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所有人都在攻略朕-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黄修是穿越者,他定然有金手指,不可能会落榜,应该是在落榜后三年中穿来的,然而这三年应天府并没有传来什么有穿越者迹象的新鲜事迹,自从时报出现,元清帝特意吩咐过这些记者,多多注意各地古怪新鲜事,一旦发现立刻查报上来,皇后几人便能第一时间判断出是否有穿越者出现。
时报并没有呈上应天府有什么与穿越者有关的事迹出现,要么是黄修一心埋头读书什么都没有做,要么就是他来得晚,等回过神来像王五一样知道了水泥,不敢再露头。
元清帝看完将资料重新放了回去,不管怎么说,黄修肯定是穿越者无疑,只是不知道他属于哪一类,若似王五,却规规矩矩来参加了科举,若似邵岩几人,却在听到消息后并没有立即来相认,元佩和刘愿身在它国千里迢迢都要赶来,他却直到会试才出现。
而且来京这么久的时日,并没有想着接触任何一个穿越者。
要么是他心有顾忌,要么他的任务与他无关,当然,也有可能与王五一般怀有异心。
元清帝便打起精神来辨别他的心声,本是想听听他的来意,却被他所想的内容吸引。
【……盐钞法大魏已经有了,皇帝要盐改,那就跳过盐引和纲盐制,直接运用票盐制,纲盐制的本质还是剥削,历史也证明了纲盐制的失败,嗯……不过票盐制虽然打消了盐商对盐的垄断,商贩可以自由贩卖,解决了私盐泛滥,但票法本身不好解决,多了就容易造假,还有肯定会引起盐商反弹……】
【不过正好,以我现在的年纪地位,写的完美无缺就太显眼了点,有不足才对……】
【就这么写了,嗯,解散盐禁同米麦,无需再配盐钞,自宜令买客赴运司纳课,领票赴盐场买盐……只论盐客之有无,不论商贾之南北……嗯,再把十条写上去,正好。】
【一、按旧科则酌减外费,以轻成本也,二……最后一条,册除繁文,以归简易也,搞定!】
元清帝听着,只觉豁然开朗,盐改一事便是专门学习历史的刘愿都了解不深,原打算让他攒些积分兑换资料,没想到黄修竟然懂得,而且他提出的票盐制确实提到了点子上。
不由眼前一亮,起身装作巡视考场,走到了黄修身边,他已经打好了底稿,此刻正在往卷纸上誊抄,元清帝过来,他手腕一顿,险些晕了卷纸。
元清帝却半点没有要避开的意思,就站在他桌案旁将他的底稿完完整整看了一遍,再打量黄修一眼:“不错。”
黄修手腕又抖了一下。
【我去,皇帝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是对我的文章惊为天人记下我的名字,然后一会儿阅卷的时候给我前排名次的吗?这面无表情的冷淡样子,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难道是皇帝真的不满意陆荣,所以想要推我出来打擂台?】
元清帝挑了下眉,陆荣是这一届会试的头名,黄修还真猜对了,他确实对陆荣存有偏见,因为陆荣是刘和的学生。
刘和一事他秉公处理,参与谋逆的诛九族,其余与刘和勾结做下违法之事的抄家流放,按律定罪,但也有如陆荣一般,只单纯是刘和的学生或门人,并未参与这些种种,并未定罪。
只是其他人都羞愧离去,或者避开这一届科举,打算等下一回,唯有陆荣选择继续参考。
