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捡个将军做老婆-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正是农忙的时间,而耿秋他们在这里并没有田地,所以一安顿下来,俩人就得找生计,可是除了打猎的本领,说起种田来,两人反而没什么经验,耿秋年少时家里是农村的,虽然小时候也帮过家里干农活,但那也只是记忆里的事了,而且他们家是平原,这里却是山区,时代又相隔太远,种地的活,完全不相同。
阿昊更是从小锦衣玉食长大,哪里懂得种田,最重要的是村里根本就没有人要卖地,这种地的事情也得慢慢来。把阿牛丢在村长家,送去了最后的五斤粗面。他俩天天四处打转,想找块荒地开垦出来,多少种点庄稼,增加点口粮。他们走的范围越来越远,可是除了家里堆的柴禾越来越多之外,什么也没找到。不过阿昊不死心,经常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弄陷井,终于有一天他弄到了两只野兔子,可把耿秋给喜坏了。
“哇,总算有肉吃了。”阿昊流着口水说。这都十天没沾肉腥了。虽然天天都有蔬菜和鱼块吃,可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他不止一次的想打几只鸟吃,可是耿秋不同意。因为这里都是些小鸟,弄起来太麻烦了,吃到嘴里估计也都是骨头。
两人提着兔子刚准备回村的时候,遇到了阿木,他盯着兔子看了好久,才不好意思的说:“能不能卖给我一只。我女人生孩子,家里实在太穷,娃儿都没奶吃。”
“我是准备自己吃的。”阿昊护食一样的答,不过想着人家娃儿没奶吃,又不确定的看着耿秋。
“生了几天啦。”耿秋一边闲话,一边想着这一只兔子能卖多少钱,估计阿木家也拿不出钱来,但可以找他换点东西,他是个木匠,家里正想打个碗柜,衣柜什么的。
“三天,我女人光喝点稀面糊,实在是下不了奶。”阿木着急的说。他也心急,可大家都穷,而且他爹二月里生了一场大病,家里不仅卖掉了全部的粮食和养的鸡,还欠了不少的外债。原本阿木家算是比较好过日子的家庭,一下子就变成了赤贫。所以阿木嫂怀着孩子也吃得极差,因为其他人要上山干活。干的,好一点的都紧着他们吃,而阿木嫂大着肚子呆在家里休息,哪里好意思吃饱,这样拖下来,孩子生下来,当然没奶吃了。能保住命都不错了。
“这只兔子你拿回去,我也不要银子,你算一下,能不能帮我们打个碗柜,还有打个衣柜得多少只兔子?”耿秋说。
“真的,太好了。碗柜要不了几天就打好了,我家现成就有木头,就当是这只兔子的价钱了。可是衣柜就要久了一些,现在正是农忙时候,我没多少时间。”阿木连忙说道。
“行,衣柜我们也不急。几个月之后打好都行,得几只兔子?”耿秋说着把手里的兔子递了一只过去。
阿木赶紧接过来,想了想说:“衣柜的木料要的多,八只兔子吧。”一只兔子打个碗柜,实际上还是少说的,因为他急着要得到这只兔子。
“好吧。我慢慢给你兔子,你也不要急,家里的农活先紧着干,农闲时再打也来得及。”耿秋同意了这笔交易。
晚餐是兔子炖豆角,现在他们吃的蔬菜都是村里人给的,他们门前的一小块地虽然打理出来了,也种上了菜,但没那么快有菜吃,所以村里人,时不时的接济些蔬菜给他们吃。耿秋把家里的鱼块全拿出来,分给了村民们,让大家送菜给他们吃。
一大锅菜,热腾腾的,耿秋先盛了一碗出来,让阿昊端到村长家去了。阿牛在他们家,现在有点好菜,也得让阿清嫂吃点,多下点奶,奶着两个孩子,奶水也不一定够,现在阿牛的饭量越来越大了,早餐他们都是在家里喂一小碗粥才送过去。就是怕饿着阿清的小女儿了。这小女儿和阿牛差不多大。
