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抠门夫夫种田记-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晒干了的稻草用铡刀切成半尺长,和在稀泥里头,再用木框子拓成长方形,便是草泥砖了。用草泥砖盖出来的房子墙体不容易裂,能住的时候长,农家的泥胚房都是这么盖的。
  众人分工明确,一半人挖地基,另一半人拓泥砖,待地基挖得了,泥砖也拓了不少且晒得半干,黏性正好,便可垒起来了。
  另有两个人到山上去砍伐树木,拖了木料回来准备上房梁、钉门窗,大家伙儿干得热火朝天。
  沈慕则和刘氏在自家的院子里编草席。用芦苇和茅草一起编了厚厚密密的草席,再往上头铺一尺来厚的茅草,就是一个可以防风防寒的屋顶了,这种草毡的屋顶只要茅草厚实、编得细密,防风防潮并不比瓦房差。只是茅草易坏,每年都要勤更修补,不如瓦片,落成了住个十年都不坏的。
  七八个壮汉来做活儿盖新屋,动静可是不小。虽说沈慕他们母子两个没有露面,但因着房子是盖在他家宅基地上的,村里人还都是默认了房子是他家盖的。一时间好奇的人不少:这沈老大刚去世不久,怎么这家还有心情盖新屋?
  村里人议论来议论去倒是没得到什么结论,不过这事儿却是宣扬了出去。
  而沈老二,当然也知道了消息。
  天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再说垒房子也没必要瞒着人,沈家老宅那边立刻就知道了消息。
  沈老二当下就坐不住了。
  却说前一日,沈老汉一大早就上沈慕家去要钱了,沈老二那是满心欢喜啊,就等着沈老汉把钱从沈慕手里抠出来,好把自己宝贝儿子给赎回来。
  结果左等右等,沈老汉回来是回来了,却是一文钱都没拿回来。还态度大变,言辞中对沈慕居然有些维护之意了。
  沈老二都懵了,不知道沈慕给他爹灌了什么迷魂汤。不过他知道的是,沈老汉这一被迷住,那三十两银子不就泡汤了,那他儿子……不,别说是他儿子了,他自己怕都逃不过赌坊的手掌心啊!
  沈老二急的简直像热锅上的蚂蚁。
  狗急了还跳墙呢。被逼急了,沈老二一咬牙,这都是你们逼我的!不给我活路,你们也别想好过!
  沈老二不是没听到村里的谣传。原本他十分生气,觉得村里人乱说话败坏他的名声,现在呢?名声那是有命活着才能顾及的事儿啊,现在他都要给这些人逼死了,这也是个法子是条路啊!
  虽说现在他爹跟他不一条心了,事情有些难办……不过还有他娘不是?沈老娘向来偏袒娘家人,让韦氏去求一求,沈老大死了,沈老娘做奶奶的处置孙子的婚事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完全忽略了刘氏这个亲娘还在的事实。
  沈老二给自己鼓了劲儿,便算计起了沈慕的婚事。流言都帮他安排得好好的了,只要找户人家把沈慕嫁出去,捆也好绑也罢,人领回去生米煮成熟饭,就是刘氏也不能怎么着了!
  反悔不嫁?嘿嘿,不管是因为啥,失了贞洁就是失了贞洁。失贞的小哥儿哪个村子也容不下,留下来那坏的可是一村未婚孩子的名声啊,就是村长再偏向他们,也不敢这么做!
  到时候沈慕就只有两条路:一是老老实实跟了那人好好过日子,二来,就是被赶出村子,甚至沉塘!
  至于他这个始作俑者,村里人顶多讲究一段时间也就过去了。他当叔叔的给侄儿说亲不是应该的吗!大不了他们大人大量把刘氏留在老宅给她口饭吃,村里人还得念他一声仁义嘞。
  而沈老大留下的家产就都落入他的囊中了!
