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生活记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先生闻言也不生气,仍是不疾不徐的回话,但声音中已经带了几分冷意。“于老秀才怎能这样说呢?这契约是真的,你也承认了,我家将军也并非不让文礼少爷不敬您这个父亲。改姓之后照样是您的儿子啊。
  更何况您说这话有几分底气?当年您对我家二公子如何?我家公子又是如何待你和于家人的?公子当年的陪嫁又去哪儿了?您这位夫人又是何时进的门?文礼少爷此次府试又是怎么回事?
  还有当年二公子未离世时将军曾寄信来,公子却未收到,含恨离世。信,明明寄到了,又去哪儿了?
  再有,四年前将军又托人问询,为何你说没有秦家的消息?如不是找到了文敏公子,将军不知何时才能知道亲人的消息?这又是怎么回事?
  你说来看看,你有何面目见我家公子,有何面目面公子的两位儿子?”
  于家德不等沈先生说完,脸色涨红,趔趄后退扶着桌子站定,嘴唇紧紧抿住,说不出话来。
  其他人听完也都大吃一惊,这其中竟有这么多事?看于家德的样子,便知八成都是真的。这让三叔公等于家族老想劝都没脸,张不开嘴。摇摇头坐下,不知该如何开口。


第7章 辩驳
  在场众人中于文礼受到的冲击最大,他从小不受父亲重视,但心里对父亲的尊敬和孺慕之情却不少。对阿爸的印象虽不是十分清晰,也正因为印象模糊和哥哥的讲述,心里阿爸的形象更加完美。在父亲与继母那里的不到亲近关爱,更是对阿爸的关爱充满向往之情。
  于文礼平日里对父亲的冷淡与忽视也有不满,这次府试没能成行,他也猜到似乎是父亲装病,故意不让他参加。心中郁闷本就不少。此刻听到这这些质问的话,看到父亲的反应,心中更是翻江倒海,酸涩不已。
  他该问父亲为何对阿爸冷漠吗?该问为什么不让阿爸与家人联系,以致抱憾而终?还是问父亲为何阻碍亲生儿子的前途?……
  他说不出口,苍白着脸不知是伤心多些,还是愤怒更多?
  于文敏已知其中的原委,原本想早些告诉弟弟,却怕信里说不清楚,让他多思多想。倒不如当面一次说个清楚,自己也能劝慰一番。
  于文敏看着弟弟的脸色,伸手拍拍弟弟的肩膀,安抚他的情绪。
  屋里的沉默最终还是由于家德打破了,“我不同意,既然进了我于家门儿,就是我于家人,儿子也是我于家子孙。你们秦家是准备仗势欺人,夺人子孙吗?”
  众人闻言表情不一。王氏继续木着脸,眼中却闪过一丝欣喜。三叔公等人却打定主意两不相帮,于家占情,秦家占理,况且秦家绝不这么好打发的,他们只管看俩家理论,做个见证。于文礼被大哥拉住,示意不要出声。
  沈先生闻言轻笑,“于老秀才这是要耍赖,仗着两位少爷父亲的身份,让我秦家绝户了?若是我秦家不依不饶,或是文礼少爷有意认秦家,就以不孝忤逆的理由断了他的前途和名声,是也不是?
  哦,对了。这次府试您不就装病不让文礼少爷考试,还不准备让文礼少爷读书了。你是怕文礼少爷去定阳见到秦家人,不认你这个爹了吗?
  哼,你把这些年所作所为好好想想,你哪来这么大脸面,敢威胁秦家。不守诺言,是为不信;不守礼孝,是为无情无义;苛待儿孙,是为不慈。你这功名可是白得了!
  我这话拿出去让大家评评理,说的可有说什么不对?以前你欺我秦家无人,如今秦家不与你计较,是看去世的公子和两位少爷的面子。今日是想要我旧事重提,一件一件的来评判吗?
