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子申生-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几乎是惊恐地望向申生:“大哥……”
  申生的脸湮没在黑暗中,一双清淡的眼睛正静静地望着他。
  ————————————————————————————————————
  熏香缭绕,帷帐低垂,从锦被下陡然伸出一只脚来。
  那是男子的脚,但肤色白皙,脚踝细致,是久居深宫不出门的光景。
  那只脚正在微微地颤抖,随着颤抖,帷帐内也传来低低的声音。那声音低沉苦闷,像是隐忍了许久,又陡然拔高,实在受不住了似的。脚也拧了过来,蜷缩的脚趾在被褥上划下深深的凹痕。
  帷帐被风幽幽地吹开,坐起一个其中肥胖的人影,油腻地喘着气。
  正是周天子姬郑。
  而在他的身边,躺着的男人,却死了一般毫无动静,由着乌黑的长发将脸铺满。
  姬郑拧过身去,将他脸上的头发抹去,露出的脸却是——太子申生!
  “啊!”重耳猛地坐起,双目圆睁。
  这一声回荡在深夜的寝宫,惊动了守夜的寺人和宫女们,也惊动了他的枕边人。
  怀嬴跟着坐起,忙吩咐下人点起烛火。
  火光之中,只见重耳脸上冷汗涔涔,忙问道:“怎么了?做噩梦了?”
  重耳却只是喘着粗气,不说话。
  怀嬴给他拍了拍背:“没事了,醒了就好。”
  她吩咐婢女送来热水,拧了手帕,替重耳擦拭汗珠,随口问道:“到底梦到什么了,竟吓成这样?那会儿身处大火险境,也不见你……”
  话未说完,却被重耳攥住了手一把甩开:“你不要提他!”
  怀嬴被他吓了一跳,怔了好一会才想到“他”是谁。
  她是亲眼见过的,因而重耳也没有瞒她。她知道,“他”是晋宫的禁忌,所以自那日后也从不曾说起。
  但她没有想到,竟严重到这地步,何况自己也不算是提。
  这时,重耳却已快速地穿上衣裳,大踏步地离开了。
  他走得匆忙,又不耐烦。一句话都没有留下。
  直到婢女们上前问,怀嬴才回神,那为他擦拭汗水的手帕自己还紧紧地攥着。
  被他甩开的手一阵生疼。
  —————————————————————————————————————
  来到自己批阅奏折的宫殿,重耳靠在案几上,就这样坐了一夜。
  黑夜静悄悄的,守夜的寺人都偷偷垂下了眼皮,但他一刻也不敢合眼,因为梦中的画面还分外清晰。
  那虽是梦境,却也不是假的。他所嫌恶的,所厌弃的,都曾在大哥的身上发生过。
  仿佛是亲眼见到白壁落入污泥,这事实教他无法承受。那天,对着申生平静的双眼,他步步后退,乃至落荒而逃。
  至今一个月过去,他都不知该如何面对。
  挨到天亮,上了早朝,偏偏迎来的又是那个周天子的使者。
  然而这个他不喜欢的使者带来的却是一个令在场朝臣喜悦不已的消息:周天子决定,作为此次勤王的奖励,要将南阳地区的阳樊、原等县城赏赐于晋。
  南阳地区,位于晋南周北的交界之处,土地肥沃、资源富饶。更重要的是,拥有这块地方,位于西陲的晋,就离中原又近了一步。
  于是在朝堂之上,重耳面带恭敬,如礼做了答谢,并盛情款待了这位使者。
  而私底下,对着信任的赵衰和狐偃,就忍不住说了实话:“我看那使者,眼神飘忽,说说吞吞吐吐,总觉得没这么简单。”
  赵衰道:“南阳是周室的前襟,按理,确实不会轻易地割让于人。”
  重耳对那周天子早有厌恶之意,这下更觉得戒备和恶心,冷笑了声:“你觉得,会有什么等着咱们?”
  “臣不知,”赵衰摇了摇头,“看那周天子,虽然……倒也不是全然糊涂的。”
  于是二人相对沉默。
  狐偃站在中间两边看看:“那咱们到底还去不去收地?”
  赵衰道:“自然听君上指令。”
  重耳道:“都赏赐给咱们了,那就去要!”
  “那还等什么?”狐偃笑了起来,“召集人员、准备粮草,管他阴谋阳谋,咱都有备无患!”
