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君临城下-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嵘蹙眉。
    王述之起身,看着他道:“无论如何,皇上那里不能再等下去了,储君未立,正是容易生乱的时候。虽然这封信被我们截住了,可不能保证京中没有其他的秦国密探。”
    司马嵘点点头:“嗯。”
    第二日,有朝臣上书谏言立储,皇帝并未再像之前那样恼怒,而是面露沉思,显然将此事放在心上了。
    同一天,北方战事大捷的消息传来,朝堂上喜气洋洋,皇帝更是龙颜大悦。
    凉国夹在大晋与秦国之间,趁着两国自顾不暇时上蹿下跳,如今总算是被谢卓带去的大军给彻底镇压了,凉国国君被俘,凉国归入大晋版图,谢卓安顿好当地驻军,不日将率领大军回京。
    皇帝宣司马嵘进宫的次数明显增多,留他在宫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宫中不乏朝臣的眼线,很快,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最近时不时考较睿王的功课,甚至偶尔还会挑一些政事询问他的见解。
    形势已经一目了然,东宫怕是很快就会有新主了。
    风向明朗,睿王府的拜贴陡然增加,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也不为过,司马嵘不好在这关键时刻敞开大门,却也不能再将这么多人拒之门外,只好选了个折中的法子,应丞相邀约,去秦淮河游玩了一趟。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大臣们立刻涌过来,又不好做得过于明显,只装作偶遇,上前打个招呼,套套近乎,一派祥和。
    这偶遇的人也太多了……
    司马嵘头痛,打迭起精神应付,既不能驳了诸位的面子,又不能过于亲近,一通应付下来,再游刃有余也是累得很。
    消息很快穿到皇帝耳中,皇帝被这些大臣气得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好在听说司马嵘对谁都未曾亲近,总算心情好了些,对这个儿子也愈发满意。
    司马嵘好不容易落得清净,转身掀开隔帘,看着里面早早被交代重任的王亭,问道:“今日都来了哪些人,可曾一一记下?”
    王亭直着眼看他,目光呆滞,举着笔杆的手抖抖嗦嗦,自司马嵘登上画舫就开始嗡嗡响的脑袋到现在还没平静下来。
    司马嵘哭笑不得,只好自己俯身抽出他面前的名册一一细看。
    王亭艰难地吞了口唾沫,站起身朝他拱了拱手,强做镇定道:“回回回殿下,都都都记下了……”
    司马嵘冲他笑了笑:“辛苦了。”
    王亭连连摇头:“不辛苦不辛苦!小小小小人的荣幸!”
    娘哎!真是晏清公子!这真是要了老命了!
    司马嵘无奈地捏了捏眉心。
    “噗……”一旁的王述之实在忍不住,低声笑起来,拿手中的如意朝王亭后脑勺敲了敲:“好了,去外面吹吹风冷静一下。”
    王亭虽然平时话多得厉害,不过对于事情的轻重很有分寸,又极为衷心,因此王述之对他倒也放心。
    王亭听了他的吩咐,脚步漂浮着走了出去。
    画舫内再无其他人,王述之搂着司马嵘低声说了几句话,知道他不便久留,也就没有多纠缠。
    游秦淮河后,司马嵘依旧闭门谢客,好在朝臣们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明面上渐渐消停了些。
    如此过了许久,皇帝依然没有下旨,大家似乎也并不着急,彼此心照不宣:谢卓还在路上,皇上必定是要等谢卓回了京再下旨。
    没见睿王如今每日都要进宫么?简在帝心啊!此事已十拿九稳了!
    谢家眼看着就要昌盛了啊!
    众人躲在自家府中纷纷羡慕,一边羡慕一边绞尽脑汁地想法子,究竟怎样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与睿王套上近乎?也没瞧出来他与谁特别亲近,着实无从下手啊!
    至于另一部分人,则暗自咬牙:睿王如今风头正胜,得想个法子挫挫他的锐气!
