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所有人都在攻略朕-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盼陛下看在我豁出老脸的份上,大事化小了。】
  元清帝眯了眯眼,看来张瑄的死果然不寻常,或者是张瑄做过些什么,让安国夫人担心怕他查出来连累张家,不得不来求情。
  安国夫人既然不顾脸面说出了这样的话,他自然要给面子,何况他也不是真的要置夏婵于死地,便顺势道:“老夫人此言差矣,老夫人年事已高,岂能顾及所有子孙,瑄哥儿之事朕亦十分心痛,还请老夫人节哀。”
  安国夫人面露痛色:“只怪瑄哥儿福薄,身子骨太弱,夜里忽的发起了热,不等大夫赶来就去了,实在教人痛心,只是一事归一事,瑄哥儿以往做错了些事,如今他去了,老身便想着为他谋些福报,将他做的那些个错事一一补偿,好叫他在下面少遭些罪。”
  老夫人神色黯然,叹了口气:“陛下也莫要责怪那位婉侍,毕竟是瑄哥儿有错在先。”
  【唉,我这张老脸在陛下面前是丢尽了。】
  元清帝更加断定张瑄做了极严重的错事,老夫人怕影响张家,所以以退为进,道:“老夫人高洁,此事朕允了。”
  瞧向窗外,淡淡道:“既然老夫人不做追究,便饶她一命,将人拖下去。”
  梁平安几乎瞬间就停了手,看着腰下血迹斑驳的夏婵,慌乱了一瞬,忙蹲下身去看她的脸,见她眼睛半睁还有呼吸,顿时松了口气,立刻招呼小太监们小心将人抬走。
  他下手有分寸,应该没伤着筋骨,有长乐公主的止血药,很快就能好,只是得忍着些疼了。
  这会他也渐渐恢复了理智,陛下既然让他动手,显然并不是想要夏婵的命,夏婵这样,吃些苦头也好。
  而且连他自己也该反省反省了。
  元清帝不知道张瑄究竟做了什么能让安国夫人豁出脸面来求他,但既然能让安国夫人心里连声感叹丢脸,想必定然是极严重的事,本打算将此事揭过,这会听着老夫人的心声,却反而想查个清楚了。
  便没有立即放安国夫人离去,而是拉着她聊了起来:“老夫人近来身体可好?”
  安国夫人咳了一声:“唉,还算健硕,只是比不得从前了。”
  正东拉西扯聊着,元佩进宫来了,元清帝立刻将他宣了进来。
  元佩进来见到安国夫人愣了下,行了礼道:“臣失职,无法给出张三郎的尸检报告,还请陛下降罪。”
  【来找陛下?果然有问题!】
  元清帝挑眉:“为何?”
  元佩道:“臣与杨院使去到承恩侯府,张三郎已经大殓,承恩侯并不愿开馆验尸。”
  就他所知大魏人死后第一日大都先小殓,即招魂、沐浴、裹尸等,一日或三日后,才会大殓,装入棺中,张三郎凌晨断气,到他们上门才不到半日,却已经大殓,而且承恩侯各种借口拦着不让他们验尸,实在可疑,但他和杨院使又不能硬闯灵堂,便只能趁机脱身,让杨院使稳住承恩侯,他来找元清帝报信。
  【糟,这孽障,该让查才对,遮遮掩掩才引人怀疑。】
  安国夫人目光微变,见元清帝看过来,脸色黯然道:“时远骤然丧子,只怕一时接受不了这个打击,行事慌乱了些,还望陛下莫怪。”
  张瑄的父亲张召,字时远。
  只怕不是慌乱这么简单,元清帝眯了眯眼,若非他能听心,只怕也会碍于老夫人的求情将这件事抹过去,但听着她的心声,却不愿了,只是当着老夫人的面他并不表露,只淡淡道:“老夫人也请节哀,既然瑄哥儿是病逝,便不扰他安眠了。”
  等送走安国夫人,立刻招来谢同,吩咐他和元佩一道去调查此事。
  锦衣卫出马,很快调查出了真相。
  元清帝本以为张瑄如安国夫人所说做了些寻常欺男霸女之事,哪知张瑄做的远比这要严重许多。
