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安郡王见闻录-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洛娘怀中:“阿姊!”
“湘娘!”王洛娘怔了怔,随即紧紧地搂住她。
“阿姊!我一直担心你……你终于……终于归家了!”原本情谊也并不如何深厚的姊妹二人,经历了接二连三的曲折之后,仿佛倏然发现自幼一同长大的情分始终不可磨灭,竟是抱在一起嘤嘤哭泣起来。一个劫后余生,与家人重逢,哭中带着几分安心之意;一个得偿所愿,泪水中亦是带着喜意。
王子献悄悄地起身避了出去。他立在院子中,听着姊妹二人含着哽咽的问答,不由得微微一叹:若是洛娘能回来得更早些……也许子睦便不会出家?不,其实他心里很明白,王洛娘只是压垮王子睦的一桩事之一。即使不曾发生这桩事,痛失所爱,因王昌、小杨氏以及王子凌而起的愧疚与负罪感,迟早都会让他陷入困境之中。
就在此时,便听王洛娘发出一声惊呼:“甚么?!三郎……三郎出家了?!”
王子献回过首,就见她摇摇欲坠地立在书房门口,惊慌失措,泪水再度纷纷落下:“阿兄,三郎真的出家了?他……他可是因为我出了事,所以一时想不开……”
“……”王子献缓缓地摇了摇首,“不独是因为你。他性情率真,也受不住先前发生的那些事。”
“可若不是我……若不是我轻信了那个混帐!!”王洛娘扶着门,软倒在地上,哀哀哭泣起来,“都是我的错……我一直都是如此冲动,从来不曾仔细考虑过后果……三郎,三郎他一定是自责极了……”
王湘娘揽住她,轻声安慰着:“阿姊既然回来了,说不定三兄很快便会想开了呢?”她一直都不愿放弃劝说已经剃度、法名为圆悟的王子睦还俗,隔三差五便会去慈恩寺。但王子睦却并非次次都会见她。无论见与不见,她也皆是无功而返。
闻言,王洛娘眼中亮起了希冀。姊妹两人都齐齐地望向王子献,神情间无不带着期盼,仿佛只要求得他的赞同,她们便相信无论如何都能劝得王子睦还俗。
王子献比她们看得更清楚,当然明白,王子睦绝非一时心血来潮。或许,王洛娘归来在他看来,亦是他出家之后所得的福报。他心中并非没有世俗之念,而是执念太多。为了维护这些执念,为了超脱于这些执念,他才选择了皈依佛门。
不过,面对两个妹妹满含希望的目光,便是心肠一向冷硬的王状头,也实在说不出让她们放弃的话来。他沉默片刻,方淡淡地道:“若是子睦见到洛娘,心里定然欢喜。”不错,王洛娘正是他的牵挂之一,见她安然无恙,他又如何可能不心安一些?至于其他事,却是不可强求了。
王洛娘与王湘娘立即松了口气,低声商量起明日去慈恩寺的事来。
王子献吩咐她们早些回客院休息,自己则向另一头走去。问完王洛娘之后,他发现她虽然并未隐瞒曾经发生过甚么事,但所有的细枝末节却并未提起来。故而,同样的事,他当然还须得再问一问何城。
第182章 寒门之才
当王子献来到另一方院落时,所见的便是何城陪着自家先生对弈的场景。
杜先生提子落子毫不客气,何城全神贯注四处围截,李徽则微微含笑坐在旁边观战,不动声色地衡量二人的棋力。若是只看他们如今的神态,已经完全瞧不出他们仅仅只是初次相识。三人之间不仅没有拘谨与生疏,神态举止亦很是自然而然。
王子献悄无声息地在李徽身侧坐下,端详着棋局的战况。若是棋力相差无几的国手,一局棋或许须得断断续续下好些天,方能分出胜负;若是棋力强弱不均,则或许用不着一个时辰便能结束对战。何城的棋力比之杜先生自然尚有不足之处,但棋风异常稳健,棋盘上局势有些胶着,一时之间很难分出高下来。
