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所有人都在攻略朕-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个人心里都有喜欢的类型,梁才人恰好就是他喜欢的那种,只是他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克制,从未表露分毫,今日乍听到梁才人要走,才没忍住外露了一些。
等几个穿越者说完,元清帝想了想,道:“你有何需要的可以告诉朕,朕能做到的尽力帮你完成。”
梁才人提供了不少知识,出了不少力,他愿意给她回报,也算是他的送别礼。
梁才人摇摇头:“不麻烦陛下了,其实需要的我早都收集到了,琴棋书画我也学了不少,还得多谢陛下帮我们找老师。”
金银玉石,她捡样都让系统帮她收了一些,以她的家庭情况,拿出去太多遭人怀疑,挑一样值钱的当做传家宝卖就行了,剩下的也只能当首饰私下戴一戴,除非等宋杰回来,帮她们销货。
“有一件事。”她忽然想起来,道,“我的家人,不,是梁才人的家人,陛下不用对他们刻意照顾,只当寻常百姓看待就好。”
梁才人出身一般,或者说大魏的宫妃包括皇后出身都不高,梁才人父亲只是一个落第的举人,回乡一边教书一边待考,后来考了三次都没考中便放弃了,安心教书。
梁才人是长姐,下面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如今已经举家搬迁到了长安城,两个弟弟走后门进了国子监,算是梁才人对占了原身身体的回报。
如果梁家人争气把握住这个机会,自然会过得越来越好。
虽说她占了原身的身体,但若没有她,梁家也不会发迹来到长安,加上往日她赐了许多金银,足够梁家人富足一辈子了。
不管是为了梁家人好,还是不给陛下添麻烦,一视同仁是最好的。
元清帝略一沉吟,点点头应了:“好。”
不管是梁才人宋杰还是皇后贵妃,他们背后的家人他都有派锦衣卫调查过,倒也不怕他们会生出什么事端来,毕竟如今谁都知道他只看重皇后,各宫妃不过是在皇后手下讨生活罢了。
梁才人要离开的事,到底给这个新年添了一份愁思,元清帝倒还好些,穿越者们尤其常在宫里关系亲近的几个,一时往梁才人宫里跑的更勤了。
而梁才人也趁着离开之前,将她所知道的,还有没拿出来的全都仔仔细细写了下来,整理好交给了皇后。
转眼到了初十,元清帝大清早就带着一众大臣和各国使臣,浩浩荡荡乘车去了京郊,观看户外演习。
演习地点是肃王亲定的,位于一片开阔的平原,背靠青山,平原较高的一处开辟出了一座高台,供众人驻留观看。
这一回元清帝十分大方,直接叫人抬来了一箱望远镜,三品以上官员每人一架,三品以下三人一架,而使臣则按国区分,每国使臣分享一个。
随着击鼓声响起,穿着盔甲手持长枪的精兵齐齐列队踏步而来。
不同于之前城门下的几百上千,这一回是上万,两万精兵分左右而来,迈着同样的步伐,踩出整齐的声音。
等对面汇合,齐齐转身,面朝众人,手持长枪踏前一步:“杀!杀!杀!”
气势惊人。
激昂高亢的声音直冲九霄,撞击到山体上,荡出阵阵回音。
手持望远镜的众臣手一抖,不由朝后退了一步。
元清帝也是头一回亲眼见,心中激荡,有这样的精兵,还有何愁!
士兵动作整齐划一,变换队形,持盾持剑,互相比划,到底不是真正的战场,并没有太过激烈,但气势到位。
紧跟着是骑兵,数千骑兵策马而来,一连串马术看的众人眼花缭乱。
而且骑兵比步兵更有气势,万马奔腾,场面恢宏。
与官员不同的,各国使臣更关注那些士兵身上穿的铠甲,手里拿的武器,但远远只能看到外表与以往见过的不同,具体效用不得而知,但既然能被大魏拿出来展示,想来定不会差,至少不会比以往那些差。
一时心思各异。
坐在轮椅上的刘愿倒是唯一一个纯粹看热闹的,还趁机朝元清帝眨眨眼打了个招呼。
元清帝略无语。
很快一列三台大炮被抬了上来,这才是这一次户外演习真正的目的。
如今制造出来的大炮,是仿照穿越者世界历史上的红夷大炮而造,当然如今弃了这个名字,就叫大炮。
邵岩和众匠人花费了半年精心造出来的,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改良,才有了如今的成果。
也花费了不少钱,元清帝依靠香皂卫生纸和商场分红等挣来的钱,一半归国库还了修路的钱,一半用在了研制这些火器上。
今日演习发射出去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不过当轰隆隆一声巨响,对面的山体被炸得四裂,众人目瞪口呆时,又觉得值了。
一个个炮弹炸出去,山石碎裂,标记的山体被炸出了一个洞来,紧跟着地雷炸药火鸦……
响声震彻山谷,犹如天降神雷,连地面都在震动。
众人呆立当场,尤其各国使臣不寒而栗,甚至有人失手拿不稳望远镜,险些掉落在地上。
元清帝揉捏着太阳穴,听着众人的心声,心情欢畅,连剧烈的头疼都可以忍耐。
待一系列演习结束,数万精兵再次上场朝着元清帝的方向行军礼拜下,齐声高喝:“陛下万寿无疆!”
