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古代之我娶了个丑哥儿-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有情有义总比无情无义的好
  沈长君对着众人道:“你们可以管我叫五少爷,我身边这位就是你们的老爷了,家里还有夫人,几位少爷和少夫人,还有一群小少爷,很快你们就会见到了。我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点,那就是忠心,绝不允许背叛,都记住了吗?”
  “记住了。”伙计们都低着头回答道
  沈长君满意的点点头,“你们以前是住在店里还是?”
  其中一个伙计答道:“回五少爷,我们以前都住在主家,不,是,是姚老爷家。”他们已经不能再叫以前的家为主家了。
  “嗯,那你们先跟我回家。”沈长君让伙计把店门锁了,然后一行人就朝着独家食肆走去。
  沈长君带回来的伙计一共有8人,6名男子,其中一名男子带着夫郎和一名小哥儿,他们没有自己的姓氏,以前的主家姓姚,他们也就跟着姓姚了,现在到了沈家,自然要跟着姓沈了。
  男子分别叫,沈卫,沈铁,沈护,沈兵,沈石,沈忠,沈忠的夫郎叫沈倩,他们的孩子叫沈烟,沈烟的年纪跟小虎一样大。
  沈家上下都知道他们家买了一个店铺,昨夭晚饭的时候知道的,也知道会来一些新的伙计,所以看到他们也没有惊讶。
  在独家食肆,沈长君问他们有没有会赶牛车的,沈忠说他会赶,所以他让沈忠赶着牛车,一行人又先一步回到了沈家村。
  到了沈家的宅院时,牛车便停了下来,沈长君跳下车,沈忠还没来得及欣赏他以后将要生活的地方,就又赶着牛车回了食肆。
  沈长君把他们安排在一进门的倒座房,让他们自己去选房间,就不管了。
  到了傍晚十分,沈忠赶着牛车拉着沈家一行人回来了,回来的路上,他知道了原来沈家还有其他伙计,也是签了身契的
  听说主家人很随和,只要认真干活不背主,主家是不会苛待他们的,还把他们当亲人一样,连做的活计都跟他们一样多,还能吃上白米白面,这简直超出了他的认知。
  沈忠听到这些,心中的大石总算落了地,他决定一定要比以前更卖力的干活,至于忠心,这是他们从不缺的。
  晚饭的时候,沈长君一家孑都在饭厅吃饭,下人们则是在厨房摆了张桌子,桌上的饭菜跟主家并无不同,这使得新来的下人们都面露震惊的看着桌上的吃食,呆愣不已,即便是沈忠已经知道了一些,却也忍不住面露惊讶。
  张虎活泼好动,话也多,看见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小哥儿沈烟忍不住近乎道:“你好,我叫张虎,你快吃吧,主家人很好的,把我们当家人哩。”
  沈烟听见有人说话,看了过去,是坐在他旁边的小哥哥,知道小哥哥是在对他好,于是小嘴咧开对着小哥哥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
  王磊发现新来的下人都有些拘谨,看见两个孩子之间的互动,就开口道:“我们都是做下人的,不用太拘谨了,主家的人都是很好的,你们第一天来可能不太了解,以后就会知道了,只要踏实肯干,每天都是好日子。”
  王磊的话打破了一桌子人的尴尬,都各自的介绍了起来,王磊的夫郎王敏,看见同样是哥夫郎的沈倩,一见如故,两人都是话不多的人,如今却也相谈甚欢。
  大家很快的融入到了和谐的气氛中。
  这一天,村子里组织起了捕鱼行动。
  村子里有条河,这条河很宽,很长,不知道它的源头,也不知道它的尽头。
  这条河并不是人们常常洗衣服的河,而是人们以前吃水的河。
