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安郡王见闻录-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
  “呵,原来如此。”王子献勾起唇角,“不过,你尽管放心罢。暂时抛开的那些顾虑,并非没有周全的解决之法。只需我们耗费些时间仔细谋划,必定不会出甚么差错。”远在洛阳的濮王一家始终都是绕不过去的,亦是李徽最在意的家人。只需说服他们不反对,他们二人便能真正相守终身。至于其他人与事,都不过是小节罢了。
  说话之间,李徽已经困倦得很了,昏昏沉沉睡了过去。王子献亦觉得有些疲累,正要合上眼小憩,便听见寝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他强撑着悄悄起身,披着衣衫来到外殿时,正好遇上带着侍婢们进来服侍洗漱的张傅母。
  此时殿内弥漫着的气味略有些异常,足以教人不自禁地浮想联翩起来。然而,张傅母却仍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只是打量着王子献,询问一般往殿内望了一眼。
  王子献不由得略微有些讶异。他原以为需要费些口舌才能说服这位素来通情达理的傅母保持平静,却不想她仿佛甚么也不曾发觉,竟是淡定如常。
  而几位贴身侍婢年纪尚小,亦是懵懂无知,只是很勤快地推开了窗户换气,又取出香炉点上了味道浅淡的香饼。
  “大王这些时日忙于公务,难免有些疲惫。不妨容他多歇息一日,给他告个假罢?”见她们悄无声息地忙碌,也似有似无地避开了殿内,王子献禁不住又看了张傅母一眼——这位傅母是濮王妃阎氏的亲信,也从来都是一位聪明人。如今她的态度如此平淡,是否预示着往后阎氏的态度也极有可能不会太过激烈?
  “今天并非朔望大朝,想来应当不妨事。”张傅母不着痕迹地端详着他,掩住眼中的复杂与疑惑,将侍婢们都带了下去。临离开时,她又吩咐人给殿内换了茶水酪浆,以及端了些正当季的樱桃之类的鲜果,以备两人不时之需。
  寝殿内恢复宁静后,王子献便回到了床榻上。听着李徽均匀的呼吸声,他微微地笑了起来,不多时便同样睡熟了。
  两人交颈同眠,直至午时过后,才醒了过来。正要懒洋洋地依偎在一起说话,便听寝殿门吱呀打开,张傅母的声音传来:“大王,宫中派人传圣人口谕,宣大王觐见。那宫人听闻王郎君在此处,也着王郎君一同去。”
  闻言,李徽顿时睡意全消,立即起身洗漱换衣:“最近大理寺并没有甚么要案,不知叔父怎么突然想起来召见我……”自家叔父最近很热衷于指点两个侄儿,时不时便让他们禀报公务,且不断地提问让他们回答。他实在推断不出来,若是圣人心血来潮,又会想出甚么问题来考校他。
  王子献倒是并不担心,亦未觉得太过意外。关试就在今日张榜,不论先后,只辨别新进士们究竟擅长甚么公务。不过,无论结果如何,绝大多数新进士依然须得从正九品上的校书郎开始,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明经、明法等科目通过的举子甚至连校书郎的职缺都谋不到,只能从正九品下的正字开始仕途——甚至沦落到去往中等与下等的县中当县尉。
  圣人若是想用他,必定会略问一问,他究竟想要什么样的职缺。当然,他自己早便有所打算,定然不会让皇帝陛下失望就是了。
  他们并不敢让圣人久等,于是只急急地用了些羹汤,便跟着宫中来使前往太极宫觐见。宫人并未提起让他们先后觐见,反倒很是理所当然地将他们二人都领进了两仪殿中。李徽这才发现,李璟早已坐在御座前,神情略有些苦闷。不仅仅是他,连燕湛也正襟危坐,旁边还有大皇子齐王与二皇子蜀王。
  “玄祺,虽说朕也想放你一天假,可惜今日时机不佳。”圣人笑吟吟地让他们二人坐在李璟身侧,“事关悦娘的婚事,你这个当兄长的自然也须得跟着参详一二。”
  李徽怔了怔,想不到竟是因着长宁公主的婚姻大事。那将王子献一同唤过来,又毫不避讳他,是将他当成未来的亲信先用一用?还是另有事情想给他安排?按理说,公主的婚礼不是有宗正寺与公主家令等操办么?
