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宁殿-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显跪着,老实道:“郎君,太后这些日子无有异常。”
  “赵从德昨日又去宝慈殿?”
  “太后没见他,只王姑姑劝他回去,他不愿意,王姑姑只好把他带进去,在偏厅说了会儿话,他才气冲冲地走了。”
  “这几日,他怕是还要进宫来,你多盯着些。”
  “是。”刘显无奈得很,也只能应下。
  刘显盯着,也只能是盯着,他到底不是宝慈殿的人,只能借着送花的名义不时去转一圈,不过目前,赵世碂也只需他盯着而已。
  次日,赵从德果然又进宫,孙太后已觉厌烦,终于见他一眼。
  因要避人,孙太后即便无有其他心思,也只能在内室中见他。
  赵从德进来,煞有其事地行了个礼:“见过太后娘娘。”
  孙太后皱眉:“你有话直说!”
  赵从德笑着起身,说道:“娘娘这些日子何必避我?我只想求太后在陛下跟前为我说说好话,求个差事罢了,娘娘连这个忙也不愿帮?”
  孙太后冷笑:“陛下能听我的话?再者,你有何能耐能得差事?”
  赵从德心中已觉不喜,他虽没本事,却心高气傲。二十多年前求着要嫁他的人,这般讽刺他,他能接受?
  孙太后见他不说话,更是冷笑:“你求我,还不若求你儿子去!百个我加起来,也抵不上你那好儿子的一句话!”孙太后心中有怨恨,她知道赵从德如今常进宫不是惦记她,只是想利用她,已死的心还是难受,她又道,“你往后再别进宫见我!我瞧你便觉得恶心!”
  赵从德抬头看她,跟着冷笑一声。
  孙太后一愣,这倒是赵从德第一次对他这般。赵从德再不是个东西,好歹也是王府世子,仪态与相貌皆是顶好的,无论何时皆是翩翩风度,否则孙太后当年也不会心悦于他。
  赵从德猛地这么一声冷笑,她莫名生起寒意。
  “娘娘怕是忘了,十多年前,我到底为你做了何事吧?!”
  孙太后的脸色一白。
  “娘娘这是不念旧情,真要与我断了关联?”
  孙太后握住手,长指甲陷进肉中,强撑一口气,反驳:“当年实属无奈,你我早已互有承诺。真要深究,你也脱不了关系,你又何必如此?”
  “我是赵家人!我会害我叔父?”赵从德再冷笑,“娘娘,我也不愿违背承诺,可娘娘你瞧瞧,如今可还有我们魏郡王府的活路?我的儿子?他何尝将我放进眼中?娘娘若也不愿帮我,我便索性将此事说出去,豁出去算了!别人是信我,还是信你?”
  “你!”孙太后怒视他。
  赵从德这时又收起冷笑,深情看她,缓声道:“珑娘,当年我也不愿,可我只能如此,我如何与皇帝抢女人?”
  说起往事,孙太后心神一动,她立刻气道:“你若不敢抢,又何必招惹我?!”
  “我如何招惹你?”赵从德长叹一口气,再抬头看她,“那年,你十五,我才十八,你高高站在后苑亭中,问院墙外的我是谁,你可还记得?”
  孙太后眼圈立时便红了。
  之所以一次次容忍赵从德,只因当年时光。谁都有少女时候,她永远记得春日间,赵从德从地上捡起她的团扇,抬头看她微笑,也问她是谁的模样。
  这是她不为人知的软肋。
  她低头,伸手捂着双眼。
  赵从德再叹气:“当年我为你做那事,我并不后悔。是我对不住你,你当我愿意娶姜四娘?我不得不娶!也多亏我娶了姜四娘,我才能为你做这些事。我为你做这许多,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你能登上高位?”
  孙太后低声道:“高位之心不过梦一场。”
  “娘娘,你我已多久未这般说过话?”
  孙太后红着眼睛,恨恨看他:“你若心中真有我,娶了姜四娘,家中为何又置那些妾侍?”
  “长辈所赐,我如何拒绝?”
  孙太后狠拍桌子:“你生了那许多的儿子!”
