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摄政王今天也想辞职-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王看出了这些,却只是平静地端起茶饮了一口。
本王以前夜以继日,宵衣旰食,生怕有一点做的不好,如今职务尽去却也发现这个国家并非没有本王就不行。
奏折有人批阅,各项工程有人接手……大周国这个庞大的机器依旧在有条不紊地运转。
皇帝虽年轻,但在政事上面却每一项都做的妥帖完善。
本王其实并未教导皇帝什么,只是本王处理政务的时候偶尔让皇帝旁观而已,而如今他却展露出这般让本王也不得不叹服的手腕,不得不说是天赋使然。
至于重掌大权之事本王却是不再想的,一则、对于摆脱这些本王求之不得;二则、如今的朝堂也没了本王的位置。或许哪天皇帝心情好了,本王可以奏请回到秦王那片已经被削得小得不能再小的封地,等着离开这个世界。
只是本王在禁足期过后上朝的时候刚提出来这事儿便被皇帝驳回了。
皇帝说自己尚需太傅辅佐。睁眼说瞎话,皇帝哪里需要本王的辅佐。只是那时候皇帝的脸黑得有些吓人,本王便把辩驳的话咽下未说。
说实话,本王搞不清楚皇帝在想些什么,尤其是他对于本王的想法。杀又不杀,放又不放。或许皇帝还在犹豫,他还没做好除掉本王的准备。
但他终有一天会做好。
反是没办法反的,一造反,本王这么多年做的就没意义了。但是坐以待毙本王却又不甘愿,只求哪天能找到机会,远远离开颍都这个是非之地。
夏末秋初,梧桐叶尾被暖阳烧出金黄的色泽,知了在树上没完没了地叫着。
本王坐在回廊的栏杆外,将足浸在莲花池的凉水中。本王手上拿着一本讲大周地理风貌的《九州志》,身边摆着锦绣准备的冰镇西瓜。
就是在这时候,一封信被送到了本王手上。
——太学呈函请本王去讲课。
太学是大周公立的教育机构,设在颍都东郊,内设国子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虽名称大体与旧朝时相同,但教学内容多作改动,更重实干。此外太学在接收世家子弟的同时也接收优秀的寒门子弟,以成绩分班,并不论资荫。
太学是本王打破世家教育资源垄断的一个尝试。
太学刚开始授课的时候本王为了给它壮大声势是去讲过一段时间课的。后来太学起来了,本王政事又忙便不再去了。
说起来本王的最早的几个门生便出自那里。
只是这个时候还有人想到本王着实令本王意外。
本王想起前些日子大将军见本王闲得无聊便说试着帮本王找些事做,不知是不是指这件。
这份邀请让本王想起了不少值得怀念的旧事。本王想着左右无事,天气又正好,便答应了。
秋初开学后的一天,本王坐着一辆低调的马车悠悠到了太学。清晨的阳光洒在石板地上,照着太学古朴的牌匾,进出的学子们络绎不绝地穿过宽阔的牌楼。
本王注意到,其间为数不少的学子都身着着简朴甚至是寒酸的衣衫,很明显是出身寒门。
为了免除寒门学子的求学之忧,太学包揽了学子的食宿,此外还会根据学子的学术贡献发放银钱奖励,有特别优秀以达圣听者甚至有机会直接封官。
这些对前途无量的世家子弟来说自然不算什么,但是对寒门学子来说却是一道曙光。
而如今,本王在太学看到这么多的寒门学子,甚是欣慰。
从马车上下来之后,本王站在太学进门百步远的地方,陷入了沉思。
这几年来,太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场地也一再扩建,如今太学内部的构造已经和它处立时大相径庭。本王也并非没有再来过,只是一年那么几次的视察不说每次都前呼后拥但至少有那么一两个人陪同。
而今天为了低调行事本王今天出门的时候并未让小厮跟随。
简单来说,本王意识到自己不识路。
“同学。”
不得已,本王叫住了一位过路的学子。这位学子身着的儒服,但衣料看起来颇为廉价,衣角上还带着不知那个乡村野道上的泥土。
学子听到本王叫他甚为意外,他转过身向本王一拱手:“这位塾友有何见教?”
