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准和我抢男人-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低垂了眉眼,缱绻的温柔从眼底深处一层一层晕染开来,绯红的桃花映衬着他白皙的脸庞,修长的手指轻握着桃枝,他的身后是城东的那株桃树,风吹起桃花瓣纷飞洒落,落得那谪仙般的人儿满头、满肩。
  待最后一笔落成,楚云祁呼出一口气,他将紫毫搁在一旁,垂眼看着画中似谪仙般的苏珏,眼底的宠溺和笑意渐渐漫延开来,待画中的墨痕干透,楚云祁才收回目光,缓缓将画卷起来,用上等的丝绢包好,放在身后书架的一个木盒里。
  红棕色上好的紫檀木制作的盒子上雕镂着凤凰图腾,盒中安静放着四五卷画,每一卷拆开来看都是苏珏的模样,有他身着白衣金凤相服站在楚殿上的样子,有他坐在书案前撰写新法的样子,每一卷都浸透着楚云祁对苏珏日渐加深的想念。
  “王上,上大夫楚平已在偏殿候着了,说有事情要禀奏我王。”谒者的声音传来。
  楚云祁抬眸扫了一眼紧闭的竹门,淡淡道:“知道了,寡人随后就到。”
  楚宫偏殿。
  “平哥。”楚云祁从屏风后走出来,上前握住楚平的手笑道:“这几日忙坏了吧。”
  “云弟。”楚平摇了摇头道:“还好。”
  他们哥俩在平日还是会以兄弟相称,丝毫没有君臣有别而疏远。
  “大娘近些日子可好?”楚云祁拉着楚平坐了下来唠家常。
  “前些日子担心你带兵打仗,晚间睡得不是很踏实,我让医者给开了些安神的药,这阵子听说我楚国打了胜仗,乐的在府里待不住了,嚷嚷着要进宫瞧你来着。”楚平笑了笑道:“娘最近可好?”
  “整日跟我念叨平哥怎么不过来了?昨日还怪我给你安排那么多事务来着。”楚云祁道:“大娘想过来,我叫人去府上去接,在宫里住些日子也好。”
  “嗯。”楚平点了点头,他道:“你打算怎么处理宋卫国和陈国?宋卫国太子城昨日前来拜访,这一仗可把他们吓的不轻,我听他的意思是想将崇江以北的虢城也割让给我们作为求和之礼。”
  楚云祁听罢点了点头问:“陈国呢?”
  “陈王虽未亲自来我府上,不过,我估计也是想割地求和。”楚平顿了顿道。
  楚云祁又询问了熙、倾二国使臣的态度,大致了解后点了点头道:“通知楚廷朝臣,明日上朝议事,我将这事一并处理了。”
  “诺。”楚平点头。
  翌日。一轮红日从东方缓缓升起,橘红的阳光洒在恢弘大气的楚宫殿的屋檐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楚宫殿前的车马广场上停着不少轺车,楚臣们都身着朝服下了轺车,三三两两结伴走上铺着猩红毛毡的三十六阶白玉阶。
  卯时正点,楚云祁身着繁复厚重的王服,头戴冕冠从屏风后走了出来,他在王座前站定后转身,他唇边勾着淡淡的笑容,那双眼眸却犀利清亮,没有半分戏谑,他不经意地抬眸,扫了眼殿内的楚臣和各国使臣,陈王隐隐打了个寒颤。
  这应该是第一次和楚云祁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两人分明都是一国之君,可是不知为何,坐在楚殿前方书案边的陈王却被楚云祁周身散发出来的压迫感逼的一身冷汗,他缩着脖子,下意识连呼吸都放慢了。
  楚云祁给人的感觉太像一位君王了,三分邪气,三分莫测,三分果干,还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危险感。这个人,就是穿着葛布麻衣站在鄢城繁华的市头,也能被人一眼从人群中挑出来,耀眼到让人无法直视。
  “我王万年——”众臣齐声高呼。
  楚云祁在王座上坐下,伸手虚扶,楚平出列朝班转身面对朝臣道:“今日朝会仅有一事——我王将与宋卫、陈、姬三国签订友好盟约,以示我王亲亲而仁民之意。”
  熙、倾二国使臣脸色不太好看,只有商太子才有权利召集各诸侯于王畿会盟,现在楚云祁不仅取代商太子,将中原各大强国召集在鄢城,还要打着“亲亲而仁民”的名义操控宋卫、陈、姬三国,说是友好盟约,说白了就是要让这三国成为楚国的附属国。
  “我王愿将崇江以北的虢城赠与楚王,以示盟好之意。”宋卫国太子城坐起身,拱了拱手说道。
  姬国使臣见状讥讽道:“虢城还用你宋卫国相赠么?楚王若是想要,也不过是一伸手的事,易如反掌罢了,依我看,宋卫国要真有诚意,不妨拱手将易博送上。”
