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三李四-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孟小宁趁着他们说话的时候又给自己舀了两碗汤,顾青云不是奢侈浪费的人,加上如今水患还未完全治好,虽然上的菜色多,但分量都不大,东西也大多是极其普通的家常材料,只有那锅乌鸡汤里头有不少好料,孟小宁从小就对吃的很有一套,自然是尝了尝便尝出来了,这一桌上没人同他抢吃的,他几乎是一个人喝完了那一整锅汤。
  孟小安视若无睹。
  倒是张三先开得口:“你这个吃法,没事吧?”
  孟小宁嘴里塞满了东西,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孟小安冷笑道:“他能有什么事……猪不都是这么吃的么?”
  张三便不再开口,孟小安是孟小宁的胞弟,虽然两人如今的交集不多,但孟小安显然是把孟小宁放在心上的,不然也不至于因为孟小宁的一句“挟持”就大打出手;也不会因为孟小宁对顾青云摆这样的脸色。
  等到孟小宁也吃得差不多了,顾青云便着人来撤了桌子收拾饭厅,他原本还在想该如何同孟小安谈下去,却是孟小安自己先开得口:“米粮如今正贵,魔教虽然不会发国难财,却也不会和钱过不去,沧州境内的粮店如今是以往百倍的价格在出售米面,魔教不会去做这个冤大头。”
  顾青云道:“可是魔教的存粮已经不多了,若是你不收,再过几天就没有米粮可以救济了。”
  顾青云说得不差,米粮原本就不是魔教的主要产业,这只是收入的最低保障,却不会是魔教最大的进项,设在沧州境内的两处总坛两百余家商铺,粮油铺子加起来不过七家,就算勉强加上卖花生、小米、大豆等等的干货店,也一共只有十一家。
  沧州水患,魔教靠的就是这十一家铺子的存粮在调度救济,沧州一共有一个州府、两座城、十二个镇、一百二十余个村庄,村庄被淹了一百一十九个、镇子也被冲毁了八个,导致沧州水患的并不是堤坝上的一个两个缺口,而是整条在沧州境内的水坝整个崩塌,甚至连带了滁州境内与沧州接壤的那一部分。
  魔教在沧州州府城外设立赈灾点六处,包括了官道上的那一处;另外的平城、永城,各设赈灾点四处;十二个镇子里有九个设立了赈灾点,每个镇子设了一个。
  加起来一共二十三个赈灾点,每天发两次粥。
  平均下来每个铺子要供两个赈灾点。
  如今已经过了半个多月,魔教四处调度协调,沧州附近能够调来的米粮已经全部没有了。
  再这样下去,魔教在沧州的两处分坛都要回撤了,因为他们几乎没有足够的东西来供给自己人的需求。
  顾青云虽是滁州知州,滁州比沧州富庶不假,但顾青云的身家有限,而赈灾是一个无底洞,若非是魔教出手相助,他凭一己之力,就算顾家再伸以援手,也是绝对不够的。
  “是你要我赈灾,又不是我自己想赈……你若是把钱给我,多少米面我都能给调来,但是现在要魔教去收购那些,绝无可能。”孟小安看着顾青云,一脸平静:“说到底,这些人的命,本来就和我没有什么关系……或者你也可以让他们等朝廷的赈灾粮,我之前接到消息,估计还有十来天就能到了。”
  顾青云苦笑,沧州如今能够稳得住局面,就是因为有魔教的米粮支撑,百姓知道自己不会饿死,这才卯足了劲头重建家园。一旦现在的赈灾点撤走,场面就会又失去混乱,之前做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
  “要多少钱?”张三开口。
  孟小安掐指一算:“少说三万两白银。”
  重修水坝朝廷一共不过拨了白银十万两,如今要赈灾,不过是十来天,因着水涨船高的米价,大多比灾前翻了好几个倍,若光是这样也就算了,有些米铺根本不敢开门,即便是有粮食也不敢卖,魔教得到的价格大多是黑道上私下交易的消息,不然在满目疮痍的沧州,正大光明的开一家米店,最后只会被流民抢劫一空。
  没地方买粮食,这是其一。
  粮食的价格贵,这是其二。
  这就是现在沧州米粮的现状,若非魔教插手迅速,按照沧州灾情,就算是有流民造反也未可知。
  “可以。”张三点了点头:“你先买,买完我会把钱给魔教。”
  孟小安看了一眼他。
  他大大方方的就任孟小安看了。
  孟小宁在一边咳了一声。
  张三回过头来。
  孟小宁道:“在商言商,作为一个商人,我对于你现在的承诺持怀疑态度。”
  张三好气又好笑:“你觉得我说话不算话?”
