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古代之我娶了个丑哥儿-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沈长君说的梨花木,被王老板自动理解为了黄花梨,却也是比较名贵的。
  黄花梨木本身是中药,所以自带一种中药的降香味,木质坚硬,纹理美观,生动多变,拥有如萤火虫般的磷光,可见其珍贵程度也不可小觑。
  交代好后,一听王老板要的价钱500两,还纳闷,咋这么贵呢,想了又想,大概是因为他刚刚提岀的要求太多,不只要求把棋盘雕刻的精美些,就连棋子也是需要雕刻的,而且还要求必须打磨光滑,不能有一丝丝的倒刺,在棋子上刻的字,字体必须端正好看,还要图颜料等等。
  于是也就没想太多,也不去想了,500两又不是付不起,对于他来说,不过是小意思,也就不甚在意了,直接付了定金,三日后就可以取货,到时付剩下的银钱就行了。
  他从木匠店里走了出来后,便直接去到图书馆去了。
  来到图书馆内,看到其他人都在忙着,他也立刻的加入了其中。
  日后,棋盘做好了
  沈长君将东西拿到图书馆交给朱玄耀的时候,对方看到这么精美的东西,竟然还是父皇最喜欢的棋类,欢喜之情简直是不易言表,开心的恨不得抱着沈长君亲两口。
  他激动的道:“甚好,甚好,沈兄,深得吾心,这个要如何玩得。”
  沈长君抽出一张纸,上面的规则一览无遗,什么马走日,象走田,小卒一去不复还。
  接着两人便玩了两盘,战局当然是一边倒。
  不过朱玄耀才不介意,他高兴极了,他有预感,他的父皇一定会龙颜大悦的。
  很快就到了皇帝的寿辰,皇帝寿辰这一天也被称为万寿节,百姓不可在家中杀鸡宰鸭等物。
  皇帝会在殿前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贺及献礼。
  皇帝过寿,通常会大赦天下。
  但这“赦”也不是全部都赦的,所谓十恶不赦,就在这里体现了。
  是哪十恶不赦呢,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皆
  在十恶之内,恶极致此,罪不可恕。
  这天,朱玄耀来到四哥的府上,准备同四哥和四嫂一起去参加寿宴。
  三人来到宫门外,下轿时正遇到同时下轿的大皇子。
  朱玄烨和朱玄耀、何静怡纷纷对大皇子行礼道:“大哥。”
  大皇子扫了他们一眼,却在视线落到何静怡的身上时停留的时间长了些,但也很快的收回。
  “嗯””,答应一声之后便转过身,率先一步走了进去。
  朱玄耀暗地里翻了个白眼,便跟着自己的四哥四嫂也紧随其后的向里面走去。
  皇帝会在王公百官献完寿礼后,摆宴宴请群臣。
  而皇帝的家宴是在宴请群臣之后才举行,所以玄烨便携妻子跟玄耀去到俪贵妃宫里去了。
  宴请群臣基本是未时举行,申时结束,所以家宴便在酉时举行。
  刚入申时,前面的宴会就结束了,大概是知道皇帝后面还有家宴,也就早早的散了。
  待皇帝稍作休息,换了套衣服后,便来到了爱妃和皇子公主们早已等候多时的宴席。
  “皇上驾到!”
  声后,宴会变正式开始了
  宴会第一个环节便是皇子们献礼,按照长幼的顺序,从大皇子开始。
  大皇子名朱玄烁,他将准备好的礼物呈上,这是一块白璧无瑕的玉佛,这块玉也算是玉中极品了,但是对于见惯了宝物的皇上来说,算不得什么。
  皇帝看过后,便只是点了点头
  二皇子名朱玄礼,送的是亲笔抄写的无量寿经,他与大皇子走的近,知道大哥送的玉佛,他便抄了经文。皇帝仍是点了点头。
  三皇子名朱玄栋,送的是百寿图,说起三皇子,他每年送的都是百寿图,他的母妃去的早,从小便被寄养在皇后名下,可想而知,所以他不可能送的礼物比大哥还好,索性每年都送一样的。
  轮到老四朱玄烨了,他一向是跟老七合送的,所以此时老四老七一齐献礼。
  皇上倒是有些期待他们会送些什么,毕竟被自己点了名了,总不能再像以前那般随便了吧!