看着阿昊出门了,耿秋想着阿木嫂刚生了孩子,觉得该送点东西过去,拿兔子当交易,多少觉得心里有点不舒服,因为阿牛生下来就没吃母奶,靠奶米分和米汤养活,其实养得极艰难。再说了,他们那时,可是阿木家现在的情况要好得多,起码三个人都能吃饱,而且还吃得算不错。哪里会象阿木嫂连吃都吃不饱呢。
“阿昊,你再把这包糖给阿木送过去。他们家绝对没有糖给做月子的阿木嫂吃。我们平时吃糖也少,这还剩下不少呢。”耿秋说。
阿昊想着自己生阿牛时,还能吃那么多糖水荷包蛋,连忙接过糖就走。
“这是糖?”阿木看着手里的一斤多糖,简直不敢相信,眼泪都快掉下来,他极想留下来给媳妇吃,又觉得这礼送得太重了。乡下人送月子礼,不过是三两个鸡蛋,哪里有人送一斤多糖啊。糖对于他们来说,真是贵重物品,平时极少有人吃。
“给你媳妇吃的,坐月子喝点糖水,补补身子。要不然,孩子哪来奶吃啊,先得紧着大人呢。”阿昊强硬的说。
“可这太贵重。”阿木还是不敢接。
“拿着吧。要不然我拿这小椅子回去,就当是和你换的。”阿昊看着身边的小木椅随手提在手里,他家正好少了小椅子,竹椅子做的太大,木桌子太矮小,很是不般配。
“就这旧椅子算个什么,你家缺椅子用,再多拿一个去吧。”阿木连忙又拿起一只递给阿昊。阿昊拎着两张旧椅子回家,耿秋不解的看着他,他只好说:“阿木说糖太贵重了,我就拿了一只椅子说是和他换得,结果他就给了我两只。”
“也行,估计他觉得这旧椅子不值什么,他给我们点东西,才敢留下糖,反正我们也正好有这个需求。算了,快点吃饭吧。”耿秋笑道。
小半锅糙米饭,就着大半锅兔子炖豆角,两人都吃得极满意。“明天我们再去打兔子。”阿昊很是有气势的说,好象那兔子都在等着他。不过耿秋没有打断他的幻想,因为他还等着兔子换衣柜呢,最好是还能换点粮食。家里的粮食不多了,虽然夹着菜吃,二十斤糙米,也只剩下个三五斤了。看样子,还得去一趟向南镇,买些粮食回来呢。
☆、第15章 开荒
因为想着还能打到兔子,第二天一大早,阿昊就兴致勃勃的招呼耿秋快点出门。两人路过沼泽地时,耿秋看着这大片茂盛的草地,突然想起个好主意,急忙说:“我们今天不进山了,我打算在这里开块水田出来,种水稻。”
“什么?种水稻?你?”阿昊满是怀疑的指着草地问。
“是的,这地方一直荒着,大家也就打个草而已。我们在边上开一块出来,种水稻,不就有粮食了吗?这不是就是我们一直找的地吗?”耿秋兴奋的说,恨不是马上就整出一块水田来。好象这里已经长出了吃不完的水稻。在这附近转了好久,难得见到一块大点的田地,就这片沼泽地大,而且看这些草长得粗壮茂盛,就知道这块地一定很肥沃,如果开出来,一定是块优质田。
阿昊看着他眉飞色舞的样子,也跟着兴奋起来,如果真的象他所说能种出水稻来,就有米饭吃了,也不用这么辛苦的天天进山,还只能带回一堆柴禾。耿秋和阿昊其实都属于爱吃米,而非爱吃面食的人。所以他们大多数时候买的都是糙米,而不是粗面。而本地人却不会买糙米,他们习惯的主食是粗面,当然大多数时候其实是杂粮。并且当地种的主要粮食也是小麦,不是水稻。
“我去问问村长,能不能开这块田再说?”耿秋在路边观察了半天,突然想起最重要的事情来。如果不能开,岂不是白想这么多。
“对,快去,快去。”阿昊比他还急,两人调转头往村长家去。
村长正准备出门,听说了来意,笑哈哈的说:“行啊,那块荒地,随你们折腾,不过我要先告诉你们一声,我们这里可不产水稻啊,这水稻也没人会种,连种子都不知道上哪儿去找呢?”
