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陪太子读书-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那什么凤命见鬼去吧,一线道长就是自己搞封建迷信搞的太多了,才变得不正常了。
  自我洗脑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显国公府就再一次恢复了正常,显国公夫妇终于达成了一致,他们不要送儿子去东宫当伴读了。
  “就一次,就这一次,我们,就出手干预这一次!”显国公其实拿不准自己这么做对不对,他从小最讨厌的就是他娘的那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现在他变成了他最讨厌的人,为了儿子,做了一些也许让儿子没有选择的事情,但是,不这么做,顾乔的事情被发现,很有可能的下场就是直接死。
  “如果真的是命中注定,谁也阻止不了。”
  “他们现在太小了。”
  “长大后,他们要是依旧在一起了,那我一句话都不会说,我认了。”
  这也是知道这件事的太后与一线道长的意思。
  说不上来这个命格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有可能这也只是有人为了挑拨皇帝与功臣之间的关系,做的又一个手脚。
  所以,就这一次,成功了皆大欢喜,不成功就认命祝福。
  顾乔一个头又一个头的磕下去,仍没有办法缓解心中的思念。他与父母说了很多,自己这些年的经历,自己的成长,以及自己的爱情。他喜欢眼前的太子,说不上来是为什么,反正就这么自然而然,好像他们命中注定属于彼此。
  闻道成紧紧的握住了顾乔的手,对显国公夫妇发誓:“我一定会对顾乔好的,这辈子只有他一个人,会信任他,尊敬他,爱护他,执他之手,与他偕老。”
  墓碑不会说话,只会矗立在那里,安静的看着两个已经做好准备要与全世界为敌的少年。
  丁叔颤颤巍巍的拿出了显国公后来交给他的一个锦囊,上面的绣线早已经泛黄,脱落了一些,但依稀还能够看出上面来自司徒青的手笔的,她和周皇后一样……真的不太会用绣线,绣工丑别具一格。
  锦囊放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包括丁叔。
  但丁叔知道,他该在这一天的这一刻,把它交给顾乔了。
  “啊,啊,啊。”丁叔徐步上前,对顾乔做了一个打开锦囊的手势,眼睛里没有任何偏见与嫌弃,有的只是欣慰与祝福。
  锦囊里……什么都没有。
  只有在把它全部翻过来之后,才能看到里面绣着的一行字,还是那么的歪七扭八,富有个人特色。
  它说:你高兴,我们就高兴。
  这是一个跨越时空的口信,来自即将远行的显国公夫妇,他们当时就已经知道自己此行凶多吉少,所以未雨绸缪的多做了一些准备。交给了他们最放心的丁叔,由他来决定什么时候在顾乔最需要它的时候把它送上。
  如果可以,他们当然更想亲口对儿子说出。
  但如果发生意外,这就是他们对儿子说的最后一句话。顾乔好像再一次看到了他的爹娘,红男绿女,相互依偎,他们穿着成婚时最配的那一身衣袍,站在国公府的门前,笑看着顾乔,好像在告诉他——你永远不会是孤立无援的,因为你有我们啊。
  作者有话要说:完结倒计时~


第八十一章 
  三皇子是个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人。他表示; 既然司徒容指望不上了; 那就还是自己上吧。很快,三皇子就修书一封,给他老子武帝提了个大胆的想法。
  送信之人快马加鞭; 保证了三皇子的密折比大部队要更早地到了雍畿皇宫。
  武帝在看过三皇子想要“天下大同”的信后,气得直拍桌子; 砰砰响,还越拍越生气; 险些背过气去。
  但是除此之外,武帝什么也做不了。
  骂儿子?儿子还远在回家的路上,没有入京呢。骂儿子他娘?三皇子的娘早就去世了; 武帝要是有兴趣; 倒是可以去骂骂她的碑。骂东海王?……武帝想想自己都觉得没底气,他家老三和长乐王这事,怎么看怎么都是老三给祸祸的; 东海王不来找麻烦已经是对方仁义了; 武帝哪里还有脸去倒打一耙?
  思来想去,武帝无语凝噎地发现,他竟真的只有自己跟自己生气这一条路可走。但他凭什么要自己气自己呢?身体是自己的,气坏了谁也替不了!
  但真的好气啊,他为什么会生出这么一个玩意???
