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所有人都在攻略朕-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宫里得来的赏赐倒是有不少,但很多都是四司六局造出来的,刻着皇家印记,想卖没有那么容易,再者他也不想卖,打算存起来到时候带回现代去。
  所以他手头的钱也就是跟皇后他们合作赚取的,还有他手下梨园表演团的门票收入。
  他本以为是很多,但球场一建银子如流水哗哗花出去,才知道根本不多,至于想靠门票会员获利,那也得等这次比赛结束。
  “行了行了,什么叫我还不知道,听着可别叫别人误会了。”皇后摇摇头,“我算是看明白了,合着你今天提前带我们过来,是来哭穷想让我们帮你赞助?”
  宋杰嘿嘿一笑,冲着皇后作了个揖:“娘娘英明!”
  皇后看向元清帝,虽说陛下早就许了他们,他们赚得的钱自己分配,但既然陛下在场,自然得问过他。
  元清帝摆摆手:“这件事你们自个儿看着办,朕可不管。”
  他今日来只单纯想带皇叔来凑个热闹看看球赛,按穿越者的说法叫约会,什么大事小事他一概不想理。
  说完便拉着皇叔在仅有的两个贵宾位上坐了下来。
  皇后失笑,转身和宋杰出了包厢,顺便拉走了好奇张望的长乐,夏婵识趣的紧随其后。


第154章 赌注
  因为是第一届全国赛; 所以赛事只进行三天。
  在大魏蹴鞠本就十分盛行; 民间各省府皆有蹴鞠社的存在; 譬如齐云社和圆社,这一次的全国赛就有他们的球队参加。
  既然是全国赛,自然是全国各省所有球队一道参赛; 所以早在三月初宋杰便登报将全国赛的消息放了出去,邀请各省有名的球队来京进行集训,因为球赛的规则改了; 需要这些球队来适应新规则。
  宋杰在时报上公开表示比赛前三名将会得到丰厚的报酬; 利益驱使,登时吸引了不少球社纷纷带球员进京。
  甚至不畏炎热;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后,在六月进行了省赛; 来自同一个省的球队进行比赛,角逐出唯一代表。
  宋杰训练的皇家蹴鞠队也参与了赛事; 跟京城与陕西其余各府球社进行比拼,最终险而又险拿到了第一。
  皇家球队虽代表皇家,但在宋杰目前的设想中并不代表国家队; 一来眼下还没有国际赛事; 二来这些队员并不算最顶尖,有很多只是因为家传或者无路可去选择蹴鞠,而且皇家选人,更看重的是这些人的球技表演,而非真正的踢球技术。
  他打算趁着第一届比赛从其它各队中吸收有潜力的新球员; 着重培养,为两年后的国际赛做准备。
  所以,皇家球队本质上也算球社,算是皇家私养的球社,并且经过协商,球社暂属于宋杰管理,而因着他的身份,元佩邵岩或者梁平安会代替他出面,当然最大股东自然是元清帝,不论宋杰凭借蹴鞠赚到多少,最终得利的还是元清帝。
  而为了吸引百姓们对全国赛的注意力,宋杰这几个月做了不少铺垫,三月开始就在时报宣传,几乎每期都有相关文章,要么是关于新规则的科普,要么是各球队的介绍,要么是免费发放门票等等。
  省赛的时候新球场还没有建成,比赛设在齐云社的操场中,宋杰自然不会将赚钱的机会让给齐云社,直接发放免费门票,饶是如此,齐云社通过兜售吃食饮品也赚了不少。
  更别提各队周边。
  在长安城里谋生的百姓,有许多来自各地的长漂,虽说有不少已经抓住机会得以在此扎根,但每一位都会记住自己的祖籍,更不用提那些千里迢迢从外地来谋生的,尤其如今有了水泥路和长途客运,人流越发频繁,元清帝每每看到奏报,都不禁庆幸事先进行了人口普查,发放了身份牌,否则长此以往定会生乱。
  于是省赛开始时,来自各省的球队遭到了乡亲的热烈欢迎。
  宋杰趁机引导,制造队服制造队旗,还有各式各样代表各省的周边,以及游街助威等等一系列活动,挑起了所有人的胜负心,即便大家都是大魏百姓,但省与省之间依旧有着比较,何况大魏百姓间的同乡关系能详细到乡县。
  只不过先前出了洪灾一事,大家注意力更多放在洪灾上,也就只有热爱蹴鞠的会密切关注,如今洪灾结束,又是全国赛开启,加上百姓也需要有件事来转移洪灾带来的伤感,顿时整个长安城关于球赛一事炒的火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将热度推向顶峰的便是博彩的出现,当然,按照宋杰的说法叫体育彩。
  大魏律法明确禁制赌博,一经发现必会严惩,但赌博这种事却是没有办法从根本禁制的。
  几个总角孩童围在一起用拿到的压岁钱押大押小,这算不算,要不要抓?贵族官员流觞曲水用吟诗下棋做赌,这算不算,要不要抓?纨绔公子们聚在别院斗蟋蟀斗蛐蛐斗鸡算不算,要不要抓?