  圣人抚了抚短髭,笑道:“成国公府已经定下了日子,就在九月初开始过纳彩、文名与纳吉之礼。纳征则待到十一月或十二月,再择吉日行礼。至于亲迎,朕想定在明年。毕竟悦娘年纪尚幼,朕与梓童都想略留她些年岁。若不是燕大郎苦求了这么久,朕至少要将她留到及笄之后呢。”
  李徽心中略有些沉重:就算是定在明年年末,悦娘也不过是虚岁十五罢了,并未正式及笄。不过,皇室素来有早婚的习俗,若是祖父尚在,说不得悦娘未满十三岁就能嫁了——姑母们也都是在那样的年岁下降驸马的。
  “如今其他的尚且不急,悦娘的公主府以及成国公府内的院子,可须得好生修一修。”圣人含着笑,“燕大郎本来自告奋勇想担下此事,不过考虑了一段时日之后,又禁不住来求援了。”他似是对燕湛的性情十分满意,望着他的时候神色很是温和。
  燕湛立即拱手行礼,接道:“两位大王身为兄长,一向了解贵主的心思。故而,某斗胆相求,两位监督公主府与成国公府修缮之事。某希望,这两处府邸都能合贵主的心意,让她住得舒心妥帖。此外,大郎与二郎两位殿下也可帮着出些主意。”
  “……”他既然已经如此说了,李徽与李璟自然没有推辞的道理,都满口答应下来。
  圣人又道:“至于咱们新科状头,朕知道你见多识广,便随着玄祺和景行再看一看宗正寺准备的嫁妆罢。梓童身体弱,无法一样一样地仔细查看,但她心里又一直不放心。若是让玄祺与景行去查,朕觉得他们未必忙得过来。而且,听说宗正寺采办了天南地北许多新鲜之物,正好用得上你。”
  “微臣遵旨。”王子献躬身行礼,心底仍是有些莫名,这件差事怎么会落到他身上。
  不过,当李徽发觉圣人隐约打量他的目光之后,似有所觉:莫非,圣人知道悦娘心有所属,却误以为是子献?所以特地令他也参与到她的婚事之中,让他们彼此都断绝情念?想到此,他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让圣人如此误会,还不知日后会生出什么事来……
  
    第六卷:急转直下

  第178章 误会又生
  
  时至端阳,酷暑将近。御马在宽阔的街道上慢行时,连拂来的风都犹如蒸汽一般炙热,不多时便令人汗流浃背。许是因暑热难耐之故,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都尽量避开了阳光暴晒的午后。但身负任务的李徽与李璟堂兄弟二人却是避无可避,不断催马来到正在兴建的长宁公主府。
  长宁公主府位于永兴坊,与宫城仅有一墙之隔,来往太极宫格外便利。据说这是爱女心切的杜皇后特地选的址,燕湛得知之后亦是满口赞好,只字不提位于崇仁坊的成国公府众人又会作何感想。
  按照常理,公主府不是建在驸马家隔壁——如临川长公主府,就是建在驸马家对面——如安兴长公主府。清河长公主下降时则并未营建公主府,而是直接扩建了吴国公府,无异于将公主府建在了驸马家中。如此,也便于公主与驸马侍奉翁姑,时常与亲戚来往走动,不至于与驸马家中太过生疏。
  将公主府建在隔壁里坊,虽说离得并不远,但到底也有些不方便之处。而且燕湛是成国公府的承重孙,日后必定会继承成国公的爵位,不可能空着祖宅不住。难道往后公主与驸马竟会两处分居不成?
  圣人与杜皇后自然很清楚,长安城内如今正流传着多少小道消息。且不提杜皇后的心思如何,圣人却很是无奈。成国公府是老辈皇亲国戚,住的自然是位置最好的里坊。无论是隔壁或是对面,都住满了国公、亲王以及郡公等。他又怎能为了兴建女儿的公主府,而勒令任何一位开国勋贵之后放弃祖宅?长宁公主府的选址,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越过公主府正门前的阴影之时,已经晒得如蔫叶一般的李璟终于活转过来。守候在阍室中的将作监少监很有眼色的命人端上了冰镇的酪浆与冷胡突,脸上带着笑意:“两位大王且歇息片刻,再进去瞧一瞧也不迟。”
  李璟一口将酪浆饮尽,朝如同废墟一般的府内看了几眼:“阿兄,如今连地方都未平整干净,咱们赶在这个时候来看甚么?”