  武帝骂骂咧咧一整天; 什么打赢胜仗的好心情都没了; 满朝文武对此早已经习以为常。与蛮族打仗的这六年间,武帝不是在夸太子颇有他当年之风; 就是在和三皇子隔空对骂。在“我儿子真棒”和“老三这个不孝子”之间来回切换,流畅自如。
  把武帝晾一晾,他的火爆脾气就会不药而愈了。
  果不其然,一觉醒来的第二天,武帝已经回归平和,因为他写了一夜言辞激烈的训斥信,早上雍畿城门一开,就遣信使再次快马加鞭地给送到了三皇子手上。武帝越想越开心,因为他在信里骂得十分痛快,他自我感觉肯定能让三皇子无地自容。
  顺便地,武帝还给太子也一起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简直就是远香近臭的极致典范,当年他有多烦太子的狂犬性格,现在就有多思念他的宝贝嫡子。
  太子是在莫寻山下收到的武帝的信的,却没有来得及看,因为他正陪顾乔去看显国公夫妇的墓。
  三皇子却是有时间看,但一点也不想看,因为他都能猜到他爹会在信里发什么疯,他们父子俩的这个车轱辘话已经来来回回骂了六年了,但就是谁也不肯让步。那么一厚摞的信,刨去毫无营养的不文明用语,剩下的就只有一个中心思想——想让朕同意同性之间可以成婚?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三皇子不慌不忙,看了信的内容也不见怎么生气,只是趁着太子与顾乔去祭拜的空当,又笔走龙蛇地给他老子写了第二封信。
  他在信中退而求其次地表示,是他之前思虑不周,这么天下大同地搞,确实不合适,容易引得天下动荡。他也不是个不体谅爹的好儿子,要不这样吧,咱爷俩各退一步,他不求天下大同了,只求能和长乐王合情合理合法地成为一对。
  武帝看完信后,当场砸烂了偌大一个御书房,暴跳如雷的样子,对比看到第一封信时的样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加生气了。
  老太后戴着三皇子送的凤头钗步摇,闻讯来及时降火:“你这是怎么了呀?和娘说说,别憋着。”
  “他竟然还敢和朕讨价还价?真以为他那点小九九谁看不出来吗?老子当年为了军粮和父皇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时候,他小子的娘还没出生呢!”武帝这次炸点是三皇子竟然以为这样就可以糊弄他了,在他儿子心里他到底是有多好骗?!
  满头银发的太后年事已高,有点耳背,武帝说得又实在是太快,太后听得稀里糊涂的,到现在也没明白:“你慢点说,慢点,老三到底要干什么呀?”
  “他要和景和成婚!”武帝随手就把茶杯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勤政殿这些天都快要凑不出成套的茶具了。
  太后终于懂了,拍手笑道:“成婚好呀,成婚妙,早就该安定下来了,两个男人,可不能一直这么不明不白的。”
  武帝:“???”不是,有明有白就可以了吗?“娘,这是两个男人啊!”
  “哀家知道得比你清楚。”老太后可是亲手把三皇子和长乐王带大的人,她还能不知道这俩都是带把儿的爷们?“男人怎么了?男人就可以不结婚了?美得他!”
  武帝:“……娘,您不能这么胡搅蛮缠。”
  “哀家怎么胡搅蛮缠了?”老太后装糊涂,“成家立业,人生大事,谁也不能缺席。可不能学慧根和一线,搞什么出家。不对,慧根出家了还有老婆呢。”
  武帝并没有被他娘带跑偏,揪着三皇子和长乐王的事不放弃:“他们这样不成体统。”
  “体统?什么是体统?规矩?面子?制度?你那个死鬼爹当年可是和我说,皇帝就是想干什么干什么!”太后一边摇头,一边看儿子,就差直接说,你这届皇帝不得行啊。
  “朕想的就是不让他俩成婚。”武帝也开始耍赖皮了,他算是看出来了,对付家人,讲道理根本没有用。
  老太后斗争经验丰富,见武帝转变了思路,她也就跟着转了:“哎哟,哎哟,你这个不孝子,是想气死我啊。你儿子就想成个婚,你都不让。你这个皇帝当得还有什么意思啊。上不能让八十岁的老母顺心,下不能让二十几岁的孩子如意。我当初就该选择在老家种地,至少那样的话这家里我还能做得了主!”