  这二人回去准备,剩下重耳一人,他来回踱步,却又烦躁起来。
  每每这时,都是他去探望大哥的时辰,说说碰到的难事,听听对方的建议。
  过了一会,外面有个尖细的声音求见,却是寺人披。
  他进来跪下,呈上一叠写了字的素丝:“这是他写给君上的。”
  真是想什么,便来什么。
  重耳蹙眉:“你又跟他说了些什么?”
  寺人披神情丝毫不变:“什么也没说。这书信,他断断续续,写了有大半个月了。”
  那便……与眼前的事没什么相干。
  重耳此时只想着不去想不去看,反而松了口气。然而接了素丝,也不丢在一边,还是揣在自己怀里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段猜出真相的对望,一直在作者的脑袋中打转
  终于写出来了!
  作者很喜欢这种表面上平静,内心惊涛骇浪的情节


第40章 谋臣
  从绛城出发向南,路过王屋山下的垣曲城,这里的国人安居乐业、其乐融融,见是自家君上经过,纷纷箪食壶浆,前来犒劳。
  那些小人物们哪里知道什么复杂的宫廷之变,只记得以前是一个太子申生率领军队赶走了赤狄皋落氏,让这里变得太平起来,于是都热情地向国君的军队表达自己的感激。
  只是几年,便恍若隔世。
  越过王屋山到达黄河,再延河向东进入平原,大片的草地与农田,教人视野为之一畅。阳樊县与原县便坐落在这平原上,相隔不过十几里,遥遥相望,像一对兄弟。
  面对重耳的军队,他们的态度也是出奇的一致:什么周天子,什么晋国君?我们的城,我们的人,怎么就成了你的?
  阳樊县的县主干脆闭门不见,原县来的则是一位花白胡子的老者,拿着重耳出示的周天子手书和印记,眯眼看了半天,方才叹了口气:“就……就当做是真的吧……”
  狐偃道:“什么叫‘就当做是真的’,这就是真的!”
  那老者又叹了一口气:“可这……这也太突然了……”
  重耳皱了皱眉:“难道之前都没有王室的使者前来告知?”
  那老者摇摇头:“王使大约有五六年不曾来了,之前原县闹灾,老朽还差人去王城求救,结果……”
  听这语气,结果自然是不闻不问了。
  重耳和声道:“老人家,你放心,以后在寡人治下,绝不会再有这样的事。”
  那老者露出一个苦笑:“昔年武王伐纣,尙有誓言‘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而后每一代天子继任,也都当着祖宗的面起誓要善待黎民……唉,结果呢?”
  重耳见他引经据典,说起古事来,向赵衰使了个眼色,赵衰便向前道:“老人家,正是如此,周朝起于救民水火,盛于泽被苍生,《诗》中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今天子纵有过失,咱们也还是他的子民啊。”
  那老者怔了怔,不说话了。
  赵衰说了“义”,又开始动之以利:“况且,当今天子不体恤,不正可以借此机会投奔明主?我晋国君上爱民如子,继任之后国泰民安,原县与我晋国相邻不远,想必也有耳闻吧?”
  那老者情不自禁跟着点了点头,沉默良久,道:“可县中百姓受的苦多,积的怨重,老朽也没办法给他们一个交代啊……”
  重耳与赵衰对视一眼,心中都是了然。果然没有容易事,这原县县主只是不反对,但也不会帮忙。
  重耳谢过老者,郑重许以事后大礼,遣人将他送回去了。
  转过身来,看看赵衰与狐偃:“如何?”
  土地是要定了的,且看怎么要了?
  赵衰叹了口气:“这般情状,只怕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劝服得了。”
  狐偃道:“劝什么?咱们有上下二军,还不能打下来?”
