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安郡王见闻录-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圆悟法师!”这时候,一个小沙弥飞快地推门进来,满面急色,“有一家人自称是寺庙的信众,想让女眷悄悄地躲在庙中,眼下正等在外头呢!咱们究竟该不该答应?那些该堕入地狱的兵匪正在挨家挨户地搜查,很快便要轮到咱们了!”
圆悟思索片刻,果断地道:“让她们都进来。我记得庙中有个藏粮食的地窖,只能委屈她们在里头住上些时日了。”说罢,他亲自出去打开了歪歪倒倒的庙门,将外头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一家老小迎了进来。
为首的中年男子怔了怔,低声问:“这位比丘看着甚是眼生……不知庙中的方丈与其他比丘去了何处?”
圆悟尚未回话,男子身后拄着拐杖满头银发的老妇便立即在他腿上敲了好几下:“小师傅好心好意让咱们一家人进来避难,你问东问西地作甚?小师傅,实在惭愧得很,这些时日不得不在庙中暂时避一避了。我们已经备了些粮食,与两位小师傅一起节省着用,大约能支持三五个月。料想朝廷在这三五个月里,也该平定这帮逆贼了。”
老妇精神奕奕,身后的中年妇人性情温婉,几个少年少女目光清正,看来也应当是低阶官宦人家,颇有几分见识。圆悟双手合十念了声佛号,和中年男子带来的部曲一起将庙门合上后,便让小沙弥将他们一行人带进地窖中。需要藏身的拢共也就七八个人,和行李粮草等挤在一起,也不算太过逼仄。
将家人安置妥当后,中年男子方松了口气,又以探究的目光打量着圆悟。将家人都托付给陌生之人——即使是个出家人,他也无法全然安心。只是,如今他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或者生,或者死,都该一己承担,绝不能连累家人。
圆悟淡淡地看了一眼他身后立着的几个猿臂蜂腰的虬髯大汉:“小僧是从长安前来寺庙挂单的。方丈与其他僧人二十余日之前,被逆贼抓入王府之中,至今未归。另有几个小沙弥,趁乱离开了庙中。眼下整座寺庙,也只剩下小僧与沙弥惠知。”幸而寺庙并不大,前后不过两进,又被兵匪打砸抢了一遍,没有甚么人愿意再踏进来,他们才能安然活到如今。
“长安?”中年男子双目微微一亮,“比丘既从长安而来,可知……天水郡王?”
“天水郡王?越王之子,专擅武事,长安城中人尽皆知。”圆悟神色丝毫不变,“难不成这一回,是天水郡王率领先锋军前来攻打胜州?那檀越尽管放心,这位大王性情率真,即使攻下胜州,也不会大开杀戒。若是不曾附逆,应当安全无虞。”
中年男子的神色不禁略松了松,叹道:“某也不知自己算不算是附逆。胜州城门关闭之后,便是想要往外送消息也是痴心妄想。刺史早已和逆贼同流合污,我们这些低阶文官又能如何呢?据某所知,便是刺史身边的辅佐官也有心不甘情不愿者,不过是家人性命都受到威胁,所以不得不虚与委蛇罢了。”
“既是虚与委蛇,想来众位檀越也都在想着脱身之法。何不暗中聚在一起商讨,或许能寻出解决之道。”圆悟道,朝他轻轻颔首,“一人智慧虽少,但灵性或可一现。聚沙可成塔,亦可成就大智慧。”
中年男子怔了怔,苦笑道:“不错,某都已经将家人藏起来了,还有何惧?若不能尽快平息这场叛乱,任这些恶贼为所欲为,胜州百姓们不知还须得死伤多少人!!”说罢,他郑重地向着圆悟行了礼,这才带着部曲离开了。
圆悟立在空空荡荡的庭院中,沉思片刻之后,再度回到了佛殿中诵经。不多时,一群穷凶极恶的兵匪闯将进来,骂骂咧咧地四处搜了搜,竟连一颗粮食都寻不出来。他们自然无比失望,只能泄愤般踢了几脚僧衣破旧的圆悟与小沙弥惠知,这才扛着生满了锈的横刀离开了。
“法师。”惠知揉着身上的青青紫紫,瘦得几乎脱了形的小脸上依旧满是信任,“咱们该怎么办?他们隔三差五就来一回,好不容易化缘得来的粮食都不剩什么了。”
“只能明日再去化缘了。”圆悟揉了揉他长出薄薄一层发茬的小脑袋,恍然间想起了从前的俗世旧事,略有些出神。虽然方才的老妇人已经许诺自家的粮食也可供给他们二人食用,但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他自是不忍心分去他们的口粮。
“不过,仅仅只是化缘可不成,日复一日只能受他们磨搓。虽然咱们佛家弟子面对一切苦难都该甘之如饴,只当作佛祖赐予的磨难,但眼睁睁看着信众们受苦受难,却不能施救,可并非佛门所为。”
胜州城的百姓们加起来足有数万,逆贼留下的兵匪仅有几千而已。这些时日以来,他们忍气吞声地受兵匪们折磨劫掠,不过是河间郡王的余威犹在,又不知朝廷兵马已到,所以暂时只能忍受罢了。不过,北疆的民众素来悍勇,岂会甘心受逆贼欺压?此刻他们便犹如晒得枯干的草原,只需引一颗火星,便可成大火燎原之势。
下有数万激愤沸腾的民众,上有不愿附逆的低阶官员,解胜州之局,也许仅仅只需要时间罢了。天水郡王李璟虽是首次用兵,想必也应该能把握得住这等良机罢。否则,谁会派他来做这个先锋官?