  因为没有明确的监督系统,所以很难判断。
  于是民不举官不究,甚至在大魏初建大力打击赌博时,各个赌博行业摇身一变,变成了关扑,改成了游戏的模式,如今长安三市里走一遭,几乎能看到各个店铺门口都有关扑摊。
  不管是美食还是绸缎亦或者首饰,都可以通过花钱玩小游戏来扑得,这是穿越者们出现之前就有的营销方式,因为获利不是银钱,在大魏律法上无法定性为赌博。
  当初大力禁赌的太祖也知道不能一味镇压,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了关扑的存在。
  百年过去,关扑已经潜移默化扎根大魏,成了一种全民默认不会受罚的赌博方式。
  当然也有私下利用关扑直接赌博银钱的,这类人一经揭发必会严惩,不过除非是不小心被诱骗,能去参与这类关扑的也多是中毒已深的赌徒。
  不过天子脚下,经过整顿,尤其人口普查身份牌发放后,这类事明显少了不少,或者说藏得更深了。
  所以这一回体育彩的出现,却是明晃晃将赌博摊开到了所有人面前,合法赌博,如何不刺激不叫人激动,不管多少,万一中了呢?哪个人没有做过发财梦?
  体育彩这件事宋杰和穿越者们讨论了很久,元清帝和太傅等几位臣子也讨论了很久,足足商讨了半月,进行了各个方面的设想,才终于通过。
  宋杰一开始提出的只是足球彩,在跟皇后邵岩等商量过后,才提升到了体育彩,足球赛已经出现,那么日后其它体育项目还会远吗?
  或许需要秒表计时的还无法进行,但像跳远跳高骑马射箭一类却是可以裁出胜负的。
  宋杰要办体育彩的意图很明显,只有一个:赚钱。
  在他看来与其将这个商机交给旁人,不如自己来赚,而且有国家首肯正规化,比让百姓偷偷摸摸去那些暗庄赌钱的好,说不定到时候人财两失什么都得不到。
  而且有国家管控,还能直接控制购买金额,通过身份牌限制购买额度,将博彩变成像关扑一样的娱乐休闲,而非那种倾家荡产要命的烂赌。
  经过百年禁赌严打,赌博的危害大魏百姓都是知道的,除非那些染了赌瘾或者白日做梦想发横财的,很少有百姓会花大钱去参与赌博。
  这种时候不禁关扑的好处便显现出来了,堵不如疏,如果一直严厉打压禁制,反倒会激起百姓的好奇心,有关扑做消遣,又配合律法和宣传,选择靠赌来发家致富的到底是少数。
  所以体育彩出现,虽然引来了百姓纷纷来购买,但大多数人只是博一个乐子,如同关扑一样,并没有寄希望能中多少奖,中了开心,不中也无所谓,只当是支持家乡球队。
  关于体育彩收益的用处元清帝亲自撰写了说明刊登在时报上,以免让百姓误以为赌博合法,体彩的收益一部分会拿来作为大魏公共基础建设的维护,譬如公共厕所垃圾桶,免费为困难村镇修建水车,筑堤修港等等。
  还有在元清帝的预计中,未来要建设的公立学校。
  除了这些作用,一部分还会拿来作为慈善款拨给慈幼局居养院等,还有对球队的支援奖金,这一点是宋杰坚持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怎么吸收新人,怎么让球社甘愿花大价钱培养球员,他对现代国足耿耿于怀,现代他是帮不上什么忙了,但在大魏,他要誓死捍卫国足尊严!
