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安郡王见闻录-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324章 毒蛇吐信
  
  两三日之后,留在京中的堂兄妹五人一同送走了李厥。望着他轻裘快马而去的背影,李徽心底倏然升起些许不安。护送李厥的侍卫以及部曲拢共也就数十人,此去千里迢迢,也不知是否能安然回到荆州。他思索片刻,仍是唤来了王家的部曲,命曹四郎带着些人暗中护卫,若有异状及时回京禀报。
  虽然最近京中极有可能发生动荡,他所掌控的部曲也不见得完全够用,但若是因此而忽略了李厥的安危,他也绝不会轻易原谅自己的疏失。而且,若是赶路的速度足够快,一个来回也不过是半个来月的事罢了。江夏郡王必定须得选最合适的时机,未必会紧赶着立即发难。
  因李欣公务繁忙,便先一步回了宫城。长宁公主担忧宫中情势,也催促着厌翟车赶紧回了大明宫,信安县主一直陪着她。倒是永安公主因着这些时日都留在宫中之故,闷得有些狠了,格外留恋宫外,紧紧跟着自家堂兄,双眸亮闪闪的。
  李徽遂带着她去拜访了宋先生,顺带询问何城备考的情况——胜州叛乱并未影响朝政,再过几日省试便将如期举行。原本何城与王洛娘的婚期定在张榜之后的四月上旬,取双喜临门之意。只是平叛战事不知持续到何时,身为长兄且是王家唯一男丁的王子献总不能错过妹妹的婚礼,于是婚期便只得暂时延后了。
  据说,得知婚期延后的消息之后,何城反倒是松了口气,准备省试时也更加专注了。王洛娘待在家中筹备自己的嫁妆,王湘娘从旁协助。诸多繁杂之事于她们而言并不算艰难,就算王子献临时决定追加十二抬嫁妆,她们也只需要定下嫁妆单子便足矣。打理中馈完全不妨碍她们随时跟着兄长出现在密室中,以及与闺中密友们宴饮相聚、帮长宁公主打探消息等等。
  “前一段时日,他心神不定,经常胡思乱想。生怕自己不能通过省试,被大舅兄责骂,连娘子都娶不上。”宋先生饮了一口李徽特意送来的烧酒,眉开眼笑,“好酒!!”品赏片刻之后,方又道:“如今倒是勉强恢复了镇定,明经考试也并不算难,定然能通过。”
  “如此甚好。他若是考完省试,也能抽出空闲来帮忙了。”李徽道。就算何城过了省试,也仅仅是个不起眼的外地举子而已。即使身为宋先生的弟子、王子献的师弟,也不算太过显眼。许多事由他出面去做,也总比他这个宗室郡王更好些。毕竟,孙榕、孙槿娘兄妹都不在长安,各种消息的流传与通报都需要有人专门居中策应。
  “阿桃和十五郎年纪虽小,却也该多些历练了。”宋先生道,“不妨将些事情交给他们二人处置。即便偶尔犯错,亦是无伤大雅。待再过几年,他们便能成为你们的左膀右臂,大约也会比其他人更得用些。”
  “先生说得是。”李徽恍然,微微一笑,“是我有些着相了。”杨阿桃和阎十五郎年纪都不大,他将二人都当成了孩童,也不忍心随意差遣他们。但从这两个孩子看来,若是没有历练的机会,又如何能早日独当一面?尤其是杨阿桃,心性单纯率真又敏锐谨慎,需要见识更多形形色色的人与事,方能迅速地成长起来。
  向宋先生告辞后,李徽来到院落中,见阎十五郎彬彬有礼地陪着永安公主顽耍,但小家伙似是有些索然无味,不禁失笑了。听说他即将离开,永安公主立即恢复了活力,露出甜美的笑容。阎十五郎似是有些失落,却仍是礼仪周到地将兄妹二人送了出去。
  到得厌翟车上后,永安公主仍不忘向着堂兄撒娇:“阎十五郎很没趣,还不如和阿桃一起顽呢。阿兄,回府么?若是不回去,咱们去一趟濮王府,将寿娘接过来可好?我足足有两三日没见到寿娘,可想念她了。”
  李徽自然不忍心拒绝她,颔首道:“将你们都接到王府来住两日,每天随着世母和杜姊姊入宫,阿桃得空的时候也能陪你们顽耍,如何?”阎氏最近一直住在新安郡王府内,继续坚定地镇住李欣的诸般不满之意,来往大明宫探望杜皇后也更便利些。
