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重生之太子刘据-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是之后,大将军日退,而骠骑将军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将军,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
  便是皇帝特意设立大司马一职,大多数人也只注意到了两位大司马秩禄相同,而骠骑将军后来居上,明显更有前程,却忽略了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
  面对这样的局面,卫青始终表现地很平静,他不过是骑奴出身,能有今日的一切,皆是拜皇帝所赐,故而他对皇帝的做法,是不会提出任何异议的。
  再者说了,卫霍一家,皇帝重用他或者是去病,其实并无区别,因为在忠于陛下的同时,他们要守护的人,都是太子殿下。
  然而平阳公主却道:“陛下此举,也许是在提醒将军……”作为长姐,她比所有人都要更了解坐在御座上的那位天子莫测的心思。
  不会有皇帝高兴看到手下最得力的两位将军抱成一团的,哪怕他们对他的忠诚无可置疑。尤其霍去病几乎算是跟着卫青长大的,他住在长平侯府的日子远远超过了他自己的冠军侯府。
  尽管平阳公主没有明说皇帝在提醒他们什么,但是卫青还是立即就想到了。他微微蹙眉,沉吟道:“明日有空,我会跟去病谈谈的。”
  平阳公主颔首,随即轻叹道:“府里没了小嬗儿,想必会冷清许多。”
  
    
    第024章 初现端倪

  
  没过几日,卫青把霍去病叫到书房谈了回话。由于大将军清了场,不允许家里其他人靠近书房,所以他们具体的谈话内容,霍光不得而知,但是卫青的大概意思,他还是能猜到的。
  因为前世,他和兄长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搬离卫家的。为此,兄长闷闷不乐了好些日子,就连小嬗儿,也跟着没精打采了好几天,谁逗他都是耷拉着一张小脸,连个笑容也吝啬于奉送。
  果然,在跟卫青谈过话的第二天,霍去病就跟霍光说了他们要搬回去的事。
  霍光想了想,并未像前世那般保持沉默,而是笃定道:“不管我们住在哪里,舅舅都是舅舅。”
  霍去病眉宇微扬,神情略微一滞,他大概是没有想到,霍光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良久,他伸手搭上弟弟还不算宽厚的肩膀,轻轻拍了拍,唇角露出一抹浅得几乎看不出来的笑意。
  又过几日,霍去病从长平侯府搬了出来,回到了他空置已久的冠军侯府。当然,他不是一个人搬回去的,他还带着霍光和霍嬗两个。
  霍光早就不是小孩子了,对住处全无所谓。对他而言,有兄长在的地方就是他的家,兄长在哪里,他就在哪里。至于卫家,他和卫家所有的关系都是通过兄长才联系起来的。
  倒是小嬗儿,他在长平侯府和宫里住惯了,陡然回到自己家很不习惯,有时候还会一个人在屋里跑来跑去,像是在找什么人似的,偏偏又找不到,便会委屈地皱起小脸,让人看了好不心疼。
  前些天,皇帝在宫里设宴,宴请群臣。当时,众臣皆是恭贺皇帝漠北大捷,汉军威武势不可挡,只有汲黯大夫一个人,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
  他说:“大将军马放南山之日,才是真正的天下太平。”
  此话引起了皇帝极大的不满,什么马放南山,什么天下太平……
  他要建立的,是亘古未有的伟大功业;他要让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如今,漠北大战虽然胜了,匈奴人也被打残了,但是伊稚斜逃走了……
  假以时日,匈奴人未必不会卷土重来,他们就像是草原上的野草,斩不断、烧不尽,等到春风拂过,一眨眼就能绿了一大片。
  皇帝不甘心,他要对匈奴人赶尽杀绝,让后世子孙再无此忧。
  汲黯的话触了皇帝的逆鳞,自然讨不到好,没几日就被皇帝打发回家养老去了。
  然而,不管皇帝是否乐意听,汲黯的话有一点却是对的。那就是朝廷连年用兵,对国力的消耗是极大的,眼下无论如何,都到了必须与民休息的时候了。
  战事告一段落,霍去病又是个不爱过问政事的,自然就闲了下来。
  霍光看得出来,他的兄长最近心情很不好,不管舅舅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他在划清他们之间的界线都是不争的事实,而冠军侯很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这让他有一种被家人抛弃的错觉。