  此处原是太宗文皇帝朝一位高官的府邸,因急病去世,来不及安置自己的子孙,家族便渐渐败落了。那些子孙也没有一个争气的,不死不活地做着六七品小官,后来又闹起了争产,结果一大家子在公堂之上互相揭发罪行,不得不在流放的路上作伴去了。既然人都流放了,家产自然抄没充公——迄今为止,此案仍是万年县官吏们津津乐道的奇谈。
  因要兴建公主府,原来的旧府邸自是要推平重建,皇家殿堂在制式上与臣子的宅院完全不同。更何况,这是圣人与杜皇后最疼爱的长女的公主府,自是须得样样都让这位贵主称心如意才好。于是,将作监上下使出了浑身本事,精心丈量这座府邸,绘出了精致动人的图样供长宁公主阅看。
  然而,长宁公主却并未笑纳他们这份心意,扫了一眼图样后,反倒请了两位堂兄直接过来看看原址。已经辛勤无比地将旧宅邸推倒一半的将作监上下顿时呆住了,不敢再让工匠继续劳作,小心翼翼地迎来了两位年轻的郡王。
  “正是因为尚未平整干净,才更应该来瞧瞧。”李徽道,“或许府中有些景色较为别致,悦娘想保留下来呢?咱们看过之后,也好及时让将作监改一改图样,彼此都省了心力。”更重要的是,公主府绝不能完全按照将作监的图样来建。在适当的时候,必须隐秘地改建出密道、暗房等地。而这些绝密之地究竟建在何处,眼下便应该初步盘算起来。
  李璟自是不知他与长宁公主的想法,闻言一笑:“也是。若是有眼缘,保留下来又何妨。不过,咱们俩中意的景致,悦娘未必会喜欢。依我所见,应该让她亲自来一趟才好。她最近懒怠出宫,瞧着气色也不算好,多出来走走,说不得心情也开阔些。”
  “不过是苦夏而已,你就饶了她罢。而且,我会绘些图样与她瞧,你安心便是。”李徽道,举步便往里行去。破败损毁的府邸,走起来也别有一种苍凉荒废之感。另外,联想到这个家族的败落,总觉得格外荒诞可笑。然而,仔细想想,多少世家大族都是从内部崩毁的?父子反目、兄弟阋墙所带来的分裂,足以令一个花团锦簇的家族彻底消失在长安。
  兄弟俩沿着树荫走遍了府邸之后,李徽已是有些成算了,觉得此行收获不少。李璟则对花园中的四季繁花以及小桥流水、莲池浮栈啧啧赞叹:“悦娘一定会喜欢这些,小娘子都喜欢。”当然,对他而言,这些精致的景物却是没甚么意义——倒不如建个宽阔结实的马球场呢。
  看完宅邸,李徽对将作监少监道:“再过几日,贵主应该便能定下图样了。你们也不必太过着急,营造的时候尽量精细一些。”其实,他更想说离大婚尚早,公主府大可不必建得太快。长宁公主无论对婚事或是公主府都没有甚么热情,或许内心深处还觉得无比厌烦。将作监若想借着此事讨好她,可别表错了意。
  那少监自是颔首答应,也不知究竟是否领会了他的言下之意。
  离开永兴坊之后,李徽想起正在宗正寺中查看嫁妆的王子献,便又带着李璟去了宗正寺公廨。因他们二人是晚辈,便先去拜访了宗正卿荆王。由于嫡幼子李阁闹出的那桩事受了累,这位叔祖父一直与荆王妃有些龃龉,家宅不甚安宁。如今瞧着仿佛比实际年纪老了几分,神态间亦是越发冷淡疏离了。
  寒暄了几句后,李徽与李璟便告退,直奔库房而去。
  见路上无人,李璟忍不住抱怨道:“叔祖父这是怎么了?待远支宗室都慈爱得很,唯独对我们却越发不冷不热。当初……当初也都是那两个混账东西自己造的孽,又何必迁怒于咱们?再说了,那也是楚王一脉了,与咱们根本毫无干系!”他指的,便是李阁与李茜娘当初的私情。
  虽说李阁是咎由自取,也并未获大罪,不过是褫夺了封号,去了昭陵守陵。不过,他日后的前程也应该算是尽毁了。且不说封号之事,便是婚事想必也无比艰难。哪个世家大族愿意将自家的小娘子嫁给一个庶人?而且还是传闻中涉入十恶大罪,甚至连神智都有些不清醒的庶人?