塾友?他这是把本王也当学生了?
本王原本打算解释,但想了想说出身份反倒会让别人惶恐,又是一阵麻烦,便放弃了。
“明德楼怎么走?”本王这般问道,如果没记错太学的祭酒应当是在此处办公。
这位学子为本王详细地指了路,态度不卑不亢。
本王向他道了一声谢后向明德堂而去。
本王到时太学的祭酒正在与主簿谈话,方开学,太学内正有不少事情要忙。
见本王来祭酒十分意外,他急忙停了公务向快步上前向本王行礼:“不知秦王驾到,有失远迎,下官失职。”
本王看出了祭酒的慌乱,本就是本王未事先通知祭酒会今日前来,说什么也怪不得这位。本王摆了摆手:“无妨,本王本就打算轻车简行,不事声张。”
授课的具体安排之前祭酒已派人来与本王说好,本王将在闻道堂开课,类似选修课形式,一旬两堂,不设考核。至于讲什么全由本王决定。
本王讲什么呢?本王思来想去自己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只有政治了。
祭酒特地在明德楼为本王收拾了一间书房办公,房间坐北朝南,窗户外种着几株李树,李树下有一方小荷塘,里面养着十来尾锦鲤。环境甚为清幽。
本王大概翻了翻太学的教材,对太学的教学范围略有掌握。
然后本王花一个时辰备好了课,停笔时正好到午饭时间。见本王没回去,锦绣谴人给本王送了午饭。
吃过午饭不久便到了上课时间,授课的闻道堂离明德楼并不远,先前祭酒命人带本王略微认了一下路,如今本王便一人前去了。
但本王一道闻道堂便被乌泱泱挤在门口的人群吓了一跳。
这怎么进去呀?本王看着前方的人犯了难。
作者有话要说: 求评论和收藏,打滚
☆、第 12 章
前路不通,无奈之下本王干咳了两声以引起前方学生的注意力。
“同学,请让让。”本王这般客气地对前方的人说道。
不料那学子眉一挑,满脸不悦道:“你想干什么?要听课自己找位置去,别想□□的队。”
他这是把本王当做来听课的学子了?
第二次被当做学生的本王有些无奈,本王叹了一口气:“你不让本王进去,谁给你们讲课?”
“秦……秦王?”学子下意识地反问。
本王点了点头。那学子这才反应过来本王是谁,他惊讶地张大了嘴。
学子急忙侧身给本王让开位置,还顺带扯了扯他前面的人:“秦王来了,赶紧让开。”
秦王来了。
这句话如同铜线上的电流迅速从明德堂门口被传到明德堂内,本王面前很快被让出了一条路。
本王注意到,明德堂内原本坐着的学子不少也起了身。
学子们都看着本王,眼神有的热切、有的好奇、有的则带着意味不明的打量。
本王的恶名与善名同样的昭彰,有多少人崇敬本王,就有多少人憎恶本王。在民间前者或许多过后者,而在大部分出身世家的学子中,后者可能便要多过前者了。
他们大多并不像寒门仕子那般崇敬本王,毕竟本王推行和支持的政策都或多或少损害了他们本家的利益。
所幸大周的尊师重道之风还是很盛行的,而本王身份地位又在那里,所以就算看不惯也没几个想不开来找本王麻烦。
本王对这些意味各异目光恍若未觉,从容地走到讲坛上,将教案一放,平淡地说了两字:
“开课。”
第一堂课本王按时间顺序大致梳理了一遍大周开国以来的重大国策,并将这些政策的作用、意义、优势、劣势大致讲了一些。
大周开国三代,颁布的重要国策不在少数,本王讲完便已花去了大部分的时间,所幸本王讲到末尾的时候大部分学子还在认真听。
然后本王列行公事地问了一下听课的学子们是否有问题。
学子们犹豫了一下,有几个起身问了一些关于授课内容的问题。本王一一作答。
在本王以为没有人再提问打算下课的时候一位学子起了身,他穿着简朴的儒服。多看了两眼之后本王认出他正是在门口为本王指路的那一位。
这位学子向本王恭敬地作了一个揖,道:“学生最近听闻朝中新颁布‘九品中正制’选官,由各州郡分别推选一德高望重者为大中正,再由大中正评选小中正,以此作为选官标准。不知学生说的对不对?”