  “珑娘——”
  “罢了,都已过去二十多年。”孙太后拿起帕子掩了掩眼睛,再道,“我早已失势,往后你别再进宫寻我,我帮不了你,我也再无其他心思。往后你守着你的魏郡王府过活,我守着后宫罢了。赵琮是个心软的人,他不会动魏郡王府,只要你我护着那个秘密,魏郡王府定会无虞,你将来袭了郡王爵,安稳一世。”
  赵从德眼中闪过不耐烦,抬头再深情道:“珑娘,你当我这些年为何变得如此?你当我不恨?我也恨!我恨我只是一个不得势的世子!我恨我娶不了心爱之人,更恨我不能日日见到她。我当初那般帮你,只不过想助你登得高位。我不在乎你的身份,更不在乎那个位子,我只愿天地之间,再无人能阻隔你我。”
  孙太后再度低头。
  权力与感情交织,后来的她都想要,她却也还记得想要登上高位的初衷是多么单纯。她只不过想与赵从德在一起罢了。
  她抬头看赵从德。
  赵从德也已年过四十,虽混账胡闹,眼角虽已有纹路,跪在地上苦涩看她的模样,却跟二十多年前一样。
  她也不能忘记,她刚被立为皇后,宗室进宫恭贺新皇后。
  地上跪了满地的人,赵从德却悄悄抬头看高座上的她。
  他们二人苦楚相望。
  孙太后再度捂住双眼,无力道:“你走吧。”
  赵从德低落地应了声“是”,又道:“珑娘,我往后可还能进宫来瞧你?”
  孙太后满脸眼泪,她用帕子掩着一张脸,说不出话来,赵从德失落道:“只愿下回我进宫来,你还愿见我,这些年终究是我对不住你。方才说了不少气话,你莫要放在心上。我便是背叛全天下,也不会背叛你。我为你做的事,皆是心甘情愿,我永世不会说出口。只是如今,无人看重我,这些日子你也不愿见我,我心中也难受,我还想着年少时与你的那些梦。”说罢,他静悄悄退下。
  孙太后伏在桌上痛哭。
  王姑姑见他出来,迎上前来,笑盈盈道:“世子这要回去?”
  赵从德脸上再无深情,而是疏离笑容:“王姑姑想得如何?”
  王姑姑倒不惧怕:“世子是知道的,婢子伺候人伺候了一辈子,心愿也不过那一个罢了。”
  “这是早就答应你的。”
  王姑姑直视他:“世子得拿出真心来才是。”
  赵从德笑:“多一个你,不过多一点助力罢了。你真把自己当盘菜?若没了你,本世子多的是人用。这几年来,你办成过哪件事?!那事也不过给你教训罢了!”
  王姑姑脸色一暗。
  赵从德憋得狠了,他是没本事,但他有好帮手。人人不把他当回事,他偏要做出一番事业来!低沉了五年,也该动一动。现在连王姑姑这种老货都敢威胁他,他更气,冷笑道:“你最好能劝动她,否则,第一个拿你的好女儿开刀!”
  “世子!”王姑姑慌了。
  “哼!”赵从德一甩衣袍,走出宝慈殿。
  院中无人后,刘显从一缸睡莲后探出身子来,理了理衣衫,抱起地上的花盆,装作无意,大方走出宝慈殿。
  路上遇到王姑姑,王姑姑斜他一眼。
  刘显最初是孙太后的人,要讨好王姑姑。这五年来,他早已不忌惮她。他“哼”了声,皮笑肉不笑地说:“小的明日再来,陛下说了,这回的牡丹开得极好。娘娘无法一同去洛阳,便多送些来给娘娘观赏。”
  王姑姑也讽刺:“刘大官真不愧是刘大官,一直得陛下重用,养花这样重要的事都交给刘大官来办。”这就是讽刺刘显只配侍弄花草,还乐颠颠的。
  这样的讽刺话语,连挠痒痒都不算,他就是侍弄花草又如何?他侍弄的花草,连陛下都夸!刘显一翻白眼,抬脚走了。
  他走出宝慈殿没多久,身后走来一个宫女,脆生生道:“刘大官,婢子帮你抱着这盆花吧?”
  刘显回头一看,是个面生的宫女。
  他一挑眉,“哟”了声:“你倒是机灵。”
  宫女就笑,自报家门:“婢子是三年前来宝慈殿的,淑妃娘子亲自将婢子分来,娘子当初也夸婢子机灵呢,是以才让婢子当这宝慈殿的大宫女。”
  刘显笑:“你倒是不谦虚。”
  “大官,婢子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在这宫中就得有上进的心才行,您说是不?婢子最钦佩刘大官,瞧见王姑姑那般,也替大官气。”
  刘显再瞟她一眼,心道,这倒有个自愿上钩的。
  他点头:“你说的是,将来定也能当个女官的,比她厉害。”
  宫女笑得灿烂:“那就承大官吉言啦!”
