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安郡王见闻录-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兄,你在想什么?如此出神?”有人在书案前坐下来,挑眉笑问。
  李徽抬眼望去,却是长宁公主。他怔了怔,忆及昨夜中秋夜宴上发生的事,也隐约猜出了她此行的目的:“悦娘,我知道你想问什么。能想到这些,说明你确实长大了,考虑事情越发周全了。”
  虚岁已然十三的长宁公主,如今正帮着杜皇后打理后宫。杨贤妃与袁淑妃为获得协理宫务之权争夺了许久,在圣人面前几乎什么招数都用过了,却仍是抵不过她的几句话。经过这么些年的磨练,她也渐渐流露出了独属于自己的风华。昨夜宴饮里众人的交谈,她又如何可能忽略?又如何可能不曾细细想过其中的缘故?
  长宁公主微微苦笑:“阿兄,昨夜我辗转反侧,也不知自己猜得对是不对。但无论是对是错,我觉得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不愿咱们兄妹之间因此而生分……我们之间,与他们是不同的。”
  “当然不同。”李徽笑着回道,亲自给她斟了一杯杏酪,“迟早,我们都须得敞开心扉直言此事。你选择坦然相对,我十分欣慰。毫无疑问,叔父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待你们姊妹极为疼爱,与叔母亦是鹣鲽情深。与他相比,我阿爷或许有些任性天真,或许有些不称职,但他对我们而言同样很重要。”
  “他们是同父同母的兄弟,瞧起来相处亦十分融洽。当年祖父驾崩的时候,叔父甚至主动将兄长留在长安,方便照顾。迄今为止我阿爷也过得很是自在,几乎无忧无虑。不过,悦娘,你相信他们当真信任对方么?你相信他们的兄弟情谊,就如同我们兄妹一般么?”
  “不。”长宁公主略作犹豫之后,有些艰涩地回道,“阿爷并不信任两位世父。看似和乐融融,但昨夜其实充满了试探。三世父或许不会多想,但二世父是聪明人,分寸把握得极好,阿爷很满意。后来,大堂兄的念头险些便触及了阿爷的底限。不过,你留在长安的保证让阿爷放心了些,所以他才答应了大堂兄所求。”
  “我其实很理解叔父。”李徽接着道,“作为圣人,他必然想掌控一切,不容许任何人挑战天威。不过,叔父的性情亦注定了他绝非不通情理之人。有些时候,他也愿意稍稍放松一些,令家人们都更感念他的恩宠。”无论李昆是否是真正慈悲之人,至少他珍惜慈悲的名声,希望自己是一位无可挑剔的皇帝。既如此,他的手段便不会太过激烈,甚至就算是心存不满,亦不会率性而为。
  “但无论再如何慈和,叔父定然也有逆鳞。他无伤人之意,某些人却有害人之心,意欲借刀杀人,不得不防。当年回长安的路途中发生的刺杀事件,后来别院中李茜娘引我们发现大世父之事,桩桩件件,都有图谋不轨者的影子。”
  长宁公主略作思索:“阿兄所怀疑之人,是安兴姑母?阿爷与阿娘对她也颇为提防。不过,我时常会想,作为一位公主,她又能做甚么?便是谋反,她也当不得皇帝,岂不是白白给旁人做了嫁衣?难不成,她觉得当皇后比当公主更自在?又或者,当一个能掌控年幼皇帝的公主,比如今更自在?”
  “或许如此。”李徽轻轻颔首,“程家、杨家,都必须紧紧盯着。而且,她既然对大世父下手,或许便不会放过二世父与我阿爷。不拔除越王一脉与濮王一脉,夺嫡形势便难以控制。日后若是当真能扶持幼帝登基,她亦不可能顺理成章地把持朝政。不过,也许她的目的不仅仅是如此。”
  “……日后我会着人盯着这几家的女眷,随时随地收集消息。”长宁公主舒了口气,“阿兄,相信我,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咱们之间的兄妹之情都不会变。”
  “我当然相信。”李徽微微一笑。长宁公主这位妹妹,或许算是此世意外的收获罢。就如同挚友王子献一般,他的今生因着与他们相遇,才充满了趣味、喜乐与诸多不同。他得到了许多,也没有失去家人,所以即便一直只能待在新的樊笼之中,亦是心甘情愿。
  两人相视而笑,长宁公主饮了一口杏酪,不经意之间望见书案上的信:“这是——”
  她眯了眯双眸,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阿兄,你莫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罢?”
