲的“无心之语”招待过。他知道顾缜是想给谢氏留个好印象,可眼前人卖乖的样子,惹得他就忍不住想逗一逗。
当真是儿子随娘。
顾缜眼睛一挑,无师自通,抬手就去拧谢九渊的腰,语带威胁:“就你会说话?”
谢九渊思及儿时记忆中父母相处的模样,边告饶边笑,见将近饭时,伸手拉了顾缜往后厅去,二人手牵手走着,倒真像是寻常夫妻一般惬意。
午饭简单,顾缜主动说自己爱吃素斋,要随谢氏吃素,谢氏也没拦着,让谢九渊为自己请来的素斋大厨做了几道素斋,自己又动手一人给煮了碗家乡的白汤细面,谢氏自己那碗是素浇头,谢九渊和顾缜的碗里多一块炖得酥烂的焖肉。
“哟,娘亲疼我们”,谢九渊一落座就笑道。
谢氏一挑眉:“谁疼你。”
“哦,不是疼我,那就是疼云堂,怪道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谢九渊从善如流。
这话说得顾缜险些喷了茶,谢氏不动如山,立刻接道:“自然,你都这把年纪,能寻着这么好的人家,为娘的可不是得帮衬帮衬。”
他们母子一唱一和,可怜顾缜耳朵刚褪了红,这下又一路漫上了脸颊,看看谢九渊,又看看谢氏,不知该说什么好,手里还拿着筷子。
他本就生得仙人似的品貌,唯独清冷了些,此刻又是害羞又是无措,本就有心收敛尽了帝王气势,再平添三分烟火气,更增颜色,美貌动人。看得谢氏都暗自惊叹,当场倒打一耙,对谢九渊道:“好了,云堂也该饿了,你不要闹他,有吃的还堵不住你的嘴。”
又转头对顾缜说:“这孩子打小贫嘴,少年时候淘得了不得,他要是欺负你,有我收拾他。”
谢九渊平白被亲娘扣锅,笑得无奈:“好好好,都是我的错,吃吧。”
顾缜“嗯”一声应了,低头认真吃面,谢氏做的面与谢九渊做的面风味不同,谢九渊海边那碗排骨面是滋味浓鲜,谢氏这碗则是清爽筋道,各有各的好。
午膳过后,谢氏自去小休,顾缜和谢九渊进了书房,议起西域之事。
近黄昏时,谢氏打发旺财送来了糯米枣泥糕,留顾缜吃晚饭,晚上吃的与午时不同,饭后,谢九渊带顾缜出饭厅走走消食,再送人回去,谢氏也并不多言,只要谢九渊给顾缜披上披风,免得着凉。
谢九渊应了声是,顾缜脚步一停,看向谢氏,几番踌躇,终是鼓起勇气,低声道:“谢谢……娘。”
这改口,并非他不愿,而是担心谢氏不喜,虽说谢氏接受了他们二人,但自己到底是男子,还是个会让谢九渊生前身后都招致骂名的君王,谁家父母能心无芥蒂?今日一见,相处不长,但顾缜心下已经了然,这谢氏非一般女子,且是一心为谢九渊好,待自己更是因为谢九渊好上加好,令他想起了自己无缘相处的母妃。因此,这声“娘”,他该改,也很想改。
最后那字几不可闻,谢氏却应得极快,“哎”,她也知顾缜面皮薄,看向谢九渊笑说,“我这改口礼都没备,可怎么好?”
谢九渊将怀中一物交到顾缜手上,应道:“这次给了见面礼,改口礼下回再来。”
“也好”,谢氏应了。
谢九渊想拉着顾缜出去,却没想到顾缜一撩衣袍,郑重地给谢氏行了个跪礼。
“这、”,谢氏连忙侧身想避开,虽说今日为了顾缜安心一直以常礼相待,轻松相处,但顾缜到底是一国之君,这样的大礼,她一介臣民,怎么能受?可她动作没顾缜快,侧过身时礼已成,谢氏忙道:“重礼愧不敢受。”
“您辛苦养育了九郎,是云堂之幸”,顾缜认真道,“也是大楚之幸,这礼,您受得。”
谢氏一望,便知顾缜此言是发自肺腑,她一叹:“好孩子。你们去吧。”
谢九渊一点头,半揽着顾缜出了门。
待二人走远,旺财才带着下人进来收拾碗筷,谢氏出了门,不知不觉走到夫君牌位前,点了柱香,面露微笑,眼泪却掉了下来:“长卿,九郎找了个好孩子,你保佑他们……平平安安……”
那头,顾缜也是红了眼睛。
他们并未告知谢氏谢镜清遇险的消息,这是谢九渊与顾缜共同的决定,此刻顾缜却越发自责,又想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来,又不愿被谢九渊发现自己的心思,故而一直强打精神,连自己眼睛红了都没发现。
谢九渊心中也是担忧,但怎么可能没发现顾缜又钻了牛角尖,心下一叹,带着顾缜就往自己的园子去。
仔细看着谢九渊自家卧房的布置,顾缜还真被转移了注意力,这屋子陈设简洁,压根没有一点豪奢,布局精巧得归功于当初的设计者葛清书,后来的摆设虽简洁倒也带着韵味,古朴大方,偶见一处精巧点缀,这就是谢九渊的品味了。
行过博古架,架子当中是一大格,格中一樽深青浅口方盆,其中碗莲亭亭,开得正好。顾缜听谢九渊细细说少年时看杂记,如何依书从莲子培育,失败了数次方成,后来教给了旺财,每年冬日都可添一景。
顾缜听得认真,转眼瞧见旁边格中悬着一个黑色锦囊,感觉熟悉,伸手拿了一看,正是当初自己故作玄虚赐给谢九渊的锦囊。
顾缜:“还留着做什么?”
