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昊的平民生活-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风夕走后不久,虞苏见不远处出现两个人影,挨靠着一棵大树。月光明亮,让他认出,那是虞正和风羽,两人在月下的林地里,亲亲我我。
虞苏不好意思偷窥,悄悄离开草坡,满脸通红。虽然看得不真切,但觉得那姿势像似在拥抱亲吻。他和姒昊像这样子,当时姒昊罩在他身前,自己的背抵着墙,两人抱在一起,姒昊吻他。
在心里,虞苏有着一个模糊的念头,一种轨迹,像这两位“老前辈”那样,到林泽里建房子,离开人群,过着孤零,又自在的生活。
风川婚事过后,俨然已经是秋日,聚落里枯叶飞舞,被风卷得到处都是。虞苏的日子,一下子就寂静起来,大陶坊里秋日清闲,邰东秋日不贩陶。无奈地是秋日里,虞城的渔人还不爱渡任水,他们聚集在杜泽捕鱼螃,正是丰收之时。
如果跟风川说自己要去角山,却个船夫,风川肯定二话不说,开船载他。虞苏不想去打扰他和朱云新婚的日子,两人夫唱妇随,终日形影不离,因为过得太幸福,风川连鱼也好几日没打了。
伙伴就是这样,成亲后,就不能像独身时那样无牵无挂,终日玩戏在一起。
虞苏这段日子,除去陶坊走走,到田里照看庄稼,便是待在家中制陶。烧出一堆日用陶器,家里用不了那么多,堆在院中的小木屋里。
虞母有天进去小木屋,看到齐全的生活用具,问虞苏:“苏儿,你是不是看上谁家的女儿了?”虞母想,这是为了之后独立生活准备的吗?
虞苏摇摇头,低头捏土。
虞母见儿子这几日实在太消沉,明显有心事,说他:“再这么下去,还不把人闷坏了,去帮阿母採菇子,晚上要煮汤〃虞苏抬起头,应声:“好,阿母,我这就去。”
这孩子乖,叫他去做点什么事,他还是勤快的。
虞母递给虞苏一个竹篮子,将虞苏塞给左邻右舍的大姐大婶们,虞苏哪知道母亲的採菇大队如此庞大。虽然都是平日相熟的邻居,但虞苏很少和她们凑在一起,这些人会跟虞苏开玩笑,问他有没有喜欢的女孩儿,她们觉得虞苏又文静又漂亮。
虞人选女婿,自然喜欢强壮能干的,像风川这样,但是虞苏家殷实,人物又风雅,看起来赏心悦目。
跟着邻居们出虞城,一进入及谷,虞苏便就离开她们,自行去捡菇子。大家三五成群,也没留意虞苏越走越远,只有阿耳的妻子禾姊,喊了一声:“小苏,别走远!”禾姊身后背着个女娃娃,非常乖,不哭不闹,睁着双大眼睛,好奇打量四周。“禾姊,我就在神木那边,不走远。”虞苏应道,身影消失于林间。
及谷有一棵神木,也许有上千年之龄,它非常的高大,八九个成年男子,拉臂无法将它合抱。虞人很早就发现了它的存在,人们认为它是及谷的神灵,不曾去砍伐它。
神木四周,没有其他树木,行成一处开阔无垠的空地,这也正是及谷的中心地。小年轻们,会在神木东侧一处隐蔽的小坡幽会,这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不过神木四周,是捡菇子的好地方,把杂草拨开,挖出半露头的菇子,取大放小,生生不息。
虞苏提着篮子,步入神木地域,他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感受到它的神秘。幽谷之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静谧,那种静,连落叶声都能听到。虞苏仰头看神木,看不到它的树顶,入目的是遮天蔽日的葱郁。虞苏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见到神木时的震撼。
十五岁的虞苏,已经习惯了它,他悠然猫身在一旁,用一根竹刀挖菇子。一颗一颗,又一颗,竹篮里放上了六七颗大菇子。虞苏提起竹篮,打算换一个地方,却就在他从神木身旁走过之时,他感应到了什么,他突然驻足。
他的心跳得好快,他的脸庞红润,他捂住胸口坐在地上。他分辨着这次和之前心慌不同,之前心慌是很难受,很沮丧,而这次是激动。他拳住自己的手,放在大腿上,双手还是在不停地抖动。
到底是什么?
神木,你想告诉我什么呢?