  尽管都是姓霍,但是霍去病永远不可能像霍光那样,把自己当成是霍家的人。他从小在卫家长大,从骨子里觉得自己是卫家的人,在霍去病的眼里,卫霍二字毫无区别。
  可惜的是,除了骠骑将军,其他人并不是这样看的,否然何来皇帝“抑卫尊霍”的说法。
  看着比往日更加沉默的兄长,霍光有想过要去安慰他,但是话到临头,他又不知该说什么。
  因为霍光明白,他的兄长看似寡言冷漠,其实心思极其敏锐,他未必就是不清楚皇帝的用意和大将军的苦心,他只是难以接受而已。
  更重要的是,有些话不是如今的他能够说的,若是他真的说了,兄长只怕就会怀疑上他了,他可没有把握在兄长面前还能瞒天过海,稳如泰山。
  而把真相和盘托出这种事,霍光是从来没有想过的,那是他与太子之间的秘密,只属于他们的,旁人若是知道了,未必有益,包括他的兄长。
  作为过来人,霍光看得很清楚,皇帝“尊霍”是真的,到底是国之重器,放在一个人手里他不放心,哪怕那个人是他的姐夫兼小舅子,且从来对他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这是帝王的本能猜疑,无论是谁坐在那个位置都无可避免,而少年英武的骠骑将军,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
  但是霍光更清楚,皇帝绝对没有“抑卫”的意思,不然他把卫家打压下去了,又该找谁来抑制霍家呢,难道还要再扶持一个张家或者李家出来,简直就是多此一举。
  若是皇帝真心想要打压舅舅,元狩六年兄长过世之后,他就该再抬一个人起来,分掉大将军的权柄,可是皇帝并没有那样做。
  一直到元封五年,大汉朝的大司马都只有大将军一人;而在元封五年之后,内朝更是多年未设这一职位,直到皇帝临终之前,将年幼的小皇子托孤给他,方封了他为大司马大将军。
  而且,元鼎五年的时候,皇帝还让大将军的独生女儿卫无虑做了太子妃。
  只凭这一点,但凡长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皇帝对大将军,那是百分之百信任的。不然互相当了对方的姐夫和小舅子还不够,非得结成儿女亲家,让未来的两代皇帝身上都有卫家的血统。
  很多年后,霍光把太子托付给他的那个孩子扶上了帝位。有些时候他忍不住会想,御座上的那个年轻人对昔年的巫蛊之祸,究竟会有怎样的想法。
  因为那场血洗长安的灾劫,襁褓中的皇曾孙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也因为他是卫太子唯一留下的血脉,刘病已在孝昭皇帝早逝之后,才有机会登上大宝。
  如果没有巫蛊之祸,如果刘据能够顺利登基,霍光不用想都知道,刘据的太子只会是刘曜,因为他是卫无虑的儿子,是大将军的外孙,仅此一条理由就足够了。
  想到那位爽直明丽的太子妃,霍光的思绪陡然怔住了,然后他摇了摇头,不让自己再想下去。
  霍去病搬回家不久,刘据去了冠军侯府一趟,理由是他想小嬗儿了,而去病哥哥老是不肯带他进宫,他就只好自己来了。
  “去病哥哥,你在练剑啊,你都好久没有教过我了……”刘据找到霍去病时,他正在后院练剑,霍光和霍嬗亦在,他们各自拿着把剑,像是在模仿他的动作。
  “据儿,你找个地方先坐下。”霍去病嘴上说着叮嘱刘据的话,可他手上的动作和脚下的步伐却是丝毫未受影响,行云流水、一气贯通。
  刘据微微点头,直接就在旁边的石阶上坐下了。大约是天赋不在此处的关系,便是刘据自身的剑法只能用平平二字形容,他看了霍光舞剑的动作,也觉得别扭得很。
  反而是小嬗儿,拎着把小木剑挥来挥去,招式什么的暂时还说不上,气势却是足够的,看着像模像样,让刘据不禁猜想,去病哥哥小时候是否就是嬗儿此时这般模样。
  “小叔!抱抱!”霍嬗看到刘据出现,马上停止了挥剑的动作,拿着小木剑扑过来,用小胖脸在刘据的左右脸颊各贴了一下。
  霍光瞥了刘据一眼,仍在一丝不苟地比划着招式,大约是要把这套剑招练完。
  刘据伸出手,想把霍嬗抱过来,岂料小家伙只是叫了他一声,又折回去挥舞他的小木剑了,嘴里还“哼哼哈哈”叫个不停。
  此时,霍去病一套剑法使完,他收起剑,打算走到刘据身边陪他,脚下不知怎地突然踉跄一下,亏得他反应够快,及时以剑抵地,才撑住了身体。
  “去病哥哥,你怎么了?”刘据腾地就从地上站起来了,语气显得很急。
  霍去病抬手揉了揉额角,似是有些惊讶刘据如此激烈的反应,随即道:“无碍,一时晕眩而已,现在没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  
