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陪太子读书-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答题速度快得让考官一度觉得,这小孩不会是已经提前知道答案了吧?
在三经三史里,只有三道会出自书本的正文,另外三道是注疏,其中有一个还特别、特别地偏,并且具有歧义,连考官自己都无法在不翻书的情况下就笃定是哪一篇。但顾乔却连犹豫都没有。
答出来出处的下一步,就是把上下几句都默写出来。这考的是通读经史中的“通”。
顾乔还是一样的套路,眼睛都没有眨,就飞速地默写完了。
幸好,答出题干的出处和默写了上下文,只是答题的开始,否则在一旁围观顾乔的巡考官,准得陷入深深地自我质疑不可。
顾乔的下一步就是要开始结合题干和上下文,来进行六“论”了。
每一题都至少要写够三千字,长篇累牍,比小作文还小作文。到了这一步,顾乔就从答卷转战到草稿纸,写字速度终于慢了下来。这才让考官勉强相信了这个年轻的考生还在正常人的范畴,他也并不知道答案。
整场考试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几乎没人可以睡觉,毕竟一题需要写三千字,六题就是一万八千字。刨去思考、琢磨,留给考生答卷的时间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紧张。
他们要打腹稿、草稿,再进行二次誊抄,实在不是常人可以轻松做到的。
尤其是顾乔这样才十二的小孩子,他在终于写完六道论题的草稿后,还没有来得及再通读修改一遍,就已经累得上眼皮打下眼皮了。微弱的灯光照亮着的号舍外,是月明星稀的夜晚,其他号舍里也是点灯熬油、烛火不休,大家都在奋笔疾书,不想错过好不容易才开一次的制科。
顾乔也想继续,却还是扛不住生理反应,直接睡了过去。
再一睁眼……
顾乔看着太子殿下单人、豪华的大殿考间,陷入了沉思。他的大脑甚至有一段时间是完全空白的,到底,发生了,什么?!!
福来还贴心地站在一边道:“殿下可是累了?要不要休息一下?要不要喝点羊奶酒?这样的考试环境真是太艰苦了,太为难我们殿下了!”
顾乔:“???”
一转眼就发现自己出现在憋屈的号舍里的太子殿下,觉得他现在面对的才是真的艰苦环境。他脸黑得已经要杀人了,偏偏左右号舍的邻居还不肯安生。
先是从左边传来了一顿叮叮咣咣的声音,然后很快地就传来了饭香。大半夜的,他用最简单粗陋的食材,竟好像做出了烧尾宴的规格。香味弥漫了大半个考场,虽看不见人,但莫名就能在一片漆黑里听到倒吸唾液的声音。
右边的不干了,立刻不服输地掏出了自己的家伙什,也开始深夜做饭。这怕不是个专业的庖丁,来自川蜀,因为在这局促的条件里,他特么还炝了个锅!
太子殿下觉得,在他有限的十四年人生里,大概是真的遇到危机了。
敲里妈,听到了吗,敲里妈!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太子:辣鸡贡院,迟早药丸!
