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今穿古之小大夫-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有七关,云垦、尚门、紫晨、上阳、天阳、玉宿、太游,分别与天上的北斗七星对应。古人讲尚天地人交相呼应,这七个大穴,勾连了体内阳气走向,也是阴阳之分的最大凭依。
若是用金针激发七关要穴,就能鼓荡人体内的真阳之气,能让人一时半刻回阳救济,但是随后就要将养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养回来那股真阳之气。
“那就行针!”齐泰道:“皇太孙殿下,您不能再犹豫了!”
一旦老皇帝就这么去了,不能明令搬旨,诸藩王还不立刻造反啊!
“行针!”朱允炆不想,那是他皇爷爷,但是为了他的以后,不得不同意。
就在这个时候,太监总管喊了一声:“皇上醒了!皇上醒了!”
第035章 大行之前
一伙人风风火火的闯了进去。
“皇爷爷!”朱允炆第一个就跪在了床头。御医却在后头被齐泰给拦住了。
“齐大人?”
“您是老御医了,麻烦您,能不能,给皇上延寿一下?起码,也要安顿好皇太孙啊!”齐泰与其说是商量,不如说是威胁。
刚才的话,他不确定朱元璋听没听到,又听到多少,但是朱元璋这位老皇帝,是真的不能再站起来了。
朝廷需要新气象,不是一个屠夫!
“这……?”
“嗯?”
“……遵命!”
但是朱元璋本就年老气衰,御医进去后号了脉,默不作声的给他行了这七针,等于是延长回光返照的时间,但是七针一旦拔出,或者真阳之气耗尽,就是天上大罗金仙来了也救不了他了。
“允炆啊,皇爷爷要去见你皇奶奶了,你不要伤心,皇爷爷一生精彩,唯一心痛的就是失去了你父亲这个长子,幸好还有个你在身边给朕送终。”
朱元璋心知大势已去,回天乏术,拉着朱允炆的手开始交代后事:“皇爷爷能见到你的儿子这一辈,也算是长寿了,朕死后不用大办,省些银钱给国库。”
朱元璋要死了也还惦记着他一手建起来的大明。
“皇爷爷……您别说了……。”朱允炆唯一跟朱元璋意见不合的地方,就是朱元璋什么都节俭,而朱允炆天生就是富贵命,用什么都最好讲究。
“傻孩子,你天生就泡在蜜罐子里,不知道过日子的难处,日后自己当家作主,可别大手大脚的花钱了,你媳妇是个好的,能生养的,你好好教育几个皇爷爷的曾孙;外头遇到战事,就让你几个叔叔去处理,他们都是打了半辈子仗的人,肯定能给你守好江山社稷。”
“你的那些小伎俩,别用在自家人身上,多用在外人身上才是,那些个大臣,别他们说什么你就信什么,这世上最能信的就是自家人,你爹生前对你叔叔们都不错,他们都是看着你长大的,别不知道里外啊!”
朱允炆抿紧了嘴巴。
他不是小孩子了,这些道理他都懂,但是天家从来无亲情!
秦始皇为了当政能忍受母亲通奸苟合,刘邦为了大汉立国可以对项羽退避三舍;汉武帝为了筹谋匈奴可以嫁女儿给单于;刘备为了拉拢人心可以摔孩子!
一代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宰了大哥跟小弟,才成就了万国来朝么?
武则天比男人更狠!宰了自己多少个儿子才当上了女皇?
他的叔叔们,的确是雄才大略,但是一个藩王雄才大略,是想要干什么?
而他不止一个叔叔,而是一堆叔叔们!
他要是不削藩,他的皇位还能坐稳吗?
“朕就知道你听不下去。”朱元璋能当上开国皇帝,心机手腕什么的缺一不可,自己养大的孙子,自己还不知道吗?
“皇爷爷……。”
“罢了罢了,朕也不劝你了,这样吧,三代之内,你不能削藩!”三代,是朱元璋给朱允炆的最大极限了。他的儿子他知道,若是朱允炆这个孙子乖乖的,不给他们抓到把柄,儿子们不会主动篡位,但是只要孙子一步行差踏错,儿子们保证立刻就反。
“皇爷爷!”朱允炆瞪大了眼睛,三代?三代之后,他都不知道龙御归天多少年了。
“你不是他们的对手,若是削藩,最后失败的肯定是你!”朱元璋脸色不自然的潮红:“听皇爷爷的话,不要削藩,起码不能在你在位的时候,削藩!”