  “不是杜姊姊,是阿嫂。”永安公主认真地纠正他,“阿娘说,不能唤姊姊,只能唤阿嫂。阿姊之前就唤错了,我见她和阿嫂都笑得很畅快,才没有指出她们的错误。不过,可不能连累寿娘也唤错了。”
  李徽忍俊不禁,揉了揉她的小脑袋之后,又颇有些感叹。过了年,小家伙虚岁也已经八岁了,转眼间就成了大姑娘了。不过,在所有人的宠爱下,她并不像姊姊长宁公主那般成熟懂事,而是保有了娇憨与纯真的一面。然而,就像杨慎和阎十五郎一样,一味的保护与宠爱并非应有的教养之道。尤其是宫中的孩子,更应该多教一些暗面之事。改日他也该与悦娘提一提此事了。
  于是,兄妹两个去了一趟濮王府,拜见李泰,探望了最近反应有些剧烈而不便出行的周氏。而后方接了寿娘,一同回到新安郡王府。杨慎听闻先生归来,便立即来迎,转眼间就接到了陪两位小娘子顽耍的任务。他思索片刻,就将她们带到后园去赏花以及在皑皑白雪上写字作画了。
  李徽觉得他将堂妹和侄女照顾得极好,遂回到书房中处置诸般事务。待部曲们禀报完要紧事之后,他沉思片刻,再一次加派了上百人,紧紧盯住江夏郡王府的动静。务必将每一个进出王府的人最近的动向都调查出来。
  这时候,张傅母派了侍婢前来禀报:“大王若是得空,不妨去见一见郡王妃的客人。郡王妃下午刚从宫中回府,杜家的柳娘子便带着几位儿媳前来拜会,至今尚未离开。傅母觉得,作为晚辈,大王或许也应该去见一见她们。”
  李徽这才隐约想起来,他与杜伽蓝大婚已经整整一个月了。按照长安的礼俗,新妇可回娘家住对月。不过,杜伽蓝毕竟是新安郡王妃,自然不可随意回到娘家,于是柳氏方亲自来探望她。作为一位体贴的新婿,新安郡王其实并不介意王妃回娘家住对月。只是近来时局不稳,杜家住在京郊难免有些不安全……
  说起来,或许他应当让杜家暂时住进京城,以防万一罢?说不得,杜伽蓝也正担忧着家人的安危,希望他能主动提出此事。虽然不过是名义上的夫妇,但多少算是朋友,也该尽心尽力替她考虑与打算才是。
  想到此,李徽又盘算起了京中究竟有哪些宅邸。他名下的别院不少,各处都有些用途,但挪空一座亦并不难,随意赠给杜家也无妨。不过,杜伽蓝定然不会愿意,便暂时当作借住即可。待到合适的时候,再将房契交给她处置。
  就在他踏入杜伽蓝所居的院落时,因院中格外寂静,远远便听到一个妇人笑道:“小姑,我岂会害你?这种药我们也都吃了,你瞧瞧我们的气色是不是格外好些?说是容光焕发也不为过。连阿家瞧着都似是年轻了十来岁呢。”
  “是啊,如今不少贵妇都在用这种补药。据说……”又一个妇人接道,压低了声音,“还有调理身子、有助孕产的用途。韦家东房的十九娘,出嫁十年都未开怀,最近也是靠着吃这种补药,方怀上了孩儿。小姑虽是新婚,但若能一举得胎,岂不是喜上加喜的好事?大王与你的年纪都有些大了,濮王妃殿下想必心里也正盼着孙儿呢。”
  想不到她们居然在议论这种事,李徽脚步不由得一顿,轻轻一咳。杜伽蓝的婢女立即出门相迎,轻声对里头的杜家众人道:“大王过来了。”
  这是李徽首度踏入自家名义上的王妃所居之处。他对一位娘子的闺房自然不会觉得好奇,也并未多看。而瞧在柳氏等人眼中,便是他对此处格外熟悉,故而态度亦十分从容自在了。柳氏望着这位身份贵重的新婿,又看了看眉头微蹙的女儿,心中不禁越发放心了许多。
  “岳母与两位阿嫂近来可好?舅兄与侄儿侄女们最近如何?”李徽假作自己并没有听见方才那番话,微微笑着与她们寒暄。柳氏以及两个儿媳见他来了,自然也不便再多提甚么,于是也只谨慎地接着他的话谈论着自家之事。
  片刻过后,李徽很是自然而然地提起了让他们暂时迁居:“再过些时日,两位舅兄的职缺便定下来了。若是一直住在郊外,来往公廨点卯难免不便。不若先搬回长安来,岳母与阿嫂们来往宴饮也便宜许多。”
