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所有人都在攻略朕-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要成为医生行医必须得拿到行医资格证,否则即便开了方子,没有医证号码和签名,病人便是拿到方子也不会有药房会给抓药。
  对元清帝来说如今正是缺少人口的时候,每一个百姓都十分重要,所以不管是医学院还是妇科院他都大力支持发展。
  几年下来,百姓们对卫生所越发信任,有官员每周每月不间断的宣传,包括卫生所展开的下乡义诊科普等活动,民间巫术迷信基本杜绝,至少再也不会有人相信喝符水香灰能治病了。
  医学院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极高,医学院每年都能收到大量来投的学生,甚至包括各国夷人。
  所以作为医学院院长的元佩和太医院院使杨仲仁一道亲自诊出来的病,谁也不信会是作假。
  大家不得不相信,皇后确实病重了。
  一时不管真心还是假意,整个长安城沉寂下来,这些年受过皇后恩惠的百姓无不哀戚,甚至有人去寺庙拜佛祈求,其中以慈幼局的孤儿们最甚。
  皇后这些年一直在大力推动慈善,不单单是在长安城,全国各省府的慈幼局能建起来并且运作完善,大半是皇后的功劳,这样大的一个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但凡皇后有一丝贪心或者疏忽,这项工程便会沦为表面,然而皇后丝毫不放松的建立起来了,哪怕她足不出户,连长安城都没有出过几回。
  不止是慈幼局,还有安济院,慈幼局庇护的是未满十六的孤儿,安济院则是为残障百姓所设。
  慈幼局中虽说也有生下来就得病或残缺的,但他们到底年纪小,可以从小培养,只要不是毫无行动能力,都能学到一项技艺日后得以糊口,而且慈幼局的孤儿们大约没了父母的缘故,同一个局里长大的便相当于兄弟姐妹,凡有了出息的都会帮扯一把。
  大魏毕竟还是以仁信礼义为先的时代,不管这些孤儿是想要博一个好名声,还是真心如此,都会一直做下去。
  慈幼局的孤儿们正赶上了好时候,大魏正是急缺人才的时候,元清帝对他们有很大的期望,想方设法栽培他们,他们未来会有无限的可能,相比之下安济院的百姓就没有这般幸运了。
  这些人大都已经成年,有不少被家人所厌沦为了乞丐,便是他们想要自力更生也没有人会雇佣,尤其那些连田都种不了的,活活饿死冻死的不在少数,更有许多被父母亲人放弃送入深山喂了虎狼。
  这些年倒是好了些,有了土豆等新作物,好歹不会少了一口饭吃,但这些人的生活依旧是问题。
  于是在居养院和慈幼局相继成立后,皇后又提出了安济院,来安置这些无家可归的残障人士。
  居养院有寺庙和道观负责,基本不需要朝廷花费多少,只每月每季按时上门检查就好,慈幼局的孤儿们长大成人都会离开,甚至反过来回报慈幼局,唯有安济院可以说只有开支没有收入,完完全全是花钱供养着这些人。
  虽然也有一些得救的百姓心怀感恩自己学习本事挣钱,但杯水车薪,远比不上每日消耗的。
  不统计的时候不知道,一统计下来,大魏残障的百姓足有三百多万,这还不算那些因为生下来有异被父母溺死的。
  其中包括那些曾经上过战场受伤的士兵,这些士兵虽说得到了补偿,但那个时候大魏国库不丰,肃王大半身家都花在了养兵上,也没有多余的银钱,只能尽量补偿,直到穿越者们出现后,元清帝才从各种盈利中拨出款项,按照军改后的制度再次给予补偿。
  这些残障百姓若单只是不会说话或者听不到还好一些,在大魏,只要手脚健全便饿不死,这些人好安排,也不需要住进安济院,只需每月定时领取一定的补助,而且为了避免意外,这些补助只是米面粮油一类,确保他们不会饿死。
  那些得了大病或者手脚不健全,失去生存能力又无处可去的,可以主动或者托人将他送进安济院,安济院会照顾他们到死。