  我不欲与你多言。这第二件事,现在不提也罢。还是等我家将军从北地回来,亲自说吧。”
  沈先生说完,站起身来,也不等其他人说话。又道,“我话已说完,诸位请自考虑。”又朝于文礼和于文敏说道,“两位少爷许久未见,怕是有不少话说。在下先等两位叙话之后,再来打扰。再有,明日沈某会代将军祭拜老主君和二公子,还请两位少爷做些准备。”
  转过头来又对于家德说,“有一句话将军托我问问,于家这百亩良田和家业是怎么来的?于家剩下几位少爷小姐的前程如何?好了,在下话已说完,先告辞了。耽误几位老人家午饭,特此备上一桌酒席和一份薄礼,聊表谢意。”说罢,击掌三声。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门外一阵轻响,一队人已鱼贯而入,前头几人提着食盒,后头几人拿的看来是礼物。转眼间饭菜已摆上桌,看来是县里酒楼的手艺,丰盛又精致。
  放下东西人就退下了,看身手这一队人就不是一般人,倒像训练有素的兵士。众人不禁又对秦家敬畏了两分。
  沈先生待人出去后,说道,“在下明日再来,请给出答复。诸位告辞!”说完也不等人相送,转身消失在门外。
  于家几位族老忽的明白过来,之前沈先生转述将军的话,是明明白白的威胁了。这后来一队人更是纯纯的威慑,告诉于家,秦家不惧,也不肯罢休。
  大家看着酒席谁也不动。于家德即愤怒羞恼又有几分心虚胆怯,坐在椅子上面色阴沉。
  于文敏率先打破僵硬的气氛,对几位长辈说道,“今日多谢几位族老和里正爷爷了。这事还请诸位与父亲商议,我先带二弟去洗把脸。爹娘和诸位长辈,也先吃些东西。”
  于文礼面色难看,眼眶微红,好像眼泪都快出来了。当着这么多人的也不好看。最后三叔公挥挥手,说道,“文礼,敏哥儿,先出去吧。文廉,也带着弟妹回房里吧。”房间里一直装木头人的几个小辈,答应一声,迅速都出去了。
  “家德啊,这事到底怎么个说法,你先说说看。”三叔公先开了口。
  “我不同意,我于家子孙凭什么改姓?秦氏已经没了这么多年,不见他们来找。今儿凭这姓沈的几句话,就叫文礼改姓离家,谁知道真假?他们今天这是仗势欺人,敏哥儿也向着他们……哎!”于家德半晌儿才道。
  众人听了,也不知该如何说。里正说道,“我会托人打听一下,这姓沈的什么来头?你也问问敏哥儿。不过听这沈姓人的话,应当与秦家有关系。不管怎样你还是要想想,明儿怎么办?”
  别人不管什么反应王氏可是这些里最开心也最担忧的一个了。开心的是于文礼一改姓家里的田产就不能分或者少分,剩下的还不都是自家儿子的。担忧的是老头子硬是不答应,那秦家拿捏自己几个孩子前程的事,会不会是真这么干?可是这事她最不好插嘴。
  “二弟,当年秦哥儿进门前说定的第二孩子姓秦,这是事实。你自己当年怎么对秦哥儿的,你比谁都清楚。不过是因着秦家没人,秦哥儿顾忌孩子,呕不过你,外人不好多嘴。当初分家你才得了多少东西,还不是秦哥儿花银子花力气给你置办家业,让你吃好的住好的。秦哥儿没了才几天,你倒是转脸就把人忘了,娶了新人,拿他的银子养着别人。至于两个孩子,我不能说你对孩子坏,可我也没见着你对孩子好。现在你梗着脖子不认账,真是脸比天还大。
  别的不提。我只问你,你不让文礼考功名是什么意思?是准备让他回来种一辈子地吗?你到底是什么心肠?秦哥儿上辈子欠你的,这辈子才由着你作践完他,又折腾他儿子。
  有些话我憋了十几年了,今天一气儿说个痛快。你爱听不听。
  你不就是觉得秦哥儿门第比你高,学问比你好,人又比你能干会赚银子,你心里有疙瘩,直到秦哥儿没了,你也不服这口气!敏哥儿像秦哥儿,你连敏哥儿都不待见,从不给孩子好脸色。
  现在你这是后悔了,还是舍不下脸面?实话告诉你,你这样对着秦哥儿管用,对着两个儿子管用。可对上秦家人,人家还是位将军,你看人给不给你这个脸?你有底气,有本事跟人家斗吗?除了两个孩子你能拿出什么来?拿着孩子作伐子,你也好意思?你要真干得出来拿俩个孩子做要挟,我也就服了你。
  你自来仗着秀才功名觉得高人一等,一辈子不肯服人,却不靠本事自己立起来。二老去的早,你大哥也早早儿没了。没人好好教你转过这道弯来,也没人这么指着鼻子说你怂。我这个做哥夫的今天豁出脸来骂你一次,也为秦哥儿叫个委屈。你恨我也好,怨我也罢,随你怎么想。
  你自己想明白了,看明白了,自个儿做个决断。
