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福宁殿-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亮之后; 赵世碂陪赵琮起身; 非要亲手给赵琮穿衣。
朝服好穿,赵琮笑着任他穿,一室的宫女都在笑,赵世碂也不觉丢脸; 笑嘻嘻地给往赵琮的腰带上戴玉佩。赵琮临走前; 对他道:“记得穿朕选的那一身。”
“好。”赵世碂乖乖应下。
“在外头好好办事儿; 都到了这一刻,也不急在这几日。”
“好。”
“乖。”赵琮伸手拍拍他的头。
赵世碂是坐着的,立即伸手揽住他的腰:“这么乖,陛下赏点什么?”
宫女们再笑,赵琮也笑,笑着说:“成; 你抬头。”
赵世碂抬头,赵琮低头,很轻地在他眉间印下一个吻,很轻很快。
宫女们笑着低头,不敢看。
赵琮笑问:“可满意?”
“不满意!”
赵琮再笑:“不满意也没办法啦,朝会时间将到。”
“陛下下回补上吧?”
“好。”赵琮伸手再点点他的眉心,“松手吧,朕要去垂拱殿了。”
赵世碂再用力抱了一下,松开赵琮,并起身送他出门。
赵琮走出福宁殿的门,回头又看他一眼,往垂拱殿去。
赵世碂目送他离去,抬头看东方朝阳,舒坦地松了口气,忙过这几日就好,就不必连面都难见。
赵世碂出宫继续往礼院去忙碌。
赵琮却在宫中接到一个很特殊的求见。
他不相信地问:“你说谁?”
“孙家郎君啊。”
“孙竹蕴?”
福禄点头:“正是。”
奇了怪了,孙竹蕴进宫找他有何事?据赵琮所知,以及观察,孙竹蕴是个极为知道分寸的人,是什么事情,要引得他进宫来?
他刚与李大人见完,李大人是鸿胪寺的官员,很有才干。这回女真称臣一事,他特地将李大人调出来专门负责。过完生辰,这些事便要一一安排下去,这些日子他还在等耶律钦的信。
辽国太后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到时候到底如何与完颜良谈判。
这些都是大事,赵琮议得再度有些头疼,这会儿与孙竹蕴说说话也好。
他闭目养神片刻,听到脚步声,他睁眼,看到如往昔一般的孙竹蕴走进来。
“学生孙竹蕴,见过陛下。”孙竹蕴给他行礼。
这是他的准妹夫,赵琮态度很和气地笑道:“快起身,坐吧。”他指了左首第一张高椅。
孙竹蕴再道一声谢,走上前坐下。
赵琮好奇,也没把他当外人,直接问道:“你所为何事而来?”
孙竹蕴虽不知道陛下要召他做驸马,毕竟没人对他说过,但隐隐之间,他是有所感触的。他是个活一天,算一天的人,很能知足。他也很喜欢赵宗宁,既然陛下都有这个想法,他自会坦然接受。
因而陛下对他这般态度,他心中更明朗。但他今日进宫,并不为自己,而是——
“陛下,您可耳熟宝应县知县易渔?”
赵琮眉毛不觉一挑,怎么又是易渔?怎么连孙竹蕴都在提及此人?他看向孙竹蕴,示意他继续说。
孙竹蕴将他在公主府外碰到易渔的事儿说了出来:“当时学生觉着奇怪,陛下也知道,轻易无人往公主府外去的。学生当时正与小厮买书归来,便派他跟去看看。”
“他去了何处?”