  大孝子武帝没辙了,一看他娘捂胸口,他膝盖就软,莫名气短,只能软下语气道:“现在这个家您也能做主啊,您说什么就是什么。”
  “那我就想让老三和景和成婚,成不成?”
  “……”武帝被老母亲逼得想上吊。这大概就是一个中年男人的悲哀吧,孩子不懂事,老母出难题,全家上下指着他养还不肯老老实实听从指挥,一个二个的都是大爷,骂也骂不得,惹还惹不起,连发火都是自己的原罪。
  “不成不吃饭!”太后祭出来了她的杀手锏。出身民间的老太后,在一哭二闹三上吊式的撒泼方面颇有心得,一点都不怕丢人。
  武帝彻底没辙:“成成成,吃吃吃!”
  语气不好,但好歹把事给办了。
  太后这才破涕而笑,没事人一样重新整了整自己的凤钗与碎发,特别来劲儿地表示:“这才对嘛,咱们为人父母的,最不应该做的就是给儿女添麻烦。”
  武帝:……娘你这话说得可真是不亏心。
  “那咱们早点操办起来吧?我跟你说啊,早办早了,这方面我有经验。你去和礼部说,要办得热热闹闹,不能委屈了景和。要是办得太小气了,会被东海王看笑话。”老太后手上其实也有一封来自三皇子的信,她早就在琢磨婚礼该怎么办了。
  武帝彻底没话了,生无可恋地跌坐一旁,让旁边的太监宫女替他记一下到底该做多少事。他暂时心如死灰,不想回归人间。
  还别说,老太后对于婚礼的想法特别多。
  一会儿要个花,一会儿要个草的,规格给了亲王范畴内最好的,毕竟是她一手带大的两个孩子,她不可能看着他们吃亏。
  太后也没有因此彻底忽略儿子,见武帝兴致不高,就开始给儿子洗脑,摆事实讲道理:“你不要不开心啊,孩子成婚是大喜事。你现在是觉得怪,毕竟这是头一回,但习惯了就好了呀。他俩在一起,你不也喜闻乐见吗?现在就是多了个婚礼而已,其他还是和以前一样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老三和老七一母同胞,将来老七结婚生子,把二儿子过继给老三,就什么都解决了。”
  太后真的想得很长远,她甚至都已经在和七皇子做思想工作。七皇子也乐意配合,三皇子是他亲哥,他也不想自己哥将来膝下没有一儿半女。
  “而且,有了老三打样儿,未来太子,对吧,不只是你,大家都好接受。”
  “太子?!!”武帝的声音一下子就扬了起来,都有点走调了,就好像他今天受的刺激还不够大似的,非要他娘说清楚不可,“老三怎么给太子打样儿?打什么样?他是一国储君,难不成也要和一个男人过一辈子?”
  “从一而终有什么不对啦?”老太后炸了,她当皇帝的老公和儿子什么都好,就是在生活作风问题上太种马。太后是不知道其他女人怎么想的,反正她自认为自己就是个没什么见识的乡野村妇,接受不了自己的男人娶那么多莺莺燕燕。为了这事,老太后没少和太祖干仗,打了一辈子,闹了一辈子,最后还是得接受她丈夫不只有她一个女人的现实。
  太后本不想让儿子重蹈覆辙,可惜也没能实现心中野望。如今轮到了孙子,她发誓一定不会再在这件事上跌倒。
  至少她教出来的孩子,都懂得什么叫感情的唯一性,公平公正。
  “你们一直说前朝怎么怎么不好,但前朝皇帝里很多都只有一个皇后,我看人家夫妻俩过得也很好。并不需要后宫撑场面!”
  “别和我扯什么大臣不会同意的借口,到底你是皇帝,还是他们是皇帝?”
  “怎么前朝皇帝做得到,你们就做不到了?说到底,你们就是恶心!”
  武帝知道这是他娘的炸点,不敢再顶嘴,只能让太后先发泄。等太后把对太祖的怨气都发作完了,他才敢发言:“太子的问题不是从一而终,而是男人,他也喜欢男人?”
  太后沉重地点了点头:“命中注定,分不开的呀。”
  “谁说的?”