“既然子献过来了,先说正事要紧。”杜先生主动中断了厮杀,端详着对面的少年郎,满意地抚须道,“何郎君的棋风与郡王有些相像,偶有出挑之举却比郡王更大胆,又有些子献的风范了。”李徽与王子献经常陪他下棋对弈,他的评断自是十分公道:“倒也很是有趣,你在此处住下之后,便多陪老夫下一下棋罢。”
何城听得“郡王”二字后,颇有些心惊,禁不住抬眼望向李徽。在何家所来往的人家里,至多只见过偏居一隅自称世族的冒名者或者不入流的小世族。连琅琊王氏旁支这等世家大族亦是遥不可及,更何况皇族宗室?而能够与郡王以好友相称的王子献,日后又将有甚么样的前程?或许,坚持将王洛娘送回家,是他所做的最为正确的决断。
李徽察觉了他的目光,而且发现他虽更谨慎了几分,眼神却依旧清正,举止也并未发生任何改变。盘桓在长安的寒门文士固然不少,但能拥有这般心性气度的子弟其实并不多见,可谓是万中无一也不为过。
“实在不敢叨扰宋先生。”这位寒门少年郎拱了拱手,“因离家太过匆匆,为免家中老父担忧,明日晚辈便打算返程回乡。”
“有朋自远方来,怎能不好生招待?”王子献展眉而笑,“若是不想让亲人担心,派人送信回去便是了。你应当也是好不容易才来长安一趟罢?如此匆匆而归,心里难道不觉得遗憾么?我还想趁着没有正式入仕之前,带着你在长安四处走一走,领略领略咱们都城的风土人情呢。”
闻言,何城犹豫片刻,仿佛有些为难。但他到底并非不通世事的读书郎,知道这样的天赐良机绝不容错过,于是垂首行礼道:“何某仰慕王状头已久,若能与状头同游,自然是此生最逍遥之乐事——多谢王状头。”他神情十分诚挚,看不出任何权衡算计的痕迹,仅仅只是瞧着,也足以令人心情舒畅。
“呵呵,那你便陪着老夫住些时日罢。”宋先生一锤定音,“改天也带着你去慈恩寺,与玄惠身边那些大和尚、小和尚战几局。老夫每一回去,都觉得身单力孤。偏偏子献又渐渐忙了起来,郡王也一直没有闲暇。”
“玄惠法师主持的慈恩寺?”何城双目微微一亮,“无论宋先生去何处,只管将晚辈带上便是。”看来,西行取经归来的玄惠法师的名声也传得举国皆知了。很明显,这少年郎便是冲着老和尚去的,令宋先生颇有些心酸。
“不知何郎君故里在何处?”王子献又问道,犹如寻常谈天说地一般。
“世代居于荆州。”何城回道,“荆楚之人,家中数代经商,家父常年在外奔波,也颇为不容易。而且,他心心念念便是改换门庭,希望我不必从商,通过读书贡举入仕。但荆州的那些名士都不愿收我这个寒门商家子弟,于是我只能跟着启蒙先生不断参加各类文会,增进见闻。偶尔在文会上,也能听见名士们讲十三经。到如今,也才断断续续读完这些书而已。”
寒门子弟启蒙不难,难在拜得先生继续教导。故而,能够在贡举中出头的,绝大多数都是世家或者官宦子弟。
“啧,门第之见,愚昧!”宋先生轻哼了一声,“你的心性,比之许多世家子弟都更胜一筹。那些所谓的名士不愿收你,也是论品性他们当不起你的先生之故,你不必放在心上。在长安,许多先生都不在意门第,你大可拜他们为师……”
眼看宋先生便要滔滔不绝地继续下去,王子献不着痕迹地换了话题,问起了王洛娘之事:“令尊如此在意改换门庭,所以才‘救’了洛娘?”在李徽与宋先生面前,实在没有任何值得隐瞒之处。他如此坦然地询问,也并没有兴师问罪之意,只是就事论事罢了。而且,对于此子日后的前程,他隐约生出了些许念头,却不知是否能成。