  太子城脸色大变,易博乃宋卫国国都,姬国使臣今于楚廷当众羞辱宋卫国,不过是仗着楚国为其盟约国罢了,由于楚王还坐在王座上,太子城不好发作,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吞。
  陈王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他的眼神里带着察觉不到的忧伤,姬王以为傍着楚国这棵大树便可高枕无忧的幼稚想法着实让陈王心寒,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非但不懂,还在楚国的宫殿上对宋卫国出言侮辱,当真可悲。
  楚云祁挑了挑眉,唇便的笑容逐渐加深,那双眼眸却没半点笑意,他顿了顿开口道:“天下诸侯国争城池而发动战争,苦民久矣,寡人此次援姬,不是故意要和宋卫国、陈国结下梁子,今日你打我,明日我打你,如此没完没了,百姓苦不堪言,着实害人。故今日寡人召集诸国在此,只为止刀兵,讲仁和,使百姓安居乐业,中原诸国再无征战。寡人决定,退还所占宋卫国之崇江领土,至于虢城,宋卫国也不必作为求和之礼相赠,我们今日只谈盟约之事,其他事一概不谈。”
  位列楚臣之中的客卿张仪眼神闪了闪,以退为进,放长线钓大鱼,懂得在风口浪尖处藏锋敛芒,楚云祁做事真的相当老练,楚国有这样一位楚王,一统中原也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太子城听罢,看向楚云祁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他是做梦都没想到今日求和,楚国非但不要宋卫国的一城一池,还要退还攻占的崇江重镇,太子城受宠若惊,只剩下给楚云祁跪下高呼“万年”了,陈王也是松了一口气,他一直担心今日楚廷上,楚云为会给他难堪,没想到自己根本就是杞人忧天,当下长舒了一口气。
  “陈王,寡人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楚云祁转头看向陈王笑道。
  陈王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他紧绷着身体看向楚云祁,咬着牙没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在颤抖,他顿了顿说:“楚王有事请讲,本王能做到的,定会答应楚王。”
  楚云祁将陈王的紧张防备尽收眼底,笑了笑道:“寡人在为我楚相国昭文君做一张琴,听闻你陈国的天蚕丝乃是琴弦的最佳之选,故寡人想向你讨点天蚕丝,不知可不可以。”
  “哎,这有何不可?本王即刻便命人选了上等的送来。”陈王摆摆手,他长舒一口气道。
  “寡人在这里谢过陈王。”楚云祁笑了笑道。
  熙使听罢,拱手道:“我熙国所产紫檀木为琴雁足上佳材料,我王此次派吾前来,正好带了紫檀木作为盟好之资,我王希望能与楚王共同宣扬仁德道义,护民安康。”
  熙使这番话说的漂亮,直接将熙王提到了楚王一样的位子上,同时也在暗暗警告楚云祁,不要忘了东面熙国还是默认的天下霸主的事实。
  楚云祁觉出了熙使话中之话,当下笑了笑道:“寡人正想着向熙王讨要紫檀木呢,这么一来倒省事了不少。”
  于是,中原大国之间的鄢城会盟本应是剑拔弩张,在楚云祁打太极下,各国都心满意足地与楚签订盟约,自此楚国的地位一跃与商天子齐平。


第37章 强墨十册
  楚云祁这几日甚是忙碌,整日里待在楚王宫的工匠作坊里,楚平来找他的时候,楚云祁身着短褐,头戴苍巾正在削一段伽沱木。
  “平哥。”楚云祁抬头看了一眼是楚平,笑了笑道,他手里的活没停。
  楚平站在一旁看着楚云祁忙活,笑道:“谁能想到震慑中原各诸侯国的楚王不但亲自为昭文君取琴材,亲自为他做古琴呢。”
  一提到苏珏,楚云祁整个人都温柔下来,他用度量尺量了量削好的伽沱木,没有正面回应楚平的调侃。
  他将伽沱木翻到背面一面凿“龙池凤沼”一面道:“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日也,上圆下方,法天地也,龙池凤沼,象上山下泽也。”
  楚平笑了笑,挽了宽袖上前帮着楚云祁和漆,他将鹿角霜和生漆合在一起,木棍轻轻搅拌着,一时间两人都没有再说话。
  楚云祁斫好伽沱木后,接过楚平和好的髹漆,一层又一层仔细地刷在琴木上。
  他做的很是仔细也很是认真,第一遍灰须粗而薄,待其干透以后,楚云祁拿过旁边放着的粗石约略磨平后。
