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安郡王见闻录-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不知剩下那些尚未成家的部曲心中会作何感想。
  果然,机灵人做甚么都机灵,而——
  王子献望了一眼瞪圆了一双虎目的曹四郎:不够机灵的,注定了连娶娘子都落后一步。
  此时,曹四郎已经顾不得自家阿郎在场了,再也抑制不住惊骇之意:“你……你,你说!你看中的究竟是哪个?!若是……若是……我从此与你割袍断义!!”
  “好个见色忘义的混账!”孙榕禁不住笑骂道,“放心罢!你心里藏着谁,我还能不知道么?我看中的另有其人!!不过,就算我没看中,不意味着其他人不会动心思!你还是赶紧求娶了,早些成婚罢!”
  曹四郎立时便“嗷”地一声,扑到了王子献跟前,双眼亮晶晶的:“阿郎替某做主!”
  “……”如此一个魁梧的虬髯大汉,睁着亮晶晶的双眼,实在令人有些不忍直视。王子献不由得侧过脸,叹了口气:“你回去自与傅母说,她会替你做主的。”
  曹四郎顿时喜得大笑不止。
  
  第195章 盟友依旧
  
  夜色正浓的时候,王子献方悄悄地回到了濮王府。直至此时此刻,他才觉得漫长的一日终于结束了。若仅仅只是处置公务,或许还不会令人觉得如此疲惫。然而,除去熟悉公务之外,他还须得尽快结交同僚,收服下属,以及处理突如其来的自家事务等等。
  无论他是否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这些事接踵而至,却是不得不处置妥当。如此这般,也令他越发理解,为何李徽正式出仕之后,几乎每日归来时皆带着薄薄的倦色了。也许,只有等再熟悉一段时日之后,处置那些公务以及结交同僚等事才会更得心应手一些。到得那时,他也不必将心思都耗在这些事上了,还有许许多多要紧事等着他谋划呢。
  不过,此时他并不知晓,今日的忙碌与心累,还远远不曾结束。于是,当他遥遥听见从李徽的寝殿附近传来的奏乐声时,不由得微微一怔。
  据他所知,濮王府确实养了些擅长乐舞的伎人,但绝大部分都被濮王与嗣濮王带到洛阳去了,以备日后宴饮时所用。仅剩的数人平日只待在外院的偏僻角落里练习,等闲也并不出来待客。原因无他,只是新安郡王并不好此道罢了。今日却是因为甚么缘故,居然将这些伎人都唤出来助兴了?
  “好!好!不仅唱得好,跳得也极好!!”乐声稍歇的时候,就听阵阵爽朗的大笑声传来,“阿兄,原来你府中竟养着这般出众的伎人!之前你却一直藏着掖着,不让她们出来待客!若不是我这回提起来,你还想将她们藏到甚么时候?”
  王子献眉头挑了起来:毫无疑问,这位必然便是天水郡王李璟了。他素来便是随性之人,若在越王府待得没有趣味了,或者不慎惹了甚么祸,便会避到濮王府来。毕竟,无论越王李衡与越王妃王氏再如何急着训子,也不可能亲自来濮王府将他逮回去。于是,时日一长,天水郡王便越发自在,完全不将自己当成外人。
  “你若是喜欢,便将她们送给你罢。带回去越王府养着,随时都可欣赏她们的歌舞。若是将她们拘在我这里,说不得反倒是暴殄天物了。”李徽的声音随之响了起来,带着些许不以为意之感。
  “放在濮王府与带回越王府又有何区别?既然我已经知晓她们的歌舞出众了,有兴致时便自然会叫她们来助兴。”李璟道,仿佛很是理所当然,“不过,阿兄瞒我瞒得好苦!今日定要让她们唱个尽兴!!”