  秦哥儿当年帮了我大忙,我却没回报过他,今儿这席面,我没脸吃。你们吃吧,我家去了。明儿再来。”于家德大哥的夫郎柳氏,一口气说完一大段话,甩手走了。
  留下一屋子人目瞪口呆。长辈们听了这番有些扒掉于家德面皮的话,虽然刺耳,仔细想想可真是有几分道理。不过谁也说不出口。
  “二小子,你自己想想吧。我先回去了,你也别送了。”三叔公拄着拐杖起身往外走。
  不等留人,其他几位也纷纷起身要回去。留下于家德呆坐着椅子上。王氏在一旁陪着。


第8章 讲述
  于文礼最终还是没哭出来,用井水洗了把脸,凉津津的水,让脑子清楚了几分。靠着井台坐了一会,缓过神来,想着要与哥哥好好谈谈。
  于文敏在与林子君聊着孩子的趣事,等着自家弟弟过来。
  于文礼一进屋,就看到自家大哥与夫郎坐在床前,有一搭没一搭的小声交谈。儿子已经在床上睡着了。
  林子君看到他进来,忙站起来仔细看看他脸色,问道,“饿不饿,要不要吃些东西?我去给你倒杯水。”说着便要出去。
  “弟弟,要不要先吃些东西?”于文敏看到弟弟脸色好了许多,也问道。
  “不想吃。哥,我想想跟你好好谈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文礼回道。
  “这样也好,咱们兄弟坐下来把事情说清楚。”正巧林子君拿了一壶水和几个杯子到了门口,正犹豫要不要进来。“子君进来吧,都是一家人,一起听听,说明白。”
  “哎”,林子君走进了放下东西,搬了两个桌凳过来,和于文礼一起坐下,听于文敏开口揭开这这陈年往事。
  “既然说,那得从阿爸的出身说起!阿爸出自定阳秦家,秦家是定阳府有名的官宦人家,书香门第,祖上代代有人为官,不说官至宰辅,封疆大吏却是出过的。可这秦家最大的不足,就是人丁单薄,代代如此,所以秦家连旁枝都没有几个人。咱们的外祖父是秦家嫡枝嫡脉,只有一个庶出的弟弟。到了阿爸这一辈,倒是好了一些,同胞三个,大舅、阿爸和小舅。
  二十多年前,外祖父任寻州刺史,寻州是反王齐王的封地。外祖父任职期间发现齐王谋反的迹象后,开始收集证据,不幸被齐王发觉。父母已经去世,夫郎、弟弟、三个孩子全都随他在任上。外祖父自觉难保性命,未免灭门之祸。外祖父就让外阿爷带着大舅和阿爸悄悄离开寻州,与年幼的小舅和二外祖父分两路逃走。外阿爷怕被齐王的人抓住威胁外祖父,便不敢直接回定阳。当时新丰县令是外祖父的好友,于是外阿爷想先到新丰暂避,却不知新丰县令早已被免职,无奈就现在县里安顿下来,等外祖父和小舅他们来寻。
  结果才半个月,就听说齐王反了,没几天定阳的静王也反了。六王之乱开始,天下四处战火连绵。外阿爷就来十里村避难。
  外阿爷久久等不到外祖父,心中就猜到怕是凶多吉少。大舅坚持去寻外祖和小舅的下落,带着护卫离开新丰县,也是一去不回。等了一年,外阿爷打听到外祖父被祭旗的死讯,大舅和小舅又杳无音讯。外阿爷就此一病不起。
  阿爸是个要强的人,他不惧一个人照顾外阿爷。以阿爸的本事养活父子两人,虽然辛苦,可也能过的不错。但他担心大舅和小舅万一都不在了,秦家就绝后了。所以才决定成婚。
  阿爸想要招婿,但怕招婿的人品行太差。后来于家诚心上门求娶。外阿爷觉得于家也算读书人家,最终选定了父亲。
  成婚之前阿爸请于家族老和里正做见证,立下契约,阿爸所出的第二子姓秦。于家,就是我们的阿爷同意了。阿爸这才答应成婚。
  之后,就如大伯家柳阿爸所言。爹和阿爸相处不来,过的并不舒心。外阿爷走后,阿爸想尽办法打听大舅和小舅的消息。
  六王之乱打了八年才彻底平息,阿爸想回定阳老家再想办法。只是爹不同意。再则,我还年幼,又发现有了你,这才作罢。
  谁知道阿爸生你的时候,刀口收不住,身体渐渐不好了,却一直强撑。更没想到,爹爹因为我是个哥儿,坚决不许你姓秦。阿爸与爹吵了很多次,也没个结果。为这个阿爸又急又气,身体更差了。
  阿爸一直努力保重想多活几年,等你长大一点儿。但他也知道自己身体活不长久,爹不一定靠得住,后来人一进门,对我们不好怎么办?就努力才在村里做好事,结善缘,又为我寻到旧识友人,定下我与杨家的亲事。
  阿爸尽全力教导我,好待他走后我可以护着你。阿爸临去的时候把这一切告诉我,还给你留下一封信。”
  听到这里三个人都红了眼眶,于文礼急急地问道,“哥,信呢?”