  第二遍用中等粗细的灰,此时的灰漆要均匀且厚,待其干后再不厌其烦地磨平,第三次用细灰,待其干后,楚云祁撒上水再用粗石细磨,如此这般反复上灰反复磨平,直到琴面平正如砥时,楚云祁才满意地结束了髹漆。
  接下来是在琴一弦外的琴面上装徽。楚平将楚国卞玉打磨好的十三徽递给楚云祁,楚云祁伸手捻出最大的七徽装在琴面中央,随后将渐小的六、五、四、三、二、一徽和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徽一次装上。
  待一张琴做成,已是夕阳西下,楚平长叹一声说:“世间情深莫若吾弟与昭文君矣。”
  楚云祁一面调弦,一面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褒姒一笑,我却没勇气将他从墨国唤回来,更没能力护他一生平安喜乐。”
  清越远逸的琴音在屋内响起,衬的楚云祁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无奈和失落,楚平眼神闪了闪,他拍了拍楚云祁的肩膀,沉默不语。
  墨国。
  苏珏身着一件金线滚边的月白色深衣坐在灯下执笔在帛纸上写道:“墨国都咸宁,地方七百里,有郡县陇西、北地、巴郡、临晋、南郑等三十六郡,要塞武关,城路在谷中,深险如函,其中东西十五里,绝岸壁立,岩上柏林荫谷,殆不见日,关离咸宁四百里,日入则闭,鸡鸣则开,第二离关,自离关至咸宁四百九十里,各国入墨必经里关,且多从山中行,自古便为险关矣,第三临晋关,第四商塞,此为墨地考。臣绘墨地山川图、河泽图、百民图、地形图以及行政图,现与臣所写《强墨十册》一并由驻墨楚使带给我王。臣苏珏顿首。”
  苏珏在写这些的时候不断地咳嗽着,这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彻底让苏珏本就虚弱的身体垮了下来,他不得不频繁停下笔伏在书案旁咳嗽喘气。
  曲云坐在他对面一脸担忧地看着苏珏,穷山恶水的墨地让苏珏原本温雅的眉眼间带着病态的沧桑感,曲云目光落在苏珏执笔的手上,沉重地叹了口气。
  自家公子善琴,有多爱惜自己的手可想而知,然而现在这双手布满了新旧伤痕,不知何时才能恢复。
  苏珏咳罢,拿过书案旁曲云沏好的茶,抿了一小口,又开始写。
  等写完这些后,苏珏仔细将帛纸卷好放进铜管内,又将大大小小的地图整理好后,才长舒了一口气。
  他揉了揉眉心,抬头看了眼窗外的弦月,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转头对曲云说道:“明日我要进宫,这些东西务必秘密送到楚使手中,切记切记。”
  “知道了。”曲云点了点头。
  苏珏舒了皱着的眉,唇角带着些许浅笑,他垂眸轻声道:“听说他率楚军于宋卫重镇崇江大败两国联军,还真是有王的样子。”
  “夜深了,公子你今早睡吧。”曲云叹了口气,要不提醒他,估计苏珏又能坐在这书案旁到深夜。
  “好。”苏珏应了一声。
  翌日。苏珏身着金线绣绘凤凰图纹的白衣进宫面见墨公。
  “先生请坐。”黎漠伸手做出一个“请”的动作,笑道。
  “主公请。”苏珏拱手行礼。
  黎漠笑了笑面南在草席上坐了下来,苏珏这才在他对面坐下。
  “先生这几月可有什么收获?”黎漠问。
  苏珏从书案上的一对书简中拿出最上层的一卷,缓缓展开后推至黎漠面前道:“臣今日进宫便是要为主公讲一讲这《强墨十册》。”
  “黎漠洗耳恭听。”黎漠老鹰一般锐利的目光落在书简上,眼神闪了闪郑重道。
  “第一是为墨职官。”
  “臣详细了解了我墨国的职官后深觉墨官职太多,众臣权利太过分散,不利于主公决策是实行,故臣将墨职官做了调整,中央官职有如下:首为相国,墨执柄之官,辅佐国君治理邦国,第二国尉,为墨最高武职,第三御史,专管记事之事,第四师傅,为太子等王子教学,第五客卿,以待自诸侯来者,第五上卿,第六宗祝,当为奉常属官,主祝告神袛,第七廷尉,掌邦刑,第八将军,高级武官,第九中大夫令,主管论议……”
  “如此这般将墨官职化为三十一位官职,从国中,国外招揽贤士,给予其恰当职位,使得众才各司其职。”
  苏珏修长的手指指了指竹简上的内容轻声道。
  黎漠聚精会神地听着,点了点头,示意苏珏继续向下说。
  苏珏合了书简放在左手旁,接着从右手边拿出第二份竹简,打开递过去继续道:“第二乃土地管理。”
  “臣在走访墨国时发现,我国还是采用商制的井田制,国人只耕国田,这样致使大量的土地荒废,故我墨常有饥馑之民。”