  不过,自从村中打了井之后,便再不许人来这里打水了,都是在村子里的公共井中打水,可见对这条河的重视。
  这条河每年的十月中旬,都会从上游游下来一大群鱼,有大有小,大小不一。
  通常沈家村的人都会在这个时间过来捕鱼,每家都有渔网,网上大的就留下,小的就放生,从来如此。
  这一日,沈父领着沈家兄弟到了大河边,孩子们也跟着过来看热闹,沈长富的手里拎着渔网,一家人到的时候,大河边已经有不少人在一旁等待了。
  河面上有两叶扁舟,扁舟上正有人在撒网,看来已经开始有一会儿了。
  村长正在组织安排着每家每户人员的捕鱼的顺序,捕鱼的顺序是孤寡老人优先,然后是独户,接着是人口少的,以此类推。
  每家只能下去捕一次,能捕上来多少全凭各自的本事,沈家村上下少说也有四五十户,每户的人口倒是有多有少,除了独户和家里只剩下两个老人的,其他户人家都是少说五口,最多的,有那二三十口也不为过。
  人口多的人家,织的网也大,不过能捕多少鱼,可不是网大就行的。
  沈长君家大人孩子加在一起一共19口人,虽算不得人口最多的,但在这沈家村,也属于人丁兴旺的行列了,被安排在了后面。
  沈家人并没有着急,在一旁看着别人捕鱼,也是种乐趣。
  他们每年捕鱼并不是捕的最多的,但也不少。
  他们的渔网并不大,扁舟很小,容不下太多人,一般两个人上去捕就已经是极限了。
  不说河面上的人是如何扑腾的,就说岸边上的人却是个个欢声笑语的。
  有的人说着去年捕鱼的收获,有的人说今年一定会捕的比去年多。
  看见已经捕到鱼的人,捕的多的就夸他好运气,捕的少的也安慰他,说等自家捕的多会分给他们一些。
  而那些捕完鱼的人呢,自己捕的多的,就一个个兴奋的吹着牛,说自己如何如何了得,如何如何厉害,而捕的少的,也会玩笑般的道一句,“那鱼真是成了精了,忒机灵了。
  其实说他们捕的少,那是有针对性的,要是单拿出来说,捕的都不少。
  因为鱼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总之此时此刻,人人都是开心的。
  终于轮到沈长君家了,今年下去的是老三和老四,他们一个个斗志昂扬的踏上小扁舟,双手一扬下网,之后就耐心的等待,片刻之后起
  哇,可真不少,把小鱼扔回河里之后,上了岸,沈长君数了数,足足50多条,真是太厉害了,晚上就算做全鱼宴也尽够了。
  不过做全鱼宴是不可能的,做几条鱼解解馋还是可以的。
  剩下的鱼都扔进他们家的荷花池里了,想吃的时候现杀就行。
  转眼间,迎来了收获土豆的日子,沈父和沈家兄弟带着新来的汉子们下地干活,大豆,花
  生,都早已陆续的收获完成。
  收获土豆的这一天,福盈县县令周青云也来到了沈家村。
  周青云不是自己来的,身边还跟着一个年轻人,一身白衣迎风招展,稍显稚嫩的脸上配上副严肃的面容,竟也没显得不协调
  沈长君正指挥着众人先可一亩地挖土豆,想看看亩产的产量。
  周青云他们到的时候,刚好一亩地的土豆全部挖好,称了一下重,5020斤,足足5000斤以上,产量高的简直令人咋舌。
  “周大人,您来了。”沈长君看见了周县令,便对着他鞠躬行礼,对方并没有穿官府,也不用下跪。
  “怎么样,有多少斤”周青云急急的问道。
  “回大人,足有5000斤。”
  “好,好,好,哈哈哈。”周青云一听五千斤,连说三个好字,满意的大笑起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种植的过程可有记录下来?”
  “都已记录下来,大人放心。”
  周青云点了点头,他似不经意般的看了一眼白衣少年,又收回目光正色道:“我记得你们家一共有六亩地都种了土豆,然否?”