  孟小宁一本正经的点了点头。
  张三答:“可惜你不是魔教教主。”
  孟小宁被他说得愣怔,犹豫了一会儿,十分没有底气的说道:“可我是魔教教主的弟弟。”
  张三转头看向孟小安:“魔教教主的弟弟在魔教,说话算话吗?”
  出乎意料的,孟小安点了点头:“算的。”
  张三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又转过头去看孟小宁,孟小宁的勺子在自己的小瓷碗里搅着乌鸡汤,把枸杞一粒一粒小心翼翼的挑了出来。
  顾青云又只能像是个和事佬一样开口:“如今正是非常时期,大家需要一致对外才是。”
  孟小安还没开口,孟小宁又道:“那好吧,现在不算了。”
  孟小安看了他一眼,但孟小宁的眼里只有自己碗里的乌鸡汤。
  “如果你有什么要求,可以直说。”张三的态度算得上是非常真诚:“既然我们现在都在寻求合作,没必要在互相心里留下裂隙,还是众志成城为好。”
  孟小安想了想,答道:“我没什么要求……笨宁,你有没有什么要求?”
  孟小宁看了看被自己喝的差不多的乌鸡汤,答道:“每天要一碗鸡汤,不要枸杞。”
  顾青云连忙答应:“可以可以,不过是鸡汤罢了。”
  乌鸡虽然不多,但也不少,比起魔教现在出手买下三万两白银的米粮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张三有钱,可是却没有这个门路,能够从黑道上买下这么多粮食——就算他知道了地方,人家也未必愿意卖给他。
  孟小宁得了允诺,立刻开心的笑了起来,一副满足的模样。
  孟小安皱了皱眉头,最终什么也没说。
  孟小宁又开口道:“还要利息。”
  顾青云原本也在笑,听了这话只觉得笑容一僵,张三也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开口:“不知道这位魔教教主的弟弟想要多少利息?”
  孟小宁掐着手指头算了半天:“一百五十八两银七十二铜外加三石白米。”
  张三松了口气,看向顾青云:“我身上现下拿不出这么多,不如请顾知州代为暂付?”
  一百五十八两几乎算得上是顾青云的大半年的俸禄了,不过像他们这种人,总不可能是靠着俸禄过活,于是顾青云还是点了点头:“可以,明日一早我让管家送到孟兄那去。”
  孟小安点了点头。
  “嗯……”孟小宁想了想,转头看向孟小安:“这次,在沧州州府的那家米店,叫什么来着?”
  孟小安知道孟小宁不会白有这一问,魔教的产业大多是普通产业在暗处——即别人都不知道这是魔教的铺子;而在律法边缘的在明处——人人都知道这是魔教的盘口;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正是反过来的,那普通的铺子没人知道是魔教的,所以正大光明的开在路上,可能店里的伙计脚夫都不知道自己在为谁工作,谁都能进来买东西;但那些黑道的店面却是隐藏在小巷子里,除非是道上的人,不然很难有人知道到底在何处。
  这沧州州府的米店就是前一种类,它就开在沧州州府朔阳城内,从城门道知州府的那条大道上,店面极为显眼,朔阳城内的百姓大多都知道这里有一家丰禾米粮,也知道他们价格公道、童叟无欺,这就是最为市井的店铺,如果有人告诉他们,这是魔教的盘口,他们只会哈哈大笑,然后告诉你,怎么可能呢?这米店在朔阳开了快三十年,我可是吃着他们家的米长大的,魔教?不可能。
  孟小安对顾青云留了一手,顾青云只知道魔教在沧州和滁州境内大约有多少粮食的储备,却不知道具体的店铺,他要查起来很方便,但如今他正和孟小安处于互相试探的初期,贸然出手只会让魔教离心,得不偿失。
  顾青云不知道。
  但是孟小宁就这么大喇喇的问了。
  孟小安犹豫了一瞬,还是决定给孟小宁一个面子:“叫做丰禾。”
  孟小宁又看向了张三:“丰禾米粮在沧州生死存亡之际,将粮食提供给了沧州百姓用于救急,是大义之举,担得起皇商名号。”

  ☆、张三(九)

  皇商。
  张三一愣。
  顾青云更是惊愕至极。
  原来孟小宁打的是这个算盘。
