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河万朵-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历军伏击包括血战的将士损失两千有余,余下数千士兵,携着大昭军队留下的众多军需与已方将士尸首,凯旋回城。
祁州城外的战事告一段落,然而此刻,另一战场再次掀起腥风血雨。

蒙毅率领麾下三千残兵,往军营方向疾驰而归,就在经过那日遭受万历军设伏的山道之际,忽然间,山道两侧再次冒出无数乱军。蒙毅心中一惊,直呼:“中计!”
眼见蒙毅率残军归来,展鹏之麾下右副将蒋士奇当即露出身形,朝埋伏在山道两侧的士兵道,“动手!”立时间,万箭齐发,带着之致命的寒光,射向了山道之中伤痕累累且心惊胆战的蒙毅麾下残军。
一时间,惨叫声再次响起,无数残兵躲过之前的数次袭击,却倒在这片山林的箭雨之中。
这一次,与前几日一般,依旧血肉横飞,血流遍地,唯一不同的,是倒下的士兵数目只有上回伏击的一半。
至此,蒙毅已然明白,自此与乱军的对战,他已惨败。他所行的每一步,皆被对方料中,且设下伏击,以致自己一败涂地,万余名将士的尸首葬身在此。
未几,箭雨之下,忠心的将士们拼死护住蒙毅逃离了此地,回到军营时,竟只剩数百名残兵。上一次侥幸逃脱的右先锋这一次未能避开死神,葬身在箭雨之下。只剩新任的左前锋元坚率领数百残兵,搀扶着蒙毅返回军营。
回营后,面对满面震惊与疑惑的冯子山,蒙毅未做解释,只道,“拔营,返回邺安。”

当日,邺安城外驻扎的大昭将士拔营回城。同时,一封六百里加急军报,包含蒙毅的请罪信,送回京城。
与此同时,祁州城外这一战,万历军一万对蒙毅麾下精兵两万,以两万尽灭,蒙毅惨败之名传遍边城的同时,也传入了京城。
万历军用兵如神的声名一时间传遍大昭王朝的万里山河,声名鹊起。在朝廷的震怒中,不少诸侯却蠢蠢欲动,皆派出使者向万历军示好,更有甚者,竟表明愿意暗中资助万历军,不过这些消息只敢在暗流浮动,明面上没有任何人敢明示而出。

两日后,卯时,议政殿内,收到邺安六百里加急军报的昭元帝召见了文武百官,于御案之上大发雷霆,朝严括厉声道,“太尉大人,你当初承诺朕必灭乱军一事,该如何交代?你说乱军不成气候,蒙毅作战英勇,定能将这些乱军剿灭,让朕不必忧心,如今你该如何解释?”
“两万精兵,加上当地驻军一万,三万精兵,竟让一万乱军打得溃败而逃,你可觉得丢脸?”昭元帝面色阴沉的盯着严括,沉声道,“朕觉着十分丢脸,朕用军饷养的精兵,多于敌军三倍竟然打不过这些乱民组成的军队,真是让我大昭军队脸上蒙羞啊!”
严括老脸色变,当即双膝下跪,朝昭元帝拱手道,“老臣有罪,是老臣一时失察,请陛下降罪!”
此时,御案之下立于左侧首位的赵权见此,低垂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深意,夹杂一丝若有似无的嘲讽,一闪即逝。
“降罪?”昭元帝怒声道,“那些乱军还伫立在朕的王土之上碍朕的眼,你还不尽快想方设法将他们剿灭?在这里等朕降罪?严括,朕命你,即刻出兵剿灭那些乱军,将祁州城尽快给朕夺回来!”
“老臣领命!”

散朝后,严括立即赶回府中与左盛商议此事。
左盛闻言,眉头微蹙,向来泰然自若的神色此刻竟也浮上一层凝重。沉吟稍许,左盛道,“大人,蒙将军传回的书信,大人可否从陛下那里取来,让老夫一观。”
闻言,严括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阴沉着脸道,“这是散朝时陛下扔给老夫,说是让老夫仔细看看,以免继续自视甚高,轻视乱军。”
左盛接过书信,瞧见上面用红墨书信一个大大的‘急’字,眉峰微沉,展开书信,将书信上所载内容仔仔细细的一览无遗。
片刻后,左声面色凝重,道,“此事,不能怪蒙将军。想不到乱军之中竟出了一位天资如此之高的军事奇才,行诡道,擅谋略,料得先机,步步为营,不论是何战地皆能设下伏击,真乃奇才!”顿了顿,叹息一声,道,“只可惜,此种人物,是我们的敌人。一旦此人成长起来,这乱军必将成为我朝的心腹大患。”
“那先生以为如何?”严括道,“当初我命蒙毅率领两万精兵,再加上当地驻军,原以为剿灭乱军或许不费吹灰之力,毕竟蒙毅行伍多年,从无败绩,怎料此次竟如此惨败!”说及此处,严括不免将蒙毅一同恨上。
若不是蒙毅惨败,他今日在朝堂之上怎会如此丢脸!
左盛一时沉默,片刻后道,“大人可有祁州城与边防一带的地图?”
严括看了左盛一眼,当即起身自身后的书柜之中仔细翻阅,片刻后取出一张牛皮制的边防图,放置于木案之上摊开,指着西北方的边城要塞祁州城道,“便是此地。”






