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捡个将军做老婆-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哟,太好了。我这正发愁去哪儿弄几件旧衣服回来呢。”菊妈妈欢喜的大声说。她接过衣服,仔细的检查了一遍,衣服都很干净,虽然旧,但因布料不错,洗得发软了,小孩子穿正合适呢。
实在是因为仪主子虽然说是在这个地方长大的,但却没什么亲人朋友了。别说亲人朋友了,就连下人间,也找不到有相公生了孩子,还象阿牛这么大的小孩子的。所以一时也没寻到适合的旧衣裳。耿秋这完全是送到了刀口上。因为仪主子和菊妈妈都非常相信,小孩子要穿旧衣服,才好养。
“这原本是洗过的,前些日子找出来,又洗晒过。不过,您可以再放进开水里煮会子,消消毒。”耿秋说。
“消毒?有什么毒?”仪主子好奇的问。他明明看这衣服很干净,明显的刚洗晒过,还带着阳光的味道呢。而且他也可以肯定耿秋不会在这衣服上下毒。
“也不是有什么毒,小婴儿穿的用的东西,最好先煮煮,能把一些我们看不到的脏东西煮死,特别是有些脏东西会人过人,让好人也生病呢。就比如,我们平常吃饭用的杯盘碗筷什么的,也要定期煮煮,消毒呢。”耿秋又说。
“哦。我明白了,出痘的孩子用过的衣物要是没出过痘的孩子用了,就会染上。还有些时疫也是这样的,有的别说是衣物了,吃食,水,都能传染。这煮煮就能避免了吗?”仪主子问。出痘是个很严重的病,一般家里有出痘的人,都要隔离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大多数是可以的。但是一些严重的,估计还要用药煮才行。连住过的屋子都要煮药熏过才能再住人呢。”
两人就这个问题,又说了好几句,仪主子是个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很强的人,以前没有人告诉他这些,不过他多少也知道一些常识,他也见识过大户人家的一些阴私,知道很多不起眼的事情可是能害人性命的呢。所以多了解些,也没坏处。他不想害人,却也不想被别人陷害,更何况他是吃过个亏的。
因仪主子快要生了,阿昊这次并没来,专心在家里苦读。仪主子又问了阿昊几句,时候也不早了,耿秋也就告辞返家。不过一直到了阿昊出发去考试的这一天。仪主子还是没生。阿昊还去见了他,和他说了几句话,才走。
耿秋有些担心,反而是李大夫笑着说:“不怕的,他这一胎养得极好。这生孩子嘛,迟几天早几天都正常。”
几人正说着,仪主子院子里的一个下人气喘吁吁的跑过来,说:“主子发作了。请李大夫过去坐阵呢。”
周管家一听,立马和李大夫往正院去,耿秋一时走也不行,不走也不行,被李大夫拉了一把,也只有硬着头皮跟着去了上院。不过,耿秋和周管家都没有进去,仪主子生孩子的院子。而是在院外面等着。他们俩人身份还是不好进去的。
说来,仪主子这一胎生的还真是凶险,耿秋和周管家都坐了差不多半夜,孩子还没生出来。大人却已经折腾的有气无力了。院子里灯火通明,所有的人都紧张的不行。周管家这么大年纪的人,都越来越坐不住的,脸越来越白,嘴里一直念念有词。
耿秋也很担心,只见到院子里人来人往,不时的叫着热水,又叫着参汤,搞得他也坐不下去,忽然菊妈妈没命似的跑出来,拉着耿秋就往院子跑,周管家着急的问:“怎么啦,怎么啦?”
“快,快,大夫问你当时是怎么给昊公子接生的呢?”