  魔教以商立足中原,这并不是他们愿意选择的,只是因为魔教极大、魔教教众极多。在江湖上他们以一教之力与白道众门派对抗,而整个黑道小门小派林立无数却无人敢争其锋芒。
  但是魔教教众也是人,也是要吃饭的,也有柴米油盐酱醋茶。
  魔教立身敦煌,自成立以来一直设总坛于关外,白道门派大多以“魔教不敢进犯中原”来教导门派弟子,但实际上魔教牢牢抓住了丝绸之路的命脉——魔教从成立开始,靠的便是商。对他们来说,首先要能养活得了这么多人,其次才能从这些人里挑出武林高手巩固自己的地位,然后他们才能招揽到更多的人才,拥有更多的地盘,有更多的钱。
  很俗。
  俗不可耐。
  白道人士是看不上的。
  但是不得不说,这种“经营”的思路是非常正确的,所以现在的魔教即便教众众多,但依旧富可敌国。孟小安不肯让魔教做冤大头,不是光如他表面所说的那样魔教没有钱,而是因为按照魔教无利不往的性子,之前所做的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顾青云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按照沧州的魔教分坛收入来算,一年便是十余万两的雪花银,但对于魔教来说,沧州这点钱只能算得上是蝇头小利,不及苏州十分之一;但是苏杭两州的钱加起来又比不上丝路的一个零头。
  魔教不是一个国家,他们的钱没有那么多地方要用,只不过是供下面的人吃穿用度,顶多修建修建房舍,其余的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修建水利、节庆祭典、赈灾扶贫……所有对朝廷来说的支出大头,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需要,魔教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谁也不知道这个庞然大物究竟积累了多少财富。
  或者用另一种方式来算。
  十天的赈灾粮,白银三万两。
  而在此之前,魔教已经供给了赈灾粮半个多月,将近十万两的支出。
  只是为了表达魔教与顾青云合作的诚意,这份诚意太重,但顾青云不得不接受。
  现在魔教、或者说是魔教教主的弟弟,开口了。
  一开口,就是一个“皇商”。
  士农工商。
  “商”永远是最低的,商人没有地位,甚至不能参加科考,但凡是有点学识的,即便是一个秀才,也对商人嗤之以鼻,这就是为什么江湖门派之中很少有门派从商入手的,因为白道侠士怕别人的态度,而黑道的人又大多没有经营的脑子。
  种地、护镖。这是白道门派大多数的经营方式。
  杀手、青楼、劫道。这是黑道门派大多数的经营思路。
  因此大多数的门派,不论是白道和黑道都只会在某一个地方独大,而不是像魔教一样哪里都有坛口。
  也正是如此,魔教的江湖地位尤其尴尬,魔教之所以被人称为魔教,是因为一代教主残忍嗜杀,曾屠杀了江南八个小门派,但是后来的几代教主虽然武功高超,却大多对于生死之事不太痴迷,而是把目光放在了如何发展魔教之上。
  黑道认为现在的魔教不够锐利,担不起黑道统领;而白道也看不上魔教的市侩,认为魔教唯利是从。于是魔教兜兜转转,还是被白道算在了黑道之中。
  而皇商却是和普通的“商”不一样的。
  皇商可以称得上是“士”这一级别。
  朝廷会给皇商每月发放补贴,皇商也不用纳税,而且最重要的是,朝廷御发的牌子,领正八品福禄主事一职,虽然没有实权,却是有品阶的、是食君俸禄的。
  这是所有商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顾青云这才看到了魔教的野心。
  丰禾米粮,不管是在白道还是黑道心里,都算不上是魔教产业,而是普通的百姓的铺子。
  给它一个皇商,除了沧州其他的米粮店,不会有人反对这一件事。