  兴致一来,天水郡王竟是击起羯鼓来,“咚咚”的鼓声急促而热烈,仿佛能击破长空一般。鼓声之中,又渐次有琵琶与箫声相合,隐约竟散发出凉州曲的雄浑苍茫之感。
  显然,这并不是区区伎人能唱和起来的曲子。王子献加快脚步,越过月洞门,便见李徽坐在八角亭中,低低地吹奏着洞箫,似乎极为投入;他身侧的杜重风拨弄着琵琶,十指挑拨移换如迅影;李璟则正挽高袖子击鼓,手臂挥动间竟隐约可见起伏用力的肌肉。
  虽不知他们三人为何会在一起小聚,但这一曲确实值得赞一声好。如今,许多人在兴致一来的时候,无论身在甚么场合,必定会亲自奏乐或载歌载舞。但那些乐曲多数不过是靡靡之音罢了,论气度远远不如边塞之曲。而此曲虽无沙场之气,徒有雄浑之形,而无杀意之实,却已经足够令人心潮澎湃了。
  “好曲!!”王子献赞道。光是听这首曲子,便能明白,天水郡王向往着沙场厮杀,留在长安对他来说确实如同将剪去爪牙的猛兽留在牢笼里一般。而杜重风也令人有些意外,他的琵琶曲中的激越亦是隐含战意,似是与平日里的性情与喜好并不相似。至于李徽,箫声中更多的倒是自由自在与苍凉之感,仿佛尝尽了人生甘苦再蓦然回首,令人触动不已。
  李璟握着鼓槌,有些怔怔地立在原地,仿佛迟迟未能回过神来。杜重风看了他一眼,笑着将琵琶还给旁边的伎人。李徽也放下洞箫,笑道:“头一次去点卯便忙到眼下才回来。我们原打算给你庆祝一番,等到天色已晚,却迟迟不见你的踪影,这才索性自娱自乐起来了。”
  “呵,可惜不曾赶上你特地准备的宴饮。不过,听到方才的曲子,便已经很是值得了。”王子献道,自然而然地坐在李徽身侧。虽然有两位不速之客在,打扰了他们二人单独相处的好时光——但看在这首曲子的面子上,他便不与这两人计较了。
  夜风之中,伎人们继续低低地吟唱着小调。李璟也终于从怔忡里清醒过来,闷闷地斟了一杯酒,举杯道:“从今日开始,便须得唤你王县尉了。不过,说起来,还是王状头更好听些。天底下姓王的县尉不知有多少,姓王的甲第状头却唯有一位罢了……不多说了,饮胜。”
  “县尉仅仅只是开始罢了,日后自然迟早会有让人唤‘王少府’(县丞)或者‘王明府’(县令),甚至是‘王使君’(刺史)的时候。”王子献勾起嘴角,“饮胜。”作为一位初入官场的少年郎,在私下的场合,他完全不需要掩饰自己的目标。
  “最近我也经常听人议论此事。”杜重风接道,“堂堂进士科的甲第状头,居然选了一个京县尉的职缺,许多文士都觉得太过功利。校书郎这等职缺,在他们看来才足够清贵。成天读书进学,听起来也更像是文人雅士度过的日子。”
  “噢?就像是你家杨师兄那样?”李徽挑了挑眉,“若是他们能够坚持一辈子清贵,确实教人佩服。旁的职缺多少都不够清贵,唯有数十年如一日与书打交道,才是真正的‘雅’人。不过,秘书监的职缺到底少了些,安不下那么些人,真是可惜了。”
  秘书监,司世文图籍,亦掌修史。不过,修史这种青史留名之事往往在国朝之初便已经修完了,亦是许多名家主持的盛事,等闲轮不到寻常文人。至于其他时候,所谓的秘书监,也只剩下“清贵”的名声了。许多文士口口声声说“清贵”,其实不过是想借着名声博取更大的好处罢了。
  杨谦杨状头,以及之前那位郑勤郑状头无不是如此。他们将经营名声看得比甚么都重要,甚至有些本末倒置的意思了。“好名”其实并不是坏事,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毫不在意他人的评论?又有多少人不介意是否青史留名?然而,“好名”到了为了博取名声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程度,以“名”为号,谋“利”为实,那便必然是有问题了。
  “阿兄说得有道理!”李璟抚掌而笑,竟转过首对杜重风道,“你看起来与他们并不是一路人,又何必成日里与他们混在一起?那些每日只知道吟诗作赋、风花雪月的酸文士,又哪里明白偌大的朝廷是靠着经济庶务这样的实务撑起来的?”
  这回轮到杜重风怔住了,想是他从未接触过如天水郡王这般“率真”之人,竟不知该如何应对才好。即使是以前的王子睦,心里纵然有不认同,却也并不会如此坦白地道出自己的心事。而且,平日里所见的世家勋贵子弟、文人雅士,说起话来都是弯弯绕绕,哪有这般直来直往,甚至像是横冲直撞的?