第73章 请缨
严括凝视良久,道,“大人可曾想过?乱军为何突然起兵生事?”严括指向地图之上的祁州城道,“而且起兵并非儿戏,一旦起兵,将要面对的是我朝军队的虎视眈眈,而祁州城正是边境要塞,防的便是边关之外的戎狄。若是戎狄来袭,乱军又该如何自处?”
“更何况乱军不过万余,他既起兵,内有我朝军队,外有戎狄之患,他必然要发展军力与能够支持庞大开销的财力。看乱军战场之风,那位乱军之中的军事天才定然事先已想到了这些,那么接下来,他会有怎样的后手?”
“此际,蒙毅战败,乱军若继续死守祁州城是不明智的,他需要补充军力与军需,祁州城也已无法供给,而邺安的一万守将也已然不是乱军的对手,趁此机,他定然会另寻可以供给军需与军力之地,而即便大人即刻下令派人前去祁州城剿灭乱军,或许我们的军队到时,祁州城已人去城空。”
闻言,严括面色已极为难看。“如此说来,即便派军队前往,也说不准能剿灭乱军了?”
“军队定然是要派的,但大人一旦派人去了,便不能徒劳无功。”左盛道,“此际,大人应即刻传信蒙将军,派人前往祁州城勘察敌军,首要做的,便是监视他们的动向。无论有何风吹草动,皆要上报回京。”
严括面色骤变,他已明白严括所言。不错,乱军虽是乱军,却是非常聪明的乱军,他们打败了蒙毅的两万精兵,应该明白朝廷会派更多的兵力前去剿灭他们,自然不会留在祁州城坐以待毙。
严括不确定蒙毅有没有想到这一点,此次战役他惨败溃逃,只怕没有细腻的心思想到这一点,祁州城如今断了消息,里面无论发生何事无人可知。

想及此,严括心中一慌,当即书信一封,唤来管家徐良交给他,让他即刻派人携书信前往邺安。
徐良离开后,左盛道,“大人不必慌张,若是在下猜得不错,在蒙毅收到大人的书信时,只怕乱军已经离开了。”见严括面色一沉,左盛又道,“不过他会在何处停留,在下或许能够猜上一二。”
严括当即拱手道,“还请先生别卖关子了,快些说出来罢。”
左盛不慌不忙的伸手指向地图之上的祁州城,道,“大人请看,此处是边关要塞祁州,沿着祁州城东南方是邺安,邺安往上,是滨州,在往上,是边城常山。大人应该记得,常山都尉冯子山携守将五千兵马守在邺安,也就是说,这一片地域,将无任何可以抵挡乱军的兵力。”
“这……”严括后悔不已,“老夫当时以为乱军不足为患,有蒙毅带两万精兵前去,轻而易举便可剿灭,谁知……”沉默一瞬,严括拍案道,“老夫这便传信冯子山让他即刻携麾下守将返回常山。”
“大人且慢。”左盛道,“这只是在下的猜测,在下并未亲临战场,对这位神秘的敌人并不了解,不过看他用兵之奇,或许也会反其道而行之。”
左盛的手指又沿着地图上祁州城路线往下,道,“祁州西南方是山势险峻的沧澜山,沧澜山过,是边城乾城,而乾城的正东方,亦是祁州城的正南方,是地处西南腹地的泰宁。泰宁与滨州,皆地势平缓,人口众多,绝对可以成为乱军补给军力与军需之地。且这两城地势亦方便乱军驻守,进可攻,退可守。所以泰宁与滨州,皆有可能成为乱军选择的攻略与驻扎之地。”
指着泰宁与滨州,左盛望着严括,淡淡道,“接下来,就看是乱军的脚力快,还是大人的书信或是蒙将军的反应快了。”
严括看着左盛,面色凝重,这时,左盛又道,“还有一点容在下提醒大人,亦是在下最先向大人提出的疑问,乱军为何突然起兵生事?”