  只是这一个铺子,但是然后呢?然后魔教可以把其他的明铺转接到丰禾米粮的掌柜手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商铺洗的越来越白,它们会离开魔教的掌控吗?不会,因为谈成这笔生意的,实际上是魔教,一旦丰禾米粮想要脱离魔教,魔教当然也可以找个由头再摘了它的皇商。
  魔教要一个皇商的牌子,给的不是丰禾,而是魔教自己。
  兹事体大,连顾青云都一时无话。
  良久,反倒是李四先开的口:“皇商……是只有皇帝一个人能够决定的。”
  皇商,若是要身份,掌柜是有品阶的“士”阶级,若是要钱财,铺子是板上钉钉的免税;其中的利润太大,很难不会有人起贼心。
  也正因如此,皇商只是一个鼓励商人的借口,它并不会每年评选,也不会有官员随意许诺,大多数时候,都是皇帝用来送人情的一种方式。因为它完全随机,不按时、没有预兆,所以大多数想靠钱砸上去的商人都铩羽而归,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什么人会打皇商的主意。
  大周承平开朝以来已经经过近两百个年头,一共拿到皇商的有多少呢?四十六家商铺;其中有一十二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又被收回了名号,因此如今的大周朝,实际还在的皇商商铺一共只有三十四家,这三十四家里面,最近被封皇商的是十八年前,德妃的亲姐姐陶旭宁在宫中被容仪公主的小狗惊到,不幸失去了一个孩子,皇帝无法严惩自己的女儿,只好给了陶家一个皇商以示安慰。
  十八年前,孟小安和孟小宁都还没有出生呢。
  孟小安知道孟小宁既然敢说,就说明一定是有把握的。
  孟小宁的确称得上是不慌不忙,他抬头看着李四,也许是看向李四身后的顾青云,然后笑了笑:“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等的是什么,大家都知道。
  顾家是娴妃的后盾,他们从来只有一个支持的人。
  孟小宁拍了拍手,似乎是觉得自己说得好极了:“我现在十八岁,皇帝陛下现在四十四岁,除非我英年早逝,不然等他个七八十年的,皇帝陛下到底比我大了二十六岁呢。”
  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在场的几个人却都没有发表什么反对的意见。
  尤其是顾青云,他身在官场,理当对这种事情更加敏感才是。
  但他什么都没说,甚至连眉毛都没有跳动一下。
  “既然如此,这次的钱……”张三斟酌着开口,若是魔教得了皇商,那这三万两——就算是加上之前的几万两,作为买路财,并不算太过。
  孟小宁脸色一僵,而后委委屈屈的看向了张三:“不能给我了么?”
  张三看着他的脸便觉得不忍直视:“皇商还比不得这三万两?”
  孟小宁答:“可是那三万两是条件,皇商是看诚意的补充条件。”
  张三冷笑了一声:“那你们的补充条件未免太多了。”
  孟小宁一愣,他牙尖嘴利,此时突然失声倒是让张三心下不定,只觉得这人是在蓄力想要放什么大招。
  果不其然,孟小宁接道:“那我不要每天的乌鸡汤了。”
  顾青云捂脸,不知道为什么,当乌鸡汤和皇商在同一个层次上被用来讨价还价的时候,他只觉得尴尬……这要是什么凤凰汤也就算了,乌鸡汤,和皇商……
  张三又道:“那你干脆利息也不要了。”
  孟小宁理直气壮道:“若是不要利息,那我就每天要喝乌鸡汤!”
  张三从没有见过这样厚颜无耻的人,他只好咬牙道:“利息和乌鸡汤都可以给你,但是皇商……”
  孟小宁不高兴了,孟小宁不高兴,就有人要倒霉了。
  他转头看向孟小安。
  孟小安大多数时候都和孟小宁之间没什么默契,因此孟小安也只是奇怪的回看着他。
  孟小宁开口:“他挟持我。”
  孟小安:……
  孟小宁道:“不如杀人灭口吧?”
  孟小安答:“这样我们的处境会变得很不好。”
  孟小宁哼唧了一会儿:“可是我不高兴。”
  孟小安无法,只好看向了张三:“张三大侠,三思啊。”
  张三不说话了。
  良久,孟小宁开口:“不如我们可以用一点不普通的办法。”
  张三看着孟小宁。
  孟小宁道:“砍了你一只手,你说皇帝会不会乖乖就范?”