其实陆荣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问题,甚至极有才华,但他曾是刘和的学生,只这一点,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元清帝就不能将状元给他。
原本他是打算在第二第三名之间挑选一人,如今冒出来个黄修正好,拿他这篇文章出来,也没有人会不服了。
答卷时间为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小太监们收了卷子,分序放好呈上来,元清帝挥手叫考生们去侧殿歇息,他一个个开始阅卷。
元清帝之前,殿试需得两三日后才会宣布名次,他亲政后直接改为当场批阅,待考生们用完午膳就能得到结果。
此回参与殿试的考生有二百三十六人,原本会更多,但因刘和一事牵扯到了不少人,许多举子都选择避开这一届,等下届再考。
二百三十六份试卷,元清帝不可能逐字逐句全部看完,基本看过开头几段不符合题目或者只顾堆砌辞藻便通通撂到一边。
然而这样的考卷占据了近半,不由叹气,这是他亲政后第二次科举,头一次他信心满满,却铩羽而归,入他眼值得他培养的亲信并没有几个,挑出来的几人放到翰林院磨砺,三年过去,也都泯然众人,叫他失望。
更别提有些依附了刘和,他倒是希望太傅能教导一些学生出来,然而太傅为了避嫌,早已不再收徒。
不过这一回却不能避开了,他打算开办一所学院,叫代表刘愿的季行走出面,太傅为院长,真正开展新学。
他所打算开设的新学,除了君子六艺,添加数学物理等几个容易立刻实验的科目,施行半军事化管理规则,先从慈幼局的孤儿开始,待书院名气渐起,再招揽名儒,放开名额。
刘愿身份有碍不能真正出面,再者月初他身体好转后就被辽帝召了回去,至少得两月后才能回来。
皇叔假扮的季行走也不能时时出现,所以便需得太傅出面,至于老师,翰林院多得是闲置的进士,便让他们去教导孤儿六艺,也能得个好名声,新学方面,资善堂里年纪稍大些的学生完全可以担任,一年的学习,基础知识他们已经滚瓜烂熟。
他也不求所有孤儿都能立刻掌握高深的数理化生知识,只希望能给他们建立一个基础的认知,若真有天赋极好的,再挑出来详细教导。
元清帝还有更长远的野望,他希望日后每一个学科都能有相应的学院,好比现代的农业医科等专业大学,甚至厨校技工等,百姓们哪怕不读书,也能选择想要学的手艺。
这样一代代传承,哪怕有一日大魏不在,一些手艺也能保留下来,不至于像穿越者们所说失传。
当然目前只是设想,想要实现还得一步步慢慢来。
言归正传,元清帝快速批阅试卷,倒也挑出了几个不错的,陆荣确实有才,他的文章与黄修的侧重点不同,黄修看明白了他的意思,没有在私盐上着墨太多,直接给了他盐改的办法,陆荣则紧贴题目,阐述了如何遏制现有的私盐,终究稍逊一筹,但他提出的点子也极有参考性。
一个多时辰后,所有试卷批阅完,元清帝期间还用了午膳,考生们就安排在侧殿,会有太监为他们送来膳食。
最终御笔批下,黄修为状元,陆荣为榜眼,探花则被一国子监年轻学子所得,对得起探花这个称号。
殿试素来不黜落考生,只是分定出名次,名次分三甲,一甲取三人,状元探花榜眼,二甲三甲人数不等。
刘和事件后,元清帝有意对官吏施行新的考成法,便没有立刻加赐这些人官职,打算等恩荣宴仔细考量过每个人后再一一分配。
旨意发出,众考生前来殿中听宣。
元清帝注意着黄修。
【滴——主线任务三达成,通过殿试成为进士,宿主考取状元掉落额外奖励,记忆回溯丸三颗,请慎重使用。
新任务:成为一县之令,三年内获得当地百分之八十的百姓拥戴,成功奖励身体强健药剂一枚,失败抹杀!