  沈老二原本极是厌恶刘氏——这女人不过是个丫鬟出身,最低贱不过,却因为识得几个字,念过几年书,看他的眼神却总高高在上,一副瞧不起他的样子,让沈老二不能更恨!可后来他也想通了,留下刘氏干活自己媳妇还能轻省些,反正刘氏本来就是个丫鬟!天生就该伺候他们!
  这厢沈老二还在脑内暗自得意,幻想把沈慕嫁出去之后自己过上怎样的好日子,那头村里却传开了,沈慕家又起了房子。
  沈老二以为刘氏和沈慕拿了沈老大的抚恤金便要挥霍无度垒房子,生怕他们把钱都花光了让自己没钱可霸占,心疼的不得了,赶紧四处打听人家,要把沈慕快些嫁出去。最好能多得些聘礼,好让他把债赶紧还上,那青砖红瓦的大屋也就不用卖了,他们一家也能进去享受享受。
  此时沈老二也算和沈老汉离了心了:想当初沈老大给老宅盖青砖大屋没他的份儿,如今沈老汉又反水向着沈慕不给自己活路。你当老子的不仁,就别怪当儿子的不义了。沈老大留下的青砖大瓦房自然是他们一家人住,二老就守着老宅的青砖房,等着沈慕孝敬你去吧!
  沈老二不无恶毒的想。
  事不宜迟,沈老二连忙联系了自己镇上的一些“朋友”,帮忙给沈慕打听人家起来。
  要说他这些朋友,原本就是附近村子和镇上一些游手好闲不干正事的人,一起赌赌钱混混日子。说白了就是一些酒肉朋友,哪有什么真情意。在沈老二出了事惹上了赌坊和衙门之后,他们都唯恐避之不及呢,就怕沈老二找他们借钱。
  沈老二费了好些劲儿才又联系上他们,又许下不少好处,几个在镇上混日子的地头蛇才愿意帮忙;替他探听人家。
  另一头,又让韦氏去沈老娘跟前哭求。沈老娘向来最看重自己娘家,韦氏这个娘家侄女去,事儿会好办的多。
  作者有话要说:  没有存稿了的我比沈老二还要焦灼OTZZ


第18章 韦氏的梦想
  在沈老二的授意下,韦氏哭哭啼啼来找自己的婆婆兼姑妈沈老娘。
  沈老娘在家里,其实并不是很说得上话的人。她虽然有自己的小心思,可还是个普通的村妇,讲究个夫为妻纲。有沈老汉在,家里的事儿她是做不了主,要不然当年娶韦氏的就是沈老大了。
  她能做的也就是吹吹枕头风——沈老汉听不听还是一回事儿。偶尔私下里搞点小动作可以,让她当家作主她是万万不敢。
  韦氏哭的伤心——她是真伤心啊,老三沈狗蛋是她最聪明的儿子,小小年纪就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老大老二虽然还算孝顺,可都是憨里憨气的,她就指着三儿子翻身了,一直盼着沈狗蛋也中个秀才回来呢。
  韦氏想着沈狗蛋,心里就悲从中来。从小,她姑姑就常念叨想让她做自己儿媳妇,韦氏只想着自己一表人才的大表哥。后来大表哥又考上了童生,更是有可能考上秀才。韦氏就觉得,自己是个命定的秀才夫人。
  沈文和刘氏议亲的时候韦氏并不知道,待得沈家来韦家提亲,她含羞带怯没有细听,只以为是自己要做秀才的大表哥,婚期临近了才知道新郎是老二沈武。
  韦氏是哭瞎了眼睛也没有用,只得嫁了沈武。倒不是她对沈文有什么感情,有眼睛的都知道沈文是要做秀才的,嫁了沈文那就是秀才夫人了,再不济也是个童生夫人啊,有功名在村里就得人敬重许多。
  沈武却是个不成器、烂泥扶不上墙的,谁愿意嫁给这样的汉子?