PS:文中贡院的布局,结合参考的是北京贡院和江南贡院。
又ps:文中制科考试的内容,参考了苏轼大大第一次制科的试卷,顺便一说,我苏轼大大是真的惨,两次制科考试,都因为种种原因,只给了三等,还要被后世研究卷面,分析原因233333。
第十六章
大启开国尚短,一切规章制度其实都还在摸索阶段。
就好比科举。
事实上,科举诞生的时间也不算长,是前朝末帝为了对抗世家和九品中正制,才好不容易想出来的。这位末帝是个挺有想法的年轻人,颁布了很多他觉得会于国有益的政策。
可惜,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残酷,他和一帮富有抱负的寒门学子搞出来的肇秋改革,最终还是惨败在了盘根错节的保守派手上。那些行将就木的腐败与苛政,在风雨飘摇的反扑中愈加猖狂了起来。
前朝大厦将倾,少帝已无力回天。
然后……末帝脑袋里的某根弦,在穷途末路中崩掉了。好好一个有为青年,在百年沉疴的合力围剿之下,突变成了一个百无禁忌的疯子。他破罐子破摔,以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决绝方式,和朝臣世家对立到底,进行了极其疯狂的报复。
两边就像是即将和离,但无论如何都离不了的怨偶,动不动就拿孩子来威胁对方,还时常打孩子出气。
这个“孩子”,指代的自然是前朝受苦受难的普通百姓。
闻家太祖正是其中之一,村子遭灾,饿殍遍野,朝廷派来的御史却贪了赈银,根本不给人活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咬牙进京告御状,却不想朝廷解决不了问题,就要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闻家太祖也是个血气少年,把心一横,就领着全村还活着的人落草为寇了,窝在莫寻山上当土匪,与朝廷对峙。
后来天灾不断蔓延,朝廷再无力遮掩,各地纷纷涌出了起义军。闻家太祖作为第一个和朝廷公然对着干的,被朝廷立了典型,誓要弄死他来以儆效尤。闻太祖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和军师对坐,沉思良久,一拍桌子,就扯起了自立为王的大旗。
加入了那场为了争取活下去的权利而不得不进行的战争。
结局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末帝自焚,世家残存,两边把彼此打废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个过去他们根本不屑一顾的闻家草莽入京,坐上了龙椅。
以五族七望为代表的世家虽伤了根本,却还在妄图忽悠太祖,继续前面几朝“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的格局。
闻太祖是个大老粗,什么政治宫斗都不懂,但知道老子的寨子只能老子一个人横。
他拉着儿子、军师并几个聪明人,又对坐合计了一夜,就从前朝的种种改革政策之中,扒拉出来了那么几个其实很有利的政策,换了个说辞,摇身一变,成了本国的立国根本。
科举就是这么应运而生的。
目前来说,科举制度的运转还算顺利,给朝廷输送的人才相对稳定,世家们的式微成为定局,恶性循环,再没了和皇帝对抗的资本。
但科举毕竟是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在很多细节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有待完善。
好比……
有人在贡院重地,当场炝锅。
贡院是让带米带锅进来的,本身又有炉子可以点火,煮饭热菜都在允许范围内。只是此前一直没人想过炝锅这么神奇的操作,如今仔细想想,也没有明文规定不可以。
但,还是不能忍!
都不用其他考生举报,就有差役提着捅,拎着水,循着浓烟按图索骥地跑过来,准备救火。贡院走水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毕竟考生们需要点灯,天干物燥,号舍又是木质结构,一阵风吹过,各种防不胜防。
等一众差役并巡考官赶到,看到的却不是预想之中的大火,而是一股子从鼻子吸入能呛到头皮发麻的辛辣。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巡考官当下就不能忍了,骂骂咧咧地冲入灰色的浓雾,想要去看看是哪个逼在作死,他非要让他悔恨终身,再不敢在考场炝锅不可!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巡考官的骂声戛然而止,就像是被谁突然掐住了脖子。不一会儿,他就恭恭敬敬地退了出来,还很舔狗地不断指挥差役赶紧把浓烟给扇散了,别影响了里面那位大爷吃饭。
这就很嚣张了。
但也让一直在暗中观察事态发展的考生们明白了一件事,炝锅的这位来头不小,至少是寻常的巡考官所招惹不起的。
隔壁的闻道成忍辱负重,还在低头耐心模仿着顾乔的笔迹,把小世子草稿上的内容誊抄到试卷上。他一边写,一边在心里恨恨地想着,下回就有不能炝锅的规定了!
别等他考完!他倒要看看谁特么敢在他面前做饭!
只要一换到了顾乔身体里,闻道成就莫名地不厌食了。这本是一件值得开心的好事,但是如今它却让自己显得如此凄苦。
顾乔一向善于忍耐,他想着只是考一天一夜,他又不太习惯在这种场合用恭桶,就干脆没带什么吃的来,连水都很少喝,想要尽可能地避免尴尬。他把一切都考虑得很完善,独独没想到,他会在考到一半的时候,和太子殿下再次互换。
顾乔一边担忧着殿下受苦,一边还要抓紧时间查看殿下的答题情况。
太子的进度和顾乔的差不多,马上就要写完全部的草稿,只有最后一道题欠了个收尾。倒不是太子答题比顾乔慢多少,而是他把一部分时间,用在草稿上疯狂吐槽了。
顾乔甚至能脑补出来,太子殿下是怎么一边答题一边骂的,真的是很暴躁。
但太子还是坚持答完了卷子,甚至写得还不错。只要把握好了诀窍,找到思维视角转换的关键,就能一窍通百窍。要面子的太子,永远是不会输的!
