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重生之太子刘据-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是阿翁吗?”原本,刘据对这个问题是没有疑问的,但是此刻,他不确定了。
“是,也不是。”霍去病正色望向刘据,最终这样说道。
霍去病的回答太过言简意赅,刘据想了许久才又问道:“去病哥哥,是不是即使我们不打匈奴人,他们也要来打我们,所以阿翁才要先下手为强?”
“据儿,你既然明白这些,又何必要问出之前那个问题。”霍去病说着伸手揽住刘据的肩膀,看来在他没有看到的时候,小太子也成长了不少。
“我、我不确定。”虽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可刘据心里的茫然丝毫没有减少。
他想通了阿翁执意要对匈奴开战的缘由,可他想不明白,他想要一个怎样的太子。他让他的师傅们教会他宽和仁爱,可他又不喜欢他这样的性子,阿翁到底想要什么呢。
不管小太子如何迷惘,时光都是不急不慢地向前流淌着。
霍去病回京只待了一个月,皇帝就正式颁诏命他再次出征。
元狩二年,夏,冠军侯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出北地,卫尉张骞和郎中令李广出右北平,出塞后,行分兵合围之策。
此役,公孙敖部因迷失方向未能参战,霍去病遂帅部孤军深入,但这并未妨碍他取得最后的胜果。
刘据在宣室看到,皇帝诏曰:“骠骑将军涉钧耆,济居延,遂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乎鱳得,得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可谓能舍服知成而止矣。捷首虏三万二百,获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益封五千四百户。”
班师回朝前,霍去病回了霍家一趟,顺道带了个人回长安,一个让刘据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人。
第011章 未央初见
刘据第一次见到霍光是在椒房殿的前殿。
那日,霍去病刚从河西归来,带着弟弟进宫给皇后请安。
听说表兄要进宫来,刘据早早完成了师傅布置的功课,领着卫无忧在椒房殿等着。
若是以往,刘据看到霍去病直接就能扑上去。但是今日,看着那个小心翼翼跟在兄长身后的孩子,他顿住了急切的脚步,顺便还拉住了身旁跃跃欲试的卫无忧。
“太子哥哥,你怎么了?”卫无忧眨眨眼,不解地问道。去病哥哥回来之前,太子哥哥天天念叨他,他们还在宣室一起看过地图,猜测去病哥哥走到哪里了,怎么他回来了,他又不着急了。
刘据握紧了卫无忧的手,嘴唇略微抿了抿,却是一言不发,他的视线牢牢锁定在了那个孩子身上,一眼都不曾挪开。
他见过他,在那个诡异的梦里。梦的最后,他走投无路,把去病哥哥留给他的唯一一样东西连同那个小小的婴儿都托付给了他。
此刻的刘据尚且不会明白,那样的孤注一掷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信任。但他知道,那个孩子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他应该抓住他。
不等刘据开口,卫无忧就朝着那个孩子招手道:“你是谁?过来陪我们玩!”
那个孩子闻声转过头,看到刘据和卫无忧时,他的眼中闪过了转瞬即逝的惊诧,快得令人难以察觉。
他没有立即过来,而是凑到霍去病身边,压低声音说了句什么,直到霍去病点了点头,才疾步走了过来。
“你是谁啊?为什么跟着去病哥哥一起进宫来?”卫无忧先声夺人。
“我叫霍光,是骠骑将军同父异母的弟弟,我刚从老家来。”霍光虽然在回答卫无忧的问题,可他视线的焦点始终是落在刘据身上。
打从霍光进入椒房殿,刘据就没开口说过话,但他并未错过霍光眼神中的诧异。
好像是有哪里不对?刘据困惑地眨了眨眼。
蓦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清晰的画面,清晰到仿佛那是他的亲身经历。
同样是在椒房殿,同样是跟着兄长第一次来到长安的霍光。
小太子开心地跑到殿内,一手拉起紧张到说不出话的霍光的手,温和道:“你是去病哥哥的弟弟?我也是哦!”他的眼神清澈而纯粹,极好地安抚了对面那个不安的孩子。
那时,椒房殿里只有他们两个孩子,没有卫无忧。
那时的霍光是兴奋而惶恐的,他的眼中有小心谨慎,却不会有狐疑之色。
思及于此,刘据的神色凝住了,站在他眼前的这个孩子真的是霍光吗?那个他在某个尚未发生的未来把仅有的一切都托付给他的人。
“太子哥哥,你在想什么?”察觉到刘据的异常,卫无忧不安地扯了扯他的衣袖。
刘据回过神来,他伸出手,在卫无忧不解的目光中拉起霍光的手,轻笑道:“原来你是去病哥哥的弟弟,我也是哦。”然后,他看到霍光不着痕迹地松了口气。
卫无忧踮起脚,把手放到他们的手背上,急道:“我也是,我也是!”