  有了这些说明,百姓们对体彩的认知便天然跟赌博分了开来,相当于做慈善。
  上午的比赛在巳时正,元清帝为避开人群带着皇后一行提早来了球场,撵走几人后,安心和皇叔趁此机会约起了会。
  不过两人也没有独处多长时间,很快拿到票的百姓们开始进场,三栋会员包厢也坐满了拿到邀请函的官员勋贵,男客女客自有下人领着分开,官员勋贵们透过敞开的看台看到元清帝和肃王,纷纷过来请安,女客也都去了皇后所在包间。
  下首看台上进场的百姓难得看到这么多贵人,尤其看到元清帝,哪怕离得远看不清,也不减他们的热情。
  “陛下万安!”
  “陛下万岁!”
  不知谁起的头,纷纷高喊了起来。
  数千人齐声高呼,声音响彻天际,别说官员勋贵,便是元清帝也愣了愣。
  他自认自己勤政爱民,一切都以繁荣大魏,百姓生计优先,也知晓这一年多来他做的这些事肯定在百姓中声望不小,但没想到竟会如此,毕竟他心里清楚其中有不少是他暗暗操纵舆论抬起来的。
  瞧着下面激动嘶喊的百姓,心中各种情绪涌动,从前他勤勤恳恳,除了太傅教导他的责任感,更多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地位,毕竟皇帝不像官员或夫子之类,可以主动请辞,他只有这一条路,否则便是死,即便为了安稳的活着,也要做好这个皇帝。
  他是做到了爱民如子,下达的一道道旨意都是为了让百姓过得更好,让大魏更强盛,但却是头一回从百姓这里得到回馈,哪怕只是简短的呼喊,依旧叫他心绪起伏,久久不能平复,即使成千上万的嘈杂心声也无法转移他的注意。
  这一刻大约也只有肃王能体会他的感受,借着袖子的遮掩,握住他的手给予安抚。
  包厢里的官员勋贵们也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虽然他们多少明白当今圣上在民间的声望,但从未像这样直观感受过,心中各自感慨。
  各国受邀而来的大使也都心中震动,思绪万千。
  史官在旁奋笔疾书,将今日见闻如实记录。
  宋杰很会营销,让元清帝做了开场嘉宾,随着他一声宣布正式开始,乐队奏乐,抽到第一场比赛的参赛球员进场。
  尽管球员们经过这几个月的比赛已经习惯了被围观,但面对如此众多的观众,还有帝后,压力不可谓不大,甚至有人同手同脚,引来了观众善意的笑声。
  元清帝持着望远镜瞧见也不禁笑了笑,他慢慢也摸索出来了不让自己头痛的办法,只要他尽量将注意力集中在身边的人身上,其余心声的影响力就会变小。
  “这第一场是哪两队?”
  肃王从旁拿起巴掌大的小册子:“广东的齐云社和广西的圆社。”
  会员包厢自然有会员专属优待,所有赛事日程都刊印成了小册子供翻阅,甚至还有各队详细说明。
  “这倒是巧了。”元清帝笑道。
  齐云社和圆社是大魏两个最大的球社,遍布全国各省,据说以往便常有争端,如今有了这全国大赛,看来是要决一胜负了。
  “陛下可要押注?”肃王提议道。
  元清帝心中一动,来了兴致:“皇叔要押什么?”
  肃王在袖子下捏了捏他的手,含笑道:“赌一个称谓,若我赢了陛下,日后私下无人时陛下与我可以姓名或表字相称,如何?”
  元清帝想到自己的名字沉默了两息,想象一下皇叔叫他名字的情形,无奈道:“那皇叔且容朕想一想,想个表字出来。”
  他还未及冠,自然没有表字,再者他本也未曾想过要取表字,取了又如何,也不会有人叫,何必多此一举。
  别说表字,连他的本名都少有人知,毕竟他与父皇不同,父皇登位时已二十有五,做过皇子做过王爷,他的名讳和表字都有流传,不过在他登位后渐渐隐而不彰,且表字不会记录在册,久而久之有也和没有没什么两样了。
  而他出生就做了太子,幼时除了母亲会叫他的名字,其余人包括父皇一概称呼他为太子,他懵懂时甚至以为太子就是他的名字。
  肃王心里早有了想法,自然不应,笑道:“表字便不必了,我心中早就有了称呼,你只说应不应就好?”
  他心中的称呼自然就是元元,元,始也,代表首个第一,又沾了元元年号的第一个字,最适合不过,当然最重要他早就习惯了这样称呼他。
  元清帝:“……”
  果然如此,他就知道。
  不过也好,总比他的名字好,他至今自己都不愿说出那两个字。
  “那我也得想想该如何称呼皇叔?”他忽的一笑,“我想想……”
  目光狡黠:“寄寄?”