毕竟,他们不过是初识。此子便是再聪慧,品性再正直,若是不愿现在便投入长安这个纸醉金迷之地,亦不愿追随于他,将前程都托付在他身上,也在情理之中。
闻言,何城脸上微红,惭愧道:“家父确实有此执念,所以才一时糊涂……不过,我却觉得,改换门庭到底还须得靠自己,靠往后的经营。唉,家父一念之差,实在是对不住王娘子……也是王娘子心善,并不追究,否则何某便要羞愧死了。”
聪明人说话,格外有趣。坦坦荡荡地暗示,不动声色地迂回,却偏偏令人生不出任何反感之意。李徽弯起唇角:“据我所知,千错万错,都是歹人之过。何郎君主动将王娘子送回来,已然算是一段恩情了,大可不必如此。”若是换了其他行商,王洛娘还不知会沦落到何处去。该怨怪的唯有罔顾血脉亲情出卖妹妹的王子凌,何家郎主亦有过错,但何城所为足以冲淡这一切。
“玄祺说得是。”王子献接过话,“何郎君便不必再提‘羞愧’二字了。只当咱们两家有缘,你我是友人,而你不过是受我所托,将妹妹送来长安与我团聚罢了。”此事就此掩过去,对谁都好。
何城正色颔首:“王郎君尽管放心。我家中那些人虽远在荆州,但也都是守口如瓶之人,绝不会传甚么谣言。跟着我来的也都是我信重的侍婢与仆从,一向沉默寡言,这一路与王娘子相处也极为相得。”
王子献又问了些细节之处,何城倒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也曾经询问过当时跟随父亲的奴仆侍婢,得知了一些稍显奇怪之事:“在驿道上行走时,有几批长安口音的部曲来回。有的入了山岭,几日之间就见了好几次,还停下来问过他们是否见到一位十六七岁少年郎的行踪;有的则一路快马去了荆州,后来奴仆们又在荆州街头遇见了他们,发现他们乘船顺流而下了……”
李徽与王子献对视了一眼:想不到,消息灵通的杨家曾经想将王子凌救出来?看来,王家的事到底引起了杨谦的关注,绝不可大意。小杨氏与王子凌所在之地,也须得更加隐秘方可。至于另外的人,去了荆州,又顺流而下——身在荆州的宗室便是嗣楚王李厥一家,而顺流而下便是岳州、沔州、鄂州——江夏郡王所在的,正是鄂州。
及至深夜,王子献方将该问的不该问的都问完了,笑得格外温和:“夜色已深,何郎君早些歇息罢。明日我会带着洛娘回家,过几天邀何郎君去家中做客,算是向你致谢。”既然是未婚的郎君与娘子,便不宜再多见面了。作为兄长,该说的自然须得说明白。
闻言,何城不由得露出几分怅然之意。不过,他很快便反应过来,收了那些不该显露的神色,赧然道:“致谢……便大可不必了。王郎君实在太过客气了。”
王子献将他的神情看在眼中,眯了眯眼。宋先生瞥了瞥这个,看了看那个,似是想到了什么,忽然眼睛一亮。
李徽微微一笑,他自是知道这师徒两个正在谋算着甚么——虽然结果不尽相同,但也算是殊途同归了。让他们彼此给对方一个惊喜,也挺有趣的,不是么?
翌日清晨,王子献便亲自将两个妹妹送回了王家。离开藤园之前,王洛娘主动提出与何城道别。王子献倒也并未阻拦,任二人严谨地遵循礼节行礼告辞。王湘娘立在旁边,若有所思地望着他们。
他们刚离开,李徽便去了大理寺忙公务,而宋先生则兴冲冲地领着何城直奔慈恩寺而去。顺便,他还让部曲广发帖子,邀请一群老友在慈恩寺相聚。老先生们相聚,无非是对弈、吟诗作赋,另外炫耀弟子罢了——
自从他家子献成为状头之后,他忙着躲那些榜下捉婿的人,还不曾隔三差五好生炫耀过呢!!如今弟子关试又夺头筹,得了想要的职缺,岂能不好生分享分享自己的喜悦呢?