  但韦家穷,即便是嫁给沈武也是她们韦家高攀了,若是没有沈文珠玉在前,对于韦氏来说,沈武也算是很好的一门亲事了。
  可凡事就怕比较。韦氏有了做秀才夫人的心理预期,嫁给沈老二的现实让她不能更难受了。
  成了亲到了沈家,韦氏一心讨好自己姑母,日子倒也过得不错,她心中的不平也慢慢放下了。直到沈文考上了秀才带着刘氏回了家,韦氏心中的不平又翻涌了起来。
  沈文是真心喜欢刘氏,待刘氏极好。而刘氏虽然只是个丫鬟,却是和小姐一同长大的丫鬟,样貌气度都不差,看着就和她们这些村妇是两样人!再有沈文的疼爱,每每韦氏瞧见,心里都忍不住犯酸水。
  这秀才夫人的名头,这好衣裳银簪子玉镯子,原本都该是自己的才对。再瞧瞧气度不凡的沈文,看看自家猥猥琐琐的沈武,韦氏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所以,当年刘氏临盆将至,韦氏心存怨怼故意跟她起了争执,刘氏被韦氏推了到了沟里,早产加难产,生下个哥儿沈慕,却伤了身子不能再生育了。
  当初沈文给气坏了,不顾表兄妹的情谊,嚷着要去族里开祠堂,看看韦氏害了自己大嫂难产,该是什么个说法。
  韦氏害怕的同时又觉得痛快,刘氏不能生了,再好,沈老大还能守着她过一辈子不成?抢了她秀才夫人的名头,这就是报应!
  本来只是个丫鬟,是奴籍,再低贱不过了,凭什么压她一头!
  也是上天没眼,这时候韦氏查出来有了身孕。刘氏不能再生了,沈慕是个小哥儿,她肚子里这个保不齐的就是沈家的长孙!不止向来偏疼侄女的沈老娘,连沈老汉的口风都变了。
  后来沈老大一家更是净身出户,韦氏生下头胎就是个小子,腰杆子更是硬了。
  那真是韦氏最得意的一段时光了。生下了老沈家的长孙,她只觉得处处都压了刘氏一头。
  只可惜毕竟是沈老二的孩子啊,从根儿上就不是出息的料子!生了两个儿子,都不聪明,不是读书的料。虽然和大房已经不来往了,可秀才夫人这事儿就是韦氏的一块心病。这辈子做不了秀才夫人,秀才的娘总能做吧?
  聪明的老三沈狗蛋就是她唯一的指望了。
  如果说被赌坊抓走的是沈狗子、沈二狗,她当然也会焦急,但绝不至于像现在被剜了心一样的难受,哭得颇为真情实感:“娘,您不是也常说,狗蛋是咱家的指望吗?等狗蛋考上了秀才,咱家的地就不用交税了,一年能省下不少银子,到时候还不是孝敬您二老吗?爹怎么就被刘氏那个贱人给劝住了,不顾亲孙子的死活了啊!”
  “咱们也不是欺负他们孤儿寡母,您说哪有小哥儿不嫁人的?要是让刘氏那个贱人做主,保不齐都把家业给慕哥儿当陪送了,咱们老沈家的钱就落到别人手里了呀!”