谢九渊:“打开看看?”
顾缜抽开丝绳,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再细看,却有发丝在内,小心捻出,发现是三根长发,两黑一白,“这是?”
“那时信中夹缠了一根你的长发,我就装进了锦囊中,后来取了一根自己的作陪,白发后回来,又添了一根。”
听得谢九渊解释,顾缜回过身蹭进了谢九渊怀里,久久没出声,再出声却是赌气:“不想回去。”
谢九渊不答言,只笑着哄小孩般拍他的背。谢九渊知顾缜只是气话,帝王外宿,那是要记录在册的,就算谢九渊无所谓,他却不肯给谢九渊多添骂名。
终于把别别扭扭的人送回宫,谢九渊回头就去了水师,次日夜间才匆匆赶回,进了宫才回府,已是深夜,谢氏却没睡,在等着他。
“娘”,劳累娘亲担忧苦等,谢九渊眼神一暗,往谢氏身前一跪,“孩儿不孝。”
谢氏颤抖的手抚上谢九渊的满头华发,强忍着难过,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现在是该你尽忠的时候,不用担忧家里,我在京城自会平安,你,保重自身,大局为重。”
“您放心”,谢九渊开解道,“此次我为督战,若无必要,无需亲身上场。”
虽说如此,谢氏哪里不知道谢九渊为人,若是战况危机,他是定会身先士卒的,再说,现下打仗多用qiang炮,只要身在战场,就算在后方掠阵,哪里一定安全?
她心中明白,却也只是应承儿子的开解:“那就好,千万保重。”
母子细细话别,次日天明,谢九渊一身银甲,拜别了谢氏,出了谢府,府外是列阵整齐以待的金吾卫亲兵,见谢九渊出门,战靴左右一并,齐声一响,接着单膝跪地相迎,动作整齐划一,如同一人,气势锐不可当。
“金吾卫全体在城外等候,恭迎将军上马!”
谢九渊带上银盔,足踏亲兵翻身上马,抽刀指挥:“前往宫门,拜别陛下。”
“是!”
晨露犹寒,马蹄阵阵穿过街道,宫城外大街,喝出马停,燕王一早率领在宫城外等候,传令说陛下特赐美酒一杯,特赦谢将军不必行拜礼,盼将军此去,大胜而归。
谢九渊接过杯酒,仰头喝下,手一扬,身后亲兵齐声跪地,喝道:“陛下,金吾卫拜别!”