虞苏将左手抬起,手指张开,手掌贴在树干上。老树的纹理粗糙,树围惊人,虞苏的手放上去,小小的,就连虞苏整个人,在它面前,也渺小的像林中的一棵小苗。
在此时,虞苏突然想起,虞族的一个故事,很古老的故事。那时,虞城还未营建,虞族的首领有一位漂亮的小女儿。一天,她在神木下玩耍,玩累睡着了。梦见神木牵引她往西走,见到一座大湖,并且看见了一头白鹿。故事经由一代代人的讲述,它染上奇异的色彩,后来也就成为了传说。
这位虞族首领的女儿,她是古帝时期的一位帝妃,这便是虞人白鹿传说的由来。
神木自然不会说话,那不过是传说。
虞苏自然知道,他平复心情,站起身,打算离开神木,到另一边去捡菇子。也就在这时,虞苏听到身后树叶被拨动的声音,虞苏回头,他看见了一个身影。
第一眼,虞苏觉得这是个梦,他有时会做一些光怪陆离的梦,而这些梦里,时常有姒昊的身影。
林中的英俊男子,个头高大,他的发髻束起,穿着一身不新不旧的白色布衣,一件黑色的下裳。他身上挎着弓,手中执着长矛,他的腰间,绑着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陶水壶,腰带的一侧,还缠着一条蓝色的发带。
虞苏的眼眶里溢出泪水,因为他是那么真实,那么熟悉,他的眉眼,唇鼻,他的身姿,他的样子,虞苏记得很深刻,很深刻。
昊……
闯入神木地域的男子,他第一个目光,为这巨大的古树而吸引,他仰头端详,眼中流露出惊叹,但也只是一瞬,他低下头,揣紧长矛,他闯入一个陌生的林子,得保持警惕。他的目光落空旷的谷地,这是他看见了一个人影,为巨木的树干遮挡,一个熟悉的身影。
一只黑色的狗,像似巡视回来,跑到他身旁,邀功吠叫,却见主人朝巨木走去,根本没理会它。
“虞苏?”姒昊不那么真切,试探性地询问。
他忘记了危险,他径直上前,每一步都在接近幽林中的身影,也许它并不是人,也许它只是一个幻觉。
当姒昊走到神木中心,少年缓缓步出,他有一头长发,穿着一件再熟悉不过的白色上衣,他脸上绽着笑容,笑中带泪。
一阵毫无预警的大风,刮进谷地,巨木的枝叶抖簌,萧萧声响,响彻谷心。
(第一卷 完)
作者有话要说: 导演:谢谢大家的相伴,感谢你们的鼓励和支持,导演爱你们=3=
记者:导演先别走,是什么让导演想拍这个故事呢?
导演:因为昊总投资啊。
第44章 虞城和姚屯
天刚暗下来; 虞城西门便就点起火把; 站着守门的卫兵。人们习惯在黄昏归家; 像见落日就回巢的鸟儿,少有人会在天黑后返回。当虞苏带着姒昊,出现在虞城西门外时; 守卫的火把照在虞苏脸上,认出他是虞茅的小儿子,挥手放行。守卫对于他身旁的姒昊和一条狗崽; 不过是瞥了一眼。
姒昊跟着虞苏进入虞城; 他看到虞城聚落里点点的灯火,那是一户户的人家; 在夜幕下,像天上的星辰; 自从离开任邑,姒昊再未见过这样的大聚落。想着虞苏自小在这里长大; 姒昊对虞城有了几分亲切感。
白日,姒昊离开姚屯的屋子,往深林里探索。他初来虞地; 只约略知道虞城的方位; 那时他不是在找虞城的所在,只是想看看湖畔之外是怎样的去处。紫湖美得像梦境,而及谷大的超乎他的想象,他不知不觉,走得太远。闯入神木地域前; 他其实有一种感觉,像是一种召唤,受某种东西的驱使,他不停地迈开步子,未曾停歇,朝向一个未知的地带。
最终,他在神木之下,见到了虞苏。
此时,跟着虞苏,走向通往虞城北区的道路,姒昊仍在想,这就是人们说的神灵的指示吗?姒昊一向务实,他大不信这些,却仍觉得不可思议。
借夜幕的遮掩,进入虞城。这一路,没人去质问姒昊,去打探他。人们忙着在家吃饭,在屋中闲谈,即使有人迎面撞上,最多看一眼姒昊,想也许是南区人,所以才面生。
虞苏带着姒昊,来到自家的院子前,两人还没进院门,他就听到院中母亲着急的声音。
“苏儿,你上哪去了?怎么现在才回来,让你去採菇,你……”虞母一通说,朝虞苏赶去,院中昏暗,她还是一眼看到站在虞苏身旁的高大男子。