  原来张瑄竟有特殊嗜好,喜欢殴打鞭挞女子,就锦衣卫调查出来的,张瑄从十四岁起,身边的丫鬟几乎每半年就会少一个,说是放了出去,但锦衣卫走访时并没有见到这些被放出去的丫鬟,相反这些丫鬟的家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有些甚至毫不避讳表示发了财,但仔细调查起来,他们口中所说的发财来路皆是假的。
  锦衣卫费了些功夫,从其中一家丫鬟的妹妹口中得知了真相,她姐姐根本没有被放出来,那妹妹猜测姐姐是死在了承恩侯府。
  许是怕丫鬟消失多了会被觉察,自两年前起,张瑄身边的丫鬟不再消失,反而是他纳的小妾,接连病逝了三个,一个失足溺水,一个小产,一个得了急症猝死,为此张瑄的夫人还得了妒妇的名头,都怀疑是她心狠手辣容不得妾室。
  元佩偷偷开馆验了尸,这些人的死都有蹊跷,死前都受过殴打,甚至从最后病死的那位身上验出了明显的虐待痕迹。
  但那些消失的丫鬟却不翼而飞,锦衣卫们猜测可能埋在了张府。
  元清帝果断下令搜查。
  谁曾想竟从张府一处荒院的枯井里挖出了近二十具女尸,经元佩验过,生前全都遭过残忍的虐打。
  消息一出,满城哗然。
  元清帝大怒,直接吩咐大理寺立案,对张瑄开馆验尸。
  果不其然,张瑄根本不是死于风寒急症,而是被贴身丫鬟反抗误杀。
  原来那晚张瑄气不过被夏婵推下池塘,在众人面前丢了颜面,便将怒火发泄在了贴身丫鬟红儿身上,结果红儿受不住折磨失手误杀了他。
  张瑄的母亲林氏将红儿关了起来,直到锦衣卫上门搜查,才从后院柴房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红儿。
  林氏恨极了她,吊着她一口气日夜折磨。
  元佩上前探过红儿的脉搏,又掀开她的眼皮看了看,摇摇头:“不行了,叫她家人来见最后一面吧。”
  须臾,红儿的父母冲进来,两个老实巴交的农户,看到浑身是血的女儿当即扑上去大哭。
  饶是现代见多了各式各样案件和尸体的元佩,也忍不住眼眶微红,深深叹了口气,因为实在太惨了,女孩身上几乎没有一处好的地方,最重要这叫红儿的丫鬟才十五。
  若放在现代,还是个初中生。
  红儿眼珠动了动,看了父母一眼,似乎撑着一口气就是为了这一刻,然后眼神黯淡下去,彻底断了气。
  来跟踪新闻的记者被吓到了,捂着嘴险些吐出来,硬生生忍了下来,拿起铅笔记录。
  等看到枯井里不断挖出来的残骸时,还是忍不住跑到一旁去吐了。
  “不是瑄哥儿做的!”被锦衣卫抓出来的林氏一脸固执,“瑄哥儿自小心善,连蚁虫都不舍得踩踏,绝不会做出这等事!是有人害他,是老六,是瑾哥儿,是他要害瑄哥儿!”
  大理寺少卿陈恕皱眉:“带走。”
  林氏一直到下狱提审都坚持认为不是张瑄做的,是有人陷害诬蔑他,并且一口咬定这个人就是张瑄的庶弟张瑾。
  元清帝虽然也认为参与此事的不止张瑄一人,但并不认为是张瑾,命锦衣卫将往日与张瑄来往密切的人全都仔细查了一遍。
  再通过一一核实那些尸体的身份,还真查出了两人,皆是以往与张瑄称兄道弟的友人,也都是勋贵之子。
  张瑄一事情节太过恶虐,经过时报报道,发酵到全国,顿时引发了巨大的民愤。
  张家与其余两家被夺爵,张瑄已死,剩下两人被判绞刑,其他参与帮张瑄三人残害女子的,皆被判处死刑。
  元清帝并没有剥夺安国夫人的名号,也没有收走张家府宅,但于张家而言,夺了爵便气数已尽,何况张瑄之事闹得人尽皆知,单舆论便足够他们痛苦了。
  元清帝并不信张家人丝毫不知情,安国夫人或许是张瑄出事才知晓,为了张家的脸面选择遮掩此事,但未必其他人不知,知情不报也不算无辜。
  他对张家的妻妾争斗以及张瑄如何会变得如此残暴也没有兴趣,不管张瑄有多少苦衷,残害女子夺人性命是事实。
  不过因着这件事,先前他跟皇叔提过的收拾这些京城纨绔一事正巧有了理由。