  肃王:“……”
  元清帝一本正经:“皇叔本姓季,名中也有同音寄,如此一来岂不正好?正好皇叔得和季行走交换出现,也省了我再想一个。”
  肃王无奈,不过转念立刻拍板:“那便如此,若我赢了,你不得反对我对你的称呼,若你赢了,我便同意你这般称呼我,如何?”
  “好!”元清帝应下。
  两人丝毫没有考虑赌注的合理性,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浑然失去了以往的聪慧和理智,若叫宋杰几人听到,恐怕得齐齐感慨一句果然爱情降低智商。
  不过元清帝和肃王却丝毫不觉得,于两人而言不过是相处的小乐趣。
  “我压齐云社。”元清帝率先道。
  “那我便压圆社。”肃王紧随其后。
  两人拿起望远镜观察球场,跟随着赛事进程时而皱眉时而开怀,彻底感受了一遍球赛的魅力。
  最终比赛以圆社超出一球获得胜利。
  最后一球踢进去的时候全场沸腾,啦啦队也好,候场的球员也好,还有加油的百姓,全都站了起来,大声嘶喊。
  漫天喊声中,肃王凑到元清帝耳畔,低笑一声,嗓音低哑:“元元。”
  两个字透着尘埃落定的心满意足。
  元清帝没有转头,只回握了他的手。
  球场上史官奋笔疾书,记载眼前的盛况,而有擅丹青者将这一幕画了下来,不论是远处贵宾席中亲密言笑的皇帝和肃王,还是看台上形色各异的百姓,惟妙惟肖。
  这幅画辗转流传,后被收藏在了博物馆中,引无数人研究观赏。
  作者有话要说: 元清帝:寄寄寄寄寄寄寄寄。


第155章 长大
  阳春三月; 草长莺飞; 暖风熏人醉。
  长安城热闹非凡; 敲锣打鼓,烟花炮竹声震耳,一条长长的游街队伍正穿过朱雀大道; 往城南走去,路边围满了来凑热闹的百姓,或挥舞着手里的小旗子; 或挥舞着花环; 今天是蹴鞠亚洲杯球赛开幕的第二天,国足十六进八; 刚刚结束赛事出来,百姓如何不激动。
  “少爷; 慢点慢点!”
  人群里一个小厮打扮的少年正追在一个十岁左右的男童身后,那男童穿着一件连帽衫; 帽子遮挡了大半面容,看不清长相,但男童小小年纪身手意外的矫健; 很快从人流中蹿到了马路对面; 他身后的小厮反而跌跌撞撞有些跟不上。
  男童,即魏曙此刻心情不是很好,玉似的脸蛋紧绷着,漂亮的眼珠透着怒意。
  然而这怒气却不知道该朝谁发。
  所以他只能闷着一股气朝前奔。
  不知奔了多久,拐弯的时候忽然撞上了一个人; 两人都从拐角拐过来,而且速度都很快,这一撞,撞得结结实实,两个脑袋磕在一起发出砰一声响,一起翻倒在了地上。
  “哎呦,疼疼疼疼疼……”对面传来孩童奶声奶气的吸气声。
  魏曙眯眼瞧去,是一个梳着两根麻花辫的小女孩,粉雕玉砌,十分漂亮,此刻正捂着脑袋泪眼汪汪的看着他。
  魏曙皱了下眉。
  “少爷!”
  “姑娘!”
  追在两人后面的小厮丫鬟跟了上来,见状连忙过来扶人。
  “少爷没事吧?”魏曙的小厮梁福脸色动作还算镇定,但目光仍是透着慌乱,毕竟他家少爷身份不一般,若出了事,他九条命都不够抵。
  “没事。”魏曙揉了揉额头,从梁福手里要来小镜子瞧了眼,只是红了而已,大概因为他这辈子出生的方式比较特殊,身体也比常人要强许多,譬如他如今刚满七周岁,但看起来却已经跟十岁的孩童没有两样了,寻常小磕小碰也不会在他身上留下痕迹。
  倒是被他撞到的女童额头明显肿起了一个包。
  “抱歉,是在下不小心让姑娘受惊了,姑娘若不放心,在下愿承担姑娘的医药费。”不管怎么说他是男子,虽然他们是同时撞的,出于礼让,他还是先道歉。
  “扑哧……”哪知那女童闻言却笑出了声,扶着自家丫鬟站起来,憨声道,“你说话怎么像那些酸秀才一样文绉绉的。”
  魏曙一愣,跟着也笑了:“说的是。”
  他两世为人,还不至于跟一个小女孩计较。
  女童也从自家丫鬟手里接过镜子照了照,看到鼓起的包撅了噘嘴,却没有再喊疼,反而好奇的看向魏曙:“小哥哥你也在被人追吗?”