  任韦氏哭的再声泪俱下,沈老娘也是不敢张口应下的。昨晚上,沈老汉已经把事情原原本本跟她说了:“老二眼瞅着就是个靠不住的败家玩意儿,至于狗蛋,能不能考上秀才还是一回事儿,就算能考上了,狗蛋今年才多大,咱俩又还能活多少年?能享着他的福?还不如慕哥儿这儿,有字据为证,他也赖不了。我也不是狠心看着儿子没命的人,家里的地、现银都给老二,房子不能动,剩下的就他自己想办法了,咱俩这是仁至义尽了。”
  不管沈老娘心里赞不赞同他这个说法,当家的开口了,那这事儿就定下来了。她是绝不能跟自己当家的两条心。
  沈老娘对沈慕的亲事避而不谈,直接岔开话题,从屁股底下摸出来一个手帕包着的布包,干巴巴道:“秀珍啊,我和你爹也不是狠心的人,肯定不能看着狗蛋不管。这是咱家所有的地契和现银,你和老二拿去卖了,换了银子先把狗蛋赎回来。”
  沈老汉原本只让她给地契,但她疼了小儿子和侄女那么多年,是有些真感情的,拼着被老头子骂,偷偷把家里的三两现银放进去二两——感情归感情,她还没糊涂,给自己夫妻俩留了日常嚼用的钱。
  韦氏抹了抹眼泪,瞧着沈老娘手里的布包有些发愣。她没想到沈家二老居然打算卖地,轻易农家人是不会卖地的,心中有些疑惑:“怎么想着卖地?这地卖了,咱家明年吃啥?”
  沈老娘垂下眼:“到时候让老二和狗子他们开两亩荒地吧。总归还是把狗蛋赎回来要紧不是?”沈老汉已经跟她说了,以后沈慕每年给二两银子,他们夫妻俩的嚼用是够够的了。村里消费低,二两银子够一家人过一年了,他们只有两个人,能过的挺富裕的。
  至于这些地,本来也是沈老二和孙子们在种。等他们死了也是留给沈老二的,现在就当提前给了。以后开荒也好,饿肚子也好,就看沈老二自己的本事了,跟他们没关系。反正他们做爹娘的能给的都给了,也是仁至义尽了。
  韦氏心里隐隐有什么地方得不对,卖了地,开荒的粮食够吃饭吗?够给狗蛋交束脩吗?
  不过她的脑子也想不到太多。盯着那布包沉默了一会儿,到底是救儿子的心占了上风,连沈老二交代的事儿也给抛到了九霄云外,接过了布包便急急的出门去换她儿子了。
  沈老娘低着头,内心复杂的吐出一口气,抬起袖子擦了擦眼角。都是老二不干好事,干啥不好偏偏去赌,还害死了他大哥。原本她是真的疼小儿子和这个侄女啊,这都是没办法啊!
  沈慕从乡里的大集上回来,背篓里是一斤五花肉,并几块细布布头。
  村里的规矩,请人干活管饭的话,中午的那顿得有肉味儿。也不用多,半斤一斤的就够了,也就尝点油星儿。
  这会儿的天气放不住东西,沈慕早早起来,今日乡里有大集,东西比去镇上要便宜一两文钱。
  至于那些布头是送给村长家的。现在宋柏在村长家,吃人家喝人家住人家的,总得表示表示,沈慕虽然抠门,却不是不识礼数的。只能尽量选性价比高的东西,又实惠又拿得出手。
  像这细布头,每块也就一二尺,价格便宜。不够做衣裳的,但男人家做个褡裢,女人家做个鞋面、绣个荷包,都很体面。沈慕在集市上转了好一会儿,才挑出这几块颜色好又实惠的,好几块儿花了不到十文钱,一同挑拣布头的大娘阿婆都夸这小哥儿有眼光会过日子。
  集市逛完,日头就有些偏高了,沈慕加快步伐往村里走,刚进村,有个婶子瞧见他,便急急道:“慕哥儿啊,你快去村长家瞧瞧吧。”
  沈慕心中咯噔一下子,村长家?宋柏就在村长家住着啊,难道是柏哥发生了什么事儿吗?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请假:可能因修仙过多或者换季降温,导致了感冒……
  只要我坐着,鼻涕就会不知不觉往下流,躺着就不透气TAT头也疼……
  喝了白蓝根和连花清瘟胶囊,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第19章 这些鸡蛋给小宋补身子正好
  沈慕唬了一跳,只以为宋柏出了什么事情。
  却听那婶子继续道:“你爷要分家,你二叔正闹呢,这也是你们家的事儿,你快去瞧瞧吧。”
  这婶子姓吴,就住在沈家老宅隔壁,和沈老汉也做了十几年的邻居了。人挺好,挺热心的,就是有时候热心过了头。她路过村口瞧见沈慕便通知一声儿,却没细想,沈慕去了要干嘛?