朱允炆倔犟的不肯点头,也不肯开口。
“你是不是觉得皇爷爷无理取闹?耽误你的雄图霸业?”朱元璋看到孙子如此倔犟,更是透过孙子看到了早逝的长子,不由得苦笑:“孙儿呀,皇爷爷这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看人不会错的。你叔叔们虽然桀骜不驯,但是却注重血脉亲情。不说别人,你四叔与你父亲一奶同胞,你爹去的时候,你四叔整日整夜的抱着你,要不是朕撵他去北平府,他都不离开南京城,连他最喜欢的狩猎都不去参加了。你的一应贴身衣服,那段日子,都是你四婶亲手给你做的,堂堂亲王妃,亲自动针线啊!还有你堂弟,你还记得那个小胖子不?天天和你一起睡,一起读书,抱着你喊哥哥,是你四叔怕你寂寞,小小的孩子,见天的跟在你身后,哪怕你不理他,他也乐意跟着你。”
朱允炆想到那个时候,关心自己的好像真的只有四叔一家。至于二叔和三叔,都忙着在皇爷爷跟前尽孝,忙着去哭他死去的父亲。其实父亲生前,跟二叔和三叔的关系并不怎么亲近啊!
朱元璋知道孙子人是好的,心是软的,但是耳根子也是软的,故而才会提起陈年旧事,让孙子能在他临终前,点头承诺不削藩。
“孙儿呀……皇爷爷就这一个心愿了……你……你……。”朱元璋还想再接再厉,无奈阎王叫人三更死,绝不留人到五更。
“皇爷爷!皇爷爷!”朱允炆一下子慌神了。
“御医!御医!”朱元璋身边的太监总管赶紧喊人。
御医就在门外守着呢,一听人喊了,赶紧奔了进来,一看皇帝的脸色,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皇太孙,请节哀,老臣已经尽力了!”
朱元璋不去看御医,而是握着朱允炆的手不松开:“答应皇爷爷……好孩子……你是皇爷爷的……好孙儿……。”
“皇爷爷!皇爷爷……呜鸣……!”朱允炆想点头,但是他身后站着跟御医一起进来的黄子澄,却偷偷的拉了拉朱允炆的衣摆。
朱元璋到底是没能看到或者是听到朱允炆的承诺,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朱允炆痛哭失声。
“皇太孙殷下,请节哀。”黄子澄在朱允炆身后,虽然一脸悲愤,但是心里却是一松,到底皇太孙也没答应先帝。
削藩,必须削!
黄子澄看向北方的眼神带着坚毅。
而此时的北方,岗子村,文景辉算了算,也差不多是时候了。
找崔远给燕王府送了一个口信:无论发生何事,王爷务必不能离开燕王府!
崔远不明所以,但是依然一字不漏的去传口信了。
崔远离开后,文景辉就朝南方拜了三拜,这是他对洪武大帝敬重的表现,也是文景辉对他最后的敬拜,下次,恐怕就是去南京祭拜陵寝了。
要知道洪武皇帝可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厉帝,非但杀灭了千万敌寇收中原故土,复汉人衣冠,立朝之后更是推出了一系列苛政,严令官员秉公守法,如果敢贪污就是剥皮植草的待遇,可谓神鬼皆畏。
但是他对百姓却形同再造,大明的亿万子民对他顶礼膜拜,故而洪武一朝在后世,毁誉参半,清朝史官即便如何编纂,也不敢真的拿洪武如何,就是因为洪武大帝太励志了,他死后,连盗墓的都没有。
这样的千古一帝,怎能不让人敬重?
文景辉站在窗前看着天边星月沉浮,知道这应该是洪武大帝薨逝的时间了。
只是,燕王朱棣,你准备好了吗?
