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在古代卖零食-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章 
  牛车颠颠地在崎岖的山路上晃荡,不知过了多久,感觉脚下的路变得平稳许多了,齐庸凡掀开帘子探头往外望。
  住柳元子隔壁的二婶姓徐,车里的其他几人都唤她徐大娘。她瞥见齐庸凡的动作,大着嗓门道:“马上就到镇子了。”
  的确如此。外头不再是荒凉的山景,而是一排排组成的独栋平房。又过了一阵,传来喧闹声。车夫驾车慢了,时不时还喊着“让一让”之类的话语。
  徐大娘面色一喜,笑着告诉大家:“等会在我家肉铺前停车,回程在天黑之前,也在此地等我便可。”
  车内几人皆是点了点头。
  这牛车是徐大娘家的,车夫则是她小儿子。莲花村民普遍都很穷,可她却是村里少有的富裕人家。
  徐大娘的大女儿前几年嫁给南山镇上的屠户,至此以后,这一家人便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说顿顿有肉,起码日日都沾得些油荤,很让邻里羡慕。
  待下了车,柳元子又交给徐大娘六个铜板,当作回程的车钱。
  齐庸凡瞧着这一幕,暗暗在心里记下了,他已欠柳元子六文钱。
  一个铜板等于一文钱。一千文钱为一贯,便等于一两银子。
  这是齐庸凡从柳元子口中得知的货币价值。
  约莫是在打仗或者世道不太平的缘故,最近粮价飞涨。本来一文钱就能买到的白面馒头,如今三文钱也许都买不到。
  他是为了打探物价才特意大老远来到镇上的商市,顺便观察一下这个世界的商业发展程度,以好给自己的货品定价。
  柳元子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公子,你打算去哪儿?菜场前面在赶集,我想去看看,买点菜回去。”
  齐庸凡沉吟了一会,道:“我跟你一起去吧。”
  他对这条街一点也不熟,怕等会走丢了。
  “你看,就在前面。镇上每七日才有一次集市,可热闹了……”
  这条商业街位于寺庙附近,所谓赶集便被称之为庙会集市。商贾云集,百货杂陈,各种门类的小摊小贩都汇聚于此。
  虽然只是个小镇,但各方村庄的村民们都会特意赶来,人流量极盛。
  大街小巷叫卖吃食杂物的货人吟叫百端,大小商铺连绵不断。
  他们正站在“陈记肉铺”门口,店内挂着猩红的肉肠,案板上摆了一大块腻腻的肥肉。身彪体壮的大汉立于板前,手持屠刀,应该便是徐大娘的那位屠户女婿。
  这满面黑胡的壮汉喊道:“猪肉一百文一斤了啊,买两斤送一两肉骨头,猪大肠八十文一斤……”
  肉铺的正对面是一家酒楼,客源不断,看起来生意不错。隔壁则是米店,柳元子说要买米,便走进去询问店家米价。
  店家毫不客气道:“陈米一斗20文,新米一斗35文。”
  柳元子摸了摸那陈米,里头掺进不少霉米坏米,质量参差不齐。她冲齐庸凡摇了摇头,走出米店,嘟囔道:“这掌柜的忒黑心,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看看。”
  一路往前走,齐庸凡发现邻着好几家书店、卖字画的铺子,有些奇怪,便问了柳元子。
  她不以为意道:“那陈记肉铺后面是镇子上唯一一家私塾,先生教得不错,送来念书的学童也多,长此以往这儿就开了好多书铺。”
  看来这个世界的工商业发展得挺不错,基本相当于明清后期的水平。市井最盛之处,商人通宵达旦,往来不绝。
  齐庸凡第一次见识到此番场景,不免四处张望,偶尔瞧见甚么新鲜玩意便驻足观看,惹得柳元子频频回头寻他。
  “青菜嘞——今早刚挖的新鲜青菜,6文钱一斤!”
  “卖冬笋啦!冬笋20文一斤!”
  “重盐腌的入味咸鱼一斤只要50文喽!”
  他还看到有老翁卖炭,一担464文,竟也有不少人争相购买。
  柳元子见青菜便宜,便去那摊贩上拣了一斤,搁在随身提的竹篮里。随后她去了几家米店,最后货比三家买了五斤陈米,花费100文。
  这一遭逛下来很快到晌午,两人在一家包子店买了俩馒头,用荷叶包裹,就着热汤吃下去。
  柳元子边吃边掰着手指头算账,“一个馒头三文钱,热汤二文钱,加起来一共花了……”
  齐庸凡:“10文钱。”
  柳元子抬头看他,“你算术好快呀。”
  齐庸凡:“……”
  这种算术连幼稚园小朋友都会好吗!