  “不过是一片爱子之心罢了,你我便稍加体谅一二罢。”若是李徽当初不曾仔细观察过荆王的神态举动,大约也会与李璟有同样的想法。
  这些年来,荆王每年都会做出挣扎着想为爱子求情的模样,却总是欲言又止。而谈笑风生的圣人似乎从未注意过,他便也顺理成章地“心灰意冷”起来,频繁结交其他远支宗室,对近支宗室则越发冷淡。他的所有举动,似乎都隐约暗示着他正心怀愤懑——
  然而,从当初荆王大义灭亲,用雷霆手段保住了李阁的性命,并且守护了荆王府的果决举动来看,他又如何可能如此不理性?
  大约,荆王这位宗正卿,便是圣人设下的美味诱饵罢。一个耐心地等着,准备好了陷阱与箭簇,埋伏着看猎物什么时候上钩;另一个则耐心地观察与试探,若是不确定这个诱饵是否足够安全,便绝不可能一口将其吞下。
  说来,安兴公主蛰伏了这么久,也应当正蠢蠢欲动罢?而且,过些时日江夏郡王即将携家眷入京定居,说不得会将长安城中的水搅得更浑。当然,他们也不可能仅仅只是枯坐着等敌人行动,而是应该想方设法主动出击。
  “阿兄,你似乎有事瞒着我?”天水郡王难得地敏锐一回,苦着脸打量着堂兄,“难不成,你觉得我还不够可靠么?但凡阿爷那里有甚么消息,我都已经告诉你了。但你让我传讯的时候,却少之又少。”
  李徽无奈地摇了摇首:“最近一直太平无事,又何必让你居中传讯?更何况,我能动用的人手自然不能与世父相比,也很难得到甚么特别的消息。”越王府在长安经营多年,拥有许多不足为人道的消息渠道。而濮王府当年只得李欣一人在长安,论起手段也比不得李衡,自然逊色一些。如今幸得有王子献的人手补充,暗中也已经渐渐铺陈开了。
  李璟勉强相信了他的解释,又轻哼道:“连悦娘的事,你都不曾告诉我。”
  “……”李徽顿时无言以对——他自己也曾遇见过王子睦与他们同行,却从未注意过细节,还怨他不愿明言?这他可是冤枉得很了!而且事关长宁公主的清誉以及如今出家为僧的王子睦的名声,眼下他自然不可能特意提起。
  谁知,李璟却紧跟着一叹:“我竟不知道,悦娘居然看中了——”说罢,他推开库房门,一脸同情地望着正险些被长长的嫁妆单子缠起来的王子献。在堆积如山的各种宝物当中,身量颀长的新科状头显得格外单薄。看上去略有些疲惫的神情,也仿佛成了情路渺茫的实证。
  “……”李徽已经完全沉默了。
  这个误会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当初他费尽力气帮王子献与长宁公主澄清了流言,如今却落得这样的结果?若不是他知道连圣人都误会着,真想再将传流言的人拿住,统统都治一个谤言之罪。
  当然,新安郡王绝不会承认,内心深处其实有些微酸涩——明明新科甲第状头是他的人!
  
  第179章 圣人抢婿
  
  让新科甲第状头来负责清点嫁妆单子这样的事,显然有些大材小用之嫌。但这同时亦是展露能力的一种机会,证明自己无论小事或是大事都能经得起圣人的信赖与考验。在李徽与李璟的陪伴下,堆满了整个库房的零零碎碎,很快便让王子献整理得十分妥当。
  各种或新鲜或宝贵的物事,无不去芜存菁,装满了整整一百二十八抬。剩下的大件小件虽然再也塞不下了,但李徽与李璟都决定在公主府建成的时候,悄悄地运进去布置妥当。毕竟若是长宁公主嫁妆超过了当年清河长公主等长辈的旧例,御史台那些监察御史便绝不会罢休,倒不如让她暗自得了实惠便罢了。
  荆王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是客气地赞了王子献几句,对外便只说长宁公主的嫁妆备妥了。听闻这位贵主的嫁妆并未超过长公主与大长公主们当年的旧例,原本都摩拳擦掌的言官们顿时偃旗息鼓。不过,新科甲第状头为贵主清点嫁妆的事,到底让他得了几声不痛不痒的攻击。
  对此,王子献并不放在心上。去年他被遍布长安城的流言所困的时候,亦同样淡定如旧,又何惧几位言官的微词呢?而且,他尽心尽力地完成此事,不过是为了博取圣人的青睐罢了。只要目的达到了,其他小节自然不必计较。再者,举凡朝堂之上的三品、五品高官,哪一个不曾被言官弹劾过?只要立身持正,再如何群起而攻之的弹劾也不过是清风拂过而已。