就是太子殿下所写的内容里,有些句子的措辞,还是带着无法掩去的棱角,那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命令习惯,很难改变。顾乔斟酌着给殿下的草稿又润色了一番,顺便把殿下写错的字也给改了,超强纠错,一个顶俩。
顾乔在太子生龙活虎的身体里,就仿佛重新拥有了使不完的力量与精神,他终于也开始学着搞事了。
在改稿的途中,顾乔招来了福来,试着开口:“贡院那边……”
不等顾世子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完,福来已经很懂地接上了话:“您放心,都打点好了,保证亏待不了世子爷。”
“???”顾乔有点蒙,打点什么了?哪个世子爷?我吗?
还真是。
闻太子是个领地意识很强的人,在还没学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自我觉醒了“我的人,只有我可以教训”的意识。小小的太子,敢当着武帝的面伸开手,护在奶娘面前,与比山还要高的父皇僵持着,仰着头,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
这也是太子殿下脾气都那么暴躁了,东宫的宫人仍对他忠心耿耿的原因。他们对太子不只有惧怕,还有敬畏。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没有做错事,就一定不会在太子这里丢了命。
而一旦被太子认在了自己人的范围内,就会被他保护到底。
决不食言!
顾乔是最融入太子保护核心的一个。
连闻道成自己都说不上来,他为什么会对顾乔这么另眼相待,大概就是他表弟说的,他真的很喜欢顾乔吧。
难得有个什么喜欢的东西,闻道成接受良好,他觉得新鲜又有趣。
在照顾顾乔方面,闻道成可以说是做到了无微不至,从对号舍的选择,到打点巡考的差役,连闻道成自己都没想到他可以考虑得这么全面。这里面自然也包括了让贡院提供送饭服务。
贡院自开考开始,大门就会是紧锁的状态,除非考完,天王老子来了也不会开。
但是在内部,监考楼上的考官、差役都是要吃饭的,他们肯定有食堂,提前送个厨子进去,给一二考生开个小灶,还是在基础权利范围内的。
闻道成誊写到第三道题时,就吃到了自己送给自己的饭。
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至少不比他左右做的差。
来送饭的巡考官还小声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会来得这么晚。白天的时候不好张扬,毕竟是开小灶,路过一排排考生,很容易制造矛盾,被有心人传他们作弊,只能等夜深了再送。哪承想正要送,就出了隔壁炝锅的事,考生和考官都被惊动了,只能再等机会。
待一切平息了,他就马不停蹄地过来了,还附赠了一条薄毯,以防感冒:“世子若有什么吩咐,可以随时让巡逻的差役来找小人。一般不太出格的要求,都能尽量满足。”
“哦,对了,这是太子殿下的吩咐,他真的很重视您啊。”
最后这句是幼稚的太子殿下,点名要求对方说的。毕竟他闻道成从不是一个做好事不留名的人,他想要对顾乔好,更想让顾乔知道他的好,他可不要做无用功。
如今自己面对这一幕,闻同学内心可以说是极其地复杂了。
一夜过后,很快就到了与昨天对应的时辰,收卷锣准点敲响。每一排号舍都对应一个差役,他们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在差不多的时间收走了所有的考卷和草稿。
考生们得以从狭小的格子间里脱身而出,却不见多少人有放松的神情。
这次的考试真的太偏了。
大部分人都在号舍外面活动了下筋骨,等待着叫号,好排队离开贡院。太子殿下不太熟悉这一套流程,但是他有脑子,观察一下附近的人,也就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
太子殿下左右号舍的邻居,就是那两个厨艺达人,也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
一左一右,都是熟人。
左边那个做饭的,是阁老的外甥,已经靠科举当了外放官,这次来参加制科是准备着在官位上更进一步。因为有过相关的考试经验,准备万全,想要吃上一口热乎饭也在情理之中。
右边这个炝锅的,太子就更熟了,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伴读之一,祖籍四川的苏肃。
“哟,小世子,考得啷个样?”苏肃自来熟地上前。
太子殿下:谁能想到呢,这位明面上是个正经伴读,背地里却藏着厨子的天赋!