  刘显也笑:“我可不是大官,往后我要叫你姑姑才是!”
  宫女乐呵呵地与他说了一路,将他送回福宁殿。
  刘显打点好花草,便去侧殿等赵世碂。
  赵世碂心情好,办好差事,回来见他一直等着,笑道:“什么事儿急成这般?”
  “郎君!小的今儿去宝慈殿整理睡莲,恰好见王姑姑与世子起争执!”
  “哦?”赵世碂挑眉,“可听到具体说了些什么?”
  刘显惭愧道:“小的不敢靠近,没听清楚。”他说罢,又将那位宫女的事说了一番。
  赵世碂点头:“知道了,你去吧。”
  “是。”刘显磕了个头,有礼退下。
  再过些日子,便是端午,赵琮将去金明池观水战,太常寺已在做准备。届时,百姓在,官员们也在,孙太后与赵从德皆要出席,这是最好的机会。
  他们当年让赵琮落水,他也让他们落一回水。
  赵世碂低头思量,想罢,嘴角翘出笑意。
  只是令他笑的不是孙太后与赵从德的下场。
  而是——
  当年,他便是端午前进的宫,如今又是一年端午将到。
  当年的端午,赵琮命人给他制新衣,那也是他两辈子以来,头一回穿红色衣衫。
  今年的端午,他将最棘手的事儿处理好,他便能正大光明地对赵琮表达心意。民间嫁娶皆要穿红衣,他想与赵琮同穿红衣,且是样式一样的红衣。
  赵琮定是会接受的,即便短期不能,长期也能。赵琮是最心软的,也最舍不得他,他只要乖巧一些,赵琮定会同意。
  届时,他们也能在一起。
  赵世碂坐在隔窗旁,日光照进来,零碎,没有模样,却又琐碎而温暖。
  他的脸藏在这样的微光间,睫毛偶尔颤动。他低头独自想着,越想,嘴角的笑意便越深。
  连他自己,也未能察觉到他身上,这姗姗来迟了几十年的少年意。


第127章 他头一回觉得赵世碂有些可怕。
  临去洛阳的前一天; 也是官员们旬休的前一天; 赵琮将对杜誉的处置告知众人。
  他卸了杜誉的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之职。
  这是赵琮亲政后,第一位免去的宰相; 殿中站着的人莫名都严肃起来; 谁也不敢轻易发出声响。杜誉的名誉毁成那般; 被除宰相之名,本是应当的。他们早已猜到; 他们在意的不是这个; 他们在意的是陛下接下来的话!
  他们想知道陛下到底想将杜誉安置到何处。
  郑桥紧张、兴奋得嘴唇已抿成一条线。
  他们低着头,赵琮瞧不见; 他轻松地继续道:“杜卿虽言行不当; 但念在他有多年功劳; 且又无有确凿证据。朕再任命他为太原府知府,原本的太原府知府回京叙职,进尚书省。”
  众人一听这话便知道,陛下还未完全放弃杜誉; 心中也知道该如何继续与杜誉打交道。回去后; 定是要往杜府送礼的。
  四五品的官员听到这儿; 心中有了数,也就再无好奇。
  但部分从二品与三品的官员还都紧张着,太原府知府进尚书省,自是不够格做左仆射的,顶多去六部当个侍郎。
  杜誉这个宰相位子,要给谁?!
  二三品官员人人都觉着自己有希望; 尤其郑桥,他的手缩在袖中,已是僵硬。
  赵琮却又说了些其他的事儿,他知道大家想听什么,终于他说完了其他事,才慢条斯理开口道:“至于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之位,朕也已有人选。”
  下头一片寂静,是真正的落根针都能听见声响。
  这要先帝在时,宰相之位,定是要与官员商讨的。但是当今圣上,看似绵软,实际强硬,众人不敢反驳。
  赵琮也不再卖关子:“即刻召广西南路宜州知州黄疏进京。”
  大家都舒了口气。
  郑桥却因极度不可置信而睁大双眼,面色也迅速涨红,只是他低着头,谁也瞧不见。
  赵琮继续道:“黄疏原本便是门下侍郎,在地方为官多年,政绩有目共睹。无论是年岁,亦或资历、才学与人品,他是最合适的。”
  陛下既已决定,下头官员纷纷应“是”,原本觉着自己有希望的,也不过分失望,毕竟他们的确比不过黄疏。
  赵琮含笑满意点头。
  朝中丢块小石子,都能激起久久不尽的涟漪。
  赵琮对杜誉的处置,以及新任命黄疏为宰相,无异于天上往下掉石头,水面上全是打出来的水花,人人都有想法。
  但这些均与赵琮无关,他是皇帝,是官家,不能人人的想法都要顾及。
  魏郡王府内,二管家急匆匆地冲进书房:“世子!”
