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暴君的宠后[重生]-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才还斗得跟乌眼鸡似的朝臣们各个垂首低眉,大气都不敢喘一个。还有家中藏了美妾的朝臣; 目光暗暗瞥向当中的萧止戈; 既愤恨又畏惧。
南方豪强向京中上供寻求庇护并不是稀罕事。邺京的世家大族用度奢侈,加上攀比之风盛行; 那些有底蕴的百年大家还勉强能维持体面。但新起的贵族们,单单靠那点赏赐的田产和微薄俸禄,根本过不起奴仆成群的日子。如此一来; 自然便都盯上南地的肥肉。
安庆帝对此亦是知情的。这些人从南方豪强身上割了肉; 最好的一份自然是留着送进了宫中,进了安庆帝的私库。因此这些年来,安庆帝一直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在先帝的儿子之中; 他才能平庸资质也只能算中下; 但夺嫡时靠着有个好娘赵太后,才顺顺当当地继承了皇位。刚登基时他尚且还有些雄心壮志。只是后来被美人美酒一熏陶,便渐渐舍弃了雄心壮志。
左右他是皇帝; 就算天塌下来,也有赵太后和赵家在前头顶着; 此时不享乐更待何时?
但这些年轻时的想法,到了暮年时,却渐渐化成了恐惧——赵太后对他这个亲儿子一直瞧不上,以前是只有他一个儿子,不得不扶持他。可现在太子年岁已经大了,而他却日渐衰老,或许哪一天,赵太后或者赵家等不及了,就会叫太子取代他。
人都是怕死的,越是像安庆帝这样的人,就越怕死。若不是如此,他也不会遍寻道士追求长生之道,他甚至还没到天命之年,还远远没有活够呢!
看着下头缄默不语的朝臣们,安庆帝心中恐慌更甚。这些原本该听从他的命令拥护他的朝臣,在他还活得好好的时候,已经开始站队拥护他的儿子们了。甚至那叫他都眼热的石家巨财,已经悄无声息地被太子甚至这些朝臣瓜分。而他这个皇帝,却只能捡别人剩下的!
想到尚还健朗的赵太后,风华正好的赵皇后,还有羽翼渐丰的太子,安庆帝露出一个有些扭曲的恶意笑容,目光阴鸷地扫过一众朝臣,拂袖而起:“好啊,你们都好!”
百官心中惊骇,齐齐跪下:“陛下恕罪!”
安庆帝深深看他们一眼,道:“退朝!”
大太监尖声传唱,安庆帝已经离开大殿,跪了满地的朝臣却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皇帝带着侍从们离开许久,他们才面面相觑,迟疑着起身。接着,便齐齐警惕地看向最中间的萧止戈。不管是太子党还是三皇子党,以前都从未把这个二皇子当做对手。即使他封了北战王,立下无数战功,手握雁州重兵。但只出生时大凶之兆,以及市井之中狼藉的名声,就能叫他绝了登上大宝的路。
更何况他才娶了男妻。一个娶了男妻的皇子登上大宝?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他们唯一需要提防的便是北战王拥兵自重,存着谋逆之心。
可谁也没有料到,往日里表现暴戾凶狠的莽夫,竟然是一匹深藏不露的狡诈恶狼。南边一行,不仅重创了太子和三皇子的势力。甚至还洗清了往日污名,得了个好名声。
——这分明是存着夺嫡之心!