“学而优则仕”新的选官制度虽然不算本堂课的内容,但却是学子们最关心的问题,于是本王也不吝解答。
听完他的陈述,本王点了点头:“的确是这样。”
那学子听本王接了话便继续问了下去:“学生愚钝,不知此项政策的意义与优势何在?”
这位学子的话明显在诱导本王,但本王还是非常配合地给了他答案:“在于能规范有效地选拔人才。”
似乎终于到了关键的问题了,那学子深吸了一口气,然后道:“恕学生冒昧,只是学生认为设立一个像太学入学的考试来考察天下学子岂不更有效?”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大部分世家子弟略微思考后都面露不悦。他们能凭借家世轻松地登上青云梯,怎么又愿意与其它身份不对等的人同享机会。
课堂上爆发出一阵小声的细碎的讨论,大部分是贬斥这位学子异想天开的。
本王看了一眼气氛越发躁动的课堂,将目光放回了那位学子身上。本王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语气冷淡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学子微微一愣然后恭谨地回了本王:“学生晁禹。”
“一会儿自己去明德楼。”本王冷冷地丢下这样一句话便说了下课。众人都以为晁禹大难临头,一脸幸灾乐祸。
虽然九品中正制现在是狄远在推行,但是家里有长辈在做朝臣的还是很容易能得知九品中正制是本王的法子。所以他们的表情应当是以为本王要找晁禹的麻烦了。
不过,让他们这样以为本就是本王的原意。
晁禹来明德楼的时候以为是见祭酒受罚,所以带着一脸丧气的模样,但他没料到见到的只有本王,而本王看起来还不是要责罚他的样子,所以十分意外。
晁禹那时又惊又喜的表情实在有趣。
所以本王最喜欢捉弄这种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了。如果是狄远那样修成小狐狸的家伙,本王如何都不可能看到他这般惊异的模样。
“你为什么会想到考试取仕的办法?”本王让晁禹入座,并给他看了茶。
晁禹看起来略微不安,他还是有些摸不准本王的想法,但本王问了他就老老实实地答了:
“学生早有此想法。人之才干不在出身,为何取仕却偏偏要囿于门第,这样真的能让最合适的人来治理国家吗?”
“不能。”本王干脆利落地给了他答案,然后幽幽补充道,“但很多人都喜欢这样,尤其是已经掌握了权力的人。”
或许是没料到官场的险恶会被本王这么直白地挑明,晁禹听过本王话后的神情有些惊愕与失落。
本王并不在意晁禹的失落,敲了敲椅子扶手唤回晁禹的神,然后悠然问道:“你还想了什么?总不会只有你当堂说出的那一句吧。”
回过神的晁禹急忙陈述起他的构思,一开始他有些拘束,讲的磕磕绊绊,但是渐渐放开了之后便顺畅多了。其间晁禹讲得口干舌燥,还喝掉了两碗茶。
而本王从头到尾听完,并在最后“嗯”了一声表示了解。
总的来说,晁禹的想法虽然颇多缺漏,但以一人之力来说已经十分完善了。
待晁禹讲完后本王指出:“你偏偏漏了一个问题。”
“世家的态度与反应。”晁禹自己答了出来,看来他也很明白。
想到科举这个办法并不难,难的是克服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本王笑了一声,叹道:“看来你知道轻重。”
“秦王是站在世家的那边的吗?”晁禹突然这样问本王,实在是,十分鲁莽的试探。晁禹渴求在本王这里得到支持,看来他也信了本王是天下寒门学子的恩师这种说法。
可惜现在本王除了精神上的,给不了他任何支持。
对于晁禹的问题本王并不直接回答,只淡淡道:“本王只为大周安定繁荣。”
本王继续将话题拉回方才的话题上:“你想那么多,却偏偏漏了最紧要的问题。你是在害怕?”