第183章 不速之客
当老傅母阿诺见到王洛娘的时候,脸上和蔼的笑容转瞬间便消失了。原因无他,王洛娘生得和年轻时的小杨氏太像了,但一颦一笑之中却并没有那种惹人怜惜的柔弱之感,反倒是格外沉静。她在心中叹了口气,将王洛娘安置妥当之后,又收好了西市店铺送来的两套头面首饰。
“往后洛娘与湘娘便有劳傅母教养了。”王子献微微一笑,“那毒妇对她们疏于教导,该学之事她们都只学了个囫囵罢了。旁的不提,世家女子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审时度势,如何打理经济庶务,都是她们该学的。”至于独立自主,不受人所制等事,应当是不必学了。他家两个妹妹都绝非甚么菟丝花,眼下他对她们的果断亦是很放心的。
阿诺不由得摇了摇首:“老奴既然答应过来,便知道该做些甚么。放心,那毒妇已经得了应得的下场,老奴不会迁怒她后来生的儿女。”至于王子凌,曾被小杨氏用来当作对付大杨氏的武器,从根子上便腐坏了,落得如今的境地亦是报应。
王子献扶着老傅母,来到正院后罩房辟出来的库房里。不过短短数日,原本空空如也的库房中,便积攒了不少好物事。泰半都是他所用的衣料、饰品以及笔墨纸砚、摆件等物,另有小半则是他专程买回来,用精雕细琢的木匣子装好的礼物。此外,女眷所用之物也零零碎碎积攒了二十几个箱笼。
老傅母仔细地端详着他新买的两套头面:“小郎君,你呀,看起来对她们似是有些疏离,其实已经很是照顾了。老奴当年就从未见过杨家的男子给自家的女眷买甚么头面首饰,或者带些其他之物。而且,这些首饰水头十足,花了不少钱财罢?就算是娘子,当年也只有两套这样的好头面罢了。那还是你外祖母压箱底的好物件。”
“不过是给她们备些嫁妆罢了,也算不得甚么照顾。而且,这两套头面是给她们压箱所用,让她们日后不至于没有合适的首饰穿戴,反而堕了王家的名头。以我来看,与其给她们囤着头面首饰,倒不如买些庄子店铺更合算些。”王子献道。
他其实是个冷情之人。对于真正放在心底的人,便是让他倾尽一切甚至于抛弃性命去守护,他亦是甘之如饴。而剩下的两个妹妹对他而言,更像是一份未尽的责任,至多还带着一两分怜惜之意。
“二娘子年纪尚幼,提婚事还早了些。大娘子已经及笄,这两年也该相看起来了。”阿诺接道,“不过,小郎君到底只是长兄。若是没有合适的人选,便让长辈帮着做主就是。免得你们所剩无几的兄妹情分,日后都因这些事磋磨光了。”
“傅母尽管放心,我已有打算了。”王子献宽慰她道。
老傅母睨着他,又喟叹道:“郎君给她们打算得好好的,自己的婚事怎么一点也不着紧呢?难不成真要让那弘农郡公做媒?之前圣人不是也要做媒么?老奴觉得,与其娶杨家女或杨家女所生之女,倒不如娶宗室县主呢。”
“傅母,我已有心爱之人,迟早会将他娶回家的。”王子献勾起嘴角,也不等老傅母反应过来,便转身离开了。
今天他尚有一场新进士们的文会要去,顺带也可问一问他们各自有了什么着落。这些新进士中,有几位是一直与他交好的,还有两三位也向他表露了善意。至于日后是分道扬镳,或是继续同行共进,便端看彼此的眼光与选择了。
这场文会在附近里坊的某间道观中举行。众人穿着道袍,坐在小水塘边的柳荫底下,饮酒赏莲,倒也颇为自在。除了王子献之外,同样为甲第进士亦是探花使之一的程惟身边围拢的人最多。两人隐有分庭抗礼之势,倒令许多意欲左右逢源者颇为尴尬。不过,当阎八郎带了些国子学与太学的学生前来凑热闹之后,王状头的声势便远非常人可比了。
闲聊片刻之后,王子献起身,与阎八郎等人同游这间小道观。不知不觉间,他们都走散了,王子献绕了几段路,问了问附近打扫庭院的小道童,便随意推开一间寮舍进去歇息。然而,寮舍里却早便有人在了——孙榕回过首,正好将煎得的香茶奉给他品尝。
“不愧是做起了茶生意的人,连煎出的茶也有模有样了。”王子献似笑非笑地赞了一句,便提起了西域商路之事,“之前想做西域商路,却无法与那些粟特胡商抗衡,所以只能暂时作罢。如今你再想想法子,是借用那些胡商的人脉也好,借用其他人的声势也罢,须得慢慢将这条商路建起来。得利尚在其次,探听消息最为重要。”
“阿郎,我们手中还有长宁公主的帖子。这位如今是最为炙手可热的贵主,那些胡商费尽心思想孝敬她都没有门路——”提起商路,孙榕就忍不住兴奋起来,“我若愿意为他们从中牵线,想来他们定然会心甘情愿地给我让一两分利出来。”
“不,来往西域便不能借用长宁公主的名号了。”王子献思索片刻,“我先与玄祺商量,之后再确定借用谁家的帖子。”
刚开始,孙榕还颇有些不解。但仔细想想,自家郎君明面上已经算是长宁公主的人,若是他摆明了自己的依仗也是长宁公主,又如何能令那些敌对之人放下戒心?去西域最要紧的便是打探消息,若是对方足够谨慎,他们拿到的只会是伪造的消息,永远都不可能获取信任。至于得利,反倒是其次了……不过,为甚么单只是这样想,心中便难免有些失落呢?