朝臣们交换个眼神,默契地避开他往外走。此行回去,他们是该重新商议对策了。
御史大夫季安民与丞相安知恪一同袖着手往外走。季安民瞧着安知恪并不怎么好看的脸色,反而笑了笑,恭喜道:“北战王这次立了大功,先恭喜相爷了。”
谁不知道安知恪私底下与太子往来甚为密切,而北战王妃与这个父亲关系不睦,如今在邺京之中也不是秘密,季安民这一声恭喜,叫安知恪活生生把脸都憋青了,才硬邦邦挤出个难看的笑容。
季安民仿若未觉,乐呵呵地朝他一拱手走了。
留下脸色铁青的安知恪,思索着日后该如何应对。从前北战王明显无意大宝还好说,可如今他锋芒毕露,显然是有夺嫡之意,这么一来,安知恪这个名义上的北战王岳父,就两头难做人了。
安长卿这个儿子恨不得跟他断绝关系,北战王也从未敬重过他这个岳父。原先他不觉得如何,眼下却觉得棘手起来。他早就投效太子,自然不能叫太子跟他离了心。但转而想到如今太子处境,又有些疑虑起来。若是太子和三皇子之间,他必定是毫不犹豫地押太子。可若是萧止戈也掺和进来,他却有些拿不准了。
别的不说,单单他手中的兵权,就足够叫人忌惮了。万一真的彻底决裂,日后北战王不顾名声夺了位,那安家就彻底没有转圜之机了……
安知恪心中权衡,一时之间竟然难以抉择。
如果叫安长卿知晓他心中想法,肯定要告诉他,安家与他之间,早就没有转圜余地了。
***
安庆帝出了勤政殿,便叫人宣了太子来。
这些日子安庆帝没有再服用丹药,也不敢再纵欲宠幸美人,因此身边倒是干净许多,只有伺候着的宫女太监。
殿上之事太子已经得了消息,一边心里恼恨萧止戈,一边却不得做出憔悴神色,匆匆来见安庆帝。
安庆帝斜斜靠在榻上,垂眼看着跪在面前一脸乖顺的太子。
南边民乱四起之后,太子因办事不利,已经主动请罪在东宫闭门思过。原先安庆帝还十分心疼这个儿子,毕竟先前他精力不济,太子监国倒是受了不少累。即使是南边平乱不成,安庆帝也并未苛责他,毕竟是第一次,做得不好也是情理之中。
但如今当他开始猜测石家财富是不是尽数进了太子的腰包时,昔日的慈父宽和便都不存在了。
安庆帝第一次没有叫太子起身,就这么垂眸打量着他。良久才道:“朕听闻,你府中良娣,乃是石家女?”
太子心里一个咯噔,却只能硬着头皮道:“是。”
他原本想着若是安庆帝问罪,他便辩解一番,再主动将石家财富献上,便能解了危机。
却不想安庆帝只问了这一句话,并没有再继续。反而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太子今年有二十有六了吧?”
太子揣摩不到他的心思,只能顺着说:“是。”
安庆帝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道:“不小了。日后办事还要再稳妥些。”
太子:“是,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安庆帝疲惫地摆摆手:“朕累了。你下去吧。”
莫名其妙地来,又莫名其妙地走。太子行礼退出去后,咂摸着安庆帝这番话的意味,神情方才渐渐变了。
看来,安庆帝到底是为石家之事对他起了成见。偏偏安庆帝不问,他也不能主动去解释辩驳。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萧…止…戈。”太子口中念着这三个字,神情阴鸷地往皇后宫中去。
***
萧止戈暂时回了王府。
王府之中有王富贵打理,一切都如同从前一般。王富贵自从被安长卿一番敲打之后,便绷紧了皮。即使这小一年的时间里两个主子都不在,他也不敢再偷奸耍滑,办事比以前还要牢靠些。邺京的庄子铺子也都打理地井井有条。
萧止戈略微满意,这些下人踏实办事,等安长卿回来后,也就少操些心。
因安庆帝一直未下旨,萧止戈只能暂时待在邺京。不过他猜测,这一次,多半是不会放任他回雁州了。
事实也与他的猜测差不离,把萧止戈晾了五日后,传旨的太监便带着赏赐来了。
除了大批的赏赐之外,安庆帝特意表示北战王平定南边民乱劳苦功高,朕心甚慰。如今正好北边没了战事,便留在邺京共享天伦之乐。至于城外驻扎的两万雁州军,则由参军谢陵带回雁州镇守。
传旨太监将圣旨交到他手中,笑眯眯地说了一句:“从前王爷征战在外,陛下甚是想念却不得见。如今既然留在邺京,便多进宫陪陪陛下,也好为陛下分忧解难。”
其他人听到这番话做什么感想萧止戈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深感反胃,甚至连个笑脸都欠奉,沉下脸硬邦邦道:“父皇厚爱,只是本王出生时有大凶之兆,与父皇太过亲近恐对龙体不好,非是不愿亲近,而是不能。劳烦公公与父皇解释。”
传旨太监脸色一僵,没想到他就这么直喇喇地把话说了出来。北战王出生有大凶之兆不少人都知道,只是没人放到明面上来说。现在他自己说出来,却堵死了这太监的话。
安庆帝打得什么算盘萧止戈再清楚不过。他年迈昏庸,身体又受了损。如今石家之事牵扯出来,他唯恐年轻的太子等不及,取他而代之。便想扶持其他儿子与太子对抗。
三皇子是肯定不行的,不管是太子还是三皇子,这些年在他的放任之下发展出来的势力都不容小觑。太子年轻势大,舒贵妃和三皇子也风华正好。
不管扶持哪一个,都有立即取代他的可能。唯有被忽略多年的北战王,后宫无依无靠,朝中亦无党系支持。却偏偏手握重兵。既不至于立刻威胁到安庆帝的龙座,也能同太子和三皇子相抗衡,不至于立刻就被打压下去。
安庆帝打得好算盘,还特意叫了传旨太监当众传了口谕,以示亲近之意。同时又以皇位孝道利诱威逼萧止戈与他站在一条船上。
只可惜,萧止戈并不入他的瓮。
这皇位他当然要,但不是卑躬屈膝向安庆帝讨来的。而是他自己凭本事夺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怂怂:想利用我?没门。
喏喏;这些人都在想屁吃?