  李徽难得瞧见这位少年郎呆住的模样,不由得失笑:“景行,难得你居然也懂得朝廷实务了。”
  李璟微微抬起下颌,难掩得意之色:“人生在世,衣食住行才最为紧要。所以,管着衣食住行的实务才是最为重要的民生要务。不过,还有更重要的事便是生死——若有外敌,务必戍边;若有内患恶人,务必以律法除之——王县尉管的,便是经济庶务这样的衣食大事;阿兄管的,便是内患恶人的处置大事。如何?阿兄,我说得对不对?”
  “不错。”李徽颔首,极为欣慰,“景行,你总算是开窍了。”
  若天水郡王生着犬类的尾巴,恐怕早便止不住地摇起来了。他双眼亮晶晶的,掩不住得意,继续正色“教导”杜重风:“甚么诗词歌赋都是虚的,平民百姓才不在乎这些。他们在乎的唯有生死,唯有衣食住行而已。你们这些文人,成日里只知道浮在天上,何曾落在地上仔细瞧瞧……”他才不会说,就因为自己想浮也浮不起来,其实心底也有些羡慕嫉妒恨呢。
  杜重风微微皱起眉头,竟并不辩驳,而是默默地垂目静思起来。
  李璟以为自己的“教导”有了效果,越发滔滔不绝。当然,他所说的亦是愈来愈偏了,乍听上去仿佛有道理,其实却是处处漏洞。不过,那又如何呢,他高兴就好。至少,他牵制住了杜重风,便不再关注自家堂兄与王子献正在低声说甚么了。
  不多时,有部曲低声来禀报,李徽便起身离开了。王子献独自斟酒饮尽,微微含笑望着已经受不住天水郡王的“教导”,不着痕迹向旁边挪的杜重风,极尽温和地道:“杜十四郎,这些时日怎么不见你来寻我了?”
  “……”杜重风望了望一脸意犹未尽的天水郡王,又瞧了瞧一看就知“不怀好意”的王子献,果断地选择了——还是与王状头周旋比较合适。天水郡王这样的人物他从未见过,应对起来着实有些费力。于是,他回道:“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自然无需再见面。原本,你与我也不算相熟,更从来不曾欣赏过彼此的性情。”
  王子献摇了摇首,仿佛有些失望地叹息了一声:“你以为这便结束了?他家不知还有多少适龄的小娘子,就等着让你去娶呢。原来如此,却是我想错了。你不想娶那一位,并不意味着不想娶另一位。”杨八娘如今已是宫妃,他们议论起来的时候自然不好提起她的闺名。
  “……”杜重风再次紧紧皱起眉,“我年纪尚轻,从未考虑过婚姻之事。”言下之意,却是杨家的小娘子,他一个也不想娶。而且,杨八娘之事牵动着弘农郡公府的关注,杨尚书能抽出些时间来“照拂”王子献已是不容易了,又如何还会想到他这个籍籍无名之辈?
  “呵,那可未必。表兄待你如同自家阿弟,当然不会忘了你。”王子献勾了勾唇角。就算杨谦一时间忘了自己的小师弟,他也有法子让他“情不自禁”地想起来。
  这种丝毫不加以掩饰的威胁,令杜重风不由得一僵,一时间无言以对。
  虽然不知他们二人在说些甚么,但这并不妨碍天水郡王竖起耳朵,兴致勃勃地光明正大探听起来。
  
  第196章 直言之缘
  
  不知何时,那些弹琴吟唱的伎人便悄悄地退了下去。挂着宫灯的八角亭中,只剩下三位风姿各异的俊秀少年郎。年纪较长的饮了些酪浆后,依旧是一付似笑非笑的模样;年纪居幼者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满面无奈;剩下那位却是好奇地转着眼眸,瞧瞧这个,看看那个,面上尽是探寻之色。
  “师兄待我确实极好。”不多时,杜重风便重新作出了云淡风轻之状,“既然如此,成为杨家婿又有何不可?我区区一个京兆杜氏旁支孤儿,若不曾受杨家照拂,又如何能有今日?就算不为其他,为着这段恩情,也合该尽心尽力报答弘农郡公府才是。更何况,娶了弘农杨氏嫡脉之女亦算是我高攀了。”
  闻言,王子献抚掌而笑,仿佛很是感动:“我便知道,杜十四郎一向是如此重情重义之人!!表兄果然没有瞧错人!说不得再过一两年你便能夺个甲第状头,然后风风光光地娶得佳人归了!到时候有舅父替你筹谋,有表兄为你算计,何愁日后不能青云直上?!啧啧,荣华富贵,儿孙满堂,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缘分,竟让十四郎得了去,真令人羡慕得紧。”
  他口中说着羡慕,目光中却带着淡淡的讽刺,杜重风又如何瞧不出来?