  他不禁有点难过,又负债5文。看来赚钱已经刻不容缓了。
  嚼着没啥滋味的馒头当然不能填饱肚子。幸好他随身带了一袋盼盼小面包,与柳元子分而食之。
  柳元子劝他别一下子吃完,“你可以试试先卖几个,也能赚些路费。”
  齐庸凡想想似乎有些道理,外面那么多路边摊,加他一个应该没啥大问题。数了数布袋里剩下的面包,还有四个。
  他早上起来把面包外面的塑料包装都拆开扔掉,每个用软白纸单独装好放进布袋里。即便一路颠簸依旧品相完好,比馒头包子啥的看起来卖相好多了。
  走出包子店,齐庸凡寻了街边角落里阴凉的地方坐下。他借用柳元子的竹篮,将那四个小面包摊开放在上面。
  这里人流量少,但胜在清净,没有人会找他们麻烦。毕竟街上的摊位要交钱的。
  柳元子帮他沿街叫卖,女孩子的声音听来细细软软,“卖面包啦!松软可口的面包!最后四个!清仓大甩卖!”
  这番话是齐庸凡教她的,在一众小摊小贩间格外引人注目,让人耳目一新。
  一个佝偻着背的老爷爷路过这里,眯起眼瞅着篮子里白白嫩嫩的糕点,开口问道:“此物唤作面包?”
  “嗯。”齐庸凡介绍道:“我老家那边的特产,松软可口,特别好吃,您要不要买一个尝尝看?”
  “怎么卖?”
  齐庸凡道:“15文一个。”
  老爷爷头也不回就走了,隐约能听见他嚷嚷道:“杀猪啊,这价钱都够买两个大肉包了。”
  第一位顾客被高价吓跑。齐庸凡不为所动,柳元子却急了,道:“15文确实太贵了,不然降低点儿?”
  齐庸凡摇了摇头。物以稀为贵,他不怕没人买,只不过一时半会人们不识货罢了。
  片刻后,他们很快又迎来第二位顾客。
  是个书生模样的青年。他被柳元子的叫卖声所吸引,停驻在小摊面前,指着篮子道:“此为何物?”
  “面包……”齐庸凡耐心地再次解释了一遍。
  听到价格,青年明显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掏钱买了。他穿着体面,大概是个读书人,并不吝啬于用这点小钱来尝试新鲜事物。
  青年拿到被软纸包裹着的面包时,好奇地翻开纸张看了看,感慨道:“暴殄天物啊!用这般好的细纸来装食物。”
  他粗略一摸,便觉得这比平常去书铺里买来练字的纸质都要好得多。
  齐庸凡微微一笑:“所以它值15文钱。”
  “倒也是。”
  他将面包裹好放进怀里,转身离开。
  ……
  另外三个面包很快也卖完了。
  齐庸凡在数铜板,一共60个。一堆钢镚响叮当的感觉让他感觉自己富裕了,从中数出15个递给柳元子。
  她连忙摆手,“给多了,只用11文。”
  齐庸凡笑了笑,道:“剩下的就当你今日帮我卖东西的酬劳。”
  太阳快落山了,他们起身往陈记肉铺的方向而去。走了没几步,就听见身后有人气喘吁吁地喊道:“等、等一下!卖面包的!”
  齐庸凡停下脚步,回头去看,只见巷子尽头站着方才那位书生模样的青年,弯下腰朝他挥手道:“还有面包吗?我全买了!”
  他摇摇头,想了想,回道:“今日已卖光了,明日还会有,也在此地。”
  青年颇为扫兴,但仍上前拉着齐庸凡说明日要预定五只面包。
  回程的路上,柳元子雀跃道:“我就说吧!齐公子,大家都爱吃面包!”
  齐庸凡含笑道:“回去便送你一袋。”
  “这……”柳元子在得知‘面包’的价格后恨不得把吃下去的都原封不动地吐回来。一袋有12个小面包,加起来就是180文钱……
  这个数字让她有些眩晕,吞吞吐吐道:“齐公子……这袋面包,我明日能否跟你一同卖掉?”
