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君临城下-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可依,但若是直接派个人去打探消息,那就是摆明了不相信他,这不仅寒了永康王的心,传出去的话还有损皇上的声誉啊!”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皇帝一听更是为难。
四皇子匆匆赶到皇帝面前,跪在地上面露忧色道:“儿臣愿为父皇分忧,请父皇允儿臣前去探望伯父,一来可表父皇心意,二来也可看看伯父病得如何了,如此岂不两全其美?”
皇帝听得双目一亮,不由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
太子听闻消息,立刻坐不住了,他哪里会给四弟立功的机会,当即就匆匆忙忙赶过去,说出的话与四弟如出一辙,又道:“儿臣身为太子,比四弟去更显诚意,再说,儿臣也着实担心伯父的身子。”
四皇子听得面色不善。
皇帝看看跪在面前的两个儿子,不用多斟酌,自然是选择了与自己更为亲近的太子。
四皇子此次前来,实际是王述之的授意,只是他并不知王述之与永康王暗中来往,更不知此事原本就是冲着太子来的,此时见太子抢了自己的功劳,心中愤懑不已,出了殿门便沉下脸,拂袖而去。
王述之接到太子离京的消息,面露笑意,对司马嵘道:“我还得再去一趟永康王府。”
司马嵘再一次随他赶赴永康县,驿馆的伙计进来送水时往他手中塞了一张纸条,他找机会打开来看了看,立刻焚毁,翌日对王述之道:“丞相,属下上回以女装露面,这次再去恐怕不妥,永康王并不傻,他若是知道我男扮女装,怕是又要对你起疑了。”
王述之沉吟片刻,点点头:“嗯,那你在此歇息罢,我去去就回。”
“是。”
王述之离开后,司马嵘出了驿馆,来到后面一座小山丘的林子里,静静等了片刻,便听到附近传来轻微的声响,忙转过头,果然见到谢卓步履稳健地走来,便对他笑了笑:“舅舅神机妙算么?怎么知道我今日会来此处?”
谢卓走到近前,负手而立,面带笑容将他打量了一遍,半晌才开口:“在下心中疑惑,自然要派人打探,只是不知这位公子与在下有何渊源?”
司马嵘深知自己这个舅舅并非平庸之辈,也不与他绕圈子,便开口道:“上回在停云殿见到舅舅时,外甥年纪尚幼,时隔多年,舅舅认不出我来倒也正常。”
谢卓听得面色大变,不可置信地看着他:“停云殿?”
司马嵘点头。
“无稽之谈!”谢卓拂袖冷哼,“停云殿乃当今二皇子的居处,叫我舅舅的亦是二皇子,难道你想说你便是二皇子?”
司马嵘再次点头。
“且不说你如何知晓二皇子的事,二皇子常年卧榻,你却好端端站在此处,不知你冒充二皇子,究竟是何目的?”谢卓沉着脸再次打量他。
司马嵘心知他不会轻易相信,也不着急,只轻轻笑了笑:“舅舅应当知道,年前外甥曾吐血昏迷,后又转醒,不过转醒后的我已不在皇宫。”遂将当初对司马善说过的话又对他说了一遍。
谢卓听后更是觉得匪夷所思,蹙眉怒斥:“一派胡言!这世上怎会有人死而复生?即便是死而复生,又怎会有灵魂互换如此邪门之事?你这么信口胡诌,究竟有何目的?”
司马嵘深知这个舅舅与皇兄完全不同,皇兄本就性子粗,且又与自己极为熟悉、感情甚笃,那些话再荒谬,自己也能有法子让他相信,可这个舅舅身在宫外,与自己的联系本就不多,再加上其心思缜密,想要让他相信,难如登天。
司马嵘道:“舅舅若是不信,可派人去桂阳郡,景王性子醇厚,舅舅即便不相信我,也该相信他。舅舅亦可亲自去看看被带出皇宫的那个元生,观其言行,与年幼时的我是否相同。”
谢卓再次打量他,年幼时的司马嵘他是见过多次的,那时便已觉得他十分冷静,心思异于常人,且因此生了许多遗憾,想着这样的外甥若是能治好,必能给谢氏一族带来振兴的机会。眼前这人看眉眼与气度,的确与自己印象中的那个少年有几分相像,只是这事情实在无法叫人相信。
司马嵘并不指望他相信自己,淡淡道:“舅舅信也好,不信也罢,我与那元生相貌相同,舅舅不觉得这是谢氏不可多得的机会么?”