与此同时,皇宫勤政殿偏殿内,容修也得知了今日朝堂之上的消息,此刻望着从昭元帝处取来的紧急军报,眉峰微沉,淡雅如风的面容此刻一片凝重。
沐青进来时,看到便是这样一幕。他缓步上前,轻声道,“殿下,是在忧心乱军一事?”
容修抬首,见是沐青,道,“你来了,不错,我担忧的正是此事。上次邺安军报回京,乱军不过五千人,未过数日,竟已增长至万余,蒙毅携精兵两万,竟然全军覆没,怎不叫人骇然?”
闻言,沐青的面容也不免凝重起来。乱民生事,起先他也有所耳闻,不过无论是哪一个朝代皆有乱民生事被军队讨伐一事,何况这次的乱民人数只有五千,在他所知的历史当中算少数,而朝廷派了两万精兵加上当地驻军一万,乱军被剿灭完全是轻而易举,可是谁也没料到,不过数日,战况的结局完全是逆转。
而今,这由乱民组成的军队已声震遐迩,而乱军之中那位用兵如神的将领,也已名震这片大地。
沐青可以想象,一个乱民出生,将数千乱民集结成军,多次打败多于自己数倍的敌人,这个人,绝对有着难以想象的军事天赋,若是生在乱世,此人绝对能够成就一番霸业,只可惜,如今是盛世,而这个人,也已经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这时,容修又道,“数几日我在父皇面前所说的忧虑,如今怕是要成真了。”
沉吟片刻,沐青道,“乱军的确崛起过快,不过我朝军中难道没有这等善于行军打仗的能手吗?”
闻言,容修侧头看了他,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若真有此等人物,朝廷的军权,会掌控在太尉一人手中吗?”忽然想到乱军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位人物,才会让不过万余的乱军成为朝廷的祸患,容修觉得有些可惜。
这等人才若是不能为他所用,为朝廷所用,还不如早些毁去。
沐青默然,沉思片刻,忽然道,“平白无故的,怎会突然有乱军生事?”
容修的目光再次落在沐青清秀的面容上,眸光微动,道,“这个问题,我曾向父皇说明过。乱军突然生事,原因有二。其一是迫于无奈,威胁到他的生存环境,不得不起兵;其二是蓄谋已久,若是第二种,蓄谋的人或是外邦,或是内贼,那么朝廷此刻便绝不止只有乱军这一方忧患。”
“所以殿下认为,是第一种?”沐青沉吟稍许,道,“也就是说,这个人是迫于无奈才起兵,他并非真正想侵犯我朝疆土。”
“不错。”容修道,“祁州治安并不算好,此事我曾有所耳闻。朝堂之上奸臣当道,官官相护,私相授受,更何况远在数百里之外的边城。若是我所料未错,定然是那祁州太守贪污纳贿,鱼肉百姓,以致那些平民百姓不甘忍受,集军反叛。乱军得当地百姓民心,方能崛起得如此之快。”
“历史上多少朝代覆灭的例子,便是由此而来。”似是感受到容修语气之中隐忍的怒意,沐青的心境也不免沉重起来。说起来,这一切的源头,便是如今这污秽不堪的朝堂。
上梁不正下梁歪,贪污纳贿之气成风,便有了这祸起萧墙之源。
容修一时未言语,而是深蹙眉头,似乎在思索些什么。半晌,容修忽然开口,“此次出兵,我会向父皇主动请缨,亲自带兵前往边城平复乱军。”
沐青一惊,“殿下……”
容修道,“我知晓你的担心,有左先生在太尉身边,所以朝堂之上暂时无忧,而此次对敌乱军,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此用兵入神的人物,我想亲自会上一会。”
沐青仍然有些不赞同,道,“殿下,行军打仗可不是儿戏,您并没有临阵对敌的经验,怎可贸然带兵前去?”
“沐青。”容修忽然开口,打断了沐青的话,缓缓道,“没有对敌的经验,便不能带兵了吗?你可莫要忘了,这位乱军之中的神秘人物,同样不曾有过经验。更何况,你又怎知我不会带兵?”
沐青哑然。
见沐青面色沉闷,容修忽然笑了,“沐青,我知道你心存担忧,不过,此次我必须前往。乱军我势必要亲自会一会,还有一点,我想知道,东宫太子离了京城,远赴边城,这朝堂之上,又会有何种反应?”
闻言,沐青心中了然。
原来,这才是容修的真正目的。自从文氏一党倒台后,加上陛下刻意打压,赵相与晋妃一党一直隐忍不发,也未曾有任何举动,如此便不会露出任何把柄。
然而若是太子离了宫,离了京城,他们是否依旧隐忍不为所动,还是暗中另有图谋?这是一个契机。
想及此,沐青不在阻拦,而是跪在容修身前,道,“殿下若要去,微臣不会阻拦,不过还请殿下带上微臣一同前往。微臣呆在殿下身旁,可随行照顾殿下,亦不必心存担忧了。”
容修望着语气诚恳却面色不变的沐青,沉吟稍许,忽而淡淡一笑,如乍暖还寒的春风,浮动自信从容而又温暖人心的气息,缓缓道,“这个要求,我准了。”