“草民不怕被害,只怕世道昏暗,草民孤立无援。”可是晁禹下一句又把话题拉回了他想说的事情上面。
本王听出他在暗指本王不作为,但皇帝的斥责都无法让本王动摇,他这话不过是一阵风。
“你在课堂上的作为若只被当了笑话还好,但若有人上了心,你知道你会怎么样吗?”本王这样反问他。
晁禹沉默,看来他知道结果。
“在没有足够的实力前,越是想要的便越要隐藏。因为这世界上与你意见相左的人太多了,而他们一旦得知你的意图,就会阻止你。”本王这般语重心长地教导着晁禹。
“去再多想一些吧,只要你有决心,就会有力量。得道多助,你已经在道上了。今天课堂上的鲁莽勿要再犯了,回去吧,说祭酒好生训斥了你一顿。”
最后本王风轻云淡地留给了晁禹这么一句话,或许早些时候本王还能提携他一二,给他一些机会,但如今本王只能看他如何施展自己的报复。
不知晁禹听了本王的话是否有明悟,总之他恭谨地谢过了本王的教诲,然后退了下去。
晁禹一走,这小院便又只剩下本王一人。
就在本王起身打算收拾东西回府的时候,一道声音从内间传来:
“秦王真的认同科举取仕的看法吗?”
作者有话要说: 皇帝两章没出现了,我错了。
下一章让皇帝出场!
☆、第 13 章
来自熟悉嗓音的疑问让本王僵在当场。
只见皇帝缓缓从内间踱出,他今日一身月白外罩竹青的鹤氅,看着十分儒雅温和,与这太学宁静致远的氛围十分契合。这是本王这三月来第一次在私下见到皇帝,近一看他又清减了些。
皇帝身边还跟着一个随从,皇帝在出来的时候便顺手把他打发到门外候着。
本王急忙跪下行礼:“参见陛下,不知陛下驾到,微臣失礼。”
本王今日轻车简行给了祭酒一个措手不及,不料转眼皇帝也轻车简行给了本王一个措手不及。皇帝先前未派人候在外间,本王便完全没有发现他来了,方才与晁禹的对话想来也被皇帝尽数听了去。
“免礼。”皇帝越过本王,走到本王方才做的位置上坐定。
“朕路过此地,听闻秦王在此授课便来听一听,可惜只赶上末尾。对了,秦王还没回答朕方才的问题:秦王真的认同科举取仕的看法吗?”
看来皇帝是无论如何不想绕开方才的问题了,于是本王打太极般地回道:
“无所谓认不认同,臣只站在对大周最好的角度思考问题。”
当然没办法直接回答认同,一来是怕皇帝以为本王当初的拒绝是在愚弄他,二来是怕皇帝听了肯定的回答派本王去干这差事。
皇帝听了本王的答案面露不悦,他看了本王一眼神色间颇有些忌愤。但皇帝只冷冰冰地应回了一句:“是这样吗?”
看来天又被本王聊死了,本王一直都是话题终结者。
气氛尴尬地沉默了一会儿,在本王想着要不要找点什么话说的时候,皇帝自己幽幽开口了:
“说来朕今天才知道原来秦王也能做一个好老师。”
皇帝这话什么意思?本王一下愣住了。他是在说本王以前不是一个好老师?
本王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来自己也是皇帝的太傅,然而却未尽过什么教导之责。
皇帝是在嘲讽本王,但本王也只能一声不吭地受了。本王一直以为皇帝不在意,但他却突然提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找本王的茬。
终归是本王理亏,本王只能告罪:“臣——失职。”
“朕没有责怪秦王的意思,总有更重要的事不是吗?”皇帝虽然这样说着,但是他的语气十分冷淡疏离。
本王无言以对。
皇帝小时候本王似乎总有事情要做,每一件都事关天下,看起来都比给皇帝上课更紧要。
但实际的原因本王自己一清二楚。
那时的本王完全没有教好一国之主的自信和能力,于是便将自己的责任扔给了各地请来的名仕大儒。
虽然这事儿本王心里早有决断,并那样做了,但是由皇帝说出来味道总感觉怪怪的。而本王,十分心虚。
“今天有机会,秦王也给朕讲讲课吧。”所幸皇帝并不是真的要为难本王,他及时赏了本王一个台阶。
本王自然也顺着台阶下了:“陛下要听什么?”