说明下,刘据有没有太子妃,如果有的话是谁,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因为没有记载;同理,舅舅有没有女儿也不好说,因为普通女孩儿也不会有任何记载;由于剧情需要,我就自由发挥了,不过可以剧透的是,表妹这辈子不会再是太子妃,不然霍光童鞋会心塞死的。
    
    第025章 棠棣之花

  
  刘据却不相信,他心里已经在盘算着,回宫就传两位太医过来给去病哥哥看病,务必要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绝不能让那个噩梦,在现实里重演一遍。
  霍光虽然在专心致志地舞剑,却也被刘据陡然拔高的音量给惊住了,刺出去的剑僵在了半空。原来兄长的病情这么早就露出了征兆,可是当年,他们谁都没有留意到,包括兄长本人。
  以至于后来有所察觉的时候,却是已经晚了,所以他才会一反常态,做出公然射杀李敢和上书请封三王的事,那是他最后为舅舅和太子殿下做的事。
  到底是当过二十多年权相的人,霍光控制情绪的能力目前远远超过刘据,他把剑收回来的时候,面上的惊诧已经消失无踪,恢复到平常的波澜不惊,还淡淡地瞥了刘据一眼。
  刘据是关心则乱,之前才会方寸大乱,此时经过霍光提醒,他蓦地反应过来,自己的反应是有些过激了,落在去病哥哥眼里,定是奇怪得很,多半还会觉得自己是在大惊小怪。
  想到这里,刘据眨了眨眼,收起脸上惊慌失措的表情。他伸出手,拉住霍去病的手,拉着他在石阶上陪着自己坐下,带着点撒娇的语气说道:“子孟还不如我呢,去病哥哥教他也不教我……”
  霍去病失笑,伸手在刘据头上揉了揉,温言道:“我可没教阿光,是他自己非要跟着我练的。”练得还乱七八糟,若是传了出去,简直是丢他的脸。
  前些年,霍去病奉命教过刘据习剑,但他不久就跟皇帝说了实话,太子虽然聪慧,在学武上头却没多高的天赋,要是学来强身健体,倒也无妨,想要学出个名堂,却是不可能的。
  皇帝闻言并未在意,只让霍去病继续教太子习武,倒没提过太子非要学成什么样的话。
  原本,皇帝让太子多和表兄接触,就是想让他沾染上几分军人的剽锐气息,却没想过让他学个十成十。
  若是大汉的太子是骠骑将军那种看什么不顺眼就直接碾压过去的性子,天下岂不是要大乱了。
  所以到了后来,霍去病每每进宫,指点卫无忧的次数比刘据要多得多。
  毕竟太子志不在此,而且他的身份也决定了,他的精力不需要过多地花在习武上。
  元狩二年,霍去病出征河西,顺路捡了个弟弟回长安。起初,他是动过要让霍光继承自己衣钵的念头的,但是第一次看到霍光拿剑,霍去病就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有那么一瞬间,骠骑将军甚至感觉自己有点对不起太子表弟,他不该嫌弃他没有习武的天分的,和霍光比起来,刘据的天赋不知高到了哪里去,是他冤枉小太子了。
  让霍光给太子当伴读,是霍去病给皇帝建议的。当时,皇帝笑着问他,为何不把霍光留在身边。以霍去病在军中的威望和地位,霍光跟着他,前途自不用说,而太子,不过刚启蒙不久。
  霍去病不动声色地回答,霍光不善武艺,更不通兵事,他若进了军中,无异于以己之短攻人之长,于人于己皆无益处,还是老老实实读书,以图日后报效朝廷为好。
  皇帝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准了霍去病的请求,让霍光给刘据当了伴读。
  霍去病原以为,霍光进了太子宫,就不会再执着于向他学剑了。岂料他的坚持,远远超过他的想象,便是霍去病再三说了,他的天赋不在这上头,霍光仍是毫不气馁,有机会就会向他请教。
  霍去病哪里知道,霍光的执念源自前世,那套剑法一直到兄长过世,他都没有学完整。
  此后很多年,霍光经常会在自家的后院练习自己仅会的半套剑法,且不许任何人打扰,那是他怀念兄长的特殊方式,他很遗憾,自己没能把那套剑法学完。
  重新回到长安,霍光向霍去病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跟他习剑,他必须把那套剑法学完。
  如此一来,郁闷的人就变成骠骑将军了。他不明白自家弟弟那么聪明一个人,为何就非要把精力放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他再练下去又能如何,不说上阵杀敌了,就是保护太子都轮不到他。
  因为太子殿下的剑法,远在霍光之上,根本轮不到他来保护。
  霍光从来不缺乏百折不饶的决心和毅力,霍去病见劝不住他,也就懒得管了,随他去吧。
  刘据对霍光的心情倒是有几分感同身受,他默默地在心里表示着对他的同情,同时不着痕迹地把话题转移开了,指着不知疲倦的霍嬗说道:“去病哥哥,我小时候是不是也像嬗儿这样?”