  只见宫人们抬着一样东西呈了上来,上面蒙着一块红布。
  抬到皇帝陛下的眼前时,便将红布撤下,露出里面的尊容。
  这是一个小立方桌,桌面的中间被两条直线隔开,线内写着,拓土,开疆,一正一反。
  除此之外便是纵橫交错的线条。
  皇上立刻看明白了,这肯定还是棋盘。
  可是棋子呢?看着这个精巧的小立方桌,最有可能的就是在桌子的里面了。
  “打开。”这是皇帝来到宴席之后说的第一句话。
  宫人听到命令之后便开始有了动作,只是摸来找去,也不得其所。
  朱玄耀开口道:“父皇,儿臣愿意效劳。”
  皇上的嘴角挂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道:“准。”
  然后朱玄耀便走到近前,朝着桌的下面一模一拉,便就看到了里面的棋子了。
  皇上甚是满意,果然是棋,龙颜大悦,“赏。”
  谁都没有发现大皇子此时的眼神就像是淬了毒般,却又很快的被他掩饰住了。
  剩下的几位皇子公主们也竞相送礼,只是有那珠玉在前,一些就算是有点新意的也变得黯然失色起来。
  皇帝爱棋,又是刚得的新棋,虽心中恨不得能立刻就玩上一玩,可也不得不按耐下来。
  尽管如此,最终却还是将家宴提前结束了。
  由于时辰晚了,各皇子们今夜就都留宿在以前没搬出宫时,所居住的寝宫里了。
  按说皇上今晚应该留宿在皇后的寝宫,奈何得了这么一件宝贝,所以今晚,注定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了。
  皇上朝着俪贵妃的寝宫走去,后面跟着的自然是朱玄烨与朱玄耀。
  后是咬碎了一口银牙,帕子都被她撕碎了几个,心里骂道:真是两个会算计的小畜生。
  何静怡并没有随着自己的夫君去往俪贵妃的寝宫,而是被宫人带着先回了四皇子所居住的寝殿了,却没想到在途中又遇见了大皇子。
  何静怡恭敬的行礼道:“大哥。”
  这次,大皇子并没有如上次那般,爱理不理的应了一声就走,而是道:“无需多礼。”
  何静怡起身之后就想离开,却听见对方道:“请留步。”
  何静怡面露疑惑的看了过去,面容姣好的脸庞在月光下衬得更加柔和美好,让大皇子有一瞬间看痴了,但是他很快的调整了过来。
  他露出温柔的笑意道:“静怡妹妺,许久不见,都与我生疏了。”
  何静怡听他这样说,也想起了往日,他对自己的照顾,便露出了笑意,道:“哪有,大哥还是静怡的大哥哥。”
  大皇子看向刚才为何静怡领路的宫人,道:“这里不用你了,一会儿我送她去四弟的寝殿。”
  宫人不敢不应,道:“是。”
  “静怡妹妹,走吧,我带你去四弟那。”
  “有劳大哥了。”
  大皇子带着何静怡朝着朱玄烨的寝宫走去,边走边说着话。
  “静怡妹妹如今已是长大了,都已为人妇了,时间过的可真快。”
  何静怡笑道:”是啊,时间过的好快啊,想起以前还在大哥面前哭过鼻子呢,呵呵,让大哥见笑了。”
  “我倒是觉得静怡妹妹天真可爱,怎么会笑话你。”
  何静怡没有说话,仿佛是被夸的害羞了,脸颊处有些薄薄的陀红。
  大皇子低下头,看到这样的何静怡更是有想要把她从四弟手中抢走的冲动。
  两人不知不觉的就走到了四皇子的宫殿。
  “到了。”朱玄烁低声说道。
  啊。“何静怡这才发现,他们已经走到了夫君的寝宫,“多谢大哥相送。”
  “无需客气,在我的心里,你永远都是那个跟在我后面跑的小妹妹,我也永远是你的大哥哥。”
  “嗯。”何静怡笑着应了一声,之后就转身离开了。