请宿主奋发图强努力完成任务,早日成为一代贤臣。】
【靠靠靠,三年?有没有搞错?!】
不同于黄修的抓狂,元清帝笑了,这下不需要想办法要黄修暴露了,毕竟不能单凭一篇文章就断定他是穿越者,只怕元佩几个看了也猜不出,只要将他稍稍拖住些日子,等邵岩回来自能定夺。
作者有话要说: 黄修走的是X点常见的历史文套路,科举崛起一类。
第133章 黄修
黄修很郁闷; 状元袍加身被漂亮姑娘夹道欢迎也弥补不了他此刻的郁闷。
可以说他从穿越后就一直很郁闷。
其实算起来能在死后再活一次已经是千年难遇的大幸事; 但偏偏好死不死的; 他绑定了一个什么一代贤臣系统。
四个月内考上举人,半年内考上进士。
他穿越来一年,几乎什么都没有做只顾着学习了; 头悬梁锥刺股都不足以形容他刻苦的程度。
他的原身虽然不笨,但绝不是什么天才,从七岁读书; 到十六岁参加乡试; 在他们小县城已经算得上厉害的了,可惜第一回 没有成功落榜了。
这一落不要紧; 老师年纪大去了,差点就要成未婚妻的姑娘转投他人; 小伙子闷闷不乐差点抑郁,晚上跑到山上对着星星月亮抒发愤懑; 结果一脚踩空从山坡上滚了下来,当场丢了命。
因为撞到了头,黄修穿过来后接收到的记忆都是残缺的; 也就是说原身学到的那些知识他都得从头认真读一遍。
黄修郁闷啊; 吐血啊,看着系统明晃晃的抹杀两个大字,只能拼了,他本来就是死了的人,能活一次还有什么计较的。
谁知埋头苦读两个月; 冷不丁冒出了个水泥,这还不止,什么压水井、时报、商场、公园……
他只有一个字:牛。
这什么海外来的御前行走,简直牛大发了。
他倒是想去试探试探认个亲,尤其又出现了个宋行走的时候,但是他得考试,根本走不开,等考完乡试又得为会试做准备。
他当年高考的时候都没有这么认真过,幸好考中举人后得到了个过目不忘的技能,从此会试不是梦。
不然他真的要哭了,这尼玛文言文太难了,还有这个经那个史,还得学怎么写诗,简直要他的命。
他上辈子根本不是学霸,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代贤臣系统会找上他,难道因为他做了不少善事?
到了京城黄修仔细将大魏这一年来的变化打听了一遍,吉祥商场他去了,公园他去了,安王新搞出来的会所他也去了,凡是跟穿越者有关的变化他都瞧了一遍,这瞧着瞧着,就瞧出了问题。
貌似这穿越者不止什么邵行走宋行走和季行走。
感觉好像从皇帝到太后到皇后都是穿越的。
于是他迟疑了,本来是打算趁着会试前找机会接触接触,现在倒有点不想了,万一这些穿越者是组团来的互相认识呢,那会相信他一个外人吗?他这个一代贤臣的任务会不会跟他们冲突?之前不是冒出来个搞大烟的,这不很快就没了踪影,虽说被搞死纯属活该,但谁知道这群组队会不会排斥他这个单排的。
这一犹豫两犹豫,再加上这宋行走和季行走也不是他能立刻见到的,后宫那些娘娘更不用说,转眼到了会试,干脆决定考完再说。
直到今天,考中了状元。
还没等他高兴,一个大任务就砸了下来,晴天霹雳,三年得到一个县百分之八十百姓的拥戴,简直地狱难度。
他上辈子就是一个普通人,别说当县长,他连村长都没当过,本来是打算先在翰林混几年攒攒资历,没想到系统上来就给他一个“大礼包”。
郁闷的黄修也顾不上他的文章会不会被那些穿越者看出端倪,直到游街结束回到四方馆都闷闷不乐。
转头看向他在大魏交到的第一个好朋友唐延,发现他竟然也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
“唐兄这是……”他疑惑。
唐延迟疑道:“你说……我去考行医证如何?”
黄修呛住:“哈?”
敢情这兄弟还没熄了想学医的心。
他犹豫,若以现代角度来看,学医没有什么不好,反倒很好,但这不是现代,虽然皇帝似乎看起来开始重视医了,但再怎么也不能跟正规的科举比较,百姓心里肯定还是考进士当官更重要,虽然好朋友的梦想是该支持,但——
“伯父恐怕不会同意。”
别说唐父,唐家那一大家子都不会同意,唐父他接触过,是一个完全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腐儒,唐延能长成现在的性格简直奇迹,唐家其他人更不用说,全都指望着唐延光宗耀祖。
唐延闻言果然露出沮丧的表情,但很快,咬咬牙:“我虽过了会试,但不过是个同进士,最多也就得个八品庶吉士,跟大夫有何区别?再者观陛下此举,显然是要提拔医者,说不定日后医者也能升迁。”
那怎么也得正规医院建起来,分个主任院长什么的你才能升迁,黄修心里吐槽,道:“你打算如何?”
说到底他只是朋友,拿不了别人人生的主意,还是得看对方的意思。
何况他现在也有个头疼的大麻烦。
唐延坚定道:“我打算去考行医证,等被分配了卫生所,木已成舟,父亲便是反对也无效。”
黄修忽然心中一动:“这样如何,我打算请旨外放,治下一县,若事情成了,你便同我一道,去县里做个县大夫如何?”