  不是宋柏的事儿,沈慕一颗心就落下了。听吴婶子说完后面的话,面上更是淡淡的:“我们都分家了,我去干啥。”
  吴婶子没看到自己想象中沈慕着急忙慌往村长家跑的画面,也是一愣:“这……这不到底是你爷吗,是一家人。”她还听说沈慕愿意继续供养沈老汉,每年给二两银子养老钱。两家关系缓和了,现在出事儿了不该去看看吗?
  沈慕摆了摆手:“多谢婶子告诉我,不过我们已经分家了,我爷要再分,也和我家无关了。”村里历来只有分家,就没有并户的,莫非沈老汉还能把家产再补给他们家一份不成?
  沈慕说罢,就转身走了,干净利落。那婶子在原地愣了一会儿,嘴里咕哝两句,自嘲一笑,也回家了。
  也是,人家亲孙子都不在意,自己着啥急?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沈慕看似淡定的转身往家走,其实心里并不平静。
  简直恨不得原地蹦几下缓解心中的高兴。
  他估么着自私的沈老汉会自保,不再管沈老二了,却没想到沈老汉能做得这么绝。毕竟沈老二是他唯一的儿子了。把这唯一的儿子也分出去,他这爷爷还真不是一般人。
  沈慕蹦跶着哼着不知名的调子回家,在门口跟正在打泥胚挖地基的几个叔伯打了声招呼,果然没有看到村长沈青山的身影。
  想来青山叔现在正在处理沈老汉和沈老二分家的事儿。沈慕也没问,拎着肉去厨房找他娘。
  刘氏正在厨房和面,见沈慕进来:“你帮我再倒点儿水,面多了。”
  沈慕把肉挂起来,拿着瓢转身去水缸里舀水:“娘,没瞅见青山叔啊?”
  刘氏和面的手一顿,叹了口气:“还不是又是老宅那头,三天两头的闹,没个安生。”她瞧沈慕一脸幸灾乐祸的坏笑,就知道他必定是打哪儿听到了:“你也别得意,你爷甩了你二叔一家,不就是仗着你许诺的每年二两银子?你当心他以后赖上你,要你给他送终。”
  养老送终虽然老作为一个词同时出现,但其实它讲的是两件事:养老是供老人吃穿,而送终,则是指在临终那一刻在身边相送,聆听遗言。
  也就意味着,临终前卧床不起的时候,你得时时刻刻在旁边一直伺候着,不然怎么知道人什么时候咽气呢?得随时候着。
  喂茶喂饭、端屎端尿都少不了。
  沈慕眼皮一掀:“字据上可没写,想都别想。再说了,老宅分家是分家,又不是断亲,我爹还每年给二两银子呢,沈老二逃得了?没银子就端屎端尿出力气呗。”
  “话是这么说,可沈老二能和你爹比?你爹那是有孝心,沈老二连良心都没有。”在刘氏心里自己相公没一处不好的,沈老二连他的脚趾头都比不上。那沈老二就是个没良心的白眼狼、王八蛋!刘氏在心里骂了几句,把面放到灶旁醒着。“不说那糟心的一家子了,管他们呢。你去后院摘三颗白菜过来,洗干净了。”自己把肉拿过来切。
  沈慕应了一声,转身去了后院。
  说是后院,其实是他家正房后面,拿些木栅栏围的一小片地,和前院的砖墙不一样。这样如果想扩大地盘,只用挪动篱笆,不必把墙推翻重建,方便许多。
  村里许多人家都是这样,然后在院子里开一小片菜地,平常吃菜就摘几把,方便的很。或者养些鸡鸭,围个猪圈。