耿秋希里糊涂的被拉进了院里,周管家一急也跟着进去了。这时也没人管这些礼节了,反正这府上也没个主人,大家都没人关注在这些上面。现在大家的共同目标就是让孩子平安出生。
耿秋和周管家进了产房,不过隔着布帘子,他们并不能见到里面的情形。只是仪主子的呻8吟声已经快听不到了,耿秋一急,连忙说:“可千万不能让主子睡着了,快点弄醒他。”李大夫果断的一针下去,仪主子的声音大了起来,耿秋又说:“主子,您可得撑住了,孩子马上就要出来了。”
也不知道是耿秋的话起了作用,还是怎么着,在耿秋的鼓励与他描述的阿牛白胖可爱的话语中,仪主子喝过了参汤,积赞了最后的力气,一翻动作之下,孩子终于生出来了。
“生了,生了,是个男孩儿。”接生婆大叫道,然后李大夫与产科大夫都松了一口气。仪主子累过了头,孩子一落地,他就晕了过去。孩子很快就哇哇大哭起来。众人松了一口气,仪主子终于安然产下麟儿。
这会儿,耿秋和周管家知道没事了,连忙退出产房。等了一会儿,李大夫和那个妇科大夫才出来,他俩都快累个半死了,好在母子平安。周管家和耿秋这回可是流一身冷汗。
听说母子平安,周管家一连声的打发人去给周老爷送信。因临近考试,周知府没时间回家来看望仪主子,这生孩子是大事,家里又没个长辈,所以周管家其实也是极担心,要不然也不会失礼的把耿秋都拉到正院来了。不过,还别说,这耿秋不过是说了一会儿话,仪主子倒还真就生下了孩子。一时间,府里人都觉得耿秋有功劳,又知道他是给自己的相公接过生的,反到是觉得他本来就会接生一样。耿秋都不知道,自己往后还会传出个会接生的名头来。
“恭喜恭喜。”耿秋连忙说。
周管家这会儿可是喜得眉飞色舞,比自己添了儿子都开心。家里下人一率多发两月的月钱,又拿了让人早就备好的红鸡蛋,明天要去四处分发。然后,又吩咐了人去余明仪主家的祖宅上香,反正事多的很。等他吩咐完所有的事,都快半夜了。耿秋只好在周府借住了一晚。
第二天,耿秋并没有见到这个刚出生的婴儿,因为刚出生的婴儿是不宜随意见外人的。一般都是家里人才能见的,为了怕受到感染,有的婴儿要到满月时才会抱出来见人呢。
不过,菊妈妈还是特意来见了他一下,说:“昨儿可真是多谢你了。我们主子能安然无恙,改日小主子满月酒一定要来喝两杯。”
耿秋没想到自己几句话,功效这么大。这会儿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还偷偷问过李大夫,自己这样出现在仪主子生孩子的产房里,会不会不好。李大夫说:“有什么事?昨儿多凶险,这位主子年纪大了,又不象那些生过很多孩子的人。要不是你那几句话,还真不敢想呢。就算周知府回来,也只有感谢你的份。再说了,这周府也没有长辈,怕什么。大家都不会说什么的。”
李大夫生平最瞧不起那些迂腐人,比如有的女子生妇科病,是忌讳让大夫知道的,就算她自己愿意找大夫来医治,她的丈夫或者婆母什么的,根本就不会同意。当然也有些女子生产时,家里是不许有男人在场的,就连大夫也不行,宁愿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女人死掉,就怕被外男见了身子,丢了家里的脸面。
“就是。府里下人不敢多嘴。再说了,老爷不在意,别人也不会乱说的。昨夜可真多亏了你。”周管家接着说。
本来生孩子时,外男是不宜进来的,但周老爷都安排了李大夫,又因为府里本就没有女眷,就是个周管家在管事,很显然本来就是不在意这种事情的。现在大人孩子都平安,只有高兴,哪里还会说三道四的。
耿秋这才放下心来。他很怕,象某些话本上,女人生孩子被外男见到会觉得是失贞呢,要处死呢,连带着他这个外男,都会被连累呢。不过,说来这个年代对相公生孩子,还是相对宽容很多。毕竟相公多半也会和男人一样养大,甚至建功立业。女人生孩子还是不同的多。那些所谓的讲规矩的大户人家,在女人生孩子时,别说有外男进去了,就连丈夫都不能进入产房呢,说女人生孩子最脏,会冲撞什么的,鬼话一堆。
☆、第46章 分析
耿秋回府的时候,带回了好些礼品,这红鸡蛋是必不可少的,七七八八的各色礼品,装了满满一大篓子。听说周府添了位小少爷,三叔三婶都替他们高兴。周知府年过四十,又添一个嫡子,非常开心,特特请了假,回府大办小儿子的满月宴。阿昊回家,正好赶上参加满月宴。