  “……”李徽长叹一声,“我能瞒着你甚么?恐怕在这座长安城之内,也没甚么事能瞒得住你了。”或许这便是因缘罢——他正觉得独自去见杜娘子有些不自在,若有长宁公主同行,即便不小心被人发现,亦可以“巧遇”为借口加以掩饰,不会伤及杜娘子的清誉,更不会让人多想——顶级门阀士族不比皇族宗室,对名声这种事着实严格许多。
  杜娘子相约之所,是长安城郊外一座香火鼎盛的佛寺。佛寺前后遍植花草树木,又有溪水曲折蜿蜒,时常引来文人雅士在此相聚,一向颇有些名气。李徽带着扮成小郎君的长宁公主策马而来,因时辰尚早,索性便在树林中闲逛起来。
  听见不远处的诗赋相和声时,兄妹二人都不甚感兴趣,默契地换了一条小径。府试刚过去不久,京中的文会之风越发兴盛。取中者自不必说,试图通过文会传扬自己的名声,若能一举获得达官贵人的赏识,便不必发愁省试是否能通过了;未取中者自然也不会放过这等好机会,今年不成,名声传出去之后,留待明年再战又何妨?
  “阿兄可收到了那些文人的诗文?”长宁公主尚未出嫁,不曾开设公主府。众文士便是知道这位贵主极其受宠,也无法将诗文投到她跟前。于是,他们只能曲折行事,或投给成国公府,或投给贵主的母舅家。
  “收到好些,都教阿爷拿去点评了。”李徽道,“往年我或许还会举荐一两人,今年么——子献要回京参加明年的省试,我当然只会举荐他。”
  “王子献?”长宁公主挑起眉,颇有兴致地笑了起来,“那我也举荐他罢。也不知我的帖子递到吏部考功员外郎处,是否能得用呢。又或者,我寻机会在阿爷面前提一提,到时候让阿爷得空也看一看省试的答卷?”
  “如此便更好了。”李徽笑道,“我替子献多谢你鼎力相助。”
  “既然是阿兄的朋友,自然不能错待。”
  兄妹二人谈笑着,不知不觉间便转到了相约的地方。静静等候了一刻左右,便见一位素服少女带着侍婢袅袅婷婷行来。她正值碧玉年华,容貌不过堪称清秀,身量高挑而窈窕——在世家贵女当中,这样的皮相并不算出众。然而,冷静而沉着的神情,浑身缭绕的书卷气息,又令她增添了几分出尘之感,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平心而论,比起那些妩媚多姿或者娇憨纯真的少女,李徽觉得这样的小娘子令人感觉更加舒适。忽然之间,他便对未来的婚姻少了些许排斥之感。也许,这位郡王妃绝不会像前世那样,过得那般痛苦罢。也许,他们之间的姻缘,当真能顺利罢。
  “杜娘子。”他朝着对方微微颔首。
  “见过大王与贵主。”少女轻声回道,优雅地躬身行礼。不过是一眼,她便认出了长宁公主,可见她目光之敏锐。即便她因给长辈侍疾的缘故,素来很少参加京中的各种宴饮,光凭着这份觉察之力看来,也绝非寻常的小娘子。
  长宁公主不由得弯起唇角,压低声音道:“阿兄,我喜欢这位阿嫂。你觉得如何?”
  “……”李徽并未回应她的调侃,而是正色问道,“杜娘子可是遇见了甚么难事?不必担心,尽管说罢,我定会尽力相助于你。”既是未来的夫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自然责无旁贷。
  
  第108章 有缘无份
  
  “大王的好意,儿心领了。”杜娘子目光轻轻一动,神色依旧平静。她的一双乌眸中掠过几丝微光,似是正在不着痕迹地打量着眼前的少年郎,推测他的话是否可信,他的人品性情又是否值得信赖。毕竟,在今日之前,他们不过是名义上的未婚夫妇,从未见过面,又何谈取信对方?
  李徽淡然地任她端详,接着道:“杜家日后是我的妻族,无论发生任何事,我都不可能袖手旁观。就算此事以我之力无法解决,或许也能想些别的法子。杜娘子尽管说罢,不必太过拘谨——我觉得,你之所以写信相约,绝非只是想见一见我而已,不是么?”