  不过安济院只能确保他们最基础的生活水平,不可能像老爷一样供着他们,而且皇后还想出了彼此互助的办法,让这些百姓三三两两结成小组,互相帮助,也能省去请人这一项开支。
  尽管如此,每一座安济院中仍旧需要不少人手,而且安济院建立到现在也只能普及到府县,无法到村镇,村镇符合条件的必须得想办法赶到府县去。
  不过安济院的建立倒也给当地百姓又多添了一项活计。
  皇后通过慈善拍卖,以及这些年不管是新化妆品还是新物件赚来的钱,全部一笔一笔记录下来,公开公正的用到了慈幼局和安济院上,专门设立出了慈善基金会,每月都会有报纸刊登每个月的花费。
  不提皇后做过的其它事,单是慈善这一项,便得到了全大魏百姓的爱戴,甚至通过报纸流传到全亚洲,周边各国都对皇后赞不绝口,各国王后也都以皇后为榜样。
  如今皇后病重,可谓全民皆哀。
  慈幼局的孤儿们每日都会特意来经过皇宫,对着皇后宫殿的方向磕一个头,安济院里的百姓,能走出来的也都会过来,哪怕是坐着轮椅,还有去寺庙里给皇后诵经的,不止这些人,普通百姓也无不叹息。
  皇后听到消息沉默了半晌,然后摇了摇头,眼眶微红:“去劝他们不用这般,我做这些也非全是为了他们,只求自己问心无愧。”
  她做这些确实没有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她穿越过来就是绫罗绸缎吃喝不愁的大家闺秀,紧跟着又成了皇后,根本没吃过什么苦,相反她穿的用的吃的都是全大魏最好的,做这些慈善她是有帮助大魏百姓的意思,但更多是跟元清帝展示她的能力。
  没想到临走竟然得到百姓这样对待,叫她动容。
  “看在百姓如此诚心的份上,不如再留些时日?”虽说木已成舟,元清帝仍想要劝一劝。
  所谓做戏做到家,为了应证皇后的病重,他这些日子几乎日夜不休守在她身边,连上朝都停了,奏折全都搬到了清宁殿处理。
  不止是他,魏曙贵妃夏婵也全都在这,魏曙跟他一样日夜守在殿中,贵妃夏婵白日过来晚上回去,太后碍于身份,只每日来探望一回。
  长乐公主还在赶回来的路上。
  皇后闻言面露无奈:“我再回答你第三十七次我心意已决,你要再问我真要生气了。”
  元清帝耸肩一笑。
  大约因为即将要离开,皇后对着他轻松自在也许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自在,连陛下也不再称呼,两人像是真的姐弟一般相处。
  不止是对他,对夏婵梁平安等也放下了皇后的架势,如同多年老友,而皇后这一调剂,倒也让元清帝和穿越者之间的关系轻松了不少,大家有点像是回到了最初刚坦白的时候。
  魏曙坐在元清帝旁边的小桌子前,一边写作业一边在心里叹气,他刚得到消息的时候还真以为皇后得了重病,虽然皇后不是他的亲生母亲,但到底以母子的名分相处了这么多年,还真将他吓了一跳,谁知道等他跑来清宁殿,却看见皇后正跟父皇夏姑姑几人言笑晏晏。
  亏得外人都以为皇帝伤心欲绝,满宫悲戚,哪知道其实清宁殿里其乐融融压根没有什么悲伤。
  夏婵和贵妃也在完成她们的作业,两人面前放着成堆的书册,这些是各种账册和人事记载等,皇后一走,她手头管理的那些事情便得交给她们来打理,宫务有太后和贵妃一起,夏婵则接手了慈善一事,这几天她们守在清宁殿主要是来跟皇后学习,等她们学的差不多,皇后也就该真的咽气了。
  剩下宫外的其它杂事会交给长乐,她定亲后便有了公主府,元清帝许了她随意出入。
  “对了,夏姑姑,你这回回来还要再出去吗?”魏曙问夏蝉。
  夏婵摇摇头:“今年不出去了,我打算等明年跟船队去一趟日本。”
  东亚这边的国家她基本都去过了,只剩下日本,之前能安稳渡海的船没有研究出来,现在研究出来了,她打算等明年去一趟,日本,可是个需要他们好好宣扬的地方。
  魏曙放下笔道:“我听说有一个叫朱驯的富商,夏姑姑可认识?”
  夏婵讶然:“殿下如何知道他?”