阿昊和耿秋来周府送满月礼,这一天周府门口排了长长的车队,来的人可不少。耿秋和阿昊足足排了半个时辰才进了门。因周府主子少,周管家就亲自在门口迎客。耿秋和阿昊一来,周管家立马安排他们去了李大夫的小院休息。李大夫住的小院非常僻静,李大夫给阿昊把脉后,又扎了针,开了方子。现在阿昊已经不会一扎针就睡着了。
“以后不用扎针了,这药还喝半月就停了。”李大夫满意的说。阿昊的身体给他调理的非常好了。至于记忆这种问题,大家都忽略了。
“我这身子完全好了?”阿昊开心的问。
“恩。你体质本来就好,又调养了快半年时间了。现在这身体打得死老虎呢。”李大夫笑道。
“那就好,多谢多谢。”耿秋连连道谢。
三个人在这个安静的小院子喝茶吃点心,阿昊也讲了些他去考试的趣事儿,几个悠闲的说了几刻钟的话。前院来人请他们去坐席。
三人和其他几个不熟悉的人被安排坐在了角落里,因为来的客人大多数是周知府的同僚,或者本地有头有脸的家族。他们几人身份地位就只能坐在末席了,不过三人都没什么不舒服。这里虽然是角落,但每桌上的菜也没什么不同,也没人关注他们,三人倒是能安安静静的喝酒吃菜,倒也便宜。
宴席过后,仪主子还是让人偷偷把他俩叫进去说了会儿话,耿秋和阿昊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小名叫阿晚的小子。送上了一点见面礼,不过是最普通的小儿用的长命锁,仪主子却很开心,这种东西,本是应当外祖家送的,但余家已经没有了亲人,他也就把阿昊和耿秋当作余家的人了。
今天来吃酒的人,几乎全是冲着周老爷来的。仪主子对这些儿人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不过是略略和几个有头脸的人打了招呼,就借口身体不舒服,一直没出去应酬。好在,各官员虽说也带了家眷,但是相公的却极少。其他夫人们,他也不过是打个招呼就完事了,也不用招待大家说话喝茶了。毕竟还是有些身份的不同嘛。而有几个带相公来的,也不过是多说了几句话,他一装身体虚弱,别人也很有眼色的不打扰他了。
阿昊这一次又考得极好。周老爷当然一早就知道了他考得好,只等着他考过了省考,得了秀才,有些事就开始安排。
阿晚的满月宴,办了三天的流水席,只要有人来,周府都好酒好菜招待着,象一些乞丐等,都疯挤而至,来讨打赏呢。每人都能得两个肉包子,两个红鸡蛋呢。
周知府是非常想阿晚跟着他姓周的,毕竟周夫人也只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可眼下余明仪却非常坚持阿晚姓余,而且还拿出了当初他签婚书时的承诺,白纸黑字写得一清二楚,余明仪所生长子姓余。如果这个孩子是个相公,周老爷也不会这么坚持,可偏偏是个男孩子。两人为此闹得不可开交。周老爷儿子本就不多,再加上,他要是让阿晚姓余,也很打他的脸。所以两人互不让步。
后来,耿秋悄悄建议,让余明仪同意阿晚以后生的儿子,留下一个反回来姓周,周知府才勉强同意了。这样也算是各退了一步,周知府也不敢逼余明仪太过,要是把逼急,他可是不会顾周家的脸面,要是捅出当初的一些内宅阴私,可够周知府喝一壶的了。
更何况原就是他对不起余明仪。要知道他少时得到余家不少帮助。还跟着余老爷子读过两年书,只是没有正试行礼拜师,因为那个时候余老爷子也还没有开始收学生,余老爷子原只是教着自己家里的儿孙,因周老爷的母亲与余家有些旧情,才求到余老爷子头上来。余老爷子也是见到周知府是可造之才,才同意带在身边学了两年。
后来,余老爷子临去之前,周知府在众人面前打了包票要好好照顾余明仪,可是不到三年,一切就面目全非了。那时,余明仪不过十六岁,却已声名在外,看中他的不可不少。其中就有周夫人方氏娘家的弟弟,但他早就娶妻,家里长子都七八岁了。余明仪自是不肯,还说他是要娶正君进门支撑余家的,不会嫁出去。