  此人分明就是在嘲讽他:先前对杨八娘明明避之不及,又如何可能突然转过性子来接受另一桩大不如前的婚事?而且,儿女之情尚在其次,杨家已经膨胀得无以复加的野心方是他最避之不及的。短短一段时日过去,献上女儿的弘农郡公府越发炙手可热,他躲着还来不及呢,又如何可能主动地卷入风云变幻之中?!
  想到此,杜重风杜十四郎心头憋闷得紧——分明是血脉兄弟,亦是堂堂琅琊王氏之后,怎么此人与王子睦全然不同?若换了王子睦,就算是面对陌生之人,也不会如此以言相激。让他最为不甘的是,他明明知道这些话不过是激将之法,却不得不承认自己心底确实不可能轻易妥协。
  “杨家?”天水郡王眨了眨眼,终于抓住了关键之处,“原来你们都被杨士敬看中了?啧,这老儿倒是眼光不错,而且还懂得先下手为强。只可惜,一家子都喜欢让人吹着捧着,心里也不知藏着多少弯弯绕绕,真是麻烦极了。而且,说来他们也是悦娘之敌,悦娘之敌就是我和阿兄的敌人。”
  说着,他斜睨了王子献一眼:“你该不会是想投敌罢?此事我阿兄知不知晓?无论会不会得罪杨家,你都必须拒绝那杨士敬!而且,叔父不是答应要给你做媒,寻个宗室女嫁给你么?我们李家的县主,不比他们杨家的庶女好上百倍千倍?!”
  王子献眉峰动了动:“郡王放心,李家人自然比弘农郡公府那些贪婪之辈好上无数倍。我若要娶,也定然只会娶心悦的李家人而已。”他所指的李家人,当然也唯有新安郡王一人罢了。不提甚么县主,也不提圣人做媒之事,谅天水郡王也听不出甚么来。
  李璟对他的反应极为满意,咧嘴笑了起来。莫说是他了,就算是杜重风也不可能想到别处去。他原以为王子献先前曾说过的圣人做媒之事是假的,不过是诓骗他之言,岂料竟是真的。如此看来,亟需摆脱杨家婚姻的人也只有他了……
  然而,王子献说出方才那段话为的却不是他们,而是缓步走近的李徽。以他过人的耳力,早便听见熟悉的脚步声接近,于是便说出这么一段表白的话语来。旁的人听不出其中的含情脉脉,李徽又如何能毫无感觉?
  新安郡王原本略有些凝重的神情不由得稍缓了些许,瞥了王子献一眼,含笑在他身边坐下来。不待他出言问询,李璟便主动地夸赞了王子献几句,又叹气看向杜重风,满面惋惜之色:“原以为你是个明白人,想不到竟然也这般糊涂,连‘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理也不懂。可惜,可惜,方才还觉得你是个有趣之人。唉,往后说不得就是敌人了。”
  “……”杜重风再度无言以对。这样的道理,他又如何可能不懂?只是他的顾虑实在太多,心中又充满了矛盾罢了。而且,杨八娘那一件事,明摆着是杨谦利用他挤兑王子献,并非真正替他着想,所以他当时才那般反感。可若是论起其他事,杨家确实对他只有恩情,若不回报一二——
  见他不言不语,李璟越发觉着不痛快:“也罢,该报恩的报恩,该报仇的报仇。为了带着算计的恩情,将自己的一辈子都搭上去,你觉得值得就好!哼,不过,往后你倒是比别人好些,做了个明白鬼!”
  “……”天水郡王,你如此直白地在一个“敌人”面前显露出敌意来,合适么?杜重风长长地叹了口气,却倏然发现,从他想清楚自己的困境到如今,从未有人如此直率地与他说过——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就算有些人看出了他内心中的冲突,却也只是默默地旁观罢了,仿佛对他的为难丝毫不在意。
  天水郡王,是头一个如此坦诚地“指点”他的人。就算他所言的略有偏颇之处,却也并非不曾替他着想过。或许,也只有这般性情的人,才会对一个不熟悉的人说出堪称“推心置腹”的话罢。不必顾忌其他,只是道出事实罢了。
  “杜十四郎。”见他沉思许久,李徽不紧不慢地笑道,“弘农郡公府确实对你有恩,你有心报答他们,我们也都能够理解。且不提他们施恩的时候,是否就是为了图日后的报答;亦不提就算他们不施恩,凭着你自己的才华,又是否能解当时的困局——只是,我想问一问你,普天之下,报恩就只有一种方式么?只有为虎作伥一种选择么?你只有一条将自己也断送进去的道路么?”
