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金台-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段归鸿气结,怒气冲冲地道,“子不肖父!”
这话对傅深完全没有攻击力,他漫不经心地应道:“是啊,确实不像。”
段归鸿闷坐片刻,忽然说:“你不像你父亲,更像你二叔,对不对?”
傅深:“或许?”
段归鸿道:“你不是来问我秋夜白的事么?也行,我给你讲一件旧事。”
傅深做了个“请讲”的手势。
段归鸿说的是发生在元泰四年、北燕军与东鞑人交战时发生的往事。
那年秋天,傅廷信不慎被鞑族刺客毒箭所伤,伤重难行,险些要了小命,当时全军上下束手无策,甚至从京城请来的太医也无力回天。幸而甘州与西鞑人群居的伊州相去不远,两方一向友好往来,有个西鞑游医与段归鸿有点交情,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段归鸿请他来替傅廷信看了一次诊。
东鞑西鞑原本是同族,因为战乱才被迫分成两个部落,段归鸿请来的西鞑游医果然认得这种毒。
草原上有种青色蝎子,极为珍贵难寻,尾针上有剧毒,名为“碧月”。游医虽然找不到对应的解药,但他见过一种天方商队带来的草药,花朵洁白如雪,果实研磨后汁液如牛乳,天方人曾用这种药救治过他们被沙漠毒蝎蜇伤的同伴。他替段归鸿牵线搭桥,联系上了一个天方商人。多方辗转之下,段归鸿打听到了那种草药的名字,并在天方商人的指点下在南疆找到了植株和种子。
救了傅廷信一命的草药,就是秋夜白。
秋夜白非常奇特,如果只口服果实汁液,可以麻醉镇痛,解一切蛇毒蝎毒,成瘾的可能性却微乎其微;但如果经过炮制后吸食,它就会变成致人上瘾的“白露散”。而且长期吸食秋夜白的人,身体会从内部发生病变,极少数人最后可能会染上类似瘟疫的疾病,无法根治,只能等死。
更可怕的是,这种草药一旦落地生根,周围就会寸草不生,南疆的秋夜白都生长在深山中的石头缝里,当地人将它视为毒草,一旦见到,立刻要斩草除根,用火彻底烧掉,才能防止它大规模地蔓延。
段归鸿道:“元泰五年,东鞑阿拉木部全部覆灭。”
傅深心头倏地一跳,追问:“王爷是什么意思?”
“仲言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心慈手软,”段归鸿直接而冷酷地道,“你以为领兵为将,学会他的仁慈就够了?”
傅廷信痊愈后,将段归鸿搜集来的草药种子都要了过去,派人秘密潜入阿拉木部草场大量散播。数月后秋夜白发芽生长,阿拉木部的草场毁于一旦,羊群大量死亡。傅廷信还抓了一批东鞑人,让他们喝下掺着染病者鲜血的水,再放回部落。许多阿拉木部族人因此染上疫病,最后被卷土重来的北燕铁骑横扫,终致灭族。
血债血偿。
“在鞑族人传说中,瘟疫的象征是‘无常草’,说的就是秋夜白。”段归鸿凉凉地道,“你现在知道为什么鞑族对你们傅家人恨之入骨了吗?”
这段历史流传不广,一是事涉机密,再则是有伤天和,所以连史官也不敢下笔。傅深与东鞑人打了多年交道,对“无常草”也有耳闻,本以为只是个传说,没想到真的有这种东西存在。
阿拉木部的领地里,一场大火烧了几天几夜,“无常草”摇曳的花朵被火光吞噬,它的阴影却永远笼罩在草原上。
段归鸿道:“这种草药最先被天方人发现,名为‘底也迩’,意为‘催眠’,而在南疆土语里,它名叫‘萨内伏’,意思是——”
“沉睡的死亡之神。”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接下来准备搞事,严大人和傅将军要分开一段时间,大概五六章,只想看互动的读者可以养肥了再杀,注意章节名和提要,见面时会标明。
PS:我个人感觉搞事也不是很虐(挨个发定心糖丸
第59章 交心┃分开的第三天,想他
一将功成万骨枯; 黄金台麒麟阁高悬的功臣画像背后; 有幢幢火光跃动,无数亡魂哀号恸哭。
傅深叹道:“造孽啊。”
段归鸿险些被气得倒仰; 怒道:“两军对垒;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你觉得他们可怜,怎么不想想那些枉死在鞑子手下的无辜百姓!你这样妇人之仁; 将来能成什么大事!”