  “信我一会儿给你,你先听我把话说完。
  阿爸走之前最放不下的就是你我,还有秦家亲人的消息和秦家的传承,最后抱憾而终。
  阿爸走后,刚过了百日,爹就娶了后娘。呵!不知道在他心里阿爸算什么,有几分重?阿爸虽然一直念着秦家,可阿爸绝没有对不起于家。于家这些田产大半都是阿爸出钱置办,经营打理的,这房子也是阿爸挣出来的。你看阿爸走后于家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就知道阿爸有多能干了。
  你那时年纪小,我与爹不大和睦,我不觉得难过,可你不一样,你心软又重情。把这些告诉你,你这性子一定先为难死自己!所以我才决定等你长大了再告诉你,没想到拖到了现在。
  我成亲之后,杨家开始四处走商,能在各地打听秦家人的下落。想着都二十多年了,实在找不到,就让你的一个孩子归秦家,让阿爸放心,在地下得以安宁。
  三年前杨家迁去定阳。在定阳,我竟发现有人在打听秦家后人。而且,秦家老宅竟然有人住,住的竟也是秦家人。我上门问询,才知道是小舅的人,小舅竟然还活着。
  可惜小舅驻守北疆,不在定阳,无军令不得离开。我决定带着阿爸和外阿爷的遗物、信件与秦家信物,随家里的商队,和小舅的人去北地,还有你杨大哥也陪我一同去了。只有亲自见一见,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真的。
  上天保佑,阿爸在地下有灵,竟然真的是小舅。我都没想到,居然还有找到的一天。
  相认之后,也知道了大舅的消息。大舅当年去寻州,只寻到了外祖父的尸骨。大舅火化了外祖父的遗骨,想带外祖回来,半路却在战乱中被流箭射中而死。那护卫忠心,带着外祖父的骨灰和大舅的遗骨又回到寻州,想着秦家若还有人在,一定会来寻州找人的。
  这一等就是十几年。小舅长大才派人找到这个护卫,小舅将外祖父和大舅的遗骨送回定阳祖坟安葬。
  小舅从护卫那里知道阿爸他们在新丰县,就写信到十里村于家。于家回信说没有秦家后人。小舅不想放弃,准备再派人来打听。却没想到在定阳秦家老宅,我找上了门。还亲自到北地见他,这才有机会彼此相认。
  小舅早就想来接你或者写信给你。我说你什么都不知道,而且这前因后果一言难尽。而且爹……我想我从北地回来,当面与你说,谁成想,又有了你小侄子,这才又拖了一年多。
  偏赶上今年你要参加府试,索性等你考完之后再告诉你。那时我正好从北地回来。因为这样,小舅可急坏了。
  哪知道还没离开北地,就收到杨家商队带来的你的信,你居然没有参加府试,还是因为爹的缘故。小舅大怒,恨不得飞过来。是沈……沈舅舅,不是这位沈先生。沈舅舅劝住了小舅,又让这位沈先生陪我回来,解决这些事。
  舅舅本就想接你回秦家,阿爸的遗愿舅舅是一定要完成的。秦家只有舅舅了,二外祖父也是早早没了,没留下后嗣。况且舅舅也没有子嗣。
  好了,整件事就是这样,你还有什么疑问?如果没有我把阿爸的信给你,你好好看看。
  小礼,哥哥相信你,无论你怎么想,哥也会支持你的决定。好了,我先出去了。”于文敏说完,站起来,从怀里掏出一封泛黄的信封来,放在桌上。轻轻抚了一下弟弟的头,出去了。
  “大哥,你还住原来的房间吧。那间屋子改成了书房,平时没人住。只有文礼和五弟偶尔住一晚。我已经换了干净的被褥。”林子君随着于文敏出来,对他说道。
  “好了,我知道了。麻烦子君了。”于文敏说道。
  “大哥,怎么这样说,跟我这样客气。我可真受不起。”林子君说道。
  “呵呵。是啊!在外头撑面子习惯了,回家还这样可真是别扭。行了,我自去吧,这间屋子我还是找的到的。你去看看文礼,等他缓过劲儿来,劝他吃些东西。我也去歇歇,这一天心真累啊……”后来的话,声音低不可闻。于文敏冲林子君摆摆手,自己往房间走去。
  林子君看着大哥进了房间,听着整个家里安静无比,没有一点声响。像是沉默的等待,也像是风雨前的静默。