  柳氏面上一喜:“职缺已经定了?多谢大王相助。”既然这位郡王殿下特意提起来,想必也不会给两位舅兄谋太低的官职。无论如何,妻族的颜面也算是他的颜面,总该顾虑一二。如此说来,女儿应是暗中使了不少力气。他们不明着来讨要官职,确实反倒得了女婿的另眼相看。
  “这可是大喜之事。”杜家长媳拊掌笑道,“咱们赶紧将京中的旧宅收拾出来罢。”
  “……可那旧宅都已经荒废了三四年,若不好生修缮……”杜家次媳顺势露出几分不知是真是假的愁苦之色,“也不知能不能赶得及呢。”
  “方才大嫂提起,家中新置办了个大温泉庄子?”杜伽蓝淡淡地道,“何不将那庄子卖了,也可得两三百贯,在京中亦能买间不错的三进小宅院了。咱们家人口不算多,三进亦能住得开。”
  “家中孩子们很喜欢那个温泉庄子,再者折价将它买来也颇不容易,日后作为家中产业岂不是更好些?眼下将它卖了,便不值得了。”杜家次媳赶紧又道,侧首悄悄地给柳氏以及杜家长媳使眼色。
  “既然旧宅需要修缮,那不如暂且住在我名下的别院之中罢。”李徽感觉到她们彼此的态度有异,却仍很是大方——再也没有什么比将一群极有可能闹出事来的亲戚放在眼皮子底下更安全的事了。
  柳氏顿时老脸一红,呐呐地想拒绝,她的长媳与次媳却已经答应下来。而杜伽蓝这一回也并未坚决反对,只是道:“既然大王如此盛情,那阿娘与兄嫂就早日搬过来罢。趁着最近宴饮众多,也可稍微走动走动,续上过去的世交情谊。”
  不久之后,柳氏一行人便欢欢喜喜地离开了。新安郡王与王妃一同将她们送出门去,给足了柳氏作为长辈的颜面。柳氏自然不可能料到,当她们的马车驶出郡王府后,新安郡王妃便轻轻地叹了口气,对身边的新安郡王道:“我看起来便那般蠢不可及么?轻易就会听信娘家人的话?受人利用而不自知?”
  新安郡王笑而不语:王妃自然不是愚人,但在某些有心人想来,任何人都有弱点。针对这些弱点投其所好,久而久之,便没有不受利用之辈。
  
  第325章 战火燃起
  
  “补药?”
  翌日,杜伽蓝入宫之后,便将昨日之事尽数告知了闺中密友,毫无隐瞒之处。
  长宁公主很是敏锐地发现了重点:“果真有那般疗效出众的补药么?又或者,仅仅只是有心人想借着渗透杜家来影响你的举动,进而影响我和阿娘?”
  这种所谓的补药,既可“恢复青春”又能“有助孕产”,令她立即联想到了杜皇后。在皇后殿下这种年纪,自然而然便会关心保住容貌。无关乎是否受圣人宠爱或者其他,永葆青春是绝大多数女子心中的渴望。至于孕产之事,倘若皇后殿下当真龙嗣不稳定,就算卧床休养亦是心中惶惶不安,说不得就会需要更有疗效的药物。
  故而,这看似不过是杜家儿媳们的献药之举,意在“帮助”自家小姑获得夫婿的宠爱与孩子。其实却有极大的可能,发展为新安郡王妃用药“有效”,特地将此药献给杜皇后与周德妃。倘若确实是有心人推动此事,这种药也许的确看似有不错的效用,但定然会带来同样可怕的负作用。
  毕竟,在这种关键时刻,怀着谋逆之意的某些人,绝不希望看到太子殿下诞生。反倒是宫中生乱,新安郡王府被卷入其中,长安城彻底陷入混乱,他们方有可趁之机。
  新安郡王妃当然早已联想到了这些,故而才会因娘家阿嫂们的举动而叹息:“若非如此,我实在是想不到,已经千防万防,却依然防不住娘家人轻信于人。她们也许并没有恶意,甚至是怀着好意向我献药。却不曾想,这种补药也只是某些人精心所设的局罢了。”至于贸然服用了此药,她们的身体究竟会如何,她也实在管不住了。
  “听她们的说法,这种补药最近应该在不少高官世家内眷当中甚为常用。”李徽接道,“依我所见,江夏郡王若想埋下一条暗线,必然不会仅仅只通过新安郡王府来实现。毕竟只倚靠寥寥几个人,中间的变数实在太多。也许他会着人借机推动服药的风潮,引来人人赞誉,自然会有更多的女眷将此药献给叔母。只要有一人成功,宫中便必定会混乱起来。”
  长宁公主微微颔首:“能够接近阿娘的女眷,不是宗室贵胄,便是数得出的高官世家内眷。只要混乱能够席卷宫中以及这一家,便足以让长安城人心惶惶。甚至还可栽赃陷害这一家与胜州叛逆合谋,趁机行事。”