  “大人真是好记性,的确是六亩。”两人同时向地里看去。
  就在两人说话间,沈家陆陆续续的把剩余的五亩土豆全部挖了出来,上称过了一遍,总共30800斤。
  可真是惊呆了所有人。
  “朝廷准备购买一半的土豆做种,你可愿意出售?“周青云道。
  沈长君想,我能说不愿意吗,好歹您还知道给我留一半,心里撇嘴,但说出的话却是:全凭大人做主。”
  周青云对沈长君更加满意了,他点了点头,拍了拍沈长君的肩膀,咧开嘴,露出了狐狸般的笑容。
  5文钱一斤,这价钱不便宜,但要说贵,也并不贵,卖了15500斤,共计7500文,也就是77两又500文钱。
  周青云带着人把土豆拉走了,至始至终,那白衣人没有说过一句话,但却没有任何人能够忽视他的存在。
  “这人到底是何身份?”,沈长君心里暗自嘀咕,不过很快就将这问题抛之脑后了
  

第69章 羊来了
  火锅店正在装修,也到了该定做铜锅的时候了。
  这一日,沈长君来到了王掌柜的铁匠铺。
  “哎呦,贵人,你可许久没来了。”王掌柜看到沈长君忙热情的迎了出来,他可是又托了贵人的福,借着曲辕犁又狠狠的赚了一笔,而且至今订单都没停过。
  “王掌柜,最近接的活不少啊。”沈长君进到店里,看到角落处堆放着一堆制造完好的曲辕犁,就什么都明白了。
  “托福托福,这不都是贵人您给某带来的,这让某如何感谢您才好啊。”王掌柜笑岀了一脸褶子。
  “感谢就不用了,我这有两样东西需要你给做出来。”沈长君掏出图纸递给王掌柜。
  王掌柜连忙双手接过,打开看了起来。
  第一样东西,画的是铜火锅,铜火锅画了两种,一种是正常锅,一种是鸳鸯锅,哪一种都不难,以王掌柜的经验,基本上一看就会。
  第二样东西就比较难理解了,旁边的拆解图看着到不难,可是组合在一起却是瞧不出门道。
  沈长君第二个画的是刨子,拆开来单做确实不难,但是要想组装在一起,光看图纸是不够。
  他拿过图纸,详细的为王掌柜如此这般的讲解了起来,王掌柜听后恍然大悟的点点头,表示可以做,没问题。
  这次沈长君不着急,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呢,交代好这几样东西的数量,约定好取货的时间就走了。
  临走时,沈长君付了10两的银锭子,作为定金。
  “郎哥,这次我们弄到这么多只羊,不知道爹在家里建的羊舍够不够大。”说话之人正是前不久答应沈长君出去寻找羔羊的吴凡,而他口中的郎哥,不是阿木郎又是谁。
  此时二人正在草丰县的贝尔草原,这里的人以牧羊为生,草丰县在金都府的南部边境,离着福盈县很远,草丰县与福盈县同属于金都府管辖。
  大晋朝一共有13个州,143个府,1573个县,县下面还有不计其数的村落,可以说,大晋朝地域辽阔,物资丰盈。
  大晋朝在整个大陆板块的西部,周围有很多个小部落,其中,以东突厥最为神秘,南胡蛮最为狡猾,北匈奴最为好战
  100年前,南胡蛮部落的小女儿嫁到了北匈奴部落,两部落因此结盟,修成了秦晋之好。
  那时的大晋朝内部很紊乱,连年灾情不断,百姓衣不蔽体,沿街乞讨,民间更有起义军,不时的与官府和朝廷作对。
  这便给了敌人可趁之机,南胡蛮和北匈奴趁机起兵来犯,打得大晋朝一个措手不及,尸横遍野。
  当时大晋朝有一位少年英雄,名叫白占山,是武将世家白家的后人。
  在大晋朝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与起乂军联合制敌,最终获得胜利。
  至此,南胡蛮和北匈奴部落不得不与大晋朝签署多边条约,条约内容其中就包括,南胡蛮族,北匈奴族,与大晋朝在一百年之内的停战协定,而且南胡蛮族与北匈奴族每年必须对大晋朝进贡布匹,马匹及稀有土产方物等
  条约上注明:100年后条约终止时,再由现任的两部落首领继续签署条约。
  白占山因此一战成名,被誉为大晋朝的战神,攻无不胜,战无不败
  可现如今,白家却无一儿半女剩下,说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
  距离一百年的条约已经过去了九十年,而十年后不知又会是何等模样。
  吴凡和阿木郎自从跟沈长君认识之后,日子也过的越来越好,两人在离家之前,吴凡的爹正准备重新把他们的房子推到重建,知道自己的儿子要养羊之后,便决定在自家房后修建羊舍。
  他们的房子正好在山脚下,以后放羊可是方便多了