此时
南京
皇城门口
天还没亮,大量的在京官员,便早早的候在了宫门前。
自从洪武大帝起不来床后,礼部就已经有了定议,夜半敲钟之后,在京官员闻丧次日,需到内府听大行皇帝遗诏。
宫门前的文武官员不论品级,均着一身丧服,头戴乌纱官帽,束黑角带,各个面带哀容。往日的朝廷肱骨,文魁武首,如今都低垂着头,哀泣不停,真真是泪如雨下啊。袖子里放的辣椒太多了!
而且不知道哪个倒霉催的,给放的是蜀椒啊!也就是咱们说的树椒,树椒小,可辣人眼啊!
有那几个年龄大的老臣,身体也不怎么好的,那真是嚎啕大哭,哭着哭着险些一头载倒。
这些都是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老臣子,也是没被老朱头儿给宰了的漏网之鱼。
也有可能,是真的跟朱元璋感情好??
谁知道呢!
反正现在他们得哭就走了。
大行皇帝的遗诏是必须听滴!哭丧的时候,是要痛彻心扉!眼泪也是不能省下滴!
其实官员们在前几日,早已经私下交流过无数遍了。
新皇乃大行皇帝在世之时立的皇太孙,心性淳达,锐意进取,以后文官们的日子可就好过了,同样的,“削藩”之事终于看到了曙光,藩王们的日子可就难熬了。
朝中文武官员各个心思深重,齐泰和黄子澄可是扬眉吐气了,不过因为大行皇帝新丧,他们可不敢忘乎所以,面上依然是丝毫看不出任何端倪。
吱呀一声,宫门由内缓缓开启,官员们来不及擦去脸上泪水,匆匆忙整理衣帽,以文武品级自觉排成两列,由内官指引鱼贯踏进宫门。
与处同时,从京城出发的快马接连到达南北各处驿站。
各地藩王,地方官员陆续得知洪武皇帝大行的消息,即刻命人颁发署令、贴出告示,换上丧服。
所用一应器具衣物皆按照礼部定议,只要有犯忌讳的器物全部收起,不敢有丝毫逾矩。同时下令辖下民匠军商等,一年内不得婚嫁祭祀,无论男女均要穿着素服,妇人不得妆点首饰。
京城军民需穿素服三十日,京外各地,在诏令到达日起,着十三日素服即可。
第036章 洪武薨
燕王接到了讣告后,直接就昏死了过去!
老爹虽然对自己严厉,可那也是老爹啊!
半夜的时候,丧钟敲响了,文景辉惊醒过来,心下细数,一百零八下!
第二天一大早,由穆老爷子主持,大家都换了素服,一片白色的哀伤,孩子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文景辉弄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细数了一番开国不易,悲戚已逝的洪武大帝。
这个夏天过的有些冷清,皇帝死了,谁还敢吃喝玩乐?
吃素的同时披麻戴孝的,但是冰块生意依然很兴盛,或者说,更兴盛了!
没了老皇帝看着,大家伙儿放开了花销,再也不用担心被上头查账了啊!
说句不好听的,很多官员认为老皇帝死得其所,死的太是时候了!
因为洪武皇帝的死,很多边军都戒严了,云南那边也是如此,洪武帝下令不要刀干孟的投降,所以沐春一鼓作气,干趴下了刀干孟,赶上给洪武帝头七之前,送来了捷报。
同样的,也给北平偷偷送来了消息。
“小大夫!”徐策一身孝服,直接就奔文景辉而来:“你可救了我们大家一命啊!”
“啊?”文景辉还有些呆呆的呢。
“你是不知道啊!南边打起来那叫一个凶险!要不是你送去的那些药材,要不是你那位二徒弟,征虏将军就得被人害死了!”徐策激动的一直无法消停。
文景辉也是从他这里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原本纪绕过去,人家沐春是什么人?堂堂征虏将军,世袭罔替的国公爷,能看得上一个乳臭未干得少年人吗?
不过纪绕医术好,又带了许多药材过来,最主要的是,燕王派人送来的,这就是给了治疗疟疾方子的大夫的二弟子。
这才留下纪绕。纪绕很省事,不张扬,不霸道,很随和,还教导随军的军医和医护们外伤包扎,消毒纱布什么的;会用一些小方子,治疗大病症,反而治好了许多人。
其实刀干孟已经是强弓之末,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也有三磅钉,刀干孟请了一位巫师,想用邪祟手段弄死沐春,结果因为有纪绕在,第一时间就给沐春行针了,反而让施法的巫师因为反噬而猝死了!