  赵从德大惊回身,怒斥:“混账东西!急什么呢!”
  “世子!不好啦!”
  “出了何事?”
  “陛下叫杜誉去太原府当知府了!”
  “杜誉不是贪钱还杀人?这样还不罢官赶回老家?!赵琮就这样当皇帝?”赵从德不解。
  “小人不知啊!”二管家也急,“世子,这不是最要紧的,要紧的是,杜誉是去太原府当知府啊!咱们舅爷在那处驻守,本就被分权,如今这……”
  赵从德眼珠子一转:“磨墨,本世子写信!”
  “是是是!”二管家积极磨墨,并道,“陛下明日确要去洛阳的,您记得再跟舅爷说一回。”
  赵从德不耐烦:“我自知道!”
  “世子,有了舅爷在,小的这就安心多了。”
  “哼,姜未本事足,便是十个杜誉去,也无甚好怕,保管给他收拾得服服帖帖!叫赵琮百般后悔!”
  “是!”
  赵从德这处正得意,郑桥一回府,到得书房内,回身和气地对他的管家道:“你先出去罢。”
  “是。”管家在宫外等他,再陪他回来,一路上也未来得及与人打听,还不知宫中到底发生了何事。他只觉着自家相公心绪不平的模样,他也不敢多言,转身就出去,他刚将门掩上,就听到门后一声巨响。
  他吓了一个激灵。
  郑桥恨。
  他比杜誉还要大五岁,先帝时候他已是中书侍郎,再熬几年,便能当上宰相。偏偏先帝去了,那也无碍,他跟随杜誉拥护孙太后。杜誉拥护,有几分改革之意,他却是没有的,他只念着宰相之位,只不过做一些面上功夫。
  太后也果然让他当了宰相。
  谁料,这宰相当了不过六年,他再次被驱赶下来。其实陛下若直接罢他的官,或让他也去外头当个知州,就如同当年的黄疏那般,也倒还好。偏偏陛下让他继续当这中书侍郎!偏偏他当回中书侍郎的同时,杜誉还安然坐在宰相之位上。
  他如何不气?!
  他恨了五年,攀上人与钱,终于得到这次的机会,这是他离原本的位子最近的一回。
  可即便如此,陛下宁愿远召脾气臭又硬的黄疏回来,也不愿让他回到原位!
  他恨!
  只他再恨,也不敢与皇权对抗,他恨杜誉,更恨黄疏。他手撑桌面,双眼渐红。
  正在此时,外头他的管家禀道:“相公,有人要见您。”
  他回眸:“谁?”
  “那三人。”
  “叫他们进来。”
  “是。”
  郑桥这才松了口气,那些人还愿前来,显然是还指望着他。
  他又挺起背脊。
  赵琮自然知道,这两个任命定会搅得朝中之人心慌慌。他亲政已久,早已习惯,并为当回事。因他明日便要去洛阳,趁出发前,他还要处理些许事情。
  他先令人将杜誉叫来。
  杜誉也有些迷糊,他原本以为陛下要狠扒他的一层皮,结果却是这样。
  他愈发不懂陛下,愈不懂,也愈加忌惮,走进崇政殿,便跪下老实谢恩。
  赵琮依旧并未叫他起身,只是直接问道:“杜卿可知,朕派你到太原府的目的?”
  杜誉的脑袋,细想,总能想明白。
  杜誉抬头看他一眼,赵琮缓缓一笑,这显然不是厌弃。
  杜誉心中激动,脑中迅速运转,太原府有谁?陛下亲政至今,又曾在太原府做过什么?