  元清帝命锦衣卫悄悄收录了京城所有纨绔的名字,然后在结案当日,下旨命这些人三日后去京郊大营报道,进行集训。
  纨绔们自然不愿,回家闹了个鸡飞狗跳,但张瑄一事闹得太大,而且元清帝上朝时放了话,不愿去可以,那就让锦衣卫一家一家开始彻查,凡是做过欺男霸女违背律法的,一一清算,绝不姑息。
  于是原本还想求情的纷纷噤了声,这些凡在高位的官员,谁家还没有个纨绔,到了集训那日,更是亲自压着儿子去报道。
  此是一桩,还有第二桩,元清帝之所以放任将张瑄一事闹大,除了此事实在恶虐,且为收拾纨绔做借口外,还有一个目的,为了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这件事从去年十一月正式开始,到如今已经有四个月,逐渐引发了不少问题。
  普查最容易的是百姓,吩咐百姓带着户籍来登记发放身份牌就可,麻烦的是贵族官员家中的仆役,尤其一些见不得光的存在,还有不想为人所知的门客等。
  元清帝一直忍着没有提,如今终于可以借着张瑄一事将此事摆到明面上来了。
  借着舆论的趋势叫记者写了一篇普查论,直接言明登记人口发放身份牌的种种益处,呼吁各府各家向官府汇报登记各家人口,若有下人病逝、意外、赎身等人员变动,需得及时向官府上报更改等等。
  并且表明不论是乞丐还是囚犯,都需要普查登记,发放身份牌,如此一来可防止山匪混入城中,也可防止冒名顶替等等。
  有张瑄案与舆论造势,加上先前刘和一事清洗了朝堂,一些曾经亲近刘和但并没有参与谋逆的夹紧了尾巴,恨不能高呼万岁表明心迹,元清帝旨意一出,纷纷附和。
  于是人口普查终于有了大进展,户部忙到脚不沾地,一户一户上门登记了起来。
  元清帝同时对身份牌的作用做了延伸,日后凡出城、迁移、婚嫁、住店、买卖田产、当赎、通过四海物流邮寄书信快件等等,皆需出示身份牌,有些需户籍与身份牌一起,有些只需身份牌便可。
  有了这些限制,这些官员勋贵以及富户们便不得不让下人们登记上册。
  若如此还有人隐藏,元清帝也只能无奈,但有了身份牌限制,便是想用这些人来做些什么,也得先掂量掂量。
  长安城天子脚下有户部直接普查,到了各省各府,便只能依靠地方官员的能力了。
  对此元清帝也鞭长莫及,只能等日后身份牌发挥效用,众人慢慢形成登记变更的自觉。
  开年之后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众朝臣们和百姓们都有些缓不过来,直到三月中会试放榜,终于给长安城带来了一丝喜气。
  与此同时到了肃王的生辰。


第129章 生辰
  大魏会试在三月初; 若按照以往的规矩; 单考试便要考九日; 而如今换了新的科考方式,只三日便足够了。
  且考生不再需要接连三日待在狭小的考间里,也无需过夜啃干粮; 只需按照发放的考试时间表做完卷子即可。
  而如此一来,批阅考卷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原本会试放榜至少得需半月; 常常是三月考试; 四月才放榜。
  而这一回,月初考完; 月中便放了榜。
  榜单贴出来的同时,报子们开始敲锣打鼓挨家挨户报信。
  因着开年后闹出了一桩桩大戏; 难得有了喜事,元清帝便特意发话让热闹一些; 于是今年报子的队伍庞大,还特意叫人定制了锦旗,写上所有贡生的名号; 表明是哪年哪月考中; 吹吹打打亲自送到贡生手中。
  “中了,中了!”黄贵气喘吁吁跑进四方馆,脸上欣喜若狂,“修哥儿,考中了!”
  黄修心里松了口气; 面上却还是稳重模样,端了水递给黄贵:“辛苦兄长,快歇一歇。”
  “我们少爷呢?”一旁一个丫鬟急急问道,“我们少爷中了吗?”