    司马嵘看着王亭记录下来的名单,又算了算当日未曾露面的人,谁识时务,谁该提防,也大体有数了。
    就在众人各怀心思时,谢卓终于回了京城。
    
    第八十章
    
    谢卓回京,皇帝亲自带领群臣去城楼上迎接,这份殊荣不可谓不厚,到此时,再愚钝的人也能看出皇帝的偏向了。
    谢家遭无视多少年,如今因为司马嵘身子恢复,一朝便被捧上了云端,而司马嵘若没有谢家作为后盾,也不见得那么顺利就能受到皇帝的偏爱。这两者,究竟谁成就了谁,很难说得轻,自古以来,利益相关者大抵如此。
    站在城楼上,很多人嫉妒得双眼赤红,久病缠身的司马嵘与一直受到压制的谢家毕竟根基浅,真心为他们高兴的人并不多,即便一个个往睿王府跑得勤快,也不过是看准风向罢了。
    无论朝臣们站在哪一边,百姓们永远都有着自己淳朴的喜好,谢卓的风姿人尽皆知,不仅才华斐然,更是智谋过人,虽然年纪已不小,却依然是建康城公认的美男子,这次北方战事的大获全胜更是让谢卓的声望更上一层。
    看着俘虏的囚车自大街上缓缓而过,百姓们沸腾了,哪管囚车内是国主还是其他,只看那高鼻深目的胡人相貌,一个个都被激起久违的仇恨,纷纷拿出烂果子臭鸡蛋砸过去。
    凉国虽是跳蚤一般的小国,可到底蹦哒了许久,如今被谢卓一朝平灭,回归大晋版图,着实一扫当年衣冠南渡的耻辱,狠狠出了口恶气。
    远离京城的王豫虽然没有见到这番盛况,却多少也能猜到九分,嫉恨得咬牙切齿,得知谢卓凯旋的消息,当场便砸碎了一方砚台,恨道:“因为皇上的忌惮,我们王家儿郎只能被动地守卫疆土,无法北进一步!想不到那谢卓竟如此好运!他今日荣宠本该是我们的!”
    王重之亦是满脸愤然:“这回,太子之位必然要落到睿王手中了!”
    谢卓如今声望极高,皇帝倒不担心他功高盖主,反而因为有这么一股势力与大司马相制衡而分外安心,一见谢卓便高高兴兴地携起他的手臂,分外亲热。
    如今皇帝对待谢卓就如同当初对待庾大将军庾茂,不少大臣看在眼里都明白了几分其中的意思,纷纷朝王述之瞥去意味不明的眼神。
    王述之却是一派淡然,甚至寻到机会站在司马嵘身侧,带着几分敬佩道:“谢将军果真一鸣惊人,他带去的大军原本可是庾茂手底下的,想不到不仅能迅速收服部下,更能大获全胜。谢家儿郎十分了得!”
    司马嵘对这个舅舅也是佩服得紧,不过他到底清冷惯了,对谢家并无多深的感情牵绊,闻言只是欣慰地笑了笑,感慨自己当初那么冒险的一步棋走对了。
    接下来,宫中着实热闹了一阵,皇帝对谢卓大加封赏,下面的将士自然也是论功行赏,庆贺的酒宴中觥筹交错,人人借着谢卓的才干来夸赞天子的英明,拍足马屁,奉承得天子红光满面。
    早朝中,嗅准了风向的大臣们毫不犹豫地开始请奏立太子。
    皇帝这回终于不恼了,好脾气地问:“众卿觉得几位皇子中,谁可堪大任?”
    那还用说,您都做得如此明显了,瞎子都看得出来,自然是睿王!
    不过话总要说得冠冕堂皇一些,极力支持司马嵘的一位老臣出列,颤颤巍巍道:“睿王殿下乃谢皇后嫡出,身份尊贵,立储君当立嫡。”
    另有一人立刻出言附和:“睿王殿下孝心可嘉,乃醇厚之人,且困于病痛十数载,依然坚持立身立学,可见其性子坚韧不拔。”
    毅王那一派顿时有人嗤之以鼻:哼!坚持立身立学?说得仿佛亲眼所见似的!
    “陛下!”立刻有人反对,“臣以为,睿王十数载居于深宫,几乎从不与外界接触,眼界怕是比不得其他皇子,更何况回京之后始终默默无闻,才学上也从未展露过名声,立睿王殿下为太子着实不妥。”
    皇帝听得皱眉:“卿以为,立谁最为合适?”
    那人额角冒出些冷汗,却依然挺直腰板:“毅王殿下早有贤名,不仅其自身才学有目共睹,更爱才惜才。若立太子,当以立贤为上。”
    话音一落,朝中顿时炸开了锅,关于立嫡还是立贤,自古以来就是朝臣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多数时候还是为了自身利益罢了。
    事已至此,大殿内响起一片“立嫡”“立贤”的争执声。
    皇帝气得火冒三丈,他刚惩罚了毅王,竟然还有人敢将他抬出来给自己添堵!