  立在旁边的长宁公主抿唇笑了起来,宛转的目光中满是兴味盎然之色。她此前曾远远地见过这位杜娘子,着实不知道她竟然是这样的性情,更不知她面对阿兄的时候反应居然如此淡定。若早知她与阿兄相处起来这般有趣,她早便着手安排他们相见了。都怪阿兄早先对这位阿嫂一点也不热心,连累她也失去了探究的兴致。
  “……”杜娘子垂下眸,略作沉思之后,目光再度与李徽相对。
  李徽倏然发现,她的目光中只有静寂与坦然,并无任何担忧或者惊惧之色,甚至也没有分毫紧张以及羞怯之感,根本不像是正在面对甚么变故的反应。他不由得暗自思索起来——难不成,是自己误会了什么?同时亦生出几分好奇之意,想知道她究竟会说些甚么。
  杜娘子轻轻启口,终于道:“我希望,能解除我们之间的婚约。”
  与难掩震惊之色的长宁公主相比,李徽的反应相当冷静:“为何想解除婚约?看你的神情,似乎并非早已芳心另许。再者,我们的婚事虽然尚未开始过六礼,于情于理而言,随时都能中断,但当年祖父曾经亲口应许过此事,亦算是过了明路。若无充足的理由,恕我无法接受你的要求。”
  “先帝并未明发口谕,此事尚有转圜的余地。”杜娘子微微摇首,“正因尚未过六礼,我才觉得早些解除婚约较为合情合理。否则,一旦正式开始纳彩、问名,人尽皆知之后,便没有结束婚事的可能了。至于原因……”
  她轻轻咬了咬唇角:“祖母去世之后,祖父最近也渐渐病入膏肓,眼看着便要不成了。阿爷身子骨一向不好,生性又孝顺,坚持茹素守孝又忙着给祖父侍疾,亦是越发形销骨立……我如今早已没有心思再想甚么婚姻之事,更不可能在孝期成婚,所以不忍心耽误大王。”
  “不过是四年而已,我等得了。”李徽毫不犹豫地回道,“便是阿爷阿娘心中焦急,我也会劝服他们,你大可不必担忧。”及冠之后再娶妻,于他而言反倒是件好事。说不得到了那时候,一切早已尘埃落定,也不必担忧妻儿跟着他受苦受罪。
  闻言,杜娘子双眸微张,望着他无奈一笑:“大王果真是品性高洁之人,是我小觑大王了,实在惭愧。不过,谨守孝期只是缘由之一,我之所以想解除婚约,是因为觉得自己似乎并不适合成婚。祖母、祖父、阿爷,生老病死,人生无常,我已经渐渐看开了。”
  “难不成杜家有人传出谣言,说你命数带煞,与家人相克?”李徽挑起眉,“命理之说,大都不过是小人传言,不可轻信。倘若只因些小人之言,便黯然放弃了自己的生活,那便得不偿失了。杜娘子再斟酌斟酌罢。”
  “小人之言当然不可避免。”杜娘子道,“只是,这样的言论尚不足以令我动摇。能令我动摇的,唯有我自己的本心。不知大王是否曾经叩问过自己,究竟想过什么样的日子?如何生活才觉得自在?”
  李徽略有些动容,想起自己曾经的、如今的抉择。他当然无数次叩问过自己,重活一世,究竟想要什么。然而他得到的太多,唯恐失去的太多,故而不得不做出选择。人心素来难以餍足,当然不能无止境地满足所有想望,必定需要有所取舍。
  “见了生老病死之后,我便时时问自己,究竟想过什么样的日子。而后,我发现,与成婚相比,我更愿意结庐独居,为亡故的长辈们抄经超度。”杜娘子轻声道,“我的性情略有些冷淡,内心也太过狭小。我更愿意陪伴娘家的长辈,而非花费漫长的时光,将不知面目性情的夫家人渐渐纳入心中维护。”
  “……”一时之间,李徽竟有些无言以对。人各有志,他自是无法评述杜娘子的选择是对是错。毕竟,她并非一时情急做出这样的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只不过,他仍有些怀疑,她是一位被家人千娇百宠的小娘子,往后是否能受得住无边无际的孤寂罢了。待关怀她的长辈逐渐过世,兄嫂又忙于家中事务,谁还能顾得上她呢?