“东大街上的佳兴茶楼,倒也未与人见面,只是自己独坐了许久。喝完茶,他便回家。学生觉着此事有些怪异,到底事关公主,怕有碍,便决定进宫禀于陛下。”
赵琮暗想,也不知道这个易渔又要干什么坏事。
他想了片刻,对孙竹蕴道:“你对宁宁很好。”
孙竹蕴立即愧不敢当地说:“陛下谬赞。”
“朕赞你,便是你值得。这事儿,朕知道了。你也莫要担忧,朕会派人去查探此时,也不要告诉宁宁。”
孙竹蕴一一应下,赵琮很满意,叫福禄带他去福宁殿拿点心:“都是宁宁喜爱吃的,你带些回去。若是宁宁问为何进宫,你便说朕有事传你。”
“是。”孙竹蕴说完了事,不久留,回身就走。
他走后,赵琮想了片刻,叫福禄令邵宜派人盯紧了易渔。
从前真不觉得易渔是个人物,尽管有所提防。
如今倒好,此人越来越过分。
而刚盯上易渔没几日,这人身上果然又出了大事。
“当真?”赵琮问邵宜。
邵宜点头:“他家是扬州富商,海上生意做得很大。这回他家商船被劫,死伤无数。”
“是意外,还是——”
邵宜立即领悟,说道:“臣与陛下是一样的想头,这事发生得过于巧合,扬州一带的水域向来平静,几十年来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儿,怎的偏偏给他家碰上了?偏偏劫了商船之后,那些人也不要财物,倒被其他人家捡了漏。但臣无能,至今还未查到具体的蹊跷。”
“这也不怪你,若是真有人刻意为之,你又如何提前知晓?只是既然知道此事,你便要派人去好好查探一番。易渔可恶,家人却无辜。的确是刻意为之的话,此人有能力办成这样的事,才真正叫人忌惮。”
“臣知道!”
“易渔可知此事?”
“他尚不知。咱们的人是快马加鞭地赶回来的,不过估计也就这几天,易渔将会知晓。”
“到时看他如何行事,朕是不会放他离开东京城的。”
邵宜再点头,赵琮又与他商量片刻,吩咐他许多事。
邵宜进宫没多久,赵世碂也在礼院外的马车内见了自己的人。
“收尾可收得干净?”赵世碂懒洋洋问道。
“郎君您放心吧!”
“他家的货物如何?”
“都被人给分了去,那个赵廷,他眼红旁人做生意发财,也买了艘船,跟着搜刮不少。”
赵世碂不屑:“陛下已经派人去捉他回来,叫他再得意几日便是。”
“可要现在就叫易渔知道?”
“等等吧,这些日子京中忙得很,先别生事儿。待易渔家中的消息传来,科考一事正好到了尾声,也好办事。”
“是。”
“他回扬州时,你们——”
“郎君放心,属下明白,洇墨姐姐都跟我说了。到时候若是穆叔找到那位秀才,我便杀了他,神不知鬼不觉。”
赵世碂满意点头,也没忘叮嘱:“若是没找着,你们也是会审人的,只要搞到他的药剂方子,照样可杀。”
“属下明白。”
三日之后,易渔得知家中商船被劫,人全死光,货物还被瓜分的事儿,大吃一惊。
他爹的管家亲自过来的,那样有能耐的一位老者,竟然老泪纵横:“二郎,咱们易家百年来,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事。郎君一听到这事儿,立马晕了过去。实在太过骇人!咱们易家商号闻名千里的,在海上,无论是谁都要让一让。却忽被打劫,人还死了个一干二净!二郎可不知,血红了一片!船上的人,都是咱家得力手下,培养多年,如今就——”他用袖子擦了擦眼泪。
易渔咬牙道:“可报官?”
“报了,知州大人也派人去查了,可什么消息也没得着。”
易渔一拍桌子:“每年往他们府上送那么多银子,他们就这样办差?!”
“说到这事儿,二郎怕还不知道,知州大人又换了一位。先前盐场那事,原先的知州大人被下令处死,上任的知州大人不过代职,月初的时候,新的知州大人上任了,不再是代职,是个格外刚正的人,不愿收咱家礼,偷偷送去,也被扔了出来,可没脸的很。他一视同仁得很。”
易渔一愣,他就在东京城中,竟然不知道扬州知州换了人!
他辛苦考了状元又有何用?辛苦钻研得这一身本事有何用?
还不是只能窝在宝应县内整日干那工匠的活!好不容易留在京中,瞧起来似是好事,结果,他还是干着工匠的活!他怎么也走不进那个圈子,他即便家财万贯,即便熟读百书,更是状元,却还是个睁眼瞎!
管家又问:“郎君派小的过来,是想请二郎想想法子,京中可有关系可走?郎君也不求讨回失物,只求给个说法!到底是谁这般害咱们易家?!”
“新任知州既然如此刚正不阿,为何不好好查探?”
“知州大人倒是真的查了,就是什么也查不着!是以郎君才这样急,来者在暗,手段高明,咱们可如何是好啊?”