可是余家虽说有些清名,却没什么地位,再加上整个余家就剩他一人,原本他有门已经说的差不多的亲事,就被方家给搅和了。方少爷还在外面放出话来,不许别人与余明仪说亲。虽然这些话没有放在明面上,但该知道的都知道了,甚至有的被方家引着往歪处想,说余明仪自己不俭点,招风引蝶,在外面坏他的名声。
余明仪气的半死,就打算回乡。也有人为余明仪抱不平,说当初周老爷打了包票要照顾好余明仪,而且余家只剩下他,要娶正君进门支撑余家也是很正常的事。周家方家还要搞这些,完全是不记得余家的恩情。所以不止是余明仪的名声坏了,就连周家方家也一样被人说嘴。
因此周夫人为了娘家兄弟的事情,与余明仪有了很大的矛盾。明里暗里就说了很多不中听的话,余明仪原本就不太喜欢她,觉得她虚伪,现下两人算是撕破了脸皮。
余明仪执意要离开周府,周老爷的名声就难听了,世人皆会说他不记余老爷子的教导之情。周老爷当年可是跟着余老爷子身边读过书,虽不是那种正经的拜师,两人没有师徒名份,但余老爷子却是实打实的教过他,不止如此,当年要不是余老爷子支助他,他这书也不一定能读出来呢。
不尊师重道,这个罪名可严重啦,一个搞不好就被会参上一本,说不得连官都得丢呢。周老爷知道夫人做的事后,回到家里就与周夫人大吵一架。周夫人至嫁给周老爷,就一直执掌周家,周老爷从未与她红过脸。周老爷不仅没有纳妾,身边连个通房也没有。再加上她进门没两年就生了个儿子,现都十岁了。方家一开始对周老爷也有提携之功,所以周老爷一向对周夫人很好。周老爷这可是头一回冲她发脾气,她不仅没反省自己,反而更加记恨余明仪了。
方氏至小就有些娇纵,嫁人后,周老爷一开始因要倚仗方家提携,当然对她就会很好。而周家又没什么人能约束她,公公婆婆早死了,叔伯兄嫂也没有,越发把她的性子养得有些刚愎自用。她的弟弟趁机就与她设计,想把余明仪搞到手,一来可以为她出气,二来也为方家出气,这回姐弟想可没想把余明仪娶回去正君,还想着占了他的身子,了不起纳了当个侧君。
不想,余明仪也不是个这么好欺负的人。他被下了药,一时不得解脱,就直接找上了得信寻来的周老爷,于是两人有了首尾。周老爷对夫人及夫人的娘家简直失望不已。再加上又与余明仪有了这种关系,对于恩师的孙子,他是不可能纳回来当侧君的,就算不怕被天下读书人骂死,也怕被言官告啊。
周老爷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请了媒人,要体体面面的娶余明仪当正君。方氏与周老爷大吵大闹,周老爷却拿了证据去方家,方老爷被自己儿女蠢得差点气死了。不仅没给女儿儿子撑腰,还亲自来给余明仪道歉,还给女儿放了狠话,以后就当没生过这个女儿了。
其实至方氏的爷爷过世后,方家的境况可谓每况愈下。先是方老爷为父守孝,没过一年,方老太君也过世了,方老爷这起复可谓遥遥无期了。一直过了五年,方老爷才慢慢谋个了闲缺。期间周老爷还使了不少劲,并且方氏的几个兄弟也不成器,这几年家里甚至还得依靠周老爷。方老爷哪里敢得罪这个女婿,再加上人家可是拿了真凭实据,真的闹出来,方家也不用在京城呆下去了。
有了方家的帮助,周老爷很快娶了余明仪当正君。但余明仪原本是不愿意嫁给他的,一连提了不少的条件,周老爷被他逼着,不得已签下了一些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余明仪生下的长子会姓余,以后周老爷也要帮助他支撑余家。
周夫人这可是赔了丈夫还折了兵,把周老爷和余明仪恨个半死。而余明仪也极恨周夫人设计了他,因此他嫁给周老爷后,就极尽所能的给周夫人难堪,把个周府搞得乌烟瘴气,两人简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周老爷因此头疼不已。
不过余明仪因此也吃到了大苦头,被周夫人弄落了胎。周老爷对余明仪的所作所为也有些不爽,因此他落了胎并没有狠狠惩罚周夫人,毕竟她生的儿子都十岁了,懂事了。总要给儿子几分面子。余明仪又气又伤心,就回了老家。
周老爷只得派了周管家来照顾他,当初这里本就是周府的祖宅,余明仪回来后,心中那口气总得找地方出,就一气儿拆除了周家的老屋子,周老爷也知道自己有些对不起他,况且这里不仅是他的祖宅,连余明仪家的祖宅离这儿也不远。余家在这儿,可是相当有名气。他与余家的关系,知道的人可不少,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好做什么,只得任凭余明仪折腾。