  “可以啊。”齐庸凡笑着摸了摸她的头,道:“回头换几斤好米回家给阿婆蒸白米饭,她会很开心的。”
  “谢谢齐公子!”柳元子感激道。
  “你也别叫我齐公子了,我年长你几岁,往后便唤我齐大哥吧。”
  齐庸凡说完这句话才后知后觉,自己自从来到古代变得愈发文邹邹了。
  不过这是好事。证明他在融入这个世界。
  作者有话要说: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盼盼小面包哈哈,感觉现在都很少有人吃了。


第四章 
  每到下午在河边洗衣服时,上了年纪的大娘们总会围在一起闲嗑牙。莲花村小,平日里没甚么新鲜事儿,不是李寡妇偷。情就是谁家地里的菜给人偷了去。
  徐大娘一边用捣衣杵捶打湿衣,神神秘秘道:“柳家那小姑娘……前阵子带回家一个极俊的小哥,还跟我说是她远房亲戚。”
  “哦,光头的那个?”王氏随口道:“前两天在村里看见他,是挺俊的,莫不是和尚还俗?”
  “这我倒不清楚,那小哥姓齐,像是从西边来的,如今在镇里盘了个摊位卖面包,生意老好了!”
  “面包?”几个洗衣妇来了兴趣,忙问道:“这是甚么新鲜玩意?”
  徐大娘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道:“长得像馒头似的,竟要15文钱一个!我可舍不得买来吃!”
  “这么贵……”
  “改天去镇里一定要瞧瞧!”
  徐大娘笑道:“下次坐我家的牛车,一并带你们去看!他的摊位就开在我家肉铺前面呢。”
  ……
  河对岸,柳家。
  简陋的土坯厨房冒着油烟,柳元子把锅里的炒青菜倒入碗里,端着出去搁在桌上。
  上午她忙着喂鸡,做饭便有些迟了。午饭很丰盛,有自制的腌酱瓜、炒青菜、野菜汤,甚至还有一盘爆炒猪头肉。
  肉是齐庸凡昨天从陈记肉铺切的,一斤100文钱,他买了一斤半。
  柳元子已经不记得自己多久没吃过猪肉了。也许是半年,又或许是一年。以至于她在炒菜时馋得忍不住偷吃一两块,差点没把舌头也吞下去。
  她去院子里唤阿婆和齐庸凡来吃饭。
  这些平常的农家菜,没有酱油味精调味,加的粗盐又少,齐庸凡一顿吃下来觉得没滋没味,阿婆和柳元子却将盘碗里的剩汤都喝得一干二净。
  吃罢饭,齐庸凡找出一包小香肠来啃。他饭量大,平常在柳家都吃不饱的,还要回到车里加餐。
  距离他穿越到大殷王朝已经过去七天了。他几乎每天都会带上三袋盼盼小面包搭乘牛车去镇子上卖,每日净盈利540文钱。
  扣除日常花销和车费,他现在一共赚到了二两银子。
  这笔钱对于农村人而言是巨款,足够一个家庭半年的生活开销。
  但齐庸凡却觉得还远远不够。前两天他托人打听到代办一个身份证明要五两纹银,如果继续这样做小买卖还要大半个月才能赚到足够的钱。
  况且每日乘牛车往返实在累人,他便打算直接将零食车开到镇子上,从此将户口移到南山镇定居。
  他把这事儿跟柳元子讲了,决定傍晚启程,托她去雇几头水牛来装装样子。
  村里的水牛是用来耕地的,好几户人家都有。柳元子轻而易举便用十几文钱借到了,用粗麻绳绑在零食车前面。
  三头水牛当然不可能拖动这辆挂了黄牌的庞然大物。上次他能推动车,还是因为碰巧遇到了下坡。
  3087年,科学家们早就研究出了飞艇等交通工具。齐庸凡这辆房车是2899年的老古董,除了出入需要瞳孔识别之外,并不存在任何高科技设备。
  柳元子恋恋不舍地同齐庸凡告别,一想到对方走后她就再也吃不上松软可口的小面包,眼泪汪汪道:“齐公子,往后我还能去镇子上找你吗?”