  被称少爷的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正看似悠哉品着茶,闻言一口茶噎住,连忙道:“别说!先别说先别说,先让我缓一缓……”
  黄修笑道:“唐兄,早听晚听都得听了,躲是躲不过去的。”
  唐延是黄修在府学认识的好友,家中几代皆是读书人,又是三代单传,全家人的期盼都在他身上,虽是如此,他为人却十分洒脱风趣,也不像其他人瞧不起他,一来而去两人便成了友人。
  “别别别……”唐延抚拍着胸口,“再让我缓一会儿,你说的那个什么词来着,心理准备,对心理准备,让我再做做心理准备。”
  黄修哈哈笑起来。
  唐延虽然不笨,但却不是很喜欢念那些经史,更喜欢学医,可惜医只属于中九流,在上九流眼中上不了台面,唐家是绝不会允许他放下大好前程去做大夫的。
  他三年前已经考过一回,这一回若再不中,又得继续回去苦读。
  “好了,说吧。”唐延一口气干掉杯中的茶,深吸口气。
  黄贵这会已经喘匀了气,笑道:“恭喜唐兄榜上有名。”
  唐延先是一惊,然后瞬间跳了起来,对着天大喊了一声。
  方才问话的小丫鬟也惊喜轻呼。
  “走走走!”唐延喜上眉梢,立刻过来揽住黄修的肩膀,“去平康坊,今个儿咱们也感受感受什么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拍胸脯,“我请客!”
  黄修失笑:“报子还没有来。”
  唐延摆摆手:“无妨,我们先去前头等着!”
  说罢便拉着黄修走了。
  会试放榜闹得热闹非常,整个长安城顿时被喜气萦绕,记者们纷纷围着入榜的考生做采访,尤其甲榜头三名,会得到很大篇幅的专访,这一回的榜单是按分数排的,每人名字后的分数都写得清清楚楚。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忧,也有许多举子铩羽而归,只能回家准备三年后再来。
  考中的则开始狂欢,顺便准备十日后的殿试。
  不过对元清帝来说,在这之前,最重要的是皇叔的生辰。
  肃王生辰在三月十九,往年元清帝也会惦记着他的生辰,派人送贺礼给他,只是那时只当他是皇叔是兄长,这一回不同,便想要好好给皇叔过一回。
  元清帝思来想去,又找皇后得了些建议,终于想出了个主意。
  三月十九这日一大早,他便带着皇后几人去了城外的温泉行宫,美其名曰泡温泉,实际悄悄为皇叔准备惊喜。
  “陛下要不要亲自试试?”皇后正指挥着宫女做蛋糕,见他进来笑着道。
  元清帝瞧着快成形的蛋糕,犹豫了下:“那朕试试。”
  皇后微愕:“陛下真的要试?”
  【不是吧,我开玩笑而已。】
  元清帝卷起袖子上前:“真的。”
  上回他的生辰蛋糕就是皇叔亲自做的,虽然他没有说,但后来吃蛋糕时他听到心声了,为何他不能给皇叔做一个。
  皇后笑了:“那陛下就试试。”
  【宝宝这是真的真爱了。】
  然而做蛋糕并没有元清帝想的那么简单,以为抹上奶油写上字就够了,他费了半天劲儿奶油就是抹不平,好不容易抹平了,也弄不出装饰来,第三次失败后,只能无奈放弃了。
  “算了,朕做长寿面就好。”
  为了挽回颜面,元清帝改成了长寿面,这回倒是简单了,有人负责生火,他只需按着步骤来就行。
  很快一碗面做好,他自己先尝了尝,顿时满意了。
  从上午开始忙活,到了傍晚,终于一切准备就绪,梁平安气喘吁吁来回报:“陛下,肃王已经出府,估摸着再有两刻就到。”
  元清帝放下折子:“行了,你们都下去吧,夏恭和梁平安留下就行。”
  “那臣妾就告退了。”皇后笑眯眯行礼,忙活了一天,总算能去泡泡温泉了,无污染的天然温泉,可一定要泡个够!