声震九霄。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其实邵岩和梁才人才是穿越团体的第一对CP。
第119章 上元
如果说先前的阅兵是震撼; 那么这一回的演习则是切实的震慑了。
等演习结束; 众使臣沉默; 甚至有些战战兢兢,看元清帝的目光都变了,恨不能立刻回国将这个消息告诉自己国家的王。
数万精兵退下; 元清帝的头疼稍稍缓解了一些,朝众使臣道:“卿等远道而来一路辛苦,故朕打算设立外交部; 在大魏与诸国设立大使馆; 由各国派遣官员驻扎,卿等以为如何?”
早早通了气的太傅立刻站出来:“陛下英明; 诸位使臣每年不远万里而来,跋山涉水实在辛苦; 如此一来便不用辛苦赶路,而各国也可互通政令。”
如果在阅兵之前; 各国,别说辽国匈奴,就是交趾高丽等小国; 也不会同意让别国使臣长久驻扎在自己国家里; 如此一来岂不是让对方将自己国家的状况了解的清清楚楚。
但眼下,看看对面被轰炸出一个大洞的山体,一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却也没有立刻应声。
刘愿眼珠子转了两下,扬声道:“陛下此举大善; 在下赞同!”
这种刷好感的机会他当然要抓住。
辽国其他使臣齐刷刷看向他,韩倬上前一步按住了他的肩膀,脸色微沉,示意他不要乱来。
而使团负责人石坚擦了下冷汗,道:“回禀陛下,此事事关重大,在下无法做主,恳请陛下准许我等传信回国商议再做决定。”
元清帝此刻心情极好,淡淡道:“自然,事关两国邦交,自该慎重对待。”他扫视各国使臣一眼,“此事并不强求,若有哪国不愿也无妨,不过一旦使馆建成,两国可以此开设榷场互市,朕保证,大魏境内凡千贯以下交易一律免税,且必要时驻外大使可对本国政令军事做解答,保证诸位即刻了解各国消息。”
这一项才是最重要的,各国隔着山隔着水,彼此消息并不互通,便导致了互判有误,尤其对小国来说,如果能知道对方的真实情况,便不用小心忌惮,魏辽匈奴也一样。
虽然暴露了本国的消息,但同时换取了它国的消息,并不亏。
且这个它国不单只是大魏。
各国都不傻,一旦大魏开了头,其它国家自然也会有样学样,互相建立使馆,如此一来,很快就会整个将亚洲串联起来。
元清帝最终想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各国使臣闻言果然有了意动,只是这件事不是他们能轻易决定的,元清帝也不着急,给了半个月的期限,叫他们去商议。
至于离得远的几个国家,譬如天竺大食等使臣互相看看,没有吭声,他们里面有不少并不是真正的使臣,只是来大魏经商的商人,趁着这个时候来蹭赏赐罢了。
虽然心有意动,但他们还没有能力应下这件事,于是犹犹豫豫,竟是没有人提出抗议半个月太短,毕竟一旦放宽了时限,也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得想办法回去联系到国王,然而他们根本无法保证能够做到。
元清帝早就知道了这些人的真实身份,这种事历年都有不少,碍于元旦,一般都忍了下来,他这一回想要设立大使馆,也是为了让使团正规化,防止以后再有它国人来借此凑热闹。
眼下他看重的是大魏周边的国家,这些较远的可以先放一放,等使馆建立起来互通了有无,他们看到益处,自然会主动前来。
使馆的事暂且放到一边,很快到了十五上元节,是大魏极其重要的节日之一,从十二日开始,整个长安城便忙碌了起来,各家各店扎起了花灯。