谢卓听他左一声舅舅右一声舅舅,直皱眉头,一时并未答他的话,而是陷入沉思。
司马嵘又道:“舅舅找永康王,难道不是为了谢氏?不过永康王有自己的势力,即便他得了权,又能记得你几分好?”
谢卓眼底微沉:“你的野心倒是不小,就不怕我告知丞相?”
“告知丞相对舅舅有何好处?”司马嵘笑了笑,“舅舅不必过于忧虑,眼下我也不需要谢氏做什么,只是我身边连个用得着的人都没有,想与皇兄联络都极为艰难,有舅舅做后盾,好歹我也安心一些。”
谢卓蹙眉看着半山腰轻捋胡须,神色似有松动。
司马嵘趁热打铁:“若是我能回宫,将来最可倚仗的自然是谢家的人,没了舅舅与谢氏的支持,我不过是一具空壳子;而若是没了我,谢氏想要有出头之日也不知该等多久。不管舅舅信不信我,也不管我是真是假,我的身份是司马嵘,只要舅舅认了我,我与谢氏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定会同心协力,舅舅有何可担心的?”
谢卓听得笑起来:“难怪丞相如此重用你,我这把老骨头都快被你说动了。”
司马嵘看着他:“舅舅若是哪日觉得苗头不对,大可派人将我杀了,横竖我孤身无依,对谢氏造不成任何威胁。”
谢卓再次捋了捋胡须,转头看着他,轻轻一笑:“既如此,我先派人去一趟桂阳郡。”
司马嵘心头一松,淡然道:“多谢舅舅。”
第三十八章
谢卓本想派底下的人去一趟桂阳郡,可想来想去还是不放心,最后便决定亲自前往。
入了桂阳郡隐约感觉到一股严整肃穆的气息,而且离王府越近,这气息便越明显,谢卓想到司马嵘那信心甚笃的模样,心思动了动,进入王府地界更是仔细观察,忍不住微微吃了一惊。
大晋各世家大族皆有部曲,部曲即私兵,逢战乱时充当兵役,农忙时充当佃农,闲暇是便是府中护卫。司马善被封为景王,堂堂王府有那么多部曲更是不足为奇,奇的是这些部曲看似纪律十分严明,神态举止与普通世家的完全不同,若是数量再庞大一些,组建成一支大军,其实力怕是不容小觑。
谢卓心惊之余,不由对这个一向被称为粗人的景王刮目相看。景王自小与司马嵘亲厚,他如今这么粗中有细怕是少不了司马嵘的提点,若司马嵘当真被一个不相干的人假冒,景王又怎会随意认同?怕是第一个便饶不了那人!
谢卓暂时不确定自己该不该信那一番无稽之谈,不过看景王的潜在实力,与他们联合倒的确不失为好办法,如此一想,人还没下马车,心中便已有了计较。
司马善与谢氏极少来往,见到谢卓突然造访有些讶异,忙将他请进去,叫人奉上茶水,问道:“不知谢大人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谢卓笑道:“下官虽身为二皇子的舅舅,却因入宫不方便,极少探望他,因此心中甚是愧疚,这次听闻他随景王来了封地,便趁机来看看他。”
司马善笑容顿了顿:“啊……二弟他此时正在山中养病,谢大人当真要见他?”
谢卓听得愣住:“山中?”
“正是。”司马善脸上的笑容颇有光彩,显然甚是愉悦,“本王在山中寻到一位世外神医,那里有一处药泉,极适合二弟。”
谢卓一听顿时面露喜色:“原来有这等好事?难怪景王要带他过来!若是方便,下官倒的确希望能与他见上一面。”
司马善面露犹疑,抬手挠挠下颌,正想着要不要找个闭关之类的借口,便听他笑道:“景王可是想拒绝下官?”
“哈哈哈当然不是!”司马善迅速否认,“只不过那神医脾气有些古怪,不喜欢别人扰他清净,本王自己都不怎么敢过去烦他。”
“这样……”谢卓点点头,“实不相瞒,下官这次前来,是受丞相身边那位晏清公子所托……”
“……”司马善惊得双目圆睁,“你见到他了?!”
谢卓抬眼,将他神色尽收眼底,心中的主意便更为坚定,于是将司马嵘与自己林中密谈之事大致给他转述一遍,最后道:“不知景王可有什么想说的?”