  果然,圣人对此十分满意,当着李徽、李璟、长宁公主等兄弟姊妹几个以及燕湛的面,将他好生夸赞了一番:“不愧是朕的甲第状头,连婉娘看了都说好,还说日后她也想让你帮她理嫁妆呢。”
  永安公主不过是三四岁的稚童,哪里知道嫁妆是甚么意思?只是见那玲琅满目的嫁妆都是阿姊之物,又听说是王状头整理的,这才说了些童言童语罢了。倒教圣人与杜皇后忍俊不禁,时不时便用此事来逗她。
  王子献微微一笑,很是自然地接道:“若是贵主不嫌弃,微臣当然愿意日后为贵主效劳。”在他看来,李徽重视的家人也都是他的亲眷。永安公主便是极为可爱的幼妹,替她打理嫁妆亦是为人兄长的一片心意。
  “说来,吏部关试你又得了头名,可曾想过任什么实缺?”圣人又问。不过,在场的人心中都很明白,既然他有此一问,便暗示着他并不打算让自己看中的少年英才从校书郎一步一步往上升。
  王子献沉吟片刻,回道:“微臣愿入万年县或长安县为县尉。校书郎的事务毕竟与民生无关,微臣想效仿两位大王,做些能为圣人分忧的实务。即使效用微末,也总比在弘文馆、崇文馆耗费时光更好些。”万年县也罢,长安县也罢,只要能进去当县尉,他便有机会光明正大地监视安兴长公主府与杨家了。便是即将入京的江夏郡王,亦能提前安排人看得更紧。
  闻言,圣人目光中流露出了笑意:“朕也打算让你经一经事,所以拿悦娘的嫁妆之事试了试你。你倒是与那些新进士不同,经济庶务也懂得不少……既如此,朕便着吏部让你补京县尉的职缺罢。”
  “谢陛下隆恩。”王子献立即叩首行礼。京县尉是正九品下的职官,比起正九品上的校书郎自是有些不如之处,而且也不够清贵。但这在他眼中都不是坏处,校书郎这种很难做出实绩的闲官,又如何比得上县尉?只需他尽量多做些实事,圣人提拔他亦是水到渠成之事。
  李徽与李璟都替他高兴,长宁公主淡淡地含着笑,注意到身边的燕湛眉头微微拧了起来。她对这位未来驸马并不算关心,但这不意味着她希望见到他们之间连利益关系都无法维持,彼此带着偏见与裂痕。
  在她正打算如何与燕湛开诚布公地交涉时,就听他叹了口气道:“王状头一片为国为民的忠君之心,倒教孩儿有些羞愧了。孩儿也当了好几年的校书郎,成日里只学了些作文作赋的技巧,却仍是不通实务。不知孩儿可有机会为陛下分忧?”
  圣人对未来的女婿自然不会吝啬,便是他此时不提起,亦考虑过如何让他连升几级,好教爱女大婚的时候能更风光些。当然,女婿主动表明孝心,自是令他这位泰山心中更加欣喜:“原来你也一直想着这些。也好,朕本便打算让你去司农寺跟着你姑父好生学一学呢。”
  时任司农寺卿的秦慎是清河公主驸马,朝廷中最年轻的九卿,亦是圣人的左膀右臂。将未来女婿交给秦慎教导,无疑意味着圣人打算好好栽培这位女婿,他日后的仕途也必定不仅仅止于司农寺卿这样的九卿高官。
  燕湛自是高兴万分,立即叩首谢恩。就算眼下他在司农寺或许不能任太重要的官职,但是他还年轻,尚不足及冠年纪,日后的前程比起杨谦、王子献这些进士出身的状头亦是不可同日而语。尚长宁公主的好处,他从来都一清二楚,更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手。
  长宁公主见他难得眼中流露出笑意,心中嗤笑,接道:“若是如此,燕大郎,改日你便与我们一同去吴国公府见一见姑母与姑父罢。彼此熟识一些,日后也更好来往。且咱们是晚辈,也该先送些礼物聊表心意,才好请长辈指点不是?”在圣人面前,该做的事自然须得做足了。她也从来不是伤春悲秋的性子,更不可能一直沉溺在情感失意之中。
  听罢,燕湛朝她温和地笑了起来:“贵主想得周到。那便烦劳贵主与两位大王了。”
  见女儿女婿看上去“琴瑟和鸣”,圣人也欣慰得很,十分大方地道:“该送甚么礼,从朕这里拿就是了。”他的目光又落在王子献身上,心中难免升起爱才之心:“说起来,王爱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