见霍光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无忧,刘据为他释疑道:“他是无忧,姓卫,是我舅舅的长子。”霍光顿悟,又和无忧各自见礼。
刘据不清楚霍去病对皇帝说了什么,反正那天之后,霍光就留在他的太子宫了。
比起伴而不读的卫无忧,霍光这个伴读特别称职,刘据学什么,他就跟着学什么,有时候师傅教的东西刘据不喜欢,他就陪他去翻藏书阁,两人课余时间悄悄研究。
人前,霍光的表现中规中矩,既不会抢了太子的风头,也不会让人觉得他的存在是多余。
人后,霍光从来不对刘据隐瞒什么,只要是刘据提出的问题,他都会给出自己的答复,绝不敷衍。
霍光从一开始就知道,刘据和他一样,身上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可刘据既然不问,他也不必主动提起,彼此心知肚明就好。
毕竟,一个十来岁的乡下少年,就算有着两年的年龄优势,又怎么可能有比大汉的皇太子更丰富的学识。
霍光永远都会记得,当年的小太子兴致勃勃教他读书的场景。
只是那样的时日并不算长,兄长过世之后,由于太子和皇帝有所疏远,两人的联系渐渐淡了。
那个时候,年少的霍光根本不明白,明明很疼爱长子的皇帝为何要那样做。
太子的师傅都是他亲自挑选的,他们灌输给他的思想全是经过他允许的,可让太子和皇帝渐行渐远的,恰恰就是太子那些“理所当然”的想法,皇帝说“子不类父”。
霍光开始觉得,皇帝的做法对太子很不公平,因为太子从来就没机会选择,自己究竟要做怎样的人。他的整个人生,都是皇帝为他规划好了的,他只能沿着那条路走下去。
很多年后,当霍光站到整个帝国的权力巅峰时,他终于明白了皇帝的想法。
在孝武皇帝的心目中,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比他的大汉江山更重要。他比所有人都清楚,大汉的江山需要一个怎样的继承人,于是他把自己的太子培养成了这样的人。
遗憾的是,命运和皇帝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一场巫蛊之祸,一切物是人非。
费尽心力把太子托付给他的孩子送上帝位之后,霍光稍微松了口气。他辜负了兄长要他“守护太子殿下”的嘱托,但是没有辜负太子对他的期望,他答应他的事,终究做到了。
而后,霍光开始期待重逢,他想过无数次,再见到太子,他要对他说些什么。
只是霍光没有想到,他们的再次相见,会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
重新睁开双眼,他竟是在河东郡的霍家。霍光愣了愣,突然仰天笑了起来。上苍终是待他不薄,兜兜转转二十多年,最后还是给了他追悔改变的机会。
从此,霍光一边在脑海中推演,如何能帮太子化解那场危机,一边安静地等待着。
等待兄长出征河西,顺便在战胜以后把他带回长安。
霍光想象过无数次,重新见到太子他要说什么、做什么。却不想所有的预设都是多余的,他和太子的隔世重逢,竟和原来截然不同。
太子没有扑到兄长面前,更没有主动拉起他的手。倒是太子身边那个陌生的小娃娃,把他叫了过去,而且抢了太子的台词。
太子打量了他许久,他的目光甚至说得上是审视,好在他最终还是说了那句让霍光记住了很多年的话。他和太子没有血缘之亲,他们之间最大的联系就是兄长。
霍光很早就明白,他的兄长把他带回长安并非一时兴起,更不是对霍家有所弥补。
霍去病从来不欠霍家什么,反倒是霍家,一直将他拒之门外,他的字“子孟”就是做好的佐证。
兄长看中的,应该是他的冷静和自持,他希望他能帮到太子。就像兄长曾经对他说的那样,“子孟,太子从小被人宠惯了,根本不知凶险为何物,你要多提点他。”
“我会的。”他郑重地向兄长承诺了,却最终辜负了自己的诺言。
天真的小娃娃叫做卫无忧,是大将军的长子,也是兄长和太子的表弟。