  “可以啊。”齐庸凡笑道:“过几日摊子做好了,我打算雇你去帮忙。”
  “真的?”柳元子一脸惊喜。
  “嗯,先等两天,我还会回莲花村找你的。”齐庸凡往她手心里塞了一把奶糖,然后头也不回地上车走了。
  太阳落山,一路上人烟稀少。齐庸凡以龟速开车,即便如此也只用了半个时辰便到镇上了。他在南山镇较为偏僻的地方租了一间带院子的民宅,而后将车停在小院里。
  他先把那三头水牛拖到陈记肉铺,塞了二十文钱,托徐大娘明日将它们赶回莲花村。
  天色渐晚,他筋疲力尽地回到家。这间民宅月租金只要450文钱,屋子破破烂烂的,只有一些陈年家具,看起来压根不能住人。
  事实上齐庸凡租房子并不是为了住,而是打算用来存放零食车。他吃住都在车里,有空调有抽水马桶,生活质量跟在现代也差不了多少。
  他去洗了个热水澡。从浴室出来时,车内暖气已达到27摄氏度。他穿着大叉裤和汗背心,趿拉着人字拖走到仓库去挑选晚饭。
  耶,烤肠机还能用。他给自己烤了根焦焦的脆皮大香肠,外加一碗大桶香辣泡面。
  吃完简单的晚饭,他便起身去冰柜,取了瓶冰可乐,咕噜噜地灌进肚子里,只觉得身心俱爽。
  明天卖什么呢?他开始思索。
  再卖些夹心口味的面包吧,提高销量,尽早赚到五两银子,他在这个时代就安全了。
  ……
  第二日,齐庸凡起了个大早,拎着一箩筐的面包去抢摊位。
  买摊位需要官府登记身份证明,也就是类似于身份证,名叫照身贴的东西。他现在还是个黑户,买不了摊位,就只能早早地去抢那些偏僻的空位。
  陈记肉铺前就有个闲置的摊位,一直没卖出去。前天徐大娘说要借给齐庸凡使,结果蹲了没两天遇到官差来巡查,他只能溜之大吉。
  “呦,齐小哥!”徐大娘的女婿,也就是屠户陈生跟他打招呼,“又来抢摊子啦?快点去书院边上,今儿书生们考乡试,里头可热闹了。”
  齐庸凡停下脚步,扭头问道:“考科举的那个乡试吗?”
  “是啊。”屠户感慨道:“要是往后我家那小子也能中个童生该多好。”
  “会的。”齐庸凡安慰道:“陈阿狗那么聪明,以后一看就是当秀才的料。”
  陈阿狗便是陈生的大胖儿子,今年才五岁。齐庸凡至今不明白陈家人为什么要给他取这样一个名字。
  “嘿,这话我爱听!”屠户咧嘴笑了,从桌上割下一块肉包好扔到齐庸凡的篮子里,道:“今儿请你吃肉!”
  “谢谢陈大哥。”齐庸凡不太好意思,便也从篮子里取出一块面包送给他。
  屠户顺手将面包拿给了在里屋嚷嚷叫着要喝奶的陈阿狗吃。
  ……
  乡试在南山镇是热闹非常的大事。近一百名学子挎着书箱鱼贯而入,衙役要在门口逐一察看他们的衣服、食物,是否夹带小抄。
  天刚蒙蒙亮,礼房门口便拥挤了一大帮贩子卖笔墨吃食。大部分学子都带了馒头或者豆糕,结果被衙役掰得烂碎,几乎不能吃。
  有人探头探脑道:“看来这一届乡试作弊查得很严啊。”
  “那可不!县令新官上任三把火,听说这次一定要让南山镇考出几个秀才郎!”
  还有一部分家境富裕的学子没有自带食物,而是打算在礼房门口随便吃些或者买一点带进去。
  齐庸凡在一个馄饨铺边上开摊,叫卖面包。这几日经过宣传,南山镇上的人几乎都知道这一新奇的“馒头”。尤其是南山书院的学子们,尤其爱吃。
  很快他的摊位就被书生们包围了,这人要一个那人要两个,在开考前便将白面包卖光了,只剩下夹心面包。
  某位学子掏钱买了后愤懑道:“为什么先前的人买一个只要15文钱,而我这个却要25文钱?!”
  齐庸凡瞥他一眼,淡淡道:“白面包卖完了,你这个是夹心面包,要25文一个。”
  “夹心面包有什么稀奇!竟要贵10文钱!”
  学子愤恨地咬一大口面包,忽然面色骤变。
  身侧的同窗忙道:“没事吧?噎着了?要不要喝水?”
  学子低头,痴呆地看着松软白面中涌出的红色果酱……心想,此物怎会如此香甜!!!
  他几步蹿到摊位前,大叫道:“快再给我三个有夹心的!”
  同窗:“…………”
  仅一个上午,齐庸凡赚得盆满钵满。边上卖馄饨的老大爷看着眼红,问道:“小哥,你这面包真的好吃?”
  “是啊,不然也不会有这么人买。”齐庸凡数出几个铜板递给老大爷,道:“给我碗抄手吧。”
  “好嘞!”