唐延的医术他是知道的,不说严重病症,治疗一些小病症完全没有问题,如今医学堂开学,听说专门有给大夫深造的课,可以让唐延去听一听,那几个穿越者里明显有学医的。
有了唐延,他完全可以从医疗方面打开突破口,卫生所办起来,到时候看病的费用肯定会降低,费用低选择看病的人会越来越多,而需要的药材也会越来越多,他大可以从种药材开始,打造一个医疗产业链大县出来。
黄修越想越觉得可行,只是县的选择上就得慎重,哪个省适合种药材来着?
新科进士有人报考行医证,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长安城,元清帝听说的时候很是惊讶,几乎要怀疑这个人也是穿越者了。
竟有人愿意不在意进士身份而去做一个大夫,这简直算得上奇事。
叫来锦衣卫一调查,竟是真事,这叫唐延的进士确实真心实意要学医,据说从小就爱研究医书,还有叫元清帝微愕的,这人居然和黄修是好友。
不由叫他怀疑起来,这人是不是也是穿越者。
疑惑之下干脆宣了人入宫来见了一面,才知道并不是,只是单纯喜爱学医罢了。
同时也闹明白了他和黄修的打算,想了想,干脆成全了两人,他倒也想看看黄修的能力如何。
如果真的足够,不妨接受他这个“贤臣”。
“来人,拟旨!”他招来夏恭,“进士唐延有医者仁心,特赐悬壶济世四字,准许其参加医考,并去医学堂进修。”
“唐延,朕赐你这四字,是望你永记心中,若有违反,朕决不轻饶。”
“是。”唐延大喜。
很快这件事传得沸沸扬扬,人们对医科和医学堂的议论更多了,已经有不少人决心叫孩子来学医。
医学堂并非完全免费,太医院也支撑不起完全免费,是故会收取部分学费,且按年来交,不过进了学堂吃穿住便不用再另付。
还是有不少百姓争相送孩子前来,尤其家中孩子多的,毕竟能少一张嘴是一张。
而与此同时,元佩的法医学也与医学堂并到了一起,学生们从他的府中搬了出来,搬到了医学堂。
“师父,我们是不是也要搬进医学堂?”
梁平安刚从宫外回来,就被学生找了上来。
来找他的是他的两个得意弟子,一个叫吴巧云一个叫张月奴,两人差不多已经出师,如今长安城里有人生产,多是她们两个带着师妹们出诊,他已经很久没有出手了,虽然他是阉人,但在外人看来能避开最好。
闻言摇摇头:“暂时不用。”
倒不是他不想,而是妇产科如今只能用女子,大魏虽男女大防不严重,但也没有达到能够让男女一起毫不避讳上学的程度。
吴巧云和张月奴相视一眼,吴巧云暗吸一口气上前来:“师父,弟子有事想请师父答应。”
梁平安疑惑:“什么事?”
莫非是找到了对象想成亲了,这倒是,他这些弟子们这一年下来简直改头换面像是换了一个人,能做宫女的长得都不差,如今在他的“洗脑”之下,一个个越来越独立,气质越来越好,不比那些个大家闺秀差,又时常出入各府,会遇到喜欢的人也不稀奇。
唉,徒弟都找到对象了,他却还是个处男,不行,看来得去找安王聊聊,让他悄悄给他在会所里安排安排,不说感情,先享受了再说。
正想着,却听吴巧云道:“回师父,如今下头不少师妹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我和月奴想着能不能云游走方,将妇产知识传播全国,造福百姓?”