又下蛊虫于水中,可纪绕要求所有人都得喝凉白开!
什么虫子不怕开水啊!在开水里煮了半天它要是还不死,那它就是条龙虫!
一烧开水就烧出了不少虫尸,都在云南作战多年,谁还不认识一两只蛊虫啊!
这下子纪绕出名了!
沐春身边的军医都退位了,让纪绕跟着沐春,给军官们看病。不过纪绕无事的时候,还是会跑去伤兵营照顾伤兵的,顺便这次回来,还托人给文景辉带了许多药材籽儿。
文景辉毫不客气的收下了。
“纪绕在那边,还好吗?”
“好着呢,如今是跟着将军走的人,放心,除非咱们全军覆没,否则他不会有危险。”
沐春可是征虏将军,要是他都有了危险,那可真是到了全军覆没的时候了。
“那就好。”文景辉放心了。
纪家的人知道纪绕好好的,也都放心了,跟在将军身边可是好事儿,能锻炼胆子,还不怕有人欺负了他。
徐策没在人前提起崔远通风报信的事情,人后也没说什么,文景辉也没表示什么不满。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
闰月癸未,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
遗诏曰:“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后及至辛卯,隆葬孝陵。
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
以上便是《明史》中明文记载的内容。
事实上,也差不多是这样,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日晚,洪武大帝驾崩于西寝宫。
可能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为防止藩王起事,早在昏迷前,洪武帝还是清醒的情况下,提前下了诏令,各藩王不得进京吊唁。
辛卯,皇太孙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
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诏行三年丧。群巨请以日易月。
帝曰:“朕非效古人亮阴不言也。朝则麻冕裳,退则齐衰杖绖,食则饘粥,郊社宗庙如常礼。”遂命定仪以进。
丙申,诏文臣五品以上及州县官各举所知,非其人者坐之。
六月,省并州县,革冗员。兵部侍郎齐泰为本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太常卿,同参军国事。
然而,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少藩王都在京中有眼线,各有各的信息来源,他们都提前得了皇帝病重的消息,早在洪武帝薨逝前就已经开始上路往京城跑了,而这诏令,他们是半路上接到的。
各地藩王接到诏令后,有的愤愤然,有的灰头土脸,但是不得不返回封地,还得想方设法的保证自己无诏离开封地的事儿,不让别人知道。
虽然有些掩耳盗铃之嫌,可他们也得遮掩一番。
唯有燕王一个,是真的在燕王府中接到的诏令。
燕王接到诏令后,面南痛哭不已,而在接到洪武大帝薨逝的消息后,直接昏死了过去!
“四叔……。”成为皇帝的皇太孙,尚未登基称帝,因为还要料理洪武大帝的身后事,且守丧二十七日后,除孝了才能登基。不过这不妨碍他处理政务。
接到所有去通知藩王的传令人,反馈回来的消息,让这位建文帝很是不寒而栗。
所有王叔之中,只有燕王一个,是真的在府邸接的诏令和丧报!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王爷们哪怕远离京师,依然对京师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甚至是皇宫里的事情,他们都能及时知晓!
朱允炆还记得燕王,小的时候,这个四叔对他很好,因为燕王曾经在凤阳那里生活了十几年,深知民间疾苦;又南征北战不断,见识过各色风土人情,在与朱允炆在一起的时候,便会给他讲解这些太傅他们都不会跟皇太孙说的事情,农艺桑麻,让朱允炆接触到了一个他感受不到的新世界。
听说最近几年,四叔那边天灾人祸不断,但是却从来没有朝京师开口要过东西,这才是亲叔叔,跟那几个不一样。
这一刻,朱允炆对朱棣的感情又牢靠了起来。
“来人,发蓝本,斥擅自离开封地的诸王,不守封地,不体民艰,朕心甚痛!大行皇帝尚未远离,在天上看着他们呢!”朱允炆的口气很不好,简直是气急败坏。
“皇上息怒啊!”黄子澄赶紧让朱允炆息怒,生怕他气坏了。
脸上忐忑不已又关心朱允炆的样子,心里却很高兴,各地藩王势大,他们好不容易熬到了皇太孙登基称帝,下一步,就是要收拾这些个藩王们!