    可这怒火又不能明着发出来,因为当时毅王盼着自己这个老爹死的事只是自己的推断,并无实据,即便有了实据,那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只能捂着,因此惩罚他的理由也不过是一句“御下不严”,轻描淡写至此。
    皇帝压着怒火朝大殿内扫视一圈,见谢卓垂头不语很是安分,不由大感欣慰,随即又发现最有分量的王丞相竟然不曾开口,顿时挑了挑眉。
    “丞相对此有何看法?”
    王述之就等着他问呢,闻言立刻出列,神色无比认真,一派正直:“臣以为,礼法不可废,立嫡较立贤更为合理。”
    虽然不说支持睿王,不过这话一出,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了,周围的人顿时大惊。
    王氏一向与毅王过从甚密,此事早已人尽皆知,虽然最近因为亲事未成稍有疏远,可多年交情又岂是说翻脸就翻脸的?更何况那露面没多久的睿王可是与王氏素无来往啊!这王丞相真这么大公无私?
    不管别人如何震惊,王述之对着皇帝微松的眉头侃侃道:“立嫡可谓一目了然,谁嫡谁庶一清二楚;立贤却无法公允判断,贤名究竟如何全凭各人心中那杆秤。如今胡人对我们虎视眈眈,朝廷最需要的是稳定,遵照礼法立嫡出皇子为太子,可减去诸多纷争,乃上上之选。只有朝政安稳,方可一致对外!”
    如今谢卓刚打了胜仗,拿胡人转移视线真是再好不过。
    皇帝龙心大悦。
    王述之表明了立场,许多仍在观望或踌躇的大臣顿时有了主心骨,也纷纷出言支持立嫡。
    皇帝面色越来越好,正欲宣布自己的决定,却忽然被一道急报打断。
    八百里加急:秦国出动五十万大军,打过来了!
    
    第八十一章
    
    听到这个突然却也在意料之中的消息,王述之无奈地叹了口气,即便现在皇帝立司马嵘为太子,可朝臣终究没有上下一心,到底还是让秦国人抓住了时机。
    看来京城还暗藏着密探,虽然那胡人被掌控住了,但京中的局势依旧通过其他途径传到了秦国。秦国始终对大晋虎视眈眈,只不过最近几年也是内乱不止,直到近期稍稍安稳才整顿兵力南下进攻。
    很久没有如此大的战事,皇帝听完急报立刻就有些坐立不安,搭在膝头的双手拢在袖中微微收紧,面上的红润刹那间消失不见。
    “秦国出兵五十万,众卿以为,我大晋由谁领兵迎战最为合适?”
    下面的大臣明里暗里将目光转向谢卓,亦有部分人建议由大司马王豫统帅全军,毕竟王豫父子是多年征战沙场的老将,谢卓给人更多的印象则是名士风范。
    皇帝听到王豫的名字便心生不喜,秦国这个强邻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刀,而琅琊王氏则是抵在喉间的一根利刺,都是要人命的。
    王豫本就行事愈发张狂,若再立功,定然赏无可赏,封无可封,功高盖主,简直令他寝食难安。
    不悦地朝下面看了一眼,皇帝打断众人的商议,坚决道:“凉国一战足以说明谢将军领军有方、智谋过人,这次就依然由谢将军做统帅。”
    话音刚落,大殿内寂静了片刻,谢卓想到谢氏兴盛在即,心中划过一丝喜悦,面上倒是不显,脚步稳健地出列领旨:“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又连下数道旨意,包括大军各路兵马的将领,粮草辎重的供应等。
    散朝后,一切便开始紧张地准备起来。
    毅王府,毅王司马阔面色铁青,平日在人前的温润模样全都消失不见,咬牙切齿半晌后,皱眉合眼陷入沉思,手指在膝上轻叩,缓缓道:“天无绝人之路,本王若是主动请缨随大军出征,诸位以为如何?”
    坐在下面的人神色各异,其中一人面露喜色:“如此一来,不仅能将功补过,更能展现殿下的才学,一旦凯旋而归,殿下可就有军功伴身了,岂是睿王那个病秧子可比的?”
    “不妥!”另一人急忙出声反对。
    司马阔朝他看去,谦逊问道:“何处不妥?”