司马善想不到自己这个二弟竟如此大胆,也不怕谢家口风不严捅出大篓子来,愣了半天才面色僵硬地开口:“本王信他……嗯,既然谢大人已知晓此事,那我带你去山中看看也无妨。”
谢卓微微一笑,拱手道谢。
入了山,见到密林中有一间简陋的木屋,尚未靠近便远远闻到各色药草混杂的清香,木屋附近的药泉白烟袅袅、热气蒸腾,只不过元生今日已在里面浸泡过几个时辰,此时正在屋内歇息。
司马善进去时,元生正斜靠在竹榻上,手中合着一本薄册,口中念念有词,似乎是在解析医理,而窗边则站着一位白须老者,背对他面带微笑地聆听。
司马善对老者极为尊崇,进门便首先对他拱手行礼。
元生听到声音抬起头来,连忙放下手中的册子,俯身道:“见过景王殿下。”
谢卓听到这一声“景王殿下”,不由愣住。
元生看到后面还跟着一个素未谋面之人,吓了一跳,知道自己不小心说漏了嘴,顿时面露惊慌,小心翼翼地看着司马善,犹豫着是否要改口喊一声“皇兄”。
司马善不甚在意地摆摆手。
他们在木屋内并未停留多久,谢卓只是以舅舅的身份关照一番,便随着司马善下山了,一路心中都在琢磨:二人的确长得一模一样,不过木屋内这位性子偏软弱一些,树林中那位倒的确更像是自己的外甥,不管他们是否在做戏,既然他们彼此之间达成了共识,那自己就当那位是真的又如何?
回到王府,谢卓看着前面步履沉稳的司马善,笑了笑:“不知景王可有话要下官代为转告二皇子?”
司马善面露喜色,高兴道:“本王苦于不能离开封地,不然早就去看他了,既然谢太守方便,不妨替我捎一封信。”说着便叫人研墨,自己则撸起袖子,执笔龙飞凤舞地书写起来。
谢卓目光一转,见他手臂上竟有一道长长的伤疤,且看起来是新伤,不由吃了一惊:“景王何时受的伤?”
司马善顺着他的目光看了看,眸色忽地沉冷下来,随即又大大咧咧笑了笑:“本王命大,若不是多年习武,这次怕是要让人抬着尸骨入封地了。”
谢卓听得更是吃惊:“景王一向与人为善,怎会遇到这种事?何人这么大胆,竟敢行刺景王?”
“倒也并非行刺本王,是冲着元生来的,本王总不能让他伤着,情急之下便替他挡了一刀。”
谢卓一听顿时明白过来,随之也沉了脸色:“二皇子已是病弱之躯,他们竟还是不肯放过,非要斩草除根才肯罢休!”
司马善冷笑:“正因为二弟以病弱之躯都能安然活到今日,才叫他们日日忌惮、夜夜提防,如今好不容易出宫,机会千载难逢,他们又怎会放过?不过眼下已经入了封地,他们想再兴风作浪便要三思了。”
司马嵘缠绵病榻全赖庾皇后所赐,这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事,只是一来皇帝恩宠偏心,二来他们也拿不出证据,因此始终不能将庾氏怎么样,为今之计,只有除掉太子,才可叫庾氏彻底倾颓。
庾皇后在宫闱中使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恶毒伎俩,毁了司马嵘的前程,更毁了谢氏的希望,之后又担心司马嵘抱负,整日想着将他斩草除根,谢氏对庾氏亦恨之入骨。
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谢卓当然不想放过,拿了信便告辞,命人转交到司马嵘的手中。
司马善在信中并未交代过多,只简略说了元生的状况与封地的兵力,以及途中遇刺一事,对自己受的伤倒是只字未提,一来是不想让他担心,二来是觉得并无大碍。
当晚,裴亮满面忧色地站在王述之面前,恭声道:“丞相,当真不查一查晏清公子么?上回他在永康县私自面见谢太守,这回在市集中又收了一封信,那送信之人乃谢太守的心腹……”
“嗯。”王述之随口应了一声,将如意抵在额头陷入沉思,案前的烛火映在他一对深邃的瞳眸中,让诸多纷杂的思绪染上浓墨重彩,缓缓纠结萦绕其间,似心境般不得安宁。