  霍去病瞥他一眼,眼神意味深长,缓缓道:“据儿啊,你以为你现在就不小了吗?”
  刘据皱了皱鼻头,不以为然地硬撑道:“我是说我像嬗儿这样大的时候。”他的姐姐们说过,他从小最喜欢去病哥哥,两个人碰到一起,不声不响就能玩上一整天。
  于是,霍去病唇角微挑,愣是扯出一抹罕见的笑容:“那时候啊,舅舅倒是也给你削了木剑,可你就是不高兴学,舅舅哄你都没用,我稍微说了两句,你还哭鼻子来着。”
  “啊?”刘据目瞪口呆,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还有那样的黑历史。
  刘据懵住的表情成功地取悦了刚刚使完一套剑法的霍光。他放好剑,走到刘据身侧坐下,不经意地问道:“这样的话,太子殿下是什么时候改变主意的呢?”
  霍去病并不觉得霍光的问题很突兀,略加思索回答道:“大约是在元朔四年吧,我记得博望侯那时还没从西域回来。他回京那日,我和据儿是扔下剑直接跑去承明殿的。”
  霍光默默点了点头,他心里已经明白,刘据应该就是那个时候知晓未来会发生的事情的,所以他的性情有了些不同原来的改变。
  意识到霍光是在套话,刘据转过头,狠狠瞪了他一眼,又飞快转了回去。
  见父亲和叔父都放下剑不练了,霍嬗也没了兴致,他把小木剑放好,摇摇晃晃冲到了刘据怀里,还习惯性地在他身上翻找,看看有没有什么带给自己的小礼物。
  “嬗儿!不得无礼!”看到儿子毫无规矩的表现,霍去病厉声喝道。
  霍嬗从未见过父亲如此严厉的表情,顿时被吓懵了,刚刚从刘据腰带上解下来拿到手上的一枚玉佩也被吓得掉到了地上,摔成了两块。
  低头看了眼摔坏的玉佩,霍嬗张了张嘴,猛地抱住刘据,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小叔!呜呜……我不故意,呜呜……”
  “嬗儿乖!嬗儿不哭!”刘据被霍嬗抱住不得动弹,只能一边放缓语气安慰他,一边用眼神示意霍光把掉到地上的玉佩捡起来。
  霍嬗把整个脑袋都埋在了刘据怀里,说话的声音也因此变得含含糊糊:“阿翁生气了……嬗儿怕怕,呜呜……”他说完还偷偷抬起了头,用眼角的余光去瞄霍去病的神情。
  霍去病哪里看不出来儿子讨好求饶的小表情,可他并不准备纵容他。
  霍嬗生来就是个漂亮娃娃,五官俊秀,眉目明亮,像极了缩小版的骠骑将军。而且与他少言不泄的父亲相比,霍嬗的性子要活泼开朗许多,见谁都笑,谁逗都乐,特别擅长讨得长辈的欢心。
  在卫家,大将军和长公主疼他,在宫里,皇帝和皇后宠他,再加上那群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小叔叔小姑姑,愣是把个小娃娃的性格惯得骄纵霸道,要星星绝对不能给月亮,否则就会闹个没完。
  霍去病之前不养孩子,只管有空的时候逗着霍嬗玩,倒也没有发现什么。
  但是如今,他带着弟弟儿子搬了出来,与霍嬗的接触机会明显比以往增多。然后骠骑将军就发现了,要是他再不加以管教,他家小嬗儿长大以后,妥妥是个纨绔子弟。
  比如今日,他在刘据面前就是放肆到了极点。虽说霍嬗年幼,如今的刘据肯定不会跟他计较,可这样的性子要是养成了,他日后面对皇帝,面对太子,何来敬畏之心。
  刘据却不知道霍去病的想法,他一心想着,如何能把霍嬗哄好不哭:“嬗儿不怕,小叔帮你说情,不让阿翁骂你好不好?乖嬗儿,不要再哭了……”
  而在此时,霍光已经捡起了霍嬗不小心掉到地上的玉佩。他发现,玉佩并不是被摔坏的,而是它本身就是由两块玉璜组成的,所以并不算高的高度摔下去,也能让它散成两块。