第83章
传旨太监带了话回宫; 安庆帝如何惊怒萧止戈并不在乎,左右安庆帝现在只能拉拢他,不敢立刻跟他撕破脸。要是没了他在中间当靶子; 不管太子和三皇子斗起来哪一方胜了; 安庆帝的龙座都要坐不安稳。
接了赏赐之后,萧止戈一边叫人登记造册收进库房,一边开始找能工巧匠,准备修缮王府。此次他被安庆帝留在邺京; 估计轻易不会再放他回雁州,太子和三皇子也不乐意他在雁州坐山观虎斗,他势必要在邺京长住; 那么安长卿和两个孩子也得一并回邺京来。
从前他还觉得这王府尚能一住; 但自从去南边儿见识过石家宅邸的富丽堂皇之后,看着自己这座王府越发觉得哪哪都不如意。挪一挪地方暂时是不可能了; 但是将里面修缮一番住得更舒服些还是可以的。萧止戈计划着最好能在安长卿带着孩子抵达京城之前修缮完毕。
王府开始动工时,驻扎在城外的两万雁州军启程返回雁州。萧止戈的家书交给谢陵带回去,等他们回了邺京后; 届时再派一队人护送安长卿一行返京。
城外驻扎的大军离开后; 萧止戈便开始一心一意督促着工匠尽快修缮王府。宫中安庆帝或许是气恼他不识抬举,名为历练,实则将他扔去了鸿胪寺坐冷板凳。鸿胪寺主掌周边各国外交以及民族事务。但如今大邺并不与周边国家往来; 亦与小国纳贡。鸿胪寺实际上十分清闲又贫寒。里头的官员多半无所事事; 但凡有些背景的不乐意来。安庆帝此举本意是想震慑他,叫他知道若是没有皇帝支持,他便只能在鸿胪寺这般的地方蹉跎。
然而萧止戈对此并不在意; 从前安庆帝不喜他,从未叫他接触过政事; 他连早朝都不去。眼下就更不稀罕了,乐得不用看那些官员狗咬狗。
每日除了去鸿胪寺点个卯,其余时间便光明正大地回了王府,反而是十分上心王府修缮事宜,事事都要亲自盯着。
宫中安庆帝听闻消息,心里呕地差点咳血。可惜到了如今境地,他只能拉拢这个儿子,暂时却不能对他做什么。
倒是太子听说王府修缮,不仅大手笔地重新铺了地龙,还大费周章地引了活水进园子,湖中投放上千尾锦鲤,湖上又建拱桥飞亭……处处皆是精致奢侈。
“果然是他!”太子原先就猜测石家抄家的大头实则是被萧止戈暗中扣下了。石家有多富有安庆帝不清楚,他却十分清楚。只是南地官员被肃清,抄家经手的全是萧止戈的人,他根本拿不到确切的消息。可眼下见萧止戈单单是修缮王府用度便如此奢靡,几乎肯定就是他暗中扣下了石家财产,还反手往他们身上泼了一盆脏水,叫他招了安庆帝猜忌。
心腹附和道:“北战王如此行事,分明没有将殿下放在眼里。看来是铁了心要与殿下为敌了!”
想到安庆帝这一番动作,太子面孔一瞬扭曲,阴沉笑道:“孤早说过他野心不小,现在不过是藏不住了而已。”
他阴冷地眯起眼,像一条吐了信子的毒蛇:“孤与他,迟早不死不休……”
心腹觑着他面色,一时没敢接话,他总觉得,太子这话并不那么单纯,似乎还藏着些别的什么。他不敢多嘴,只恭敬应是。
***
三月中旬时,安长卿一行抵达邺京。
萧止戈亲自骑马出城去迎,待看到挂着“戈”字的马车时,冷峻的神色才柔和下来,绷成一条线的唇微微向上勾起,策马迎上去。安长卿恰好此时掀开车帘,两人目光相撞,纠缠片刻,才依依不舍地分开。
这一别,又是两个多月时间。
萧止戈策马跟在马车边上,目光凝着他,良久才道:“怎么瘦了?”