  朱玄烁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对方的背影,仿佛要将对方的身上看出一个洞出来,直到对方的背影彻底消失,才恋恋不舍的收回了视线。
  

第113章 报纸的改革
  俪贵妃的寝宫内,皇上让宫人把棋盘放到罗汉床上,就叫宫人们都退下了。
  朱玄耀上前,拉开小方桌下面的抽屉,便将棋子拿了出来。
  待棋子全部拿出之后,便露出了被压在棋子底下的一张折叠好的纸张。
  他将那张纸拿了出来,打开,呈给了皇上过目。
  皇上接过,便看到这张纸的最上面的标题写着“象棋”,而下面则是象棋的游戏规则。
  这纸上的字都是经过印刷拓印上去的,纸也是用了上好的宣纸。
  皇上仔细的看了游戏规则以后发现,这个棋的玩法极好,比那跳棋更感到有趣。
  开疆拓土,哪一代帝王不想呢。
  招来玄燿,先开一局。
  皇帝虽然是第一次玩,但是耐不住朱玄耀的棋篓子臭,所以很快的,朱玄耀便败下阵来,被杀的溃不成军。
  皇帝赢了棋之后就把朱玄耀轰下去了,技术太差。
  可不是么,都说跟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不是没有道理的,一点不需要技术含量。
  朱玄耀光荣的下去了,换上了朱玄烨。
  俪贵妃安静的坐在一旁认真的观看着。
  父子二人下的很斯文,你来我往间彼此都有得失,他们越下棋子越少,越下越觉有趣。
  最后朱玄烨棋差一招,败了。
  皇上高兴的哈哈大笑,看的出,这一盘下的是极为过瘾的。
  皇帝心里甚是欢喜,这棋好,这棋深得吾心。
  他看看天色也不早了,便挥了挥手,让他的两个儿子回自己的寝宫休息去了。
  待朱玄烨和朱玄耀退下后,看着自己的爱妃正在为他收拾着桌子上的残局。
  便主动的拉过对方的手,轻轻的拍了拍,道:“你为朕生了两个好儿子。”
  俪贵妃顺势的握住了皇上的手,只是微笑着却是什么也没说。
  第二日,皇子们都早早的离开了皇宫。
  朱玄耀则是直接来到了图书馆,沈长君看他来了,便将所有的人员召集过来准备开一个全体员工大会。
  这个会议可以说非常的重要。
  这次的会议内容是,沈长君准备在明天刊印的报纸上做一次大胆的尝试。
  若是成功了,那么他们的报纸会更上一层楼。
  再也不是别人口中只能用流行,新鲜这类的词语形容的存在了,而是真正的,在民众心中站稳脚跟,不可动摇。
  所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六个人一个都不能少,也没少一个人,都来到了二楼的楼梯口位置坐下。
  沈长君郑重的开口道:“今天我召集大家开这个会的目的,主要是咱们的报纸要进行一次新的改革。这次改革主要针对的是时事新闻类的报纸,昨天是万寿节,咱们既然做的是新闻类,那么还有什么比万寿节更值得动笔写上一写的呢,我们要抓住这次机会,写一篇旷世好报道,咱们的报纸能够更加的深入人心,更上一层楼。”
  说完之后,他看了看其他人的表情,接着又道:“这篇报道必须从万寿节引入,可以歌颂大晋朝的盛世,可以赞扬皇帝的功绩,也可以写昨夭的王公百官朝拜献礼的壮观,总之一定要让这篇报道扎进每个人的心里,从而让我们的报纸深入每个人的骨髓里。”
  沈长君用食指轻轻的敲了敲桌子,看着桌子上坐着的所有人,道:“你们每个人都要写,玄耀,你昨天是亲自参加了的,靖远,志鹏,你们的父亲也参与其中,可以回去问问昨天的场面,清流兄和乔然,你们可以朝着民众的方向随意发挥,写完之后我们统一修正,相互借鉴结合,最后统一成一篇报道,咱们明天就得发行出去,所以今天晚上必须完成。”
  朱玄耀一听连忙道:“今晚就要完成?”