霍光从未见过无忧,但他听过卫无忧的名字,他的兄长是用很遗憾的语气提到这个表弟的。因为他说,大将军四子里头,于兵事最有天赋的就是无忧,可惜早夭了,卫家后继无人。
但是此刻,他见到了卫无忧,一个在他的记忆里此时应该已经不在人世的孩子。
因着太子初见他时那些异于原来的表现,霍光一度怀疑,太子和他一样有着前世的记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霍光推翻了自己的想法,真相似乎比他想象地更加有趣。
第012章 请封皇子
太子不是重活一世的人,他无论心智还是表现,都还是个孩子,只不过是个聪慧而早熟的孩子,这是霍光进入太子宫半个月以后得出的结论。
如若不然,经历过巫蛊之祸的刘据在面对皇帝的时候,哪里还会有这般清澈、纯粹的眼神。那个从小被人保护地极好的皇太子,可没有如此无可挑剔的演技。
若是有,他不会到了局面无可挽回的时候才勘破钩弋夫人和李广利、刘屈氂等人设下的局。
刘据的人生太过顺遂了,顺遂地令人感到不安。求而不得之于他,完全是个陌生到不能再陌生的词语,他的父亲往往会在他想到之前,就把他想要的东西送到他的面前。
正是因为如此,兄长和舅舅在去世之前,才会对太子的未来忧虑不已。
元狩六年,除了行军打仗从不过问朝政的霍去病一改往日作风,给皇帝上了封折子,请立二皇子刘闳、三皇子刘旦和四皇子刘胥为诸侯王。
霍光最初听到这个消息就愣住了,插手皇帝的家务事,这不符合兄长的做事风格。
汉制,皇子封王必须就国,无诏不得回京。若是刘闳等人去了自己的封地,那么无论王夫人和李美人如何折腾,刘据的太子之位都无人可以动摇。
只是,太子尚在读书,远不到入朝议事的年龄,三位小皇子更是年幼,都还没有正式启蒙,兄长的这份奏折,是否上得过于急切了。
果然,皇帝看到骠骑将军的上书并未给出答复,只说容后再议。
这让霍光稍微松了口气,他以为这件事就算暂告一段落了。毕竟,兄长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皇帝没有应允,这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霍光没有想到,兄长竟然给皇帝上了第二封折子,说的还是同样的事。
当时的霍光还没有跟随皇帝,他只是跟着兄长和太子见过皇帝数次,可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精准的直觉告诉他,皇帝不会喜欢兄长这样的做法。
当然,这并不意外着皇帝有想让刘闳或者刘旦取代刘据太子之位的意思。
而是给皇子封王这种事,为人臣者不该参与太多,上书建议也就罢了,往好了说算是为君分忧,可皇帝既然已经说了容后再议,那就是暂时没有分封皇子的打算。
凡是了解今上性情的人这个时候都该知道,此时最该做的事就是装作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霍光深信,如果那个冒大不韪的人不是他的兄长,皇帝一定会恨得把他踩到泥里去。
可就算是皇帝从小宠到大的冠军侯,谁又能保证皇帝在事后不会对他耿耿于怀,哪怕他最终允了他的折子。
霍光不明白,他素来冷静自持的兄长,那个时候怎会如此的沉不住气。
兄长的表现出人意料,皇帝的反应更是难以琢磨。他原先明明是不打算给儿子封王的,起码短时期内不想,可是霍去病第二次上书后,他马上就同意了不说,册封的速度还快得吓人。
霍去病给皇帝上折子是在元狩六年的三月,到了四月,皇帝就下旨封刘闳为齐王、刘旦为燕王、刘胥为广陵王,并且随即让他们去了各自的封国。
其后不久,王夫人病逝,临死前她曾为儿子向皇帝讨要过洛阳作为封地,被皇帝以“洛阳有武库敖仓,是天下要冲之地”为由拒绝。
纵是如此,皇帝还是给了宠妃之子富庶的齐地当做封国。李美人无宠,她的两个儿子刘旦和刘胥的封地比起刘闳,就要差了许多。