安长卿打起马车帘子,隔着车窗同他说话:“也该瘦了。”先前胖是因为怀孕,如今孩子都三个多月了,总不能再继续胖下去。
“胖些好。”萧止戈目光在他脸上逡巡,若不是在外头不便,估计还恨不得上手摸一摸,看看是不是身上也瘦了。
安长卿不欲跟他纠缠这个问题,转而道:“阿珩和珠儿跟着奶娘在后面的马车上,过了这么久,估计都不认得你这个爹了。”
萧止戈倒是毫不担心这个问题,一脸理所当然道:“我的种,便是不认得我,也不能管别人叫爹去。”
“……”
安长卿有时候真是不想跟这人说话。
*
长长的马车队伍缓缓入城。原本路边百姓还猜测着是谁家这么大排场,等看到马车上挂着的旗帜,再一看跟打头马车并排而行的萧止戈,小声的议论霎时间沸腾起来。
“是王妃回来了吧?”
“肯定是王妃,不然你见过谁有这么大面子叫北战王去迎?”
当初在邺京时,安长卿建粥棚发冬衣,在雪灾时救了不少百姓的命,邺京百姓心中都记着他的恩德。后来又听说边关战事紧急,粮草告罄。又是王妃募集了粮草亲赴边关,更是唏嘘又敬佩。
从前看那些小话本,只觉得王妃生得好看又仁慈,如同仙人一般。但在经历了雪灾和北地战事后,邺京百姓更是恨不得把安长卿捧成救苦救难的神仙菩萨,就差没给他立个长生牌在家中日日供奉了。
眼下见他终于回京,不仅四方百姓来迎,甚至还有当日雪灾受过恩惠的百姓,当场下跪叩首,口中大声念着感谢之词。
原本宽敞的长乐大街两侧被百姓围的水泄不通,都争先恐后地想看王妃一眼。
因人群骚动,马车不得放慢了速度。安长卿听见动静,探头出来看,见四周百姓目光顿时热切,便愣了一愣,随后反应过来,大方地朝他们笑了笑。
有胆大的小娘子,摘了头上绢花掷向马车,之后又匆匆躲进了人群之中。有人了开头,一路行去,朝着马车头花的人越来越多。萧止戈原本还勉强维持平和的脸色,在看到还有男子也在掷花时,彻底黑了。
他不许安长卿再掀开马车帘子,一路沉着脸护送车队到了王府。
只可惜如今北战王英明仁慈的美名远扬,并不输给王妃多少。大家都在传北战王其实面黑心慈,因此现在并不是太怕他的冷脸。
马车直接驶进了府中,安长卿这才掀开帘子下车,看着马车前头堆满的各色绢花手帕,再看看萧止戈漆黑的脸色,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
“王爷怎么连这种干醋也吃?”安长卿无辜道。
萧止戈看着他弯起眼睛,抿了抿唇,心想小姑娘就算了,就连男人都敢掷花了,这怎么能叫干醋?
北战王抿紧唇,心中提起了十二分警惕,只是面上却不说,反而牵起他的手道:“你不在时,我将府中修缮了一番,你看看喜不喜欢。不喜欢再叫工匠来改。”
他与安长卿在前,乳母抱着两个孩子在后,一家四口一同往正院行去——此行余氏与安娴钰并没有回来,安娴钰是女学的事一时脱不开手,余氏不放心她一个女儿家,便也想跟着留下来。安长卿想着此次回邺京,也许又要生事端,便干脆将她们留在了雁州。
等进了门,安长卿看着焕然一新的院子有些咋舌。在他记忆里,不管是上一世还是这一世的男人,都不是会奢侈度日之人。只是如今这王府的陈设,实在是有些奢靡。
屋里没有摆放暖炉,但一走进去就是扑面而来的暖意,显然是屋里铺了地龙,暖意中还夹杂着浅淡香味,清冽素淡,是他平日喜欢且常用的香料。
身侧有昔日下人手脚伶俐地接过他解下的披风,安长卿脚步不停往里走,就见里间也大变了样,陈设位置都没有变化,只是用具却都换上了材质更上等更新的。
“喜欢吗?”