在跟随师父之前,她本以为此生已经无望,不过就是疏通关系找个人家做个教养姑姑,日后再做教养嬷嬷。
跟师父学了妇产之后,她重新有了指望,而了解的越多,看着一个个健康的婴儿从她手中诞生,她就越是想要大魏女子都知晓妇产知识。
想想家乡里夭折的婴孩,因难产死去的家人,她大姐便是难产去的,去的时候才刚十六。
她自小和大姐关系最好,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大姐会因为难产离开。
如果能让女子们人人都知晓妇产知识,便能避免这样的惨事发生。
梁平安闻言赞许道:“不错,不错,我正有此意,没想到你们先一步提了出来。”
他招揽了这么多宫女,为的就是造福百姓,自然不可能只蜷缩在京城,迟早是要走出去的,只是眼下能出师的太少,也就眼前两人他完全放心,其她人还得再积攒经验。
“此事为师早就与陛下商议好了,你们只管去,不过且记着,谨慎行事,绝不可狂妄自大。”
“是。”
吴巧云和张月奴欣喜应下。
两人很快收拾细软,带着几个师妹,在一队禁军的护卫下开始了漫长的宣扬妇科之路。
漫长到用尽了两人的一生,终身未婚未育。
很多年后教科书上赋予两人同一个称谓:妇科之母。
作者有话要说: 梁·真妇女之友·妇科之父·平安
第134章 开学
吴巧云和张月奴离开; 梁平安继续教导手下的宫女; 不过如今妇产科已经发展了起来; 不适合再放在宫里。
他思来想去,又和元佩一商量,干脆将医学堂隔壁的别院盘了下来; 改成了妇科堂。
本想换一个听起来含蓄又诗意的名字,但想了想还是算了,医不是其它; 关乎生命; 简单明了就好。
因为要做一些医学研究,所以医学堂设在了城外; 在皇宫西北方,原是元清帝的一处私宅; 是他还是太子时父皇赏给他的,他其实从来都没有去过; 后来登基,这座宅院也就纳入了皇家私库,这一回元清帝为了表明他对医学堂的支持; 特意拨给了太医院; 用来做学堂。
医学堂的隔壁是一宗室郡王的别院,正巧这郡王妃半年前生产是梁平安救回来的,听到梁平安有意想开设妇科堂,便直接连地契一起送了过来。
于是一番修整,妇科堂很快正式开学。
妇科堂不比医学堂; 梁平安没有大办,找了个黄道吉日放了两束鞭炮便正式开课了。
不过还是有不少曾经得过他恩惠的前来捧场,尤其是女眷。
妇科堂开学,最激动的要数旁边的医学堂了。
“哎哎哎,你们往那边一点,给我留个位子!”
“我说你能不能快点!”
“你别挤我,再挤掉下去了!”
妇科堂不远处的大树上,爬上去了七八道鬼鬼祟祟的身影,目光灼灼地盯着妇科堂大门。
确切说是门口两列排开穿着粉色裙衫的女学生。
“快瞧快瞧,左边第三个,真好看!”
“我瞧着右边第六个最美!”
“别争了,我觉着都好看,要是能天天跟她们一道上课就好了。”
“想得美,我听说法医科本来是有女护士的,院长不同意,如今全都归了妇科堂。”
“你说等日后咱们行医的时候,会不会分派护士给咱们?像宋副院长那样?”
“怎么可能,宋副院长带的是他的弟子。”
“有啊,护士科全都是,随便你挑。”
“那都是男子,如何能一样?”
……
几个人七嘴八舌说着,没发现树下走来了几道身影。
宋华摇着扇子笑笑呵呵冲着旁边的青年道:“外科的学弟们还真活泼,我们法医科的师弟们就差了些。”
青年脸色发黑,抬头一声喊:“还不给我下来!”
“啊,徐师兄!”
“师、师、师兄……”
“哎呦!”
几个少年立刻从树上滑了下来,险些摔倒。
“瞧瞧你们的样子,成何体统!”徐希冷声呵斥,“站好!”
几个少年战战兢兢站好。
“怎么出来的?翻墙?作业都做完了?谁出的主意?是不想学想给别人腾地方了?”
徐希问一句少年们吓得抖一下,听到最后一句脸色都白了。
他们几个家中都是世代学医的,本以为这辈子不过做个大夫,顶天考入太医院,谁知陛下忽然对医大加扶持,不但提出个卫生所,还专门为医建了学堂,这是自古以来开天辟地头一回。
以往太医们的医术并不轻易外传,便是他们家中,也会严格审查收徒,如今太医们愿意将医术传授,如何不令天下医者趋之若鹜。
更何况太医们教授的不止以往的望闻问切,竟还有他们从未见过的新医学,单是一个细菌说就叫他们震惊。
他们都是家中特意挑选出来符合招收年纪的,因家学渊源,很容易就被收入门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