  “大王或许觉得,我不过是个不知世事之人,所以才会如此天真罢。”杜娘子仿佛看穿了他的疑虑,又道,“杜家并非没有出家之女,亦有家观与家庵。我以前便时常陪着长辈去家观与家庵中做道场,时不时便会小住上数个月,知道她们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你觉得,那样才自在?”李徽深深地打量着眼前的小娘子,有些怅然,亦有些释然。可惜他们相见太晚、相识太晚,可惜他们志不同道不合,有缘无份,不然,或许他确实能得到一位举案齐眉的好妻子。
  “身不自在,心却自在。”杜娘子浅浅地弯起唇角,“身在何处都不自在,但心却能选择自在之地。我这样的人,若非家人缘深,或许早便该遁入空门才是。无论参佛或是参道,或者修身修心,都比待在后宅之中勾心斗角,困在长安城内受那些明枪暗箭来得自在许多。”
  “……既然如此,那便如你所愿罢。”李徽道,轻轻一叹,“不过,此事不宜眼下提起,名不正言不顺。倒不如待过些日子再说也不迟。时机若是合适,我便会说服我阿娘解除这个口头婚约,放你自由。”
  “多谢大王,大王的恩情,我必将铭记在心。”杜娘子深深一拜,“日后必会在神佛前为大王阖府供养长明灯,唯愿大王阖家平安喜乐。”
  “举手之劳,不足挂齿。”李徽道,“虽说你打算在家观、家庵之中出家修行,但毕竟只是孤身一人。若遇到甚么难事,尽管命人来告诉我便是。你我有缘一场,虽不能结为夫妇,若是稍加照拂一二却是应有之义。”
  “承蒙大王恩情。”杜氏再度拜下,又向着长宁公主行礼,而后再拜告辞了。
  李徽目送她翩然离开,吩咐守候在旁边的部曲远远护送她回杜家。长宁公主见他如此细心安排,微微蹙着眉,有些担忧地望着他:“我看方才阿兄的神色……对她应当颇为中意罢。不如我亲自去劝一劝她,让她早些改主意可好?若是错过了阿兄这样的夫君,上哪里去找更好的?京中说不得有多少小娘子想嫁给阿兄呢,她倒是好,偏偏一点也不珍惜!!”
  “人各有志,不必强求。”李徽笑着摇了摇首,“我觉得,这位杜娘子确实很特别。只不过,太特别了,所以不适合当我的王妃。刻意勉强维持这桩婚约,反而会让她觉得痛苦,又何必呢?”经过此事,他反而隐约明白,自己中意的未来妻子应当是什么性情了。日后便照着这样的性情去寻,大概不会出什么差错罢。
  长宁公主越发觉得自家堂兄受了委屈,如今只不过是强颜欢笑罢了:“阿兄如此体贴温和,又有哪一处不好?相处时日长了之后,濮王府的长辈们待她难道会比娘家人差么?哼,虽说她是杜家女,但单看她竟然主动毁弃婚约,我便绝不会——”
  “悦娘,不过是口头婚约罢了,也算不得毁诺。”李徽宽慰她道,“而且,你怎么知道,我便寻不着更好的娘子?我倒是觉得,如今这样也很好。毕竟长安城内尚不安稳,心里总会觉得娶妻生子都有些风险,担心自己护不住他们。”
  长宁公主轻轻跺了跺脚:“也罢,日后我会为阿兄物色更好的阿嫂。”
  “那便有劳你了。”李徽弯起唇角,不期然又想起王子献来,“若是子献知道此事,还不知会如何调侃我呢。当年他将杜家每一个人都查得清清楚楚,又一直费心思让人关注杜家之事,如今却平白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我倒是觉得,他或许一点也不觉得可惜。”长宁公主道,“毕竟若是你成了婚,便没有太多的闲暇与他谈天说地了,甚么秉烛夜谈、抵足而眠,必定也不能像以前那般随心所欲。仔细想想,我也不该觉得可惜才是。阿兄暂时没有阿嫂,我便不必顾虑太多。”
  闻言,李徽颇为无奈:“便是我成婚,你们也不必顾忌甚么。我看起来像是那种成了婚便忘了好友与妹妹的人么?”