耿秋听了村长的话,半天说不出话来,村长说完也不理会他们,摇了摇头就走开了。耿秋和阿昊呆了一会儿,耿秋终于回过神来,心里却暗暗下定决心,不过就是种水稻嘛,他小时候又不是没干过,先把田地整出来再说。水稻种,他不相信拿着银子还买不回来。
“怎么样?咱们还种水稻吗?”阿昊呆呆的问。
“当然种啦,要不然我们吃什么?快去整田,这整田也不是三五天就能成事的。”耿秋给阿昊打气,同时也是给自己打气。
两人在沼泽地上转了几圈,最后耿秋选了一块地方,四周走了约十来步,发现脚下的泥还比较硬,没有陷下去,就决定在这个地方开田了。耿秋先把草齐地割下来,草茬子也挖干净,果然露出黑呦呦的湿泥土,一看就知道这土壤很肥,应该是能种出东西来。两人只有一把镰刀,耿秋割了一会儿,见阿昊又跑开了,这家伙自顾自的去草丛中玩了,也不知道搞什么?耿秋刚想叫他过来换自己干会儿活。
“嘿,秋哥,我找到好东西了哦。”阿昊突然神神秘秘的跑过来,伸出手里捧着的几个白色的蛋。
“哪来的?”耿秋兴奋的问,边问边四处看,恨不得自己也去捡几个蛋。蛋可算是他们能吃到的最好的东西了,特别是现在阿牛大些了,经常也要蒸个蛋羹给孩子增加营养。
“跟我来。”阿昊带着他走到草丛深处,这边全是芦苇了,在芦苇丛中他见到几个鸟窝的痕迹。
“我知道了,这是野鸭蛋。”耿秋笑道。这种事情,他小时也干过。他们村后面就有个大湖,湖边长满了芦苇,野鸭最爱在里面产蛋。
这片芦苇丛很显然根本就没见过人,它们长在沼泽地深处,要不是阿昊,也没人跑到这种地方来。一般大家就是在边上割茅草,所以大约也没人知道这里还有这么一大片芦苇,要知道芦苇还可以编席子拿出去卖呢。
不过附近竹子较多,大家家里都用竹编的蔑席,耿秋想着这片芦苇怕也没多大用处了。不过等到秋天时,还是可以砍一些做扫帚,芦花也可以摘一些回去做几个枕头。其他的怕是只能当柴烧了,耿秋看着这片芦苇,苦苦思索还能做什么,最终只想起芦苇还可以造纸,只可惜,他不会。所以暂时也不再去打这片芦苇的主意,先找蛋,再去挖地。
带着找到的五只蛋耿秋回家去拿铁锹,阿昊就在这里继续割茅草,等耿秋挖地的时候,他们又兴奋了,一锹下去,挖出好几只肥泥鳅来。
“哈哈,快点回去拿盆来。”耿秋兴奋的大声指挥阿昊。
两人边挖边捡,没一会儿就捡了一盆底泥鳅。“哇,我就说这里是块湿地,怎么会没有鱼类呢,搞了半天,是没人发现。”耿秋这回真的非常开心,泥鳅在现代菜市场都卖到近二十元一斤了,还都是养殖的,哪里还能找到这么肥嫩又天然的泥鳅。
他非常喜欢吃泥鳅,他记得小时候,去水田,爷爷泥地时,他就跟着捡泥鳅,然后就可以吃到美味的泥鳅炖豆腐,泥鳅烧黄瓜了。这两道菜简单而有营养,大家都喜欢。红烧泥鳅也好吃,油煎的也好吃,他现在已经想出了好几种泥鳅的做法了。
阿昊端着半盆子泥鳅回家去了,耿秋又继续割了会子草,才收拾东西回家去。按照耿秋的交代,阿昊已经把泥鳅养在水中了,都换过几次水了。这些泥鳅都是从泥水里挖出来的,得养两三天再吃,让它们吐光肚子里的泥巴,才能更好的去掉土腥味,而且也更加干净。
晚上耿秋还是去和村长说了说,他们挖田的事情总是要让村子里人都知道一下比较好,而且他们现在挖出这么多泥鳅,证明这块地里泥鳅很多,迟早大家会都晓得,到时候,大家一窝蜂似的乱挖一气,搞得他们田都不好开。
村长听他说完后,眼睛一亮,果然泥鳅也吸引了村长的眼光,这年头家家都缺吃食,多一口粮食都是好的,何况还有数不清的泥鳅呢。
“你怎么想?”村长问耿秋。
“能怎么想,大家都去挖呗,就是不要弄乱我开田的那块就行了。我明天先圈一块出来。可不可以?”耿秋问。
“行啊。反正那块地总有个七八十亩大小,大家都去挖也挖不完。”村长不在意的说。其实他心里明白,大家不会天天巴在那里挖泥鳅的,泥鳅虽然能吃,但总比不上粮食,现在正是忙的时候,不过是偶尔去挖些回来吃吃。再说了,泥鳅他们并不是很喜欢吃,以前也有人在那地里挖过泥鳅,都是实在没吃的了,才去挖的。