  “一线。”
  “让他进宫受死!!!”武帝真的要原地爆炸了。
  但一线道长大概真的有点能掐会算的好本事,早就料到了武帝会是这个反应,托太后给了武帝一封信,表示武帝看了就明白了,他人暂时就不进宫了。
  这也就是自家人了,换其他人,早不知道死多少回了。
  武帝一边想着自己是不是对他们太好了,才让他们这么无法无天,一边又还是忍不住先展开信看了起来。看到最后,真的就平静了下来,让老太后围观得一惊一乍的,怀疑一线道长这是给武帝下蛊了。
  隔日,太子回京,满城的百姓出来夹道欢迎,武帝站在城楼之上,看见了旌旗下意气风发的儿子。
  武帝再一次想起了信,也再一次想起了太祖。
  太祖知道武帝心向战场,那个年岁的儿郎,又有几个不向往着成为盖世英雄,在战场上与敌人大战三天三夜,最终成就雄图霸业?但武帝当时已是太子,天下初定,虽四周的危险邻居仍不死心,但至少大启是开了国的。
  满朝文武,没有任何人支持武帝这个太子上战场,因为这太危险了,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没有储君。
  武帝已做好了声嘶力竭据理力争后仍败给现实的心理准备。
  但太祖却力排众议,让武帝做了他想做的事情。太祖当年是怎么说的来着?哦,对了,太祖什么都没有说。他在背后为儿子做的很多事情,他都没有说过,因为他做这些,不是为了得到儿子的感激,而是想要儿子开心。若让儿子知道为了他自己的自由,当爹的牺牲了多少,儿子又怎么能开心,并心安理得的接受呢?
  当年武帝上位,因为钱的问题愁得头发一把一把掉时,还曾埋怨过,不知道他爹都把钱用到了哪里。
  若不是慧根大师的千里支援,武帝就要穷得当裤子了。
  如今一线大师在信中为武帝揭了秘,太祖的钱都攒下来给武帝当军资啊了,他能在前线肆意驰骋,战蛮斗夷,是因为有他爹在大后方为他解决了所有的后顾之忧。
  这就是父亲啊。
  永远强大,永远沉默,唯有很多年后的某日回首,才能愕然发现他在海面下隐藏过的惊涛骇浪。
  武帝一直想要去成为这样的父亲,虽然他那么努力了,却始终没有成功,可他真的想当的。他想有一日太子站在他如今所在的城楼上,看着自己的继承者带着部队浩浩荡荡得胜归来时,也能想到他这个当爹的,然后说一句,他想成为他父皇那样的父亲啊。
  一身银色盔甲,长枪在手,敢战苍穹!
  武帝走下城楼,在对太子笑着说“总算回来了”时,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他已经注定当不了一个好皇帝了,那不妨就努力争当一个好爹吧。
  作者有话要说:搞定武帝,明天完结~
  PS:太祖不知道把钱搞到哪里这个事,之前也有提过哦~
  又PS:明朝确实有皇帝只有一个老婆的。
  历史上还有武则天这个女帝。
  南北朝时也有韩子高差一点当了男皇后。
  没什么是不可能的,别被现实限制了你对美好的想象。——童话写手雾十瞎瘠薄说。


第八十二章 
  大军回京之后; 大部分的士兵都营扎寨在了京郊之外; 京中子弟则在武帝的特允下,先回去探望父母亲朋,洗去鬓霜风尘。然后再在晚上进宫面圣; 另行封赏。
  顾乔已经没有了家人,但国公府还在那里; 国公府里的忠仆一直在等着他。顾乔当年并没有让自己的奶兄解厄跟着他一同上战场,因为他奶兄是家里唯一的儿子; 顾乔不想自己奶娘泉下有知仍活在担忧之中。这个决定如今再看,真的是在明智不过,至少当顾乔骑马走过街道时; 他还可以期待; 有人在府里等着他回来。
  国公府真的太大,太空了。
  一别六年,物是人非; 只有记述着不知道多少春秋往事的古色大宅; 仍安静屹立在城北的深巷之中。
  街道巷陌,有不少来围观顾乔的少年孩提。
  过去提起顾乔,众人不是可惜的摇头晃脑,说这是被耽误的天才,就是说顾乔是怎么样极品亲戚饱受折磨的小可怜。如今; 顾乔已是人人口中的大英雄了。他孤身深入王帐; 对大启最终打赢蛮族的决战起到关键作用的事迹,早已经传遍大启;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什么神童,什么小可怜,都已经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虎父无犬子,是真真的盖世英雄。