“皇爷爷刚大行,他们就欺朕年少辈小,敢擅离职守了,若是朕不加以斥责,日后还有谁会听宣?”朱允炆虽然还没登基,但是皇帝脾气倒是养出来了。
“皇上,不知道都有哪几位王爷?”黄子澄是朱允炆的老师,他还是有胆子在朱允炆发怒的时候,转移话题的。
“还能有谁?九王戌边,唯有四叔燕王是在燕王府里接到皇爷爷的诏令,其余的人,都是在路上,甚至有的都快要到金陵了。”朱允炆脸色特别难看:“到底是父亲曾经称赞过的兄弟,跟那些个,不一样。”
“皇上,最应该防备的就是北边那三位王爷啊!您可千万别心软,虽然燕王表现好,可也不一定就说明他没有二心。”
九王戌边,黄子澄唯有对燕王、宁王和晋王最为防备。
虽然说晋王是新继承王位的,可也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晋王的那些老部下们还在呢!
其他的人,他多少都能看透一些,可这三位例外,皆因这三位无论是战功还是实力,都是拔尖儿的,而且,这三位都很有魄力。
现在晋王已经死了,别的且不说,但是燕王一个就显眼了。
谁让燕王如今是唯一嫡出的亲王,懿文太子薨逝后,泰王朱樉也病逝,据闻新上任的晋王颇有乃父之风,不过倒是不足为惧,唯有燕王朱棣是嫡出……。
皇太孙在有老皇帝的时候,都不能压得过他们,现在,也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削藩。
“朕知道,藩王势大,削藩,势在必行。”朱允炆从被封为皇太孙开始,就已经知道自己登基后要干什么了。
若是一个人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被人不断的在耳边唠叨“削藩”的话题,他就会被催眠成功。
秋七月,召汉中府教授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
诏行宽政,赦有罪,蠲逋赋。
文景辉看着邸报上“方孝孺”三个字,心里头只对这位有名的“读书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位可是个狠人,诛十族啊!
第037章 风起
其时,不用黄子澄他们提醒,镇守北部边疆的诸王已有很大的权势,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
燕王朱棣更握有“节制沿边士马”的重权。
朱元璋临死都没收回儿子们手中的权利,儿子们都有兵权的啊!
作为皇太孙登基称帝的朱允炆,对这些个皇叔们那是忧心忡忡。
黄子澄从宫里出来,便去了京师如今最为有名的酒楼食香阁。
他到的时候,已经有人在等着他了。
“燕王倒也会做戏,大行皇帝驾崩的讣告刚到燕王府,翌日就主动上交了虎符,做出一副毫不恋权的样子,但北边诸将都是他的死忠,从来都是只认人,不看符!他的亲笔调令比圣旨都要有用,这虎符现如今已然是块破铜烂铁。”
今天早上得到的飞鸽传书,北平那边接收军权并不顺利,可以说,是大大的不顺啊!
谢贵刚到北平府,就被人一连好几个下马威,要不是谢贵真的有几分才能,早被整的灰头土脸了。
“他击退了草原各部,却不斩尽杀绝,好像狼群驱赶羊群,把最好的几只宰杀了打牙祭,其余的留下养着慢慢吃。如此,他既得了军功,又赚了美名,还能因为边关不稳而长久把持军中事务,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算盘打的太好,让他们想要夺权都顾忌许多。
毕竟残元虽然被逐出了中原大地,伤筋动骨,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万一逼急了他们那群草原狼,给他们来个鱼死网破,谁去收场?
这些个文官别看心态不正,可看事情的眼光却不错,总是想着利益最大化,还能压得别人低头。不过现在却是燕王压得他们低头了。
“他甚至私底下与各部进行贸易往来,大赚了好几把。”前两个都是官面上的文章,最后一个理由,才是让大家抓心挠肝儿的存在。
宋末的时候,许多人不愿意给元人俯首称臣,便乘船南下离开了中原故土,在海上占岛为王,做起了海商。
元朝并不时兴海商,因为蒙古人基本上都是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