“炝锅炝得很好啊。”太子只能这么咬牙切齿地暗示。
苏肃真以为世子在夸他,还不好意思地红了脸:“好嗦,好嗦,吃饭有辣子,巴适得很。古有东坡肉,今有我西坡辣豆干。小世子,尝一口?”
太子殿下:不!你死了!别说话!你在我这里已经死了!!!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文华堂里的伴读各个都是人才,说话很好听,做饭又好吃,我超喜欢在里面读书的。
又PS:以防有亲问“四川”这个叫法(我以前的文里真的遇到过),我在这里提前解释一下——四川是个很古老的称呼,从元朝开始,就已经是省会行政单位的名字了,它真的,不是一个现代化的称呼。
第十七章
由苏肃想开去,闻道成很怕自己其他的伴读也有两副面孔。
这导致他在贡院门口和温篆等伴读会合时,特意站得稍微外围了一点,想要对几个伴读先观察一番。
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有点颠覆太子殿下的传统世界观。
那个笑得后槽牙都快要露出来的是谁?他怎么记得这个伴读从来都是不苟言笑的?那个赌咒发誓说如果这次考好就给所有人跳十六天魔舞的,是认真的吗?他记得对方的学问水平一直是仅次于温篆的啊,所以其实就是想当众跳舞吧?!
最可怕的是,三人看见世子和苏肃一起走出来时,还齐齐地……低下了头,好像是为了方便和小世子说话。
——在你们眼里顾乔是有多矮???
好好一个太子,眼瞅着就要被逼成吐槽役了。
心好累。
幸好,温篆看上去始终是表里如一的,还是闻道成认识的那个伴读,并没有变得面目全非。
就是……
对顾乔太热情了。
温篆并没有察觉到眼前小世子的不愿意靠近,特意招手,让个头矮的顾乔站到了伴读们的中间,然后关心地问道:“考得如何?”
闻道成甚至觉得,要不是他生人勿近的气场实在太足,温篆大概会直接揽住他的肩,不是好兄弟的那种勾肩搭背,而是像对家中小崽儿似的照顾有加。阳光下,京城第一公子温篆,莫名就带上了那么几丝母性的光辉。
由于要进贡院考试,顾乔并没有随身携带手记,导致闻道成对于顾乔和温篆之间的关系一无所知,实在是不好把握距离。
闻道成之所以来贡院门口找温篆会合,也是因为他从苏厨子口中得知,他们是乘一辆马车来的。也就是说,外面并没有显国公府的马车在等着小世子。而对于从小待遇和皇帝差不多,始终不太能轻易离开皇宫,哪怕真的离开也是车接车送的太子殿下来说,他并不太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回国公府。
只能先来投靠温娘。
温篆看眼前和昨日开考前判若两乔的小世子,只以为对方是在担心考试成绩。他在和顾乔结识后,设法了解到了一些顾乔过去的生存状态,哪怕顾乔当年再有灵气,这么多年没有受到正规教导,总让温篆忍不住担心。
如今担心好像成了真,温篆就贴心地换了准备好的第二个话题。
“你一定很累了吧?一天一夜,对于你这个年纪确实有些过了。”
其他几个伴读也是纷纷点头,不要说年不过十二的顾世子觉得累了,他们现在也不算多么舒坦,毕竟被圈在那么个小格子间里整整十二个时辰,束手束脚的,还一直处在一种高强度的用脑状态,神经极其紧绷,真的很需要好好休息一下。
闻道成顺着温篆递过来的台阶就下去了,在拿不定和众人的关系之前,演绎一个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的少年,俨然是最好的选择。
“先回去休息吧。我今晚在望江阁设了宴,到时候有的是时间好好聊天。”温篆最后道。
闻道成拿不准关系,就先含糊地应了,想着万一顾乔和温篆其实只是面子情,那他就晚上再以突发疾病为由拒了这个邀约。
不等温篆把人扶上马车,另外一队来接世子回家的人就到了。