“哦?”傅深不急不缓地拖着嗓音道; “保家卫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不就得了吗?王爷说的是什么大事?”
“你!”段归鸿语塞; 片刻后恨铁不成钢地指着他的鼻子骂道:“鸟尽弓藏; 皇上恨不得你死在青沙隘,你还想着替他守卫疆土?哪怕据守一方自立为王也比在他手下受那鸟气强,你明不明白?!”
“据守一方,自立为王。”傅深玩味地将这八个字重复了一遍; “就像王爷这样。”
他这回没有用问句; 平铺直叙地接着说了下去:“西南天高皇帝远; 各族百姓杂居,对中央的忠诚有限,你在西南经营多年,树大根深,哪怕皇上派人来牵制也会被你轻易架空。我在夔州城内,常见街边店铺酒肆中有安南、真腊等异族客商; 这些年西南与外邦往来通商的收入,想必供应西南驻军也绰绰有余吧?”
段归鸿脸色稍变。
“更别说你手中还有那什么玩意死神,”傅深道,“一本万利的生意。如果真在江南铺开摊子,真金白银就得沿着长江逆流进您老的口袋里,别说是自立为王,到时候你就是想自立为帝,也没人能拦得住你。”
段归鸿冷冷地道:“一派胡言。”
傅深看似心里很有数,其实也虚得慌,他知道段归鸿看在长辈的份上不会跟他动手,但西平郡王行事邪性,傅深也摸不准他究竟想干什么。万一他打算造’反,还非要拉傅深一起下水,这事可就难办了。
傅深想了想,又道:“王爷先前给我讲草原旧事,说我二叔曾用那什么死神使阿拉木部全族覆灭。怎么后来他驻守燕州时,没对柘人用过这一招呢?”
段归鸿被他问的一怔,迟疑片刻后才道:“仲言在北燕时,我人在西南,并不知晓。”
傅深点头:“哦,因为你‘人在西南’。”
段归鸿从他刻意重读的字眼里听出了几分暗示意味,刹那间竟然有种如芒在背的错觉,浑身肌肉都僵了。
“王爷跟我在这儿虚耗半晌,一句实话都没有,”傅深摇了摇头,不知是在笑谁,“既然您不跟我交底,那我给您透个底吧。”
“先父先叔去的早,我还没来得及在军中跟着他们多历练些时日,就被赶鸭子上架,去了北疆战场。说我子不肖父确实没错,我不是照着他长的。除了从叔父身上学到一点粗浅皮毛,我这个人的脾气秉性,都是那七年里在北疆滚出来的。”
他敛去笑容:“所以王爷,别指望我听个故事就能变成你期望的‘傅家人’。我这双手砍过数不清的蛮人,从未妄想死后转生极乐,该下地狱就下地狱,对别人亦是如此,‘伏尸二人,血流五步’就够了,谁作孽谁遭报应,扯上不相干的人做什么?”*
段归鸿道:“因他一己之私,而致忠良饮恨,就算是遭报应,也不够偿还他造下的孽。”
傅深没有立刻接话,默然片刻,才低声叹道:“王爷……黎民何辜。”
段归鸿也沉默了。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可那百万枉死的人有什么过错呢?
那些死在青沙隘的士兵、死于纯阳道人之手的几个平民,溪山村邝风县死于秋夜白的无辜百姓……他们又有什么必死的因由呢?