燕王接了空杯,谢九渊对着燕王与百官拱手一礼,回身上马,带着众人疾驰而去。
眼见着那整齐过头的金吾卫们没了人影,百官这才拖拖拉拉得回奉天殿上朝,一路讲着小话。
“哟喂,那一声吼,老夫吓得心脉都停了一霎,吓人。”
“这谢将军可不得了,这次水师和东南|驻军的参将,十有八九都是在北斗军校深造过的,各个得喊他校长。”
“你才知道?不止东南驻|军,各边|疆的驻|军都一样,现在各驻军明着是地方管,以后啊,都得姓谢。”
“那不就是‘全军总校长’?陛下这军事部不就……”
“小声点儿!指不定有锦衣卫呢。”
“啊哈哈,今儿天真不错。”
“什么眼神?正阴着呢。”
三宝公公低头进了东暖阁,不忍地催促道:“陛下,金吾卫已经开拔,该上朝了。”
“嗯。”
顾缜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声,将握在手中的那物放回枕畔,三宝见他背影滞了一瞬,然后转过身来,连忙又低下头去,跟着顾缜出了东暖阁。
还有五日,风风雨雨的启元十年,就过完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再次深刻明白了存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_(:з」∠)_
第85章 贼首诛灯油出
都说年关难过年年过; 启元十年的年底; 又是开战又是丝路暂时断商,朝政还因为陛下改了六部而十分紧凑; 众臣顶着财政大臣秦俭如丧考妣的晚|娘脸; 过得十分难受。
要说这秦俭也真是; 不就是打仗吗,以前国库吃紧的时候打澜沧国; 也没见他这么丧这个脸; 现下国库满满当当堆着西洋贸易挣来的银子,他却是越发跌相; 百官明面上不给他好脸; 暗地里更是怨声连天。
年根底下; 启元帝赐了宴,还给官中设了食堂,在别枝馆对面起了座食肆,专供上朝的官员们早午两餐; 菜色按品级越高越精致; 比如入了阁的几位拔尖大臣,打底就是三菜一汤; 还可点菜,底下的是大锅菜; 不过也不差; 各地也是依样办理。
京城物价高,居不易; 此举是大大的实惠,群臣顿时感激得领旨谢恩,品级低又没得贪的官吏都恨不得磕头磕出重影来。
按顾缜自己的说法,多少得给人留些捞油水的口子,他不会去做那种天下官员都两袖清风的白日梦,有张有弛才是可行之道。
秦俭大人食堂吃着,脸板着,来去如寒风。
启元十一年,就这么忙忙碌碌地来了。
东南海战打得不算吃力,水师守住了海岸线,一直没让联军登录成功,但大家都走出了冷兵器时代,船|炮来去,伤亡也不可小觑,顾缜夜里睡不安稳,精神却不见衰,接到军情时,不论多晚,他一双眼睛总是清醒的,亮得叫三宝公公心酸,镇日里研究给陛下炖补品,熏得一身药香。
西域那边消息不断,猿卫知道陛下挂心,派的都是精兵,一有消息就写信送来,最新消息是精兵已经与被绑架的谢大老板联系上,人都活着,顾缜当时就松了筋骨靠进椅子里,松了口气。
还活着,还活着就好。
也不过松了片刻,立刻写了密令去,再次强调要猿卫重点救人,不得有失。
两头处理完,三宝来报,说巡按柳莹来拜别,顾缜挥挥手,只道:“让她上路吧,该说的都说了,这次差事办得好,朕就免了她一半的账。”
不多一会儿,三宝带着笑进来,说柳巡按一听就精神了,忙说即刻启程,跑得飞快。
顾缜低声笑笑,复又埋首进了内阁预批过的奏章里。
三宝便也敛了眉目,悄无声息地给陛下换了杯温茶,端着冷茶出了御书房,迎面正瞧见燕王顾无忌。
三宝心里赞着青年人越发潇洒,笑道:“殿下您直接进去吧,陛下刚吩咐过。”
顾无忌从小受三宝照顾,对他尊重得很,当时就对三宝露了个笑,点点头,依言进了御书房,见过皇叔,站在一边看皇叔处理奏章,遇到疑难问题,启元帝就停下笔,随手拿来考校,顾无忌清楚这考校之意,丝毫不敢怠慢。
一个教得用心,一个学得用心,待到告一段落,已是天色将晚。
看出皇叔有些憔悴,顾无忌猜测是谢叔在战场上的缘故,也就没有留下用晚膳,怕累了皇叔还要跟自己说话。
他出了宫城,海鸣站在城门处等着。
海鸣现在在内政部,每日里也是忙碌得很,但住还是住在燕王府,他是启元帝指给燕王的,到底与其他向燕王示好的臣子不同,本就该是燕王的亲信。
回了燕王府,管家来说预备了什么什么吃食,燕王略皱了眉,说:“给本王上碗碧梗米粥,再要些爽口的小菜,其他的都不必了。”
想着主子在宫里劳累一天,管家担忧粥不饱肚,略劝了句,没成,递了个眼色给海鸣。
海鸣只当没瞧见,他胃口好,自顾自报了几样想吃的,就令管家下去传膳。
待管家下去了,海鸣才问:“主子,胃口不好?”