皇帝顺手翻了翻放在手边的史书,然后停在了一页上面:“这一篇吧。”
本王看了看,是“闻相训政”的典故。皇帝这是在暗示本王什么?
本王暂时没有想明白皇帝的意思,但还得按照皇帝的意思开讲。
这篇是讲前朝闻相劝诫少帝勤政的事,本王觉得皇帝还是在暗暗地嘲讽本王失职。但皇帝面色不显,本王也只能吃下哑巴亏。
讲着讲着本王忽然听不到回应了。本王疑惑地抬起头发现皇帝已经枕着手臂睡了过去,露出一截泛着苍白的手腕,浓密纤长的睫毛在他本就带着阴翳的眼睑上又投出一片阴影。
本王讲的课有那么无聊吗?本王陷入了自我怀疑中。
皇帝睡着了,本王只得停了讲课。
皇帝的睡相就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童。他下意识地将自己的身体蜷缩在一起,神情不安。
坐了一会也不见皇帝醒过来的迹象,于是本王放下书,轻手轻脚地出了书房,打算活动一下筋骨。
在门口本王遇上了皇帝带来的随从,他好像姓崔,是伺候在皇帝身边的小太监。
“崔公公,陛下昨天什么时候睡的?”本王这样问道。
本王自然不会真认为是本王讲课太无聊,见皇帝的疲惫程度,应当是很有一段时间没睡好觉了。
“回秦王,今早四更睡五更起的。”小太监恭敬地回着本王。
臣子打探君主的作息本是不妥,但小太监如此干脆利落地回了本王倒令本王颇为意外。
“是有什么事烦忧陛下吗?”小太监既然回了,本王也就顺着问下去了。
“这奴婢就不知道了。”小太监这下不肯回答了。
本王笑了笑,道了声谢。至于送东西?本王是廉政运动第一把手,怎么可能搞行贿受贿。
本王到小花园里转了一圈,时值夏末,天气燥热。本王无心于山水假石,脑子里全不受控制地塞满了政事。
本王在细数自己卸职以后丢给了皇帝多少事情,近的到颍都的改建、远的到屯田制的改革,还有工部专利法案的制定、户部户口普查的实施、吏部官员考核办法的新规定、兵部兵役制度的修定、刑部……
以前本王事必躬亲,如今本王一走想来这些担子全落到了皇帝身上,也难怪他如此劳累。
本王并无对皇帝夺本王之权的愤恨,本王担心这些事情将皇帝压垮。
转了一圈之后本王回了书房。皇帝还在睡,并且看起来是睡深了。皇帝还在本王自然不敢走。
本王就着手里的史册,看了起来。
太阳西沉的时候皇帝终于醒了,睡了不少时间他看起来精神了不少。皇帝直起身之后茫然了片刻,然后他似乎想起来自己在什么地方。
皇帝神情有些颓丧,他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后放下手,自嘲一笑叹道:
“看来朕不是一个好学生。”
“陛下言重。”皇帝自嘲本王自然不能应“陛下说的对”,要合适地捧哏。
皇帝精神好了,心情看起来似乎也跟着好了。他站起身道:“天色不早了,叨扰秦王不少时候朕也该回宫了。秦王送朕出门吧。”
本王跟着起身应“是”。
本王与皇帝一路朝太学门口走去,时间不早,学生甚为零落。夕阳的余晖将一切的影子拉得悠长,呈现出一半温暖一半苍冷的色调。
“秦王之才在太学,浪费了。”路上皇帝突然开口这样道。
本王不知皇帝有什么打算,不能贸然接话。不过如今朝廷局势已与以往大不相同,本王已经没有再去蹚浑水的心力。于是本王只道:“陛下抬举臣了。”
皇帝听出了本王的言外之意,他神情有些微妙的尴尬。也是,是他罢黜本王,如今又想重新启用本王,尴尬也难免。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他微微垂下眼睑,有些艰难地开口问道:“秦王,怨朕吗?”
“不。”本王回答的十分干脆肯定。
但本王的干脆肯定却招来了皇帝的不满,他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本王,用一种颇为严厉的语气问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