  阿木郎听见吴凡的问话,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看向他。
  吴凡被他看的有些害羞,他跟阿木郎的相识是一场意外。
  那一年吴凡只有6岁,跟吴老爹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浑身脏兮兮的阿木郎,那时的阿木郎虽然已经十岁,但是看起来跟吴凡差不多高,长的又瘦又小,哪像现在,已经如此魁梧挺拔了
  有时吴凡也会想,当初自己为什么会带他回家,但至今也没有找出答案。
  “郎哥,我们明天就回家了吗?”吴凡问道。
  阿木郎点了点头。
  “太好了,出来这么久,我都想家了,我从来没有离开家这么久。”吴凡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里面充满了对家的依恋和即将回家的喜悦。
  阿木郎嘴角翘起,眼睛里是从未有过的温柔。
  或许是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也或许是即将踏上回城的旅途,两人这一晚都睡了一个好觉。
  第二天一早,阿木郎和吴凡带领着雇佣的车队,朝着福盈县的方向驶去。
  火锅店的店门以及内部,都已经装修好了,只等着11月1日正式营业,也正好趁此时间将刚刚装修好的店铺通通风,去去味。
  店面是以红色为主,黑色为辅,店名依然是独家食肆,只不过左下角有一个印章,里面是用隶书书写的火锅二字,右下角则是横着书写的三个字,一分部。
  整个店分为上下两层,楼下是大堂,专门给散客提供的散台。
  楼上是包厢,每个包厢里面装修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典雅,有的豪华,有的贵气,总之可以满足不同的客人的喜好。
  火锅好不好吃,除了肉的质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汤底了,说一家火锅正不正宗,主要看四步,汤色,汤香,汤味,汤感,可见,汤底对于火锅的重要性。
  沈长君喜欢吃火锅,他以前在现代的时候,因为是自己一个人,吃火锅比较简单,所以他有的时候会自己在家做来吃。
  最开始只是用白开水,偶尔里面会放点葱姜红枣西红柿那样凑合着,很简单,但也非常寡淡。
  后来实在觉得没甚滋味,就开始硏究起火锅的汤底了,尤其是他比较喜欢吃麻辣汤底,所以经常在网上借鉴那些比较懂得吃的人,按照他们的做法去尝试。
  他也不怕麻烦,各种的方法都尝试过,久而久之的就总结了一套自己的配方,他觉得还不错。
  虽然他没有人家祖传的高级的配方那么地道,但谁能说百年以后,他研究出来的配方不能成为又一个祖传秘方呢。
  不过,能不能成为祖传秘方对于现在的沈长君来说太遥远了,也没有意义,现在最首要的是找齐材料,创造出一份独属于大晋朝的独家食肆的火锅汤底。
  沈长君再一次的踏入了百善堂,这里面的药材很齐全,找几味调料还是很容易的,他发现大晋朝在某些方面并不落后,如药材,如工艺等等。
  “沈大哥”这么叫他的人只有一个,他回过头,果然是吴凡还有他身边的阿木郎。
  ““你们回来啦。“沈长君高兴的道
  “是啊,昨天刚回来,这不一回来就来找你了嘛。”吴凡说道。
  他们本来打算到独家食肆找人,没想到在路上遇见了。
  “走,咱们找间茶楼,坐下来慢慢说。”
  沈长君领着他们到了上次去的那间茶楼里,点了跟上次一样的茶跟点心。
  “这一趟出去够久的,收获一定不小吧。”沈长君问道。
  “嗯,这次我和阿木郎一路南下,最后到了金都府的边境贝尔草原,那里人都放牧,什么都没有,就是羊多。”吴凡兴奋的说着,完全不似在路上吃苦受罪想家时,流着两行清泪时的样子。
  沈长君虽看吴凡说的洒脱,却哪里能不知道这一路的艰苦。
  出门在外,吃吃不好,睡睡不踏实,他可是深有体会的。
  伙计把茶水和点心上来了,沈长君为他们倒满了茶,并将装点心的碟子向着吴凡推了推。
  吴凡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弯弯的,特别的可爱,他拿起一块点心,小口小口的吃了起来。
  沈长君也并没有催促,他也不指望阿木郎说话,就这样品着茶,等着吴凡将手里的点心吃完。
  吴凡吃完了点心,又饮了口茶水,才发现自己贪吃,酡红着双颊,不好意思的朝着沈长君笑了笑。
  沈长君并不介意,他接着问道:“你们这次弄了多少只羊回来?”