  那位郡王府的小十一郎君消失的那几年,陛下厌烦魏郡王府,连着世子妃的娘家姜家都厌弃上了。姜家可也是个百年世家,赵家王朝在百年之前到底如何,人人皆知。赵家王朝是赵家、孙家与姜家一同打下来的,只赵家有个女儿是前朝贵妃,赵家更是前朝贵族,从而顺利被拥护登上皇位。
  这百年来,孙家出了两个皇后,姜家一直驻守太原。
  太原府可是重要位置,姜家也是唯一有驻守权的人家,他想到陛下几年前便已派人去分姜未的权,更是想到姜家这几年来的沉寂。
  他暗想,原来陛下是这个心思。
  他历经两朝,先帝、太后与当今圣上,他都打过交道。前两位可都是万分信任姜家,这一位却——
  他再抬头看陛下一眼。
  赵琮依然对杜誉笑。
  除了赵宗宁与赵世碂,他不信任何一个人。
  该抓在手中的,他都要牢牢抓在手中。
  杜誉磕头,认真道:“陛下,臣懂得。”
  “杜卿果然是聪明人。朕信你,你也有能力,是以才派你去。”
  这真是一棍子接着一勺糖,以为要被罢职的时候,却给了个知府当。刚要欣喜时,又扔下这样一颗雷。再度战战兢兢,官家又说这是“信任”。
  杜誉暗自苦笑,这要说是陛下设局拉他下水,他都信。只是他也知道,陛下怎会行这般的事?他此时心服口服,并承诺道:“陛下,臣明日便出发去太原府。臣定会与姜大人相处融洽。”
  赵琮点头:“有事也不必怕麻烦,尽管传信于朕。”
  这就是让他知无不言,盯好姜未,杜誉应下:“是!”
  赵琮这才笑着再与杜誉话了几句家常,放他回去。
  杜誉出门,遇见进来的赵世碂。
  他向来不在乎那些虚的,更何况他已不是宰相,这是陛下心尖上的人,讨好一番也无碍,立即行了个揖礼:“见过十一郎君。”
  “杜大人不必多礼。”赵世碂依然穿着嫩生生的绿色六品官服,与他道,“据闻杜大人将要去太原府任上?”
  “正是。”
  “太原府是个好地方。杜大人可要睁大眼睛仔细瞧瞧。”
  杜誉抬头看他,赵世碂似笑非笑。
  杜誉这心中就特别不是滋味,这位郎君是穿的嫩,才十六岁,也才是个六品官罢了,还是个没甚用处的词臣,瞧瞧人家这神态。活该赵家人当皇帝啊,一个两个地都这般厉害。孙太后当初如何行事,他可是都看在眼里的,任命个知州都要与人议上许多日。更别提姜家了,守着个太原府,就算真有造反的想法,又能干出些什么来?一百年已过,也没见他们家敢造反。
  百年前就没能抢过赵家,如今还能抢?
  要他说,陛下多虑了。
  他暗自摇头,对赵世碂拱拱手:“臣定是要瞧得仔细些的。”
  赵世碂这才笑起来:“恭贺杜大人,杜大人慢走。”
  杜誉也被他笑得眼一花,心中倒也有与当时楚州知州李志成一样的想法,家中恰有适龄女,倒是可嫁与此人。不待他再想,赵世碂已走进崇政殿,他身后跟着的小太监与宫女与他行礼,也纷纷跟上。
  杜誉回过神,这位十一郎君,福宁殿住着,福宁殿的宫女太监跟着,他还想嫁女儿给他?他倒也好奇,这样的侄儿,陛下到底要给他赐个甚样的婚?
  他觉着自个好笑,抬脚走下台阶。
  “陛下。”
  赵琮抬头,见赵世碂背光从外而来,又是一身官服,俊俏极。赵琮明知要克制,毕竟这几日赵世碂已不再与他暧昧,却还是忍不住再多看赵世碂几眼。
  赵世碂走到他面前,行了个正经的揖礼,笑道:“给陛下请安。”
  这把赵琮逗笑了,他放下揉着额头的手,拍拍身边,“坐。”
  “陛下正为何事头疼?”赵世碂走到他身边坐下,并伸手为他揉摩额头与太阳穴,“我听说了,陛下派杜誉去太原,又将黄疏叫回来当宰相。”
  赵世碂手上的力道刚好,这让赵琮很舒服,他闭眼,说道:“五年前,便想让黄疏当这个宰相的。他不愿回来。”
  “我幼年时候,陛下给我看过他的笔记,确是个怪人,却也的确有本事。放他在地方上待了五年,造福百姓,此时也该让他回来造福更多的百姓。”黄疏从前也是他的得力干将,黄疏的本事,他也是知道的。
  “这一回他总该再无话应对,总要老实回来的。”赵琮对于真正得用的人,向来是比较尊重。
  “陛下,你可还记得范十悟?”
  “嗯?”
  “他与黄疏私交甚好,陛下若是直接发任命去宜州,黄疏这等怪人,怕还是不愿回来,一来一回费时间。陛下索性派范十悟去将人劝回来便是。除此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