  “解决此问题的办法臣在书简中已列出,现在臣为我王详细解读:第一废除井田制改为阡陌制,将土地固定分配给百姓,允许土地私有,建立阡陌为田界,一人耕百亩,二百四十步为一亩,田界为陌,十人耕千亩,田界为阡,当然若是私自移动阡陌者,当罚;”
  “第二,重视土地开垦,鼓励百姓精耕细作,主公不想做一简单计算,墨现有土地九万顷,除去三万顷的山川、村落,还剩余六万顷耕地,若百姓精耕细作,亩收可增加粟三斗,如此我墨国饥馑之民便可消除矣,我王也可下令规定百姓在其住宅周围和田边地埂多中瓜果蔬菜,充分利用空闲之地,尽地力之教;”
  “第三增加农耕人数,我墨地广人稀,主公不妨招徕楚人,使其定居墨国,为我墨国耕种田地。此外我王还要尽量削减商人、开旅馆之人,此类人最是害农,强迫其从事农业,使其不得游食;”
  “第四专山泽之利,管山林之饶;第五,我王下令耕者必有镰、耜、耒、铚、铫等农具,且田地须深耕,定期要施肥与除虫。”
  苏珏的声音很轻很柔,黎漠听着听着思绪便飘忽起来,他盯着苏珏修长的手指,心底涌起一股冲动,想要紧紧抓着他的手,暖在心尖。
  苏珏说完后,见黎漠仍盯着竹简,便轻声唤道:“主公?”
  黎漠回过神,抬头对上苏珏的眼眸,笑了笑道:“先生请讲。”
  苏珏点了点头,将第二份竹简缓缓卷起,打开了第三份竹简,他宽袖掩口轻咳了几声,续道:“第三乃铁器、铜器以及手工作坊的管理。”
  “我王必须设置专门的部门来管理这部分,来为我墨提供充足的兵器,臣已经在竹简中详细写了该怎样管理这些部门的方法,以下便不赘述了。”
  “第四为商业管理。第一置市设官,在较为大的城市划出一定的范围作为市,且市区有一定的规模,我王设置一定的市令、市吏进行管理;第二颁布标准的度量衡,我王须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臣建议我王可使用楚之度量衡;第三我王定要重农抑商。”
  “国家储备种子,以防奸商抬价,重要生产部门划归朝廷管理,我王可下令凡墨官职人员的平日常用器物专由官服打造,商人不得买粮,提高酒肉税收,加重此二种课税,禁止商人开设旅馆,废逆旅则奸伪之民不行,逆旅之民无所食,则必从事农耕,加重商业税收,对商人仆役必须从军,将商家人口登记在册,分配徭役。以上种种均为重农抑商之法。”
  “第五兴修水利。我王要设立专门的水官,以管理水道,且水官须在冬日巡察各地的提防,若是发现需要维修之处须及时向朝廷报告,维修之事可主要放在春日农闲时进行。”
  “第六编记人口。每年秋后我王须对我墨国人口进行排查,派遣一定的官员检查户口和土地,核实人口数量,并分别统计男女老幼的人数。”
  “第七修官道、直道等交通运道。臣以为,我王可修越关山入楚之道,于道路上设置传遽,为物资转运以及运输人员休息之处,并派人专门管理。”
  “第八租赋管理。征收地租以粮食为主,其次是牲畜的草料,一人耕百亩,亩产一石半之粮,百亩为一百五十石,交十一税,即为十五石,若我王觉此税太轻,可在此基础上增加税收,征收户赋以家庭人数为准,男子服役年龄为二十岁,六十岁免其徭役,关市之征须多且重。”
  “第九墨兵制。现设兵种有:步卒,车兵,弩兵,骑兵以及水兵五种。其中我王须从步卒中选拔精锐士卒组成‘篡卒力士’,此士卒可以直插敌阵而擒获敌军将军矣,步卒须穿战甲,执长兵,战袍及膝,袍外长甲护腹,车兵戴长冠,分为著甲的御者以及左右两名著甲车士,弩兵以租踏张硬弩或直立张轻弩,骑兵穿短甲,著长裤,牵马,水兵乘船作战。”
  “第十奖励军功、军队调动以及士卒训练之法。此法臣已在书简中详尽描述,我王按照臣所写照做便可。”
  苏珏将《强墨十册》为黎漠讲完已经是第二日的深夜,期间两人短暂用餐后便又开始翻阅这些书简,缓缓合上最后一卷竹简后,苏珏长舒了一口气,他的声音带着沙哑,如画的眉眼间沉着深深的倦意,他轻揉眉心,微微低头,垂眸休息。
  黎漠抬头看向苏珏,蜡烛橘黄色的灯光映在他的脸庞,恍若画中仙般缱绻着儒雅,他修长的手指轻搭在眉心,眼眸半合,如鸦翅般的眼睫在眼底投下浅浅的影子,遮住了如水的目光,薄唇微抿着,恍若谪仙,纤尘不染。
  黎漠就那么痴痴地盯着苏珏看着,想要将眼前人印刻在心里一般,黎漠不自觉地吞咽了一下,鬼使神差地伸出手想要轻抚眼前人打的眉眼。
  苏珏抬头正好看到他伸过来的手和近乎痴狂的眼神,他皱了皱眉,向后仰了仰身体,抬高声音唤道:“主公,臣可以退下了么?”