霍光不关心皇子们的去向,反正他们只要离开了长安,就对太子殿下再无威胁。
他担心的是兄长,他那样旗帜鲜明地护着太子,会不会让皇帝起了别的心思。
事实上,霍光的担心是多余的,不等皇帝对他的冠军侯有所不满,时年九月,霍去病的死讯就从朔方传回了长安,让人猝不及防。
痛失爱将的皇帝悲痛不已,发边郡属国将士尽着黑甲吊唁,自长安陈玄甲兵直至茂陵,起冢形如祁连山,谥号景桓侯,以彰其生前孔武力战、广边地之功。
霍光是个聪明人,他顿时明白兄长为何要上那两道看似不合时宜的折子了。他定是知晓自己不久于世,才会做出那样的举动。
若是兄长还能继续守护太子,他的确没有必要上书,因为三位皇子的封王只是早晚的差别,可他既然没有时间了,也就不用担心会不会引起皇帝的猜忌或是其他什么心思。
人们对于已经不在的人,总是会比较宽容的,皇帝亦是如此。
回到元狩二年的长安,发现刘据和记忆中的小太子有所不同,原本已经早夭的卫无忧也还活蹦乱跳着,霍光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太子殿下也回来了。
否则,他不会用似曾相识的目光反复打量审视他。
思及于此,霍光心里忐忑了。如果太子真的回来了,他固然可以告诉他,自己不负所托,终于把原就属于他的帝位还给了他的血裔。
只是那样的话,无论他做什么,在太子心里的地位都不可能超过兄长。
幸运的是,霍光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太子或许由于某种机缘得以窥得天机,但他在本质上,还是当初那个单纯的小太子。
年初两次对匈奴作战都是大捷,皇帝的心情很不错。六月,皇帝巡幸上林苑,霍光以太子伴读的身份得以随行。
刘据早就想来上林苑打猎了,起初是他年纪太小,皇帝皇后不放心不让,后来去病哥哥说他的骑射功夫勉强合格了,又老是遇上各种事情没去成,如今终于得以成行,自然是兴奋不已。
见刘据一到上林苑就拿出自己的弓箭擦拭,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霍光有些惊奇,他轻轻挑眉,好奇道:“殿下喜欢狩猎?”这和原来的小太子倒是有些不同。
刘据转头看着霍光,眨眼道:“尚可,说不上喜欢,也没不喜欢,可我能在骑射上赢过无忧的机会不多,趁着他年纪还小,赢他一次也不错。”
霍光失笑,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不等他开口就听刘据又道:“子孟,我知道你在笑我,说我以大欺小,不过……”他拖长了声音,却故意不把后面的话说完。
“不过什么?”霍光哪里不明白太子的意思,只能把话接了下去。
“我尚且有机会能赢无忧,你却没有机会赢我。”同样都是姓霍,霍光擅长的东西和霍去病完全不在一个方向,他的骑射功夫,那是真的不能看,看过的人都觉得对不起他的姓氏。
霍光顿时无语,心里却在想着,他家温和善良的小太子跑到哪里去了。
随即,他反应过来,不对啊,他只陪太子读过书,没有陪他骑马射箭之类的,他怎么可以如此明显地嫌弃他,他们之间没有开诚布公到这样的程度吧。
“殿下,你……”霍光欲言又止,他怀疑刘据是不是想要问他什么。
谁知刘据挑了挑眉,却道:“不过你也不用担心,我可以把我的猎物分你一点。”
霍光懵了,太子什么意思,怕他打到的猎物太少在兄长面前没有面子?可是刘据的武力值,他以前又不是没见过,比他强不到哪里去,分了他的话,他还能赢那个兄长都很看好的小表弟吗。
到底是有哪里不对,明明是他认识的小太子没错,只看他对帝后的孺慕之情,对卫青和霍去病的亲昵依赖就知道是如假包换,可在他面前,怎么就有点怪怪的,还说不出来是怎么个怪法。
霍光绝对不会想到,刘据什么目的都没有,他真是好心想帮帮他。