  李徽道:“不错。所以,我本想着或许可用诱敌之计。但如今想来,不可贸然而动。不妨先仔细调查清楚罢。那些所谓的用了便有效果之人,若不是伪装,便必定已经受人影响而用药。追查到源头,自然而然便是最初献药以及吹嘘此药有用者。不出意外,定然与江夏郡王此人有关。”
  “我立刻让洛娘她们借着宴饮好好打听。”长宁公主道,“或者也可让姑母们出面,才能迅速获得更多消息。”想讨好清河长公主与临川长公主之人不知凡几,那些有心人想必也希望借助她们对宫中的影响力,很快就会围上去。
  “打听是极为正常的反应。”李徽又道,“用明暗两条线一同调查即可。”
  堂兄妹二人用寥寥数语商量妥当,杜伽蓝垂眸思索片刻,忽然道:“不知为何,我方才竟想到了袁淑妃。”她目光轻轻一动,语音依旧淡淡,却充满了可信任之感:“若将时间退回到几个月之前,最需要这种补药的,不正是袁淑妃么?她前一段时日频频派人回娘家,也许正是有人悄悄献药呢?这些年来,她不知已经用了多少求子之药——唯独此药可用,让她成功怀上了龙嗣……”
  长宁公主怔了怔,低声道:“如此说来,宫中的混乱,即使不从阿娘开始,也会从大袁氏处而起。这位江夏郡王果真做好了各种准备。由阿娘而起,宫廷内外自然不安生;由大袁氏而起,也同样会有闹大的法子。”
  “放心,我已经派人跟踪袁家人和江夏郡王府的来往。再过些时日,必然会有消息传来。”李徽已经并不意外,直觉出众的杜伽蓝能够发现这些看似无关联之事当中的脉络,“你们专注于将袁美人引过来,由她来做我们的策应即可。只要有袁美人在,袁淑妃处事无巨细都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便无所畏惧了。”
  长宁公主与杜伽蓝自是颔首称是。
  思索片刻后,李徽又道:“其实,我反倒对杜家那个温泉庄子更为在意。江夏郡王此人,总不至于所有的阴谋诡计都是向着女眷而来的。他不择手段,什么都有可能善加利用。若是这座温泉庄子是经由他的手,折价卖给了杜家,想来极有可能另藏乾坤。”
  “那我最近便寻个借口,将那座温泉庄子接手过来罢。”杜伽蓝道,“暗地里好生查一查,才不会留下隐患。”
  三人坐在一起,低声细细商量着对策,看上去气氛却并不凝重。侧卧在内殿长榻上歇息的杜皇后轻轻握着阎氏的手,含笑远远地望着他们,叹道:“这么瞧着他们,便觉得放心许多。不知不觉间,他们也早已能够独当一面了。兄妹齐心,无论遇到甚么大事小事,自然能够顺利解决。”
  “确实如此。”阎氏勾起唇角,“问他们在忙甚么,可需要我相助,他们居然说——阿娘只管好生歇息就是了,些许小事而已,我们自能应付。转头便给大郎送了信,也不知神神秘秘地商量些甚么。”
  “既然是他们的一片孝心,我们便索性放开了手,任他们去罢。”杜皇后笑道,“我倒是想等着瞧瞧,最终他们是否能将暗中窥伺的那些人一扫而尽。”若是他们当真能够做到,那她就算是遇上当年的生死关,亦能彻底放心了。
  妯娌两个相视一笑,目光慢悠悠地转向在另一侧专心顽耍的永安公主与寿阳县主,以及一面与尚宫对弈一面看顾她们的信安县主,随口谈论起了各种无关紧要的小事。
  “说来,环娘(信安县主)也该婚配了。二嫂想必早已忧心忡忡了,三嫂可有甚么不错的人选?趁着她尚未归京,我们都相看几个,到时候与她提一提,也不必她再白白耗费功夫,心中焦急难安。”
  “我确实想到了几位不错的郎君。不过,从二兄的谨慎来考虑,且去掉几个身份格外显赫,或者仕途格外出众的。剩下两三人,也都是环娘的良配。”
  “……原本临川阿姊家的二郎,应当是不错的姻缘。清河妹妹家的大郎,年纪上稍有些不合适,但也不过是略大一两岁罢了,并不妨碍甚么。罢了罢了,想必二兄定然不愿意环娘高嫁,三嫂不妨说一说究竟看中了哪些好人家?”