在及谷遇到姒昊,虞苏和姒昊坐在神木下交谈分离后的事情,不觉已到黄昏。採菇的队伍要回城,禾姊来神木找虞苏,虞苏托她传话虞母,说他在林中遇到友人,天黑前会回城去。禾姊和虞苏家是邻居,跟虞母关系很好。禾姊没有立即应下,而是打量一番姒昊,见他不像恶人,才放心离开。
禾姊必然跟虞母传达了,不过虞母会担心也很正常,此时天早黑了,虞苏才回来。
“他是?”院中昏暗,虞母看不清姒昊的模样,但他的身影,不像虞苏那些伙伴,很陌生。
“阿母,他就是在角山放牧的蒿,他搬来虞地住了。”虞苏介绍姒昊,他常在家提姒昊,虞母认识。
“哦……”虞母懵了,角山离虞城可有段距离,他怎么突然搬出任方,跑来虞地呢?虞母是个好客的人,没再多想,招呼姒昊:“来,到屋里坐,刚烧好饭,你们也饿了。”
“打扰了。”姒昊向虞母行了下礼。院中昏暗,他看不清虞母样子,只觉是个温和得体的人。
平民间很少会行礼,姒昊的谦和礼貌,倒是给虞母留下一个好印象。
“多亏你照顾我们家小苏,还得好好谢谢你。不要客气,进来吧。”虞母热情招呼。虞苏平日常提姒昊,虞母虽然是第一次见他,但有几分熟悉感。
虞父本来在屋中,听到外头声音,人往门口探看。屋中火塘燃烧,照明足,光芒映着门口,姒昊迈步进门,虞父正好立在门旁,对于他不凡的仪貌,感到惊讶。
姒昊的仪貌压根不像一位牧羊人,他十分英俊,他的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从容稳重,虽然他才刚成年。
“阿父,他是角山放牧的蒿。”虞苏跟父亲介绍姒昊。虞父点了下头,他刚已经听到他们在院中的交谈,他对姒昊说:“小苏常提起你,今日才得见上。蒿,你几时来虞地?有落脚的地方吗?”
姒昊恭敬地说:“我来虞地有两日了,住在姚屯。”
姚屯,虞父知道,那个屯子住的人不多,而且住得散,无一例外都是姚氏。他一位在角山放牧的牧人,怎会跑到虞地的姚屯去住呢。虞父还想再问点什么,虞母和虞苏已经将食物端上来,虞母招呼说:“趁热吃了,先暖暖胃再谈。”
秋日夜晚冷,两人又都从外头回来,怕他们着凉,虞母给虞苏和姒昊都盛上一份热羹汤。
虞苏家的伙食不错,有鱼羹汤,有蒸粟饭,还有两碟沾菜的酱味,其中一碟是豆酱,一碟是肉酱。姒昊哪知道,他沾的豆酱,是虞苏早先要做予他吃的。
在进食中,虞父仍不忘和姒昊交谈。虞父见的世面多,对姒昊有怀疑。
“你父母是姚屯人?”虞父问。
“不是,是一位姚屯的朋友,将他家旧宅借我居住。”姒昊如实交代。
“怎会独身一人离开角山?我看你年纪也不大。”虞父继续询问。
“为躲避家父的仇人,才去角山放牧,现今又来虞地。”姒昊将他能说的,尽量讲述出来。
听到姒昊的话语,虞父点了点头,他就知道,这位少年言谈举止像个贵族,恐怕不简单。任虞两地的人们,为避仇两地搬家不罕见,也难怪他父母双亡,年纪轻,却一个人在角山放牧。
“我听小苏说,你很小就没了父母。”虞母听到姒昊避仇家的话,觉得这孩子真可怜。
“是的,我出生不久,他们就都殁了。”姒昊提起父母,很平静,“我由舅父抚育长大,今年十六岁才离家。”对于虞苏的父母,他说的句句属实,虽然他有隐瞒。
虞母听得唏嘘不已,因这是悲惨的事情,虞母没再追问他父母是怎么死的。
“姚屯那里孤零,你不如搬来虞城住,我帮你找个住处。”虞父在虞城是个有声望的人,有他撑腰,别人不会对姒昊这个外来者有意见。
“承蒙厚遇,我能捕鱼打猎,在姚屯正好生活。”姒昊鞠躬,他待虞父颇敬重。从虞父的言语可知他性情耿介,而且有一副热心肠。
姚屯就在及谷,打猎捕鱼方便,但人们都喜欢往热闹的地方去住,姚屯偏僻。虞父见姒昊拒绝,也不再说什么,猜测他怕给人添麻烦,或者有其他顾虑。
虞父和姒昊交谈时,虞苏一直默默听着,他原本心里有些担心,此时见父亲不再询问姒昊的事,低头勺鱼羹吃,样子悠然,心才放下。虞苏了解父母,他们待人宽厚,就是知道姒昊是洛姒族,也不会嫌弃他。至于自己心里在担心什么,虞苏也说不清,也许是怕父母和姒昊相处得不融洽吧?