  “谁知道呢?”长宁公主笑了起来,再度恢复了神采飞扬。略作思索之后,她倏然又叹道:“仔细想想,也许我该佩服这位杜姊姊的勇气罢。我虽贵为公主,却连不愿成婚这种话也不能随意出口。而且,我似乎也该叩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便是一时想不清楚亦无妨。”李徽道,“悦娘,你与寻常女子不同。只要想清楚了,随时都可反悔。无论谁做了你的驸马,你都能主宰自己的生活。”
  “我只希望,阿娘、阿兄和婉娘也能如此。”长宁公主回道,眸光闪动。
  
  第109章 再度相见
  
  李徽与杜娘子见面之事极为隐秘,自始至终仅有寥寥数人知晓,谁也没有传出任何风声,就连李欣也并不知情。当然,此事仍是没有瞒过千里之外的王子献。他的消息何其灵通,杜娘子派人送信去濮王府的时候,孙榕便陆陆续续将此事始末禀报了他。只不过,当他接到确切消息的时候,此事早已过去半个月有余罢了。
  饶是如此,三两日之内,王子献的心情便已是经历了起起伏伏,时而如阴云密布,时而又云收雨霁,最后终是晴空万里。宋先生看得十分稀奇,禁不住打趣道:“从来不见你情绪变幻如此激烈,莫非是小郡王在京中新交了朋友,将你完全忘了?”
  王子献佯作不曾听见,嘴角噙着笑容,颇有闲心地写了一封信,告慰痛失未来王妃的挚友。原来并非他一厢情愿地相信,天命是属于他的。原来,他们之间的缘分确实就该如此深厚。这桩婚事发生变故的时机如此恰到好处,至少能在三四年内避免李徽再次议婚——足足三四年,已经足够他们定情,并且寻出解决之策了。
  李徽自是不知好友心中的大起大落,接到这封信之后,也唯有失笑罢了:“离得如此之远,他倒是什么都知晓。”当然,他又何尝不知对方远游途中遇见的诸般事与各种人?他甚至连他们在广州郊外赏月的事也不曾错过,仿佛随着他的字迹,自己也身临其境,听见了拍岸的翻涌浪花,嗅见了微腥的海风。
  过了几日,李欣奉召入宫,数个时辰之后方回到府中,随即命人将李徽唤过来商量事情。
  当李徽踏入东路正院的时候,里头已经陆陆续续地掌起了灯火。他其实并不常来此处的小书房,但每回过来都会发现院子中的景致有些变化。随着节令而不断变幻的风景,无疑很是风雅,也让自家人时时刻刻都觉得新奇有趣。这自然是阿嫂周氏的手笔,小寿娘亦是十分喜欢帮忙。
  此时此刻,母女俩便正在端详新搬来的菊花,商量着要如何摆放。李徽并未打扰她们,悄悄地走进书房。李欣面前的书案上铺着一张舆图,上头已经用朱砂勾画了数道痕迹,圈出了几处地方。而他静静地端详着那几处地方,陷入了沉思当中。
  “长安、洛阳、太原——”李徽垂眸细看,在他对面坐了下来,“叔父究竟有何用意?”
  “改雍州、洛州与并州为府,设立京兆府、河南府与太原府。”李欣道,“设府牧、府尹、少尹。府牧一人,位同大都督、大都护,列从二品;府尹一人,位同上州刺史,列从三品;少尹二人,位同上州别驾,列从四品下。”他声音低沉,顿了顿,方继续道:“拟封阿爷为河南府府牧,我为河南府府尹。”
  李徽怔了怔,霎时间已然惊出一身冷汗:“阿兄推辞之后,他依旧坚持如此?!”长安是大唐国都,洛阳誉为东都,太原晋阳则是李家龙兴之地,私底下称为“北都”,地位皆是与众不同。圣人拟改州设府,所用的借口大约便是突出三大都城的地位。三位府牧位比大都督、大都护,品阶如同尚书省左右仆射,岂是区区雍州、洛州与并州能比拟的?
  不过,归根结底,圣人的目标应当只是增强京城防备,将京兆彻底控制在自己手心之中而已。洛阳与太原,都不过是为了长安而掩人耳目的陪衬罢了。当然,京兆府必定会留给他的亲信,绝不可能让宗室亲王担任要职。然而,河南府、太原府又何尝不重要?毕竟是东都与龙兴之地,怎可能轻易交托给他人?!
  将河南府府牧封给阿爷,大抵只是领一个虚职,尚可忽略不计。但若是阿兄同时担任河南府府尹,便意味着将政务尽数交给他处置——若果真如此,整个河南府岂不是变相成了濮王一脉的封地?圣人如何可能准许?他说要封,定然只是一次试探。试探的结果,则注定了他们能不能成功地前往洛阳。
  见他难掩紧张之色,李欣的神色略微缓和了些,微微一笑:“放心,我坚辞不受,如此数番,他便松口让我做了少尹。”
  “少尹有二人,阿兄不过是其中之一,上头还有一位府尹。”李徽终于彻底地放下心来,舒了口气,露出愉悦的笑意,“阿兄,你们能去洛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