  甚至有些人连篱笆也懒得围,捡几块石头摆个范围就是圈出来了。反正也是在自家的宅基地上。沈慕家的栅栏算是相当齐整的了,盖因沈慕有个比较有生活情趣的娘。
  整整齐齐的二分菜地,旁边是个鸡圈。平常鸡就放出来,会自己在菜地里找虫子吃,当然有时候也会啄菜吃……
  这样养出来的走地鸡肉紧实,好吃。下的蛋也大。
  沈慕挑好白菜摘了三颗送去厨房,又转回来往鸡窝里掏。
  沈家鸡养的不多,一只公鸡,两只下蛋的母鸡。沈慕摸了一会儿,摸出来两个圆滚滚黄澄澄的鸡蛋。
  厨房有专门放鸡蛋的篮子,里面已经搁着二十来个鸡蛋了。原本沈慕家的鸡蛋都是次日就做了菜,如果下了一个蛋就炒了,下了两个就刘氏吃一个,沈慕和沈老大分一个:本来沈老大是拒绝的,并不想和妻儿抢蛋吃,但是沈慕不舍得自己吃一个蛋……
  可现在沈老大没了,他们母子二人还在热孝,是不能吃荤的。自从沈老大死了十来天了,家里的鸡蛋就没动过,都攒在这里了。
  当然今天中午的肉菜他俩也是不碰的,会另做一份素的吃。
  刘氏数了数篮子里的鸡蛋:“今天乡里有大集,应该拿去卖了的。”二十个鸡蛋虽然不多,但再攒一些日子,这鸡蛋就不新鲜了。鸡蛋少去镇上卖不好卖,去乡里的大集正合适,就是卖不到钱,也能换点别的合用的东西回来。
  沈慕摩挲着手里的鸡蛋没应声。
  刘氏本是随口一说,但沈慕没吭声倒让她意外了起来。按照往常错过了这种换钱的事情沈慕多半要捶胸顿足郁闷半晌的,现在这个期期艾艾的模样是怎么回事?
  沈慕被他娘看的心虚,赶紧把鸡蛋放回篮子里,“您让我买的布头我买来了,估计青山叔今天不会来了,现在那边在闹,也不方便送过去,明天等青山叔来了再说吧。我先把布头放到屋里去,吃完饭您瞧瞧行不行。”
  自己肠子里爬出来的,刘氏一想就知道沈慕打的什么小九九了,心中有些好笑:“成。我前天瞧着小宋的面色不是很好,他又受了伤流了不少血,身体肯定虚。要不家里的鸡蛋就别卖了,跟布头一块儿送过去,一方面是感谢你青山叔,另一方面也让小宋补补身子。”
  板上钉钉的自家人,刘氏还是挺关心宋柏的,毕竟是自己儿子将来的依靠。
  沈慕偷瞄刘氏一眼,总觉得自己的那点小心思被娘看得透透的,更加不好意思了,一溜烟跑出厨房:“我去把布头放到您屋里!”
  吃过了饭,几个汉子坐在树荫下喝了会儿水、吹了会儿牛,就又开始工作起来。
  寡妇门前是非多,虽然和沈老大关系好,但大家也知道避嫌,并不进沈慕家的门。刘氏把饭做好了由沈慕端出去,大家就在外头吃,坐在树荫下休息。好在天气也不冷。
  却没想到,没多久沈青山居然来了,也没去家里跟沈慕刘氏打招呼,直接加入了干活的行列。
  “呦,还以为你今天不来了呢,那一家子能这么快闹完?”一同干活的汉子打趣道。沈老二在村里也是有名的泼皮了,歪缠得很,从小他们都不喜欢跟沈老二一起玩儿。
  “你小点声儿。”沈青山瞧了一眼沈慕家,压低了声音道。“让弟妹和小慕听见了又闹心。”
  拿着鸡蛋布头准备送过来的沈慕躲在门后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