——
同一夜,趁着天水郡王尚未完成合围的布置,胜州北侧城门悄悄开启。只匆匆休整了几日,伤势远未痊愈的河间郡王带着一千余亲兵,绕道黄河之北,赶往已经牢牢控制住的朔州继续休养。至于胜州,交由他的心腹属下暂时代管,许以诸多重利。如今这州城里头既没有他的家眷,也无粮草金银等物,即便被攻了下来,于他而言,亦是毫无损伤。
胜州城西南侧新扎起的连营之内,居于正中的帐篷灯火通明。天水郡王李璟皱着眉,听程惟程御史说起这些天打探出的消息:“如此说来,迄今为止,只通过信鸽接到了寥寥几则消息。关于河间郡王、胜州刺史、突厥部落、铁勒部落这些要事,却是一概不知?”
“不,胜州刺史早已奉着河间郡王妃及其子女离开,去了朔州。至于突厥部落和铁勒部落,目前正在太原府附近驻扎。据说若非阿史那真啜将军及时赶到,太原府便极有可能被他们合围。至于胜州城内目前发生了何事,我正在等消息。”程惟回道,比他更淡定几分。
“先前巡抚胜州的时候,也曾与几名低阶官员交好。他们都保证,一定会指证河间郡王谋逆。既然那时候他们便不想同流合污,若是不出意外,如今大概亦是初心不改。只要他们能够在城内策应,胜州城便指日可破。”
“你必须能够及时与他们联系。”李璟的眉头拧得更紧了,“眼下连联系他们的法子也没有,如何能够确定他们的想法如初?如何确定他们的安危?又如何能与他们约好里应外合的时机?”
“大王尽管放心,胜州城中有十来个咱们留下来的人。他们定然会想方设法促成此事。”程惟道,啜了一口早已冷如冰水的茶,“大王不妨先以攻心为上,激一激某些躲在胜州城中,龟缩不出的人。”
“暂时也只有如此了。”李璟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直到此时,杜重风才接道:“我倒并不觉得,河间郡王会一直留在胜州养伤。如今一共三路大军逼近胜州,景行也已经在城外扎了营。若是合围起来,便是瓮中捉鳖,无路可逃。我认为,他应该会早早逃出胜州城,前往朔州退避。攻完胜州之后,我们便必须急转赶去朔州。”
这时候,一名兵士快马入营,飞奔至帐中禀报:“报!!斥候方才打探到,有一行千余人乘着河面结冰,已经越过黄河离开了!!”
李璟脸色大变,击案而起:“绝不能教他逃了!必须追!!立刻给我牵马!!”说罢,他便大踏步往外而去。
“大王不必亲自去。”程惟立即起身拦在他面前,劝阻道,“收复胜州需要大王坐镇。而且,若是毫无准备地匆匆追上去,定然十分危险,毕竟朔州附近都在叛军的掌握之中。没有武器,没有粮草,即便追上去又能支持多久?”
“难不成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他逃走?!”李璟横眉竖目地将他推开。他心中早已闷着一口气,说什么都想拿住这个逆贼,为自家人出气!!
“景行,交给我罢。”杜重风道,微微一笑,“我就是为此而来的,可不能让你抢走了差使。否则,又该如何向新安郡王交代?”