  “是的,而且今晚要加班,多印一些,明天尽量的多发些出去。”
  其实按照常规来说,像这种特别重大的国家庆典应该在第二天就进行报道的,他们已经迟了一天,不能再晚了。
  虽然他们的报纸已经卖了一段时间了,而且每天卖出的数量也不少,但是对于人们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报纸究竟是什么,特别是时事新闻,它所具有的影响力和意义。
  像他们现在所认为的看时事新闻就是为了赶潮流,图新鲜,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既然他们不能自己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沈长君就帮助他们认识。
  所以这次就借着万寿节来做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势在必行。
  几人听了沈长君的话后都深有感触,都有了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气势,他们也不再犹豫了拼吧。
  于是所有人都去准备了。
  朱玄耀回到了自己的府上,他这个愁啊,这要怎么写啊。
  思来想去,头发都拽掉了好几根,沈兄说可以从万寿节引入,那就是跟父皇有关的了,就在此时也不知道是哪根弦搭对了,却是灵机一动,想到了,他可以写父皇的一天。
  对,这个他最熟了,于是便刷刷刷开始写了起来。
  何靖远和卢志鹏各自回了家,他们的父亲上朝还没有回来,于是也只能等待了。
  就在各自的准备和忙碌中,很快便到了晚上,几人都完成了自己的稿件,纷纷拿了出来。
  朱玄耀写的是父皇的日常,何靖远写的是昨天那场寿宴是如何的壮观,卢志鹏写的内容也差不多,乔然写的是万寿节百姓同庆,常清流则写的是自皇帝继位以来,为百姓做过哪些实事。
  尤其是令他记忆犹新的十几年前的那场大汛,死了不知有多少人。
  后来也是皇上派人及时,赈灾款是一波再拨,最终使局面稳定了下来,但那一年是真的惨,至今都让人无法忘怀。
  沈长君写的是如今的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街道治安有序。
  最后,几人在这些稿件中删删减减合成一篇报道,题为《我眼中的大晋朝》。
  这篇报道是以访谈的叙事手法写出来的。
  采访的对象就是他们六个人。
  几人忙到了很晚才结束,这次文章的篇幅整整占了一整面报纸,当真是下了很多功夫的。
  第二天一早,打开图书馆的大门,报纸又被抢购一空了,这种盲目的赶潮流,图新鲜的心态,会不会在今天之后而改变,他们现在还不知道。
  今天,皇帝下了朝,便到了御书房。
  桌案上除了奏折,还有每天都会送来的报纸。
  皇上下朝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看报。
  他像往常一样打开报纸,嗯?最先入眼的是大晋朝三个字,然后才注意到标题,《我眼中的大晋朝》,呵,有点意思。
  然后便是带着一丝兴味的看了起来,却不想越看越投入,越看越无法自拔。
  这篇报道的最开始是由记者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万寿节,然后是代表普天之下的百姓给予皇帝陛下的迟来的祝福,接下来便是答记者问了。
  其中有一段是采访朱玄耀的。
  记者问:请说说您眼中的父亲。
  这里用词很巧妙,并没有问您眼中的皇上,而是在这里用了父亲。
  朱玄耀:在我的眼中,我的父亲并不只是我的父亲,而是全天下人的父亲,他为了他的孩子们,每天都早早的起床,之后上朝,下了朝便会去御书房批改奏折,很少有休息的时间,每天都会很晚才休息……我觉得我的父亲很伟大,我爱他。
  皇上看到这里的时候,有种说不出的动容和感动,他家的小七长大了。
  接下来还是记者问:说说您眼中的大晋朝。
  乔然道:我眼中的大晋朝是和平的,不用担心外族来犯,百姓安居乐业,皇上以民为本,与民同庆,我身为大晋朝的子民感到非常的荣幸跟自豪。
  皇上看到这处的时候,面带微笑,看起来心情不错。
  记者问:您眼中的官员是怎样的。
  常清流:我只能说我见到的官员还是一心为民的,但是其他的官员我实在是不知道,我还记得十几年前的那场大汛,本来不用死那么多人的,不就是因为一个官员跑了,所以才死伤无数,造成无法挽回的人间惨剧吗……