为了保证行路顺畅,元清帝特意吩咐交通局对今年的花灯摆放进行了规定,并且划分出了专门的区域。
如今稍微有些钱的人家或者店家,都购买水泥铺了地,甚至学着吉祥百货,在门口搞起了促销喊话。
一时间长安城那些无父无母的孩童也找到了活计,平安度过了这个冬日,不再像往年那样冻死饿死。
等慈幼局建立起来,这样的悲剧便会越来越少。
华灯初上,暮色四合,本该宵禁的长安城在这一刻活了过来,无数大大小小的花灯一个接一个亮起,整个长安城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坐车灯、衮球灯、走马灯、槊绢灯、日月灯、诗牌绢灯、镜灯、字灯……
各式各样的花灯遍布长安各个角落。
朱雀门前皇家搭建起来的龙灯堪称宏伟,站在朱雀大道尾端都隐约能窥见一二。
一入夜,元清帝便带着梁平安几人乔装打扮出了宫。
这一回包括贵妃,全都到齐了,几个穿越者打算借着上元热闹给梁才人办一个离别聚会。
梁才人也有心想要亲眼看一看上元的热闹情形。
出了宫,皇后便促狭笑道:“陛下不用顾及我们,有邵岩元佩跟着,还有锦衣卫,不怕出事,陛下该去哪里就去哪里吧。”
【我们可不做电灯泡。】
元清帝面色不改地点了点头:“也好。”
于是队伍分开,元清帝和梁平安一队,剩下穿越者们一队。
离了队伍,元清帝带着梁平安直奔东市北门,他和皇叔约好了在这里见面。
为了防止被朝臣们认出来,元清帝戴了帽子口罩,此时街上已经有不少人,熙熙攘攘,各种嘈杂的心声混合,吵得他脑仁一抽一抽的疼。
皇叔不知道他能听心,所以选了热闹的东市,他又不能拒绝,只能应了。
忍着头疼四顾,没有看到皇叔,正犹豫要不要揭下口罩,冷不丁肩头被拍了一下,回头瞧去,看到了一个带着昆仑奴面具的男子。
元清帝隔着口罩笑了:“皇叔。”
面具被掀起了一角,露出坚毅的下颚,果然是肃王,含笑牵起他的手:“随我来。”
宽大的袖子遮掩,一时倒没有人发觉他们的异状。
大魏上元开放不下七夕,甚至超过七夕,如果说七夕是相约出游,上元则更重偶遇,不少男女在上元彼此钟情,互成好事,一些私奔艳事,也多在上元发生。
虽说他们一个戴着口罩,一个戴着面具,没有人认得出他们来,但这样光明正大牵手走在街道上,还是叫元清帝一阵心跳,有种别样的刺激,同时握得更紧了。
肃王转头看了他一眼,隔着面具看到他眼中的笑意。
梁平安随在两人身后,默然无语。
【惨无人道,惨绝人寰,我要抗议,我也想要小哥哥。】
元清帝轻咳一声,转头朝梁平安道:“你先去醉仙楼,若刘愿到了,便遣个人来寻我,我和皇叔就在这条街上,很快就来找你。”
刘愿那里的上元任务肯定是要刷的,鉴于他的身份,只能这样假装偶遇。
“是。”梁平安松了口气,愉快地闪人了。
元清帝不是头一回出宫来过上元,但与别人,尤其是喜爱之人一起,却是头一回,从前他邀请过皇后,被皇后搪塞拒绝了。
这般牵手走在街道上,心情分外奇异。
“来。”肃王牵着他挤入一道人圈内,“陛下来看。”
上元街道上被各式各样的伎艺人占领,有表演藏火绝技的,表演吞剑的,表演杂耍的,举缸、走绳、碎石等等花样百出。
肃王带元清帝来看的,是鱼跳刀门的表演,矮桌上放着两个盆,盆中间竖起一排尖刀,表演的伎人轻轻叩击桌子,那鱼便一个个飞跃过尖刀,从这个盆落到那个盆。
“好!好!!”
“哇……”
众人看的惊奇,有不少人给了赏钱。
元清帝也凑趣捻了两枚铜钱丢了进去。
“陛下可知道这是为何?”肃王立在他身后。
元清帝还真有些好奇:“为何?”