  纵然大明宫内外无不暗流涌动,此时此刻的蓬莱殿内,却是岁月静好。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另一厢的平叛之战,正在如火如荼之中。圣人的御驾虽然刚渡过黄河不久,一路往北向着太原府而去,但东路行军副总管阿史那真啜已领着五千兵肥马壮的骑兵先行一步,来到了战场附近。中路提早点兵出发,大军来到延州安营扎寨,又分别派出数名将领分成两路急行军,攻向敌方的大本营胜州。
  至于西路军,同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沙州千里迢迢赶过来,一路将那些怀疑与河间郡王有勾连的马贼连巢端起。同时征用灵州都督府、凉州都督府、夏州都督府、丰州都督府等地骁勇善战的边防府兵,攻入数个羁縻州,迅速将那些有叛乱嫌疑的突厥部落、铁勒部落控制住。无论青壮老小皆一律捆扎起来作为俘虏,以待降敌之用。
  天水郡王李璟作为一路先锋军,率先赶往胜州,作为中路军的策应。因有飞鸽传书来往传递消息,在中途,他便遇上了风尘仆仆的杜十四郎杜重风一行人。当初足足有将近两百名王家部曲以及杜重风手底下的精锐部曲,而今却剩下数十人而已,且个个几乎都带着大大小小的伤口,满脸疲倦之色。
  李璟望着满脸风沙的杜重风,一时间竟有些不敢相认,心底在一瞬间便化为柔软的溪水,涌出了丝丝缕缕的疼痛。即使不知该如何反应是好,他亦是本能地上前扶住了挚友,将他与众人都带进了自己的帐篷当中。
  便是在宽敞的帐篷,此时挤了数十人也显得无比逼仄。杜重风正想要告诉他自己所猜测的河间郡王动向,他便挥了挥手:“不差这一时半刻的,你们先用些干粮再说。”每个人都瘦得筋骨毕现,尤其是自家挚友更是清瘦得仿佛一阵风便能将他吹走,大约浑身上下都只剩下骨头了,教他如何能不心疼?
  杜重风一怔,禁不住勾了勾嘴角,坦然一笑:“也好。这么多天不曾好好进食与歇息,我们也该养精蓄锐一番,才能继续对敌。”众部曲自然点头称是,他们这十余日来几乎没用过像样的热食,歇息也不过是囫囵着眯一眯眼罢了。眼下竟不知该先用热乎乎的吃食,还是先睡一觉为好。
  于是,当由肉干与干粮炖成的肉羹端上来后,众人立即狼吞虎咽起来。即使味道很是一言难尽,与往日的吃食不可同日而语,此时对他们而言也不啻于山珍海味了。三两下就吃了好几碗肉羹后,部曲们便东倒西歪起来。有人甚至抱着没喝完的肉羹就歪倒在旁边的人身上。数十名大汉挤在一起睡着,顿时便呼噜声震天。
  杜十四郎望着他们,神色温和如旧。作为世家子弟,他自然不可能像他们那般粗豪,优雅地用了两碗肉羹之后,他强忍着睡意,与李璟说起了这些时日的经历:“伤者颇多,及时送到了附近孙榕安排的庄子里医治,死者倒只有几人罢了。不过,最终能跟着我赶到此处的,也只有这数十人。”
  “尚未到夏州附近,因有另一方势力频频介入,河间郡王彻底摆脱了我们的追踪,逃进了茫茫大漠之中。但孙榕在夏州调查了一段时间,掌握了几处可疑的马贼巢穴,我们便只稍作歇息,就继续追来了。前两天刚到达一处巢穴,发现他们已经带走了粮草和金银。想必,河间郡王的下一步棋,便是赶回胜州了。”
  
  第326章 里应外合
  
  夜色漆黑如墨,一弯新月孤悬空中,衬得周围的星辰越发光芒璀璨。
  破败而寂静的寺庙内,一名年轻的僧人抬起首,凝望着星辰变幻。远处隐约传来阵阵哭喊与尖叫声,他神色微微一动,轻声默念着“阿弥陀佛”,眼中满是悲悯与不忍。不多时,他便转身回到殿中,默默地擦去佛像上的灰尘,低声地念诵起了《心经》。他的声音十分清越,诵读经文隐含韵律,很是动听。
  “圆悟法师!”这时候,一个小沙弥飞快地推门进来,满面急色,“有一家人自称是寺庙的信众,想让女眷悄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