安长卿回头看他,到了嘴边的“太过铺张”又咽了回去,弯唇笑了笑,他道:“喜欢。只是两个孩子睡在哪儿?”
这屋里显然没有摆放婴儿的小摇床。
萧止戈眼神闪了一下,随后又十分气壮地道:“我将旁边厢房改了一下,日后就让奶娘带着他们住吧。”
安长卿还没来及表示疑虑,就被他牵着去旁边厢房。厢房里也烧着地龙,地上铺了柔软的毯子,除了两架雕工精细的小床,屋里还有摆着各式各样新奇有趣的小玩物,甚至还有两匹十分逼真的小木马。
萧止戈道:“现在还小,便叫他们在正院住着,等以后珠儿大了,再分院子。”当然更有可能是等两个孩子长大时,他们已经不需要住在王府里了。
成婚这么久,安长卿哪能猜不透他的心思,这人分明是嫌两个孩子碍他的事了。斜眼看他半晌,安长卿到底还是点了头。
看完院子,安福熟练地指挥下人将行李一一归置好,两个孩子被乳娘喂过奶后又睡着了,安长卿便和萧止戈去用晚饭。
晚饭过后,天色已经黑下来,两人去看过孩子,之后才回正房准备休息。
白天时人多口杂,有许多话不方便说,此时屏退了下人,就剩下他们二人,安长卿才露出几分忧虑神色:“回了邺京,两个孩子的存在就瞒不住了,到时候怎么跟外头说?”
回邺京时他便在担心这个问题,只是想着萧止戈既然叫他们回来,必定已经有了应对之法,因此才暂时压下了担忧。
但今日下人来来往往,看萧止戈的意思并没有准备隐瞒,安长卿又禁不住担心起来。
萧止戈看向他,不问反答:“喏喏怎么想?”
安长卿在路上也思考过,闻言迟疑道:“就说是你在南边平乱时收养的?”
萧止戈摇摇头:“若是日后成事,阿珩是我唯一继承人。现在对外宣称是收养,平白给他日后添了阻碍。”
安长卿自然也想过这个问题,知道多半是不行,那便只剩下另一个办法了。他垂下眼睫,有些不情愿地道:“那便说……是你在雁州收用的女子生的,生产之时那女子难产而亡。”
“也不好。”萧止戈摇摇头:“生母连名分都没有,便算不上嫡子。”
安长卿有些气闷,瞪他:“那王爷倒说说,有什么好办法,总不能说是我生的。”
谁知萧止戈却一笑:“怎么不能?孩子是你豁出命生的,总不能叫他们认别人做娘去。”
安长卿一呆:“可若是说了……”
最好的结果就是没人信,可最坏的结果……不仅是他会被当做妖孽,同他成亲生子的萧止戈也会受牵连。
作者有话要说:
怂怂:喏喏是天上神仙下凡,生个孩子怎么了?
百姓:没错!一般人想生还不能生呢!没见识!大惊小怪!(翻白眼
第84章
安长卿不是不想光明正大的告诉所有人这是自己的孩子; 只是他自己尚且对于鲛人族和男人生子的事一知半解,甚至初始时还觉得恐惧和荒谬。更何况是那些并不相干的外人。
他们不会去了解鲛人族是什么,更多的是对异类感到畏惧。他们会认为他是妖孽; 不仅仅是他; 他的两个孩子,甚至同他成亲的萧止戈。或许都会被打成妖孽。
安长卿曾经读过许多杂记,上头就曾经记载过,有些愚昧的村民会对妖孽施以火刑。
萧止戈身为皇子又有手握重兵; 或许不畏惧市井百姓的口舌,但朝中之人却一定会以此来攻讦他。便是日后萧止戈得登大宝,反对的声浪想必只会比前世更高。
前后关窍安长卿心中早就有数; 因此即使萧止戈提议是如此令人心动; 他还是咬唇迟疑良久,最终摇了摇头。
萧止戈幽深眸子似看穿他心中顾虑; 垂头与他额头相触,低低笑道:“喏喏放心,我既然敢承认; 就不会叫你和孩子背上污名。”
他缓缓把自己的计划说给安长卿听。
“邺京市井中流传的你我二人的小话本喏喏可看过?”
不知道他怎么忽然说起这个; 安长卿抿唇,点了点头。他自然是找来看过,那里面的内容……
萧止戈轻笑; 顺势拥住他将下巴放在他颈窝处; 继续道:“小话本里都说你是天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