作者有话要说:
撩啊撩啊撩……





第74章 出兵
一个时辰后,容修亲自前往勤政殿朝昭元帝主动请缨要求前往边城平叛乱军。
昭元帝起初并不同意,在容修的几声劝慰之后,最终同意了容修的主动请缨,并将这个消息告之严括,要求严括尽快派兵前往邺安,由容修为主帅,途中务必保护好容修,不得有丝毫损伤。
这个消息出来后,满朝皆惊。
他们皆知这位太子一直身子不太好,如今好不容易修养好一些,刚刚亲政,这会儿子又要前往边疆,而陛下竟然答应了。他们实在不知这对父子究竟打得什么主意。
严括骤然知道这个消息,同样有些不快。他虽与太子暗中联盟,可打仗非儿戏,而且陛下亲自下令,途中必定要护住他的安危,谁都知晓战场之上刀剑无眼,万一一不小心把细皮嫩肉的太子殿下伤着碰着,或者一不小心命陨了,不止陛下要责罚,他的大计只怕要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可如何使得?
只是陛下亲自下旨,他不能违逆,只能沉着脸接下了这个任重而道远的使命。
之后,严括与左盛商议一番,决定派遣河西大营将军边牧,率领麾下精兵三万,开拔前往邺安,由太子容修为主帅,边牧为统领将军,军权决策由二人自行商议,一切收拾妥当后,即刻上路。
因河西大营屯兵于河西,河西位于西京正西方的数十里外。所以需由容修亲自前往河西,同时带上陛下的诏令与太尉手上的半截虎符,从河西大营出发前往邺安。
为了照顾容修路上的安全,昭元帝再次派遣上次护卫太子的金羽营将士。

临行前,为了保障太子此去不会添乱,太尉严括亲自进宫,前往太子亲政的勤政殿偏殿,将左盛告之自己需要注意的事全部告之了容修。
严括走后,沐青从容修身后的六扇镂空楠木屏风后缓缓而出,轻声道,“殿下 ,太尉所言,可是左先生的嘱咐?”
容修神色淡然的侧头看了他一眼,用眸光示意他在身边坐下,见沐青落座后,方道,“乱军的形势较为复杂,所以先生才会通过太尉,将他的猜测告之我们。但是,此次,我的猜想与先生不同。”
沐青方才躲在屏风后头,将严括所说之言听得一清二楚。左先生的心智确实厉害,他将乱军将有可能的打算与想法分析透彻,连行军也有了大概的定位,但是有一点是未知的。那便是左盛猜测的乱军动向是以崛起,侵略为前提的。
可如果乱军一开始并未打算侵略呢?
而容修的想法,正是如此。经过昨日的一番交谈,沐青了解容修的心思,便道,“殿下以为,乱军不会选在滨州或是泰宁?”
容修沉吟稍许,道,“如果乱军当真有侵略的心思,仅仅万余名将士是决计不够的,他势必要不断扩充军备,军需,占领疆土,如此行事当地百姓必然受累,可他既是乱民出身,如此心智之人,应当不会希望自己的经历在施予那些平民百姓之身。”
“而且,我大昭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他壮大,他虽用兵入神,我们若是以数倍兵力压上去,他在用兵如神也分。身乏力。所以,滨州与泰宁,不会成为他的驻扎之地。不过,这一切,皆是我的猜想,具体会是如何,只有等邺安的军报或可知晓。”
容修言罢,见沐青蹙眉沉思,淡淡一笑,“不必多想了,沐青,你回去准备一下,明日一早我们便要出发前往河西大营,此次归途不知何时,你需做好准备。”
沐青遂从思绪中回神,颔首道,“微臣知晓。”而后站起身朝容修行跪安礼,道,“微臣先行告退。”这一次将要去的目的地是战场,他当然要做好准备,亲眼见证刀兵相见,铁血凝沙的战场。
望着沐青消失在偏殿外的背影,容修淡然的面容渐渐消失,随之浮现的,是凝结一层凝重的深沉的面色。
他隐约觉得,此行前往边城,或许不会如此顺利。