不过余明仪也不是个草包,如今的周府别院,可是占地十几亩,比当初大了一圈都不止。别院够大,环境也够好。周老爷趁机就把余明仪给关在了这里。轻易不许他外出,余明仪毕竟嫁给他了,嫁人了的相公没有夫家的同意,哪能随便四下走动呢,况且他一个人住在这里,要是随意在外面走动也会惹来一些闲话。
余明仪到这里后,周老爷与方氏的感情也到了冰点。当然他与余明仪的关系更差,周老爷也是两头不讨好。余明仪那时太年轻,吃了很大的亏。这嫁了人的相公,与娶了正君的相公身份地位可大不相同。象阿昊可以考功名当官,与男子地位相仿。而余明仪却只能在内宅,与妇人地位相仿。如果周老爷对他好,他还可以象个男子般在外面走动,可偏偏周老爷为了不出事,却把他关在这里。让余明仪越发恨他了。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周老爷也试图与余明仪和解,经常派人送东西给他,并且给他写信,甚至还亲自来见他。但余明仪态度鲜明,每次见面就是极尽热嘲冷讽之能事,一个脏字也不带的把周老爷骂得体无完肤,颜面无存。有段时间周老爷都打算不理会余明仪了。当然了,他对方氏更没好感了。因为方氏这几年也是变本加厉,越来越不象话。最重要的是,方老爷子死后,方氏的弟弟当了家,后又不知怎的与原来的刘贤妃娘家搞在了一起,刘贤妃起势封后,方家的地位当然跟着水涨床高。娘家地位高,方氏的气焰更胜。
而此时的周老爷却并没有觉得夫人娘家地位高有什么好处,而是暗中忌讳起来,他完全靠科举出仕,就算娶了个方氏这个官家小姐,得了一些方家的提携,但他本身是极会经营的,政治敏锐度绝对不低,所以在短短十年间,他才会由七品地方小官升为四品京官。但这时,他再来约束方氏,却来不及了,最让他生气的是,方氏不顾他再三的反对,居然给唯一的儿子定下了自己娘家的侄女儿为媳,并且把唯一的女儿也许给了方家的姻亲。
至此,他对方氏与方氏生的一对儿女完全失望了。余明仪离开后,他就与儿女认真的谈过,他是如何娶的余明仪,方氏又做了些什么。当年已经十一岁的儿子,与九岁的女儿其实已经懂事了。他以为孩子们会明白,这些事不是他做出来的,方氏要担更大的责任。
可是,因为他在京城没多少根基,孩子一直在方家读书,受方家环境影响,与方氏的特意教导,孩子们反而与方家亲近得不行,觉得他不对。等到他发现不对头,想要扭转时,方氏又釜里抽薪,定下了儿女的亲家。事已至此,周老爷无法,但心里却已经萌生去意。在儿女成家后,周老爷瞅了个机会,就调任到江淮来任知府。
这个调迁,他是故意避开太子的势力。所以宁愿不升官,其实这几年太子在不停的拉拢官员,比如方家就很乐意,还很得势,但是周老爷心里却不认为太子能顺利得登大宝。毕竟太子年轻,本领也不突出,上有早就成婚生子,并且拥有一定势力的三位哥哥,下更有同样大小,母族地位也不低的两位弟弟。更何况,他一向就表现出中立的,不跟风。反正在京里四品官一大把,他又没家族支撑实在算不了什么。所以太子一派也没在意他。
到了江淮之后,他越发觉得余明仪恨他是有道理的。毕竟余明仪是他恩师唯一的后代,漂亮而聪明,声名在外。这么多年,自己却把他关在这里,这样下去也不行。周老爷知道他年纪轻,又心里恨了他,也就由着他闹,每每有时间就来哄他,慢慢的余明仪对他的态度好了些,实际上余明仪却也明白了自己不能就这样终老在这个周府别院里。
余明仪态度一软化,周老爷趁机稍微用了一下手段,睡了余明仪。有了第一次,就一定有第二次,次数多了,余明仪也就不拒绝他求欢了。两人倒有了些相敬如宾的夫妻样子。有孩子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个孩子不仅是给余明仪带来了希望,同时也给周老爷带了希望。所以两人才为了阿晚的姓氏,坚持自己的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