“你可真是钻进钱眼中去了。”见他神色中带着掩不住的惋惜,王子献不禁笑道,“如今的家财何止千金万金,你还觉得不够么?”便是在长安城内,孙榕兄妹二人也算得上是一方富贾了。虽然仍然比不上那些经营多年财大气粗的豪商,但超越他们也不过需要数年时间罢了。
“不够,多少都觉得不够。”孙榕坦诚地道,“小时候穷怕了……唉……我日后还想打造一个金屋,让阿郎能住在里头呢。”
“……”王子献忽然觉得,是时候让他这个最信任的属下去好生读一读史书了。
发下了如此宏伟的誓愿,反倒没能感动自家阿郎,孙榕满怀疑惑与遗憾,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们二人见面极少,而孙槿娘也已经长成大娘子了,装扮成少年郎君的模样有些勉强,更是极难遇见。不过,如今私下来往通信倒比任何时候都更频繁了。
王子献在这间寮舍里歇息了一段时间后,才再度回到小水塘边。许是因他不在,围在程惟身边的人更多了,而这位新晋的校书郎亦很是从容地与众人谈笑风生。见他返回,他主动地坐了过来,十分亲切地问候了几句。
仿佛不经意间,程惟道:“过两日,杨状头便要举办一场小文会,子献去是不去?”
“文会?”王子献略作沉吟,笑道,“尚未接到表兄的帖子,也许表兄自有打算罢。”
程惟早便听说了他与杨家是远亲,闻言略有些惊讶:“帖子是陆陆续续发出来的,许是尚未送到罢。”说罢,他便不再提此事,又谈起了其他。年前流言肆虐的时候,他也曾在藤园住过几天,两人其实并不疏远,也不算亲近。
待到文会结束之后,王子献回了藤园。原本他觉得宋先生也该带着何城回来了,却不曾想两人都尚未归来。不过,门房禀报说,有一位杜郎君刚过来,正在外院书房中等着他。提起杜郎君,他所知的也唯有杜重风了。
王子睦出家之后,杜重风有段时日颇为低落,据说成日在杨家别院中闭门不出。后来,他大约是终于想通了,才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活。而且,他与王湘娘一样,时常去慈恩寺见已经出家的圆悟。与王湘娘坚定地想劝圆悟还俗不同,他却是来与圆悟讨论佛法的。一来二去,两人的情谊反倒是比先前还更深几分。
对于这位杜十四郎,王子献与李徽的评价都极高。他们不约而同地觉得,他是周先生门下最有天分的弟子,心性也打磨得最好,只是缺了些名利之心罢了。但对于想出人头地之人而言,或许追名逐利之心才是最为紧要的,才华反而在其次。故而,他这样的心性,在杨家人与周先生看来,到底缺了“进取”之心。
如果他迟迟不参加科举,便无法给杨家任何助力。三年五载尚可,十年八年过去之后,杨家与周先生还会任他如此闲散度日吗?无论他最终做出什么选择,只要他一直留在杨家,便迟早会成为敌人。毕竟,杨谦是他的师兄,杨家也算是他的伯乐与护佑他的恩人,他绝不会背叛自己的师门。
也因为这一点,便是他一直亲近李徽,李徽也从未对他放下过戒心——至于王子献,发现他对李徽表现得格外和善之后,更生出了忌惮之意。
也因着这分疏远之意,他们二人私下来往极少。却不知杜重风此来,究竟是为了甚么?
书房中端坐的俊美少年并没有迂回,很是直接地道:“杨尚书想将杨八娘嫁给你,杨师兄却想将她嫁给我——我对她毫无兴趣,不如你将她娶了罢?亲上加亲,又是郡公的嫡幼女,嫁妆丰厚,堪称一桩难得的好姻缘了。”
这一刻,王子献有种强烈的想用鞭子将他抽一通,然后像秋风扫落叶那般把他赶出门去的冲动。
第184章 意外惊喜
“确实是极好的姻缘。”王子献勾起嘴角,唇边浮起了笑,笑意却未及眼底,“一等门第的世族嫡脉嫡女,嫁妆至少有九十六抬之巨,容貌也甜美动人。其父为礼部尚书,其母为京兆韦氏之女,其兄是甲第状头,其堂姊是当今贤妃殿下,还有一位得封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