  皇后离去,元清帝也起身去了花园,正直春日,园中桃杏盛开,树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云蒸霞蔚恍若仙境。
  园中有一冬亭,亭中煤炉燃烧,上头架着锅,热水沸腾,旁边放着食盒,里头是准备好做长寿面的食材。
  桌上摆着蛋糕和糕点瓜果,元清帝仔细看过一圈,确定没有什么疏漏,吩咐梁平安:“你去门口候着,皇叔来了直接带他过来。”
  “是。”梁平安领命去了。
  元清帝瞧着他恭恭敬敬的模样,摇了摇头,他教训了夏婵之后,皇后元佩几个还好,梁平安和宋杰确实被吓到了,两人再面对他恭敬了不少,再也不像之前会随口乱开玩笑了。
  元清帝虽有些遗憾,但无规矩不成方圆,未免穿越者们惹出更大的祸事,该有的约束还是得有。
  皇后事后与他仔细谈过,其实这件事他们彼此都有错,穿越者之所以行事越来越松懈,说到底还是他纵容的,若非他给了他们“免死金牌”的错觉,他们也不会膨胀至此。
  元清帝接受皇后的建议,便对梁平安和宋杰的忐忑选择了无视,心怀谨慎总比肆无忌惮的好。
  至于夏婵,还在养伤没有见到,也不知她是知错了还是心里有了怨,不过不论是哪样他都并不在意。
  若非夏婵的任务苛刻,好感度必须得达到九十五,他早就送她回去了,他如今便是想着皇叔,好感度也堪堪才过九十。
  这样算下来,皇后邵岩宋杰包括刘愿,好感度一项都能达到了,只是几人还有其它任务,必须做完才能离开。
  宋杰倒还好,皇后邵岩和刘愿三人,对元清帝来说不论哪个如今都很重要,并不希望他们离开。
  还有梁才人,他倒是希望夏婵能与梁才人换一换。
  正一边捞面一边可惜着,小达子气喘吁吁来报肃王来了。
  元清帝立刻快速盛了面摆放好:“行了,你们下去吧。”
  然后大步走到一棵开得最盛的杏树下,不不,这个位子无法正对园口,便又换了个地方,站到了旁边的桃树下,确保皇叔一进来就能看到他。
  而且正好微风吹来,还有花瓣落下。
  元清帝头一次为别人这样费心准备生辰,便是太后和皇后也只是吩咐下面人按流程去办,一时心情忐忑。
  若待会儿出错了怎么办?若皇叔不喜欢怎么办?
  正紧张着,听到脚步声,立刻挺直脊背,摆出最好的姿态来。
  肃王进来看到元清帝便禁不住笑了,在他生辰这日邀他来别宫,分明心思昭然若揭,却偏要装的神神秘秘的也只有元元了。
  不过看着花灯下的元清帝,还是恍惚了一瞬,难得见元元穿红色衣衫,尤其在灯下,在桃树下,恍若桃仙。
  不由上前几步,含笑道:“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有何事?”
  元清帝听着皇叔的心声,也不由笑了,罢了罢了,反正人都到了,还装什么神秘,便直接朝他伸出手:“还能有何事,自是为皇叔庆贺生辰了。”
  看来惊喜这一招是行不通了。
  肃王握住他的手,环视园子一圈:“这些是陛下安排的?”
  元清帝摇摇头:“随我来。”
  这些花灯是梁平安带着下面小太监装饰的,算不上惊喜。
  带着皇叔进了亭子,关上门,揭开桌上的罩子:“这才是朕安排的。”
  肃王看见桌上的长寿面一愣,有些不敢置信,莫非这是元元亲手做的?
  元清帝却是神色一紧,他已经是算着时间在下面了,还是有些发坨,连忙拿起筷子塞到皇叔手中:“自然是我亲手做的,快趁热尝尝。”
  心中略懊恼,这才头一个惊喜就出了差错。
  肃王却半点不在意面坨不坨,只知道这是元元亲手做给他的,若放在去年生辰,他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竟有一日会吃到元元亲手为他做的长寿面,黑眸深深凝视元清帝一眼,各种滋味在心头滚动,坐下来大口吃了起来。
  “小心些小心些,这是一根面。”元清帝连忙道,“千万不能咬断,要整根吃完才行。”
  他煮面的时候特别小心翼翼,就怕断掉,可千万不能功亏一篑。
  肃王没想到元清帝竟会信这个,瞧着他焦急的模样,便按他说的来。
  朕原也不信。
  元清帝心里嘀咕一声,他原本也是不信的,但皇叔比他年长,如今为了皇叔,也得信了,希望他能健康长寿。
  面并不多,肃王很快见到了尾,剩一指长时,他忽然朝元清帝招了招手。
  元清帝不明所以,往前凑了凑。
  然后就见皇叔夹起面来送到了他嘴边。
  元清帝:……
  作者有话要说: 肃王:一起长寿。
  元清帝:还有这种操作?


第130章 礼物
  元清帝瞪着那根面; 心里只有两个字:输了。
  皇叔只这一个举动就将他准备的这些浪漫手段比了下去; 压住扑腾的心脏; 不由感慨一句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皇叔竟然连这种手段都想得到。
  而且如此浑然天成。
  若不是他能听得到皇叔的心声,还真要怀疑他是不是经常做这类事了。
  元清帝不知道现代有句话要无形撩妹最为致命,如果知道; 就不难解释他此刻的感受了。
  肃王不解,拉过他的手催促他。
  他并没有其它想法,只是单纯想要与元元分享他的“长寿”。
  直到元清帝凑上来咬住面条的另一端; 四目相对; 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
  元清帝刚眨了下眼,就觉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