  杜重风一震,神色复杂起来。而李璟不失时机地补上一句:“以身相许这种事,女子做起来算是佳话,男子做起来……啧啧。”
  杜重风脸色复又一变,而李徽与王子献虽然觉得他不失时机接过话很不错,但此话所说的道理却颇值得商榷。天下间为报恩而以身相许的男子多了去了,谱成佳话的也确实不少。但是,偏偏他这般理所当然地说出来,却像是又有那么几分真切似的。
  见杜重风已经动摇,李徽便道:“明知他们走错了,明知他们执迷不悟,日后会落得什么下场,你不劝阻且不提,反倒要助长他们的野心,这算是真正的君子该做之事么?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劝,是因劝不住;不帮,是因不应帮。仅此而已。否则,光是累及自身不提,祸及了家人又当如何是好?”
  对于杜重风而言,这世间令他挂念之人,大概也唯有抚养他长大的叔父叔母一家了。他垂下眸,许久之后,才又叹了口气:“你们想让我做甚么?我其实并不是甚么君子,甚至也算不得什么好人,远远不如子睦那般的率真心性。不劝,不止是劝不住,还因我想自保,也不想让家人受连累。不帮,亦是自私自利之心,并非为了甚么人臣伦理。”
  他并未明言自己不会做什么,只是暗示以他的性情,许多事都不可能做。李徽与王子献自然听得很明白,李璟却道:“迷途知返,善莫大焉。阿兄这般心善,断不会让你太过为难的。而且,你答应不同流合污,日后便是我们的友人了。”方才那一曲唱和隐含的知己之感,令他实在忍不住想要结交这个朋友的念头。
  于是,天水郡王一脸信任地望向新安郡王:“阿兄,你说呢?”
  “……”李徽弯了弯嘴角,“当然,既然是友人,我们自然不会勉强于你。”至于甚么时候能从面上情转化为真正的情谊,那便不好说了,还须得看杜重风日后的行为表现。至于目前,维持如今的来往便足矣。
  王子献含笑接道:“眼下需要劳烦你做的事唯有一桩。那便是时不时在表兄面前提起舅父看重我一事,或者还可随意地赞我几句。此外,倘若有机会,不妨也提一提我娶河东裴氏女的诸般好处。”他所得的好处愈多,所获的赞美愈重,杨谦便必然不可能善罢甘休。不必他费什么心思,他便会替他将这桩河东裴氏的婚事了结干净。当然,杨尚书是否会因此而大发雷霆便不好说了。
  杜重风怔了怔,似是不曾料到他的要求如此之简单:“……你不是有圣人做媒么?何须再挂念这桩婚事?”
  “以防万一。”王子献回答得很是顺口。
  “……”杜重风默然半晌,又道,“那我该如何避开这桩婚事?”
  闻言,王子献毫不掩饰自己的“惊异”之色:“杨家嫁女,必定只有锦上添花,从来不会考虑甚么雪中送炭。你若是渐渐泯然众人矣,显露不出甚么天赋来,又迟迟不考贡举,舅父如何愿意将女儿嫁与你?而且,表兄身边围了那么多能人异士,见你不中用了,到时候也不会让你出谋划策,不是正好可避开日后的事么?”
  “说得是,你就不懂得藏一藏拙么?”天水郡王也跟着数落道。
  “……”杜重风只觉得,十几年来从未受过的轻鄙,今日一夜之间便受遍了。他难道不曾想过藏拙?!但藏拙也有藏拙的法子与契机,若是做得显露了痕迹,倒不如什么都不做得好!
  李徽突然觉得,他应该对杜十四郎表示同情。此外,大约谁都料想不到,原来王子献与李璟二人合作的时候,杀伤力竟是如此之大。
  
  第197章 章意外发展
  
  其实,王子献与李徽都很明白,杜重风绝不会轻易倒向他们,他们也从不期待他能做些甚么。单单只是将他说服,狠狠斩断杨谦亲自养大的左膀右臂,便已经足够了。此人不愿为他们所用,更不想为杨家所利用,那便如他所愿即可。而杨家少一个目光敏锐的聪明人相助,无疑又增添了几分败相。
  接下来的数日,他们也已经无暇关注杜重风是否会履行诺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