将姒昊带回虞城见父母,一是因为神木离家近,安全,而且有热饭菜给姒昊吃;二是父母早晚也要知道他存在,因为自己日后将频繁地跑姚屯。
一顿饭吃完,虞父又在和姒昊交谈,他问姒昊能在虞城住几天?姒昊说明日天未亮便得回去,他暂时不想引人注意。
虞父倒还理解,这少年实在长得太惹眼了,他在家住两天,估计邻居都要跑来打探。
“要是在姚屯缺点什么,你不用客气,跟我们说。”虞父愿意提供些帮助。
“得带些米粮去。”虞母说道。姚屯那边米谷少,不像虞城好获得。
“吃得有湖泊山林。”姒昊回道。
“碗盘衣被那些也有吗?”虞父询问。
“缺几件陶器。”姒昊老实回答。虞苏为他烧制的陶器,几乎都留给了壶,壶很喜欢,而且他匮乏。姒昊不舍,但壶对他有救命大恩。
“陶器家里有,苏儿烧了好多,正好给你带上。”虞母笑道。
夫妻俩又和姒昊谈了几句,虞父起身离开,说他得去趟社里,虞母到火塘边忙碌,收拾炊具碗碟。
虞苏拿一个粗陶碗,盛上食物,到院中喂食大黑。不得不说,大黑是条很聪明的狗,进来虞城后它不声不响,表现得十分乖巧。
大黑吃得兴起,狼吞虎咽,它这几日奔波,像主人一样饮食不周。虞苏拍拍它的头,想着姒昊来虞地两日,还好有它相伴,要不真是太孤零了。
姒昊出屋子,来到院中,看着棠梨树,还有星空和圆月,所有所思。虞苏走到他身旁,和他并肩站着,两人在黑暗的院子里,双手悄悄执住。
虞城的夜晚,真是祥和、美好。四周邻里间传来亲和的交谈声,小孩的嬉笑声,还有年轻人呼朋引伴的声音,这才是家园的感觉。
夜里,姒昊被安置在虞苏的隔壁房间,以前虞苏大哥虞昔的寝室。虞苏跑去找他,两人坐在草泥台上,轻声交谈。虞母见他们亲密,脸上带着笑容,也就没去管他们,本还想喊虞苏带人去社树那边逛逛呢。
深夜,虞母和虞父睡去,虞苏还在姒昊房中。房中的门窗关上,一盏小油灯在燃烧,提供十分有限的照明。姒昊坐在草泥台上,虞苏坐在草泥台下,他将头枕在姒昊的大腿上,姒昊抚摸虞苏的头发和背,两人就这样相伴着,没有言语。
今日他们重逢的欢喜,都在神木下诉去,此时留予他们的是一份余韵,但足以让他们一遍遍的品尝。
不知过了多久,油灯里的油膏快烧尽,灯火黯淡,它提醒两人时候不早了。虞苏起身,将油灯挑亮,让它最大发挥余光。姒昊跟着站起,来到虞苏身后,他默默地搂住虞苏的腰身,两人贴靠在一起。
夜深人静,再小的言语,也可能从房中传出。虞苏转身,和姒昊抱在一起,两人无声拥抱,也只是拥抱。
姒昊放开虞苏,摸了下他的脸庞,虞苏嘴角微微笑着,眉眼含笑。
当虞苏轻轻推开门离去,姒昊人已躺在草泥台上,他知道虞苏就睡在他隔壁,一墙之隔。
这一夜,姒昊睡得舒坦,躺在虞苏家中,仿佛躺在落羽丘的小屋般,它们都有家的气息。
凌晨,姒昊醒来,听到房门外的声响,虞苏家人已经起来了。
推开房门,姒昊看到虞母在火塘边烧饭,虞苏和虞父在院中,他们用稻草缠陶器。陶器被放进一口竹筐里,层层叠放,足有一筐。准备给姒昊的东西,不只这一筐陶器,还有一袋粟米,一袋面粉和一罐豆酱。
姒昊很动容,他知道对虞苏父母而言,他不过是昨夜才相识的人,就只因为他照顾过虞苏,便如此善待他。虞苏是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难怪他那么温柔,亲和。
姒昊盛情难却,用右肩搭着两袋米面,虞苏抱着一罐豆酱,还背着一只装陶器的竹筐。他们一前一后走着,正要出院门,听得虞父说:“及谷的路不好走,我陪你们过去。”虞苏说:“阿父,我认识路。”
虞父从门后拿出一把长矛,跟上来,说道:“天还没亮,怕你们遇到野兽。”