  重耳神色凝重:“我得想一想。”
  若要开战,就谈不上爱护百姓,而一旦与这里的人结怨,在他们心里自家就和周天子姬郑站到一面去了,遭了记恨,则难免后患。
  他在大营中躺下,舒展手脚,触到怀里一叠柔软的东西,心中一动,那是大哥写给他的书信。
  重耳取出展开,阅读上面的内容,只见上面写道:“君上愤怒困惑,乃因周天子德行有亏,而我晋国出力援助,不为其本人,只因其周天子的身份。非如此不能接近王室,非如此不能名正言顺。”
  “父君在时,已有强晋称霸之心。我晋国与王室同姓,由来已久,积累深厚,不输于姜姓齐国。观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乃因内修德政,外务攘夷,又举‘尊王之旗号’。于是在内消灭群公子,避免内乱,建设下军,扩充军队;在外与秦国联姻,令边境安宁,假道灭虢,争取更多土地;剿灭皋落氏,扫清联通王室之通路。可惜,天不假以年。”
  “我晋国此时国泰民安,诸事皆备,正是在外称霸之日。父君遗志,君上三思。”
  隔了一段,又有墨色稍新的字迹,想是过了一阵子再补充上去的。写道:“申生居于宫中,历经奚齐、夷吾为君时。奚齐任性残暴、夷吾懦弱失信,故而治国无力,性命不保。观其所以败,可知来日如何胜。”
  “申生居于宫中”那一句,字迹有点凌乱,可见写的人心情复杂。
  那是重耳作为局外人都不愿去想的,而他挖开创口,就是为了给自己提供警醒。
  重耳突然觉得手上沉重,重逾千斤。
  他将狐偃招了进来,布置自己的计划:“告知阳樊县与原县,寡人只为取回天子赏赐的土地,不愿多伤人命,三日之内,要归顺的寡人欢迎,要离开的也悉听尊便。三日之后,便是开战之时。”
  狐偃疑惑道:“这不是叫他们早做准备?”
  重耳道:“就是教他们输得心服口服。”
  三日之中,两县中果然起了骚动,要走的人和要留下的人开始争斗,而只要有城中出来投奔的,重耳都以礼相待,着人护送到垣曲城定居去了。
  然而两县的县主都没有动静。
  第三日一早,朝阳火红,冲破迷蒙的晨雾。重耳在战车上擂响了战鼓,大声宣誓:“先攻阳樊再图原县,三日之内必下二城!”
  晋国上下二军齐声相应,士气大涨。只有赵衰闻言微微皱眉:“这话未免说得过了。”
  晋军如潮水般包围了阳樊县城,几支小队撑起撞木撞击紧闭的城门,其余的则在箭雨的掩护下使用钩锁,在城墙上攀援而上。
  阳樊人虽然彪悍抵抗,但毕竟城小人少,被晋军冲出口子进到城内,厮杀渐弱,终于在这日申时彻底落败。
  重耳鸣金收兵,看着将士们押解一队队战俘回来。
  阳樊的县主也在其中,络腮胡子,满脸横肉,倒像个盗贼匪徒,被捆成粽子一般,却还在挣扎。
  重耳看着他:“你若是愿意归顺,也不会是这样。”
  他站得远,那男人只能将一口血沫喷到他脚下,愤恨道:“谁要归顺你,你个姬郑的走狗!”
  重耳道:“带下去吧,给他个全尸,按县主的礼仪葬了。”
  他转头看向其余战俘:“你们还有不服的,就跟他一起;愿意的,留在阳樊,以后做我大晋的子民。”
  一个满脸是血的男人问道:“不让我们为奴?”
  重耳道:“我没这么说过。”
  另一个声音接上来,是个年轻男人:“那我们的妻儿呢?我们的家当呢?”
  重耳道:“还是你们的,以后上缴税赋就行。”
  战俘中起了一阵骚动,七嘴八舌问道:“你说话算话?”
  重耳道:“晋国国君,一诺千金。”
  他挥挥手,让人把战俘都带下去,随后又去探望己方的伤员。
  第二日,清扫战场,重耳道:“阳樊既降,这便是我们晋国的边土。”于是下令,举行仪式,将两边牺牲的将士都好好地安葬。
  第三日,集合阳樊城的居民,放归战俘,选出新的县主,接受他们的进贡。
  狐偃在旁看得着急,悄悄向赵衰道:“怎么这么多事?没完没了了?原县还打不打?”
  直至午后,晋军出发,申时三刻才到原县,将之团团围住。
  将士们屏息静气,等待着重耳击鼓,发出冲锋的号令,而原县的民兵也都站在城头,呼吸急促。
  时间一点点流逝,空气中都是焦灼的气息。
  夕阳西下,喷薄出的余晖将天上的云彩染得通红,好像是战场上不曾干涸的鲜血。
  就这样僵持了一个多时辰,重耳道:“我们回去。”
  狐偃作为他的戎右,离得最近,还是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
  重耳道:“我们回去。”
  狐偃仍是茫然:“这……马上就要开打了。原县比阳樊弱,只消半日就能打下来,现在回去?”