肃王揉捏着他的手指,在他耳边低声道:“这些鱼如那些鸡狗一般被这伎人训过,以声音来刺激它们,一旦听到声响便会自动跳跃。”
原来如此,元清帝恍然。
看完这一项,皇叔又带着他去看别的,元清帝从前虽然出宫来瞧过,但那时太傅顾及他年纪小,亦步亦趋跟着,基本走马观花过了,甚至路上被官员认出来,实在无趣。
而眼下随着皇叔一个个热闹看过去,还有皇叔为他解释原理,比那时有趣许多,连头疼都缓解了许多。
看完一场幻术,他笑着道:“若人人都如皇叔知晓原理,这些伎人怕是再不敢出来了。”
肃王道:“陛下知晓了原理,可有走开?”
这倒没有,虽然知道了是如何变出来的,但他仍旧看得津津有味,不由摇摇头:“这倒是。”
随口问道:“皇叔怎的知道这些?”
肃王淡淡道:“问过便知。”
【怕你问我答不上来。】
元清帝:……
一时不知该笑还是该感动,最终只握着皇叔的手紧了紧。
两人走走停停,见到梁平安遣来寻他们的锦衣卫,转道去了醉仙楼,元清帝路上顺手买了盏花灯,准备与刘愿交换。
上了二楼雅间,梁平安派人去通暗号,按照约定,刘愿这个时候也在醉仙楼,接到暗号后会借口过来。
果然片刻后刘愿自己摇着轮椅过来了:“陛下。”匆匆行了礼,快言快语,“我时间不多,快交换!”
说着拿起手里的莲花灯就递给了元清帝。
元清帝将自己手里的给他。
“叮咚,成了!”刘愿真的很急,韩倬和辽国其他使臣就在隔壁的隔壁,他怕被发现,顾不上看下一个任务是什么,从腰后掏出一个盒子,顺手塞给梁平安,“这个送给你,上回说好的,我走了,回见,拜拜!”
说完就摇着轮椅走了,仿佛做贼一样。
元清帝忍不住摇了摇头,这性子,太毛躁了。
转头看向梁平安,却见他捧着打开盒子脸色发绿,抬眸一瞧,只见盒子里躺着一只碧绿的玉势,旁边还配着一盒膏脂。
【靠靠靠靠靠——】
元清帝:……
梁平安对上他看来的眼神,脑子一抽,推到他面前:“我绝没有贪污,贿赂上交。”
这回换肃王绿了脸。
作者有话要说: 梁平安:我是奉公守法的好属下。
第120章 不行
元清帝十分感动梁平安的廉洁; 然后坚决拒绝了他:“这就不用了; 你留着吧。”
留着你自己用。
梁平安脱口说完就傻眼了; 恨不能抽自己一巴掌,闻言嗖的一声收了回来,抱在怀里; 盯着肃王看过来的视线硬着头皮道:“谢陛下,我一定会好好保存的。”
【完了完了完了,这下上了肃王的黑名单了。】
“行了。”元清帝失笑; “你且去吧; 去找皇后他们,帮朕看着些; 叫他们别闹到太晚。”
“是。”梁平安松了口气,连忙抱着木盒走了。
梁平安一走; 雅间里就只剩下元清帝和肃王两人,面面相觑; 不由相视而笑。
“外头天冷,便不出去了。”元清帝道,“咱们就在这叫个锅子来瞧瞧夜景罢。”
外头热闹是热闹; 但还是有些冷; 皇叔身上的伤还没有全好,总不能让他迁就他四处逛。
肃王知道元清帝是关心他,见他执意也没有坚持,伸手拽了拽一旁的摇铃,叫来了小二。
醉仙楼的雅间布置的十分清雅; 处处摆放着鲜花,临窗处摆着软榻,坐在上面正好能看到外面的夜景。
如今这些酒楼都换上了淡绿色的玻璃窗,营造司照着吉祥百货可以开合的玻璃窗,一番研究后仿制出了一模一样的,眼下醉仙楼用的就是,上面几块窗户可以朝外推开,用一小截固定在窗沿上的铁栓勾住固定。
不过如今冬日天寒,窗户闭合着,塌边烧着最新推出的通管暖炉,从玻璃窗通出去,炉子上热着小二端来的火锅。
元清帝和肃王坐在榻边,一边欣赏着夜景一边吃起了火锅。
“尝尝这个。”元清帝主动揽了涮菜的活计,他如今已经在慢慢学习,学着如何对皇叔好,虽然偶尔会闹笑话,但却没有放弃。
又帮皇叔调了油碟:“元佩特意叮嘱过我,让我劝着皇叔,有伤口尽量少吃辣。”
肃王含笑接过来:“好,陛下说了算。”