天公稍不顺意,便是旱涝蝗灾,凶年饥岁,上位者稍不顺意,便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小小庶民,养家糊口已是不易,头顶着一重又一重的天,半生辛劳,只消一个飞来横祸就能彻底毁掉。
人命贵的时候,一怒便有百万人流血浮尸,人命贱的时候,他就是那百万中的一个。
托赖投了个好胎,傅深没有成为那“万中之一”,但他也不想当那个“万里挑一”,在杀人与被杀之间,他想走第三条路。
“敬渊。”段归鸿忽然开口。
这回他没有愤怒,也没有责备,心平气和地叫了傅深的名字,好似终于收起了一身的伪装,露出其下磐石般坚硬冷漠的内里来。
“‘黎民何辜’。这句话,你叔父也曾经说过。”
元泰四年,傅廷信受伤,段归鸿替他找来了解药,在治好了他的毒伤同时,段归鸿还从南疆巫医那里了解到了这种植物的恐怖之处。适逢边关战事胶着,汉军与鞑族骑兵相持不下,段归鸿想以奇兵之计打破僵局,便找到傅廷信商量,打算用这种草药毁掉阿拉木部的草场,再配上疫病,一旦后院起火,势必能给鞑族以重击。
傅廷信觉得此法太过残忍阴毒,死活不同意,段归鸿去找傅坚,又被教训了一通。正当他屡遭打击以为此路不通之时,傅廷忠找上了他,与他秘密敲定了这个计划。
次年春天,阿拉木部草场被疯长的秋夜白侵占,疫病多发,整个部族陷入恐慌动荡,傅廷忠率军出击,大胜东鞑骑兵于大青山,汉军甚至深入草原腹地,险些打下东鞑人的王城。
那一战后,当段归鸿志得意满地跟傅廷信显摆表功时,傅廷信只说了一句“黎民何辜”。
同年秋天,傅坚在甘州一病不起。他在病中时给朝廷上了一道折子,推举段归鸿为征西军将军,前往西南平乱。
这一手至今仍被许多人认为是傅坚排除异己,想把北燕军权留给自己儿子。只有段归鸿自己知道,那天傅坚将他叫到病榻前,言及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命他在床前起誓,将秋夜白带回西南,小心看守,绝不能有一棵流入中原。
他怔然地听着傅坚说:“天下安定,百年盛世,成于你手,败于你手。你虽不姓傅,可骨子里却是我们傅家人。”
“我征战四方,戎马半生,只有一个心愿未了,是想看一眼人间太平,如今……便托付给你了。”
老将军给他下了最后一道死命令。段归鸿含泪在病榻前磕了三个头,待送走傅坚,诸事落定,便随朝廷大军来到了西南。
从元泰六年西南平定至今,他这一守,就守了二十年。
二十年里,傅廷忠被鞑人刺杀,傅廷信战死沙场,傅深临危受命出兵北疆,他身在西南,却从未有一天忘怀过北方连天的衰草黄沙。
傅深刚去北疆的头几年,段归鸿看着战事渐息,北方重归安定,还以为度尽这十几年的波折坎坷,那句“人间太平”终于要实现了。
可是后来,他发现是自己想错了。
北燕铁骑在傅家人手中传了三代,元泰帝先坐不住了。
傅家人都短寿,元泰帝却是个活的长的皇帝,他眼睁睁地看着一代又一代的傅家人接过帅印,走上沙场,北燕军越来越强盛,主帅越来越年轻,可他却越来越衰老。再回头看看他的龙子龙孙们,竟没有一个惊才绝艳,堪为一代中兴之主。
再这么下去,十几年后,二十几年后,这天下还是他们家的天下吗?
在元泰帝令傅廷义袭爵、改封傅深为靖宁侯时,段归鸿就感觉到了皇上对北燕铁骑这位新统帅的忌惮与提防。
元泰帝当年与傅坚君臣相得,是因为朝廷风雨飘摇,北方战事还要靠他;对傅廷忠与傅廷信优待有加,是因为兄弟二人互为倚仗,还有肃王在其中掺一脚;而他如今敢对傅深频频动作,则纯粹是欺负他年纪小好揉搓,而当代颖国公又是个随时要羽化登仙的废物点心,出了事也帮不上忙。
为防万一,段归鸿把杜冷派到了傅深身边。随着皇帝的意图越来越明显,段归鸿终于对所谓的“人间太平”失望了。他终于明白过来,只要那龙椅上还坐着人,傅家人、还有他自己,就永远也无法挣脱“天命”。
封存在西南二十年之久的“沉睡的死亡之神”被守卫者唤醒,自荆楚沿江东流,幽灵一样在江南山水里落地生根,铺开满地洁白的花朵。
西平郡王倾诉完了,缓缓吐出胸中郁积的浊气,道:“我监守自盗,深负所托,来日黄泉之下,无颜再见傅公。”
以异姓封郡王的第一人,为了一句海市蜃楼般的嘱托,固守西陲二十载。傅深明知道他做下了很多错事,却无法站到更高的位置上去谴责他。
就像当年傅廷信对段归鸿说“黎民何辜”,而今换成傅深,他也只有这么一句话可说。
因为他知道自己并不无辜。
世上最令人无可奈何的罪名,一个是“莫须有”,一个是“怀璧其罪”,还有一个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傅深颓然道:“我也无颜见他老人家,要不然咱们一块去他坟前上吊吧。”
段归鸿没理他的嘲讽:“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也给你透个底。你知道我身在西南,鞭长莫及,在京城难以经营起成规模的势力。纯阳道人能在京城站住脚,全亏一个人多次帮扶援手。”
傅深心中一沉:“是谁?”