  霍光捡起玉璜放在手心,微微低下了头,他不想让人看到自己晦暗不明的眼神。
  那不是两枚普通的玉璜,尽管霍光竭力想要控制,可是他的右手,仍在不停地颤抖着。
  玉璜造型古朴,刻有精致的凤纹,玉身通透,几近透明,泛着极浅的紫色,摸上去细腻莹润,在玉璜最中央的部位,用大篆刻着四个小字,一枚是“棠棣之花”,另一枚是“其萼相辉”。
  在未来漫长的时光里,这两枚玉璜分别伴着大汉的冠军景桓侯和博陆宣成侯长眠于茂陵,而它们原来的主人,却是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过长安城。
  无论刘据如何安抚,霍嬗始终不曾停止抽泣:“东西摔坏了,阿翁会生气……”因为是跟刘据嬉闹惯了的,霍嬗完全搞不懂,阿翁为什么会不高兴,只能本能地把原因归结在自己搞坏东西上。
  刘据其实也是不明所以,但是霍嬗的话提醒了他,他忙向霍光伸出手:“子孟,把玉璜给我。”刘据很清楚,以霍嬗的身高,从他手上掉到地上的玉佩是不可能摔坏的,最多不过是散开。
  霍光犹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他想起了征和二年的夏天,布满血色的长安城,辗转送到建章宫的小婴儿,还在塞在他襁褓中的“其萼相辉”,那是他最后能够握住的东西了。
  刘据的话唤回了霍光的意识,他浑身一震,猛然回过神来,怔怔地抬眼看着他。
  “子孟,玉璜……”发现霍光似乎没有听到自己说的话,刘据又重复了一遍,还把手伸了出去。
  霍光犹豫了下,伸出手,把两枚玉璜放在了刘据摊开的手心。
  刘据接过玉璜,把两枚合在一起,重新拼回一块玉佩,在霍嬗面前晃了晃,微笑道:“嬗儿你看,玉佩没有坏。”他只顾着哄霍嬗,并未察觉到霍光脸上几许转瞬即逝的沉郁与执着。
  反而是霍去病,他略微抬眼,不动声色地睨了霍光一眼,随即便把视线挪开了。
  霍嬗从刘据手里接过玉佩,小心翼翼地碰到霍去病面前,小声道:“阿翁,没有坏……”说完眼巴巴地抬起头,直直地看着霍去病,一脸的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霍去病顿了顿,终究是放缓语气轻声道:“下次不许再胡闹了,知道吗?”嬗儿到底是太小了,当着刘据的面他也不可能真的训孩子,只能以后慢慢再教了。
  “我知道了。”霍嬗用力点点头,小表情格外真诚。过得片刻,他又转过头对刘据说道:“小叔,好漂亮……”
  刘据闻言一怔,这话从何说起,待到看清霍嬗举起的玉佩,他面上一赧,恍然道:“小嬗儿喜欢这枚玉佩?”他就说嘛,小嬗儿没理由会突然夸他长得好看的。
  霍嬗用力点头,在他的小脑袋瓜的领悟里,刘据接下来要说的一句话肯定是:“既然嬗儿喜欢,小叔送你好了。”
  岂料刘据朝他笑了笑,却是说道:“小嬗儿,对不起啊,这枚玉璜不能送给你。”
  “……”霍嬗懵圈了,脑门上挂了一整排的问号。
  刘据说完把玉佩掰开,重新分成两枚玉璜,再把其中一枚递给了霍去病:“去病哥哥,这是给你的。”看到这对玉璜的第一眼,他就想好要分一枚给去病哥哥了。
  霍去病一愣,可他拿过玉璜一看,顿时就明白了刘据的用意,那枚玉璜上面刻着“棠棣之花”。
  看到刘据的举动,霍光藏在衣袖下的双手不由地紧紧握成拳。
  但是很快,他就松开了双手,面色也恢复如常。眼下不是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