“……”提起自家堂兄,李璟一时无言以对,只得闷声道,“你也不可太过冒险……我临时给你一个官职,多带些人马……”他其实还有许多话想要叮嘱,但在程惟面前,满腹的关怀之意却怎么都说不出口。
杜重风仿佛发觉了他的言下之意,轻轻点了点头:“放心罢。”说完,便领着一群精神抖擞的部曲以及五百兵士离开了营地。
李璟只能闷闷地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北疆的寒风之中,转而望向近在咫尺的胜州城时,眼中冒出了几分凶光来:“十日之内,必破胜州城!!”
——
五六日后,愤怒的胜州民众们遂扛着自家粗制滥造的武器,击退了守在城门附近的兵匪,打开了城门。天水郡王趁机攻入城内,在百姓们的指认与襄助下,将数千无法无天的兵匪皆杀的杀关的关。又有不少低阶文官指认附逆的叛贼,或者亲自引路捉拿逆贼。于是,不过一天光景,就收复了胜州城。
消息迅速传到了西路军与中路军大营之中。两位行军大总管不约而同地传令,继续向西,征伐朔州以及附近附逆的突厥部落、铁勒部落。
第327章 不入虎穴
“好!好!!不愧是朕的侄儿!”
圣人亲自将风尘仆仆前来报喜的兵士扶了起来,眉宇间皆是遮不住的喜意,衬得越发容光焕发,仿佛一瞬间便褪去了昔日的病容。他接过奏折,又细细看了一遍,不禁击案而笑:“胜州百姓果然对逆贼深恶痛绝,主动驱逐贼匪打开城门,迎入平叛的大军——这才是大唐的黎民!!这才是朕的子民!好!极好!!”
“圣人与朝廷方是民心所向,逆贼不得人心,必定战败。”中书舍人王子献勾起唇角,躬身行礼道,“西路先锋军攻克胜州之事传出来后,我军士气必然大涨。此时乘胜而追,再下朔州,剿灭逆贼亦是指日可待!臣先一步恭喜圣人!!”
“借王爱卿的吉言了。”圣人兴致勃勃地让传令兵将攻克胜州的详细情形再讲一遍。那兵士生得高大威猛,说话却不似寻常百姓那般粗放干瘪,反倒犹如法师们讲经一般活灵活现。令人仿佛身临其境,随着他所言或紧张或畅快,或喜悦或感伤。
圣人听得颇为感慨:“料不到民间居然藏着如此众多的义士,可须得重重地奖赏。那位暗中劝服民众们驱贼的年轻比丘,法号似乎有些耳熟。事后他悄然离开,并未去见官员和景行,倒确实是位尘世之外品性高洁的佛门子弟。不过,立下功勋自然当赏。既然他是自长安而来,不妨让他拜入玄惠法师门下罢。或者封他成为寺庙的方丈,又或者给他所在的寺庙修缮一番,造几尊镀金大佛。”
王子献怔了怔,垂下眼:“圣人之恩,臣替圆悟心领了。他不过是尽大唐子民的责任罢了,也算不得立下甚么大功劳。”
圣人听了,挑眉望向他,似是等着他的解释。便听这位年轻的心腹爱臣接道:“圆悟出家之前,俗名王子睦,是微臣的阿弟。他的师父正是玄惠法师,大慈恩寺因陛下而建,香火鼎盛,已经领受了陛下的隆恩。说不得陛下昨日建寺之因,方有了今日之果。因果相报,是为佛缘。”
圣人在重用他之前,当然曾略微了解过他的家世出身,闻言也依稀想起了几分,叹道:“真是可惜了。从他在胜州的作为看来,必定与你这位兄长一样,是个有勇有谋之士。若你们兄弟都能为朕所用,必定如虎添翼。不过,人各有所志,亦不能勉强啊。”
“圣人谬赞了。”王子献想起自家三弟,心中亦只余叹息。说是人各有所志,然而他的志向果真是遁入空门,不问凡俗么?因一时的执念而远避空门,纵然坚持不听劝阻,佛心也未必坚定。唯有等他彻底想通之后,他们兄弟二人方能真正沟通心声罢。
旋即,圣人又命王舍人拟了一封敕旨,令尉迟大郎成为传旨使,与传令兵一同奔赴胜州。敕旨中自是洋洋洒洒数百言的鼓励与奖赏,从天水郡王到每一位揭竿而起的黎民百姓都不曾遗漏。当然,圣人远在太原府,所携财物也并不算多,不可能将奖赏都运过去。故而,所赏的那些金银粮食,皆从附逆者家产而出,不足者暂且记下,回京后再补。
王子献将尉迟大郎和传令兵送出了行宫,给他们彼此引见。尉迟大郎丝毫不掩惊讶之色,拍着胸膛大笑:“王兄果然交游广阔。放心,既然樊午兄弟是王兄之友,便是某之知交。这一路上,某正好与樊午兄弟请教些战场之事!”