作者有话要说: *初中课本《唐雎不辱使命》,原出处《战国策》
*曹操《蒿里行》
第60章 惊变┃分开的第四天,想他
段归鸿没有卖关子的毛病; 直截了当地道:“是傅廷义。”
犹如一柄重锤从天而降; 轰然落下,把靖宁侯从地表砸进了地底。傅深彻底傻眼了; 失态地抬高嗓门:“谁?”
他怀疑段归鸿是在诳他; 要不就是他出现幻觉了。
“颖国公。你三叔。”段归鸿终于震住傅深一回; 不知为何居然还有点得意,“没想到吧?”
傅廷义; 京城知名的废物三爷; 凤凰窝里飞出的草鸡,沉迷于修仙的中年纨绔; 比闺秀小姐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活到现在没饿死; 全靠投了个好胎。
就连傅深都对他都不报任何期望,谁能想到震惊京城的大案里竟然还有他的手笔?
“他……这么多年,他求仙问道只是个幌子,其实私下里一直跟你联系?”
傅深震惊归震惊; 脑子还是够用的; 段归鸿点拨一句; 就足够让他把前因后果联想个大概。清虚观在京中颇有灵验之名,傅廷义又是个爱好道术的,他在清虚观出入,自然不会惹人怀疑。而纯阳道人需要的白露散、烟具,都可以先送到傅廷义手中,再由他转交给纯阳道人; 他一个道士,频频与西南联系容易露出马脚,可对颖国公府来说这根本不算个事……难怪当初严宵寒他们怎么查也查不出纯阳道人手中药物的来源。
“你三叔韬光养晦多年,”段归鸿道:“纯阳在京中的行动多是借了他的势,我与叔让联系上,也是在你去北疆之后的事了。”
傅深却少见地动了肝火,脸色阴沉:“韬光养晦就该好好修他的仙!非要掺和这些破事,这是多厚的猪油蒙了心,还是嫌颖国公府塌的不够快?”
“敬渊。”段归鸿平静地道,“你和京城人的想法一样,都觉得他能有今日,全靠投了个好胎,是吗?”
“是什么是!”傅深怒道,“他干什么不行?修仙也没人拦着他!我好不容易才把颖国公府从麻烦里摘出去,他倒抢着往火坑跳,有瘾吗!”
“你瞎嚷嚷什么,”段归鸿皱眉道,“你不了解你三叔。他娘怀着他时动了胎气,早产,所以叔让从小身体就不太好,他大哥二哥都让着弟弟,怕他磕着碰着再弄出个好歹来,不敢让他习武。我见过他几回,他小时候瘦瘦小小的,不爱说话,成日躲在屋子里不出门。”
“后来伯存和仲言都去了北疆,他一个人在京城长大,文武都不怎么成,不过上面还有两个有本事的兄长;结果两位兄长又先后故去,好在又有亲侄子替他挑了这根大梁。”
“敬渊,你挑大梁习惯了,不觉得是负担,可对于你三叔来说,这本来应该是他的责任。他再不济也是你的长辈,没保护好你,他一直觉得很愧疚。”
傅深隐隐从他的语气中听出几分落寞之意,瞬间明白段归鸿没说出口的、跟傅廷义如出一辙的愧疚。
他一时僵住了。
傅深谁也不靠地走到现在,早就习惯了迎难而上,因为知道没人给他遮风挡雨,躲起来没有任何用处。而自从傅廷信去世后,他那可以向长辈们撒娇讨饶的年岁就永远过去了,长到如今的年纪,就算是装,他也装不出被人宠大的底气,可以轻易弯腰低头,把自己当成一个需要照顾的晚辈。
“行了,都收一收,用不着,”傅深不大自在地嘀咕道,“稀罕,我又不缺人疼,一大把年纪了,还搞铁汉柔情……不嫌腻得慌么?”
段归鸿:“……”
皮糙肉厚煞风景的混账东西,这种人有什么好疼的!
“你回头转告他,让他趁早收了,”傅深一手扶额,勉强换了个不那么冲的语气,“我自有打算,不用您二位亲身涉险。行行好,就当可怜可怜小侄,别让我在操心北燕军之外还要分心牵挂着您二位,成吗?”
他们北燕军出身的人自有一种奇特的坦诚和认同感,因此当傅深以北燕军主帅的身份跟段归鸿说话时直来直去,毫不客气,哪怕西平郡王的身份比他还高;然而现在不谈公事,傅深自称“小侄”,段归鸿比他还不自在,干巴巴地道:“成。”
二人尴尬地沉默片刻,段归鸿干咳一声,为了掩饰不自然,转移话题道:“你吃饭了吗?要是不走,今晚咱们喝两盅?”