  “呼!”林子君长出了一口气。转身去厨房准备些吃的,无论子熙做什么决定,自己都会陪着他。


第9章 反应
  房间里于文礼看完信后,不禁泪如雨下。信中没有提起秦家,没有提到于秦两家的纠葛。只有一位阿爸临终前,对孩子殷殷的期盼与祝福,还有未能陪伴儿子长大的遗憾。信中细细叮咛儿子,要食饱穿暖,随缘喜乐……
  “吾儿,吾儿……望吾儿,如林中中佳木,临风沐雨,葳蕤亭亭……”
  于嘉泽闭着眼睛躺在床上,心里感叹现实永远比小说多转一个弯。你暗自欢喜时,转角却是风雨;你郁郁心伤时,转角却是天晴。世事无常,人心变换。
  于嘉泽听到屋子里的谈话,自己稍稍脑补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第一,自家祖父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古代“凤凰男”,自卑又自傲。自家阿爷算是落难贵公子,古代“高富帅”,自尊且骄傲。两人碰到一起做夫夫,很容易两败俱伤。更不幸的是,自家阿爷人争不过命,去的太早。否则自家祖父绝斗不过阿爷。不知道自家祖父有没有那么一刻,伤心过,后悔过?现在紧抓着不放,是为面子还是为情?有没有那一种可能,是爱而不得,暗自生恨呢?
  第二,古代做官很危险,一个不小心就是死全家。读书要努力,做官需谨慎。
  第三,也许从明天起这个小家的命运会迎来一个转折,驶向未知的前路。
  于嘉泽耳边听着自家爹爹细微的低泣,暗暗轻叹爱你的人的逝去,总是痛入骨髓的。就像上辈子老妈走了,很长时间自己在外不敢往家打电话,因为另一头缺了那个回应你的人,哪怕传来的是一声责骂,而不是一团握不住的空气……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抚平伤痛。那些美好的、难忘的东西,可以留在记忆里慢慢回味,发酵的愈加醇美。
  屋里声音渐渐低不可闻,有纸张翻动的响声传过来。唔,应该可以起来了,装睡可真累!总是回忆过去,会不会老的快啊……
  林子君在窗外听着屋里安静下来,想着孩子也该醒了。端着吃的,一碟煎好的馒头片,一盘青菜鸡蛋,走进屋里。
  于文礼刚刚把信放好,收拾好了情绪,就听到儿子“窸窸窣窣”穿衣的声音。忙走到隔间,看到自家儿子正准备下床。伸手抱起儿子,蹭蹭儿子的脸颊,温暖光滑,好像连心都暖和了不少。
  于文礼摸摸自家儿子的小脸儿,问道,“小野,饿不饿?午饭吃了……”
  话说了一半,就被林子君打断了,“子熙,孩子醒了就抱他过来吃些东西吧。”
  于文礼抱着儿子先去洗了洗手,抹把脸。走到桌前坐下来,看着桌子上的吃食,问道,“子君吃了没,一起吃点吧?”
  “我吃……好,我陪你吃一点。来,把儿子给我,我来喂他吃点东西。”林子君回道。
  于嘉泽满头黑线,特想翻个白眼儿。暗想,我能自己吃饭了了,不劳费心了。也不等自家阿爸有动作,伸手拿过一块馒头片,慢慢啃。
  房间一时除了咀嚼声和碗筷的轻响,没人开口说话。
  于文礼吃了两片馒头,就放下了筷子。轻叹一声,说道,“子君,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今晚我会好好想想。无论怎样我们一家都要好好的,我会照顾好你们……”
  林子君闻言,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来,“我知道,我相信你。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就成,你去哪儿,我和孩子都跟着……好了,好了。咱俩都别在这儿酸了。你去床上歇一会儿,眼睛又红又肿的。天儿也不早了,我去厨房准备晚饭,晚饭大家是在一起吃不成了,索性做好了在各自屋里吃。爹娘和大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