  重耳笑笑,拍拍他的肩膀,然后把自己的话高声传了出去:“寡人素来重诺,三日之期已到,这便收兵返程。原县不遵天子号令,亦不把寡人放在眼里,日后有人来战,或遇蛮夷入侵,你们就好自为之吧!”
  他语声洪亮,在原县上空久久回荡。
  过了一刻钟,只见原县城门大开,那花白胡子的老者被人搀扶着出来,直直跪下:“君上留步!”
  重耳道:“怎么?你愿意归顺了?”
  那老者拜了两拜:“还望君上大人不记小人过。”
  重耳笑了起来:“过去就过去了。”
  于是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了原县。
  重耳又停留了一日,安排好了两城的事,启程回绛城。
  狐偃感慨:“这原县的老头,真是的,先前怎么说也不听,兵临城下了才知道怕。”
  赵衰笑道:“他大概是想讨些贿赂,结果咱们二话不说,就把阳樊给打下来了,可不吓坏了?不过我看君上,本来也没想打原县。”
  狐偃睁大了眼睛:“你又知道?”
  赵衰笑道:“一开始说‘三天下两城’,就是了。全力打下阳樊县,再好好安置,就是给原县看的。再告诉他,以后他们哪边都靠不着,孤立无援,还有个阳樊变节,在旁边虎视眈眈……君上,臣说得对么?”
  重耳这时再与他们一同用朝食,事情了了,心中放松。
  想到那书信上写的“奚齐任性残暴、夷吾懦弱失信”,那自己现在的做法,算不算有仁心?算不算守信用?若是大哥知道了……
  他正走神呢,突然见赵衰、狐偃二人直勾勾地望过来,不禁呛了一下,壶中的水都倒到身上去了。
  他一边咳嗽一边站起来,猛地想到写着申生书信的素丝还在自己怀里,忙掏出来察看,幸好还没有被打湿。
  他将那素丝放在一边,这才开始擦拭自己的外衣。
  没有注意到赵衰的视线已从他身上落在那写满了墨字的素丝上,目光晦暗不明。


第41章 断腕
  重耳回国后,告祭宗庙,犒赏二军,又在宫中大宴群臣。
  席上自然免不了歌功颂德,觥筹交错,到入夜十分才散去。
  等那些循规蹈矩的老臣走了,他与几个年轻臣子一边喝酒一边玩些□□的游戏,才算是尽了兴,仿佛又回到了以前做公子时潇洒自在的时光。
  喝醉了的臣子被宫人扶下去休息,最后剩下个狐偃,对他勾肩搭背,大着舌头道:“再……咱们再来。”
  重耳想,要是赵衰见到这情形,又要数落“无礼”了,左右看看,却不见他人,问了宫人,原来他喝到中途便自己拎着酒壶出去了。
  按说,这也算作是“无礼”了,不像他会做的事。
  正这么想着,一个寺人气喘吁吁地跑来:“君,君上……披总管让小的急来问……君上是不是派赵衰大人去看……去看那个人了……”
  那个人,自然是申生,他的存在不为人所知,就连名字也避讳了。
  这寺人便是在他身边随身服侍的其中一个,心知其重要性,果然下一刻,就见刚刚还醉眼迷蒙的君主沉了脸:“怎么回事?”
  一股热气直冲脑门,头上发了许多汗,酒意却因此散去了。
  重耳下意识地便觉得不妙,在回神的那一刻直冲出去。
  迎着冰冷的夜风,越发地清醒,也就越发不安:赵衰行事一向沉稳,绝不会有什么一时兴起,他与大哥旧日也没什么来往,突然去见,是想做什么?而且还避着自己?
  想到赵衰虽然文弱却坚定的性格,涌上心头的顿时都是不好的预感。
  他独自奔出宫殿,行动如风,其他宫人都面面相觑,却是狐偃第一个回过神来,追了上去。
  一路赶到申生的住处,直冲进去,刚到房门口,就听里头赵衰的声音传来:“衰已再三解释,君上大宴群臣,自己也喝醉了,故而让衰前来赐酒。披总管一再阻拦,是什么意思?”
  所以房中还有寺人披,但他没有回应。
  赵衰提高了嗓音:“披总管是要违抗君命?”