  老大爷接过钱,也顾不着酸了,忙着煮东西。
  齐庸凡尝了口这馄饨,呃,古代的东西着实寡淡。盐加了不少,但只有咸味。
  许是东西不好吃的缘故,老大爷这馄饨摊生意并不好。闲下来时他便跟齐庸凡大吐苦水,说自己的儿子也在私塾上学,考了十年都没考上秀才。
  这年头生意不好做,商人地位又低,他打算把馄饨摊卖出去,回家种地了。
  齐庸凡瞟了一眼那个馄饨摊,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博大精深的手工魅力。这跟现代的路边小吃车没什么两样,不过是辆小推车,里面镶着铁锅,烧碳火来煮熟食物。
  他想起自己还可以卖泡面,正缺这样一辆小吃车来作掩饰,便问道:“你这车打算卖多少?”
  老大爷道:“一两银子加半贯钱,送锅碗和桌椅。”
  齐庸凡的目光在他身后的那几张小木桌和矮凳上打转,还价道:“一两银子,我买了。”
  “呦,小哥,你也太狠了吧!”老大爷表面上一脸肉疼,其实心里乐开了花。他这堆玩意在当铺看来就是破铜烂铁,除非是同行搞买卖的,否则不会有人愿意花钱买。
  齐庸凡:“卖不卖?”
  老大爷忙道:“卖!”
  作者有话要说:来了!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有一个腐女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五章 
  齐庸凡拿着照身贴从衙门里出来时,衣兜里只剩下五个铜板。正所谓一朝回到解放前,他把所有财产都用来换了这张身份证明。
  衙役粗略地登记了他的名姓和南山镇籍贯,并在外貌一栏提笔写下:面白,无须,清俊。
  距离他移居南山镇已经过去了五日。因着上次的乡试,他接连大赚特赚,还花三两银子盘下了陈记肉铺门口的摊位。
  这天早上,他惯常提着竹篮走到街上,隔壁米店的伙计瞧见他,眼前一亮,忙问道:“小哥,上次跟你一起来的姑娘是南山镇的吗?”
  齐庸凡怔了怔,这才意识到伙计口中的“姑娘”是柳元子。他摇摇头道:“不是,她是莲花村的。”
  他和柳元子来过这家米店逛过一次,最后嫌陈米质量太差离开了。
  伙计搓了搓手,有些羞涩道:“我听闻她是你远房表亲,能否替我问一下她家里人……我娘说我年岁也不小了,该娶亲了。”
  见齐庸凡不吭声,他便掏了一堆叮当作响的铜板塞到竹篮里,笑道:“麻烦你了,我买两个白面包。”
  齐庸凡收了钱,递过面包,淡淡道:“她过两天会来镇子上,不如你亲自同她说?”
  “这、这怎么好意思……”伙计挠了挠头。
  大殷王朝虽然民风开放,但也没到男女初次见面便能谈婚论嫁的地步。大多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没啥不好意思,她要来帮我开摊子,你经常光顾我生意的话总会有机会的。”
  说完,齐庸凡佩服自己的机智。三言两语又拉拢来一位为情所愿的忠实客户。
  没再搭理伙计,他走到陈记肉铺门前,同陈屠户打了个招呼。而后将粗布叠开在青石地板上,逐一摆放面包。
  陈生瞟到地上那些白白嫩嫩的面包,道:“齐哥儿,你吃肉不?”
  “嗯?”齐庸凡扭头看他,笑道:“我又不是神仙,自是吃的。”
  陈生有些犹豫道:“我能否以肉换你这面包?上次我家阿狗吃了后一直嚷着还想吃……”
  齐庸凡有些惊讶,旋即笑道:“当然可以,换半斤吧,我给你四块白面包。”
  “不成,占你便宜了。”陈生连忙摆手,半斤肉才50文,而四块面包却要60文。他从案板上割了近一斤的猪后腿嫩肉,中间穿了个孔,用稻草捆起来递给齐庸凡,道:“换六块吧,成不?阿狗不急着吃,怕坏牙,往后每日给他带一块便可。”
  陈阿狗穿着开裆裤,就蹲在肉铺门口,吸吮自个胖乎乎的手指,目不转睛地盯着地摊上的面包。
  齐庸凡摸不清这肉多重,寻思着陈生是老实人,不至于坑他,当即从竹篮里抓起一块面包扔给小屁孩。
  “耶!!”
  阿狗兴奋地抓着小面包,像吃糖块似的舔舐,慢慢地嚼着。
  齐庸凡笑了笑,走过去摸他的头。
  上午生意不错,共卖出20块白面包和14块夹心面包,收入610文钱。
  中午没啥客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