这一点耿秋还不知道,还以为大家都和他一样当泥鳅是个宝呢。要知道这里穷的很,极少有人做菜会放油的,所谓的红烧,油煎,那都是需要用很多油的,大家把泥鳅拿回去也是水煮,不会弄的人,煮出来的泥鳅一股子味道,不是饿极了,哪个人吃得下去。最会弄的,也不过是用盐腌制过直接烤的吃,味道稍微好一点,可是盐也是贵东西,家家户户都是极省着用,哪里敢大手大脚的去腌制东西。
第二天,耿秋和阿昊借了一把镰刀,俩人先割了一圈草,作为分界线,给自己家圈了一块约五六亩的地出来,不过就这个界线,让他俩忙活了一天时间,真真是体力活啊,累死个人了。晚上回到家,耿秋都懒得好好做晚餐了,直接切了黄瓜放盐稍微腌制一下,再煮了一锅菜粥,就解决了晚饭。阿昊自己也是又饿又累的,没力气挑三拣四,吃完饭就去抱阿牛了,耿秋在家里收拾锅碗,先烧水自己洗了澡,等阿昊抱着阿牛回来,锅里的水也热了,耿秋去给阿牛洗澡,差不多和阿昊同时洗完,然后一家三口就休息了。
☆、第16章 挖田
早上两人还没出门,就听到阿清家的黑小子在门口叫:“秋叔,秋叔,今天大家都去挖泥鳅呢。”
两人随着人群到了地里,村长直接让大家每家选一块地去挖,互相不打搅,各挖各的,以免产生矛盾。这个法子,可是他这两天想了很久才想出来的。如果耿秋他们能种出水稻,以后大家都可以跟着种水稻,还不如现在先把地先挖出来,如果耿秋他们种不出水稻也无所谓。这挖泥鳅的活儿,大家想干多久就干多久,一个村子里的人,这片荒地,大家都有份,不能光是耿秋家开,大家都得点,也就没人事后乱说了。当然也不见得有人和耿秋他们一样天天在这里挖地。这块地要挖出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地里全是深深的草根,不弄干净,怎么种庄稼。
果然,大家都只挖了一些泥鳅和鳝鱼就各自散了,大家在听说耿秋他们想开田来种水稻,也只是七嘴八舌的乱说了一通,总之,都是反对的。不过没人在意他们干什么,只有水稻真正种出来时,他们才会明白。
耿秋和阿昊看着乱糟糟的人群离开,心情反而更好些,他们走了,不打搅自己干活。耿秋还生怕这些人一拥而上的把这块地全开垦出来的。其实他这可是瞎操心,因为深处的地方,根本就不能开垦的,那可是真正沼泽地,会陷进去的,能开垦的地方不过一小半而已。而他们现在能挖的地方,就占了四分之一。就是说,以后他们家是水田最多的一户了。
连续多天,阿昊和耿秋都是重复着割草,挖草根翻地的活儿,天天累得半死,这种体力活实在是很无聊,而且干完活后,饭量明显增加。虽然每天都能捡回好几斤泥鳅和鳝鱼,但家里养的泥鳅鳝鱼已经多的吃不完了。有时候耿秋和阿昊都懒得捡回家,直接扔到沼泽地里了。
“你说,这泥鳅和鳝鱼能不能拿到集市上去卖?”耿秋问阿昊。
“不知道,不过就算能卖,肯定也不值钱。”阿昊答,在他的记忆中,虽然是吃过泥鳅和鳝鱼的,但他依稀记得这东西一点也不贵。
“我去问问阿清。”耿秋不死心的说,看着这么多的泥鳅鳝鱼,总想着拿去换点银子回来。要知道在现代泥鳅可值钱啦。
“不值钱的,大家都不喜欢吃,就算是大户人家,也不过是吃个野趣,偶尔弄的吃吃。你可以拿去卖,估计也就是三五文一斤,还不一定能买出多少。”阿清告诉他。要是真值钱,他们早就挖了带出去卖了。集市上有卖各种鱼的,但泥鳅鳝鱼极少有人买。
因为家里没粮了,耿秋就带着两个半桶子泥鳅和鳝鱼独自一个骑着骡子去了趟向南镇,果然泥鳅不值钱啊,花了好半天,才半卖半送的把带去的泥鳅卖光了,十多斤呢,才得了二十个大钱。鳝鱼倒是稍微好一点儿,也不过是得了三十个大钱。可总共快五十斤的泥鳅鳝鱼才得了五十个大钱,这还是他们存了好几天没吃完的,才存够这么多。
耿秋看着五十个大钱,心里明白想拿泥鳅和鳝鱼来赚钱,完全没多大意义啊。就算把他做泥鳅和鳝鱼的方法告诉别人也没多大作用,因为会做的厨子不少,而且就他这烧菜的手艺,说穿了也不过是个家常味道,算不上厨师级别。