裴亮见他半晌不语,迟疑道:“丞相……”
王述之手中的如意轻轻摆了摆,随后再次陷入沉思。
晏清不是元生,这一点从陆子修上回的神态便可猜出一二,只是他如何能假扮成元生的呢?易容么?他身上原本就有诸多古怪之处,这回又与谢卓暗中见面……说不疑惑是假的,可又不想去深究,一旦深究,自己心底坚持的那份信任就会彻底崩塌。
裴亮跟随王述之多年,头一回见他这么拿不定主意,不由更加担忧:“丞相,万不可感情用事。”
王述之回过神来,抬眼看着他,轻声一笑:“你也不必如此担心,谢氏在朝中一向中立,与我们王氏又素无恩怨,更何况,晏清并不像谢氏安排过来的人,凭借他的心思,不可能成为谢氏的棋子。”
裴亮愣了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丞相所言在理,上回在林中,晏清公子与谢太守说话时,神情举止并无半分伏低做小的姿态。不过属下以为,他一定有事隐瞒,只是不知会不会危害到丞相,以属下拙见,丞相应当提防他一些,最好还是……”
“不查。”王述之起身,轻拂衣袖,“我知你忠心,只是此事到此为止,以后不要再偷偷跟着他了。”
“丞相!”裴亮大惊。
王述之冲他摆了摆手,眸中隐现笑意:“也不全因感情用事,他跟在我身边,至今都在为我出谋划策,即便他有心利用我,也不过与我目的相同罢了,对我并无任何影响。至于将来……唔,那便赌一赌罢。”
裴亮不明所以:“赌什么?”
“心呐!”王述之含笑轻叹,抬脚跨出门外。
夜色浓稠,王述之借着丁点星芒朝司马嵘那里走去,推门而入,见他正坐在灯下看书,面上沉静如同夜色,抬眼看过来,那对黑黢黢的眸子好似外面的夜空一般,深不见底。
司马嵘搁了书起身相迎:“丞相。”
王述之反手将门关上,静静地笑看着他,待他走到近前,猛地将他拽过来抱住,一转身将他压在门板上,俯身笼罩下一片阴影,不给他任何反应的机会,抵着他唇畔深吻进去。
司马嵘让这他这突然袭击弄得措手不及,尚未来得及惊愕反抗,便叫他吻得忘了神,双手下意识攥紧,却始终不曾抬起来将他推开。
烛芯爆出细小的火花,室内多了些暧昧的轻喘声,王述之将他松开,微微侧身,让昏暗的光线照在他脸上。
司马嵘迅速撇开目光,眸中浓重的情绪却尚未来得及收回。
王述之打量他片刻,笑意潋滟,嗓音沉沉:“我倒要看看,你能撑到何时。”
第三十九章
太子奉皇命出宫探望病重的伯父永康王,为了掩盖皇帝那点打探消息的心思,有意将声势造得极大,宣称皇帝担忧永康王的身子,怕他跋山涉水病情加重,特地让太子前去问候陪伴,确保能经得起折腾,再由太子亲自接到京城居住。
如此一来,既没有拒绝永康王的请求,又可昭示皇帝的诚恳之心,百姓们皆言太子孝顺,更是夸赞皇帝与永康王兄弟情深,倒是让皇帝司马甫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
春寒料峭,虽然沿途的柳条皆已抽出嫩芽,可钻出马车时还是叫迎面一阵寒风割得面皮生疼,太子缩了缩脖颈,放下帘子重新坐回暖和的马车内,吊梢的眉眼间飞出一丝不耐:“还有多久才能到?”
跟在外面的太子舍人于俊达连忙恭声应道:“过了前面那座浮桥就离会稽不远了,最快一日能到永康,最慢两日。”
太子“嗯”了一声,想了想,露出一副志在必得的笑容:“丞相怕是也快要回京了吧?”
外面答:“正是。”
“哼!我去看望永康王,你另外派人去王氏查查底,看看除了大司马那一支,他自己还有多少兵力。”太子冷笑一声,又道,“难得来会稽,可不能白来。”
“这……太子查他的兵力做什么?咱们可不能硬碰硬,万一将他惹恼了,大司马那边一旦班师回朝,咱们可是斗不过呀。再说,要真闹出大乱子来,皇上也不见得就高兴。”
太子皱着眉:“查一查又不伤身,查清楚了不也利于下回想对策么?”