  黎漠回过神,他慌乱缩回手,看向苏珏的眼神带着些许歉意,他直起身拱手行礼道:“黎漠代墨国谢过先生,即日起,先生便为我墨国相国,主持变法一事。”
  “臣定不负君命。”苏珏起身向黎漠行大礼道。
  作者有话要说:  文中《强墨十册》的内容是笔者将《战国制度通考》的内容进行浓缩之后概括的,详情请参考该书。


第38章 三家分秦
  崇江一战后宋卫王一病不起,太子城自楚归来,将楚王结盟一事告知宋卫王。
  卧病在床榻上的宋卫王面容枯槁,眼窝深深地陷了进去,面庞极具消瘦致使颧骨高高凸起,他喘着粗气听太子城说完入楚以来的所见所闻后,长叹一声道:“天要亡我矣!”
  太子城皱了皱眉,他对父亲说如此不吉利的话很是不满。
  宋卫王那一声长叹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他蜷缩在绣被中剧烈咳嗽着。
  太子城慌忙上前轻拍他的背,替他顺气。宋卫王歇息了一会,缓过来后,朝太子城摆摆手,示意要他将自己扶着坐起来。
  太子城不敢怠慢,忙搀扶着宋卫王的胳肢窝将他缓缓扶着靠在床边。
  宋卫王就着太子城递过来的汤勺喝了点水,他转头看向窗外,久久不语。当太子城正欲告退时,宋卫王沙哑着嗓子缓缓开口说道:“陈、姬、宋卫三国本是秦国的三大贵族。。。。。。”
  太子城挑了挑眉,商考王四十年,陈、姬、宋卫三家分秦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何自己的父王这时候又要提起这陈年旧事呢?
  宋卫王依旧看着窗外发芽的树桠,他沙哑且断断续续的声音传来:“秦国曾是中原的霸主,其地方八千多里,占至当时天下土地近乎一半,大争之世,国力说话,谁强谁便有发言权,秦文公在位时的秦国是最鼎盛的时期,秦国军队更是所向披靡。”
  “在这样的国家内,中军将是一个仅次于国君的职位。秦国总共有三十多位中军统帅,赵氏、韩氏、荀氏、士氏、栾氏、魏氏、陈氏、姬氏、宋卫氏。这十个氏族分别在一定的时间段出任过中军将。”
  “中军将不仅在战场上有很大打的影响力,对秦国国内的政治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几大家族之间为了争夺中军将之位展开了无穷无尽的明争暗斗,几百年来腥风血雨,政权更迭。”
  太子城打了个哆嗦,“几百年来腥风血雨,政权更迭”父王只是用着简单的一句话,可是它背后到底有多少白骨,有多少冤魂,太子城光是想想便不寒而栗。
  宋卫王眼底闪烁着一团暗淡的火焰,他剧烈地咳嗽着,太子城忙上前轻拍他的背。
  宋卫王缓过劲来续道:“赵氏和韩氏之争是秦国公族对中军将位的第一次争夺,韩氏取得了胜利,赵氏惨遭灭族,患谷一战后,韩氏一族不知收敛锋芒,反而处处树敌,于是韩氏一族也遭遇到了和赵氏一样的命运,荀氏登上政治中心,权势滔天的他们最终也和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