在刘据知道的未来里,霍光始终是忠于他的,哪怕在外人看来,他们之间的关系显得有些平淡,可霍光一直是站在他一边的。
反而是他自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狠狠算计了霍光一把。
如今的刘据还没有经历梦里的那些风风雨雨,也没对任何人展现过他骨子里属于刘家人的那部分狠厉,因而他对霍光,是有着小小的歉意的。
上林狩猎,怎么可能没有比试,子孟是去病哥哥的弟弟,要是他的成绩太丢人了,岂不是很丢去病哥哥的脸,而他的功底如何,刘据岂有不知道的。
一心助人的刘据哪里知道,霍光会把他的话掰开了、捏碎了来细细分析。
第013章 上林遇险
转眼到了狩猎那日,夏日的上林苑草长莺飞,百兽鸣窜,别有一番生气。
参加狩猎的主角是帝国年轻的将军们,小太子和他的伴读们不过是来凑趣的。饶是如此,卫无忧还是认认真真给刘据下了战书,然后背着他的小弓箭拍马而去。
“子孟,我们也出发吧。”刘据倒是不急不缓,还有空招呼比他更慢的霍光。
“是的,殿下。”霍光颔首应是,思绪却是不自觉地飘向了前世的这个时候。
那是霍光第一次来到上林苑,心中充满了忐忑不安。毕竟,霍仲孺只是个小吏,家资不厚,不可能养得起昂贵的马匹,因而在来到长安之前,霍光根本是不会骑马的。
霍去病是个很负责的兄长,他既然把弟弟接到了身边,就肯定会让人教他各种长安城的贵族少年应会的技艺。
无奈霍光于武事一道真的是毫无天分,他刻苦练习了月余,也就只能勉强控制自己不从马背上掉下来,跑马尚且不稳,更不用说骑射了。
原本,霍光一个刚进京的乡下少年,谁也不会对他的马上功夫有过高的期待,只是骠骑将军少年英武,一战成名,霍光身为他的弟弟,很难不让人有所联想。
霍光生怕自己的表现坠了兄长的威名,很是忧愁了好几日。
然后他就发现,有个人比他更愁,那个人就是太子刘据。
霍光曾听太子对他说过:“子孟,若是明日的狩猎我一无所获,阿翁肯定会不高兴的。”
看着小太子微微皱起的眉头,霍光沉默不语,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只能说是同命相怜。
却不曾想,轮回再来一次,刘据都成被人挑战的对象了——虽然挑战他的小朋友比他还要年幼——霍光不禁好奇,刘据对未来究竟了解多少,才会有了如今的转变。
上林苑是皇家园林,饲养的珍禽猛兽无数,可太子年纪尚幼,侍卫们并不敢把大个的猎物赶到他的面前,因此刘据和霍光逛了小半日,见到的都是野兔山鸡等物。
不过刘据并不挑剔,见到什么就射什么,他的箭法比霍光预料地要好,虽然不是百发百中,却也不会偏差太大,兼之这些猎物都是人工喂养的,不是太机灵,收获算起来很不错。
反而是霍光,跟着刘据跑了小半日,拉弓都没拉过几次,更谈不上收获了。
看着两手空空的霍光,刘据想起之前承诺过他的话,不由扭头朝他一笑,正要开口说话,却见霍光抬手指着天空,惊呼道:“太子殿下,你快看……”
刘据循声望去,他看到碧蓝的天际下,一只漆黑的鹰隼疾速掉落下来,落在距离他们不远的前方。
随即,有欢呼声从那个方向传来,刘据抿唇一笑,喜悦道:“是去病哥哥,一定是他!”
霍光当然知道那是兄长,因为上回,他就在他的身边。可是看到刘据毫不掩饰的笑容和明显的崇拜之色,霍光在骄傲之余,也有些小小的失落。
无论何时,兄长在太子心目中的地位都是无可取代的。
霍光尚在怔愣之际,刘据策马走到他的身旁,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温言道:“子孟,我们再去前面看看。”
不等霍光点头应是,刘据的眼神忽地一亮,忙道:“子孟,我们快追。”言罢拍马向前。
霍光转头一看,竟是一只慌不择路的小鹿从林子里冲了出来,也不知是谁在后面追它。他见刘据已经跑得快要没影,不敢再耽搁,急急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