  但这些围观的人没有想到,顾乔竟这般年轻,这般俊俏风流。
  甲胄在身,更显英武。
  顾乔带队纵马跑过长街的样子,只惊鸿一瞥,已如浮光掠影,成为了不知道多少闺秀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梦里人。他年少有为,文武双全,他是顾乔,独一无二的显国公世子。
  在国公府门前还未下马,顾乔就早早的看到了等在大门口石狮子前的人。
  所有的人都在翘首以盼,不只有他的奶兄解厄,还有公主子闻添,狂生谢涟,以及伴读里胆子最小又最没有存在感的李怀遇。他们都是太子伴读,曾与顾乔同窗,有着深厚的年少友谊。在这六年的分别里,他们各有境遇,长大了,也成熟了,唯一没变的就是那份心系的情谊。
  由谢涟和闻添牵头,选择了第一时间等在顾乔的家门口,因为这么多小伙伴里,他们就是顾乔的家人啊,全新的家人。
  不管如何,至少得让顾世子回家时,也看到大门口车水马龙、热热闹闹的样子。
  过于热闹了。
  谢涟和他小师妹的女儿,尖叫声差点掀翻了一整条巷子的青砖黛瓦,小姑娘今年刚刚四岁不到五岁,正是皮实的像猴儿一样的年纪。恨不能上房揭瓦,下海捞鱼,一点耕读世家出身的大小姐该有的端庄样子都没有。却是谢涟一辈子的骄傲:“我们家闹闹生来自由,谁也不能拘了她。”
  小闹闹有个大心思,她从小就颜控,又一心想嫁盖世英雄,还得和她爹爹一样有才华,三相一结合,可不就是顾乔屏雀中选。
  阿爹口中的顾乔叔叔也果然没让她失望,甚至超乎了想象。
  她不管,她长大了就要嫁给她!
  “叔叔,叔叔,你等等我,我很快就长大了,一眨眼,唰,很快的。”小姑娘兴奋的手舞足蹈,生怕顾乔不等她。
  顾乔哭笑不得,但还是婉拒了谢家大姑娘的厚爱:“但叔叔已经有心悦之人了呀。”
  小姑娘不死心:“那他喜欢你吗?”
  “喜欢啊。”
  “好吧……”小女孩一下子就沮丧了下来,但却是个明事理的好姑娘,破坏一对两情相悦之人的事情她是绝对不会做的。她只能摇头晃脑,把手背在了身后,学她爹娘,念了首杂糅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嫁。恨不能相逢未嫁时啊未嫁时。”
  所有大人都人俊不俊,期待着谢家再出个小才女。
  ***
  于此同时的皇宫之中,武帝也正在与儿子谈话,谈战场,聊往昔,东拉西扯好半天,才终于说到了正题。
  大军得胜归来,下一步就是论功行赏。
  在既是接风宴又是庆功宴上的宴会上,武帝准备亲自犒赏这六年来对蛮战役中所有战功彪炳、表现卓越的将领,然后再颁旨,大赏三军。
  “我会追封顾乔的父母。”武帝其实早就想这么做了,可惜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机会和理由。现如今顾乔用实实在在的战功,堵住了所有人的嘴,为他的父母迎回了本就该属于他们的死后哀荣,甚至更多。
  太子闻道成点点头,胳膊肘拐的不要太严重:“早就该这样了。”
  武帝忍了,当年的事确实是他做的太傻逼。他继续道:“我给你三哥,五弟也都各有安排。但是你,我得让你先有个准确,我不准备赏赐太多。”
  也没有办法赏赐太多,太子是储君,本就已封无可封,再进一步就是皇帝了。
  武帝当年战功累累,太祖能够给他的也没有多少,只是在私下里父子俩商量了一番,把这些功绩都折算给了武帝手下的士兵将领,特别是阵亡伤残的那些。让他们不至于老无所依,病无所养。
  “很合理。”闻道成也是知道这个规矩的,对此并不意外,他只意外武帝竟然会多费心来和他解释,这可是当年的武帝绝不会做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变化。
  就好比当年的闻道成,也绝不会这么通情达理。哪怕他明知道太子封无可封,还是会心里不平衡,凭什么他比他的兄弟优秀,却得不到比他们更多的东西?
  能够互相理解,真是再难得不过。
  “我私下里准备了一份补偿给你。”武帝没想到儿子这么好说话,在愕然的同时,又欣慰又窝心,觉得他的牺牲也不算白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