易渔伸手抓着木制把手,心中是屈辱,也是涛涛怒火。
他沉声道:“我先去打探一番。”
他是他们家中唯一的一个读书人,又是状元,还是个官儿,人人信他。他这么一说,管家松了口气。
可易渔又能查着什么。
开封府,天子脚下,陛下的态度,便是所有人的态度。
陛下对这位状元态度始终淡淡,众人对他自然也是淡淡,尤其他与宝宁公主又有那么一段话可说,无人敢接近他。
易渔根本找不着方向,思考片刻,决定回家一趟。
他亲自去找扬州知州,不信办不下这件事来!他们易家作为扬州首富,若连这样的事都查不出来,面子何在?往后,谁还把他们易家看在眼里?商人,商人,唯利是图。
他知道这个道理。
若与他们易家打交道,无利可图,谁还与他们打交道?
他们易家屹立不倒靠得也是与各方官员的紧密联系,若是这么一断,往后如何是好?
但是问题也来了。
他的上峰——暂时算是上峰,不放他回扬州。
第184章 “月亮倒是一样沉默。”
上峰倒不是刻意为难; 只是易渔的差事是陛下亲自定的; 谁敢这个时候放他回任上?
易渔私下里去送礼,上峰也毫不动容。
这些日子以来; 自己的前途未卜; 想做的事通通做不成; 凡事都要小心再小心,最为沮丧与烦闷的时候; 家中还出了这样大的事。易渔就是再镇定; 此时也没法继续镇定。
他易渔,再心思不纯; 到底还是记着家人的。更何况; 他苦心钻营这一切; 为自己没错,也更为家族。若是易家一脉在他手中脱离商户身份,他将是全家的功臣,后代世世都要仰仗他的。
他绝不能放下家中事不管。
念及他的宅子被烧; 陛下都特地叫他进宫宽抚。他思虑了半天; 进宫求见陛下。
赵琮猜到他是为了何事而来; 等他说明缘由,先是表示可惜,安抚了易渔一番。
易渔心中一定,以为此事可行。
谁料赵琮又道:“这事儿,朕记到心中,随后便派人亲自去扬州与知州共同处理; 定要将此事查清楚。若是有人刻意为之,朕也绝不轻饶。易家闻名江南,连朕也有所耳闻,就是京中铺子,也有许多出自易家,易家是商家典范,朕自会给个交代。”
“……多谢陛下。”易渔只能应下,思虑几息,又尝试着开口,“陛下,只是,下官担忧家中……”
“朕明白,唉。”赵琮叹气,“朕也想放你回扬州,只是你瞧,你负责的京中事务,才开了个头,如何离得了你?不过易大人放心,朕管了此事,就会一管到底。”
易渔赶紧道:“下官无有其他意思,只是——”
“你放心便是。”赵琮说着,又笑,“只怪这技术,整个大宋只有易大人懂,离不开易大人哪!”
这话说得似感慨,易渔却又觉着陛下有其他意思。
但是无论如何,陛下同上峰一样,是不会放他回扬州了。他心中不甘心,却也没法子,不敢再说话引得陛下不悦,只得沮丧出宫。
也幸好,陛下的确派人去扬州帮他处理此事,临行前还特地到他家中询问一番,带走了他的管家。
这让易渔心中有了些许安慰。
这些事情一打岔,易渔也忘了再去公主府的事,就是妹妹与赵世碂的事儿他也没精神去管。他沮丧的同时,也愈发觉着自己无能,深觉权利与身份的重要性。
只越是多事之秋,他越不敢轻举妄动。
他第不知第几回地后悔,不该回到开封来。
若还在扬州,新知州有他打点,家中事也有他盯着,万不会到如此地步。他未想到,有一天,他竟会这般想要回扬州老家。
易渔胆颤心惊的日子里,赵琮的人一一往扬州赶去。
赵世碂得知易渔留在了开封,心中觉得有些可惜。
事后,赵琮又再与他提起此人,将易渔家中的事告诉他,评价道:“上回被烧宅子,这回商船被劫,朕也不说那落井下石的话。但足以见得,易渔品格是真不好,否则何必惹得他人这般针对他?”
“针对?”
赵琮不屑:“寻常人家,谁愿意花这个心思?不是生意上的敌手,便是官场上的,总归与他人品差极有关。”
“陛下可还会派他回扬州?”