领头的正是今天不需要考试的周三公子周叔辩,他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之上,走过自动在他眼前分流的人群,由远及近地来到了贡院门口,身后跟着刻有东宫印记的马车和亲卫,整个人昂首挺胸,就像是一只开了屏的孔雀,神气极了。
派周叔辩来的人,自然是穿着太子衣服的顾乔本人。
顾乔也已经考虑到了太子殿下有可能不认识路的情况,特意一大早就让福来去安排了人,好在贡院散场后,接殿下回国公府。
顾乔以为的接,就是低调地找个马车,找个人,对上一句太子懂的话,把殿下轻轻松松送回去。但在福来的理解里,却是之前太子吩咐过的要对顾世子多加照顾的规格,那自然就要通知周三公子,让他去给世子爷长脸了。
周叔辩也不负所望,浩浩荡荡地带着人来了,在众目睽睽之下,接上了闻道成版的显国公世子。几乎所有在贡院门口逗留,还没有来得及离开的考生,都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温篆与周叔辩好像为了顾家世子,在互扔眼刀。
一个是太子最倚重的伴读,一个是太子的嫡亲表弟,他们竟都在略带讨好地想要与顾乔交好,伸出友谊之手。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世子,要翻红了啊。
至少眼下顾乔是个香饽饽,连温篆和周叔辩都要为之争上一争。之前有关于顾乔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谣言,可都去见鬼吧!这不会是有心人想让他们和顾乔交恶,没有办法结识贵人的阴谋吧?这手段太阴毒,太下作了!
最让人惊叹的还是“顾乔”,他对待温篆和周叔辩等人的态度,宠辱不惊中甚至带着一丝理所当然。
说实话,一般遇到这种漫不经心装逼的人,都会让人很厌烦。但是偏偏这种感觉到了“顾乔”的身上,却只会让人觉得,他没什么别的心思,合该便是这样的。他的气定神闲,只是因为他就有那个气定神闲的理由与能力。
他,生而如此!
连周叔辩都已经习惯顾世子这时不时地气质上身,他还特别地配合。因为他现在很开心,开心到要上天了,他竟然能从温篆手上把人接走。
看清楚了吗?他和顾乔才是一国的!
周叔辩在送了“顾乔”上马车后,还特意回头,挑衅地看了眼温篆,浓眉大眼传神地表达了一个中心主旨——爷们早在你之前就认识顾世子了,想和我抢人?没门!
温篆面对脑子不好的周三公子还是一如既往地回应:“???”
马声嘶鸣,车轮碌碌,今日在场的人都万分确定了一件事,这顾家世子此后必不是池中之物,未来京城公子们的格局又要变了。
大人物闻道成同学,却在一上马车之后就睡过去了。
真不是太子警惕心如此松懈,而是顾乔的身体太弱太渣,能从昨晚坚持到现在,已经算是闻道成本人意志惊人了。太子殿下刚刚没怎么和温篆等人搭话,也有这方面的原因,顾乔同学的身体已是强弩之末,说话都是有气无力的,分分钟就要昏睡过去。
然后,闻道成就眼前一黑,再不知道南北。
一直到被解厄叫醒,闻道成都在梦里思考着一个问题,顾乔的身体未免也太差了一点?
刚换到顾乔身体里的时候,闻道成以为十二岁的孩子都这样,亦或者是顾乔被囚禁在国公府缺乏锻炼导致的。但是结合这么一场考试,闻道成越来越觉得也许这里面还有事了。
他必须找个大夫来给顾乔看看!
迫在眉睫!
然而,不等闻道成叫大夫,太医们就已经一窝蜂地涌了上来,开始了望闻问切,还有苦到让闻道成想毁灭世界的汤药在等着他。
太医们离开去合诊后,穿着太子常服的顾乔才走了进来,满眼关切:“卿卿你感觉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闻道成盖着薄被,靠在床边,皱眉道,“别用我的脸做这么蠢的表情。”
顾乔眼角微红,唇色泛紫,好像还有泪珠挂在睫毛上,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