  重耳听到这里,怒气上涌,推门进去便道:“谁给你的君命?”
  一时间,房中静谧,落针可闻。
  气氛却越发地紧张了起来。
  房中角落依旧竖着屏风,申生就坐在静静坐在后面。寺人披面无表情,或者说是早有预料。赵衰大为震动,只听一阵清脆声响,却是他身形摇晃,带翻了案几上的酒壶与酒杯。
  那酒液倾洒,流到地上,忽地起了一层白色泡沫。
  几双眼睛同时都看到了,连地面都能侵蚀,喝下去就是肠穿肚烂!
  重耳难以置信:“赵衰你……”
  寺人披突然出手,掏出一把匕首,便向赵衰刺去!
  赵衰仍呆呆立着,他文胜于武,本来就不是寺人披这样精于刺杀的人的对手,更何况这时心神大乱。
  却见一个魁梧的身影狞身上前,双手格挡,架住了寺人披,正是追着重耳来的狐偃。
  他大声喝道:“他是朝中大臣,你敢杀他?”
  寺人披的声音如同结了冰的水:“欺君犯上,还不该杀?”
  狐偃咬牙与他角力,又向赵衰喝道:“你到底是喝多了还是中了邪了,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赵衰这时终于回过神来,望望屋中的人,眼神清明,却是缓缓点了点头。
  狐偃震惊之下,手上一缓,差点让寺人披挣脱。他心急如焚,只怕重耳冲动,直冲他喊道:“看在咱们三人以前同甘共苦的份上!”
  重耳连手都在抖,那倒在地上的毒酒刺得他眼睛发痛。当年,他的父君,因为一杯毒酒下了杀掉申生的命令,而今日,他又差点丧生于毒酒之下!
  如果寺人披不够谨慎……如果自己晚来了一步……
  他双手紧攥成拳,一字字道:“赵衰,我待你不薄。”
  赵衰这时已恢复成平日里的模样,起身敛容道:“君上恩德,衰铭记于心,但衰做此事,不为私情,乃是为公义。”
  重耳几乎要气笑了:“你假传君命,谋害公室,还说是为了‘公义’?”
  赵衰正色道:“‘公义’是忠于国,忠于国者未必忠于君。商朝之时,君主太甲残暴,伊尹将之流放,对君不忠,却是于国有利。当今那周天子也是,臣下只随他心意胡来,周室才会日渐式微,赵衰不想晋国也变成那样!”
  重耳怒道:“胡说八道!我什么时候跟那个家伙一样了!”
  赵衰道:“那朝中之事,为何处处都受那一位的挟制?”他抬手指向屏风,实际上是指向那后面的申生,“君上,你对他实在太看重了……他毕竟是公室中人,万一哪一天,他起了私心,要谋夺君位呢?”
  重耳怒道:“赵衰,你不要胡说八道!”
  “可他,曾经是太子申生。”赵衰深吸了一口气,注视着重耳的眼睛,“一个人差一点就能登上高位,却遭遇陷害,一无所有,他真的会认命?真的会甘心?之前的奚齐和夷吾,做了国君,却接连早逝,真的与他一丝关系都没有?”
  在某种意义上,他是一针见血,道破了真相。重耳顿时梗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赵衰道:“赵衰不想再看到晋国陷入内乱,只为了那一点可能性,也只得出此下策……赵衰也愿为此,一命还一命!”
  话音刚落,只听屏风那边“铿锵”声响,却是武器落在地上的声音。
  四人都是一惊,却见屏风下方,渐渐漫出一条鲜红刺目的液体来。
  “大哥!”重耳直冲上前,拉开屏风,那个许久不见的人正斜靠在墙边,蜷着身体,紧紧地捂着自己的右手。
  鲜血不断地从他的指缝间向下滴落。
  地上的血泊中躺着一把刀……和一只断掉的右手。
  他原就是一个哑巴,再断了右手,便无法再表达。文不能动笔,武不能用兵,就是有机会,也无力再争了。
  申生面色惨白,向重耳露出一个释然的微笑。
  重耳整个人几乎站不住,冲其他人吼道:“还愣着做什么!快寻御医来!快啊!”
  他撕下自己的衣袖,要为申生包扎止血,手却抖得厉害。
  “大哥……大哥……你,你怎么这么傻啊!”心里剧痛之下,竟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成年之后,他便没有哭过了,就是外公狐突被害,在齐国君主面前,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