这么点事就劳动身边人费神,顾无忌也怪无奈的,简单解释:“明日得监斩,不想吃。”
海鸣恍然大悟,他也是忙昏了头了,一时没想起来,明儿是文谨礼处斩的日子。想到文谨礼注定要被大书特书的一生,海鸣啧啧感叹:“活得风光,死得风光。”
顾无忌一脚给他踹老远。
次日,果真是风风光光,老百姓们拖家带口,天刚蒙蒙亮,从大狱门口到菜市口道路两旁已被人潮占据,押着文谨礼、吴都、姜齐三人的囚车一出现,就是“烂菜与果皮齐飞,石粒与纸团共舞”的景象。
京卫们神色紧绷,维护着秩序,乱哄哄一路游街到了菜市口,囚车已是惨不忍睹,更遑论三个犯人。
为首的京卫上前向台子上的燕王禀报,“殿下,死囚带到。”
燕王点点头,着身旁的公公高声念了三人的罪状。
文谨礼面露不屑,听完自己的定罪书,没想到没听到“通敌叛国”之语,神色还有一丝讶然,百姓们见他神色不好,又是一阵菜叶果皮伺候,被京卫喝止才停手。
读出的三人罪状都无可辩驳,本有心“喊冤”的文谨礼都哑口无言,只得呆愣在那里。
“时辰将至。”
燕王走出案后,对着文谨礼遥遥一礼,朗声道:“文大人多年,对朝廷亦有功劳,奈何人心易变,本王在此一礼,聊表对当年栋梁之臣的敬意。走好。”
文谨礼偏过头,只当没听见。转头看见文崇德在台下装模作样,趁人不备,还对转过脸的文谨礼露了个嘲讽的笑,文谨礼登时气得脸色通红,越发显得不知悔改,激起了围观的民愤。
不宜再拖,燕王肃声下令:“准备!”
三人被揪到台中跪下,三名刽子手端着雪亮的砍|刀立于三人身后。
此时,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将死的脸面,吴都和姜齐登时哭嚷起来,乱喊着“饶命啊”“陛下恕罪”“救命啊”等语。
“肃静!”
京兆尹一声怒吼,不知是起了作用,还是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二人竟安静下来,只是鹌鹑似的抖着,湿了囚衣。
文谨礼倒是一声不吭,面色麻木。
为全一国相宰最后的体面,宫人在四面架上了薄纱围屏。
“时辰已至!”
“行刑!”
日头已出,天光晃的刀身一闪,刽子手熟练地一刀斩下,利落地身首分离,血溅白纱。
仵作上前查验,跪禀:“燕王殿下,贼首伏诛!”
燕王点头,“好生收敛尸身,本王这就入宫回禀陛下。”
此话一出,百姓们纷纷跪倒,喊“殿下千岁”“陛下万岁”!
燕王率众离开,围观人群中家有病人的,都争抢着上去沾地上的血,文崇德看了看觉得没趣,刚要走,抬头看见个戴斗笠蒙面还呆立着的人,呵地一笑,自言自语了两个字“好命”,转身就走。
带着斗笠的是梅子期,他没发现文崇德的注意,回过神来,赶紧转进了另一条街,上了等候已久的马车,他如今已是无官无职之人,名声败坏,回不得故里,预备去个南方小城,了此残生。
人群四散,冯裴和卓远互相一拱手,也各行各路。
有人感叹:“当年文相何等风光,哪里想到今朝。”
有人不屑:“多行不义必自毙,天理昭昭。”
有人阴谋:“谁知道里面有什么事,水深得很!”
今日罢朝,燕王带着回报进了御书房,启元帝听了,点点头,淡然地让他回衙门做自己的事,燕王行礼告退。
门一关,顾缜也闭了眼。
他早已不再被烈火焚身的梦魇侵袭。大楚,也早已不再走下坡路。
此刻,文党不存,文谨礼也终于死了。
他终于死了!
这一世到今日,方才有真切感受,当真是逆天改命,重新来过。
顾缜睁开眼,伸手探入怀中,握住心口那块玉牌。
可惜他不在眼前。
九郎,你一定要平安归来。
当日宫中就发出了公告,将文党一案细细说明,次日官报就提出了依法办案的讨论,各地书生一边牵挂着沿海战局,一边讨论得不亦乐乎。
有了报刊,战事消息传播得快捷,比宫中也晚不了一天,大家都知道,水师昨日被击沉了一艘战|船,死伤甚重,举国悲愤。
沿海仗打得热火朝天,朝中也不平静。
文谨礼伏诛数日后,巡按柳莹一封奏章入朝,赣省灯油教案发。
启元帝:“众卿有何看法?”
那灯油教打着的是佛教旗号,启元帝一点态都没表,风向不明,百官都犹犹豫豫地不肯开口,耿直的大理寺卿大人又是一马当先,痛斥灯油教伤天害理,请陛下派人彻查,若属实,一定要出兵平定。
启元帝还不表态,又问:“其他人呢?”
没人开口也不是个事,渐渐地,有人站出来说许是有什么误会,有人说下官与江大人想得一样,有人说还是该让地方再调查调查,不一而足。
启元帝又看向内阁其他众臣:“诸位内阁大臣,有何看法?”
被点了名,大家也都一一说了,内阁到底是比较靠谱,大家都跟江载道差不多意思,依律办事。
启元帝点头,这时才露了笑容:“很该如此,不愧是内阁重臣,朕心甚慰。”
于是那些顾忌着佛教和稀泥的官吏就白了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