  被人追?
  魏曙不由看向女童身后,脸色变得严肃:“有人追你?”
  难道经过严打,还有不怕死的人贩子?
  “是啊。”女童应声,刚说完,背后传来呼唤声:
  “表妹!”
  “三姑娘!”
  她顿时蹭得一下蹿到了魏曙身后,拉起他:“快跑快跑,他们追来了!”
  猝不及防被拉着一起跑的魏曙一阵莫名,追的又不是他拉他做什么,还有,看不出来这小女孩力气挺大,居然能拉得动他。
  不过想到自己刚刚撞伤了对方,他也就没有挣扎,决定帮她一把,也算扯平。
  “跟我来!”魏曙反客为主,拉着女孩跑回了主干道,蹭进了游街的队伍里,顺手从花车上拿了两个备用面具,分给女孩戴了上去,混进了花童中,跟着队伍走远。
  “小哥哥你怎么知道花车上有面具?”摆脱了被人追的“危机”,女童好奇地扭过头问。
  她带着小白兔面具,面具是给比她更大一些的孩童准备的,所以完全覆盖了她整张脸,只露出一双漂亮的眼眸,黝黑纯粹,像葡萄又似玛瑙,叫原本不打算再理会她,准备趁机离开的魏曙怔了怔。
  “听人说过……”他含混道,转移话题,“谁在追你?”
  女童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闷声道:“是我表哥,他很坏,总喜欢揪我的辫子,总是欺负我,可是母亲偏要我跟表哥一起玩,所以我就跑掉了。”她说到这声音变得得意起来,咯咯笑道,“我趁着他不注意,偷偷躲到了巷子里,然后他就找不到我啦。”
  魏曙收回目光:“你就不怕迷路被人抱走?”
  女童扬扬下巴:“才不怕,老师教我们了,要是遇到坏人就大声喊,找路边的巡警叔叔,而且我才不会去那些没人的地方,长安城的地图我背得滚瓜烂熟,所有公交线路我的记得,我很聪明的!”
  葡萄似的眼睛满满的骄傲。
  魏曙挑眉:“你是长安学院的学生?”
  女童自豪地挺起胸膛:“是啊!”
  魏曙登时了然。
  长安学院正是那些穿越者们搞出来的学校,最初建起来是为了慈幼局的孤儿跟牺牲的士兵后代,后来军中的军官士兵全都将孩子送了过去,引来百姓侧目,有不少家中稍有富余的百姓也趁机将自家孩子送了进去。
  而真正让长安学院变成如今大魏第一学院,则是在四年前。
  资善堂第一批学生毕业,这些皇室子弟全部进入了长安学院,成了学院的新老师,并且对学院进行了大改革,而宫中的资善堂不再开设,所有准备进学的皇室子弟全都进入了长安学院。
  此举顿时引来各方揣测。
  在魏曙着急长大的这几年里,资善堂学生的名声已经扩散到了整个亚洲,甚至其它各洲。
  不管是各种新鲜事物的发明还是理论的证实,都跟资善堂学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如今皇宫中用的沼气灯,曾经的木制自行车,如今橡胶制的自行车三轮车,滑翔机,热气球,可以在海上远航的船只等等,都是资善堂学生的研究成果。
  当初崔昭在京郊斜塔做自由落体实验的时候,聚集了数万名人来观看。
  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父皇的态度,他明确支持长安学院,并且积极促进科举的改制,如今科举已经分门别类划分的越来越详细,而从长安学院中出来参加考举的学生中举率也越来越高,甚至就算不考举,凡是从长安学院中成功毕业的学生,也绝不会缺了出路。
  于是长安学院超过国子监成了大魏第一学府,甚至每年有无数它国留学生千里迢迢来求学。
  魏曙对此十分感慨,前世父皇那样勤勉,几乎耗尽心血,才将被太公挥霍一空的大魏维持下来,这个世界有了穿越者,不过短短几年,却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所谓万国来朝便是这般了。
  而那些超前的新知识他从周岁后便开始学习,看到了世界的广阔,知晓星空的浩渺,虽然想起前世的某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