阿昊就曾经说过,以前家里也吃过泥鳅和鳝鱼,味道不比耿秋弄的差。但一般也很少做这类的菜,因为在古代自然环境好,象乌龟甲鱼也多的很,各种鱼类野生的都不少,价格也不会贵,泥鳅和鳝鱼要做的好吃,需要的调料品也多,但这年头大多人数都吃不饱肚子,谁还会去买那些价格昂贵的调料品,宁愿做些最普通的东西来吃。就算是大户人家,也不过是偶尔换个口味吃吃。
这次耿秋只花了二两银子加这五十个大钱,就买了四十五斤糙米,六十斤粗面,一床半黑的新棉絮,这种就是差的棉花做的,新的还是很暖和,但用个两三年,就会硬了,板结在一起,起不到什么保暖作用。但他们的床上光铺着袍子,睡着不舒服不说,这衣物天天铺着睡,冬天要穿的时候就不暖和了,所以他买了这床棉絮。棉絮很贵,只敢买中低等的,要是好棉絮,一两银子都不够买一张被子。
他快马加鞭,快去快回,天朦朦亮就出发了,回来时已天完全黑了。阿昊和阿清都迎出村头三里地了,才碰到他。
“哎呀,这么晚才回来,我们担心坏了,生怕你出事呢。”阿清说,因为耿秋是第一次去向南镇,所以他去的时候,走了点弯路,好在路上不时会遇上农人,黑岩村三十里的地方还有一条村子叫黑崖村,他遇上的多半是黑崖村的人。
这两个村子算是相距最近的两条村子,两个村子也经常通婚,大家多半是亲戚。耿秋一家子回来的,早就传到了黑崖村了,所以大家看到他,都得是热情的指点路,要是没有人家的指点下,他只怕回来的更迟。
“没事,就是第一次去,走了点弯路,下次去就会好多了。”耿秋笑道。他接过阿清递过的一条黄瓜吃起来。路上可把他累坏了,虽然是骑着骡子,但一天没歇过,也够累人。这次他买的粮食多,他算过,差不多可以吃三个月。到秋收后,就可以直接在村子里换或者买些粮食了。他可懒得经常去,这赶路也太辛苦了。况且集镇上的东西也就那样,没多少好货,其实就算有好货,他也买不起。
“喂,镇上热闹不?那泥鳅鳝鱼好卖吗?”阿昊看着耿秋吃完饭问,才问。今天是阿昊做的饭,就是煮了一锅糙米饭,半稀不干的,还混了一半的青菜,拌了点盐,有点难吃,但耿秋饿了,也顾不得好吃不好吃,倒是吃完剩下的半锅子。
“比向阳镇热闹是热闹一点,但卖的东西却比向阳镇还差一点儿,几乎难得见到高档货,平时都是贫苦人往来,大家也买不起什么好货。泥鳅和鳝鱼总共才卖了五十个大钱。”耿秋说。这次去,他心里也吃了一惊,想不到向南镇更显得穷。不过想想也是,向南镇周边都是小山村,哪里消费得起高档货。
“这样啊,果然这些东西不值钱。我还想着没事干时去玩玩呢,看来没什么玩头了。”阿昊没兴致了。
“还玩呢,得想法子赚钱才是正事。”耿秋气乐了。就剩下十来两银子了,光是吃糙米粗面,外加一半的蔬菜,他们也不过是能吃个一两年。两人不想法子赚钱,这点子存款,实在是太让人不放心了,真怕吃了上顿没下顿呢。他长这么大,还真没过过缺衣少食的生活呢。
耿秋在现代是个有技术的人,可计算机在这里找不到一点儿市场,这种技术有等于没有。
其实就耿秋这种没吃过多少苦的人,来到古代生活技能并不高,好在他一来就白捡了老婆儿子,而且这老婆还自带了一笔不多不少的嫁妆(二十多两银子,在这个朝代,穷人家一辈子怕也赚不到呢。),要不然他怕是要饿肚子了。
老天没给他什么金手指,在这里又人生地不熟的,古代又不比现代,人口管理的很严,不能随意离开户籍地。他除了跟着阿昊混之外,还真不知道上哪儿去。不过命运也算是给他的一些福利吧。经过这几个月的体力劳动,他的身体素质比以前强太多了,现在背个百八十斤重的东西,走山路都能很轻松了。
这要是在以前完全不可能,他的身体虽然不错,可那都是健身房训练出来的,那里比得上现在。他刚开始过来时,穿的原主的衣服,那人至少比他矮五厘米,但耿秋穿人家的衣服也勉强能穿。因为人家比他壮实多了,所以上衣小袄夹袍子他都可以穿,当然除就是显得有点空荡荡,但裤子却短了一截。而现在他看着自己一身紧致有力的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