元清帝扬扬下巴:“自然。”
不知不觉他习惯了在皇叔面前放下面具,不再像对外人那样总是板着脸。
事实上,他从来都不是真正性子冷淡的那类人,只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有威严,才硬生生让自己时常保持面无表情。
以往没有人能让他完全放松,展露本性,如今在皇叔面前,终于可以不用顾忌。
“阅兵一事,辛苦皇叔了。”元清帝帮两人倒了酒,端起来一饮而尽。
皇叔虽然从未跟他说过,但他清楚要训练出这样整齐的精兵来有多不易,何况皇叔以身作则,自己也随着将士们一起训练。
而且部分军饷也是皇叔自己掏钱填补,如果没有听心术,他恐怕永远不会知道。
肃王摇摇头:“这本就是我分内之事。”
他领了将领的俸禄,自然得做起表率,撇开他对元清帝的情意不言,他也是大魏百姓,守卫大魏,理所应当。
当然他也有私心,他并非恋权,只是希望能够在他有生之年护着元元,哪怕他们没有在一起,也希望能竭尽所能让他过得快活,且让他能日日看到他,这就够了。
元清帝心中动容,皇儿所来的时空,皇叔确实是这样做了,他放下酒杯:“我曾说过,若与皇叔在一起,便不会再招惹他人,皇叔也应了我,如何?”
他知道皇叔对他的情意,但还是想亲耳听他说。
肃王眼里露出苦笑:“我待陛下如何,陛下岂不知?我又如何会招惹他人?”
元清帝满意,道:“那可得劳烦皇叔想个法子,要如何不被母后和太傅觉察了。”
他已经想明白,也决心要与皇叔长久,那么皇叔的身份就要想办法解决了,否则一旦被外人发觉,后果不堪设想。
肃王听明白了他的言下之意,黑眸泛起亮光,心头甚至有些激动,虽然元清帝开了窍,但这般明确表达要与他在一起,却是头一回,他等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这一天,如何能不激动。
开口嗓音暗哑,忍不住越过小桌握住他的手:“只要你愿意,我便是舍了王爷的身份也无妨。”
元清帝摇摇头:“这倒不必。”
肃王不能倒下,禁军除了交给皇叔,他不信任何人,哪怕是皇叔的亲信也不行,今后新式火器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皇叔的身份绝不能舍弃。
肃王也是一时激动,冷静下来也知道不行,想了想:“不能舍,那便多一个身份来,陛下亲卫如何?邵行走寻找同伴的告示一直没有撤下。”顿了下,“就叫季行走。”
“季?”元清帝疑惑。
“我本该姓季。”肃王轻轻叹了口气,没想到有朝一日,他竟然会用到叫他怨恨的生父的姓氏。
元清帝闻言表情古怪。
皇叔原本姓魏名寄常,若改为季……
季寄常……
咳咳,他不由朝下瞥了一眼,好吧,的确有些长。
想起先前的画面,喉头不自觉吞咽了下。
肃王慢一步明白过来,顿时无奈:“换了身份,我自是不能再叫这个名字。”
“咳咳,我知道。”元清帝挥开脑子里的歪念,只是瞧着皇叔,脸上散不去的笑意。
季寄常……
扑哧——
实在忍不住放下筷子乐了起来。
肃王无奈,只能任由他笑个够。
正闹着,外头传来热闹的喧哗声,元清帝朝外瞧去,原来是梨园的女伎开始提灯巡游了。
上元这日,除了各类杂耍伎艺,最受百姓们欢迎的,就是女伎游街。
这一日,会有四五百的女伎凑在一起,穿上最华美的衣裳,各式各样的新鲜发式,新鲜首饰,或乘轿,或骑马,在长安城中巡游。
往往会吸引全城的百姓来观看,隔天这些女伎的打扮便会被女子们争相效仿。
长安城中的纨绔少年,也会骑马追赶,甚至捧花捧礼,送给看中的女伎。
按宋杰和夏婵的说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