樊午嘿嘿笑起来,立时便觉得这位出身国公府的贵公子不愧为武将之后,性情与他极为相投:“致远可有甚么话递给天水郡王或者九思?在我过来之前,他们俩正因下一步到底该攻打朔州还是前后夹击太原府战场争得不可开交。天水郡王不知发了多少次脾气,差点就自己拔营跑了。”
“胜州总该留人驻守,只需安排妥当即可。至于该攻打朔州,还是夹击太原府战场,自然须得从情势来判断。”王子献笑了笑,“我离得太远,不了解战场的消息,便由他们自行决断罢。”在他看来,除非边疆生出变故,否则平定河间郡王叛乱也不过是或早或晚的事罢了。如今的每一个决定,尚不至于影响战场形势,逆转胜负。既如此,不妨让李璟和程惟历练历练也好。
尉迟大郎沉默片刻,方疑惑道:“九思,是程御史的字罢?他奉命往胜州传圣旨,并未加封为军中之职,何以能对天水郡王的用兵之策提出异议?天水郡王方是先锋官,即便是麾下幕僚意见不同,也理应由他来做出决断。”
“……”他说得如此有道理,樊午一时竟无言以对。
王子献不禁失笑,轻轻拍了拍他的臂膀:“大郎所言极是。虽是友人,却也不能肆意逾矩。九思若是觉得有异议,待到此战结束之后,再上表弹劾亦不迟。”作为朋友,他们之间相处太过随意了,公私不分可不是甚么好事,日后迟早会被人抓住把柄攻讦。程惟一向谨慎,许是有些担忧李璟,方逾越了本分。
目送二人纵马离开后,王子献方拢了拢身上的大氅,踏着冰雪往回走。一路上宫墙高耸,松柏俨然,格外恢弘,却远远称不上有甚么景致。只不过,皑皑白雪掩住了岁月的斑驳痕迹,显得宫殿气势更加惊人罢了。
这一处行宫位于太原府西南郊外,乃是当年太宗皇帝奉高祖皇帝前来巡幸时所建。据说早年曾是太宗皇帝诞生的别院,故而曾生出龙气盘旋的异象来。圣人坚持不入太原府,而是驻跸在这座行宫之中,或许亦有守护行宫,取其吉兆之意。毕竟,若是行宫有失,不仅皇家大伤颜面,亦算是对先帝的不孝。
而这种坚持,也令东路大军压力倍增,更不敢让逆贼越过战场一步。倘若有太原府坚固的城墙,即便被敌军围困,也可不必过于担忧圣驾安危,坚守数日,徐徐图之。而今空有一座行宫,若是教敌人冲撞了御驾,所有人都难辞其咎。
圣人的固执,这一段时日王子献也已经见识到了。也许一时间,殿中监与他都难以劝服圣人驾临太原府。但若是当真面临危急情况,他便是冒着大不韪,亦必须将圣人护送到太原府城池中。至于行宫,即便被叛军破坏了,也可再进行修缮。先帝地下有灵,必定不会怪罪。
就在此时,殿中少监领着十来个异族男子匆匆而至。这些人年纪有老有少,肤色黧黑,衣袍装束以及配饰镶金带银,都甚为精致,可见应当是突厥与铁勒部落中的贵族。不过,他们虽生得高大健壮,举止间却甚为拘谨,甚至隐隐带着些忧虑,仿佛因即将面圣而有些紧张不安。
又有数十千牛卫按着横刀,冷森森地在他们周围护卫,为首者正是魁梧得犹如铁塔般的尉迟二郎与三郎兄弟。没有任何人怀疑,倘若这些突厥贵族若有任何异动,顷刻间便会被他们清理得干干净净。
王子献眯了眯眼,随在他们身后进入了燕居殿中。这些异族贵族很是顺从地给圣人行了礼,圣人亦特意命人搬来他们惯用的胡床让他们安坐,这才询问道:“真啜将军的奏折中提起,你们原本在夏州与胜州之间逐水草而居,可是因逆贼所驱,才不得不迁往关内?”