“当然不会,待科考结束,有了新人选,朕会重新任命宝应县知县。他不是想尽办法地留在开封府,也算如了他的愿。”说罢,赵琮低头继续看书。
赵世碂点头,心中想到,既然他们陛下已接手此事,他便到此为止。总归陛下对易渔也很不喜,就按易渔这个折腾法,日后少不了也是个“死”字。
他转而便与赵琮说起中秋与生辰的事来。
赵琮生辰礼的名字定了下来——瑞庆节。
如赵琮所说,喜庆的字无非就是那么些,赵琮几乎没管,都交由礼部去负责。这个名字还是赵世碂定的,前世的时候,赵世碂翻看过赵琮的手册,知道先帝原本是想给赵琮取名为“瑞”的,后来因赵琮本名为“宗宝”,有个“宗”字,到底给他取了“琮”。
这事儿别人似乎不知,只赵琮知道,并写了下来,赵世碂却一直记在心里。
赵世碂觉得“瑞”也是个好字,不如“琮”美,却足够祥瑞,正适合拿来当生辰礼的名字。
名字定下之后,立刻广告于天下。往后,只要赵琮还是皇帝,每年的瑞庆节都要放假三日,天下同乐。
广告于天下的同时,也要将此消息告知临近诸国,以及向宋朝称臣的各处。
开封府与辽国的上京离得较近,快马加鞭不过两三日,辽国皇宫内便得到了消息。辽国太后轻声哼道:“不过一个生辰而已,至于如此?”
她的哥哥笑道:“如今可不比当年,哪个不捧着赵琮?”
此话恰好戳到太后心中,她气道:“当年不也眼巴巴地讨好着咱们?”
“到底只是当年。”
太后更气:“都怪耶律钦没本事!连合约都谈不下来!”
“他没本事是真,大宋形势强也是真,完颜良看不上咱们也是理所当然。但是娘娘也无需担忧,完颜良可非善类,想要一口吃下,赵琮往后也没好日子过。”
太后不屑:“这才什么火候,就敢跟咱们争,还想要和我们一样的东西?你说,赵琮真能答应?”
“那就得看完颜良的本事了。”
“本宫厌恶极了完颜良此人,恨不得一箭射死他!”太后一拍桌子。
“娘娘可要慎重,您杀了他,舒坦了,他们女真打过来该如何是好?”
太后不平:“咱们难道连一个女真也打不过?”
“自是打得过,只是打完之后呢?两败俱伤,要赵琮在身后捡好处?”
“那你是个什么意思?”
“我倒觉得,与其与完颜良翻脸,不如与他们将关系修好。”
太后更气:“前些时候,完颜良亲自带人来犯我国,我白给了他那么多的牛羊,他转眼就去讨好赵琮,真正的白眼狼!要我与他修好?”
她的哥哥提醒道:“娘娘可别忘了,成年皇子可没死光呢。”
太后眼神一凝:“你是什么意思?”
“万一有哪个与完颜良联合起来,您该如何是好?”
太后再拍桌子:“我儿是大辽的皇帝!我是大辽的太后!谁敢挑衅我们母子,定要他生不如死!”
她的哥哥见她这个脾气,暗自摇头,耐下性子来又劝了她许久。到底将她劝得平息下来,并向赵琮发去贺信,再派人去东京送生辰礼。
其余国家也纷纷有礼往东京送来。
身在东京的赵琮还没收着,秋闱的结果已出,但榜还未放,礼院的官员们仍在做最后的审核。但中秋已来临,赵琮本来并未打算在宫中摆宴,但因魏郡王府至今被关一事,近来的宗室总是有些小心翼翼,赵琮到底于中秋前夜在宫中摆宴。
宫殿还是那座宫殿,装扮得依然好似月宫,人人却都有些心不在焉,也有些胆颤心惊。
吃到一半,赵琮便叫大家都到后头看灯去,省得强颜欢笑,他们不舒服,他看着也不舒服。
赵琮派赵世碂到后头去作陪,自己则是拉着妹妹回了福宁殿。
赵世碂知道他这是有话要说,也没多问,尽职地去后苑陪众人赏月。
赵琮问赵宗宁的想法可有变。
赵宗宁摇头:“挺好的,我觉得孙竹蕴很好。”
“待朕生辰后,你再给朕一个确切的答复。若是确定了,朕再赏一个宅子给孙竹蕴。他若真当驸马,朕也不能叫他太寒酸,只可惜孙家什么也没了。”
“嗯。”赵宗宁虽应下,却还是有些蔫蔫的,靠在赵琮身上不说话。
赵琮劝道:“即便成亲,你还是朕的妹妹。”
“我知道……”
“明日朕要出去看灯会的,你可以将他也带出来一块儿玩,还有安娘。灯会漂亮,高兴些。”
“我会问他的。”
赵琮看他蔫蔫的模样,不舍地又道:“若你实在不喜欢,哥哥从来不逼你的。”
“没有,是我自己愿意的!”