    “谢卓与睿王乃一丘之貉,殿下与他一路,万一他起了歹念,那就危险了。”
    司马阔想了想,嗤笑一声:“他坐镇中军,大司马与桓将军各领左右两路大军,我只要不跟着中军出行,离他远一些便是。”
    众人沉思片刻,觉得倒也可行,毕竟还有大司马在,谢卓即便想做什么也没那么容易,但总觉得以身涉险并非上上之策。
    旁边一名幕僚捻了捻颌下微须,慢吞吞道:“属下倒是觉得,不妨将立功的机会留给睿王。”
    “嗯?”众人齐齐看向他,面露疑惑。
    司马阔眉梢微动,似是想到了什么,突然笑起来:“睿王那身子骨,也不知经不经得起日夜行军的颠簸。”
    这么一说,气氛陡然轻快,众人或低沉或豪爽地笑起来,俱是一脸鄙夷。
    “不错!”一人高兴地拍了下案几,兴奋道,“皇上正愁睿王的威望不够服众,咱们就推他一把!”
    翌日早朝,皇帝再提立太子一事,显然因为昨日生生被打断而心有不甘。
    朝堂上的形势并未有太多变化,除了又多出两人表示支持外,反对的人则反对之声更为激烈,且紧咬住“睿王德才不显,声望不足”这一条。
    就在皇帝头痛不已时,有人建议道:“秦国能统一北方所有胡人部族,其骁勇善战之名早已深入人心,如今我大晋将士要与秦人决一死战,军心士气乃重中之重。臣以为,由睿王殿下代天子亲征,由此鼓舞三军士气,必能大获全胜!”
    王述之听得心头一跳,不着痕迹地朝那人瞄了一眼,一看果然是毅王手中的棋子,恨得直在肚子里骂娘。
    什么叫“必能大获全胜”?若万一出点岔子难不成还是晏清的过错了?更何况……代天子亲征,多数时候坐在马车内,关键时候却需要骑马,可晏清连骑马都生疏得很啊啊啊!
    额头青筋直跳的王述之顾不得考虑此事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只要想到有万分之一碰到危险的可能性,就恨不得将提议之人抓过来生啖其肉。
    脑中迅速转了几圈,始终找不到合理的说辞来反驳此提议,王述之头痛不已,正准备硬着头皮反驳,一抬头却见皇帝双目微微闪着亮光。
    皇帝显然觉得此提议再好不过,不仅能鼓舞士气,更能给司马嵘立威,一举两得,而且……
    “哈哈哈!”皇帝大笑出声,心情愉悦至极,点头道,“如此甚好!不过,皇子代天子亲征还不足以鼓舞士气,朕决定即刻立睿王为太子!太子乃国之储君,不日即随大军出发,代替朕坐镇北伐大军!”
    王述之张了张嘴,最终保持沉默,心里倒也佩服皇帝难得果断一回。
    毅王那一派,无论是先前激烈反对的,还是突然冒出来出主意的,此刻都成了哑巴,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好端端想个法子,竟将那病秧子朝龙椅又推进了一步。
    消息传到毅王府,司马阔冷笑:“既然已立为太子,那更要让他有去无回!”
    立太子诏书一下,司马嵘面色恭敬地领旨谢恩,心底波澜不惊,既没有惊喜,也没有疑虑,只淡然表示,不久将随军北上,暂时就不搬去东宫了。
    皇帝欣然应允。
    第二日,睿王府再次宾客盈门,这回倒是不好再将人拒之门外了,毕竟这些大臣们都是来表示祝贺及祝福的,司马嵘出行所需都有专人紧锣密鼓地准备,他倒是落得清闲,便耐着性子将这些人一一应酬打发了。
    待到最后恢复寂静,司马嵘登上后山的凉亭歇息片刻,起身时下意识朝乌衣巷望去,对于夜晚的期盼前所未有的强烈。
    夕阳斜挂在天边时,王府又来了一位客人。
    司马嵘揉了揉额角,起身去了前厅,看着在里面等候的陆子修,哭笑不得。
    陆子修躬身行礼,目光似有似无地带着几分大量,虽然在上次宫宴时已猜到了七八分,现再次见面还是忍不住揣度,观司马嵘的神态举止,再次确定了他的身份。
    “陆大人请坐。”司马嵘笑了笑,因陆子修对元生的执着,心中倒是对他有几分好感。
    陆子修为官以来,从不贸然出头,但在王述之需要帮助的时候都会毫不犹豫施以援手,自一开始被王述之拉入阵营,之后就一直坚定不移,明面上谨言慎行,暗地里出过不少力。
    司马嵘自认看人极准,深觉陆子修并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聪明且知进退,颇具名士风度,要说软肋,若元生排第二,则没什么能排第一。
    陆子修道谢接过他的茶,神情不卑不亢,确认了他的身份后就再没有多少好奇之心,温润笑道:“太子殿下应当知道下官前来所为何事。”
    司马嵘点头,却不应话,反问道:“陆大人似乎始终对朝政不甚在意,不知当初因何为官?”