  “弄了50只羊,38只羔羊,11只可以产崽的母羊,1只种羊。”吴凡道。
  沈长君点了点头,有了这批羔羊,火锅店已经万事俱备只等着大展宏图了。
  沈长君也没有让吴凡他们失望,让茶楼的伙计找来纸笔,刷刷刷,写了起来。
  他写的不是别的,正是答应给吴凡他们的方子
  当初说好了,他只要羊身上的八个部位,是哪八个呢,首先是黄瓜条部位,所谓黄瓜条是羊后腿的大腿内侧,一片肉两种颜色。形如两条相连的黄瓜,肉色淡红,肉质细嫩,肥瘦适中,口感嫩滑。
  然后是一头沉,这部位属于大腿外侧,一头沉瘦肉比例更高,肉质更嫩。
  第三个部位是羊三叉,要是细分的话,羊三叉这个部位又可分为大三叉和小三叉,两者都在羊腿的上部,只是大三叉在后退上部,五成肥,口感肥嫩,小三叉在前腿部位,要比大三叉更瘦一些。
  第四个部位就是羊上脑,这个部位是颈后肉,三成肥,口感嫩,羊上脑因为接近羊头,所以称为“上脑。这一部分的肉质中脂肪分布似大理石花斑,质地较嫩,是很多老饕的涮肉心头好。
  第五个部位是羊筋肉,这个部位的肉是剔除了肋骨的腰窝肉,俗话说顶香贴骨肉”,所以这个部位的肉最香。
  第六个部位是羊磨裆,就是臀尖肉,质地松软,因为靠羊尾的部分,所以最鲜也最易膻。
  第七个部位是羊里脊,脊椎两侧,纯瘦,口感嫩。只是要注意的是,羊里脊这个部位的肉不宜久涮,久涮易柴。
  最后一个部位是羊腱子肉了,这个部位是在后腿的下部,纯瘦肉,口感脆嫩,只是能用来涮锅的羊腱子肉很少,一只羊身上不超过三两,这个部位的肉口味最为脆嫩弹牙。
  除了这八个部位,沈长君还要了羊蛋和羊枪,留给烧烤店用,剩余的部分,沈长君都给出了方子。
  写好之后,沈长君将几页纸递给了吴凡。
  吴凡看到这么多的方子很是震惊,他没想到沈大哥会写出这么多来,这真是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沈大哥,这,,”吴凡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求助般的看着阿木郎
  阿木郎也没想到沈长君居然这么大方,不过,如果是沈长君的话,倒也说的通,他们都是以诚相待的。
  这么久的相处,对方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彼此都很清楚。
  他也愿意接受这份好意,并在某一天某一时刻回报给他。
  “你们不用多说了,虽然我们认识的时间不长,但是我可是把你们当成是朋友,是兄弟的再说这个方子可不是白给你们的,我可是要用它来换购买羔羊肉的优先权的。也就是说,你们的羔羊肉必须可着我们供应,在我们吃不下之前不许卖给其他人,怎么样?”沈长君道。
  “这是当然,我们谁都不卖,就卖给你。”吴凡着急的说道。
  “嗯,那就好。”沈长君把方子放到了吴凡面前的桌子上。
  吴凡双手拿起,珍惜的摸了摸。
  他们以后也可以有自己的小店了,他一定会好好经营的,吴凡暗自的下定决心。
  沈长君让吴凡他们先杀一只羊送来,尝尝肉质。
  这有什么难的,吴凡答应,明天就给他送到独家食肆去。
  

第70章 很美
  在铁匠铺打造的物件已经完成了,是被江柳取回来的,一起带回来的还有吴凡今天送到独家食肆的羊肉。
  沈长君准备大展身手了,今天晚上的晚饭就吃火锅吧。
  江柳一直是沈长君的小尾巴,基本上只要是在家里,能看到沈长君的地方,一定会有江柳。
  只是江柳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除了沈长君会眼睛不离的关注他,其他人基本上都会把他给忽略掉,这并不是大家故意为之,而是江柳实在是太沉默了。
  厨房内,江柳帮着沈长君切葱段和蒜末。
  沈长君将家里的花椒,红辣椒,酱,糖,以及在百善堂买回来的调料都摆了出来准备好。
  熬骨汤,炒制调料,最后将熬好的骨汤倒入炒制的调料中,煮10…15分钟后加入适量的糖,汤底烧开以后改为小火熬制就可以了。
  从厨房里散发岀浓浓的香味,那香味使得闻到之人浑身酥爽,好不畅快,更引得正在劳作之人腹中空空,饥饿难耐。
  由于羊肉是新鲜的,并没有卷起来冻上,所以也就不用人工刨卷了。
  直接做成手切羊肉,像里脊就做成羊滑脊,总之都是羊身上最嫩的部位,怎么吃都好吃。
  除了羊肉,沈长君让大哥将荷花池内的鱼打捞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