赵琮抚慰地揽了揽她的肩膀。
赵宗宁没等宫宴结束,便离宫回家。
赵琮站在窗前,抬头看月亮。明明是个月圆之夜,因妹妹之故,却有些伤感。可细数起来,并无值得伤感的事儿,样样都顺心,也样样都顺利。
他在席上多喝了几杯,看了会儿月亮,赵世碂还未从后苑回来,到底躺到床上,不知不觉便睡了过去。
后苑中,到了差不多的时辰,宗室们一一辞别。
赵世碂将人都送走,正要回福宁殿,同样送各位王妃、夫人的钱月默叫住他:“十一郎君。”
“有何事?”赵世碂回头看她。
钱月默纠结了会儿,问道:“不知陛下何时下旨赐婚?”
“尚不知。”
“哦。”钱月默似是松了口气。
“不过快了,大约就这一两个月的事。”
钱月默的气又提了起来,但很快便又落了下去,她勉强扯出一丝笑,对赵世碂道:“我问问,想给公主做些荷包之类的物件,成亲时好赏人用。”
这些,赵世碂还是知道的。女子成亲时,总要亲手做些物件,拿来赏人的。但是大户人家的女子,大约是女使帮着做,钱月默倒好,好歹一介宫妃,还是宰相之女,竟然主动为赵宗宁做这些。
当真有些可怜。
钱月默自己却不觉得可怜,说着说着,反倒笑得更为真挚。
赵世碂话中有意:“公主可会感激你?”
钱月默并未明白,只是依然笑:“为公主解忧罢了。”钱月默说完要走,忽然又转身小声道,“还记得当年,十一郎君才十一岁,也是中秋,也是宫宴……”钱月默叹气,“唉,一切终究不同了。”
说着,钱月默便抬头望月亮。
赵世碂不禁也抬头看了眼,不由满含深意地说道:“月亮倒是一样沉默。”
钱月默似乎并未明白话中意思,只是一笑,福了福,扶着飘书的手走了。
赵世碂却还站在原地,依然抬头望着空中沉默的月亮。
他不觉也想起当年,当时钱月默留在福宁殿时,他真是绝望极了。尽管那时的他不知那是绝望,当年,他站在福宁殿的院中看着空中月亮,心中满是愤恨。
当时他不懂,后来他才知道,其实那个时候,他便将赵琮看成了自己所有。
赵世碂低头,与月亮一样沉默着往福宁殿走回,脑中一幕幕地回想起当年的中秋与赵琮的生辰。
到福宁殿后,赵琮已睡熟,他站在床边也不忍心叫醒。
站了片刻,他轻手轻脚地拿来笔墨纸张,就着床边的矮榻画起了睡梦中的赵琮来。
染陶绕过隔窗,正想进来问他是否要喝水,恰好看到这幅场景。
内室中仅留有两盏烛台,窗外是银白月光,交织着包围坐在床榻上的赵世碂,他低着头,只有半边脸被光染色,将他的侧面雕刻得更为锐利,却又因这点光而带着莫名的温柔。
染陶看了片刻,到底轻声转身走了出去。
第185章 放纵便放纵吧!
八月十五; 中秋当日; 城中再度开起了灯会。
不仅如此,赵琮还临时开放了一半的金明池; 供大家进去赏月、看灯、放灯。金明池中池水众多; 恰好供人在池水边放花灯。
赵琮与赵世碂等人从东华门出来; 顺着御街往外走,两侧全是花灯与小摊; 却又与上元节时不同。上元节时还是飘雪的时候; 此时却满城的桂花香,秋夜虽已渐凉; 却未凉透; 孩童们可以放心地奔来跑去; 就是小娘子们也能穿得更为窈窕。
他们并肩走路,也未骑马,一路上,见许多人拜月、贡月; 赵琮看得津津有味。不时有孩童撞上他; 他笑着一点也不气; 还扶住对方,叫他们小心。赵世碂知道他最喜欢看这些,尽管看他不时被撞,心中很不喜,倒也忍住没发作。
走到御街尽头,恰有桂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