  皇上看到这里的时候也想起了此事,他还想起了重山为此还丢了儿子,他的心中对李家的愧疚又加深了些,也不知道那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篇报道,彻底的将报纸推向了高潮,原来报纸还可以这样写,原来它的作用竟然这么广泛,原来我也可以参与其中。
  如今的报纸,就像是一颗种子,深埋在了每个人的心中,等待更多的资粮浇灌使其成熟长大,而提供资粮,人人有责。
  这份报纸告诉了人们,它不是流行,不是新鲜,而是一艘大船,它可以乘载民风,也可以乘载民情,更可以乘载民心。
  可以说,沈长君他们对于这次报纸的改革是非常成功的,而他们的名声也在这一夜彻底的打响了。
  如今的图书馆,每天的人流量增加了不知道多少倍,再也不是前段时间的冷冷清清寥寥无几数人。
  而且来投稿的人也不是只有学子们了,还有一些大儒,也纷纷的写了稿件送来,可以说,能有这样的效果,沈长君是终于满意了。
  他等的,就是这一天,不怕你不知道,就怕你认识不到。
  

第114章 回家过年
  皇后的寝宫内
  “啪”皇后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道:“这个小畜生,倒是挺会拍马屁。”
  只见皇后的巴掌下,正压着一物,那物上有一行最显眼的大字,《我眼中的大晋朝》
  这不是沈长君他们出版的报纸吗。
  皇后的奶娘,孙麽麽,是皇后身边的老人了,打皇后小的时候就在身边伺候着,如今已经熬成了婆,只听她道:“娘娘,别气别气,别气坏了身子。”
  皇后的胸脯一上一下剧烈的起伏着,被气出生理性泪水的眼角泛红,她道:麽麽,我怎能不气,那个老的跟我争宠,倒也罢了,我毕竟是皇后,他再受宠也越不过我去,可是小的却也要来跟我的烁儿争宠,我岂能一忍再忍。”
  “娘娘,你不为自己,也要为大皇子着想,你若是气病了,还不是便宜了别人,就算为了大皇子也要保重凤体啊”孙麽麽劝完皇后又安慰道“这位一向是不长进的,就算受宠又如何,论学业,他可比不上大皇子。”
  皇后得了安慰缓和了不少,却仍是有气道:“他是不长进,可那个老四可不是省油的灯,这次皇上寿宴,也不知道从哪寻来的是个什么棋,倒是会揣摩圣心,竟哄的龙颜大悦,简直可恶。”
  她说完,有些担心的问道:“你说咱们的烁儿能争的过他们吗?”
  孙麼麽道:“大皇子是皇上的嫡子,又是长子,平日里勤奋好学,舍他其谁?”
  皇后听后也渐渐的是安下了心,他的烁儿是最好的。
  时间如流水,一晃又要过年了,今年,沈长君要带着家人回沈家村过年。
  独家食肆火锅店门前贴了通知,腊月初一暂停营业,回老家过年,过了十五再回来恢复营业。
  至于图书馆,自从他们的报纸火了以后,有许多学子来应聘,其中不乏有举人出身的官家子弟。
  但是沈长君选人很严格,并不是出身越高越高,所以最后也不过只选中了两个人。
  一个是同科举人贾明,另一个也是同科举人,名字叫付毓。
  所以沈长君把图书馆交给他们四个人了,报纸还是要每天发行的。
  腊月初一的这一天,沈家人从京城出发,向着福盈县驶去。
  离开家将近一年半,还怪想的。
  由于他们这一行的人数太多,家里的那头小毛驴不够坐,便又雇了两辆骡子车赶路。
  在车厢里,沈长君问着两个儿子沈丰梧和沈韵,“知不知道咱们要回哪里啊?”
  当初抱着他们离开村子时,他们才刚过完周岁礼。
  沈韵趴在江柳的怀里摇了摇头。
  沈长君抱着沈丰梧颠了颠,等着他回答。
  “回以前的家”。沈丰梧答道。
  “那你还记得以前的家是什么样子吗?”
  沈丰梧想了想,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沈长君看他一脸呆萌呆萌的,怎么看怎么喜欢,控制不住的伸岀手轻轻的掐了掐他的包子脸,手感真好。
  沈丰梧也没反抗,就任着自己的爹爹在自己的脸上施为。
  这次赶路,他们仅用了20天的时间就到了沈家村。
  沈长君一行回来并没有告诉家里人,所以并没有人知道他们回来。
  到了自家门前,院门紧闭着,沈东掉下马车敲了敲,不大一会儿门就开了。
  王敏看到是他们回来了,连忙将院门打开,嘴里还道“老爷夫人五少爷五少夫郎两位小少爷回来了。”
  沈长君道:“嗯,家里可都好?”
  王敏道:“回五少爷,都好呢。”
  几人说着话就进了院内。
  独家食肆要到小年才歇业,离着那时候还有三天的时间,所以此时,家里出了王敏跟沈倩他们人都在独家食肆呢。
  还有焕颜堂,大哥他们应该是去了那边,也要过几日才能回来。
  一行人风尘仆仆的回到家,自是要先打理一下的。
  沈长君和江柳先给两个孩子洗了澡,然后自己才去洗。
  晚上,王磊他们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