出行的两人变成了三人,在天蒙蒙亮时,走出虞城西门,进入及谷深林。
按虞父的说法,从虞城西门,前往紫湖,最安全的道路,是走虞城猎人的通道。这条通道,要经过神木,然后直穿白林,抵达紫湖畔的姚屯。
“日后要是有船,来虞城很便捷。从紫湖划船,前往小紫坪,往东走段林路,就到虞城了。”虞父对及谷相当熟悉,他年轻时,不像现在这么慵懒,曾是位活跃的猎手。
“林中巨木多,可以做艘独木船。”姒昊回道。他本就有这个念头,有艘船,方便捕鱼,还能拉近和虞城的距离。
三人来到神木地域,虞父教姒昊怎么辨认方位,他指出林中的四棵老树。朝南的那棵老树,是棵松柏,它最粗的枝干,所指的方位就是南。跟着它的方向,笔直往前走,能到紫湖的姚屯。
姒昊跟虞父道谢,他铭记在心,下趟知晓怎么走,不至于在这老林子里迷路。
一路向南,进入白林。这里树木有着白色的树干,它们挺拔,不蔓不枝,直穿云霄。钻出白林,眼前豁然开明,水域无垠,他们已抵达紫湖。
到这里,姒昊认识路,换他带路。他将虞苏父子,领到湖畔的一处高地,上面有一座破旧的土屋。
登上高地,走近一看,屋子是木土结构,屋顶用的瓦板,虽然饱经风雨,看着还算结实。屋子显然被人整理过,那些本该长在院前,屋顶和台阶,门缝的杂草,都消失无踪。
虞父进屋,将房子仔细看过,出来说:“屋顶,门窗都得修补,秋日风大。”他眺望前方的湖畔,见到两头喝水的鹿,问道:“蒿,你找过水源了吗?”
“找过了,附近有口井。”姒昊回答。水井就在屋后,一个坡道下。姒昊去提过水,也见过另一户人家在那儿挑水。
这片高地,树木稀疏,住户零散,给人孤零之感。这一带,被称做姚屯,算上姒昊,也只有几户人家。
午时,虞父离开姚屯,独自一人。
虞苏跟父亲说,他要留下帮姒昊修补屋子。秋日的日子,本来就清闲,虞父同意,但让虞苏别待久,怕他母亲担心。
作者有话要说: 导演:昊总见过岳父岳母了,以后可得好好表现啊。
第45章 修葺
这座湖畔的土屋; 只有一间房; 很大的房。
房中有火塘; 有睡觉的草泥台,在角落里,还有一个挨着墙体; 掘地而建的土坑——平民屋中常见的储物坑。
遮盖储物坑的木板还在,被掀翻在一旁,不大的土坑有动物作窝的痕迹; 相当脏乱。姒昊跳到储物坑里; 将里边脏污的泥土铲出,好用竹筐运走。
他只有一只手臂能使用; 铲土的动作虽不快,看着也有力沉稳; 似乎没怎么影响他干活。
虞苏蹲在破损的门框旁,用黏土将孔洞填塞; 再用一块木板抹平。他活做得挺像样,得益于前些天帮风川涂墙,也算现学现用了。
房屋好多个地方需要修补; 墙根有动物破坏的痕迹; 墙上也有破洞,透风,凉飕飕,屋顶好几处破漏,站在屋里; 能清楚听到上头瓦片被风吹动的声响。
这栋房子,屋前有一个大门,屋侧有一个小门,门的木板都在多年风吹日晒下开裂,已经关不牢。屋子有三个窗户,腐朽掉落,需要重新制作。
要修葺好屋子,不是一时能做好的事,虞苏很有耐心,姒昊有条不紊。
运走储物坑里的脏土后,姒昊到屋外挖黏土。虞苏挖的是和墙体同色的褐土,为了美观;姒昊挖白色的黏土,它很纯净,是陶土。把白黏土运到屋里,姒昊将它倾倒向土坑,混入坑土,和水揉拌好,用它铺储物坑的四壁和坑底。
铺好后,待它干燥,就把粮食储存在里边。这个储物坑,日后能派上不小的用处,不只存粟米,还能放点干菇,鱼干什么的。
虞苏抬起手背擦汗,他回头去看姒昊,见他还在涂抹储物坑,不禁笑了。他以前就发现,姒昊做事很认真,哪怕是小事,也会去做好,他的性格如此。
站起身,拍拍蹲得酸疼的腿,虞苏朝火塘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