  ☆、张三(十)

  顾青云称得上是大惊失色。
  他很快去控制自己的神情,但实在称不上是成功。
  张三却不像是顾青云那样惊慌失措,他虽也有一瞬的愣怔,但恢复的也很快。孟小宁不像是他表现出来的那么草包,张三早就知道,所以也早就有了最坏的打算。
  顾青云害怕的不是孟小宁的威胁,而是这威胁背后的意思。
  张三笑道:“这是打击报复?”
  孟小宁摇头:“这是试图打击报复。”
  张三又道:“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是谁,就应该知道我和皇帝的关系并不怎么亲近,你若是想要把我的手寄给他,想必他也看不出来那是谁的。”
  孟小宁似乎觉得他说的有点道理,点了点头道:“那我若是挟持着你去找他呢?”
  张三苦笑:“那恐怕也不会比我带着你来找无安更有效。”
  孟小宁歪头,而后突然了悟似的看向了顾青云:“难道他不是皇帝的亲儿子?”
  顾青云又一次大惊失色,以他的脑子,完全不能理解孟小宁到底在胡说八道些什么。顾青云在都城一直被人誉为神童,为人处世也足够圆滑,喜怒不动于色,但在孟小宁这里,已经让他在短短的时间里两次破功。
  孟小宁见他脸色苍白,有些不确定的喃喃道:“难道是真的?”
  顾青云连忙摆手:“这怎么可能,姑姑在宫中一向谨言慎行,思勉当然是如假包换的皇子。”
  他这话一出就觉要糟,果然看到孟小宁挑衅似的看向了孟小安,眼神里的意味再明显不过:“你看,我猜中了吧?”
  周朝国姓为张,三皇子张思勉。
  张三刚刚出现在孟小宁面前的时候,孟小宁倒是完全没有往这方面去想,反倒是到了滁州,看到了张三和顾青云之间的种种互动,这才心生怀疑,不过是稍稍试探,顾青云就露出了马脚。
  棋差一招啊。
  顾青云望天,孟小宁的表现太过跳脱,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孟小宁挖了这样一个明显的陷阱给他。
  张思勉也不恼,只是开口道:“让你失望了,我的身世没有什么可疑之处。”
  孟小宁点了点头:“那看来挟持你没有什么问题啊。”
  张思勉道:“最大问题在于,孟无安只有一个弟弟,而皇帝却有二十三个儿子。”
  孟小宁叹了口气似乎心有不忿:“看来你没有什么价值了……不如砍你一只手吧。”
  张思勉这才跟不上他的思路,有些迟疑问道:“这又是为何?”
  孟小宁理直气壮:“打击报复。”
  孟小安有些听不下去,轻轻咳了一声。孟小宁也知道动手的主动权握在孟小安的手里,于是便做了个给嘴巴上封条的动作,坐到一边的椅子上倒茶水喝了。
  张思勉和顾青云见孟小宁走了都松了口气,孟小宁这人,稍不留心便容易着了他的道。
  孟小安看着顾青云:“三万两可以再说,皇商没得商量。”
  孟小宁似乎对于孟小安轻轻松松送出去三万两有些不忿,颇有些幽怨的看向了孟小安,但到底什么也没有说。
  顾青云和张思勉对视了一眼,如今魔教掀了他们的底牌,他们和魔教争锋似乎落不到什么好处,最后还是顾青云缓缓点了点头:“皇商……我们可以答应,但是你们也要知道,我们的皇帝陛下并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人,这件事情一击不中后患无穷,所以魔教可能需要多等些日子。”
  孟小安挑了挑眉毛,似乎没有想到顾青云的脑子这样愚钝,他又转头看着孟小宁。
  便见孟小宁笑眼盈盈的点了点头:“无妨无妨,我们等得……不过也就两三年的事情。”
  先前还说七八十年,这里就变成了两三年……顾青云这才咀嚼出一丝不对来。
  最开始的时候,孟小宁就说魔教可以等,那个时候他们以为孟小宁还不知道张思勉的身份,如今看来孟小宁早就知道了张思勉是三皇子,那这个“等”字就显得尤为微妙了。
  张三开口道:“魔教向来是江湖门派,不涉朝堂纷争,更不要说是夺嫡之争了。”
  孟小宁仍是那副言笑晏晏的模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啊?”
  孟小宁和孟小安带着李四走了,留下了顾青云和张三坐在厅堂里相视而笑。
  顾青云道:“也不算太差,至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