  “看来果然认识。”魏曙笑道,“我前几日在茶馆里听人提到了他,觉得此人经历甚是有趣。”
  当年西游记大火,引发了一场西方掘金潮,不少百姓遁着唐僧的脚步去了天竺,确实有不少人发了财,但要说最厉害的还属这个朱驯,据说他当年去的时候也不过十五六岁大,经历各种艰辛发展成了如今丝绸路上第一富商,据说还差点被天竺南部某国公主看中召为驸马,其经历之精彩堪比唐僧。
  魏曙随着穿越者们开眼看到了整个世界,对外界很是向往,同时对这类敢于冒险的人很感兴趣。
  夏婵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表情有些古怪,但又很快恢复正常,笑笑:“这朱驯确实是个人才,不过他短期内恐怕不会回来大魏,我离开天竺时,他转道去了黑汗,殿下若真对他有兴趣,我可以叫人联系到他。”
  “那便算了。”魏曙摇摇头,“我只是想听听他一路的见闻,也不用为此事去打扰对方。”
  虽说从夏姑姑这里也能听到,但她是去做文化交流的,对别国来说是贵客,未必看得到当地底层的真实状况,可惜他现在身体年纪还小,就算父皇允许他也不会去,重活一次,当初寻死的勇气已经没有了,他还是想好好活着。
  “还有一人夏姑姑可——”
  还想再问,却被父皇开口打断,抬眸瞥过来:“作业写完了?”
  魏曙:“……”
  话说母后都病重了,他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作业要写?!
  作者有话要说: 魏曙:我承受了我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痛。


第163章 姜菡
  不管百姓们多么挽留; 皇后的病还是按照计划越来越重; 终于在四月十二这日闭上了眼。
  八年前的这一天; 正好是皇后跟元清帝坦白身份的这天,挑在这天离开,也算有始有终。
  “圣宗皇后赵氏; 元清七年八月二十三日立为皇后,元清二十年四月十二日崩于清宁殿,年二十八; 谥曰昭德皇后。”
  皇后薨逝; 满城缟素,元清帝哀恸不已; 闭朝十日,并表示永不再立后; 且坚持为皇后守孝一年,朝前朝外无不悲痛; 各类报纸头版头条都被这则新闻占领。
  自梁才人去后,元清帝的陵宫便开始修建,名曰昭陵; 皇后出殡过后便直接葬入昭陵; 元清帝亲自撰写碑文,包括陪葬的东西,全都由他亲自挑选。
  所以没有人知道他其实写了两篇碑文,外人所知只有给皇后的那篇,实际还有一篇写给真正的赵慧; 或者说写给他的义姐,可能未来某日考古学者打开陵墓破开由穿越者们共同制定的机关密码,才会知晓真相。
  他并没有学先辈撰写祭文祭诗,毕竟在他心中皇后只是回家而非死去。
  皇后的离去让穿越者们也十分伤感,梁才人离开的时候大家相处不过一年还好一些,皇后却跟他们相处了八年,尤其在宫里的几个,包括太后和贵妃,难过了许久。
  贵妃尤甚,可以说是皇后手把手教会的她人情世故,不然以她的性格,估计这辈子过完都不可能真正学会入世。
  元清帝听到她的心声,她甚至打算历练结束后去皇后的世界找她。
  不过也正好,借着皇后薨逝,魏曙自请在宫中为母守孝三年,实际乔装打扮,扮作高家远亲,跟诚哥儿一道去了江南。
  等皇后薨逝的阴影过去,已经到了六月。
  这几日长安城沸沸扬扬都在说着一件事:第二届优秀记者评选会。
  大魏时报兴起后,元佩上书建议成立新闻部,既然决定要将报纸握在官方手中,那必定要专门设立来管理的机构,元清帝自然也想到了,于是有了新闻部的诞生。
  经过七年的发展,新闻部已经有声有色,全国各地的记者管理也趋向成熟化,一开始确实发生过一些记者为了报纸销量捏造诬蔑他人的事件,但很快被揭穿,究其原因,在元清帝一开始的设定中记者只是事件的采访和撰写者,当地有村长族长还有官员,除非全部勾结,想要完全瞒住根本不可能。