    陆子修微怔,随即露出一丝苦笑:“为了元生。”
    司马嵘没料到他会答得如此直接,忍不住再次笑起来:“元生如今一切安好,你想见他么?”
    陆子修双目骤亮,难掩惊喜:“自然!多谢殿下成全!”
    他原先因司马嵘偷藏了元生而恼怒过,自收到元生那封信后隐隐猜到他并未受什么委屈,心中总算渐渐平静下来,再加上势不如人,只能耐着性子等,如今见司马嵘愿意让他见人,总算大松一口气。
    司马嵘点点头:“元生此刻就在京城,孤随后便派人将他送去陆大人府上,陆大人回去静候佳音便是。”
    陆子修目的已经达到,再不愿多待,与他客套寒暄了几句便匆匆离去。
    司马嵘用过晚膳便将心腹唤来,吩咐道:“去景王府,将元生带出去,别被人看到。”
    “是。”
    “送去陆子修府上。”
    “是。”
    天色黑透,景王府侧门悄悄开了一道缝,与此同时,睿王府的墙头跃上一道黑影。
    司马嵘早已习惯王述之的翻墙行径,见他进来,眼底流露出一丝暖意,忙起身迎上去。
    王述之迅速将他抱住,随即又松开,从身后取出一个包袱:“穿上。”
    司马嵘面露诧异,接过包袱打开来看,竟是夜行衣:“这……”
    “你这里不方便,去我那儿。”王述之笑意盎然地看着他,双眸在烛火映照下熠熠生辉。
    司马嵘迅速将衣裳换好,抬眼看着他。
    王述之目露惊艳,眸中的光亮又盛几分,忍不住抬手顺着他脸颊摩挲到颈项,只觉得他白皙如玉的肌肤在黑绸映衬下更添蛊惑,情不自禁便凑过去啃咬一口。
    司马嵘眼底流露出笑意,捉住他乱动的手,低声问道:“去你那里做什么?”
    王述之不舍地将他松开,深深看着他,认真道:“骑马,再教你一些自保的招数。”
    
    第八十二章
    
    再次踏足丞相府,司马嵘被王述之带到原先居住的院落,竟有些恍惚之感,推开门走进屋内,见里面摆设器具一如离去之时,眼眶微微有些发胀,下意识朝王述之看了一眼。
    王述之垂眸浅笑,凑在他耳边轻啄一口,说出来的话却有几分怅然:“以后,怕是再难有机会与你在此同榻而眠了。”
    司马嵘心底颤了颤,有些怔忪,看着窗下的棋盘,想起某个雨夜窗外的沙沙声响,低声问道:“你后悔么?”
    “不后悔。”王述之转身将他搂紧,鼻尖沿着他颈部的线条轻轻摩挲,“不管你是何种身份,知道你心里有我,我就不后悔。”
    司马嵘抬起手臂,双手在他后背轻抚,又侧过脸吻了吻他的鬓角。
    王述之被他这安抚的动作逗笑,松开怀抱定定地看着他。
    司马嵘让他笑得有些不自在,轻咳一声:“不是说教我骑马的么?”
    “嗯。”王述之捏了捏他微烫的耳垂,觉得心满意足,随即转身带着他出门去了后面的湖边。
    自知晓了司马嵘的身份之后,王述之对丞相府的仆婢做了数次排查,虽不敢保证万无一失,但至少今晚在湖边已经安排了心腹护卫值守,不会出什么岔子。
    挑好的马匹早已准备在林子边上,王述之事事妥帖,教他骑马更是细致万分,边坐在他身后把关,边事无巨细地指点。
    司马嵘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学,以他的悟性再加上王述之的灌输,真正学起来竟是进步如飞,唯一的遗憾便是没有纵情跑马之处,只能在这湖边小小的一块地方绕圈子。
    司马嵘一连数晚偷偷潜入丞相府,所获颇丰,虽然时间紧了些,到底心里有了不少底气,代天子亲征虽说颇有脸面,可也将自己竖成了靶子,怎么能不提前做些防备?
    王述之恨不得一晚掰成三晚用,舍不得浪费时间胡搅蛮缠,只能在送司马嵘回去之后独自辗转反侧,回味着二人贴近时的亲密默默叹息。
    司马嵘短短数晚累得精疲力尽,白天便昏昏欲睡。
    下人们一个个都有些傻眼:太子殿下最近怎么了?吃饭瞌睡,读书瞌睡,连走路都瞌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