翌日清晨,清冷的寒风中,西京东城门前,数百名金羽营将士收拾齐整,整装待发。而在金羽营前方,两道玄衣轻甲的身影身骑骏马,清瘦的身形迎风而立,远远望向前方平坦而蜿蜒的官道,策马扬鞭,轻喝一声,“出发!”
须臾,数百匹骏马载着身着铁甲的铿锵男儿,迎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瞬间往前方的官道疾驰而去。一时间,官道之上蹄声震震,尘土飞扬。

未几,东宫离开京城的消息,传遍了朝堂。许多抱着看戏心态的朝臣对此嗤然一笑,然而仍有一些官员,对于太子的离宫,起了旁的心思。
此际,丞相府内。
书房之中,赵权与沈泽相邻而坐,书案之下,相府的一名眼线将方才亲眼见到东宫离宫的消息告之赵权。
赵权闻言后,只道,“我知晓了,下去罢。”
眼线当即躬身退下。
当书房内只有赵权与沈泽二人时,沈泽缓缓开了口,“大人,太子此次突然离宫,只怕有旁的用意。”
赵权看了他一眼道,“先生也看出来了?”这段时日,经过文妃倒台一事,赵权已经看出,这位太子殿下竟是深藏不露,心思极深的高手。虽然文妃倒台一事太子没有直接干涉,但联想到诸事,比如那位被毒死的太监,还有最后时刻将六殿下打入绝境的东宫侧妃如今是庶人的李氏,那可都是东宫里的人物。
而今,文氏一党倒台后,太子不动声色的与温贵妃成了一党,一直以来缠绵病榻的身子如今也全好了,轻描淡写间开始了太子亲政,朝政之上的处理也可见其眼界之高,绝非居于皇宫一隅的心志平庸之人。
这桩桩件件,皆可证明这位太子殿下显然不是一般人物,其心智之高,手段之绝,连他这位浸淫官场多年的丞相大人都未看出来。想到这位太子竟在他的眼皮底下装了十多年,赵权只觉心口气得闷疼。
如今已成气势的太子和温贵妃,绝非是当初气焰嚣张的文氏可以比拟的,要对付他们而不损自身,简直难上加难。
而如此心智的人物,此次突然主动请缨前往边城平复乱军,绝不可能只是偶然的心血来潮。
这一点赵权看出来了,身为他的幕僚,沈泽自然也看出来了。“这位太子心机深沉,行事皆有所图,这段时日的朝政处理已入了陛下眼中,稍加历练,储君之位已安稳无疑,又怎会在乎这平复乱军的微弱名声?”
“沈先生心思清明,这一点,我们猜得到,这位太子殿下自然也猜得到。”赵权道,“若是老夫料得不错,太子殿下此次的行事,是为了给我们机会。”
沈泽瞬间会意,“太子殿下既设了局,大人此次是否愿意入瓮呢?”
赵权淡然自若的扫了一眼沈泽,久经官场而被岁月携刻无数痕迹的老脸扬起一抹窥探世事的冷笑,缓缓道,“难得有如此心智的人与老夫对弈,老夫又怎能搅了他的兴致?更何况,老夫的这一手棋,任他太子殿下有天大的本事,也猜不出来。”
言毕,赵权执笔落于宣纸之上,片刻后一封书信已成。赵权将书信密封,沈泽瞧上密封之上有赵权亲手写下的一个大大的‘密’字,心神一颤。
他知道,这位丞相大人,终于准备动手了。只是想到此次动手的后果,沈泽的心口浮上了一层阴影。
似乎看出了沈泽的忧虑,赵权漫不经心的扫了他一眼,缓缓道,“先生不必自扰,自古以来,朝代更替,都是由鲜血与尸骨堆积而成。坐拥天下,权倾朝野,岂是轻易能够得到的?只要此次事成,三殿下尽快坐上皇位,朝局稳定,一切恢复如初,我们的手段,便也算是值得的。”
眼见赵权面上毫不遮掩的,对权利与欲望的倾慕,沈泽心中了然,便也不在多言。
未几,一封赵权的亲笔书信,由府中亲信亲身携带,迎着初春的寒风,快马加鞭地奔离了这座风雨欲来的京城。

晌午,容修一行人快马加鞭,赶到了河西大营,并且带来了昭元帝的诏令。提前收到太尉来信的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