  而且为了避免造成这种事,每个衙门都会配备两方记者势力,为的便是互相监督。
  除此之外,元清帝还亲自制定了律法,凡是做出违背记者操守捏造诬蔑他人的,轻则除名判刑,重则斩首流放。
  为了起到威慑作用,最初违法的几个记者被压送来京城,由元清帝亲自给了严惩,并且叫来全国各省府的主编亲眼观刑。
  自此之后到如今再没有哪个记者敢做出违反记者法的事情,虽然八卦娱乐报纸会夸张一些,但并不会凭空捏造,猜测便写明是猜测,遣词用句绝不会说是事实,不过倒也促进了大家对文字的运用,还因此诞生出不少新的成语。
  而记者职业的兴起,也帮忙消化了不少童生秀才,大魏考取功名的读书人相对全国人口来说是不多,但对相对官职来说却不少,这些人很多已经再考无望,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放任这些读书人在民间对元清帝而言也并非好事。
  而且许多秀才一心埋头做学问,其它万事不懂,元清帝并不需要这样的人来入朝为官,正好可以让他们在做记者的时候多了解了解民间世事和疾苦,免得全都成了酸腐。
  再者这些年他一直在潜移默化修改科举制度,如今的科举跟八年前相比已经变化了太多,老一批考出来的秀才已经完全被他摒弃在可用人选之外,朝中的官员越发趋向年轻化,满朝上下朝气蓬勃。
  几年下来,随着各类报纸兴起,有很多自知科举无望的童生秀才都选择加入了新闻部成了记者,不管怎么说记者也是正经有品级的官,更有做的不错的已经晋升到了主编。
  同类还有法医,不过相比记者,法医更难让这些读书人接受,毕竟记者是新兴的官职,之前完全空白,而且一出来便配了品级,自然也就没有贵贱之分。
  法医则不然,它的前身是仵作,仵作自古以来便被视为低贱行当,这种思想已经流传了千百年,虽说这些年通过元佩以及小说舞台剧等让人们大为改观,甚至地位也从原来的小吏提到了有品官员,但根深蒂固的思想很难拔除,那些酸腐儒生更甚。
  不过对元清帝来说却正好,记者帮忙消化了这些童生秀才,法医则给了平民百姓一条出路,两不相撞,刚刚好。
  儒生们得了利益,记者这个行业便不需要穿越者们多费力就被认可,并且迅速发展兴盛。
  不过优秀记者评选这个点子却还是穿越者们提出来的。
  顾名思义,评选出各类报纸最优秀的记者,为了鼓励记者们多多努力,最优秀名额有三人,而且按照报纸分类来评选,也就是说每一类报纸都会评出三个人来,大大增加了参与性。
  评选每三年举办一次,获奖者除了得到金银奖励外,还能得元清帝亲自召见,并赐予他亲自所书的奖牌,对读书人来说,后一项是极大的荣耀,而且得奖的记者从此一朝闻名天下知,对这些没有考中科举的读书人而言,相当于圆了错失的梦。
  “姜同学!”
  姜菡从图书馆出来就被人叫住,转头一看是同班同学李妍,她停下脚步回礼:“李同学。”
  因为出身的关系,她对这个李妍的印象并不深,只记得似乎是一七品小官之女,倒不是说她的出身多高多瞧不起对方,相反,平日里反而是她们这些嫡女瞧不起她们这些庶女,虽不是人人都是这般,但极少有嫡女会跟她们来往。
  当然也不排除家世高贵的庶女身边有小官嫡女跟随,但姜菡现在的父亲不过是个五品文官,所以她在学院里相熟的都是跟她差不多出身的庶女。
  哦,忘了说,姜菡就是那个穿越来的小官庶女。
  她是三年前穿越来的,她穿越的原因跟皇后差不多,皇后是得了癌症,而她是因为眼盲,现代的她两年发生意外伤到了眼睛,手术治愈的几率极低,她成了一个瞎子。
  就在她痛苦伤心的时候,系统找上了她,跟她做了一个交易,只要她去古代完成任务,不但能让她重回现代,还能治好她的眼睛,她当时几近绝望,毫不犹豫便答应了。
  她的任务总结一下就是庶女逆袭,最终目标攻略当今皇帝,成为帝王真爱。
  然而等穿越过来她就傻眼了。
  这根本就是一个被穿成筛子的世界!