于俊达听他没有要乱来的意思,松了口气,忙道:“太子殿下说的是。”
太子这才眉头舒展。
又往前行了一段路,在靠近浮桥时,于俊达探头看了看,抬手喊了声停,扬声吩咐道:“前面的浮桥不比平地,你们先去探一探,若有异状即刻来报。”
“是。”几个打头的护卫领命而去。
这浮桥横跨在支江的江面上,两端相去甚远,底下的江水并不汹涌,此时无风无浪,浮桥上尚算平静,离浮桥不远处还有两座码头,码头处泊着四五只不大不小的渡船。太子这次出门带的人多,又是马又是车还有那么多随从护卫,乘船极为不便,只能从这浮桥上过。
等了片刻,太子有些不耐烦,便掀帘探出身子远眺,眼见那浮桥无风时也轻微晃悠着,心里莫名敲起鼓来:“这浮桥结实么?不会一阵大风就刮跑吧?”
“太子殿下放心,这浮桥搭了好些年,人来人往从未出过事,上回庾大将军南征,几十万大军从这里过,也不曾出任何岔子。”于俊达说着抬头看看天,又道,“就算经不住大风,那也需有风才行,依下官看,今日到夜间都不会起风。”
太子一听顿时心中大定,因嫌外面凉,也就不再多言,满意地放下帘子缩回去了。
过了许久,探路的护卫匆匆赶回来,禀道:“回太子殿下,浮桥的每块木板都查过了,浮桥那头的林子也仔细搜过,不见人迹,也并未发现任何异端。”
太子露出满意的笑容,隔着帘子道:“好,接着赶路。”
马车再次前行,上了浮桥后便听到车底下轱辘压在木板上传来的阵阵“咯吱”声响,车身随着浮桥上下左右轻晃,却晃得并不厉害,太子坐在车内颇为享受地闭目歇息。
行到中间时,车底下忽然传来一阵异样的“喀嚓”声,太子倒也机敏,察觉这有些像是木板断裂了,立刻睁开双眼,正要开口问询,忽然马车后轮一颠,身子随之一歪,整个人都仰躺下去,顿时惊得面如土色:“于大人!”
叫声未落,马车的前轮又是一颠,队伍前后的护卫发觉异样时,还没来得及查看,就听“轰隆”一声巨响,整个马车突然失了支撑,直直往江中掉下去,伴随着一阵凄厉的马嘶,前后离得较近的几名护卫也因脚下的木板突然断裂,随着马车一同摔入江中,发出震耳的声响。
这浮桥搭在江面上,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这么直直掉下去,不说淹死,也会摔晕,更何况如今水中仍寒意未褪,若是不及时将人救上来,冻死也是极有可能的。
浮桥上顿时一阵慌乱,太子若是出了事,他们一个都跑不了,此时哪里还顾得上别的,水性稍微好一些的便全部跳了下去,于俊达是个文人,亲眼目睹马车掉下去,被惊得神魂俱飞,瞪大眼立刻下令:“快退回岸边,去找船家顺流而下!务必将太子安然无恙地救回来!”
队伍前面那些人全都傻了眼,想退也退不过来,只能看着中间断裂的一大块干着急。
于俊达恨铁不成钢地怒骂:“都不长脑子么!退不回来就往前走!到对岸去!”
顷刻间,浮桥上乱成一团。
于俊达稍稍冷静下来,心中大惑不解:明明之前已经探过路,那些护卫将桥上都仔细检查过了,怎么会突然出现意外?而且这意外未免太过巧合,偏偏就发生在太子的马车底下……
等到队伍往两边散开,于俊达扶着锁链走至中间仔细查看,见那些断裂的木板已经悉数落入江中,左看右看都看不出异样来,不由蹙了蹙眉,沉思道:难道当真是个意外?
于俊达带着大批侍从护卫背着冷汗搜寻太子时,另有二人着一身湿衣悄摸着穿过树林,跨上马背,直奔永康县。
这二人先前并未被发现,是因为他们藏身于江水中,一直等到探路的护卫离开才慢慢探出头,之后便攀着草藤树根爬上去,捡起埋在草丛中的火折子,又一个翻身,扣着铁锁反吊在浮桥下面,身法灵活地攀爬至浮桥中间。
二人分别在两处垂着绳子的地方停下来,打火将绳子点燃,又迅速撤离,火苗顺着长长的绳子一路往上蔓延,因在浮桥下面,完全不引人注目,而与绳子相连的那几块木板则早已涂上了火油。
太子的马车行到浮桥中间,点着火星的绳子缓缓燃烧至尽头,木板即刻燃烧,却因为被上面缓缓前行的马车挡住,并未有人发觉,不过片刻功夫,燃烧的木板便崩然断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