“回禀圣人,臣等确实不得不内迁啊。”其中一位老者用口音有些奇特的长安官话,断断续续地讲述了他们几个部落拒绝叛军的招揽,四处躲避的艰辛生活。
原本这一年草原上的年景便不好,大雪提前而降,牧草枯死,牛羊皆受冻而亡。他们本来希望求助于附近的单于都护府,请大单于为他们舍些粮草,无奈却被叛贼拦阻了北上的道路,所以不得不南下挣扎求生。又因叛乱乍起,南部的几座州城防备森严,不许他们靠近,迁徙来去竟是无人收留。幸而这时阿史那真啜将军派人清查附近突厥部落与铁勒部落的情况,他们才能得此机会觐见圣人。
闻言,圣人目露不忍之色,温和地轻叹道:“年前巡抚各地的御史赶回京中,朕也接到了草原上恐有饥荒的消息,已经命周边各州府调粮草赈灾。不过,因逆贼居心不良,才使你们未能及时领到粮草过冬。这样罢,你们暂且驻扎在太原府附近,先熬过这个冬天,再回去亦不迟。”
“臣等叩谢圣人!”众突厥与铁勒贵族忙不迭地跪下行礼谢恩。
圣人又问:“胜州与夏州之间设立了几个羁縻州,不知有多少部落与你们面临同样的境地?又不知还有多少部落已经附逆?朕这次御驾亲征,一则为平叛,二则为召见他们而来。倘若遣使宣召,你们觉得,有多少位族长或可汗愿意前来?”
“天可汗召见,臣等便是远在万里之外,也当星夜兼程赶过来。”方才那位老者答道,“只不过,一些部落因这次饥荒受了逆贼的恩惠,所以心里生出了动摇,既想为天可汗尽忠,又想报答他们的救济之恩……”
“即使知道他们是逆贼,也要附逆报答他们的恩情?”圣人扬起眉,“难不成,他们竟不知何谓是非善恶么?只随着施恩者而动,随时都会背叛?既如此,他们如今可是对朕心怀怨恨?觉得朕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恩惠?”
“他们也是一时糊涂……”老者呐呐答道。然而,他身后的一位年轻人却忍不住用突厥语道:“甚么一时糊涂,也就是图别人许诺的金山银山,贪心不足而已。如果他们和咱们一样对天可汗忠心耿耿,就该和咱们一起迁居关内,而不是跟在那群叛军后头迁徙。”
守候在侧的鸿胪寺官员翻译了他所言,圣人含笑望了他一眼:“他们一时为金银所迷惑,却并未立即派兵援助叛军。朕身为天可汗,当然也会原谅他们的一时糊涂。只要他们愿意前来觐见,不但此前所犯之罪既往不咎,朕也同样会重重奖赏他们的忠心。如何?哪位爱卿愿为使节,带着朕的宣旨使去说服他们?”
那年轻人立即眼睛一亮,磕磕绊绊地回道:“臣,臣愿往!”
“好!重赏!!”圣人立即命殿中监赏赐他一百金,又问,“鸿胪寺哪位爱卿愿意出使,替朕宣旨?”
不待鸿胪寺少卿举荐,王子献便响应道:“臣愿为圣人分忧。”
圣人不由得一笑:“王爱卿之胆量与忠心,朕自然明白。不过,此去突厥与铁勒部落,须得通晓他们所言。爱卿便不必抢夺鸿胪寺的差使了。”
然而,王舍人却甚是淡定地回道:“突厥语与铁勒语,臣都学过,沟通应当无碍。”
圣人一怔,大笑道:“王爱卿一人,足可抵得上数十人啊!朕倒是觉得好奇了,还有什么是王爱卿不知道的么?!”
王舍人顶着鸿胪寺众人虎视眈眈的目光,很是从容地回道:“圣人谬赞,臣也不过是在游历的时候,略学了学罢了。”他既然想早日能得官居一品,自然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立功的机会。否则,什么时候才能身着衮冕,与他家玄祺并肩而立呢?
第328章 焉得虎子
烈烈寒风卷起白雪,如无数冰冷的刀刃,扑向正策马奔驰的数骑。纵是披着厚实的大氅,戴着暖和的皮帽,骑士们露出来的半张脸也依旧冻得通红,眉眼处凝结着冰霜。每当烈风袭来,脸上就犹如被锋利的刀割裂一般,疼痛难熬。
为首者手持旌节,五指早已僵硬得几乎没有知觉。不过,无论再如何难受,身为使者,旌节便如同鱼符,亦是大唐的象征,片刻都不能离手。他抬首望了望天色,对身畔的男子道:“风雪来得突然,若执意前行,恐容易迷失方向。不如寻个避风之地稍作歇息,待风雪过后再赶路也不迟。料想这样的天气里,诸部落也不可能再迁徙去别处了。”
他所言的正是突厥语,字正腔圆,令那突厥贵族打扮的年轻男子颇感惊讶:“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