  唐诗宋词三百首变成皇帝亲妈的作品就不说了,玛丽苏女主套路大家都懂,尼玛水泥公交报纸……这浓浓的男频风格是闹哪样,要不是了解到有海外行走这几个人,她都要怀疑皇帝就是穿越男了,当然事实证明皇帝确实不是。
  姜菡不蠢,她活了二十多年,唯一一次犯蠢,给她和家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也给她狠狠上了一课,失明的两年让她懂得了很多东西,闹明白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后,她果断想办法找上了元佩。
  邵行走不是她的身份能轻易见到的,那位季行走十分神秘,几乎很少出现在人前,更难见,孙行走俨然一个宅男,专注科研妻妾成群,虽说可能是最容易见到的,但显然不是最好的沟通者。
  梁平安她接触不到,宫里的娘娘更不用说,而且除了夏婵,她不能确定她们一定就是穿越者,但夏婵那时不在大魏,所以在收集够资料后,她选择了宋行走,当然后来知晓他的真名叫元佩。
  元佩虽担着医学院院长的名头,但闲暇时依旧会协助大理寺办案,而且会带着学生一起来实习,时常在长安街头出没,姜菡便瞅准时机跟他见了一面,穿越者之间若要对暗号十分简单,她只说了一个英文单词就接上了头。
  等了解了所有真相,她更庆幸自己的选择,然后果断跟元清帝投诚展示了自己的诚意,不过她能贡献的并不多,一些基本发明早就已经被元佩他们实现,各种创意也早早呈上了元清帝的桌头,她来晚的不是一步,而是整整五年,所以她能做的就是安分守己配合他们。
  当然她也不是没有贡献,她学的是珠宝设计,这两年和安王的珠宝行合作,贡献了不少设计方案,服装设计她也有涉猎,如今馥春推出的成衣便有大半出自她手。
  不过外界没有人知晓,毕竟她现在的身份年纪太小,才刚刚十三,而且原身从前从未接触过这些,读书识字还是在她来之后,短短三年不可能突然就成了天才。
  “我听说你抽到了投票卡?”李妍微笑着问。
  姜菡顿时明白了李妍叫住她的原因。
  眼下长安城最热闹的无非是记者评选,为了做到公平,评选会会在百姓中随机发放三千张投票卡,拿到投票卡的人需得在三天之内去投票箱投票,长安学院被分配到了一百张,院长为了公平发给每个班让学生抽选,姜菡正巧抽到了真卡。
  记者评选关乎到不少记者的前程,虽说官方严令禁止,但私下还是有不少人会发动人脉关系,找出拿到投票卡的人,想方设法让其投自己,只要不涉及威逼,你情我愿的事官府也没有办法处理。
  再者除了百姓评选还会有评委评选,综合两方分数才定下最终人选,最后还有元清帝把关,足够确保了公正性。
  老师让他们抽卡时说明了抽卡结果并不强制公开,姜菡不想找麻烦,便没有像别的同学那样立刻说出来,只是悄悄展示给了老师看,为了保证投票的公正,拿到投票卡的人是需要立刻登记身份牌的,投票不支持匿名,以防有人故意收集投票卡。
  所以李妍是怎么知道她有真卡的?
  姜菡不由皱了下眉。


第164章 宋良
  姜菡不觉得李妍有能力从老师那里拿到消息; 她也不觉得李妍是自己要用; 想起李妍平日的作为; 心念微转,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不动声色道:“李同学从何得知?”
  言下之意便是承认了。
  李妍微笑; 带着一丝骄矜:“我自有我的渠道,你不必管,你只说可愿接受议价?”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记者评选关乎许多人一生的仕途; 尽管评选已经足够公正,但总会有人找到漏洞加以利用; 第一届评选时便有参选者派人找到有投票卡的百姓,用金银收买。
  有需要就有市场; 还真有不少百姓因此发了财。
  于是到了现在第二届,有心想要一争的; 早早便盯上那些拿到投票卡的百姓,而拿到投票卡的百姓,也想着借此发一笔财; 不过评委办料到会有此举; 所以发放出去的投票卡大半给了读书明理的儒生学子和军中士兵,寻常百姓只拿到三百张。
  能上京来参选的记者原本就是从各省府选过一轮的佼佼者,为显公平,投票卡有一半是按照籍贯来发放的,各个省府的学子都有; 古人最重同乡情谊,哪怕为了气节脸面,也不会轻易被收买,如此一来便可将票数分散开来。
  当然,不能避免仍是有一些囊中羞涩的,打算借此充裕钱袋。
  只要不是恶意大批量刷票,一些小举动评委办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毕竟就算查到,百姓一口咬定就是愿意支持对方,谁也没有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