傅深无可无不可地点了下头,忽而想起什么:“王爷,秋夜白……”
“瘟疫一旦泛滥开,就非人力可以控制,”段归鸿苦笑道,“秋夜白也是一样。就算我从今往后不再让秋夜白外流,已经传出去的那些也会不断繁衍,现在才想起掐灭源头,已经晚了。”
傅深道:“荆楚案发后,朝廷会提高对秋夜白的重视,我估计不久后就要颁布法令,禁止民间私种秋夜白。已经散布出去的控制不住,但制作白露散的技艺应该还掌握在王爷手中,对不对?”
段归鸿点了点头,傅深道:“若您就此收手,能不能有人间太平我不敢保证,但您如果不收手,人间肯定太平不了。孰轻孰重,还望王爷三思。”
白露散虽然还没成为西南最重要的钱财来源,但效果可期,要段归鸿这么快就下决定自断一臂不现实。傅深也不催他,点到为止。两人喝了一夜的酒,傅深被上头的西平郡王拉着叨叨了半宿北燕军旧事,头晕眼花地一头栽倒客房的床上,感觉自己还是高估了段归鸿的稳重程度。
天色微明之时,外面忽然响起一声炸雷,傅深本来睡的很沉,可不知为何,这雷声仿佛从他耳畔直响到心中,他蓦然睁眼,心脏毫无因由地狂跳起来。
四月二十九,京城入夜。
皇城内寂静如死,各宫皆紧闭门户,几个宫女太监瑟瑟发抖地蹲缩在宫殿墙角,唯有养心殿前一片灯火通明,晋王孙允淳身披铠甲,身后跟着由南衙十卫和晋王府精兵组成的队伍,与殿前的北衙禁军遥遥对峙。
魏虚舟手按长刀,怒目圆睁:“宫禁重地,非有诏不得擅入,晋王殿下这是要犯上作乱吗?”
孙允淳冷笑道:“看门狗也敢在本宫面前狂吠,滚开!”
火光映照下,魏将军眉目冷硬如铁,背后却被冷汗洇湿了一大片。晋王戌时正率兵径直从承天门进入,先到东宫杀了太子,然后直逼养心殿。南衙十卫皆已倒向晋王一边,宫中竟没得到消息。魏虚舟是在他们进了玄福门时才得知消息,急忙带着北衙禁军护驾,总算赶在在养心殿前将晋王一行拦住。
晋王成竹在胸,南衙倒戈相向,仅凭北衙禁军这些兵扛不了多久,魏虚舟虽不怯战,但冷眼看去,自己都感觉晋王这回起事,十有八’九要成功。
“谁在外面?”
殿门徐徐打开,苍老威严的声音在火光与夜色中响起,元泰帝的身影出现在养心殿门口:“晋王,你要干什么?”
孙允淳上前一步:“太子孙允良密谋叛逆,意图不轨。儿臣察知其阴谋,恐怕生变,即刻领兵入宫护驾。如今反贼业已伏诛,特来告知父皇。”
在场的明眼人都知道太子不过是个枉死的倒霉鬼,晋王场面做足,居然眼不眨心不跳地说完了这一番义正辞严的空话。
元泰帝道:“反贼既诛,你便回府罢。”
晋王背在身后的手打了个手势,立刻有一名紫衣官员上前,伏地跪拜,道:“太子失德,已被晋王诛杀。国本不稳,人心思定,愿陛下俯察舆情,传位于晋王,以顺天人之望。”
“崔璟。”元泰帝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道:“禁军何在?”
“父皇,儿臣劝您还是别指望了,”孙允淳的笑容在明灭不定的火光映照下显得格外扭曲,让人想到吐着信子的毒蛇:“南衙诸卫皆已从本王,莫说您那心腹严宵寒不在此处,便是他在,北衙禁军也没有一战之力。”
他故意停顿片刻,扬声道:“唐州军已在来京勤王的路上,愿父皇早做定夺!”
孙允淳话音方落,宫门外跌跌撞撞地跑进来一个小太监,帽子都跑歪了,上气不接下气地道:“陛下!陛下!京营来使报知,有数万人马正朝京城方向来,汪统领已带锐风、烈雷两营前往阻拦。”
元泰帝被这惊雷般的消息击的后退一步,颓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